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5-10-31
- 消息
- 3,519
- 荣誉分数
- 553
- 声望点数
- 273
当年印尼海啸,中国政府援助了大量食品。然而,当地媒体却大肆指责中国援助的是过期食品。
其原因是,中国食品的包装上标示的是“生产日期”,而不是国际上通用的“过期日期”!尽管中国使馆人员随即作了解释,但由于多数印尼人不识中文,仍然有印尼民众不时指责中国提供过期食品。
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标注,是食品的“过期日期(Expire Date, or Use by)”、或者“最佳食用的截止期(Best Before)”。消费者一目了然。而对中国的食品,消费者得算加法:
中国食品包装一般额外印刷这样两句话:“保质期12个月”、“生产日期见封底”。
这样,消费者得做三件事:第一,先找到那个保质期的时间长度(比如12个月);第二,然后再找到生产日期;第三,最后算加法,即把生产日期加上保质期的长度,得出食品过期的日期。
如果保质期正好是1年(或12个月)还好办,如果是18个月就有点麻烦。也幸亏中国人算术好,如果是老外,对18个月的计算,非得把脚趾头也用上不可。
八年过去了,中国食品依然是这个标注法。
这种标注方法,可以很明显地反映中国人的文化特征:
其原因是,中国食品的包装上标示的是“生产日期”,而不是国际上通用的“过期日期”!尽管中国使馆人员随即作了解释,但由于多数印尼人不识中文,仍然有印尼民众不时指责中国提供过期食品。
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标注,是食品的“过期日期(Expire Date, or Use by)”、或者“最佳食用的截止期(Best Before)”。消费者一目了然。而对中国的食品,消费者得算加法:
中国食品包装一般额外印刷这样两句话:“保质期12个月”、“生产日期见封底”。
这样,消费者得做三件事:第一,先找到那个保质期的时间长度(比如12个月);第二,然后再找到生产日期;第三,最后算加法,即把生产日期加上保质期的长度,得出食品过期的日期。
如果保质期正好是1年(或12个月)还好办,如果是18个月就有点麻烦。也幸亏中国人算术好,如果是老外,对18个月的计算,非得把脚趾头也用上不可。
八年过去了,中国食品依然是这个标注法。
这种标注方法,可以很明显地反映中国人的文化特征:
- 神秘性高。对事物的表达玄而乎之,故弄玄虚。
- 简洁性差。对事物的表达迂回、繁缛,不简单明了,不直接了当。
- 概念不明确。不能专注消费者最关心的东西。
- 错误率高、弹性大、歧义多。计算过程容易产生错误,特别是对部分文盲或算术不好的消费者;对保质期长度的理解,容易在是否包括第一个月/天、和最后一个月/天上造成歧义。因而,
- 不是普遍有效。西方的管理,可能局部低效,但能做到普遍有效。
- 规范性差。把操作和判断的过程,交给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依赖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给出规范的结果。
- 缺乏资源保护意识。要额外地印刷“保质期xx月”、以及“生产日期见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