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条波斯米亚红裙

一尘太会夸奖了,所以我说一尘是要是改行做文艺评论家,一定会特别受欢迎。

我也喜欢海边的莫扎特这个人物,在一个风景好的海边,有一个咖啡馆,经营咖啡馆之余画点儿画,非常美的人生。可惜最后他离开了海边。不过生活里有得就有失,看人怎么衡量,觉得什么重要了。

一尘的《孔雀东南飞》写了好几稿,是呕心沥血之做,写得很精彩,读来催人泪下。
非常感谢拥抱对《孔雀东南飞》的支持! 我非常感谢,可是这里不是关于我,是关于拥抱。

拥抱,我是一个非常热血的人,我甚至可以看到有很多时候自己被热情燃烧着,血液快速地流动冲击着我的心脏,迫切地想让那种热情化作文字。我的一位女朋友莲说,我就像一束火焰,怎么扑都扑不灭。我和水楼里的几位朋友接触过,其实我在现实中一点都不夸张。(我可以这样说吧?有拥抱,有闲哥,有三维,金歌,黑晚,还有精灵都可以作证的。) 这可能这是我唯一的一点点优点。其他地方,我很笨拙。 我用了别人多少倍的努力,都很难成功。 把你看成一个文学上的知己,说了很多该说和不该说的话。有的地方有夸张,是为了朋友间互相鼓励支持,也多半是处于性格。拥抱为人善良笃厚正直坦率。就因为这样才在你的帖子里讲很多话。

那评论有好的,也一定有负面的。 负面的用调侃的形式说出来了,不想影响你的创作。

“不过生活里有得就有失,看人怎么衡量,觉得什么重要了。” 其实就这句话想和你商榷。 艺术是为了描述我们的精神层面的;它反应心灵深处的渴望和挣扎,那种存在的真实和细腻。那就不能用生活的准则去衡量艺术了。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照搬生活就是背叛艺术。我们都是普通的生物的人;没有谁能超越。文学艺术被很多人喜爱,是因为在那里人们可以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向往和寄托。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故事原型是一个农村妇女。她因为一段痛苦的婚外情自杀了。 托尔斯泰把人物改写了。安娜的热情善良和美丽都让这个人物有一种巨大的磁石一般的吸引力。 我记得安娜第一次跳舞出场前, 吉提在猜测安娜将穿什么衣服,安娜是吉提一个仰视的高度。她们猜她会穿华贵的紫罗兰色的,但是安娜穿了一身黑色的礼服,依然那么夺目。 那么种种华美都是作家的想象力。 想说如果生活的准则不能表现艺术的宗旨,那就不用那个准则, 因为艺术有艺术的准则。 别让艺术人物在现实的洪流中淹没,我说的当然是他/她的精神。说商榷,还是这么武断。:shy: :shy:

大家喜欢拥抱的风格, 拥抱按自己的意愿写!!! 我就是昨晚睡得好,精神头过足了。 :p

期盼着拥抱的小说继续,美丽的舞蹈演员在天鹅绒的幕布拉开后,那个舞蹈的精灵带给个观众的震撼。。。。。。
 
一尘,你就不要把我拉到这里来献丑了啊:oops:
拥抱笔下的人物,女性形象都很美好,如果不是结尾忽然来个180°的大转身的话,我都喜欢....男性形象除了一尘说的两位,我还要加上云淡风轻里的那位大叔,都是很成熟很宽厚善良的男性形象。
说的是真心话阿。:):) 灵兮就是敏锐,拥抱寥寥数笔勾勒的一个人物,灵兮依然能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厚重。 我基本都跟着拥抱小说中的亮点跑。 。。。。。

心茹总有一点稚嫩的感觉; 愣是没懂刘东的心。当然主人公是刘东。觉得对刘东的结局其实处理得很好。有了绯闻之后,有一大块, 拥抱就是没写刘东,我觉得其实处理得特别好。给这个人物留下了大块的空白,让观众想象。
 


黑蓝的夜幕里,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发红,通过一层透明的红云照进中国芭蕾舞大剧院的展览厅里。静谧的夜色带着一种血色的温柔,在空气中无声地蔓延。窗外一株高大的开始叶落的槐树,繁密的枝叶被秋风摇动着,在窗上扫来扫去。大厅的门口响起了脚步声,两个年轻人挽着手走了进来,站在门口向里面看着,小声说着什么。工作人员停止了故事,向门口看了一眼。

对不起,有人来参观了,我得去门口看一眼,工作人员道歉地对她说。

去吧,我等着你,她点头说。

工作人员向着门口走去了。她坐在藤椅上,身子有些佝偻地靠在椅背上,脸色苍白,面容显得有些疲惫。她觉得有些累了,就换了个姿势坐着,藤椅在身子下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咯吱。她默不作声地看着面前的玻璃柜。柜子的玻璃面上反射着窗外的黑蓝的夜幕,月亮的火红的影子模模糊糊在玻璃上闪耀,星星微弱得几乎看不见。柜里的波斯米亚红裙被顶上垂下来的一束黄色的灯光照射,灯光像是凝固不动一样地打在粗麻布的百褶裙面上。多年以前的一个傍晚,她背着书包放学回家,快到楼门口的时候,看见这件裙子被一个女人伸着胳膊从阳台上扔下来。黑红色的裙子像是一只风筝一样在半空中展开,在风中飘着,飘过了楼下枝叶茂盛的槐树和路边一个卖煎饼的小摊,落到了马路上行驶的一辆运货卡车的绿色篷子上。她拔腿向着卡车追去,向着卡车挥着手,希望能追上卡车叫司机停下来,或者裙子能落到地上好捡起。司机没有看见她,裙子没有落到地上,卡车也离她越来越远。那条红裙最后和卡车一起消失在一座立交桥下。她沮丧地走回家,心里充满了莫名的失落和痛苦,就好象失去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件东西。她憎恨把那件红裙从阳台上扔下的女人,憎恨把这个女人娶回家的男人。那时她想永远永远的离开家,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再也不回家。



您累了吗?工作人员从门口走了回来问。要不我们就先停在这里,以后再讲?

你失恋过吗?她没有回答问题,而是直接问工作人员说。

有,也没有,工作人员说。以前有过一个男朋友,后来吹了,但是也算不上什么失恋,因为根本就没恋爱过。他是外地的,大概是看中了我的北京户口。我呢,觉得他人看着挺实在的,挣钱虽然不多,但是好歹有份儿工作,我们就在一起有了几个月,后来他可能找到更好的了,就把我给甩了。

你难受了吗?她继续问工作人员说。

没有,工作人员摇头说。吹就吹了吧,我还看不上他呢。外地的,没房子没车,家里没也钱,人也不是特别帅特别让人心动的那种。

那就好,她说。怕就怕两个人有感情,但是被迫分开,就像这个男芭蕾舞演员和女芭蕾舞演员似的。如果分开了,见不到还好,但是两个人还要天天在剧院里见面,那不是折磨吗?

像他们两个这样爱好芭蕾,与世无争,只想好好跳芭蕾的人,要是在现在的社会里,应该是很幸福的一对,工作人员叹息了一声说。

他们生错了年代,她说。你有什么办法?那个时候中苏关系正在破裂,苏联从老大哥变成了苏修,从同志加兄弟变成了霸权主义,一个中国的芭蕾舞演员爱上了一个苏联的芭蕾舞演员,这个女芭蕾舞演员的父亲还是中共党史上王明集团的核心人物,而中国的芭蕾舞演员迟早要回国,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了。这个男芭蕾舞演员唯一能够指望的是他的爸爸,他爸爸是芭蕾舞团长,也许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保护他们,让他们继续跳芭蕾。但是,那时还没有人能够预见后来发生的文革,没有人能够预见文革时他爸爸也会被打倒。命运本身的残酷,有时不是人能预期和人能想象的。所以,当你遇见一个理想之中的人时,你真的不知道那是福是祸。也许你会幸福,也许那只是灾难的开始。

您还想接着听吗?工作人员低头问她说。后面的您都知道了吧?

想,她点头说。虽然我很早就听过这个故事,但是里面有些情节,还是跟我听到的不一样。我听到的版本是他们先是一起好了,然后女芭蕾舞演员带男芭蕾舞演员去家里见父母,男芭蕾舞演员才知道女方家里的背景,而不是在公寓楼门口知道的。但是,你接着讲吧,我想继续听。

好,那我就接着讲,工作人员说。



那天晚上,男芭蕾舞演员顶着风沿着路边被雪覆盖了的小径向着自己的公寓走的时候,心上蒙着一层更大的风雪。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她为何在从父母家回来之后躲着他,不想让他告诉她想说的话。他也很诧异自己上楼去在她的门口对她表白,平时他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他并不后悔告诉了她,因为那是他的真实想法。莫斯科的严寒,异国的孤独,对芭蕾的共同爱好,对温暖的渴望,对她的舞艺和美貌的倾慕,让他爱上了她。在出国前,单位的外事部门给他讲过外事纪律,要求他在苏联时期不要谈恋爱,但是在美丽的她面前,他感到无法用纪律约束自己。他站在她的门口的时候,隔着屋门听见屋里的轻微的走步声,甚至听到了她的喘息。他猜到了她站在门后在听他讲,猜到了她不会说什么,因为她可能是在纠结之中,无法回答他。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下楼之后,她会从楼里追出来,告诉他,她的父亲是叛国者,是王明集团的人。

他压根儿没有想到她的家庭是这样一个背景。他知道跟这样一个家庭背景的人相恋,回国后会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跟一个叛国者,而且是王明集团的人的女儿相恋,意味着他回国后在政治上就不会得到信任,也就不可能在芭蕾舞团担任主要角色,在芭蕾上会一事无成。更重要的是,她要是跟他回中国,那她的芭蕾事业也就结束了。中央芭蕾舞团绝不会让一个有她这样背景的人去担任任何舞剧的主角,即使她的芭蕾舞跳得世界第一也不行。要想跟她在一起,而兼顾他们的芭蕾事业,他只能留在苏联,拒绝回国。那样,他就可能被视作叛逃中国,以后可能会像她父亲一样,终生不能回到故乡。而且他的家人也会受到牵连,特别是他父亲是中央芭蕾舞团的团长,一定会被免职。他知道他不能这样做。他不能连累自己的父亲。

回到寒冷而又空寂的公寓后,他坐在发旧的沙发上,没有开灯,就在黑暗里静静地坐着,静听着窗外呼啸而过的风雪,心乱如麻。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着跟她在楼门口的接吻。他记得雪在他们四周下着,有一些落到她的头发上和肩膀上。他记得她的脸颊冰凉,嘴唇湿润而又火热。他记得跟她亲吻和拥抱的时候,他的心像是燃起了一团火,被巨大的快乐淹没。当她推开他,自己跑回楼里的时候,他感受到了那种失去她的失落。他一直站在原地,眼睛看着她的阳台的方向,直到看见她在窗户后面出现,向他挥手,才带着一股惆怅转身离开。



第二天早上,几乎一夜未眠的他早早的起来,洗了一把脸,热了一碗牛奶,在牛奶里打了一个鸡蛋。吃完早点之后,他穿上厚厚的皮大衣,戴上鹿皮帽,蹬上黑色长靴,戴上厚厚的皮手套,提着他的拐棍一样的黑色雨伞,早早地出门,去了无轨电车站。清晨的空气很冷,人们的嘴里向外冒着白色的雾气,雪虽然不大,但是依然在持续不断地飘着。他在车站避雪的棚子里站着,隔着透明的玻璃看着外面,等着女芭蕾舞演员。他知道她不会来这么早,但是他怕错过了她,就早早的来这里等着。寒风中,一辆一辆的无轨电车挟裹着风雪来了,在站牌下停住。无轨电车上下来一些乘客,又载着更多的乘客在风雪中离开了。

等了四十多分钟后,他心情有些焦虑了起来。他不知道她会不会来了。也许她晚上没睡好觉,早上不去剧场了?也许她今天早上走的早,在自己来到车站之前就走了?他胡乱地猜想着,眼睛不断地看着她可能出现的方向,心神不宁魂不守舍地在车棚子里顿着快被冻麻木了的双脚。

一个小时之后,他眼前一亮,看见她从远处的街角终于路面了。她依旧穿着那件黑色大衣,脚上依旧是那双黑色的皮靴,手上依旧是戴着棕色的皮手套,头上依旧围着灰色的厚厚的围巾。看见她的身影的那一刻,他心里悬挂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踏实起来了。

她的步伐比平时有些慢,面容疲倦,像是一晚上都没睡觉一样。她在快走到车站的时候看见了他。看见他的那一瞬,本来愁眉不展的她,脸上露出了一种惊异和欣喜。一晚上的郁闷在看到他的那一瞬间突然云消雾散了,就好象他身上带着一股魔力,能够驱走她的任何烦恼。她的心里涌起了一种莫名的快乐。虽然昨晚没有睡好觉,她的身体和大脑依然觉得很疲累,但是见到他,她的心里是快乐的,身体的疲累似乎也一下消失了。她的脚步变得轻快,人也变得精神起来了。她的心好像燃起了一把火,眼睛也变得明亮了起来,脸上绽开了一个无法隐藏笑容。

看到她带着笑容向着他走来,他心里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安慰。他一直在担心她会很烦恼,不知道见了她会怎么样。昨夜的吻和她见到他时脸上显露出来的欣喜,都让他相信,她也是在爱着他,喜欢他。他举着黑伞迎了出去,在风雪中迎着她,快步走到她身边。他把伞举到了她的头顶,遮住了天空飘下来的片片雪花。

谢谢你,她仰头看着他说。你早就在这里了吗?

刚到没多久,他微笑着说。

别骗我,她瞥了一下嘴说。知道你起得早,一定在这里等了很久了。

是等了一个小时了,他承认说。

猜着就是,她扬起头来看着他的眼睛说。我想跟你说句话。

说吧,他停住脚步说。

我们去那边的墙下好吗?她的下巴向着车站左面的一堵石墙扬了一下,问他说。不想在人多的地方说。



他举着伞,跟她来到了车站左面的那堵石砌的矮墙边。他们在石墙边站定,像是恋人一样挨得很近的站着。他等着她讲话,但是她好像在犹豫着,嘴张了一下又闭上,没有说出来。雪花无声地落在石墙上和黑伞上,也落到了她的身上。

怎么了,他催问她说。说啊。

我昨晚特别难受,她垂下眼帘说。心里特别纠结,想爱你,但是又不敢。

看见她垂下的眼睫毛,听见她说也爱他,他的内心里起了一种冲动,有一种想抱她一下吻她一下的冲动。他突然伸手把她拉过来,让她的身子靠着他。她身体挣扎了一下,但是没能挣脱开,就顺从地让身子靠着他。他把伞往下放了放,让伞遮住他们的头部,然后一只手搂着她的柔软的腰部,低下头去吻她的嘴唇。她左右扭着头,不想让他吻到嘴唇。他的嘴唇在她的脸颊上吻着,吻到了她的眼睛和鼻子,最后终于触碰到了她的嘴唇。在触碰到她的嘴唇的一刹那,她不再扭动头部,而是闭上眼睛,伸手搂住了他的脖子,跟他吻了起来。第二个吻像是昨晚第一个一样的甜蜜和温柔,同样的湿润和热烈。像是有电流在身体里通过一样,他颤抖着,也能觉出她的身子在他的怀里颤栗。他们吻了好久,直到喘不过气来了,才松开嘴唇。

我爱你,他把嘴唇凑到她的耳边说。我想你。

她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像是几乎昏厥了一样的闭着眼靠着他。听到他在耳畔说爱她想她,感受着他的炽热的呼吸,听着他的心跳,她眼里几乎要留下泪水来。她从来没有爱上过一个人,从来没有人这样贴着她的耳朵说爱她想她,现在她体会到了那种爱的晕眩,那种爱的快乐,那种巨大的让人颤栗的快感。她昨晚下定了的决心,现在又开始动摇了,想说的话又说不出来了。她在他的肩头靠着,快乐,悲伤,难过,各种情感刹那间在心里像是汹涌的洪水一样流过。她把手伸进他的脖颈后面,抚摸着他的头发,身子整个贴在他的身上,让他拥抱着自己。过了一小会儿之后,她像是诀别一样地吻了他的脸颊一下,手松开他的脖子,身子挣脱了他的怀抱,手臂垂了下来。



不行,真的不行,她低头说。这是最后一个吻了,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了。

你不喜欢吗?他问她说。

喜欢,但是再这样下去,我就把持不住自己了,她说。昨晚几乎一夜没睡,到了后半夜才睡了两个小时。虽然在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开始喜欢上了你,但是我们不能相爱。真的不能相爱。我们做个。。。朋友吧。

可是我不想跟你做朋友,他目光温柔地看着她说。我想爱你,也想要你的爱。

你要真爱我,你就得为我想想,她抬头看着他的眼睛说。我也想爱你,但是我们以后怎么办?你能留在苏联吗?

不能,他有些痛苦地摇头说。我要成是留在这里不回中国,他们就会把我当作叛国者,我爸爸和一家都会跟着倒霉。

你不能,我也不能,她低下头说。你不能留在苏联,我不能去中国。我们相爱了又能怎样呢?你迟早得回中国,到时候我也不能跟你回去。爱得越深,分手就会越痛苦,还不如现在就不要相爱。你说对吗?

