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条波斯米亚红裙

我觉得是安娜自己把事情搞砸了,本来弗龙斯基(莱温)是很爱她的,甚至为了她离开了军队一起搬到乡下,离开上流社会。但是安娜因为虚荣又想回去....安娜被社会排斥后,就变得情绪很不稳定,她原本是个优雅美丽的女人,为了将弗龙斯基留在自己身边时刻陪伴自己,变得造作,爱撒谎,猜忌,指责,而且对自己跟弗龙斯基的孩子完全不能尽母亲的职责。

我倒是觉得这本书里所有的男人都不错,弗龙斯基一开始的确是个花花公子,但是对安娜他不是玩弄的态度,他可以为安娜放弃了军队的职位和上流社会的身份,一起远离过去的生活隐居在乡村,就说明他已经完全承担起了这份感情。安娜死后,弗龙斯基自愿上战场,这也差不多就等于是去殉情了。

毋庸置疑,托尔斯泰写的很好,所有人的心理都非常真实细腻,凡心说的没错,安娜是一个为了爱情而活的女人,甚至最后的自杀也是为了重新得到弗龙斯基的关注和爱,我觉得托尔斯泰把这个死亡处理的特别好,那个时候的安娜已经糊涂了,根本都不知道要怎么办,没有朋友,不信任任何人,只有毁灭这一条路可走。


男主人公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中,所以他可以为安娜放弃了军队的职位和上流社会的身份,一起远离过去的生活隐居在乡村。但他的爱并不深刻,书中有写到他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去爱安娜。最后因为安娜的自杀,他对生活彻底绝望,我想自愿上战场更多是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吧。
托尔斯泰对安娜卧轨自杀这里处理得挺好,男主人公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如此安排与两人初遇是前后呼应的。他俩第一次相遇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男主人公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一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使故事更具悲剧性。
 
男主人公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中,所以他可以为安娜放弃了军队的职位和上流社会的身份,一起远离过去的生活隐居在乡村。但他的爱并不深刻,书中有写到他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去爱安娜。最后因为安娜的自杀,他对生活彻底绝望,我想自愿上战场更多是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吧。
托尔斯泰对安娜卧轨自杀这里处理得挺好,男主人公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如此安排与两人初遇是前后呼应的。他俩第一次相遇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男主人公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一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使故事更具悲剧性。
没想到会跟凡心这么深入的讨论这本书,非常高兴。
最近看过一篇文章,说爱情有两种,就是激情之爱和深情之爱。
我觉得安娜追求的是一种激情之爱,她需要无时无刻的感受到对方的爱意,需要证明,需要关注,需要浪漫,但是这种激情之爱肯定是不能持久的。
凡心说弗龙斯基爱的不深刻,我不是很理解,到底什么才是“深刻”,我觉得男人能做到弗龙斯基那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

我摘抄了一段原文,都是安娜自己的猜想,一个女人要这样钻牛角尖,男人也没办法呀。男人必须要有事业,有证明自己价值的社会生活...

第六部第八节

他有权利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不但可以离开,而且可以遗弃我。他有一切权利,而我却什么都没有。但是,他既然知道这个,他就不应该这么做!不过他究竟做了什么呢?……他带着一副冷酷严峻的神气望着我。当然这是不明确、不可捉摸的,不过跟以前太不相同了,而那种眼光却意味深长得很哩,”她沉思。“这种眼光表示他开始冷淡了。”

虽然她确信他已开始对她冷淡了,但是她仍然是毫无办法,怎么也不能改变她和他的关系。就像以往一样,她只能用爱情和魅力笼络他;而且也像以往一样,她只有白天用事务,夜里用吗啡才能压制住万一他不爱她了、她会落个什么下场的那种恐怖的念头。不错,还有一个方法:不抓牢他,——除了他的爱情她什么都不需要了,——却更接近她,把自己放到他不能遗弃她的境地中。那种方法就是离婚,再和他结婚。她开始渴望办这件事,而且打定主意,只要他和斯季瓦一提,她就同意。


