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爱地请进--一个赌局

大家别咬文嚼字了,烦死了。



现在这么多烂泥, 就真没一坨能变成铁的?



韩黑这么多,大家再努力一点。我个人还是觉得下面这一坨很给力的。小篆同学到底是什么理由把这个毙了, 没看到,也懒得翻箱倒柜。



对于认为韩寒有代笔的人来说, 现有的证据都是罄竹难书, 这的地得多一个不多, 少一个不少。



对于不认为韩寒有代笔的人来说, 这的地得的事情简直是浮云, 跟本不能做为证据。他就算再不懂的地得, 也可以写好文章, 让他爸爸或什么人改一遍。



老闲你要真想证明给韩粉看,就得首先不能以韩寒说过的话作证据。这是一个前天说自己苦读二十四史, 今天就说自己是在装B的孩子。你就必须容忍韩是一个忘性特大, 说话可以颠三倒四的人, 并且生活在一个不在乎信用破产的国度。



我一点不会奇怪, 当记者用种种疑点追问这个手稿, 他会改口说, 嗯, 其中有部分是抄写的, 但这并不能证明我不是原作者。 或者说, 这个错误怎么发生的, 我不记得了。:D
 
嗯, 有时候是看漏很多帖子的, 这个帖子也漏罗:blowzy:

批评得基本都是对的, 错别字标点符号常常出错, 以后改正吧

"好比那自己有什么问题" 是什么问题啊:blink: 如果是我们男人之间私下8的时候我是明白那个语义的, 从小篆同学嘴里出來有点不适应了, 我不会是理解错了吧:blink::blowzy:

"回了老闲的贴之后改的" 指的是哪一个回帖啊, 从记录上看到的是昨天下午3点改的, 我是昨天晚上看见的, 刚才我看了你回老闲的帖子前面7,8个都是9号回的, 后面就没耐心找是否有昨天下午回的了. 当然, 也有可能是9号你改过贴, 昨天又改鸟:eek::p:D 娱乐贴会那么认真改来改去吗:blink:
(此帖于 昨天 15:00 被 小 篆 编辑. 原因: 去掉无关的人员 )

最后, 请你去看看我的原话是"你改可以....", 没有说过不可以啊:blink:

你们常委是不是惯常往歪处理解别人的话啊?
好吧,有句俗语叫"屁股歪却怪马桶漏",意思是自己没坐正了却埋怨马桶是漏的。你要是没听过这句俗语自己google一下,反正不是我原创的。我原以为换个含蓄点的说法比直接说这句比较糙的话好点,没想到您老的思维过于复杂了点。:blowzy::(:(

我就是昨天下午改的贴,就改过一次,而且就是回完老闲的一个贴后马上改的。你看漏贴了自己爬楼去,我资历浅可也不至于要给你们资深当长工一个个翻找旧贴吧?:o
 
太较真了!一定要说那最后一句话吗?

你误会我的意思了。老闹子引用的是方舟子的常理分析文章,但我看到了专业人士苏杰的研究文章,在老闹子引用方文前也贴了苏杰的一篇文章片段,苏杰的文章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推翻了方舟子的分析。所以我才想问老闹子是否他认为方舟子的常理分析是终极权威,而专业人士的研究分析不值得参考。
 
老九的拼音还真够南方人的, 前鼻后鼻音不分。

example: ZISHENG AIDI
 
资9爱帝关注的是“作为作家的韩寒,他的作品是代笔”。

小篆书法关注的是“虽然韩寒的写作水平未达到名作家的水平,但他的综合能力很强,是个很成功的名人”。


赌不到一块去,睹睹算了。:D
 
对于认为韩寒有代笔的人来说, 现有的证据都是罄竹难书, 这的地得多一个不多, 少一个不少。

对于不认为韩寒有代笔的人来说, 这的地得的事情简直是浮云, 跟本不能做为证据。他就算再不懂的地得, 也可以写好文章, 让他爸爸或什么人改一遍。

老闲你要真想证明给韩粉看,就得首先不能以韩寒说过的话作证据。这是一个前天说自己苦读二十四史, 今天就说自己是在装B的孩子。你就必须容忍韩是一个忘性特大, 说话可以颠三倒四的人, 并且生活在一个不在乎信用破产的国度。

我一点不会奇怪, 当记者用种种疑点追问这个手稿, 他会改口说, 嗯, 其中有部分是抄写的, 但这并不能证明我不是原作者。 或者说, 这个错误怎么发生的, 我不记得了。:D


韩寒的中学同学朱莲接受土豆网采访时也说韩寒分不清“的地得”,这应该是第三方说法。 如果说他的《三重门》手稿被他父亲或者其他人改了“的地得”的使用,那么这个人有义务站出来澄清。
 
老闹子,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你,我们曾经为何时该以专业知识为判断依据何时可以只凭常识就可以判断有分歧,这里我忍不住又再次想到这个问题:你觉得判断是抄写错误还是创作中的笔误,是常识就够了呢还是有一点语言学的专业知识更靠谱?