他没有接她的话。他知道她说得都对。看着她坚定的面容,他知道这一定是她昨晚仔细思考的结果,知道她已经下了决心。她的眼神像是在亲手撕毁一幅无比美丽的油画,眼瞳里充满了悲伤,那种发自内心的悲伤。他看见了她的憔悴。才一晚上,她的眼圈很黑,双颊已经凹陷,像是经历了巨大的折磨。他知道她心里的难受,也知道跟她相爱的唯一的办法是留在苏联,不回中国。但是他不能。他没有权利因为自己的爱给在北京的父亲和家里带来灾难。

他沮丧地看着脚下,把一堆雪踢到一边去。一辆无轨电车从远处的街角驶来,响着铃声开始进站了,站牌下等车的人们开始向着电车口蜂拥而去。雪在散漫地下着,给街道罩上了一层美丽而朦胧的面纱,让眼前的这一切都像是一场电影,一场梦,而不像是生活里的场景。

那边车来了,我们上车去吧,她的脸上呈现出一种无奈的微笑说。以后不要在车站等我了。

浏览附件507602


他们几乎是最后上车的,车上已经没有了座位。他们并排站在车中间,拉着中间竖立的铁管扶手。雪在车外下着,他们在车的摇晃中穿过市区。在红场一站,很多人下车去了,他们等到了一个空座。他让她坐下,自己在她的身边站着。不远处还有另外一个空座,她让他过去坐,他说不去,他宁愿站在她身边。她没有再说什么,眼睛一直凝视着被雪覆盖的冰冷的城市。

在剧场广场站,他们下了车。他们一起走过站前堆满了雪的喷水池,迈上台阶。他依旧扶着她上台阶,直到走到剧院大门才松开她的胳膊。走进厚重的剧场大门,他们在宽敞的前厅分开,她对他微笑了一下,说一会儿见,就沿着弧形的走廊去了后面她的化妆间。她走进化妆间,脱下黑大衣和靴子,解开围巾,换上一双练习用的舞鞋,在梳妆台前坐了下来。她看着镜子里的憔悴的面容,终于忍不住地趴在桌子上哭了。这是她第一次在心里真正爱上一个人。然而,她却不得不放弃了。



此后的两个月里,他们像是同事一样的相处。在剧场里,他们都尽量表现得很正常。他把对她的爱埋藏在了心里,不再对她提起。她也把自己的爱埋了起来,像是同事一样的对待他。她是一个很用功的芭蕾舞演员,每天早上七点就到了剧院的练功房,是芭蕾舞团里来到练功房最早的一个。虽然已经是剧团里担纲的舞剧主角,但是她从来没有主角的架子,而是总是跟其他芭蕾舞演员一样地参加训练,一丝不苟地做各种动作,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同一个动作。他比更用功,比她到大剧院更早,每天她到的时候,他已经在里面了。他认真地请教着,学习着,练习着。她手把手的教他,把自己对芭蕾的感悟都告诉他。

他的芭蕾舞技进步很快,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短短的两个月,他突飞猛进,已经完全不是刚来时的那个芭蕾舞演员了。剧团的团长很高兴地表扬他进步快,决定把《卡门》里的男军官唐何塞的B角交给他。在演出时,如果A角不能演出,就由他出演。他从此更加努力了。唐何塞和卡门有几段双人舞,他和她一起练习着,对每一个动作都跟认真,绝不放过一点纰漏。

他的俄文也进步很快。在她的帮助下,他从一开始的讲话磕磕巴巴,到能够流利的用俄文进行交谈。现在,无论剧团里有什么活动,只要她去参加,他也都跟着去参加。他除了热爱芭蕾,对艺术孜孜以求,力求完美之外,也喜欢俄罗斯文学,喜欢普希金的诗,托尔斯泰的小说和列宾的油画。莫斯科大剧院有一个内部电影资料室,他们可以在那里观摩芭蕾演出的电影。他们在那里一起观看《红舞鞋》那部电影。当看到电影中的芭蕾舞团团长莱蒙托夫询问女演员佩吉为何要跳芭蕾的时候,他们看见佩吉反问说,你为什么要活着?他们相视一眼,带着悲哀的笑了,因为他们都看见了对方眼里的回答。他们都是为了芭蕾而活着的人。他们只能放弃自己的爱。



然而,他们越是想禁锢自己的爱,越是想压抑他们的爱,他们内心的爱情燃烧得越是炽热。在一个下雪的夜晚,他们一起去参加了一个莫斯科文学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诗歌朗诵会。他在会上朗诵了一首普希金的诗:“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想/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我的耳边长久地响著你温柔的声音/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倩影。。。”她听着他的略带嘶哑的嗓音,看着他原本英俊现在却变得憔悴了的面容,心里涌上一阵巨大的悲伤。在一起回公寓的摇晃着的电车上,他们站在一起。他想伸开胳膊,把她抱在怀里。他想再吻她一下,想跟她说,我爱你,我们继续相爱吧。但是他没有。他不得不用理智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此后的日子,他训练时经常心神不宁,她的舞蹈也频频出错。剧团的人用异样的眼光观察着他们,知道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每天练习结束的时候,她不再等着他一起离开剧场坐电车回公寓,而是自己走了。他也是自己坐电车回公寓,每天都觉得寓所冷清清,空荡荡的。他没有心情做饭和吃饭,发现自己完全丧失了食欲,什么都不想吃,也不想做。他开始失眠,整晚整晚的睡不好觉,在半夜里总是想起她来。从不抽烟喝酒的他,买了烈性伏特加酒回来,喝的烂醉,好让自己忘掉她。他开始抽烟,黑暗里坐在沙发上一只一只的抽,抽得屋子里全是烟雾。他除了去剧场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公寓里待着,既不想去参观莫斯科的各种名胜古迹和看风景,也不想出门。孤寂,忧伤,郁闷,心疼,这些感情轮番地不断地吞噬着他,让他夜晚再也无法平静地入眠。一躺在床上,他的脑海里就全是她。他突然瘦了,瘦了很多,他觉得自己变得很空洞,好像以后再也无法爱上另外一个女人了。

在剧院里,她看到了他一天天在瘦下去,也觉得很心疼。她看出他把自己禁锢在绝望的情绪里,在一天天的毁灭下去。她不知道能为他做些什么。她不敢再接近他,怕他无法坚持下去。她尽量躲着他。她也忍着同样的痛苦,每天跟他一起练功,只有在回到她自己的寓所了,躲进黑暗里,才会悄悄地哭泣。周末回到莫斯科郊外父母家的时候,她的父母看了出来,知道她爱上了他,却又不能相爱。他们尽量安慰她,给她做爱吃的饭,讲一些愉快的事情。但是无论他们怎么说,怎么做,却依然无法解除她心中的痛苦和烦恼。他们心焦如焚,知道只有一个人能把她从这种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那就是他。但是她不能跟他在一起。他们只能希望随着时间的过去,她会渐渐平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剧团排练的《卡门》就该正式上演了,那时他也就学完了,该回国了。等他走了之后,她会再也见不到他了。也许那时她会恢复过来,忘却他,重新爱上一个人。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来,她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已经无法上台出演卡门了。

文学城链接:

给我一条波斯米亚红裙(六)
"当你遇见一个理想之中的人时,你真的不知道那是福是祸。也许你会幸福,也许那只是灾难的开始。" 这一章情感的矛盾写得真好; 从爱的顶峰跌落滑入谷底, 整个描写非常感人。

那个红舞裙被抛弃的场面让人看了能感觉到女主人公那种撕裂般的痛苦。
 
非常感谢拥抱对《孔雀东南飞》的支持! 我非常感谢,可是这里不是关于我,是关于拥抱。

拥抱,我是一个非常热血的人,我甚至可以看到有很多时候自己被热情燃烧着,血液快速地流动冲击着我的心脏,迫切地想让那种热情化作文字。我的一位女朋友莲说,我就像一束火焰,怎么扑都扑不灭。我和水楼里的几位朋友接触过,其实我在现实中一点都不夸张。(我可以这样说吧?有拥抱,有闲哥,有三维,金歌,黑晚,还有精灵都可以作证的。) 这可能这是我唯一的一点点优点。其他地方,我很笨拙。 我用了别人多少倍的努力,都很难成功。 把你看成一个文学上的知己,说了很多该说和不该说的话。有的地方有夸张,是为了朋友间互相鼓励支持,也多半是处于性格。拥抱为人善良笃厚正直坦率。就因为这样才在你的帖子里讲很多话。

那评论有好的,也一定有负面的。 负面的用调侃的形式说出来了,不想影响你的创作。

“不过生活里有得就有失,看人怎么衡量,觉得什么重要了。” 其实就这句话想和你商榷。 艺术是为了描述我们的精神层面的;它反应心灵深处的渴望和挣扎,那种存在的真实和细腻。那就不能用生活的准则去衡量艺术了。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照搬生活就是背叛艺术。我们都是普通的生物的人;没有谁能超越。文学艺术被很多人喜爱,是因为在那里人们可以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向往和寄托。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故事原型是一个农村妇女。她因为一段痛苦的婚外情自杀了。 托尔斯泰把人物改写了。安娜的热情善良和美丽都让这个人物有一种巨大的磁石一般的吸引力。 我记得安娜第一次跳舞出场前, 吉提在猜测安娜将穿什么衣服,安娜是吉提一个仰视的高度。她们猜她会穿华贵的紫罗兰色的,但是安娜穿了一身黑色的礼服,依然那么夺目。 那么种种华美都是作家的想象力。 想说如果生活的准则不能表现艺术的宗旨,那就不用那个准则, 因为艺术有艺术的准则。 别让艺术人物在现实的洪流中淹没,我说的当然是他/她的精神。说商榷,还是这么武断。:shy: :shy:

大家喜欢拥抱的风格, 拥抱按自己的意愿写!!! 我就是昨晚睡得好,精神头过足了。 :p

期盼着拥抱的小说继续,美丽的舞蹈演员在天鹅绒的幕布拉开后,那个舞蹈的精灵带给个观众的震撼。。。。。。

我特别特别喜欢《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喜欢到读了中文版,又去买了英文版重读,因为我觉得英文版的会由于文化原因更能准确地翻译托尔斯泰的小说,读完之后果然不失所望。即使没有《战争与和平》,仅凭《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也当之无愧于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

“照搬生活就是背叛艺术。”我也是这么感觉,比如爱情,要写出现实生活里没有的,在现实生活里人们不敢去做的,在小说里可以有,可以做。所以小说里的人物,会痴情到可以用生命去爱一个人,会痴情到可以牺牲一切包夸家庭去爱一个人,这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当你遇见一个理想之中的人时,你真的不知道那是福是祸。也许你会幸福,也许那只是灾难的开始。" 这一章情感的矛盾写得真好; 从爱的顶峰跌落滑入谷底, 整个描写非常感人。

那个红舞裙被抛弃的场面让人看了能感觉到女主人公那种撕裂般的痛苦。
他们在一步步的飞蛾扑火,走向深渊。。。。
 
说的是真心话阿。:):) 灵兮就是敏锐,拥抱寥寥数笔勾勒的一个人物,灵兮依然能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厚重。 我基本都跟着拥抱小说中的亮点跑。 。。。。。

心茹总有一点稚嫩的感觉; 愣是没懂刘东的心。当然主人公是刘东。觉得对刘东的结局其实处理得很好。有了绯闻之后,有一大块, 拥抱就是没写刘东,我觉得其实处理得特别好。给这个人物留下了大块的空白,让观众想象。
那一篇开始那么美好浪漫的爱情,最后有了那样一个结尾,想想也是让人扼腕叹息。
 
那一篇开始那么美好浪漫的爱情,最后有了那样一个结尾,想想也是让人扼腕叹息。
我过后仔细回想,其实那样处理真的挺好的。 因为刘东这个人物一直没有失去的完美爱情的形象和光彩, 那小说的艺术思想也很完整了。 他生命的终结倒是给现实投去一道耀眼的光芒;让人们在现实中反思自己。 所以,其实结尾非常成功。 就是在读的时候,太盼着大团圆了。其实大团圆并不是放在所有的地方都好。 我也是在讨论中逐渐更倾向你的处理。

既然追求艺术,就要忠实艺术。
 


黑蓝的夜幕里,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发红,通过一层透明的红云照进中国芭蕾舞大剧院的展览厅里。静谧的夜色带着一种血色的温柔,在空气中无声地蔓延。窗外一株高大的开始叶落的槐树,繁密的枝叶被秋风摇动着,在窗上扫来扫去。大厅的门口响起了脚步声,两个年轻人挽着手走了进来,站在门口向里面看着,小声说着什么。工作人员停止了故事,向门口看了一眼。

对不起,有人来参观了,我得去门口看一眼,工作人员道歉地对她说。

去吧,我等着你,她点头说。

工作人员向着门口走去了。她坐在藤椅上,身子有些佝偻地靠在椅背上,脸色苍白,面容显得有些疲惫。她觉得有些累了,就换了个姿势坐着,藤椅在身子下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咯吱。她默不作声地看着面前的玻璃柜。柜子的玻璃面上反射着窗外的黑蓝的夜幕,月亮的火红的影子模模糊糊在玻璃上闪耀,星星微弱得几乎看不见。柜里的波斯米亚红裙被顶上垂下来的一束黄色的灯光照射,灯光像是凝固不动一样地打在粗麻布的百褶裙面上。多年以前的一个傍晚,她背着书包放学回家,快到楼门口的时候,看见这件裙子被一个女人伸着胳膊从阳台上扔下来。黑红色的裙子像是一只风筝一样在半空中展开,在风中飘着,飘过了楼下枝叶茂盛的槐树和路边一个卖煎饼的小摊,落到了马路上行驶的一辆运货卡车的绿色篷子上。她拔腿向着卡车追去,向着卡车挥着手,希望能追上卡车叫司机停下来,或者裙子能落到地上好捡起。司机没有看见她,裙子没有落到地上,卡车也离她越来越远。那条红裙最后和卡车一起消失在一座立交桥下。她沮丧地走回家,心里充满了莫名的失落和痛苦,就好象失去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件东西。她憎恨把那件红裙从阳台上扔下的女人,憎恨把这个女人娶回家的男人。那时她想永远永远的离开家,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再也不回家。



您累了吗?工作人员从门口走了回来问。要不我们就先停在这里,以后再讲?

你失恋过吗?她没有回答问题,而是直接问工作人员说。

有,也没有,工作人员说。以前有过一个男朋友,后来吹了,但是也算不上什么失恋,因为根本就没恋爱过。他是外地的,大概是看中了我的北京户口。我呢,觉得他人看着挺实在的,挣钱虽然不多,但是好歹有份儿工作,我们就在一起有了几个月,后来他可能找到更好的了,就把我给甩了。

你难受了吗?她继续问工作人员说。

没有,工作人员摇头说。吹就吹了吧,我还看不上他呢。外地的,没房子没车,家里没也钱,人也不是特别帅特别让人心动的那种。

那就好,她说。怕就怕两个人有感情,但是被迫分开,就像这个男芭蕾舞演员和女芭蕾舞演员似的。如果分开了,见不到还好,但是两个人还要天天在剧院里见面,那不是折磨吗?

像他们两个这样爱好芭蕾,与世无争,只想好好跳芭蕾的人,要是在现在的社会里,应该是很幸福的一对,工作人员叹息了一声说。

他们生错了年代,她说。你有什么办法?那个时候中苏关系正在破裂,苏联从老大哥变成了苏修,从同志加兄弟变成了霸权主义,一个中国的芭蕾舞演员爱上了一个苏联的芭蕾舞演员,这个女芭蕾舞演员的父亲还是中共党史上王明集团的核心人物,而中国的芭蕾舞演员迟早要回国,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了。这个男芭蕾舞演员唯一能够指望的是他的爸爸,他爸爸是芭蕾舞团长,也许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保护他们,让他们继续跳芭蕾。但是,那时还没有人能够预见后来发生的文革,没有人能够预见文革时他爸爸也会被打倒。命运本身的残酷,有时不是人能预期和人能想象的。所以,当你遇见一个理想之中的人时,你真的不知道那是福是祸。也许你会幸福,也许那只是灾难的开始。

您还想接着听吗?工作人员低头问她说。后面的您都知道了吧?

想,她点头说。虽然我很早就听过这个故事,但是里面有些情节,还是跟我听到的不一样。我听到的版本是他们先是一起好了,然后女芭蕾舞演员带男芭蕾舞演员去家里见父母,男芭蕾舞演员才知道女方家里的背景,而不是在公寓楼门口知道的。但是,你接着讲吧,我想继续听。

好,那我就接着讲,工作人员说。



那天晚上,男芭蕾舞演员顶着风沿着路边被雪覆盖了的小径向着自己的公寓走的时候,心上蒙着一层更大的风雪。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她为何在从父母家回来之后躲着他,不想让他告诉她想说的话。他也很诧异自己上楼去在她的门口对她表白,平时他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他并不后悔告诉了她,因为那是他的真实想法。莫斯科的严寒,异国的孤独,对芭蕾的共同爱好,对温暖的渴望,对她的舞艺和美貌的倾慕,让他爱上了她。在出国前,单位的外事部门给他讲过外事纪律,要求他在苏联时期不要谈恋爱,但是在美丽的她面前,他感到无法用纪律约束自己。他站在她的门口的时候,隔着屋门听见屋里的轻微的走步声,甚至听到了她的喘息。他猜到了她站在门后在听他讲,猜到了她不会说什么,因为她可能是在纠结之中,无法回答他。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下楼之后,她会从楼里追出来,告诉他,她的父亲是叛国者,是王明集团的人。

他压根儿没有想到她的家庭是这样一个背景。他知道跟这样一个家庭背景的人相恋,回国后会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跟一个叛国者,而且是王明集团的人的女儿相恋,意味着他回国后在政治上就不会得到信任,也就不可能在芭蕾舞团担任主要角色,在芭蕾上会一事无成。更重要的是,她要是跟他回中国,那她的芭蕾事业也就结束了。中央芭蕾舞团绝不会让一个有她这样背景的人去担任任何舞剧的主角,即使她的芭蕾舞跳得世界第一也不行。要想跟她在一起,而兼顾他们的芭蕾事业,他只能留在苏联,拒绝回国。那样,他就可能被视作叛逃中国,以后可能会像她父亲一样,终生不能回到故乡。而且他的家人也会受到牵连,特别是他父亲是中央芭蕾舞团的团长,一定会被免职。他知道他不能这样做。他不能连累自己的父亲。

回到寒冷而又空寂的公寓后,他坐在发旧的沙发上,没有开灯,就在黑暗里静静地坐着,静听着窗外呼啸而过的风雪,心乱如麻。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着跟她在楼门口的接吻。他记得雪在他们四周下着,有一些落到她的头发上和肩膀上。他记得她的脸颊冰凉,嘴唇湿润而又火热。他记得跟她亲吻和拥抱的时候,他的心像是燃起了一团火,被巨大的快乐淹没。当她推开他,自己跑回楼里的时候,他感受到了那种失去她的失落。他一直站在原地,眼睛看着她的阳台的方向,直到看见她在窗户后面出现,向他挥手,才带着一股惆怅转身离开。



第二天早上,几乎一夜未眠的他早早的起来,洗了一把脸,热了一碗牛奶,在牛奶里打了一个鸡蛋。吃完早点之后,他穿上厚厚的皮大衣,戴上鹿皮帽,蹬上黑色长靴,戴上厚厚的皮手套,提着他的拐棍一样的黑色雨伞,早早地出门,去了无轨电车站。清晨的空气很冷,人们的嘴里向外冒着白色的雾气,雪虽然不大,但是依然在持续不断地飘着。他在车站避雪的棚子里站着,隔着透明的玻璃看着外面,等着女芭蕾舞演员。他知道她不会来这么早,但是他怕错过了她,就早早的来这里等着。寒风中,一辆一辆的无轨电车挟裹着风雪来了,在站牌下停住。无轨电车上下来一些乘客,又载着更多的乘客在风雪中离开了。

等了四十多分钟后,他心情有些焦虑了起来。他不知道她会不会来了。也许她晚上没睡好觉,早上不去剧场了?也许她今天早上走的早,在自己来到车站之前就走了?他胡乱地猜想着,眼睛不断地看着她可能出现的方向,心神不宁魂不守舍地在车棚子里顿着快被冻麻木了的双脚。

一个小时之后,他眼前一亮,看见她从远处的街角终于路面了。她依旧穿着那件黑色大衣,脚上依旧是那双黑色的皮靴,手上依旧是戴着棕色的皮手套,头上依旧围着灰色的厚厚的围巾。看见她的身影的那一刻,他心里悬挂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踏实起来了。

她的步伐比平时有些慢,面容疲倦,像是一晚上都没睡觉一样。她在快走到车站的时候看见了他。看见他的那一瞬,本来愁眉不展的她,脸上露出了一种惊异和欣喜。一晚上的郁闷在看到他的那一瞬间突然云消雾散了,就好象他身上带着一股魔力,能够驱走她的任何烦恼。她的心里涌起了一种莫名的快乐。虽然昨晚没有睡好觉,她的身体和大脑依然觉得很疲累,但是见到他,她的心里是快乐的,身体的疲累似乎也一下消失了。她的脚步变得轻快,人也变得精神起来了。她的心好像燃起了一把火,眼睛也变得明亮了起来,脸上绽开了一个无法隐藏笑容。

看到她带着笑容向着他走来,他心里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安慰。他一直在担心她会很烦恼,不知道见了她会怎么样。昨夜的吻和她见到他时脸上显露出来的欣喜,都让他相信,她也是在爱着他,喜欢他。他举着黑伞迎了出去,在风雪中迎着她,快步走到她身边。他把伞举到了她的头顶,遮住了天空飘下来的片片雪花。

谢谢你,她仰头看着他说。你早就在这里了吗?

