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高中死党一告诉我央视播了《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我就一直想趁机看看。后来在youtube上找了链接,大喜过望,一集集看下来了。说实在的,我觉得《的中》和别的纪录片最大的不同就是拍的都是家常菜,看着就思乡,想起自己的家人。
后来看侨老的文章,第一感觉犹如当头一棒。但是仔细看了之后,很欣赏侨老的批判精神。下面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与侨老以及诸位交流交流。
追求荒诞、怪异、玄虚:这个我想应该是很多饮食文化的通病吧,比如说法国的块菌,难找到得靠小猪的鼻子去闻出来。不过我反对过于强调精致玄虚的饮食风格,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去吃《红楼梦》里夜莺舌头的年代了(抱歉,我看红楼梦的时候也大概是高中,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如有错误请谅解)。口彩我感觉倒真的是我们特有的习惯,有时候和同住的西人舍友们提到个别口彩,比方说年年有余,对方都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这也是我们文化的特点之一嘛。
避简就繁:这个的西方典型我想不得不再次说到糕点制作了。的确,什么分步骤加鸡蛋啊筛面粉啊什么的令我这个点心爱好者经常一边DIY一边嘴里嘟囔:洋人搞这么多飞机干嘛!法国菜里面很多菜谱也是费尽了心计,光看某个餐前小菜的菜谱要冷冻上一晚上第二天继续加工就已经让人头大了。现在,我们年轻一代很多人已经不如父母祖父母一辈会做饭并且爱做饭了,所以网上提供了很多各种简易菜谱。同样,记得之前看到某新闻说法国餐也在改革,简化菜谱。我想,避简就繁是传统中餐的特点之一,但是完全不能因为这一个特点否定中餐。并且,目前烹饪的趋势是简单化,我们愿意去吃满汉全席或是法式餐点,但是我想我更喜欢自己在厨房里制作可乐鸡翅或是东坡肉。
方法原始、手段落后、思想混沌:恐怕这个我没有自己的看法写不出来什么,暂时认同侨老的观点吧。
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无法商业化、无法品牌化:看到这个我感到很痛心。因为我真正开始放开手大胆的学做饭的时候是来加学习后,习惯了西式菜谱中的克,杯单位后,看传统菜谱实在是很头疼。对于沙场老将,少许啊适量啊到底是多少,摸爬滚打了多年自然心有体会,但是对于基本上没什么经验的学生,这真的是一种挑战。并且没有品牌化和规范的确是一个通病,这不只体现在中餐,还体现在别的方面。我们各种古老文化因为忽视了版权结果被别的国家挖走的事情太多了,已经不想再提了。
至于杀鸡取卵和抄袭,这个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我自己对此一知半解,也不好下结论。
另外提到“鲜”,我感到痛心惭愧的是,如果有朝一日我要将中国菜的“鲜”翻译成英语,我该如何解释?因为汉语的“鲜”不止止是fresh,还有delicious,flavorfu等好几种语境和意义,这其中的文化我又该如何表达呢?(扯远了,我是学翻译的,有点职业病,请多体谅~)
唯一的解释,也是一个不太光彩的解释,人类一直是食腐动物。
我明白您提问的意思。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鲜这个字找不到好的英文词诠释说明什么问题?
为什么motocycle被翻译成摩托车
我明白您提问的意思。
但是,对一个问题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和上下文。
我之所以把“鲜味”放在“标准、规范、商业化”那一节,就不是主要讨论这个汉语词汇本身的问题。尽管“鲜”不仅仅就是氨基酸,但是,如果没有科学分析的思想,没有规范和商业化的思想,就永远造不出味精。
相反,社会高度发展和进步的地球人显得多么的不可描述啊!
现实生活需要艺术、需要模糊,但是仅仅停留在艺术的模糊是不行的。这样的话,国家就没法发展和进步。
食品业也是一样,我们需要艺术,但那已经是“食品工业”,是个产业了。
再说远点,世界上有些东西是不能够精确描述的(不仅仅是量子力学的侧不准)。但即便是这样,它们也是可以描述的。这也是统计学的重要性。在非线性流体力学领域、非平衡态热力学领域、在统计力学得到大量应用,原本不可描述的,也得到了描述,并且应用到工业生产、和实际生活。
“世界是不可描述的”,这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糟粕之一。
这一点我非常不同意老华侨。厨艺跟其他需要创造力的东西一样,是一门艺术。艺术最忌标准化格式化。
一个好厨师技术反而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需要想象力。Pixar的人就很明白这个道理,把只小老鼠拍得活灵活现。
我的看法跟你一致。
看了老华侨的这个文章,我有很多不同意见,知道他不喜欢我提不同意见,所以我没有评论。直到他又把这些不着边际的“糟粕”作为现代中国乱象的解释,我才忍不住把话说了出来。
比如他说的第一大罪状是“追求怪异荒诞”。从字面上看,怪异荒诞当然都不是好东西。但是,饮食文化里面什么是怪异荒诞?寻找山珍海味就是怪异荒诞吗?没有古人为了创新而遍尝“百草”,哪里来的延用至今的农作物和中草药?别人有时间有精力去追求研究新奇食品有什么不好?你要不喜欢就自己不去追求好了。怪异和荒诞是有的,比如要吃猴脑,要做黄金月饼,金粉宴席,,,但是这些怪异荒诞仅仅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里面哪里有金粉宴席和黄金月饼?吃猴脑的问题,首先不是追求怪异荒诞的问题,而是缺乏对生命的同情心的问题,这难道不是现代社会的问题,不责问目前这个社会的教育体制,却要舍近求远地去质问地下的老祖宗?
比如加工过程的繁复,这算什么糟粕?你要没有时间做那么繁复的食品,你尽管可以弄个蛋炒饭,五分钟就解决了。别人喜欢享受那繁复过程中的乐趣,有什么不好?从产业结构上来说,一个原材料的产品加工过程越是繁复,附加价值越是大,提供的就业机会也越多。对经济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方面,小胖妖应该理解我说的意思。
随便举一两个例子,其它不多说了。
我上一贴(#234)对9981的回复,也可以作为对您的部分回复。这一点我非常不同意老华侨。厨艺跟其他需要创造力的东西一样,是一门艺术。艺术最忌标准化格式化。
一个好厨师技术反而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需要想象力。Pixar的人就很明白这个道理,把只小老鼠拍得活灵活现。
[/color]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