我不记得我们曾经为这个问题分歧过。也许我觉得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个需要辩论的问题,所以没有印象了。简单地说,如果是常识就能够判断的道理,用常识就够了;如果是并不包括在常识范围内的专业理论,那就要听专家的了。

以文革时候的亩产万斤粮为例。能否一亩产万斤粮?听一个脑袋正常的普通农民用常识和经验作出的判断,比听一个脑袋已经被政治污染了的大教授钱学森的专家证明,更靠谱一点。但要判断原子弹能否成功,就只能听钱学森这样的专家说了。

以我们这里谈论的韩寒手稿中的错误为例。那些错误,比如“四两拔干片”、“开以”、“枝女”等等,更像是写作者的笔误,还是更像抄写者的误抄?我认为只要是经常自己用纸笔来写点东西的人,包括记笔记、写书信什么的,凭自己的经验和常识就能够判断的东西,不必什么语言学专业知识来吓唬人。但要判断那个抄本是根据五笔字形打字或其它什么形式的底稿,就要懂点五笔字形的才有发言权了。
 
我最后那段意思的意义挺深远的~~一点都不水~~:blowzy::p
刚看完,以前没看过,你最后那段问话不算水。韩均仁说一点也不认识萌芽编辑社的人,真得有颗大心脏,没想到那届评委就是三人是他同届同学好像还有一个是同宿舍的,萌芽编辑部也有好几位是同学。



不过,即使如此,也不算韩文代笔的铁证,恐怕只有等代笔者或知情者自己主动站出来自首了,要不会累死西老师纠结于信与不信了;):D
 
韩寒是个骗子! The history will tell the true.
 
可笑!一群写作的外行们,自以为是地去凭空猜测写作者的文风等等,自己学着写上几年,再多读些书就会明白这样的结论有多么的狭隘和愚蠢。隔行如隔山。懒得说。小篆同学还和他们掰来掰去,真有耐心,道不同不相与谋,白白地惹身骚,还赌?赌鱼游的远,还是鸟飞得高?:p

写作的辛苦、波折和进步只有写作者自知。错别字、翻书取材、尝试不同角度入手、改变文风都是很正常的写作修习过程。写作需要的是写作的激情和无休止的写作修习,完全可以和学历无关。作家群里也有学院派和野狐派等等之分,偏科和另类个性可以使一个人被大学拒之门外,却可能恰好成就了写作者所珍视和需要的极端热情、异类情绪和写作动力。写作,与科学研究以及一步一级地升学是完全不同方式的成就过程。

大群站着说话不腰痛之人。鱼们硬要评论鸟的飞行姿势和强弱,有趣,真不怕糟蹋了CFC这块宝地。先多读几本书,再来评论写书的人吧。
是的,建议你'自己学着写上几年',再'多读几本书'。特别是去读读韩仁均写的文章,韩2写的博客,还有那些被疑为'代笔韩2'的东西。'小篆'读了,也有结论。你应该是读了以后,再来评论。还可以给你来个鸟儿问答。
 
资爱狡猾大大地!先高调认输,还捐款,赢得cfc众绿爱地喝彩。事过三百多楼,再声称自己矢志不渝,坚持原则,虽认错,但观念从未改变。又博得众寒黑掌声雷动。真乃左右逢源高手,出入cfc,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韩寒的中学同学朱莲接受土豆网采访时也说韩寒分不清“的地得”,这应该是第三方说法。 如果说他的《三重门》手稿被他父亲或者其他人改了“的地得”的使用,那么这个人有义务站出来澄清。

前面就告诉过你了,朱莲当时也说了,韩寒写的过程中他们这些看手稿的同学都帮韩寒改过好多的地得的错误。你只看被故意掐头去尾的采访视频剪辑版,没看没剪辑的素材,被忽悠了。

目前所有有名有姓可查可证的第三方,全是为韩寒做出有利证词的。所以我说你们哪怕找出一个能讲述出一点确凿的事实作证言而不是"觉得象"或"觉得不象"这种臆测的第三方来,我就认输。
 
手稿上修改的字迹少而且都像是韩寒的手迹,没有同学们千姿百态的字儿啊?:confuse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