刚到没多久,他微笑着说。

别骗我,她瞥了一下嘴说。知道你起得早,一定在这里等了很久了。

是等了一个小时了,他承认说。

猜着就是,她扬起头来看着他的眼睛说。我想跟你说句话。

说吧,他停住脚步说。

我们去那边的墙下好吗?她的下巴向着车站左面的一堵石墙扬了一下,问他说。不想在人多的地方说。



他举着伞,跟她来到了车站左面的那堵石砌的矮墙边。他们在石墙边站定,像是恋人一样挨得很近的站着。他等着她讲话,但是她好像在犹豫着,嘴张了一下又闭上,没有说出来。雪花无声地落在石墙上和黑伞上,也落到了她的身上。

怎么了,他催问她说。说啊。

我昨晚特别难受,她垂下眼帘说。心里特别纠结,想爱你,但是又不敢。

看见她垂下的眼睫毛,听见她说也爱他,他的内心里起了一种冲动,有一种想抱她一下吻她一下的冲动。他突然伸手把她拉过来,让她的身子靠着他。她身体挣扎了一下,但是没能挣脱开,就顺从地让身子靠着他。他把伞往下放了放,让伞遮住他们的头部,然后一只手搂着她的柔软的腰部,低下头去吻她的嘴唇。她左右扭着头,不想让他吻到嘴唇。他的嘴唇在她的脸颊上吻着,吻到了她的眼睛和鼻子,最后终于触碰到了她的嘴唇。在触碰到她的嘴唇的一刹那,她不再扭动头部,而是闭上眼睛,伸手搂住了他的脖子,跟他吻了起来。第二个吻像是昨晚第一个一样的甜蜜和温柔,同样的湿润和热烈。像是有电流在身体里通过一样,他颤抖着,也能觉出她的身子在他的怀里颤栗。他们吻了好久,直到喘不过气来了,才松开嘴唇。

我爱你,他把嘴唇凑到她的耳边说。我想你。

她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像是几乎昏厥了一样的闭着眼靠着他。听到他在耳畔说爱她想她,感受着他的炽热的呼吸,听着他的心跳,她眼里几乎要留下泪水来。她从来没有爱上过一个人,从来没有人这样贴着她的耳朵说爱她想她,现在她体会到了那种爱的晕眩,那种爱的快乐,那种巨大的让人颤栗的快感。她昨晚下定了的决心,现在又开始动摇了,想说的话又说不出来了。她在他的肩头靠着,快乐,悲伤,难过,各种情感刹那间在心里像是汹涌的洪水一样流过。她把手伸进他的脖颈后面,抚摸着他的头发,身子整个贴在他的身上,让他拥抱着自己。过了一小会儿之后,她像是诀别一样地吻了他的脸颊一下,手松开他的脖子,身子挣脱了他的怀抱,手臂垂了下来。



不行,真的不行,她低头说。这是最后一个吻了,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了。

你不喜欢吗?他问她说。

喜欢,但是再这样下去,我就把持不住自己了,她说。昨晚几乎一夜没睡,到了后半夜才睡了两个小时。虽然在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开始喜欢上了你,但是我们不能相爱。真的不能相爱。我们做个。。。朋友吧。

可是我不想跟你做朋友,他目光温柔地看着她说。我想爱你,也想要你的爱。

你要真爱我,你就得为我想想,她抬头看着他的眼睛说。我也想爱你,但是我们以后怎么办?你能留在苏联吗?

不能,他有些痛苦地摇头说。我要成是留在这里不回中国,他们就会把我当作叛国者,我爸爸和一家都会跟着倒霉。

你不能,我也不能,她低下头说。你不能留在苏联,我不能去中国。我们相爱了又能怎样呢?你迟早得回中国,到时候我也不能跟你回去。爱得越深,分手就会越痛苦,还不如现在就不要相爱。你说对吗?

他没有接她的话。他知道她说得都对。看着她坚定的面容,他知道这一定是她昨晚仔细思考的结果,知道她已经下了决心。她的眼神像是在亲手撕毁一幅无比美丽的油画,眼瞳里充满了悲伤,那种发自内心的悲伤。他看见了她的憔悴。才一晚上,她的眼圈很黑,双颊已经凹陷,像是经历了巨大的折磨。他知道她心里的难受,也知道跟她相爱的唯一的办法是留在苏联,不回中国。但是他不能。他没有权利因为自己的爱给在北京的父亲和家里带来灾难。

他沮丧地看着脚下,把一堆雪踢到一边去。一辆无轨电车从远处的街角驶来,响着铃声开始进站了,站牌下等车的人们开始向着电车口蜂拥而去。雪在散漫地下着,给街道罩上了一层美丽而朦胧的面纱,让眼前的这一切都像是一场电影,一场梦,而不像是生活里的场景。

那边车来了,我们上车去吧,她的脸上呈现出一种无奈的微笑说。以后不要在车站等我了。

浏览附件507602


他们几乎是最后上车的,车上已经没有了座位。他们并排站在车中间,拉着中间竖立的铁管扶手。雪在车外下着,他们在车的摇晃中穿过市区。在红场一站,很多人下车去了,他们等到了一个空座。他让她坐下,自己在她的身边站着。不远处还有另外一个空座,她让他过去坐,他说不去,他宁愿站在她身边。她没有再说什么,眼睛一直凝视着被雪覆盖的冰冷的城市。

在剧场广场站,他们下了车。他们一起走过站前堆满了雪的喷水池,迈上台阶。他依旧扶着她上台阶,直到走到剧院大门才松开她的胳膊。走进厚重的剧场大门,他们在宽敞的前厅分开,她对他微笑了一下,说一会儿见,就沿着弧形的走廊去了后面她的化妆间。她走进化妆间,脱下黑大衣和靴子,解开围巾,换上一双练习用的舞鞋,在梳妆台前坐了下来。她看着镜子里的憔悴的面容,终于忍不住地趴在桌子上哭了。这是她第一次在心里真正爱上一个人。然而,她却不得不放弃了。



此后的两个月里,他们像是同事一样的相处。在剧场里,他们都尽量表现得很正常。他把对她的爱埋藏在了心里,不再对她提起。她也把自己的爱埋了起来,像是同事一样的对待他。她是一个很用功的芭蕾舞演员,每天早上七点就到了剧院的练功房,是芭蕾舞团里来到练功房最早的一个。虽然已经是剧团里担纲的舞剧主角,但是她从来没有主角的架子,而是总是跟其他芭蕾舞演员一样地参加训练,一丝不苟地做各种动作,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同一个动作。他比更用功,比她到大剧院更早,每天她到的时候,他已经在里面了。他认真地请教着,学习着,练习着。她手把手的教他,把自己对芭蕾的感悟都告诉他。

他的芭蕾舞技进步很快,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短短的两个月,他突飞猛进,已经完全不是刚来时的那个芭蕾舞演员了。剧团的团长很高兴地表扬他进步快,决定把《卡门》里的男军官唐何塞的B角交给他。在演出时,如果A角不能演出,就由他出演。他从此更加努力了。唐何塞和卡门有几段双人舞,他和她一起练习着,对每一个动作都跟认真,绝不放过一点纰漏。

他的俄文也进步很快。在她的帮助下,他从一开始的讲话磕磕巴巴,到能够流利的用俄文进行交谈。现在,无论剧团里有什么活动,只要她去参加,他也都跟着去参加。他除了热爱芭蕾,对艺术孜孜以求,力求完美之外,也喜欢俄罗斯文学,喜欢普希金的诗,托尔斯泰的小说和列宾的油画。莫斯科大剧院有一个内部电影资料室,他们可以在那里观摩芭蕾演出的电影。他们在那里一起观看《红舞鞋》那部电影。当看到电影中的芭蕾舞团团长莱蒙托夫询问女演员佩吉为何要跳芭蕾的时候,他们看见佩吉反问说,你为什么要活着?他们相视一眼,带着悲哀的笑了,因为他们都看见了对方眼里的回答。他们都是为了芭蕾而活着的人。他们只能放弃自己的爱。



然而,他们越是想禁锢自己的爱,越是想压抑他们的爱,他们内心的爱情燃烧得越是炽热。在一个下雪的夜晚,他们一起去参加了一个莫斯科文学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诗歌朗诵会。他在会上朗诵了一首普希金的诗:“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想/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我的耳边长久地响著你温柔的声音/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倩影。。。”她听着他的略带嘶哑的嗓音,看着他原本英俊现在却变得憔悴了的面容,心里涌上一阵巨大的悲伤。在一起回公寓的摇晃着的电车上,他们站在一起。他想伸开胳膊,把她抱在怀里。他想再吻她一下,想跟她说,我爱你,我们继续相爱吧。但是他没有。他不得不用理智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此后的日子,他训练时经常心神不宁,她的舞蹈也频频出错。剧团的人用异样的眼光观察着他们,知道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每天练习结束的时候,她不再等着他一起离开剧场坐电车回公寓,而是自己走了。他也是自己坐电车回公寓,每天都觉得寓所冷清清,空荡荡的。他没有心情做饭和吃饭,发现自己完全丧失了食欲,什么都不想吃,也不想做。他开始失眠,整晚整晚的睡不好觉,在半夜里总是想起她来。从不抽烟喝酒的他,买了烈性伏特加酒回来,喝的烂醉,好让自己忘掉她。他开始抽烟,黑暗里坐在沙发上一只一只的抽,抽得屋子里全是烟雾。他除了去剧场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公寓里待着,既不想去参观莫斯科的各种名胜古迹和看风景,也不想出门。孤寂,忧伤,郁闷,心疼,这些感情轮番地不断地吞噬着他,让他夜晚再也无法平静地入眠。一躺在床上,他的脑海里就全是她。他突然瘦了,瘦了很多,他觉得自己变得很空洞,好像以后再也无法爱上另外一个女人了。

在剧院里,她看到了他一天天在瘦下去,也觉得很心疼。她看出他把自己禁锢在绝望的情绪里,在一天天的毁灭下去。她不知道能为他做些什么。她不敢再接近他,怕他无法坚持下去。她尽量躲着他。她也忍着同样的痛苦,每天跟他一起练功,只有在回到她自己的寓所了,躲进黑暗里,才会悄悄地哭泣。周末回到莫斯科郊外父母家的时候,她的父母看了出来,知道她爱上了他,却又不能相爱。他们尽量安慰她,给她做爱吃的饭,讲一些愉快的事情。但是无论他们怎么说,怎么做,却依然无法解除她心中的痛苦和烦恼。他们心焦如焚,知道只有一个人能把她从这种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那就是他。但是她不能跟他在一起。他们只能希望随着时间的过去,她会渐渐平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剧团排练的《卡门》就该正式上演了,那时他也就学完了,该回国了。等他走了之后,她会再也见不到他了。也许那时她会恢复过来,忘却他,重新爱上一个人。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来,她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已经无法上台出演卡门了。

文学城链接:

给我一条波斯米亚红裙(六)
这一节很虐,读后令人伤心。如此般配的爱侣竟然不能爱,不敢爱,是时代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折磨....

开篇回到博物馆的展厅穿插了一段女主对童年的回忆,这段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女主的童年很不幸,而女主的母亲不但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热爱的舞台,为后面女主的父母飞蛾扑火般的爱情悲剧埋下伏笔,当行文到父亲和母亲近在咫尺想爱却又不敢爱的挣扎和煎熬,唯美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独白,将排山倒海般的悲伤刻画的入木三分,令人扼腕。

不得不赞叹拥抱在构思情节上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中苏分裂这个历史背景用的非常好。优秀的小说必须在逻辑上没有漏洞,细节上没有瑕疵,这样投射在故事中的情感才会真实可信,打动人心。
 
最后编辑:
这一节很虐,读后令人伤心。如此般配的爱侣竟然不能爱,不敢爱,是时代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折磨....

开篇回到博物馆的展厅穿插了一段女主对童年的回忆,这段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女主的童年很不幸,而女主的母亲不但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热爱的舞台,为后面女主的父母飞蛾扑火般的爱情悲剧埋下伏笔,当行文到父亲和母亲近在咫尺想爱却又不敢爱的挣扎和煎熬,唯美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独白,将排山倒海般的悲伤刻画的入木三分,令人扼腕。

不得不赞叹拥抱在构思情节上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中苏分裂这个历史背景用的非常好。优秀的小说必须在逻辑上没有漏洞,细节上没有瑕疵,这样投射在故事中的情感才会真实可信,打动人心。
谢谢灵兮。不论什么时代,情感的波澜都是相似的,但是在特殊的时代,情感的波澜就会被放大。也正因为如此,在那些特殊的年代,爱情才显得更为纯真和感人。
 


公共汽车的灰色铁皮门嘶地一声打开。男芭蕾舞演员紧跟在几个蜂拥而上的男人和女人身后,左脚踩着车门台阶上融化了的黑色的雪泥,右手抓住门把手,从人缝里挤上了车。凛冽的寒风从门口钻了进来,在座位与人之间的缝隙里穿行,售票员不耐烦地催着后面的人快上和往里走。车门嘎地一声关上,公共汽车驶离了站牌,行驶在半融化的黑雪铺成的泥泞道路上。

他在前门的售票员那里买了一张票后,沿着车中间站满了人的通道挤到最后排的座位旁,攥着前面的一根铁扶手。天空依旧是厚重的灰云,层层叠叠挤在一起。城市在风雪的笼罩下显得一片灰蒙蒙。路边耸立的银色的电灯杆在风雪中几乎隐去了身影,街道边的的黑色铁栏杆也有一多半埋在厚厚的积雪里。汽车的玻璃上结着一层雾气,四角有一些霜花。他看着窗外的街道上的行人,身体随着车身摇晃着,心情显得很沉重。他脱掉左手的手套,把左手伸进皮衣口袋里,从兜里掏出一张折起来的电报纸。电报是早上在大剧院收到的,是他父亲从北京发来的急电,上面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

情况有变立即回国不可耽搁



这已经是第四天女芭蕾舞演员没能来剧团排练了。她病了。她从莫斯科郊外的父母家给剧院打来电话说,不能参加排练了。离正式演出的日子不远了,剧院的排练只能继续进行,演卡门的人由A角换成了B角。一天,两天,三天,他等着她出现在剧场,但是她一直没出现。今天早上,他在剧院里还没有看见她。他知道她对芭蕾的热爱,而且是演出之前的关键时刻,倘若不是病得很厉害,她一定会来的。他正想要去看看她的时候,收到了父亲来的电报。他拿着电报去了团长办公室,跟团长说收到国内急电,可能要立即回国。团长讲了几句表扬话之后,说可以从今天开始就不用大剧院了。他说临走前想去看看她,但是不知道她家的地址。团长把她家的地址写在一张纸条上递给了他,托他带去问候,还热心地告诉了他怎么坐车最快。

公共汽车继续在街上行驶着。街道上有一些人在匆匆走过,有用各式围巾包着头穿着大衣和长靴的妇女,也有穿着厚厚的皮夹克戴着各种各样帽子的的男人。车从宽阔的红场和高大的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经过,让他想起了她过去带他来这里参观的情景。对他来说,莫斯科曾经给他带来那么多欣喜和快乐,也给他带来了那么多的惆怅和失落。自从他爱上她之后,一切就都已经改变了。

在他学习舞蹈的这些日子里,中苏关系越来越恶化了。莫斯科的人们都对中国抨击苏联感到不可理喻。不是苏联最早支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吗?不是苏联为那些被通缉的中共领袖们提供了避难所吗?不是苏联出钱帮助中国共产党东山再起吗?不是苏联打败了日本关东军,把缴获的日本军火交给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吗?不是苏联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吗?不是苏联援助了中国建国初时的工业化吗?不是前不久中国还在歌颂苏联是老大哥,中苏友谊是同志加兄弟吗?剧院的人虽然没有当着他的面说什么,但是他能感到普通苏联人对中国的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对中国的热爱和热心帮助变成了憎恨和嫌弃。《伊索寓言》里的农夫和蛇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只不过,这次苏联人觉得他们是故事里的农夫,而中国是那条忘恩负义的蛇。他们认为苏联帮助了中国,现在被中国反咬一口。剧院里的人有时谈论政治,他只是默默地听着,什么也不想插话。剧院的人并不认为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对苏联的指责是对的。相反,他们喜欢赫鲁晓夫,因为赫鲁晓夫从根本上否定和揭露了残暴的斯大林,为无数在斯大林时代被无辜杀害的人和被清洗的受害者平反,让苏联的文艺获得解冻。他们也喜欢勃列日涅夫,因为勃列日涅夫上任之后大力增强苏联的军事力量,让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多的核武器,使苏联在历史第一次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超级强国。他们认为中国越来越左,而且在开始个人崇拜,重走他们早已摒弃的斯大林的老路。他不能认同他们的观点,但是他也不想去跟剧院的人争论。

中间倒了两次车,在泥泞的路上颠簸了将近一个半小时之后,他终于来到了莫斯科郊外她父母家附近。下车的时候,他看见有一只鸽子从路边一处灌木丛后的雪地飞起,展开灰色的翅膀缓缓地从驶走的电车顶上飞过。他不认识这一带的路。他从口袋里拿出团长给他写在一张纸条上的地址,向着身边经过的路人打听着。一个好心的路人带着他穿过几趟街,指着远处的一幢漆成绿色的房子说,就是那里。他谢了路人,问附近有什么商店没有。路人告诉他,前面一趟街的拐角就有一家食品店。他按照路人指的方向,找到了那家食品店。他看见店里的架子上放着一些盆栽的三色堇。他记得她喜欢三色堇,就买了两盆紫白黄三色堇和一篮子水果,交了钱之后,提着水果和三色堇向着绿色的房子走去。



她在卧室里坐着,背部依着床,身上围着被子,手里拿着一本《静静的顿河》在读。这几天在家里养病,让她有机会多跟父亲聊聊。父亲忧心忡忡地说,中国现在局势的发展越来越让人担心,国内的个人崇拜越来越厉害,也许一个比斯大林时代还要而惨烈的浩劫就会来临。她想着父亲的话,觉得父亲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她心里依然放不下他。虽然理智上是该彻底断开他们的爱情,但是感情上,她却是无法切割掉自己的情感。

她心烦意乱地翻着手里的《静静的顿河》,怎么也无法读进去。她既没有感冒,也没有发烧,但是觉得浑身酸疼无力,头疼,感觉很难受,什么都干不下去。父亲给请来的医生看不出什么病来,只是嘱咐她在家里多休息多喝水。

隔着卧室的门,她听见有人在按门铃。她听见母亲说来了来了。她听见母亲开了门,在门口说了几句什么,随后带着一个人向着她的卧室走来。她听见来人的说话有中国口音,像是他。她的心一下紧张地跳了起来。这几天在家里没去剧团,也看不到他,她心里觉得很失落,胸口很堵得慌。她一直等着他来看她,但是他一直没来。现在,他终于来看她了。听到他的声音的那一瞬间,她的心里感到了一阵快乐,好像身体上的病也好多了一样,感觉病得苍白的脸颊上重新充满了血色。卧室的门被推开了。母亲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他。

你同事来看你了。母亲轻轻地说了一句,侧身把他让进屋子来。



她看着他站在门口,一股莫名的委屈和喜悦刹那间一起从心里涌了出来。虽然她曾经想过他会来看她,或者自己来或者跟着剧院里的人一起来,也想过跟他会怎么见面,会怎么克制住自己的感情,跟他平静地说话。但是她没有想到,看见他走进屋门的那一刻,她什么话也没能说出来。她的嗓子哽咽着,眼泪竟然当着母亲和他的面忍不住的流了下来。

他站在母亲身后看着她病了的样子,眼里充满了心疼,也充满了见到她的欣喜。他看见了她眼里的眼泪,自己的眼也不禁模糊了起来。



母亲看看他们两个人互相看着的样子,悄悄地退了出去,随手给他们把门带上。他走近床边,把手里提着的水果和三色堇放下,坐在她的床边,仔细地看着她。他看见了她的眼泪,知道她在爱着他。他伸手抱住了她,把她搂在怀里,开始亲吻她的脸颊和额头。她伸出手臂搂住了他的背部,把自己的脸贴在他的脸上,眼泪止不住地哗哗地流了出来。

我爱你,他颤抖着亲着她的脸颊说。你不知道我有多想你。你不知道见不到你我有多难受。以前我就怕一件事,怕我今后跳不成芭蕾了。现在我还怕另外一件事,怕以后见不到你了。

我也是,她流着泪哽咽着说。自从喜欢上了你之后,一切都变了。过去我以为我最爱芭蕾,现在我觉得爱你要胜过爱芭蕾。这些日子我几乎都要死去了,没有你我都要枯萎了,我都觉得病死了就算了。刚开始的时候好像还没什么,现在我才发现,我离不开你。

我知道,他紧紧地抱着她说。我都知道。我以为克制住自己,离开你,就会给你安宁,也会让我自己平静下来。但是后来我发现,即使离开你,我也无法安宁,无法平静,反而更难受更痛苦,每天好像生活在炼狱里,忍受着心里的煎熬。

见到你就好了,见到你我的病就好了,见到你我就高兴了。她为他抹掉眼角的泪水,搂着他破泣为笑说。我们以后在一起好好相爱,永远不离开。



可是我得回国了。他松开搂着她肩膀的一只手,在口袋里摸索着,把电报从兜里掏出来给她看说。

她拿过电报来,仔细地读着上面的“情况有变立即回国不可耽搁”一行字,身子忍不住哆嗦了起来,刚止住的泪水又流了下来。

为什么让你现在回去?她的手举着电报的薄纸颤抖着问。不是原计划《卡门》演完才回国呢吗?

