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渥太华房子降了的看过来

以前都卖 60 多的。哈哈
啊有味,碰到懂行的了。
我朋友去年入手的,还不如这套呢,bank西边。
晚上好好嘲笑他一番。
 
有历史,近水。
新房有毛用啊,卖你50万,其中地值个10万最多,然后都是装修工人的labor再加appliance。一旦下跌,最早反应。这不,barhaven多入牛毛的新房,有毛接盘。卖都卖不掉。相反,glebe这种地,精贵的很,投资者盯着的多得是。跌下来,就会有接盘。

正解:good: 房子涨价通常主要是房子的Lot 涨,而不是房子本身涨, lot 又取绝于地点,形状,大小。

新区的房子,周围都是可开发新建土地,当新买主减少,房子价格自然受到压制。
 
最后编辑:
第一个房子,地下室似乎装修好了。我觉得叫价也还说得过去。问题是他的后院正对邻居的侧墙,视觉上有一种压抑感,给我感觉不太爽。还有就是主卫像是个无窗的。
没,地下室只是铺了地,墙体跟顶棚都没咋做,并且这么小的地,这么小的房子,即使地下室装修得很好,也值不到这个价的
 
4年新的single在barhaven,卖40万,你还说贵?
真当这里是底特律啊
那single,就比townhouse多了2面独立的墙,里面的结构几乎一样,而且比人家好点的建筑商的townhouse还差,主卧没淋浴房
 
那single,就比townhouse多了2面独立的墙,里面的结构几乎一样,而且比人家好点的建筑商的townhouse还差,主卧没淋浴房

主卧没淋浴房

很多老房子都没有。
 
没钱,都觉得贵
有钱,才不会住那些劳什子房子
 
要说清房子价值这个东西很困难。但是价格这个东西无非就是个供求关系。
等买家对市场的预期一旦扭转,这些个八黑的房子一样卖的嗖嗖的。
 
忽然想起个故事。

2001年high-tech完蛋了,Nortel开始大规模勒人。大家都觉得这个村的房市完蛋了。村里的码农们都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了。记得当时的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还请了一位张先生在westgate mall对面的酒店做报告。这位张先生是房产投资大拿。他说他还在买。记得他说:“大家都觉得high-tech完了,村里的房市特别是kanata的房子肯定都完了。我可以告诉你们不可能,房子还要涨的。其他的不说,就冲着这是一个老大国家的首都,人口就这么点,迟早肯定要发展的。”

后来的的房价变迁大家都可以查得到。

题外话,这位老兄自我介绍的开场白大概是这样的。”我以前也是做high-tech的,博士出身,搞了房产之后就再不想做high-tech了。我知道在座的都是搞high-tech的。搞high-tech吧,好是挺好,就是穷“。全场轰然报以热烈的掌声。。。
 
啊有味,碰到懂行的了。
我朋友去年入手的,还不如这套呢,bank西边。
晚上好好嘲笑他一番。
Findlay Creek?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