散步,同瓦尔瓦拉公爵小姐聊天,参观医院,主要的是阅读,看了一本又一本,就这样消磨了时光。但是第六天,马车夫没接到他空车回来的时候,她感觉到她再也压抑不住想念他和要知道他在做什么的念头了。刚巧那时她的小女儿病了。安娜照顾她,但是就是这事也分散不了她的心,特别是因为病情并不严重。无论她怎么努力,她也不爱这小女孩,而且不能装出爱她的样子。将近黄昏的时候,孤零零一个人,安娜为了想他而胆战心惊,因此打定主意要到城里去,但是又好好想了一想,就写了弗龙斯基已经收到的那封自相矛盾的信,没有再看一遍就派专差送走了。第二天她接到他的信,因为自己写了那封信而后悔莫及。她深恐又看到临别时他投给她的那种冷酷眼光,特别是当他知道了小女孩的病情并不怎么严重的时候。但是她还是高兴给他写了那封信。安娜现在已经承认他厌倦她了,而且怀着惋惜的心情抛弃自由回家来;但是尽管如此,她还是高兴他要回来了。随他厌倦好了,但是一定要让他跟她在一起,好让她看见他,知道他的一举一动。



---“嗯,我非常高兴哩,”他说,冷冷地打量着她,打量她的发式、她的服装,他知道这都是为了他而装扮起来的。

这一切都使他神魂颠倒,但是已经使他神魂颠倒了那么多次了!她怕得要命的那种冷酷无情的神色又留在他的脸上。



--- 他对她讲述选举的事,而安娜善于运用种种问题引他谈到最使他心花怒放的问题——就是他的成功——上面去。她对他说他感兴趣的一切家务事;而她所说的消息却是令人愉快的。

但是深夜里,只剩两个人的时候,安娜看见她又完全掌握住他了,于是想要消除他为了那封信而投给她的眼色中那种令人难过的印象,便开口说:

“老实说,你接到我的信是不是很生气,而且不相信我呢?”

她一说了这话,她就明白,不论他心里多么热爱她,这件事他可没有饶恕她。


--- “你好像是在威胁我一样。我再也没有比愿望永不分离更大的愿望了,”弗龙斯基微笑着说。

但是他说这些柔情蜜语的时候,在他的眼里不仅闪耀着冷淡的神色,而且有一种被逼得无路可走和不顾一切的恶狠的光芒。

她看出了这种眼色,而且猜对了它的含义。

这种眼色表示:“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不幸!”这是瞬息之间的印象,但是她永远也忘不掉了。
 
没想到会跟凡心这么深入的讨论这本书,非常高兴。
最近看过一篇文章,说爱情有两种,就是激情之爱和深情之爱。
我觉得安娜追求的是一种激情之爱,她需要无时无刻的感受到对方的爱意,需要证明,需要关注,需要浪漫,但是这种激情之爱肯定是不能持久的。
凡心说弗龙斯基爱的不深刻,我不是很理解,到底什么才是“深刻”,我觉得男人能做到弗龙斯基那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

我摘抄了一段原文,都是安娜自己的猜想,一个女人要这样钻牛角尖,男人也没办法呀。男人必须要有事业,有证明自己价值的社会生活...

第六部第八节

他有权利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不但可以离开,而且可以遗弃我。他有一切权利,而我却什么都没有。但是,他既然知道这个,他就不应该这么做!不过他究竟做了什么呢?……他带着一副冷酷严峻的神气望着我。当然这是不明确、不可捉摸的,不过跟以前太不相同了,而那种眼光却意味深长得很哩,”她沉思。“这种眼光表示他开始冷淡了。”

虽然她确信他已开始对她冷淡了,但是她仍然是毫无办法,怎么也不能改变她和他的关系。就像以往一样,她只能用爱情和魅力笼络他;而且也像以往一样,她只有白天用事务,夜里用吗啡才能压制住万一他不爱她了、她会落个什么下场的那种恐怖的念头。不错,还有一个方法:不抓牢他,——除了他的爱情她什么都不需要了,——却更接近她,把自己放到他不能遗弃她的境地中。那种方法就是离婚,再和他结婚。她开始渴望办这件事,而且打定主意,只要他和斯季瓦一提,她就同意。