我也不明白,他搂紧了她说。我接到了这个电报,就来你这里了。也许是中苏之间的关系又恶化了,爸爸为我担心,要我赶快回去。

那准备什么时候走呢?她扬起头,用胳膊搂住他的脖子问。

电报的意思要我马上走,他看着她的眼睛说。我想下午去中国大使馆问问情况,看看能不能多待几天。

你在这里吃中午饭吧,吃完饭我跟你去大使馆。她松开他的脖子,掀开被子,把一条腿迈下床说。我现在就去给你做饭去。

不行,你还在病着,他慌忙伸手拦住她说。你别动,下午你也不用跟我去使馆了,外面很冷,还在下着雪,不能把你冻病了。

我病好了,见到你,我的病就好了。她下了床穿上拖鞋说。已经休息了好几天,本来也想是明天就回剧团参加排练的。再说怕冷还是莫斯科人吗?吃完饭我跟你去大使馆。我先带你去见见我爸。



她带着他走到书房,把他介绍给了正在书桌上埋头写东西的父亲。她让他在书房里跟父亲聊一聊,转身跟母亲一起进了厨房。她父亲很感兴趣地问了一些他家里的情况,说在延安的时候见过他父亲一面。他们没有谈政治,只是聊了一些家里的情况。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了解到她母亲年轻时也是莫斯科大剧院的一名芭蕾舞演员,曾经跟随剧团去西班牙演出过《天鹅湖》。在离开西班牙的时候,马德里芭蕾舞剧院把一条崭新的波斯米亚红裙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她母亲。在得悉莫斯科大剧院排演《卡门》的时候,母亲把这条裙子送给了女儿,让她拿回去做服装设计的参考。剧团的服装设计师非常喜欢这条裙子,于是用这条裙子做样本设计了《卡门》里的裙子。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卡门》时,其它的裙子都是绿色的,蓝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只有作为主角的她的这条裙子是黑红色的,在舞台上非常显眼。她父亲在吃饭时,询问了他很多国内的情况。当他们聊起了北京的时候,她父亲感叹地说,已经有二十年没有回过北京了,都不知道北京变成什么样子了。

快吃完午饭的时候,客厅里的电话叮铃铃地响了。她母亲走到客厅里,接起了电话,对着电话讲了几句后,把电话放下,走到厨房来说:

中国大使馆来的电话。

使馆的?她父亲诧异地问。他们怎么会打到这里来?他们不知道咱家里这个电话号码啊。

不是找你的,是找他的,她母亲指了一下他说。大使馆先打到剧团,剧团的人说他来咱们家了,把电话号码给了使馆。



他疑惑地站起身,去客厅接了电话。电话是使馆文化参赞打来的,说接到国内通知要他马上回国,已经给他订好了明天中午从莫斯科到北京的国际列车火车票,明天早上使馆有车送他去上火车。

为什么这么急呢?他在电话里问文化参赞说。

刚接到上级通知,中苏已经终止了一切文化交流活动,你再在这里呆下去,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参赞在电话里说。另外,中央芭蕾舞团也放弃了排练《卡门》的计划,你学下去也毫无意义。你现在去收拾行李,明早九点到大使馆来,我们送你走。不光你一个,还有一些人也跟你一样,同时走。

可不可以等几天?他询问说。我这边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一下。

不行不行,参赞摇头说。是外交部要求我们立即撤出所有在苏联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同志们的,我们使馆除了帮助你们坐上回北京的火车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这是外交部的命令,也是为了你们好。

他挂上电话,心情沉重地回到饭桌边。她问他使馆怎样讲,他把文化参赞的话都告诉了她。他倾听着她父母的谈话,有礼貌地回答他们的问话,努力地吃着盘子里的可口的饭菜,肚子却没有什么胃口,心里充满悲哀。他看见她也是这样,虽然脸上带着微笑,眼里却是有泪花闪动。他知道自己此去回国,今生将也许再也无法回来,恐怕再也无法见到她了。

吃完午饭之后,她告诉父母说,要跟他进城,帮着他去收拾行李。去吧,她父亲通情达理地说。跟他多待一会儿,不然你一辈子会后悔的。她母亲本来想反对,但是看了她父亲制止的眼光之后,就没有说什么,只是叮嘱她回城里要多穿一些衣服,路上坐车别冻着。



她跟着他坐车返回了莫斯科城。他们中间在莫斯科大剧院下车,他去跟剧团里的人一一告别,感谢他们对他的帮助。剧团的人都觉得很惋惜,但是都很理解。回到公寓之后,她帮着他收拾行李,把衣服叠放整齐放入小旅行箱内。他的行李不多,一会儿就收拾好了。

晚饭的时候,他们去了莫斯科最好的一家餐馆,在摇曳的烛光下吃了一顿带着鱼子酱的丰盛的晚餐。他们的手握在一起,眼里流露着爱慕的眼光。餐馆有一只乐队在演奏爵士乐,一个小号手吹起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美妙而忧伤的旋律撩动着他们的心弦,像是一只手在触碰着柔弱的心瓣。烛光映照着她的火红的脸,像是一朵早春时盛开的樱花。他注视着她,深情的凝视带着灼人的热度。他们低声说着话,轻柔的话语散发着羞涩的紫罗兰的微香。他们聊了很多,他给她讲他的梦想,他说想做中国最好的芭蕾舞演员,如果以后跳不了舞了,要像他爸一样,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团长,排演出最好的芭蕾舞剧来。他说喜欢看她穿着那条波斯米亚红裙在舞台上跳舞,那条红裙像是有魔力一样,让舞台上的她变得更加迷人。他们坐在烛火边,十指交叉,娓娓地交谈着,像是穿行在清晨的薄雾里,又像是沉溺在虚幻的梦里,爱得朦胧,爱得热烈。



晚餐之后,他们坐车回到了他的公寓里。在寒冷的公寓楼里,在莫斯科最后的这个晚上,在窄小的单人床上,他们像是熊熊燃烧的篝火一样炽热地相互爱着。他们战栗着,带着恐惧一起坠入了爱的深渊。巨大的幸福感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们淹没。渴望,思念,焦虑,痛苦,快乐,所有的情感混杂在一起,像是一阵阵波浪一样流过他们的心里。世界的一切都消失了,所有的一切都忘却了,就好像今晚就是世界的末日,他们只想拥有对方,让对方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他们在漆黑和寒冷的公寓里躺在窄小的床上,亲吻着,拥抱着,一直缠绵在一起,舍不得分开一秒钟。

黎明像是一把尖锐的匕首,把幸福一点一点的切断。随着第一缕晨光射入室内,黑色的夜幕一点点退入光明,灰色的天空一点点在窗外呈现。想到就要分手,此后不知何时能见,也许永远也无法再相见,一种无名的巨大的悲哀笼罩住他们,一种深深的绝望攫住他们的心。他们沉默着紧紧地搂抱着,像是想融入对方,让身体的一部分永远留在对方身里。


4f5f0609de0945497e09668ae822a0c1.jpg



早上起来,她下床去做早餐。他的寓所几乎什么吃的也没有,只有牛奶。她在炉子上用小锅热牛奶的时候,他来到了她的身边,从身后抱住了她。他碰到她的时候,她的身体忍不住战栗了一下。她抓住他抱住她的腰的手,拉过来,在唇边亲了一下。她的手指和他的手指交叉在一起。她扭过身,溢满泪水的眼睛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

我早上想好了,要跟你一起走,去中国。

他看着她,激动得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他一直想要的,一直也不敢要的。但是他克制住自己的激动,对她说,中苏交恶,只怕她跟他去了中国,将再也无法回苏联,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祖国。他说他们只能在车站告别,他不能带她回中国去,因为她这样一个叛国者的女儿,又是苏联国籍,在中苏关系断裂的大环境下,她在中国的命运可想而知。如果她跟他回去,尽管在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担任《卡门》第一女主,也担任过《天鹅湖》的女主角,但是由于出身和政治背景,在中央芭蕾舞团,她以后恐怕连一个小配角都未必能轮得上

你不能跟我回中国,他硬下心来说。还是回到你父母身边,继续跳你的芭蕾吧,你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芭蕾舞演员。

可是我爱你,她悲泣地泪如雨下的说。我只想跟你在一起,不管怎样。我宁愿放弃芭蕾,也不愿放弃你。

那你父母怎么办?他用手指抹着她脸上滑下来的泪珠说。

没有我,他们在莫斯科也能生活,他们会互相照顾的,她扬起头说。但是没有你,我没法儿活下去。



炉子上的牛奶扑地一声沸了出来。她放开他,转过身,手哆嗦着,把热牛奶的锅端下来。锅在她的手里颤抖着,溢出的牛奶落在炉子上,嗞拉一声冒着烟变成了灰黑色的固体。他从炉子上面的橱柜里拿出两个碗来,放在炉子旁边的柜台上。她把热牛奶分倒在两个碗里。她的手依旧哆嗦着,乳白色的牛奶溢出了碗边。他们一起把牛奶端到了靠窗的小桌上,把两张旧椅子拉开,挨着坐下。

吃早饭吧,她用手背擦了一下眼睛说。我们不能饿着肚子上火车。

他坐在桌边,看着她,无法相信她的决心。他知道,她爱他比他爱她还要深。他舍不得放弃自己的芭蕾,她放弃了。他舍不得放弃自己的父母,她放弃了。她把一切都舍弃了。她是在用生命和自己的一切爱着他。他即使死去也还不起她的情。他用勺子舀了一勺牛奶,想喝,但是喝不下去。牛奶太热,他的喉头也太哽咽。他放下勺子,手放到了她的腿上,眼睛看着她。

我爱你,他眼里又一次溢满了泪水说。我会一辈子都爱着你,无论以后怎样,永远不会变。只要我能做到的,绝不会让你受委屈。只要我在一天,就要好好爱你一天。

我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你了,她噙着眼泪亲了他的手一下说。你一定要像你说的那样对我好。



吃过早餐之后,她和他一起去了她的寓所收拾行李。她提着一个只装有几件换洗衣服和那件波斯米亚红裙的小行李箱,带着护照,跟着他一起走进了位于列宁山脚下的中国驻苏大使馆。列宁山濒临莫斯科河,山上有莫斯科大学的校园,山脚下是河畔,即使是冬天,白雪笼罩的山依然美丽得像是一个大公园。使馆就座落在列宁山下,风景优美,也像个公园。

他们走进使馆大门,在门口登记之后,由一位使馆工作人员带领,来到了文化参赞的办公室。参赞是个五十来岁的有些灰头发的中年人,正在开会,让他在会客室稍等一下。他走到会客室里,看见里面已经坐了好几个人。听他们谈话的口气,好像也都是在苏联从事文化交流,接到通知马上回国的。在会客室等了一小会儿之后,他们看见文化参赞在门口挥手叫他。

到我办公室来吧,个子矮胖的参赞在会客室门口对他说。



他站起身,牵着她的手,带着她跟在文化参赞后面去了办公室。参赞让他们坐在办公桌旁边的一个黑色的长沙发上,自己在挨着他们沙发的一个黑色短沙发上坐了下来。他告诉参赞说,她已经决定跟他一起去中国,需要参赞帮忙给发个签证和在火车上找个座位。参赞是他父亲的老同事,在他到莫斯科来学习之前,他父亲就给参赞打过招呼,如果他有事情,请参赞尽可能的帮助他一下。参赞本人也喜欢艺术,曾去莫斯科大剧院看过好几次芭蕾舞,早就知道出演过《天鹅湖》女主角的她,也是她的仰慕者之一。参赞劝她留在莫斯科,但是她执意不从。参看见她执意要去中国,叹了一口气,就把她带到楼上引荐给大使。大使满面笑容地称赞了她一番,随后叫签证处的人给她的护照上盖了签证。

参赞给她写了一封介绍信,盖上了使馆文化处的印章,让她带在身上,以防万一在边境被卡住。参赞说,他会给文化部专门打一份报告,请他们照顾好这位苏联来的美丽而又杰出的芭蕾舞演员。办好手续后,她给剧团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团长说,她已经决定辞去在剧团的职位。她也从使馆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把一切都告诉了家里。随后,参赞亲自送她和他一起上了使馆的车,去了火车站。她在火车站跟着他和另外一些回国的中国人登上了从莫斯科到北京的国际列车,坐在列车前部的一个有着铁皮暖气的车厢里。

汽笛尖利地一声响,火车车头喷出了浓黑的烟雾,车身猛烈地摇晃了一下,火车巨大的黑色车轮带着哐当的声响,向着风雪交加的站外驶去。车头刚开出月台,她就从车窗口看见父母匆匆的从站台口赶了过来,站在月台上看着渐行渐远的火车,把手拢在嘴边,对着风雪中的列车喊着她的名字。她从车厢里冒着风雪探出头去,在雪中伸出手臂,对着渐渐缩小的父母的身影挥着,眼里充满泪水。她不知道父母看见没看见她在雪中挥舞的胳膊。她是父母的独女。父亲老了,总是惦记着故乡但是无法再回故乡。现在她离开了已经满头白发的父亲,不知道此生能否再见到生她养她的父母。再见了莫斯科,再见了爸妈,她心里念叨着,鼻子酸酸的。



列车驶过一幢幢城市的高低建筑和一根根望不到边的整齐的高压线,驶过一条条街道,驶过一栋栋居民楼,驶过一幢幢住房,驶过一个个有着高耸的烟筒和储油罐的工厂,驶离了莫斯科。她和他并肩在座位上坐着,手握着手,看着窗外肆虐的风雪,心情沉重,不知前面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火车在阴霾中驶向一望无际的广袤的俄罗斯平原,穿过一座座大桥,穿过一条条隧道,向着一片苍茫的远方行驶。村落越来越少,房舍越来越稀疏,浓密的森林和山岭越来越多。前方的阴云密布,风雪正猛,铁轨上铺满了雪。车厢里的空气污浊,充满了烟味儿,铁皮暖气的温度也不高。孩子们在座位中间的走廊里跑来跑去,大人们倚在皮座椅上抽烟聊天,谈论着政治。女人们有的看书看杂志,有的闲聊,有的大声呼喊着孩子们。每次列车进站的时候,都会下去一些人,上来一些陌生的面孔。车厢里的绝大部分旅客都是中国人,偶尔也能看见几个苏联人。餐车在离他们的车厢不远的地方,经常有人穿过他们的车厢去餐车,然后打着饱嗝儿从他们的车厢回去。

窗边闪过一个个刻着里程的水泥柱,一堆堆被雪覆盖的灌木丛,一片片枝叶脱落的白桦树,一幢幢乡村的褐色的农舍和木栅栏圈起来的养畜场。白雪覆盖的一望无边的田野,冰封了的湖面,高低起伏的丘陵不断在列车的前方出现,又不断地退到了列车的后面。车上的广播里循环往复地播放着苏联歌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铁轨被雪掩埋,两边的枕木和沙石也被大雪掩盖。火车头在茫茫雪原中突突地前进着,把铁轨上的雪如扇形般铲到两边。列车轰隆隆地颤动着,车厢不断地有节奏地摇晃和颤动。列车途径美丽的贝加尔湖,整整行驶了七八个小时才绕出大海一样宽阔的湖区。白天变成了黑夜,没有星星,没有月亮,铁路边的一片片黑魆魆的白桦林像是一把把利刃组成的丛林,插向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没有太阳,没有炊烟,目力所及是一片片刺眼的皑皑白雪和连绵到天边的灰色的厚云。列车颠簸着在风雪中行驶,车窗玻璃上冻满了冰霜,窗外垂挂着一条条通明的圆锥状冰凌。田垄,小路,白桦林,岩石,湖泊,城镇,农庄,一切熟悉的东西都逐渐远去,向后退去,退出了视野,前面是蒙古的荒芜人烟的千里戈壁滩。

她疲倦地依靠着他的肩头,听着车上的广播里传来的熟悉的《卡秋莎》,眼睛随着车的颠簸看着窗外,感觉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无比疲倦。病了几天的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在莫斯科的最后一晚也几乎没有睡觉。她的头胀得厉害,眼皮也不时地垂下来。从小到大的每次旅行,她都是带着一种欣喜和兴奋踏上行程。而此次,她怎么也欣喜不起来,兴奋不起来。虽然靠着爱人的肩膀,她的心里却依然止不住地涌现出一种忧伤。她离开了自己的国家,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跟着他去了一个陌生的国家,一个对苏联越来越敌视的国家。因为爱。因为对他的爱。

但是她不知道前面等待她的是什么。她也不知道他今后会怎么样。他会像他说得那样永远对她好,永远爱她吗?到了中国,她还能跳芭蕾吗?她看了一眼头上放着的旅行箱,里面是她的红裙,那条波斯米亚红裙。她不知道,一切都是未知,她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命运会把她带到哪里,不知道身边的这个男人会怎样。但是现在她只有他,什么都没有了,他真的变成她的一切了。

文学城链接:

给我一条波斯米亚红裙(七)
 


公共汽车的灰色铁皮门嘶地一声打开。男芭蕾舞演员紧跟在几个蜂拥而上的男人和女人身后,左脚踩着车门台阶上融化了的黑色的雪泥,右手抓住门把手,从人缝里挤上了车。凛冽的寒风从门口钻了进来,在座位与人之间的缝隙里穿行,售票员不耐烦地催着后面的人快上和往里走。车门嘎地一声关上,公共汽车驶离了站牌,行驶在半融化的黑雪铺成的泥泞道路上。

他在前门的售票员那里买了一张票后,沿着车中间站满了人的通道挤到最后排的座位旁,攥着前面的一根铁扶手。天空依旧是厚重的灰云,层层叠叠挤在一起。城市在风雪的笼罩下显得一片灰蒙蒙。路边耸立的银色的电灯杆在风雪中几乎隐去了身影,街道边的的黑色铁栏杆也有一多半埋在厚厚的积雪里。汽车的玻璃上结着一层雾气,四角有一些霜花。他看着窗外的街道上的行人,身体随着车身摇晃着,心情显得很沉重。他脱掉左手的手套,把左手伸进皮衣口袋里,从兜里掏出一张折起来的电报纸。电报是早上在大剧院收到的,是他父亲从北京发来的急电,上面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

情况有变立即回国不可耽搁



这已经是第四天女芭蕾舞演员没能来剧团排练了。她病了。她从莫斯科郊外的父母家给剧院打来电话说,不能参加排练了。离正式演出的日子不远了,剧院的排练只能继续进行,演卡门的人由A角换成了B角。一天,两天,三天,他等着她出现在剧场,但是她一直没出现。今天早上,他在剧院里还没有看见她。他知道她对芭蕾的热爱,而且是演出之前的关键时刻,倘若不是病得很厉害,她一定会来的。他正想要去看看她的时候,收到了父亲来的电报。他拿着电报去了团长办公室,跟团长说收到国内急电,可能要立即回国。团长讲了几句表扬话之后,说可以从今天开始就不用大剧院了。他说临走前想去看看她,但是不知道她家的地址。团长把她家的地址写在一张纸条上递给了他,托他带去问候,还热心地告诉了他怎么坐车最快。

