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女子Makereti Papkura 的肖像 ( 图片来自网络)
毛利女子穿着欧洲风格的服装
Maori woman dressed as Europeans
( 图片来自网络)
罗托鲁瓦博物馆这座建筑本身就包含了毛利文化和欧洲移民文化的融合。丰富的收藏展览诠释了新西兰的大部分历史。
罗托鲁瓦博物馆位于市中心。一个典型华美的欧式建筑,哥特式屋顶;但同时融进了毛利元素——建筑外面的木雕和房顶都采用了毛利人的铁锈红色。它是珍贵的遗产类建筑,建筑正面是一个美丽的欧州园林风格大花园,欧式格调的花卉,绿色的草坪和通道,绿色的植物树墙。当年曾是高尔夫球场。俨然一个活灵活现的欧洲生活微缩世界。一定是那些远离故乡的欧洲人,难以忘怀自己的家乡;希望把他们的生活文化气息和氛围带到这个新的国家。
博物馆的楼梯全部采用新西兰国产木材修建。在二楼的大厅里陈设着各种新西兰人(欧裔移民和毛利人)的收藏。据博物管讲解员介绍:大厅敞开通透的地方,当年曾是一个咖啡厅舞池。那时候,女士们穿着华丽,男士们优雅端庄;他们有的在舞池翩翩起舞,有的频频举杯。期间发生过很浪漫的故事。。。。。从窗外望去, 绿色的园林带着浓郁的欧洲风情。 恍然是在法国 。。。。。。为了能在此创造浓郁的欧洲风格和氛围,博物馆的一层楼,保存着当年从欧洲买来的很多大理石雕像。有夏娃的雕像,拿破仑的妹妹波利那*波拿巴的雕像,酒神女祭司和婴孩巴克斯的雕像和两个朋友的雕像等。。。
这里曾盛行波利尼西亚桑拿浴。据说是源于一个天主教传教士。他由于风湿病不能行走,被抬到这里。他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每天浸泡在硫磺桑拿浴中。三个月后,他的病全好了,自己走路返回家乡陶浪家(Tauranga)。那个温泉水池也由此被命名为“神父浴缸”。此后这里运用天然的地热资源,修建了很多波利尼西亚桑拿浴池,成为人们治疗疾病的地方。很多二战归来的老兵来到这里接受治疗。
这里还展示了大量反应毛利历史和人物的照片。一组画面,展示了毛利人来自亚洲的东南部,从踏上新西兰的土地到在 Rotorua定居,两代人的努力才完成了这个移居过程。他们把它称为白云之路。Aotearoa ( Long Way of Clouds) 。
展览还包括Harakeke, 毛利人用来做草裙和用来编制纤维针织衣服的植物。(Harakeke is used for both making the outside cloak and the inside dress fabric. )
这里珍藏很多著名的部落首领的肖像,他们脸上的刺青花纹(Tattoo),他们穿着的草节梭衣(the Cloak),表明他们在部落中的身份地位。很多毛利部落的首领带领部落人们战胜敌人,也有的在灾难中拯救很多人的生命,成为毛利人纪念的英雄。这里还展示了一位毛利女子 Makereti Papakura;她受过良好的教育,与一位英国绅士联姻。为两个种族的交流做出很多贡献。她还给毛利人带来很多欧洲人的文化,毛利女子也开始象欧洲女子那样打扮穿着。
展品里有一只笛子,纪念当初一对勇敢毛利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他们是一对叛逆者。毛利人的婚姻都是由部落首领或长辈安排的。这位女子和情人私下相恋;每次青年吹起笛子,女子就随着笛声来寻找恋人和他幽会。最后,这个女子违背了族规,和恋人生活在一起。今天,还有他们留下的很多子孙后代,这个笛子一定是她的后代赠送给博物馆的吧?!
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毛利图腾木雕Pukaki 。这个男人的腹内有两个孩子,腿下是他的妻子。他是 Te Awera部落的战斗首领,新西兰20 分硬币的反面就是这个雕像。
博物馆还有一只载货独木舟(Hatupat),一条小小细长有一个漏洞的独木舟。当时一位毛利妇女用它每天来运载她的八个孩子和日常用品,这是她的交通运输工具。当木舟下面出现裂缝的时候,主人就用肥皂拟补上,继续用。毛利人有不可置信的勇敢和简单。他们没有很多先进的设施和物品。可是他们用简单的工具,同样和大自然拼搏,简陋没有阻止他们去探险。这一段历史,在新西兰被称为欧洲(文化进入)之前的历史(Pre European History)。
展览馆里还展示了毛利人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Ake,Ake!)他们参加了惨烈的战争。最后28名毛利将士全部阵亡;他们的照片保存在博物馆里。
走出博物馆,感觉又了解到更多的毛利历史和故事。一点一点穿在一起,更喜爱这个质朴豪放,热情勇敢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