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以前没有见过灵兮写诗,第一次看见,诗和画配得真好。《桥》
浏览附件654006
那究竟是一座桥
还是一面倒映着荆棘的镜子
心魔横生的河流
明灭在烟雾飘渺的丛林
你眺望良久
手抓紧栅栏
始终不知道
该不该迈出那一步
那桥或许只是一个幻觉
它等待着的并不是你
《吹萨克斯风的女孩》
浏览附件654004
我微微摆动着腰肢
轻盈如橘豆般的烛火
黑暗和风穿过迷雾的眼眸
影子是我的恋人
我散落着的长发
忧伤如夜雪覆盖荒林
月光与空旷的缠绵之地
是谁哼唱着梦的情歌
乐音婆娑 树影斑驳
将思念的断章
挂满烛光昏暗的高墙
只是一个普通的夜晚
记忆摇曳如歌
请让我带上你的礼帽
如你般捧起萨克斯风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时刻
这一次,让我是你
点评很美《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影评
浏览附件597716
这年头时间宝贵,看电影要么看获奖的,要么看兴趣相投的人推荐的,否则谁能忍受几个小时被白白消耗掉的失落感。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获得了第6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单单看名字就让人好奇,蓝色是冷色调,看见蓝色,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平静的,深邃的,神秘的,但唯独不会想到“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
推荐这部片子的人写道:“在IMDB 上被将近九万名观众评为7.8分,算是相当高的了,因为 "Titanic" 这样的爱情片大制作也不过才7.7分而已。电影很长,有整整三个小时。编剧和导演是同一个人,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如此长的影片,居然可以给人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的感觉。”
女主Adele是个极其普通的女孩,15岁的时候有过一个高中男友,他们约会亲吻做爱完成一切恋人应该做的事情,但Adele始终表现得犹豫而迷茫,好像她和男友是被周围的同学们推到一起的,而她从这段关系中完全体会不出爱情。
第一次在街头偶遇Emma,她有着一头耀眼的蓝色短发,细长而眯缝的眼睛,白皙的皮肤,纤弱中带着一点点邪气,Adele的目光久久地追随着Emma,大概那就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魔性。再次遇到Emma是在同性恋酒吧,从天而降Emma打开了Adele的心灵大门,电影拍得细腻写实,Emma是艺术系的学生喜欢画油画,而当时的Adele是梦想毕业后当小学老师的高中生,相对于喜欢哲学和艺术的Emma, Adele显得懵懂无知,不过爱情在最初阶段是意识不到这种精神差距的,两人之间瞬间点燃了蓝色的爱火,她们从微微的尴尬到小心的试探,从顾左右而言它到亲密的接触,被彼此强大的磁力吸引最终合二为一。
可以说Adele 和 Emma 的爱情是基于纯粹的欲望。这部电影对欲望的展示和描写,超过了绝大多数爱情片的尺度。影片中长达十几分钟的性爱场面完全没有任何配乐,最直观的方法去呈现。对观众的视觉冲击远远超出了同类型的影片,《断背山》和《色戒》与这部片子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了。有人评论说“很少有一部电影,在一部三个小时的长度里,前两个小时居然几乎用的都是大特写的镜头,拍主角上课,吃饭,睡觉,自慰,做爱,洗澡,调情,但是却不让观影者对此手法心生厌烦,没有任何的被侵略感。这种手法的运用给人的感觉极其震撼。”
两人在性爱上无比般配,但是内心的距离却不断增加,她们在阶层,思想和社交圈,家庭背景上的迥然不同都成为了爱情的阻力。整个电影的转折点,被导演很巧妙地安排在Adele辛苦帮Emma筹备朋友的聚会。而这个聚会上,Adele在Emma的艺术家圈子里感到孤独,对于Emma从事的绘画她也感到迷惑不解,或许是为了缓解这种内心的不安全感,Adele背着Emma开始和男同事交往....Adele和Emma从邂逅,熟知,相爱,生活在一起,然后又不可避免的出现隔阂,出轨,分手,失恋。这个过程被如此细致入微的展现在屏幕上。
Emma发现Adele出轨感到愤怒异常,分手的过程很直接,无论Adele如何痛哭乞求都无济于事。Adele在白天的工作中强作欢颜,晚上痛哭流涕,失恋的过程漫长而痛楚,好不容易Adele熬过了一段时间,在咖啡馆里她尝试着与Emma复合,一身灰衣的Emma显得很纠结,面对Adele的欲望,已经有了稳定伴侣的Emma最后非常艰难的拒绝了她....