公共汽车继续在街上行驶着。街道上有一些人在匆匆走过,有用各式围巾包着头穿着大衣和长靴的妇女,也有穿着厚厚的皮夹克戴着各种各样帽子的的男人。车从宽阔的红场和高大的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经过,让他想起了她过去带他来这里参观的情景。对他来说,莫斯科曾经给他带来那么多欣喜和快乐,也给他带来了那么多的惆怅和失落。自从他爱上她之后,一切就都已经改变了。

在他学习舞蹈的这些日子里,中苏关系越来越恶化了。莫斯科的人们都对中国抨击苏联感到不可理喻。不是苏联最早支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吗?不是苏联为那些被通缉的中共领袖们提供了避难所吗?不是苏联出钱帮助中国共产党东山再起吗?不是苏联打败了日本关东军,把缴获的日本军火交给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吗?不是苏联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吗?不是苏联援助了中国建国初时的工业化吗?不是前不久中国还在歌颂苏联是老大哥,中苏友谊是同志加兄弟吗?剧院的人虽然没有当着他的面说什么,但是他能感到普通苏联人对中国的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对中国的热爱和热心帮助变成了憎恨和嫌弃。《伊索寓言》里的农夫和蛇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只不过,这次苏联人觉得他们是故事里的农夫,而中国是那条忘恩负义的蛇。他们认为苏联帮助了中国,现在被中国反咬一口。剧院里的人有时谈论政治,他只是默默地听着,什么也不想插话。剧院的人并不认为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对苏联的指责是对的。相反,他们喜欢赫鲁晓夫,因为赫鲁晓夫从根本上否定和揭露了残暴的斯大林,为无数在斯大林时代被无辜杀害的人和被清洗的受害者平反,让苏联的文艺获得解冻。他们也喜欢勃列日涅夫,因为勃列日涅夫上任之后大力增强苏联的军事力量,让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多的核武器,使苏联在历史第一次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超级强国。他们认为中国越来越左,而且在开始个人崇拜,重走他们早已摒弃的斯大林的老路。他不能认同他们的观点,但是他也不想去跟剧院的人争论。

中间倒了两次车,在泥泞的路上颠簸了将近一个半小时之后,他终于来到了莫斯科郊外她父母家附近。下车的时候,他看见有一只鸽子从路边一处灌木丛后的雪地飞起,展开灰色的翅膀缓缓地从驶走的电车顶上飞过。他不认识这一带的路。他从口袋里拿出团长给他写在一张纸条上的地址,向着身边经过的路人打听着。一个好心的路人带着他穿过几趟街,指着远处的一幢漆成绿色的房子说,就是那里。他谢了路人,问附近有什么商店没有。路人告诉他,前面一趟街的拐角就有一家食品店。他按照路人指的方向,找到了那家食品店。他看见店里的架子上放着一些盆栽的三色堇。他记得她喜欢三色堇,就买了两盆紫白黄三色堇和一篮子水果,交了钱之后,提着水果和三色堇向着绿色的房子走去。



她在卧室里坐着,背部依着床,身上围着被子,手里拿着一本《静静的顿河》在读。这几天在家里养病,让她有机会多跟父亲聊聊。父亲忧心忡忡地说,中国现在局势的发展越来越让人担心,国内的个人崇拜越来越厉害,也许一个比斯大林时代还要而惨烈的浩劫就会来临。她想着父亲的话,觉得父亲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她心里依然放不下他。虽然理智上是该彻底断开他们的爱情,但是感情上,她却是无法切割掉自己的情感。

她心烦意乱地翻着手里的《静静的顿河》,怎么也无法读进去。她既没有感冒,也没有发烧,但是觉得浑身酸疼无力,头疼,感觉很难受,什么都干不下去。父亲给请来的医生看不出什么病来,只是嘱咐她在家里多休息多喝水。

隔着卧室的门,她听见有人在按门铃。她听见母亲说来了来了。她听见母亲开了门,在门口说了几句什么,随后带着一个人向着她的卧室走来。她听见来人的说话有中国口音,像是他。她的心一下紧张地跳了起来。这几天在家里没去剧团,也看不到他,她心里觉得很失落,胸口很堵得慌。她一直等着他来看她,但是他一直没来。现在,他终于来看她了。听到他的声音的那一瞬间,她的心里感到了一阵快乐,好像身体上的病也好多了一样,感觉病得苍白的脸颊上重新充满了血色。卧室的门被推开了。母亲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他。

你同事来看你了。母亲轻轻地说了一句,侧身把他让进屋子来。



她看着他站在门口,一股莫名的委屈和喜悦刹那间一起从心里涌了出来。虽然她曾经想过他会来看她,或者自己来或者跟着剧院里的人一起来,也想过跟他会怎么见面,会怎么克制住自己的感情,跟他平静地说话。但是她没有想到,看见他走进屋门的那一刻,她什么话也没能说出来。她的嗓子哽咽着,眼泪竟然当着母亲和他的面忍不住的流了下来。

他站在母亲身后看着她病了的样子,眼里充满了心疼,也充满了见到她的欣喜。他看见了她眼里的眼泪,自己的眼也不禁模糊了起来。



母亲看看他们两个人互相看着的样子,悄悄地退了出去,随手给他们把门带上。他走近床边,把手里提着的水果和三色堇放下,坐在她的床边,仔细地看着她。他看见了她的眼泪,知道她在爱着他。他伸手抱住了她,把她搂在怀里,开始亲吻她的脸颊和额头。她伸出手臂搂住了他的背部,把自己的脸贴在他的脸上,眼泪止不住地哗哗地流了出来。

我爱你,他颤抖着亲着她的脸颊说。你不知道我有多想你。你不知道见不到你我有多难受。以前我就怕一件事,怕我今后跳不成芭蕾了。现在我还怕另外一件事,怕以后见不到你了。

我也是,她流着泪哽咽着说。自从喜欢上了你之后,一切都变了。过去我以为我最爱芭蕾,现在我觉得爱你要胜过爱芭蕾。这些日子我几乎都要死去了,没有你我都要枯萎了,我都觉得病死了就算了。刚开始的时候好像还没什么,现在我才发现,我离不开你。

我知道,他紧紧地抱着她说。我都知道。我以为克制住自己,离开你,就会给你安宁,也会让我自己平静下来。但是后来我发现,即使离开你,我也无法安宁,无法平静,反而更难受更痛苦,每天好像生活在炼狱里,忍受着心里的煎熬。

见到你就好了,见到你我的病就好了,见到你我就高兴了。她为他抹掉眼角的泪水,搂着他破泣为笑说。我们以后在一起好好相爱,永远不离开。



可是我得回国了。他松开搂着她肩膀的一只手,在口袋里摸索着,把电报从兜里掏出来给她看说。

她拿过电报来,仔细地读着上面的“情况有变立即回国不可耽搁”一行字,身子忍不住哆嗦了起来,刚止住的泪水又流了下来。

为什么让你现在回去?她的手举着电报的薄纸颤抖着问。不是原计划《卡门》演完才回国呢吗?

我也不明白,他搂紧了她说。我接到了这个电报,就来你这里了。也许是中苏之间的关系又恶化了,爸爸为我担心,要我赶快回去。

那准备什么时候走呢?她扬起头,用胳膊搂住他的脖子问。

电报的意思要我马上走,他看着她的眼睛说。我想下午去中国大使馆问问情况,看看能不能多待几天。

你在这里吃中午饭吧,吃完饭我跟你去大使馆。她松开他的脖子,掀开被子,把一条腿迈下床说。我现在就去给你做饭去。

不行,你还在病着,他慌忙伸手拦住她说。你别动,下午你也不用跟我去使馆了,外面很冷,还在下着雪,不能把你冻病了。

我病好了,见到你,我的病就好了。她下了床穿上拖鞋说。已经休息了好几天,本来也想是明天就回剧团参加排练的。再说怕冷还是莫斯科人吗?吃完饭我跟你去大使馆。我先带你去见见我爸。



她带着他走到书房,把他介绍给了正在书桌上埋头写东西的父亲。她让他在书房里跟父亲聊一聊,转身跟母亲一起进了厨房。她父亲很感兴趣地问了一些他家里的情况,说在延安的时候见过他父亲一面。他们没有谈政治,只是聊了一些家里的情况。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了解到她母亲年轻时也是莫斯科大剧院的一名芭蕾舞演员,曾经跟随剧团去西班牙演出过《天鹅湖》。在离开西班牙的时候,马德里芭蕾舞剧院把一条崭新的波斯米亚红裙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她母亲。在得悉莫斯科大剧院排演《卡门》的时候,母亲把这条裙子送给了女儿,让她拿回去做服装设计的参考。剧团的服装设计师非常喜欢这条裙子,于是用这条裙子做样本设计了《卡门》里的裙子。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卡门》时,其它的裙子都是绿色的,蓝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只有作为主角的她的这条裙子是黑红色的,在舞台上非常显眼。她父亲在吃饭时,询问了他很多国内的情况。当他们聊起了北京的时候,她父亲感叹地说,已经有二十年没有回过北京了,都不知道北京变成什么样子了。

快吃完午饭的时候,客厅里的电话叮铃铃地响了。她母亲走到客厅里,接起了电话,对着电话讲了几句后,把电话放下,走到厨房来说:

中国大使馆来的电话。

使馆的?她父亲诧异地问。他们怎么会打到这里来?他们不知道咱家里这个电话号码啊。

不是找你的,是找他的,她母亲指了一下他说。大使馆先打到剧团,剧团的人说他来咱们家了,把电话号码给了使馆。



他疑惑地站起身,去客厅接了电话。电话是使馆文化参赞打来的,说接到国内通知要他马上回国,已经给他订好了明天中午从莫斯科到北京的国际列车火车票,明天早上使馆有车送他去上火车。

为什么这么急呢?他在电话里问文化参赞说。

刚接到上级通知,中苏已经终止了一切文化交流活动,你再在这里呆下去,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参赞在电话里说。另外,中央芭蕾舞团也放弃了排练《卡门》的计划,你学下去也毫无意义。你现在去收拾行李,明早九点到大使馆来,我们送你走。不光你一个,还有一些人也跟你一样,同时走。

可不可以等几天?他询问说。我这边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一下。

不行不行,参赞摇头说。是外交部要求我们立即撤出所有在苏联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同志们的,我们使馆除了帮助你们坐上回北京的火车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这是外交部的命令,也是为了你们好。

他挂上电话,心情沉重地回到饭桌边。她问他使馆怎样讲,他把文化参赞的话都告诉了她。他倾听着她父母的谈话,有礼貌地回答他们的问话,努力地吃着盘子里的可口的饭菜,肚子却没有什么胃口,心里充满悲哀。他看见她也是这样,虽然脸上带着微笑,眼里却是有泪花闪动。他知道自己此去回国,今生将也许再也无法回来,恐怕再也无法见到她了。

吃完午饭之后,她告诉父母说,要跟他进城,帮着他去收拾行李。去吧,她父亲通情达理地说。跟他多待一会儿,不然你一辈子会后悔的。她母亲本来想反对,但是看了她父亲制止的眼光之后,就没有说什么,只是叮嘱她回城里要多穿一些衣服,路上坐车别冻着。



她跟着他坐车返回了莫斯科城。他们中间在莫斯科大剧院下车,他去跟剧团里的人一一告别,感谢他们对他的帮助。剧团的人都觉得很惋惜,但是都很理解。回到公寓之后,她帮着他收拾行李,把衣服叠放整齐放入小旅行箱内。他的行李不多,一会儿就收拾好了。

晚饭的时候,他们去了莫斯科最好的一家餐馆,在摇曳的烛光下吃了一顿带着鱼子酱的丰盛的晚餐。他们的手握在一起,眼里流露着爱慕的眼光。餐馆有一只乐队在演奏爵士乐,一个小号手吹起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美妙而忧伤的旋律撩动着他们的心弦,像是一只手在触碰着柔弱的心瓣。烛光映照着她的火红的脸,像是一朵早春时盛开的樱花。他注视着她,深情的凝视带着灼人的热度。他们低声说着话,轻柔的话语散发着羞涩的紫罗兰的微香。他们聊了很多,他给她讲他的梦想,他说想做中国最好的芭蕾舞演员,如果以后跳不了舞了,要像他爸一样,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团长,排演出最好的芭蕾舞剧来。他说喜欢看她穿着那条波斯米亚红裙在舞台上跳舞,那条红裙像是有魔力一样,让舞台上的她变得更加迷人。他们坐在烛火边,十指交叉,娓娓地交谈着,像是穿行在清晨的薄雾里,又像是沉溺在虚幻的梦里,爱得朦胧,爱得热烈。



晚餐之后,他们坐车回到了他的公寓里。在寒冷的公寓楼里,在莫斯科最后的这个晚上,在窄小的单人床上,他们像是熊熊燃烧的篝火一样炽热地相互爱着。他们战栗着,带着恐惧一起坠入了爱的深渊。巨大的幸福感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们淹没。渴望,思念,焦虑,痛苦,快乐,所有的情感混杂在一起,像是一阵阵波浪一样流过他们的心里。世界的一切都消失了,所有的一切都忘却了,就好像今晚就是世界的末日,他们只想拥有对方,让对方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他们在漆黑和寒冷的公寓里躺在窄小的床上,亲吻着,拥抱着,一直缠绵在一起,舍不得分开一秒钟。

黎明像是一把尖锐的匕首,把幸福一点一点的切断。随着第一缕晨光射入室内,黑色的夜幕一点点退入光明,灰色的天空一点点在窗外呈现。想到就要分手,此后不知何时能见,也许永远也无法再相见,一种无名的巨大的悲哀笼罩住他们,一种深深的绝望攫住他们的心。他们沉默着紧紧地搂抱着,像是想融入对方,让身体的一部分永远留在对方身里。


浏览附件508084


早上起来,她下床去做早餐。他的寓所几乎什么吃的也没有,只有牛奶。她在炉子上用小锅热牛奶的时候,他来到了她的身边,从身后抱住了她。他碰到她的时候,她的身体忍不住战栗了一下。她抓住他抱住她的腰的手,拉过来,在唇边亲了一下。她的手指和他的手指交叉在一起。她扭过身,溢满泪水的眼睛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

我早上想好了,要跟你一起走,去中国。

他看着她,激动得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他一直想要的,一直也不敢要的。但是他克制住自己的激动,对她说,中苏交恶,只怕她跟他去了中国,将再也无法回苏联,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祖国。他说他们只能在车站告别,他不能带她回中国去,因为她这样一个叛国者的女儿,又是苏联国籍,在中苏关系断裂的大环境下,她在中国的命运可想而知。如果她跟他回去,尽管在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担任《卡门》第一女主,也担任过《天鹅湖》的女主角,但是由于出身和政治背景,在中央芭蕾舞团,她以后恐怕连一个小配角都未必能轮得上

你不能跟我回中国,他硬下心来说。还是回到你父母身边,继续跳你的芭蕾吧,你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芭蕾舞演员。

可是我爱你,她悲泣地泪如雨下的说。我只想跟你在一起,不管怎样。我宁愿放弃芭蕾,也不愿放弃你。

那你父母怎么办?他用手指抹着她脸上滑下来的泪珠说。

没有我,他们在莫斯科也能生活,他们会互相照顾的,她扬起头说。但是没有你,我没法儿活下去。



炉子上的牛奶扑地一声沸了出来。她放开他,转过身,手哆嗦着,把热牛奶的锅端下来。锅在她的手里颤抖着,溢出的牛奶落在炉子上,嗞拉一声冒着烟变成了灰黑色的固体。他从炉子上面的橱柜里拿出两个碗来,放在炉子旁边的柜台上。她把热牛奶分倒在两个碗里。她的手依旧哆嗦着,乳白色的牛奶溢出了碗边。他们一起把牛奶端到了靠窗的小桌上,把两张旧椅子拉开,挨着坐下。

吃早饭吧,她用手背擦了一下眼睛说。我们不能饿着肚子上火车。

他坐在桌边,看着她,无法相信她的决心。他知道,她爱他比他爱她还要深。他舍不得放弃自己的芭蕾,她放弃了。他舍不得放弃自己的父母,她放弃了。她把一切都舍弃了。她是在用生命和自己的一切爱着他。他即使死去也还不起她的情。他用勺子舀了一勺牛奶,想喝,但是喝不下去。牛奶太热,他的喉头也太哽咽。他放下勺子,手放到了她的腿上,眼睛看着她。

我爱你,他眼里又一次溢满了泪水说。我会一辈子都爱着你,无论以后怎样,永远不会变。只要我能做到的,绝不会让你受委屈。只要我在一天,就要好好爱你一天。

我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你了,她噙着眼泪亲了他的手一下说。你一定要像你说的那样对我好。



吃过早餐之后,她和他一起去了她的寓所收拾行李。她提着一个只装有几件换洗衣服和那件波斯米亚红裙的小行李箱,带着护照,跟着他一起走进了位于列宁山脚下的中国驻苏大使馆。列宁山濒临莫斯科河,山上有莫斯科大学的校园,山脚下是河畔,即使是冬天,白雪笼罩的山依然美丽得像是一个大公园。使馆就座落在列宁山下,风景优美,也像个公园。

他们走进使馆大门,在门口登记之后,由一位使馆工作人员带领,来到了文化参赞的办公室。参赞是个五十来岁的有些灰头发的中年人,正在开会,让他在会客室稍等一下。他走到会客室里,看见里面已经坐了好几个人。听他们谈话的口气,好像也都是在苏联从事文化交流,接到通知马上回国的。在会客室等了一小会儿之后,他们看见文化参赞在门口挥手叫他。

到我办公室来吧,个子矮胖的参赞在会客室门口对他说。



他站起身,牵着她的手,带着她跟在文化参赞后面去了办公室。参赞让他们坐在办公桌旁边的一个黑色的长沙发上,自己在挨着他们沙发的一个黑色短沙发上坐了下来。他告诉参赞说,她已经决定跟他一起去中国,需要参赞帮忙给发个签证和在火车上找个座位。参赞是他父亲的老同事,在他到莫斯科来学习之前,他父亲就给参赞打过招呼,如果他有事情,请参赞尽可能的帮助他一下。参赞本人也喜欢艺术,曾去莫斯科大剧院看过好几次芭蕾舞,早就知道出演过《天鹅湖》女主角的她,也是她的仰慕者之一。参赞劝她留在莫斯科,但是她执意不从。参看见她执意要去中国,叹了一口气,就把她带到楼上引荐给大使。大使满面笑容地称赞了她一番,随后叫签证处的人给她的护照上盖了签证。

参赞给她写了一封介绍信,盖上了使馆文化处的印章,让她带在身上,以防万一在边境被卡住。参赞说,他会给文化部专门打一份报告,请他们照顾好这位苏联来的美丽而又杰出的芭蕾舞演员。办好手续后,她给剧团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团长说,她已经决定辞去在剧团的职位。她也从使馆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把一切都告诉了家里。随后,参赞亲自送她和他一起上了使馆的车,去了火车站。她在火车站跟着他和另外一些回国的中国人登上了从莫斯科到北京的国际列车,坐在列车前部的一个有着铁皮暖气的车厢里。

汽笛尖利地一声响,火车车头喷出了浓黑的烟雾,车身猛烈地摇晃了一下,火车巨大的黑色车轮带着哐当的声响,向着风雪交加的站外驶去。车头刚开出月台,她就从车窗口看见父母匆匆的从站台口赶了过来,站在月台上看着渐行渐远的火车,把手拢在嘴边,对着风雪中的列车喊着她的名字。她从车厢里冒着风雪探出头去,在雪中伸出手臂,对着渐渐缩小的父母的身影挥着,眼里充满泪水。她不知道父母看见没看见她在雪中挥舞的胳膊。她是父母的独女。父亲老了,总是惦记着故乡但是无法再回故乡。现在她离开了已经满头白发的父亲,不知道此生能否再见到生她养她的父母。再见了莫斯科,再见了爸妈,她心里念叨着,鼻子酸酸的。