散步,同瓦尔瓦拉公爵小姐聊天,参观医院,主要的是阅读,看了一本又一本,就这样消磨了时光。但是第六天,马车夫没接到他空车回来的时候,她感觉到她再也压抑不住想念他和要知道他在做什么的念头了。刚巧那时她的小女儿病了。安娜照顾她,但是就是这事也分散不了她的心,特别是因为病情并不严重。无论她怎么努力,她也不爱这小女孩,而且不能装出爱她的样子。将近黄昏的时候,孤零零一个人,安娜为了想他而胆战心惊,因此打定主意要到城里去,但是又好好想了一想,就写了弗龙斯基已经收到的那封自相矛盾的信,没有再看一遍就派专差送走了。第二天她接到他的信,因为自己写了那封信而后悔莫及。她深恐又看到临别时他投给她的那种冷酷眼光,特别是当他知道了小女孩的病情并不怎么严重的时候。但是她还是高兴给他写了那封信。安娜现在已经承认他厌倦她了,而且怀着惋惜的心情抛弃自由回家来;但是尽管如此,她还是高兴他要回来了。随他厌倦好了,但是一定要让他跟她在一起,好让她看见他,知道他的一举一动。



---“嗯,我非常高兴哩,”他说,冷冷地打量着她,打量她的发式、她的服装,他知道这都是为了他而装扮起来的。

这一切都使他神魂颠倒,但是已经使他神魂颠倒了那么多次了!她怕得要命的那种冷酷无情的神色又留在他的脸上。



--- 他对她讲述选举的事,而安娜善于运用种种问题引他谈到最使他心花怒放的问题——就是他的成功——上面去。她对他说他感兴趣的一切家务事;而她所说的消息却是令人愉快的。

但是深夜里,只剩两个人的时候,安娜看见她又完全掌握住他了,于是想要消除他为了那封信而投给她的眼色中那种令人难过的印象,便开口说:

“老实说,你接到我的信是不是很生气,而且不相信我呢?”

她一说了这话,她就明白,不论他心里多么热爱她,这件事他可没有饶恕她。


--- “你好像是在威胁我一样。我再也没有比愿望永不分离更大的愿望了,”弗龙斯基微笑着说。

但是他说这些柔情蜜语的时候,在他的眼里不仅闪耀着冷淡的神色,而且有一种被逼得无路可走和不顾一切的恶狠的光芒。

她看出了这种眼色,而且猜对了它的含义。

这种眼色表示:“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不幸!”这是瞬息之间的印象,但是她永远也忘不掉了。

灵兮厉害,我读的是纸质书,读完时间较长了,我是不能像你一样把内容整段粘上来了,很高兴我们就此书能如此深入讨论,每个人的读书感受不一样是正常的,咱俩在这楼讨论是否偏了点?如果想继续再讨论我建议可以另设楼或我们悄悄话?
 
拥抱这本《安娜卡列尼娜》果真被翻了多次,还有读过划过的备注,我还没读过这小说,看了凡心和灵兮精彩的讨论,我对这本书有些好奇了,拥抱的英文版我想我是读不下去的,我找机会找下中文版的来读一下,看下我读完有什么感受。
 
为拥抱家这本《安娜卡列尼娜》点赞,这本小说挺好看的,先后描写了100多个人物,我花了不少时间才读完。托尔斯泰在小说中思索探讨人生的价值:人应该怎么活才能找到幸福!安娜和维朗斯基的爱情,让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有着上流社会的地位,好的前程,最初的安娜单纯,健康,活泼,生活应该是简单快乐的,她会帮别的家庭调解纠纷。后来因为丈夫的冷酷无情而爱上了维朗斯基,然后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最后各自走向毁灭。
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对女人心理的描写也很深刻感人,记得“你要明白,自从我爱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变了。我只有一件东西,那就是你的爱!”“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没有了”(原话记不清了)安娜的爱那么纯粹那么深厚,维朗斯基成了她生活中的全部意义,可是后来维朗斯基对她的爱已愈走愈远。
最早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应该是高中的一个暑假,当时很快翻完了,知道是这么个故事,也没觉得怎么样好,也没有特别感动什么的,而且对沃伦斯基和卡列宁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沃伦斯基是花花公子,玩弄了安娜,卡列宁是个冷血动物。

