闹子弟,您“果然不出我所料”什么了?事实是,是您在“转换讨论焦点”,是我在跟着您“转来转去”!您怎么能这样随意强加呢!
请您看仔细了:
*)感谢您百度了“较真”一词。在您引用的解释里,第(3)条准确表达了我的“较真”的意思,即准确、清楚把握事物的真相、细节、和全貌。在这层意义上,它的反义词是“含糊,模糊,忽略”,如果用口语,是不是含有“忽悠”的意思?
在您引用的解释里,还有第(2)个含义,即“计较”。
那么,请您回去看我们的讨论过程:
1)我最早的原话(#460)是:“在中国文化里,不太强调较真,不讲究解剖,更没有逻辑。所以,就滋生了忽悠的文化。”。请问,我的“较真”是不是第(3)的意思?
你的回贴是:“您到中国的小商品市场上去买过东西吧。您出一个低于成本加应得利润的价格,看看那些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培养出来的小贩们跟您较真不较真。您看过以前农村兄弟分家吗?看看那些为了一个瓷碗和一个汤匙而大打出手的亲兄弟们较真不较真。
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现象,韩寒代笔少有人较真,买卖分家一针一线都要较真。”
请问,你的“较真”,是不是第(2)条(即“计较”)的意思?
2)所以,我在随后的回复中说:
“我说的“较真”,是指对真理的认识、和追寻,是探索的精神。而您所说的“较真”,则主要是“计较”的意思。
所以,您又偷换概念了。不过,在日常“斗嘴”上,您这是比较聪明的玩法。”
您看,我没有加进新东西。我完全是在回复您提出的东西。
尽管表达上不一样,但我说的“是指对真理的认识、和追寻,是探索的精神”,只能和第(3)条匹配。
到这里,这个讨论就应该结束了,因为您在讨论的关键问题上,犯了偷换概念错误!然而,您却辩解说:
3)“这要说是我偷换概念,可能很不公平”。并且在中间一段还转移到了“中国的历法、二十四个节气、造船业、航海业、指南针、建筑业等等,技术都很精准,算是中国文化中“真理的认识”这种“较真”的一个证明吧。”。
在这里,你不仅转移了,而且还混淆了“技术精准”和“较真(即准确、清楚把握事物的真相、细节、和全貌)”的区别。这后者,正是“真理的认识”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科学精神问题。即混淆了技术、和科学两个概念。
4)所以,我就回复(#470)说:“您这中间一段,又有了新的问题”。
我针对地说,中国在天文领域(历法、和二十四节气),根本就没有“较真”,即“在科学上一无是处”。中国根本就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更不知道什么自转、公转(而在古希腊,不仅提出了地球是圆的,还测出了地球的曲率)。关于造船,我还举出了胡林翼感叹地例子。没有“较真”,就没有科学。这些话,无不是紧随你的新问题。
讨论并不长,只那么几个回合,您怎么就忘了自己“转换讨论焦点”了呢?您忘了也就罢了,怎么能反扣到别人头上呢?扣到别人头上也不要紧,您怎么就“果然不出我所料”了呢?
我知道您是在“斗斗嘴”,那也不能斗到这个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