列车驶过一幢幢城市的高低建筑和一根根望不到边的整齐的高压线,驶过一条条街道,驶过一栋栋居民楼,驶过一幢幢住房,驶过一个个有着高耸的烟筒和储油罐的工厂,驶离了莫斯科。她和他并肩在座位上坐着,手握着手,看着窗外肆虐的风雪,心情沉重,不知前面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火车在阴霾中驶向一望无际的广袤的俄罗斯平原,穿过一座座大桥,穿过一条条隧道,向着一片苍茫的远方行驶。村落越来越少,房舍越来越稀疏,浓密的森林和山岭越来越多。前方的阴云密布,风雪正猛,铁轨上铺满了雪。车厢里的空气污浊,充满了烟味儿,铁皮暖气的温度也不高。孩子们在座位中间的走廊里跑来跑去,大人们倚在皮座椅上抽烟聊天,谈论着政治。女人们有的看书看杂志,有的闲聊,有的大声呼喊着孩子们。每次列车进站的时候,都会下去一些人,上来一些陌生的面孔。车厢里的绝大部分旅客都是中国人,偶尔也能看见几个苏联人。餐车在离他们的车厢不远的地方,经常有人穿过他们的车厢去餐车,然后打着饱嗝儿从他们的车厢回去。

窗边闪过一个个刻着里程的水泥柱,一堆堆被雪覆盖的灌木丛,一片片枝叶脱落的白桦树,一幢幢乡村的褐色的农舍和木栅栏圈起来的养畜场。白雪覆盖的一望无边的田野,冰封了的湖面,高低起伏的丘陵不断在列车的前方出现,又不断地退到了列车的后面。车上的广播里循环往复地播放着苏联歌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铁轨被雪掩埋,两边的枕木和沙石也被大雪掩盖。火车头在茫茫雪原中突突地前进着,把铁轨上的雪如扇形般铲到两边。列车轰隆隆地颤动着,车厢不断地有节奏地摇晃和颤动。列车途径美丽的贝加尔湖,整整行驶了七八个小时才绕出大海一样宽阔的湖区。白天变成了黑夜,没有星星,没有月亮,铁路边的一片片黑魆魆的白桦林像是一把把利刃组成的丛林,插向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没有太阳,没有炊烟,目力所及是一片片刺眼的皑皑白雪和连绵到天边的灰色的厚云。列车颠簸着在风雪中行驶,车窗玻璃上冻满了冰霜,窗外垂挂着一条条通明的圆锥状冰凌。田垄,小路,白桦林,岩石,湖泊,城镇,农庄,一切熟悉的东西都逐渐远去,向后退去,退出了视野,前面是蒙古的荒芜人烟的千里戈壁滩。

她疲倦地依靠着他的肩头,听着车上的广播里传来的熟悉的《卡秋莎》,眼睛随着车的颠簸看着窗外,感觉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无比疲倦。病了几天的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在莫斯科的最后一晚也几乎没有睡觉。她的头胀得厉害,眼皮也不时地垂下来。从小到大的每次旅行,她都是带着一种欣喜和兴奋踏上行程。而此次,她怎么也欣喜不起来,兴奋不起来。虽然靠着爱人的肩膀,她的心里却依然止不住地涌现出一种忧伤。她离开了自己的国家,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跟着他去了一个陌生的国家,一个对苏联越来越敌视的国家。因为爱。因为对他的爱。

但是她不知道前面等待她的是什么。她也不知道他今后会怎么样。他会像他说得那样永远对她好,永远爱她吗?到了中国,她还能跳芭蕾吗?她看了一眼头上放着的旅行箱,里面是她的红裙,那条波斯米亚红裙。她不知道,一切都是未知,她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命运会把她带到哪里,不知道身边的这个男人会怎样。但是现在她只有他,什么都没有了,他真的变成她的一切了。

文学城链接:

给我一条波斯米亚红裙(七)
"她离开了自己的国家,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跟着他去了一个陌生的国家,一个对苏联越来越敌视的国家。因为爱。因为对他的爱。" 火车离开了莫斯科,沿路的风景,《卡秋莎》的歌曲,和她的惴惴不安的心情都让人唏嘘,为了一份纯真炽热的爱,投入一个全然未知的世界,究竟值得不值得呢?

都说陷入爱情中的女子智商为零,明知飞蛾扑火,却依旧义无反顾,年青时的爱情常常可以达到令人惊艳的高度,是无知者无畏吗?是爱火焚身吗?竟然敢就这样扑入炼狱的怀抱....当爱情的迷雾在清晨消散,当丑恶的现实袒露在她的面前,不知道他和她要怎样守护住彼此。
 
"她离开了自己的国家,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跟着他去了一个陌生的国家,一个对苏联越来越敌视的国家。因为爱。因为对他的爱。" 火车离开了莫斯科,沿路的风景,《卡秋莎》的歌曲,和她的惴惴不安的心情都让人唏嘘,为了一份纯真炽热的爱,投入一个全然未知的世界,究竟值得不值得呢?

都说陷入爱情中的女子智商为零,明知飞蛾扑火,却依旧义无反顾,年青时的爱情常常可以达到令人惊艳的高度,是无知者无畏吗?是爱火焚身吗?竟然敢就这样扑入炼狱的怀抱....当爱情的迷雾在清晨消散,当丑恶的现实袒露在她的面前,不知道他和她要怎样守护住彼此。
谢谢灵兮,现实里我想没有人会这样做的,但是小说的好处,就在于让爱情可以比现实更璀璨。
 


公共汽车的灰色铁皮门嘶地一声打开。男芭蕾舞演员紧跟在几个蜂拥而上的男人和女人身后,左脚踩着车门台阶上融化了的黑色的雪泥,右手抓住门把手,从人缝里挤上了车。凛冽的寒风从门口钻了进来,在座位与人之间的缝隙里穿行,售票员不耐烦地催着后面的人快上和往里走。车门嘎地一声关上,公共汽车驶离了站牌,行驶在半融化的黑雪铺成的泥泞道路上。

他在前门的售票员那里买了一张票后,沿着车中间站满了人的通道挤到最后排的座位旁,攥着前面的一根铁扶手。天空依旧是厚重的灰云,层层叠叠挤在一起。城市在风雪的笼罩下显得一片灰蒙蒙。路边耸立的银色的电灯杆在风雪中几乎隐去了身影,街道边的的黑色铁栏杆也有一多半埋在厚厚的积雪里。汽车的玻璃上结着一层雾气,四角有一些霜花。他看着窗外的街道上的行人,身体随着车身摇晃着,心情显得很沉重。他脱掉左手的手套,把左手伸进皮衣口袋里,从兜里掏出一张折起来的电报纸。电报是早上在大剧院收到的,是他父亲从北京发来的急电,上面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

情况有变立即回国不可耽搁



这已经是第四天女芭蕾舞演员没能来剧团排练了。她病了。她从莫斯科郊外的父母家给剧院打来电话说,不能参加排练了。离正式演出的日子不远了,剧院的排练只能继续进行,演卡门的人由A角换成了B角。一天,两天,三天,他等着她出现在剧场,但是她一直没出现。今天早上,他在剧院里还没有看见她。他知道她对芭蕾的热爱,而且是演出之前的关键时刻,倘若不是病得很厉害,她一定会来的。他正想要去看看她的时候,收到了父亲来的电报。他拿着电报去了团长办公室,跟团长说收到国内急电,可能要立即回国。团长讲了几句表扬话之后,说可以从今天开始就不用大剧院了。他说临走前想去看看她,但是不知道她家的地址。团长把她家的地址写在一张纸条上递给了他,托他带去问候,还热心地告诉了他怎么坐车最快。

公共汽车继续在街上行驶着。街道上有一些人在匆匆走过,有用各式围巾包着头穿着大衣和长靴的妇女,也有穿着厚厚的皮夹克戴着各种各样帽子的的男人。车从宽阔的红场和高大的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经过,让他想起了她过去带他来这里参观的情景。对他来说,莫斯科曾经给他带来那么多欣喜和快乐,也给他带来了那么多的惆怅和失落。自从他爱上她之后,一切就都已经改变了。

在他学习舞蹈的这些日子里,中苏关系越来越恶化了。莫斯科的人们都对中国抨击苏联感到不可理喻。不是苏联最早支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吗?不是苏联为那些被通缉的中共领袖们提供了避难所吗?不是苏联出钱帮助中国共产党东山再起吗?不是苏联打败了日本关东军,把缴获的日本军火交给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吗?不是苏联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吗?不是苏联援助了中国建国初时的工业化吗?不是前不久中国还在歌颂苏联是老大哥,中苏友谊是同志加兄弟吗?剧院的人虽然没有当着他的面说什么,但是他能感到普通苏联人对中国的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对中国的热爱和热心帮助变成了憎恨和嫌弃。《伊索寓言》里的农夫和蛇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只不过,这次苏联人觉得他们是故事里的农夫,而中国是那条忘恩负义的蛇。他们认为苏联帮助了中国,现在被中国反咬一口。剧院里的人有时谈论政治,他只是默默地听着,什么也不想插话。剧院的人并不认为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对苏联的指责是对的。相反,他们喜欢赫鲁晓夫,因为赫鲁晓夫从根本上否定和揭露了残暴的斯大林,为无数在斯大林时代被无辜杀害的人和被清洗的受害者平反,让苏联的文艺获得解冻。他们也喜欢勃列日涅夫,因为勃列日涅夫上任之后大力增强苏联的军事力量,让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多的核武器,使苏联在历史第一次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超级强国。他们认为中国越来越左,而且在开始个人崇拜,重走他们早已摒弃的斯大林的老路。他不能认同他们的观点,但是他也不想去跟剧院的人争论。

中间倒了两次车,在泥泞的路上颠簸了将近一个半小时之后,他终于来到了莫斯科郊外她父母家附近。下车的时候,他看见有一只鸽子从路边一处灌木丛后的雪地飞起,展开灰色的翅膀缓缓地从驶走的电车顶上飞过。他不认识这一带的路。他从口袋里拿出团长给他写在一张纸条上的地址,向着身边经过的路人打听着。一个好心的路人带着他穿过几趟街,指着远处的一幢漆成绿色的房子说,就是那里。他谢了路人,问附近有什么商店没有。路人告诉他,前面一趟街的拐角就有一家食品店。他按照路人指的方向,找到了那家食品店。他看见店里的架子上放着一些盆栽的三色堇。他记得她喜欢三色堇,就买了两盆紫白黄三色堇和一篮子水果,交了钱之后,提着水果和三色堇向着绿色的房子走去。



她在卧室里坐着,背部依着床,身上围着被子,手里拿着一本《静静的顿河》在读。这几天在家里养病,让她有机会多跟父亲聊聊。父亲忧心忡忡地说,中国现在局势的发展越来越让人担心,国内的个人崇拜越来越厉害,也许一个比斯大林时代还要而惨烈的浩劫就会来临。她想着父亲的话,觉得父亲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她心里依然放不下他。虽然理智上是该彻底断开他们的爱情,但是感情上,她却是无法切割掉自己的情感。

她心烦意乱地翻着手里的《静静的顿河》,怎么也无法读进去。她既没有感冒,也没有发烧,但是觉得浑身酸疼无力,头疼,感觉很难受,什么都干不下去。父亲给请来的医生看不出什么病来,只是嘱咐她在家里多休息多喝水。

隔着卧室的门,她听见有人在按门铃。她听见母亲说来了来了。她听见母亲开了门,在门口说了几句什么,随后带着一个人向着她的卧室走来。她听见来人的说话有中国口音,像是他。她的心一下紧张地跳了起来。这几天在家里没去剧团,也看不到他,她心里觉得很失落,胸口很堵得慌。她一直等着他来看她,但是他一直没来。现在,他终于来看她了。听到他的声音的那一瞬间,她的心里感到了一阵快乐,好像身体上的病也好多了一样,感觉病得苍白的脸颊上重新充满了血色。卧室的门被推开了。母亲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他。

你同事来看你了。母亲轻轻地说了一句,侧身把他让进屋子来。



她看着他站在门口,一股莫名的委屈和喜悦刹那间一起从心里涌了出来。虽然她曾经想过他会来看她,或者自己来或者跟着剧院里的人一起来,也想过跟他会怎么见面,会怎么克制住自己的感情,跟他平静地说话。但是她没有想到,看见他走进屋门的那一刻,她什么话也没能说出来。她的嗓子哽咽着,眼泪竟然当着母亲和他的面忍不住的流了下来。

他站在母亲身后看着她病了的样子,眼里充满了心疼,也充满了见到她的欣喜。他看见了她眼里的眼泪,自己的眼也不禁模糊了起来。



母亲看看他们两个人互相看着的样子,悄悄地退了出去,随手给他们把门带上。他走近床边,把手里提着的水果和三色堇放下,坐在她的床边,仔细地看着她。他看见了她的眼泪,知道她在爱着他。他伸手抱住了她,把她搂在怀里,开始亲吻她的脸颊和额头。她伸出手臂搂住了他的背部,把自己的脸贴在他的脸上,眼泪止不住地哗哗地流了出来。

我爱你,他颤抖着亲着她的脸颊说。你不知道我有多想你。你不知道见不到你我有多难受。以前我就怕一件事,怕我今后跳不成芭蕾了。现在我还怕另外一件事,怕以后见不到你了。

我也是,她流着泪哽咽着说。自从喜欢上了你之后,一切都变了。过去我以为我最爱芭蕾,现在我觉得爱你要胜过爱芭蕾。这些日子我几乎都要死去了,没有你我都要枯萎了,我都觉得病死了就算了。刚开始的时候好像还没什么,现在我才发现,我离不开你。

我知道,他紧紧地抱着她说。我都知道。我以为克制住自己,离开你,就会给你安宁,也会让我自己平静下来。但是后来我发现,即使离开你,我也无法安宁,无法平静,反而更难受更痛苦,每天好像生活在炼狱里,忍受着心里的煎熬。

见到你就好了,见到你我的病就好了,见到你我就高兴了。她为他抹掉眼角的泪水,搂着他破泣为笑说。我们以后在一起好好相爱,永远不离开。



可是我得回国了。他松开搂着她肩膀的一只手,在口袋里摸索着,把电报从兜里掏出来给她看说。

她拿过电报来,仔细地读着上面的“情况有变立即回国不可耽搁”一行字,身子忍不住哆嗦了起来,刚止住的泪水又流了下来。

为什么让你现在回去?她的手举着电报的薄纸颤抖着问。不是原计划《卡门》演完才回国呢吗?

我也不明白,他搂紧了她说。我接到了这个电报,就来你这里了。也许是中苏之间的关系又恶化了,爸爸为我担心,要我赶快回去。

那准备什么时候走呢?她扬起头,用胳膊搂住他的脖子问。

电报的意思要我马上走,他看着她的眼睛说。我想下午去中国大使馆问问情况,看看能不能多待几天。

你在这里吃中午饭吧,吃完饭我跟你去大使馆。她松开他的脖子,掀开被子,把一条腿迈下床说。我现在就去给你做饭去。

不行,你还在病着,他慌忙伸手拦住她说。你别动,下午你也不用跟我去使馆了,外面很冷,还在下着雪,不能把你冻病了。

我病好了,见到你,我的病就好了。她下了床穿上拖鞋说。已经休息了好几天,本来也想是明天就回剧团参加排练的。再说怕冷还是莫斯科人吗?吃完饭我跟你去大使馆。我先带你去见见我爸。



她带着他走到书房,把他介绍给了正在书桌上埋头写东西的父亲。她让他在书房里跟父亲聊一聊,转身跟母亲一起进了厨房。她父亲很感兴趣地问了一些他家里的情况,说在延安的时候见过他父亲一面。他们没有谈政治,只是聊了一些家里的情况。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了解到她母亲年轻时也是莫斯科大剧院的一名芭蕾舞演员,曾经跟随剧团去西班牙演出过《天鹅湖》。在离开西班牙的时候,马德里芭蕾舞剧院把一条崭新的波斯米亚红裙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她母亲。在得悉莫斯科大剧院排演《卡门》的时候,母亲把这条裙子送给了女儿,让她拿回去做服装设计的参考。剧团的服装设计师非常喜欢这条裙子,于是用这条裙子做样本设计了《卡门》里的裙子。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卡门》时,其它的裙子都是绿色的,蓝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只有作为主角的她的这条裙子是黑红色的,在舞台上非常显眼。她父亲在吃饭时,询问了他很多国内的情况。当他们聊起了北京的时候,她父亲感叹地说,已经有二十年没有回过北京了,都不知道北京变成什么样子了。

快吃完午饭的时候,客厅里的电话叮铃铃地响了。她母亲走到客厅里,接起了电话,对着电话讲了几句后,把电话放下,走到厨房来说:

中国大使馆来的电话。

使馆的?她父亲诧异地问。他们怎么会打到这里来?他们不知道咱家里这个电话号码啊。

不是找你的,是找他的,她母亲指了一下他说。大使馆先打到剧团,剧团的人说他来咱们家了,把电话号码给了使馆。



他疑惑地站起身,去客厅接了电话。电话是使馆文化参赞打来的,说接到国内通知要他马上回国,已经给他订好了明天中午从莫斯科到北京的国际列车火车票,明天早上使馆有车送他去上火车。

为什么这么急呢?他在电话里问文化参赞说。

刚接到上级通知,中苏已经终止了一切文化交流活动,你再在这里呆下去,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参赞在电话里说。另外,中央芭蕾舞团也放弃了排练《卡门》的计划,你学下去也毫无意义。你现在去收拾行李,明早九点到大使馆来,我们送你走。不光你一个,还有一些人也跟你一样,同时走。

可不可以等几天?他询问说。我这边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一下。

不行不行,参赞摇头说。是外交部要求我们立即撤出所有在苏联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同志们的,我们使馆除了帮助你们坐上回北京的火车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这是外交部的命令,也是为了你们好。

他挂上电话,心情沉重地回到饭桌边。她问他使馆怎样讲,他把文化参赞的话都告诉了她。他倾听着她父母的谈话,有礼貌地回答他们的问话,努力地吃着盘子里的可口的饭菜,肚子却没有什么胃口,心里充满悲哀。他看见她也是这样,虽然脸上带着微笑,眼里却是有泪花闪动。他知道自己此去回国,今生将也许再也无法回来,恐怕再也无法见到她了。

吃完午饭之后,她告诉父母说,要跟他进城,帮着他去收拾行李。去吧,她父亲通情达理地说。跟他多待一会儿,不然你一辈子会后悔的。她母亲本来想反对,但是看了她父亲制止的眼光之后,就没有说什么,只是叮嘱她回城里要多穿一些衣服,路上坐车别冻着。



她跟着他坐车返回了莫斯科城。他们中间在莫斯科大剧院下车,他去跟剧团里的人一一告别,感谢他们对他的帮助。剧团的人都觉得很惋惜,但是都很理解。回到公寓之后,她帮着他收拾行李,把衣服叠放整齐放入小旅行箱内。他的行李不多,一会儿就收拾好了。

晚饭的时候,他们去了莫斯科最好的一家餐馆,在摇曳的烛光下吃了一顿带着鱼子酱的丰盛的晚餐。他们的手握在一起,眼里流露着爱慕的眼光。餐馆有一只乐队在演奏爵士乐,一个小号手吹起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美妙而忧伤的旋律撩动着他们的心弦,像是一只手在触碰着柔弱的心瓣。烛光映照着她的火红的脸,像是一朵早春时盛开的樱花。他注视着她,深情的凝视带着灼人的热度。他们低声说着话,轻柔的话语散发着羞涩的紫罗兰的微香。他们聊了很多,他给她讲他的梦想,他说想做中国最好的芭蕾舞演员,如果以后跳不了舞了,要像他爸一样,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团长,排演出最好的芭蕾舞剧来。他说喜欢看她穿着那条波斯米亚红裙在舞台上跳舞,那条红裙像是有魔力一样,让舞台上的她变得更加迷人。他们坐在烛火边,十指交叉,娓娓地交谈着,像是穿行在清晨的薄雾里,又像是沉溺在虚幻的梦里,爱得朦胧,爱得热烈。