后来再读这本书,就觉得托尔斯泰老先生太厉害了,安娜的感情,沃伦斯基的感情,卡列宁的感情,觉得都可以理解了。你可以把背景环境换掉,换到今天,或者任何一个时期,里面的感情,在各个时代里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沃伦斯基是个非常非常不错的男人,卡列宁也是一个非常非常不错的男人。安娜,我觉得有点儿太作了。

2012年重拍的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挺文艺的一部片子:
片花:


跟沃伦斯基的一段舞蹈:
 
拥抱这本《安娜卡列尼娜》果真被翻了多次,还有读过划过的备注,我还没读过这小说,看了凡心和灵兮精彩的讨论,我对这本书有些好奇了,拥抱的英文版我想我是读不下去的,我找机会找下中文版的来读一下,看下我读完有什么感受。
对于写小说的人来说,这本小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好好读。对于不写小说的人来说,这本小说臃肿罗嗦,也不太好读,故事情节也就那么回事儿,不够刺激和狗血。
 
拥抱这本《安娜卡列尼娜》果真被翻了多次,还有读过划过的备注,我还没读过这小说,看了凡心和灵兮精彩的讨论,我对这本书有些好奇了,拥抱的英文版我想我是读不下去的,我找机会找下中文版的来读一下,看下我读完有什么感受。
飞狐,飞着去读这本书吧! 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本小说。 在《巨人三传中》 , 罗曼罗兰写道: 整个欧洲的文人都被托尔斯泰震撼了。人们不为任何流派而争吵了 ,因为他们看到真正的文学艺术的力量。( 差不多是这样, 原话我记不清了) 他一点都不夸张。 想象着你是这里的每一个人, 你的感觉会告诉你一切。 读小说,可以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 了解不同人物的心理, 让我们自己真正地丰富起来。
 
最早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应该是高中的一个暑假,当时很快翻完了,知道是这么个故事,也没觉得怎么样好,也没有特别感动什么的,而且对沃伦斯基和卡列宁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沃伦斯基是花花公子,玩弄了安娜,卡列宁是个冷血动物。

后来再读这本书,就觉得托尔斯泰老先生太厉害了,安娜的感情,沃伦斯基的感情,卡列宁的感情,觉得都可以理解了。你可以把背景环境换掉,换到今天,或者任何一个时期,里面的感情,在各个时代里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沃伦斯基是个非常非常不错的男人,卡列宁也是一个非常非常不错的男人。安娜,我觉得有点儿太作了。

2012年重拍的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挺文艺的一部片子:
片花:


跟沃伦斯基的一段舞蹈:

首先,这是一部文学作品。 安娜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她感情丰富,知道自己要什么, 也敢于追求自己的所爱。 那样的环境,那样的爱情结果,我觉得托翁处理的还是不错的。 如果安娜忍气吞声,又回到卡列宁身边;或者和另一个喜欢她( 仅仅是喜欢她)的男人在一起生活一辈子, 故事就没有这么精彩了。 人性也不可能揭示得这么完整了。

安娜在寂寞中等待, 绝望中等待,她自己说了监狱中的人编篮子。。。

拥抱对这三个人的评论都是基于现实。 可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 是不能用现实做标准来评论的。 因为艺术的价值就不是现实的价值。 现实中,安娜就是一个出轨小三的活该命运。 能不朽的是安娜的那种精神。那种热烈的爱,爱的历程。 很多女人或者男人对配偶都有莫大的失望,并伴随着一辈子的幽怨。 托尔斯泰把这种失望揭示到极致。 似乎可以从卡列宁的每一块臃肿的肌肉中看出他的庸腐,他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标准“政治人物”, 一个感情上的木偶或者没有血肉的机器。安娜渴望挣脱这种没有任何人性的生活。渴望得到爱情。