时隔多年两人再见面的时候是在Emma的画展上,Adele被邀请去了Emma的画展,她们热恋时的画作被挂在墙上,Adele的躯体在画面上依旧无比美艳,但是Adele在这样的场合中依旧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最后她选择默默的离开,没有告别....影片在Adele孤独远去的背影中结束,不过导演显然没有打算制造多愁善感的气氛,相反此时的Adele不再是那个迷茫困惑的青春期女孩,她在失败的爱情中成熟了长大了。
总的来说还是很喜欢这部影片的,拍摄手法很写实很贴近生活,过去我常常以为法国人的情爱观是非常随兴的,但是这部影片中表达出来的爱情却相当纯粹而专一。回到影片的名字“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我依旧感到费解,Emma专注于绘画情感稳定后,她头发不再染成蓝色,衣着有质感但是很中性,评论家评论她的画作中表现出内心沉静的力量。相反Adele失恋后喜欢穿蓝色的连衣裙,尤其是在白黑色调为主的画展上给人一种忧伤而妖媚的诱惑,这也使她在画展上更加显得格格不入,独来独往。
不过,蓝色毕竟是美丽的颜色,虽然落落寡合却也如此炫目诱人,Adele会再次遇到她的宿命,或许导演想说明的是蓝色是爱情的颜色,带着神秘的吸引力,但要保持爱情的吸引,只有肉体的诱惑还是不够的....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被翻译成为《阿黛尔的生活》,一部讲女同的片子,但是感觉上选择女同的爱情并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只是为了更加方便表达爱情中情和欲的纯粹和复杂。
《the Endurance》
浏览附件623109
前两天看了一部叫做《the Endurance》的记录片,讲1914年到1918年之间的一群欧洲人想穿越南极洲的故事,这只队伍由船长shackleton带领,前两次已经失败,第三次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登上南极洲突遇坏天气,被冰卡在了南冰洋上长达数月之久。他们做了很多努力依旧无法脱困,27个人连续三天三夜试图用铁镐敲开冰面,但是失败了,只能困守,漫长的冬天中Endurance号被冰冻烂了,大家只能弃船,接着带去的猫被杀了,狗被杀了,不服从命令的水手被隔离,然后和废弃的船一起被遗弃了....开春的时候,剩下的22个人放弃掉Endurance号划着3条救生筏穿越茫茫大海寻找陆地,昼夜不停的划船,等待机会的海鸟和食人鲸一路尾随,每天都是希望和绝望的煎熬,一块饼干早上看一眼,中午舔一口,晚上才小心翼翼地吃进嘴里。就在差不多要弹尽粮绝的时候,他们竟然看到了陆地,一个被叫做大象岛的荒岛,上岸后,水手们精神状态接近疯狂,有一个人甚至用一把斧子一口气杀了10头海豹....不管怎样他们活了下来。但是情况并没有完全改善。当冬天又一次降临,荒岛依旧不是目的地,这个故事最具有传奇性的船长shackleton是个意志坚定的家伙,他决定兵分两路,一群人留守在岛上,自己带着几个人又一次出海寻找陆地和救援,他们做好了计划,如果4个星期回不来就没戏了。但是幸运终于降临,shackleton大概用了两个星期就找到South Georgia岛, 可惜登陆地点在岛的背面,shackleton只好徒步三天攀山越岭终于到达了岛上的哨所,获救后他稍事休整就又带着救援船出发,花了10个星期的时间返回大象岛上把荒岛上苦苦等待着的水手们都救了回来。后人常常将the Endurance当做一种伟大的精神来赞美,time杂志也称其为“defined heroism”。
浏览附件623110
这部纪录片的色调很灰暗,当时船上有一位摄影师,所以拍到了一些当年的场景,不外乎一群摇摇晃晃的男人和一片破碎又苍茫的冰海。我一开始是想当励志片来看的,可惜看完后不但不觉得振奋人心,反而认为应该给它评级为恐怖片,说实在的,为什么有人要干这种蠢事?一个梦想狂带着一群不要命的人把自己冻在极地的冰海中,这算哪门子的英雄主义?