晚餐之后,他们坐车回到了他的公寓里。在寒冷的公寓楼里,在莫斯科最后的这个晚上,在窄小的单人床上,他们像是熊熊燃烧的篝火一样炽热地相互爱着。他们战栗着,带着恐惧一起坠入了爱的深渊。巨大的幸福感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们淹没。渴望,思念,焦虑,痛苦,快乐,所有的情感混杂在一起,像是一阵阵波浪一样流过他们的心里。世界的一切都消失了,所有的一切都忘却了,就好像今晚就是世界的末日,他们只想拥有对方,让对方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他们在漆黑和寒冷的公寓里躺在窄小的床上,亲吻着,拥抱着,一直缠绵在一起,舍不得分开一秒钟。

黎明像是一把尖锐的匕首,把幸福一点一点的切断。随着第一缕晨光射入室内,黑色的夜幕一点点退入光明,灰色的天空一点点在窗外呈现。想到就要分手,此后不知何时能见,也许永远也无法再相见,一种无名的巨大的悲哀笼罩住他们,一种深深的绝望攫住他们的心。他们沉默着紧紧地搂抱着,像是想融入对方,让身体的一部分永远留在对方身里。


浏览附件508084


早上起来,她下床去做早餐。他的寓所几乎什么吃的也没有,只有牛奶。她在炉子上用小锅热牛奶的时候,他来到了她的身边,从身后抱住了她。他碰到她的时候,她的身体忍不住战栗了一下。她抓住他抱住她的腰的手,拉过来,在唇边亲了一下。她的手指和他的手指交叉在一起。她扭过身,溢满泪水的眼睛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

我早上想好了,要跟你一起走,去中国。

他看着她,激动得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他一直想要的,一直也不敢要的。但是他克制住自己的激动,对她说,中苏交恶,只怕她跟他去了中国,将再也无法回苏联,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祖国。他说他们只能在车站告别,他不能带她回中国去,因为她这样一个叛国者的女儿,又是苏联国籍,在中苏关系断裂的大环境下,她在中国的命运可想而知。如果她跟他回去,尽管在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担任《卡门》第一女主,也担任过《天鹅湖》的女主角,但是由于出身和政治背景,在中央芭蕾舞团,她以后恐怕连一个小配角都未必能轮得上

你不能跟我回中国,他硬下心来说。还是回到你父母身边,继续跳你的芭蕾吧,你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芭蕾舞演员。

可是我爱你,她悲泣地泪如雨下的说。我只想跟你在一起,不管怎样。我宁愿放弃芭蕾,也不愿放弃你。

那你父母怎么办?他用手指抹着她脸上滑下来的泪珠说。

没有我,他们在莫斯科也能生活,他们会互相照顾的,她扬起头说。但是没有你,我没法儿活下去。



炉子上的牛奶扑地一声沸了出来。她放开他,转过身,手哆嗦着,把热牛奶的锅端下来。锅在她的手里颤抖着,溢出的牛奶落在炉子上,嗞拉一声冒着烟变成了灰黑色的固体。他从炉子上面的橱柜里拿出两个碗来,放在炉子旁边的柜台上。她把热牛奶分倒在两个碗里。她的手依旧哆嗦着,乳白色的牛奶溢出了碗边。他们一起把牛奶端到了靠窗的小桌上,把两张旧椅子拉开,挨着坐下。

吃早饭吧,她用手背擦了一下眼睛说。我们不能饿着肚子上火车。

他坐在桌边,看着她,无法相信她的决心。他知道,她爱他比他爱她还要深。他舍不得放弃自己的芭蕾,她放弃了。他舍不得放弃自己的父母,她放弃了。她把一切都舍弃了。她是在用生命和自己的一切爱着他。他即使死去也还不起她的情。他用勺子舀了一勺牛奶,想喝,但是喝不下去。牛奶太热,他的喉头也太哽咽。他放下勺子,手放到了她的腿上,眼睛看着她。

我爱你,他眼里又一次溢满了泪水说。我会一辈子都爱着你,无论以后怎样,永远不会变。只要我能做到的,绝不会让你受委屈。只要我在一天,就要好好爱你一天。

我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你了,她噙着眼泪亲了他的手一下说。你一定要像你说的那样对我好。



吃过早餐之后,她和他一起去了她的寓所收拾行李。她提着一个只装有几件换洗衣服和那件波斯米亚红裙的小行李箱,带着护照,跟着他一起走进了位于列宁山脚下的中国驻苏大使馆。列宁山濒临莫斯科河,山上有莫斯科大学的校园,山脚下是河畔,即使是冬天,白雪笼罩的山依然美丽得像是一个大公园。使馆就座落在列宁山下,风景优美,也像个公园。

他们走进使馆大门,在门口登记之后,由一位使馆工作人员带领,来到了文化参赞的办公室。参赞是个五十来岁的有些灰头发的中年人,正在开会,让他在会客室稍等一下。他走到会客室里,看见里面已经坐了好几个人。听他们谈话的口气,好像也都是在苏联从事文化交流,接到通知马上回国的。在会客室等了一小会儿之后,他们看见文化参赞在门口挥手叫他。

到我办公室来吧,个子矮胖的参赞在会客室门口对他说。



他站起身,牵着她的手,带着她跟在文化参赞后面去了办公室。参赞让他们坐在办公桌旁边的一个黑色的长沙发上,自己在挨着他们沙发的一个黑色短沙发上坐了下来。他告诉参赞说,她已经决定跟他一起去中国,需要参赞帮忙给发个签证和在火车上找个座位。参赞是他父亲的老同事,在他到莫斯科来学习之前,他父亲就给参赞打过招呼,如果他有事情,请参赞尽可能的帮助他一下。参赞本人也喜欢艺术,曾去莫斯科大剧院看过好几次芭蕾舞,早就知道出演过《天鹅湖》女主角的她,也是她的仰慕者之一。参赞劝她留在莫斯科,但是她执意不从。参看见她执意要去中国,叹了一口气,就把她带到楼上引荐给大使。大使满面笑容地称赞了她一番,随后叫签证处的人给她的护照上盖了签证。

参赞给她写了一封介绍信,盖上了使馆文化处的印章,让她带在身上,以防万一在边境被卡住。参赞说,他会给文化部专门打一份报告,请他们照顾好这位苏联来的美丽而又杰出的芭蕾舞演员。办好手续后,她给剧团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团长说,她已经决定辞去在剧团的职位。她也从使馆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把一切都告诉了家里。随后,参赞亲自送她和他一起上了使馆的车,去了火车站。她在火车站跟着他和另外一些回国的中国人登上了从莫斯科到北京的国际列车,坐在列车前部的一个有着铁皮暖气的车厢里。

汽笛尖利地一声响,火车车头喷出了浓黑的烟雾,车身猛烈地摇晃了一下,火车巨大的黑色车轮带着哐当的声响,向着风雪交加的站外驶去。车头刚开出月台,她就从车窗口看见父母匆匆的从站台口赶了过来,站在月台上看着渐行渐远的火车,把手拢在嘴边,对着风雪中的列车喊着她的名字。她从车厢里冒着风雪探出头去,在雪中伸出手臂,对着渐渐缩小的父母的身影挥着,眼里充满泪水。她不知道父母看见没看见她在雪中挥舞的胳膊。她是父母的独女。父亲老了,总是惦记着故乡但是无法再回故乡。现在她离开了已经满头白发的父亲,不知道此生能否再见到生她养她的父母。再见了莫斯科,再见了爸妈,她心里念叨着,鼻子酸酸的。



列车驶过一幢幢城市的高低建筑和一根根望不到边的整齐的高压线,驶过一条条街道,驶过一栋栋居民楼,驶过一幢幢住房,驶过一个个有着高耸的烟筒和储油罐的工厂,驶离了莫斯科。她和他并肩在座位上坐着,手握着手,看着窗外肆虐的风雪,心情沉重,不知前面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火车在阴霾中驶向一望无际的广袤的俄罗斯平原,穿过一座座大桥,穿过一条条隧道,向着一片苍茫的远方行驶。村落越来越少,房舍越来越稀疏,浓密的森林和山岭越来越多。前方的阴云密布,风雪正猛,铁轨上铺满了雪。车厢里的空气污浊,充满了烟味儿,铁皮暖气的温度也不高。孩子们在座位中间的走廊里跑来跑去,大人们倚在皮座椅上抽烟聊天,谈论着政治。女人们有的看书看杂志,有的闲聊,有的大声呼喊着孩子们。每次列车进站的时候,都会下去一些人,上来一些陌生的面孔。车厢里的绝大部分旅客都是中国人,偶尔也能看见几个苏联人。餐车在离他们的车厢不远的地方,经常有人穿过他们的车厢去餐车,然后打着饱嗝儿从他们的车厢回去。

窗边闪过一个个刻着里程的水泥柱,一堆堆被雪覆盖的灌木丛,一片片枝叶脱落的白桦树,一幢幢乡村的褐色的农舍和木栅栏圈起来的养畜场。白雪覆盖的一望无边的田野,冰封了的湖面,高低起伏的丘陵不断在列车的前方出现,又不断地退到了列车的后面。车上的广播里循环往复地播放着苏联歌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铁轨被雪掩埋,两边的枕木和沙石也被大雪掩盖。火车头在茫茫雪原中突突地前进着,把铁轨上的雪如扇形般铲到两边。列车轰隆隆地颤动着,车厢不断地有节奏地摇晃和颤动。列车途径美丽的贝加尔湖,整整行驶了七八个小时才绕出大海一样宽阔的湖区。白天变成了黑夜,没有星星,没有月亮,铁路边的一片片黑魆魆的白桦林像是一把把利刃组成的丛林,插向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没有太阳,没有炊烟,目力所及是一片片刺眼的皑皑白雪和连绵到天边的灰色的厚云。列车颠簸着在风雪中行驶,车窗玻璃上冻满了冰霜,窗外垂挂着一条条通明的圆锥状冰凌。田垄,小路,白桦林,岩石,湖泊,城镇,农庄,一切熟悉的东西都逐渐远去,向后退去,退出了视野,前面是蒙古的荒芜人烟的千里戈壁滩。

她疲倦地依靠着他的肩头,听着车上的广播里传来的熟悉的《卡秋莎》,眼睛随着车的颠簸看着窗外,感觉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无比疲倦。病了几天的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在莫斯科的最后一晚也几乎没有睡觉。她的头胀得厉害,眼皮也不时地垂下来。从小到大的每次旅行,她都是带着一种欣喜和兴奋踏上行程。而此次,她怎么也欣喜不起来,兴奋不起来。虽然靠着爱人的肩膀,她的心里却依然止不住地涌现出一种忧伤。她离开了自己的国家,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跟着他去了一个陌生的国家,一个对苏联越来越敌视的国家。因为爱。因为对他的爱。

但是她不知道前面等待她的是什么。她也不知道他今后会怎么样。他会像他说得那样永远对她好,永远爱她吗?到了中国,她还能跳芭蕾吗?她看了一眼头上放着的旅行箱,里面是她的红裙,那条波斯米亚红裙。她不知道,一切都是未知,她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命运会把她带到哪里,不知道身边的这个男人会怎样。但是现在她只有他,什么都没有了,他真的变成她的一切了。

文学城链接:

给我一条波斯米亚红裙(七)
"黎明像是一把尖锐的匕首,把幸福一点一点的切断。" 这个描述太经典了。

政治是一把更残酷的刀, 横扫一切。 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浪滔中真象是一个小小的浪花,无法自己掌握。
但是也正是这样的时候, 个人人性的魅力,个人的品质才能显现出来。而人的内心世界也在高压下变成异常敏感而丰富。

这一段历史变更和人物的命运的交汇在一起, 政治的高寒, 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定让人非常感动。

这一章拥抱写得真好, 尤其中苏关系僵化后苏联人对中国人的反应。 小说画面宽阔凝重。 期待。。。 。。。
 
"黎明像是一把尖锐的匕首,把幸福一点一点的切断。" 这个描述太经典了。

政治是一把更残酷的刀, 横扫一切。 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浪滔中真象是一个小小的浪花,无法自己掌握。
但是也正是这样的时候, 个人人性的魅力,个人的品质才能显现出来。而人的内心世界也在高压下变成异常敏感而丰富。

这一段历史变更和人物的命运的交汇在一起, 政治的高寒, 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定让人非常感动。

这一章拥抱写得真好, 尤其中苏关系僵化后苏联人对中国人的反应。 小说画面宽阔凝重。 期待。。。 。。。
谢谢一尘,任何时期任何真挚的感情都值得珍惜,但是像他们在那个时代能够做出那样的牺牲,才最能体现出爱的本质。
 


列车穿过蒙古茫茫千里的草原和戈壁滩,在日暮时分驶近了中国边境。女芭蕾舞演员靠在窗边,带着伤感看着远方红得可怕的落日。傍晚的夕阳失去了热度,贴在地平线上,依依不舍地缓慢地告别天空,把余辉残留在一长条一长条的彤红的云霞上。与铁轨并行的公路上,一辆辆披着白色伪装网的苏军坦克和装甲车在暮色中向着边界的方向行驶,车轮滚滚,在路上扬起一片沙尘。列车呼啸着驶过坦克车队,她看见前面是一辆辆绿色军用大卡车,从帐篷里可以看见里面坐着持枪的苏军士兵。军车前面是一辆军用越野吉普车,上面坐着一个带着大盖帽的苏军军官,手里举着一个望远镜在看着前方。列车继续前行,不久就看到边界附近的军营一样的简陋建筑群,旁边耸立着高高的瞭望塔。有几架军用直升飞机在瞭望塔上轰隆隆地飞过,飞过前面的一道堑沟和几道铁丝网。

阴郁的军营逐渐褪入黑暗之中,碎石铺成的路面消失在远方的暮色里,连绵不断的堑沟,铁丝网和灌木丛在暮色中模糊成一个灰褐色的色块。火车灯光逐渐明亮起来,掠过一片片黑黑的土丘。车厢顶上的灯亮了起来,照着她忧郁的面孔。火车越接近边界,她越感受到心里涌出的悲哀,她突然想起了赶来车站月台的父母,好像父母不是一瞬间就被火车甩在后面,而是缓慢地向后退去,无能为力地向后退去。他们的影子重叠地出现在车窗上,像是幽灵一样悲哀地看着她。她抓过他的手,把他的手放在自己的膝上,抚摸着他的手背,好像那样才能减轻自己内心里的痛苦。

天空的黑云之间有几颗微弱的星星,小得几乎看不见,而且光线越来越弱。对面有一列火车轰隆隆地驶过。两车相错的时候,车轮声叠加在一起,显得愈加洪亮,淹没了车内的一切噪音。车内好像一下安静了下来,没有人说话,所有的眼睛都在望着窗外。她想起了夏夜里看见的扑进篝火燃烧成灰的那只飞蛾,心里闪过一个不祥的预感,某一天,她和他会突然分开,从此再也见不到面。对面的火车从窗外消失了,黑云之间的微弱的星光似乎也被火车带走了。沉沉的夜色笼罩着窗外的一切,没有灯光,没有月亮,没有星星,黑暗似乎把一切都吞噬进去。她知道,过不了多久,列车就会跨过边界,驶进中国境内,驶进那个陌生的,充满未知的国度。她知道,一旦跨过国境,能不能再回来,就由不得她了。她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两只胳膊拽紧他的一只手臂,把他的手臂揽在怀里。她的生命里只有他了,她不能失去他。



带着一身脏了的泥尘,冒着白色的蒸汽,国际列车沉重地喘息着,在夜幕中缓缓地驶进中国边境一侧的边防站。边防站的几幢建筑里灯火通明,一些穿着绿色军装带着红领章的士兵们面容严肃地持枪站在月台两边,路灯照着他们年轻而严肃的脸庞。有的士兵手里拿着手电牵着灰色的狼狗在火车边巡逻。车厢里的气氛变得严肃和压抑起来,灯光下,人们把护照拿在手里,紧张地等着海关人员蹬车检查。

列车停稳后,车门被打开,几个相貌英俊的海关人员走进车厢,开始挨个查看护照和签证。海关人员穿着蓝色的海关制服,腰上系着皮带,皮带上佩戴着棕色的手枪套,套里插着黑色的手枪。车窗外的士兵们手里持着枪,腰上的宽宽的棕色皮带上挂着黑色手榴弹和黑色子弹盒,面容严肃地盯着车窗里面的旅客。

海关人员来到他们的座位边时,他把自己的中国护照递过去,让海关人员检查。海关人员看了几眼就还给了他,随后把目光转向了她。她把自己的护照递给海关人员。海关人员皱着眉头把护照从头翻到尾,在签证上看了好几遍,一边看她,一边对着护照上的照片。

请问你来中国干什么?海关人员一边翻着护照一边问她说。

参加文化交流,她说。

什么文化交流?海关人员继续问。

芭蕾舞,她说。排练芭蕾舞。

有国内单位的介绍信吗?海关人员问。

这是使馆给开的介绍信,她把文化参赞给她开的介绍信拿出来给海关人员看。

海关人员仔细地读了读介绍信,随后把信还给她。

你的行李箱呢?海关人员问她说。

这里,她指着顶上放着的行李箱说。

拿下来,检查,海关人员说。

他站起来,把她的行李箱从头上的架子上拿下来,放在海关人员面前。

打开,海关人员简洁地用命令的口吻说。

他把行李箱上的扣带解开,把箱盖打开,让海关人员检查。海关人员弯腰查看行李,伸出手掀开衣服,看见了衣服底下压着的那条波斯米亚红裙。

这是跳舞穿的裙子,她解释说。

海关人员点点头,让她把行李箱合上,给她的护照上盖了一个入境戳,之后继续向前查看别的旅客去了。他把行李箱的扣带系好,把箱子重新放到头顶上的架子上。她松了一口气,眼睛看着他。他在她身边坐下来,握住她的手。没事儿了,他微笑地看着依然显得疲乏的她说。火车下一站就到北京了,我们可以一起在中国生活了。他的笑容像是一个天真的大孩子一样,带着信心和快乐,而她却有些忧心忡忡。



列车在夜幕里启程继续前行了,一片黑暗而陌生的国土呈现在她面前。窗外黑漆漆的,看不见道路,看不见坦克也看不见军车。下雨了,雨滴在窗上画着细长的丝。车厢里的顶灯灭了,只有脚边的小黄灯在闪着微弱的光。她透过车窗看着黑夜中闪过的黑魆魆的树丛,路边的农舍模糊而朦胧。列车在雨夜里穿行,她看着和莫斯科完全不同的城市和乡村,既感到新鲜,又感到担心。他坐在她身边安慰着她,说他爸爸一定会很高兴有她这样的苏联芭蕾舞顶尖的演员来指导芭蕾舞团。即使不能排练和演出《卡门》了,团里一定在排练别的芭蕾舞,他们一定能争取到一些角色,在里面演出的。

能不能演出都不重要,她依偎着他说。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我爱你,只要你也爱我就够了,别的都不重要,就是跳不了芭蕾了我也认了。

车上的旅客都已经在雨声中入眠了。在列车的摇晃中,他们也回到卧铺上去。他们是面对面的两个下铺,中间隔着一张简易的小桌。她脱掉鞋,躺在枕头上。他帮她把被子盖好,亲吻了她一下,跟她说晚安,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卧铺上。火车在夜雨里穿行,她睡不着觉,看着雨水像是一根根扯不断的银线一样闪过窗玻璃。远处的滚滚雷声遮住了车轮的转动声。黑色的夜里,闪电的照射下,她看见他也在睁着眼看着她。他们面对面的看着,看着,在车的颠簸里不知不觉闭上眼睡着了。



早上醒来的时候,她看见他已经起来了,正背对着她在把头上架子上的行李箱拿下来,放在卧铺上。太阳已经升起来,明晃晃地照在车窗上。她看了一眼窗外,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在阳光下晃动着深绿和浅绿混在一起的叶子。近处是一片稻田,远处有不高的山岭,中间有几道沟渠。田垄上有农民在扛着锄头走路,旁边的农舍里冒着袅袅的炊烟。火车驶过一处坑坑洼洼的公路,她看见路上有拖拉机在行驶,还有一辆载了几个人的马车在不紧不慢地走着。

你终于醒了。他扭头看见她睁着眼,对她笑笑说。

我们这是到哪里了?她用手揉着眼睛问他说。

快到北京了,他把放在桌子上的牙膏牙刷和一条小毛巾递给她说。还有半个多小时就该进站了。你快去洗把脸吧,一会儿洗手间就该关了。

她笑了笑,掀开盖在身上的薄被子,下了卧铺。她接过他手里递来的牙刷牙膏和毛巾,去了车厢尾端的洗手间。



从洗手间回来,她看见他已经把他们的两个行李箱都放在卧铺上,在两个茶杯里沏好了茶水,坐在小桌边等着她。她拢了一下头发,坐在他对面,看着他。

昨晚上睡得好吗?他把茶杯递给她问。

很好,她吹着热热的杯子里浮着的深绿色的茶叶说。前两天都没睡好,昨晚睡得不错。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在我爸妈家,我还在奇怪,明明去了中国,怎么又回莫斯科来了呢。

第一次离开家吗?他问她说。

过去也去短期旅行过,但是基本没有离开过莫斯科,她说。你不会是一个坏人,把我拐骗到这里来了吧?