千万别把文学的眼光放低。。。。。。
 
首先,这是一部文学作品。 安娜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她感情丰富,知道自己要什么, 也敢于追求自己的所爱。 那样的环境,那样的爱情结果,我觉得托翁处理的还是不错的。 如果安娜忍气吞声,又回到卡列宁身边;或者和另一个喜欢她( 仅仅是喜欢她)的男人在一起生活一辈子, 故事就没有这么精彩了。 人性也不可能揭示得这么完整了。

安娜在寂寞中等待, 绝望中等待,她自己说了监狱中的人编篮子。。。

拥抱对这三个人的评论都是基于现实。 可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 是不能用现实做标准来评论的。 因为艺术的价值就不是现实的价值。 现实中,安娜就是一个出轨小三的活该命运。 能不朽的是安娜的那种精神。那种热烈的爱,爱的历程。 很多女人或者男人对配偶都有莫大的失望,并伴随着一辈子的幽怨。 托尔斯泰把这种失望揭示到极致。 似乎可以从卡列宁的每一块臃肿的肌肉中看出他的庸腐,他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标准“政治人物”, 一个感情上的木偶或者没有血肉的机器。安娜渴望挣脱这种没有任何人性的生活。渴望得到爱情。

千万别把文学的眼光放低。。。。。。
一尘说得对,从现实中看,卡列宁是个贵族,也是个政治人物,对安娜真是不错,明知安娜出轨了也不离婚,而且在安娜生了沃伦斯基的孩子后大病的时候赶回来照顾安娜,安娜的孩子最后也是卡列宁给抚养的。一个男的能做到这样,我觉得很不错了。
沃伦斯基,为了安娜断送了自己的贵族前程,被排挤出了贵族圈子,一直想跟安娜结婚,而且跟安娜好后,也没有外遇什么的,在安娜死后去从军,估计以后也是会死在战场上了。
安娜有很好的贵族生活,有自己的孩子,先有不错的丈夫,后有不错的情人,然后还总是不满足,嫉妒心很强。人要作,真没办法啊。
 
灵兮厉害,我读的是纸质书,读完时间较长了,我是不能像你一样把内容整段粘上来了,很高兴我们就此书能如此深入讨论,每个人的读书感受不一样是正常的,咱俩在这楼讨论是否偏了点?如果想继续再讨论我建议可以另设楼或我们悄悄话?
我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中文版,就顺手做了一些笔记,挺方便的。
 
慕容雪村的小说,我看过好的只有那部《成都》。《天堂向左,深圳向右》渥太华图书馆有,我翻了翻,就没看下去。

这两本书我都没看过,但曾听朋友提过《天堂向左,深圳向右》,据说在深圳生活过的人都挺喜欢看,不曾待过的,基本都看不下去。
 
飞狐,飞着去读这本书吧! 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本小说。 在《巨人三传中》 , 罗曼罗兰写道: 整个欧洲的文人都被托尔斯泰震撼了。人们不为任何流派而争吵了 ,因为他们看到真正的文学艺术的力量。( 差不多是这样, 原话我记不清了) 他一点都不夸张。 想象着你是这里的每一个人, 你的感觉会告诉你一切。 读小说,可以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 了解不同人物的心理, 让我们自己真正地丰富起来。

好的,谢谢一尘,我已联系好一朋友,明天去她家借书看。
 
最早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应该是高中的一个暑假,当时很快翻完了,知道是这么个故事,也没觉得怎么样好,也没有特别感动什么的,而且对沃伦斯基和卡列宁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沃伦斯基是花花公子,玩弄了安娜,卡列宁是个冷血动物。

后来再读这本书,就觉得托尔斯泰老先生太厉害了,安娜的感情,沃伦斯基的感情,卡列宁的感情,觉得都可以理解了。你可以把背景环境换掉,换到今天,或者任何一个时期,里面的感情,在各个时代里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沃伦斯基是个非常非常不错的男人,卡列宁也是一个非常非常不错的男人。安娜,我觉得有点儿太作了。

2012年重拍的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挺文艺的一部片子:
片花:


跟沃伦斯基的一段舞蹈:


刚看完两视频,感觉挺好的,我决定了,抽时间先看电影,再看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