更有意思的要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8年后,shackleton第四次准备穿越南极,可惜他到达South Georgia后,还没有真正出海,就突发心脏病死在了小岛上,当时只有48岁。片子里对水手们内心感受完全没有描写,但是想象一下,一群人经历了635天的异常艰苦绝望的挣扎,他们回到家乡后,却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日记锁起来,对探险的事情闭口不提,他们的孙辈甚至都不知道祖父有过这样的传奇经历。那个被遗弃在船上的carpenter,因为他反抗权威结果被隔离,或许是非常残忍的杀害了,留下的是无数人异常恐慌的沉默和噩梦....没有人去评论英雄主义背后的残酷,我们的视角永远都是有选择性的。
浏览附件623111
看完片子我就想穿越南极洲的意义是什么呢?人类和动植物一样受到大自然规律的支配,在短暂的一生中并不能主宰什么,改变什么,人生一定就比动物的一生更有意义吗?也未必。穿越了南极洲的人生就一定比不穿越的有意义吗?我看不出来。南极洲一直就在那里,风穿越过,云穿越过,企鹅穿越过,极光,太阳风,流星,彗星,陨石都穿越过,可是人不过是血肉之躯为什么要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去穿越那一片荒凉的冰雪大地?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可惜,人生真的没有多少意义,即便有也是后人添加上去的,好像在坟头上竖起一块青石头墓碑,上面总该写几个字。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么如何解释人类前赴后继地“奋斗”和“努力”呢?我的感觉就是那个森林里遇到黑熊的故事的翻版,如果人生/命运是那只黑熊,它最终会扑上来吃掉我们所有的人,但是我们的成功就在于比同伴跑得快一点点,人们的优越感和幸福感也由此而生。
所以我宁可这样去想,与其说我们追求的是人生的意义不如说我们渴望在无意义的人生中留下痕迹:这是个美丽而古老的星球,有万亿年后依然存在的宇宙尘埃,有万年不变的高山和海洋,也有一纵即逝的生命和幻象,在如此浩大的空间中,每一个个体的到来和逝去都不是什么太值得在意的事情,任何生命都是繁衍和死亡的过程,没有多么伟大,也不渺小。 但是总有一些人希望自己不单单是繁衍和死亡中的副产品,不能像风一样无声无息的来去,总得给这个世界留下一道抓痕,哪怕这个过程极其痛楚和冷酷。
回到《the Endurance》,船长shackleton或许就是希望穿越一片虚空留下自己的足迹,如此而已。在人类的群体记忆中留下痕迹,make a mark,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就是意义。虽然你的mark不等于我的mark, 但是有些人毕生寻求的就是一个属于自己的mark. 当然很多人根本什么都留不下来,这也是残酷的事实。如果再阿Q一点,也可以说人类终将毁灭,那么任何marks都会消失,所以不能留下mark也只好如此.....关于意义的争论真的有意义吗?不管人生有无意义,好像并不影响我心情愉快地坐在电脑前喝咖啡听音乐,享受一个并不炎热的夏日的早晨,人啊,真的不该想太多。
只是一种征服欲,包括对自然环境,对自己的征服《the Endurance》
浏览附件623109
前两天看了一部叫做《the Endurance》的记录片,讲1914年到1918年之间的一群欧洲人想穿越南极洲的故事,这只队伍由船长shackleton带领,前两次已经失败,第三次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登上南极洲突遇坏天气,被冰卡在了南冰洋上长达数月之久。他们做了很多努力依旧无法脱困,27个人连续三天三夜试图用铁镐敲开冰面,但是失败了,只能困守,漫长的冬天中Endurance号被冰冻烂了,大家只能弃船,接着带去的猫被杀了,狗被杀了,不服从命令的水手被隔离,然后和废弃的船一起被遗弃了....开春的时候,剩下的22个人放弃掉Endurance号划着3条救生筏穿越茫茫大海寻找陆地,昼夜不停的划船,等待机会的海鸟和食人鲸一路尾随,每天都是希望和绝望的煎熬,一块饼干早上看一眼,中午舔一口,晚上才小心翼翼地吃进嘴里。就在差不多要弹尽粮绝的时候,他们竟然看到了陆地,一个被叫做大象岛的荒岛,上岸后,水手们精神状态接近疯狂,有一个人甚至用一把斧子一口气杀了10头海豹....不管怎样他们活了下来。但是情况并没有完全改善。当冬天又一次降临,荒岛依旧不是目的地,这个故事最具有传奇性的船长shackleton是个意志坚定的家伙,他决定兵分两路,一群人留守在岛上,自己带着几个人又一次出海寻找陆地和救援,他们做好了计划,如果4个星期回不来就没戏了。但是幸运终于降临,shackleton大概用了两个星期就找到South Georgia岛, 可惜登陆地点在岛的背面,shackleton只好徒步三天攀山越岭终于到达了岛上的哨所,获救后他稍事休整就又带着救援船出发,花了10个星期的时间返回大象岛上把荒岛上苦苦等待着的水手们都救了回来。后人常常将the Endurance当做一种伟大的精神来赞美,time杂志也称其为“defined heroism”。
浏览附件623110
这部纪录片的色调很灰暗,当时船上有一位摄影师,所以拍到了一些当年的场景,不外乎一群摇摇晃晃的男人和一片破碎又苍茫的冰海。我一开始是想当励志片来看的,可惜看完后不但不觉得振奋人心,反而认为应该给它评级为恐怖片,说实在的,为什么有人要干这种蠢事?一个梦想狂带着一群不要命的人把自己冻在极地的冰海中,这算哪门子的英雄主义?