那你一定是天下最大的傻瓜,让人给拐到异国他乡来,他笑笑说。别担心,我爱你,只要有我在,有一口吃的,就是你的,有一口喝的,也是你的。我不会让你受欺负,受委屈的。

我也爱你,她的眼睛是里闪过温柔的目光说。不管怎么样,只要我们在一起就好。



列车到达了北京火车站。他站起来,两只手各提着一个行李箱,带着她沿着狭窄的通道跟着人群往外走。她在后面跟着他,看着他的宽宽的后背和有力的胳膊,心里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下了火车后,她把自己的旅行箱要过来,拉着拉杆,跟他并排沿着站台的斜坡向着出口走去。北京的天气比莫斯科暖和多了,而且又是一个阳光天,天空湛蓝,飘着几朵淡淡的白云。他带着她拐了两个弯,走到了铁栅栏围成的出口处。隔着铁栅栏,他看见父亲的司机正举着一个白底黑字的大牌子用目光搜索着人群,看见父亲高大的身子站在司机后面。

我爸带着司机来接咱们了,他伸手指着父亲站的地方对她说。那边,个子最高的就是。过去爸爸可是从来没来车站接过我,每次我去外地,都是我自己回家,顶多是司机来接我一下。

她向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身体强健的中年人站在等着接站的人群里,浓黑的眉,刚毅的下巴,高高的个子,除了面容有些苍老和威仪之外,跟他的个头和面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一看就是父子俩。

爸,您怎么也来了?他带着她来到父亲面前,问父亲说。

我不是来接你,我是来接她的,他父亲看着她微笑说。使馆的文化参赞给我发了加急电报,告诉我说有位莫斯科大剧院的最好的芭蕾舞演员跟着你一起回国。听到这个消息,我特别激动和高兴。前几年在中芭教课和培训的苏联专家都撤走了,这次从天上掉下来一个专家,还是最好的芭蕾舞演员,我太高兴了。

他父亲伸出手来跟她握手。她有些羞涩地伸出了手,握了一下。

中芭正在排练革命样板戏,急需有你这样的专家来指导,提高芭蕾水平,他父亲看着她说。周总理和江青同志都很重视中央芭蕾舞团,每次我们排演新舞剧,都会亲自来观看,他们也很喜欢苏联芭蕾舞专家。我在中芭招待所里给你准备好了一间房子,家具和被褥都有,先暂时做你的宿舍。工作也给你安排好了,让你参与教学和培训,以及新舞剧的舞蹈编排。以后你既要给中芭的学员上舞蹈课,又要帮着训练演员,还要参加新的革命样板戏的舞蹈编排,会非常忙的。你的工资就按照团里接待过的苏联专家的最高级对待,比一般的演员工资高很多。

太谢谢您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真没想到。

这一路上累了吧?他父亲关切地问。先回招待所休息一下吧。司机先把你送到招待所去看看住处,下午你到芭蕾舞团来跟大家见个面,晚上请你到我家里来吃晚饭。现在我要去王府井一趟,到了那里,司机把我放下来,会先送你去招待所,再回来接我。咱们上车走吧。



他们一起走进火车站前面的停车场里。司机帮着把他们的旅行箱放进后备箱里,让他们上了车,向着不远处的王府井开去。在王府井把他父亲放下来后,汽车沿着宽阔的长安街继续向西驶去。他们坐在车后座上,手拉在一起,心里觉得宽慰了不少。也许事情没那么糟糕,至少他父亲给她安排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虽然不能跳芭蕾舞剧的主角了,但是教学和训练以及编排新舞剧也是她喜欢的。

你爸真好,她攥着他的手说。

当然了,他点头说。他资格老,以前在周总理手下干过,中宣部长陆定一也是他的老上级,所以别人都不敢惹他。他能自己拍板决定一些事,就像送我去苏联学习,也是他决定的,别人知道我是他儿子,也不敢说什么。

中央芭蕾舞团很快就到了,招待所就坐落在中央芭蕾舞剧院内的一座红色砖楼里。司机把车开到招待所门口,把行李箱帮着他们拿下来,进到招待所内跟所长打了一声招呼,就赶紧回王府井去了。所长带着他们去了给她准备出来的房间。她的房间靠近楼道尽头,里面打扫得很干净,靠墙是一个单人床,上面铺着新洗过的床单。屋子两面有窗户,一扇窗户下有漆成淡黄色的铁皮暖气,另外一扇窗户下有一个木头书桌,靠墙的地方有衣柜和脸盆架,门口有衣裳架。阳光透过窗户射了进来,给屋子里增添了不少温暖。屋子虽然不大,但是看着很干净整洁。从莫斯科出来后第一次,她发自内心地微笑了,因为这一切比她想象的好多了。能够继续从事芭蕾工作,能有自己的住处,能跟他在一起,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了。

bd483791a9a28e519c7300cf8f3bef8d.jpg



工作人员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展览厅的玻璃隔开了外面喧嚣的世界,厅内静悄悄的,能听见人的呼吸声。窗外的月亮不知何时变得朦胧和暗淡起来,变得很遥远。黑蓝的天空变得更黑了,虽然室内有空调,但是依然能感到室外湿闷的空气在随时想挤进来。寂静的夜晚,空气里好像在流动着静谧的音乐。那些音符一个个在温柔的夜色里像是大海里的透明的水母一样漂浮着,随着头顶上吊灯散发出的无数的光粒子慵懒而恣意的在她的四周弥漫着。一个遥远的,微弱的,柔和的声音,像是低唱浅吟一样,在她的脑海里唱着一首忧伤的曲子。记忆如月光下银白色海面上一层又一层的蓝色波浪,带着哗哗的潮声滚滚而来,越过防浪堤的阻拦,涌进了她的心底,塞满了她的胸腔,让她喘不过气来。她坐在藤椅上,看着眼前的玻璃立柜里的波斯米亚红裙沉思着。她的两只手掌合在一起,十指交叉,大拇指交错地抚摸着手背,像是要抚平岁月留下的痕迹。

还好,一个男生的声音从她的背后响起。真担心,还以为他们回来后马上就有厄运降临了呢。

她扭过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一对二十来岁的大学生模样的男女,手拉着手站在藤椅后面,在听着故事。

一开始一切看起来还没有那么糟,她缓缓地说道。他父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这一对情侣,让他们能从事他们喜爱的芭蕾事业。虽然不排练《卡门》了,但是在他父亲的安排下,男芭蕾舞演员依旧设法在一出样板戏里担任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了能够留在中国跟自己的爱人在一起,女芭蕾舞演员做了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事。只有一件事她能做却没有做,那就是谴责自己的祖国和跟她父亲划清界限。当外交部得知她父亲就是中共历史上王明集团的一个核心人物后,他们要她发表一份声明,谴责苏修,跟自己的父母划清界限。她拒绝了。她选择沉默不语。她已经离开了父母,不能再往他们心里扎一刀了。

那后果一定很严重吧?站在她后面的女生问。

很严重,她点头说。因为女芭蕾舞演员拒绝谴责自己的家人和苏联,被认为站在错误的立场上。有人给中央芭蕾舞团施压,要中芭终止女芭蕾舞演员在舞团的工作,把她遣送回苏联。为了继续从事芭蕾舞事业和跟他在一起,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国籍,变成了中国公民。在那个中苏交恶,几乎打起仗来的年代里,所有经历了中国的政治运动的人都知道,一个苏联人,放弃一切,放弃家人,来到中国,最后放弃了自己的国籍,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但是男芭蕾舞演员应该很爱她,跟她在一起,对吗?女生继续问道。

是的,她说。好在他们不管外界的压力,两个人相亲相爱,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他们准备在认识一周年的时候结婚。男芭蕾舞演员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说可以腾出一间房来给他们做新房,但是女芭蕾舞演员不习惯跟他的家人住在一起。于是他们决定用她在招待所住的房子做新房。

他们要结婚了啊,太好了,女生说。

那一年是个多事之年,工作人员插话说。他们是在二月底回国的。在他们回国后不久,五月初,他父亲的老上级和后台,中宣部长陆定一被打成“彭罗陆杨阴谋反党集团”的一员,被革职审查。五月中,中央就发布了五一六通知,重新设立了“文化革命小组”,开始了文革。六月初,《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各个地方和单位开始出现了红卫兵和造反派。八月,毛主席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随后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了红卫兵,此后北京和各地红卫兵们走上街头,横扫“四旧”。随着政治运动的深入,中央芭蕾舞团成立了造反派。女芭蕾舞演员的家庭背景不久就被人用大字报贴出来。“苏修特务”,“叛徒的女儿”,种种打击接踵而至,让他们淬不及防。十月初,他父亲被造反派打倒,失去了芭蕾舞团团长的职位。随着父亲的倒台,他也失去了样板戏里的角色,在后勤处打杂,她则被发配去单位的澡堂子里做打扫卫生的勤杂工,每天去清扫澡堂子里的污迹。

听说那时好多艺术家都是这样,男生说。怪不得好多人都自杀了呢,苦没有什么,但是很多人受不了那种精神上的侮辱。阿姨,我问个问题,那个女芭蕾舞演员穿的红裙,就是玻璃柜里这条裙子吗?

就是这条裙子,她点头说。

一条裙子的褶子里藏着几十年历史,男生仔细地看着玻璃柜里的裙子说。太不容易了。

别打岔,女生不高兴地对男生说。让人接着讲,我才听了一半就让你打断了。

对不起打搅您了,您接着讲吧,男生对工作人员抱歉地说。

那我继续讲,要是讲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正好我们有裙子的主人在这里,可以随时纠正补充,工作人员指着坐在藤椅上的她说。



虽然事业的打击十分沉重,但是他们们依然毫不后悔,毫无怨言地相亲相爱,并准备按时在他们相识一周年的时候结婚。每天女芭蕾舞演员在澡堂子里劳动一天回来,男芭蕾舞演员已经在她的招待所的房间里把饭都做好了,盛好了,等着她回来一起吃。吃饭的时候,他看着她因为干活和失去保养而逐渐变得粗糙的手背,总是很心疼。他知道她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体力活儿,所以就更加心疼。饭后,他让她坐着喝茶休息,自己刷碗收拾打扫卫生。每天睡觉前,他给她做按摩,让她从疲劳中恢复过来。每天晚上,他把她搂在怀里,亲着她,告诉她说他是多么的爱她。

男芭蕾舞演员学会了手风琴,在宿舍里给她拉她喜欢的苏联歌。他拉得最好的是《三套车》:“冰雪遮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每当他拉手风琴的时候,她会跟着琴声,在屋子里的窄小的空间里,跳一支传统的俄罗斯舞。她也有时把那条从莫斯科带来的波斯米亚红裙穿上,在狭窄的宿舍里跳《卡门》。

他们买了一个唱机,男芭蕾舞演员又从剧团那里找到了《卡门》和《天鹅湖》的唱片,还有一些他们喜爱的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他喜欢放上《卡门》唱片,看她在屋子里穿着波斯米亚红裙跳舞。虽然屋子空间窄小,但是她的舞姿依然如莫斯科大剧院舞台上一样迷人,裙裾飞扬。

他们还买了几盆紫白黄三色堇,放在招待所房间的窗台上,让阳光照着,每天浇水。三色堇是她最喜欢的。三色堇耐寒,即使在秋天和寒冬,也照开不误。她看着三色堇,就想起在莫斯科郊外的家,家里的小花园,院子里茂盛的三色堇。花园有一条小径与外面联通,通向一个荒废的锯木场,小的时候她经常推开木栅栏门,沿着小径穿过灌木丛,去锯木场玩,在那些大大小小的锯成一节节的圆木上跳来跳去。看着盆里的三色堇,她就想起了母亲,很惦记远在莫斯科的父母,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男芭蕾舞演员收集了能够找到的俄国文学书籍,晚上给她念普希金的诗,念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从来没有写过诗的他,试着学写诗,在铮棕的秋雨敲击声中,给她念他写的诗:“落叶飘过了常春藤的枝蔓/秋风吹拂着心头的港湾/在紫丁香开放的的夜晚/你躺在我身边/迷人的笑脸/眼瞳的深潭/甜蜜的话语温暖了心坎/颤栗和思念/流过指尖/古老的声音在心底蔓延/让你贴在我的胸前/想跟你诉说/对你的爱和思念/弥漫在我心间/你是夏日里凉凉的风,吹过我的身体,惬意而缠绵/你是秋天里落下的种子,落在我的心上,长出朵朵洁白的栀子花瓣/握着你的手,静静地听你说话/缓缓的话语,像风吹过带着漪涟的湖岸/安静的夜晚/只有你的温柔,在我的眼里如火烧燃”。虽然他写得并不好,但是她说她喜欢,因为里面充满了他对她的情感。她说她爱读他的诗,胜过她爱读普希金的诗。



秋天深了,落叶飘零,草丛都开始变黄了,只有窗台上的紫白黄三色堇依然娇艳地开放着。临近十月底的时候,男芭蕾舞演员把她的宿舍粉刷了一遍,布置起了新房,添置了新的雪白的被褥,新的样式流行的家具,新的针织桌布,新的绿色窗帘和新的红色床单,新的松软枕头。他用红纸剪好了双喜字,准备婚礼时贴在门窗上。

女芭蕾舞演员想念她远在莫斯科的父母,想把结婚的喜讯告诉他们。男芭蕾舞演员说他有个好朋友在外交部,最近要出国,可以托朋友把信在国外寄出。她高兴极了。自从离开父母以来,她从来没有能收到过父母的音讯,也没有能给父母发封信。她写了很长很长的一封信给他们,里面把她来中国后的一切都讲给了父母听,告诉他们说她现在一切很好,他很爱她,他们就要结婚了。

他骑车去了朋友家,把信交给了朋友,托朋友到了国外后寄发。他朋友也去过莫斯科,他们聊起了红场和莫斯科大学,聊起了那里的生活。朋友说莫斯科人都挺热心挺不错的,对中国人也都很友好。他说莫斯科人更喜欢赫鲁晓夫而不是斯大林。他说完这句话后突然有些害怕,他平时无论在哪里都不敢说类似的话,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话如果被汇报上去,灾难就不知什么时候会沦落到自己头上。朋友说这样的话你可千万别在别的地方讲,会把你当反革命抓起来的。他点头称是,心里后悔不已。

从朋友家出来的路上,他骑着车,心里依然很懊丧。最近听到的坏消息接二连三,父亲说过去的一个作家老朋友在一次批斗之后自杀了,听说是在受到批判的同时,自己的妻儿跟他划清界限,还写大字报揭发作家的过去,落井下石。父亲说,那个作家朋友死了后,妻子说,死了就死了呗。父亲说,这样的话真让人寒心。有些人能活下来,是因为无论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在家里都能得到理解和支持。而有些人活不下去,是因为家里跟自己划清界限,亲人揭发批判,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现在自己当团长的父亲也已经被红卫兵和造反派打倒,他失去了舞剧里的角色,她也被迫去澡堂子里当清洁工。父亲依然保持一贯的乐观,说过去在总理手下直接工作过,总理了解他,有一天会把他解放出来。虽然父亲总是宽慰他说,一切都会过去,没有过不去的风浪,但是他不知道。看见了很多人被红卫兵批斗,看到很多人因为被羞辱而自杀,他不知道他们一家是否能安然度过这次劫难。



那天晚上,他带她去了位于北京展览馆西侧的莫斯科餐厅,在那里吃了一顿正宗的俄式大餐。她问他为什么要去吃这么昂贵的大餐,他说这家餐馆恐怕以后就会关门了,不吃就再也吃不到这么正宗的俄式大餐了。他们坐车到了北京展览馆,牵着手沿着厚重的大理石台阶拾阶而上,从餐厅的大旋转门走进去,来到了一个铺着白色桌布的餐桌边。坐在木制的高背座椅上,看着两三层楼高的穹顶和顶上垂下来的镀金的大吊灯,还有周围的几个青铜大柱子,拿起发亮的沉甸甸的银质刀叉,举起冒着浓厚的香味儿的咖啡玻璃杯,享受着盘子里正宗的奶油烤鱼,罐焖牛肉和红菜汤,他们几乎忘记了外面的红卫兵和造反派,忘记了身在何地,忘记了命运带给他们的一切不幸。虽然外面的大喇叭在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大厅内却依旧播放着忧伤的俄罗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树叶在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人心神往/多么迷人的晚上。。。”

他们想起了莫斯科的晚上,想起了莫斯科大剧院,想起了他们在莫斯科的相识和相遇。她说遇到他是她的幸运,他说这一辈子最幸运的事儿就是命运也让他邂逅了她。她说等到爸妈接到她的信就好了,就知道他们快结婚了。她说爸妈听说后一定会非常高兴的。他从裤兜里掏出了一枚金戒指,让她伸出手,给她戴在了细长的手指上。他说,这是家里祖传的戒指,现在戴在了她的手上了。戒指不是很厚,只是薄薄的一个小圈,她也并不在意是否有一个戒指,但是她很在意他对她的感情。她从挎包里掏出了一个新钱包,送给他,里面有一张她在莫斯科时穿着那条波斯米亚红裙的照片。



从莫斯科餐厅走出来,已经夜深了。他们沿着北京展览馆前宽阔的街道散步,在苍白的路灯下走过一颗颗树叶落尽而光秃了的褐色的老槐树。深夜的街头行人和车辆都不多,显得很冷清,落叶和碎纸片被秋风吹着,不断在马路边上翻滚着,旋转着。他搂着她的肩膀,她依偎着他,把手揣在他的兜里。她说北京展览馆的建筑很像她以前去列宁格勒时看到的海军总部大厦的建筑群,那个建筑群也是这样的,主楼有一个高耸的尖塔,尖塔顶上有一颗红星,像是克里姆林宫的塔楼一样。他们牵着手在凉凉的秋风中一直走到了长安街。他们看到长安街上的旗杆上悬挂着红旗,路边的墙壁上刷着“反修防修”和“打倒苏修”的大标语,刚刚开始舒畅的心情又重新开始沉重下来。她说不管以后怎样,她只要能跟他这样在一起,能够每天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散散步就满足了。

回到中芭招待所的房间之后,她累了,靠在床上休息。他提着热水瓶去招待所的锅炉房灌了两瓶开水回来,把热水兑上凉水放在洗脚盆里,试着水温合适了,端到她的脚下,把她的袜子脱了,用温水给她泡脚,帮她缓解疲劳。虽然冬天快来了,他们也已经相识了快一年了,但是他们的爱情依然像是夏夜的篝火一样熊熊地燃烧着,不仅没有减弱,而且燃烧得更旺了。她说,她在盼着结婚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她说爸妈接到她的信一定会高兴死了,因为他们一定在关注着中国发生的情况,一定在遥远的地方为她担心着。他说朋友一定会替他们把信发出去的。一定的。

文学城链接:

给我一条波斯米亚红裙(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