更有意思的要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8年后,shackleton第四次准备穿越南极,可惜他到达South Georgia后,还没有真正出海,就突发心脏病死在了小岛上,当时只有48岁。片子里对水手们内心感受完全没有描写,但是想象一下,一群人经历了635天的异常艰苦绝望的挣扎,他们回到家乡后,却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日记锁起来,对探险的事情闭口不提,他们的孙辈甚至都不知道祖父有过这样的传奇经历。那个被遗弃在船上的carpenter,因为他反抗权威结果被隔离,或许是非常残忍的杀害了,留下的是无数人异常恐慌的沉默和噩梦....没有人去评论英雄主义背后的残酷,我们的视角永远都是有选择性的。
浏览附件623111
看完片子我就想穿越南极洲的意义是什么呢?人类和动植物一样受到大自然规律的支配,在短暂的一生中并不能主宰什么,改变什么,人生一定就比动物的一生更有意义吗?也未必。穿越了南极洲的人生就一定比不穿越的有意义吗?我看不出来。南极洲一直就在那里,风穿越过,云穿越过,企鹅穿越过,极光,太阳风,流星,彗星,陨石都穿越过,可是人不过是血肉之躯为什么要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去穿越那一片荒凉的冰雪大地?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可惜,人生真的没有多少意义,即便有也是后人添加上去的,好像在坟头上竖起一块青石头墓碑,上面总该写几个字。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么如何解释人类前赴后继地“奋斗”和“努力”呢?我的感觉就是那个森林里遇到黑熊的故事的翻版,如果人生/命运是那只黑熊,它最终会扑上来吃掉我们所有的人,但是我们的成功就在于比同伴跑得快一点点,人们的优越感和幸福感也由此而生。
所以我宁可这样去想,与其说我们追求的是人生的意义不如说我们渴望在无意义的人生中留下痕迹:这是个美丽而古老的星球,有万亿年后依然存在的宇宙尘埃,有万年不变的高山和海洋,也有一纵即逝的生命和幻象,在如此浩大的空间中,每一个个体的到来和逝去都不是什么太值得在意的事情,任何生命都是繁衍和死亡的过程,没有多么伟大,也不渺小。 但是总有一些人希望自己不单单是繁衍和死亡中的副产品,不能像风一样无声无息的来去,总得给这个世界留下一道抓痕,哪怕这个过程极其痛楚和冷酷。
回到《the Endurance》,船长shackleton或许就是希望穿越一片虚空留下自己的足迹,如此而已。在人类的群体记忆中留下痕迹,make a mark,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就是意义。虽然你的mark不等于我的mark, 但是有些人毕生寻求的就是一个属于自己的mark. 当然很多人根本什么都留不下来,这也是残酷的事实。如果再阿Q一点,也可以说人类终将毁灭,那么任何marks都会消失,所以不能留下mark也只好如此.....关于意义的争论真的有意义吗?不管人生有无意义,好像并不影响我心情愉快地坐在电脑前喝咖啡听音乐,享受一个并不炎热的夏日的早晨,人啊,真的不该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