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午后茶

《“偷拍”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赞美和质疑从四面八方赶来》(ZT)

在我注册豆瓣十年这一天,豆瓣送了我一份惊喜:我上传到豆瓣没几天的“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这个相册,在这一天被推荐到豆瓣App首页。十年来,我更多把豆瓣当做工作平台和生活工具,“向北向北”一直都是豆瓣上一个不温不火的ID。作为一个注册十年的“非资深”用户,此前我的日志、书评也上过几次豆瓣首页推荐,但这次跟以往不太一样。

2c4925379859d082873e87df2688bf64.jpg

豆瓣相册“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目前有五万多浏览。截屏图

6月25号这一天晚上,我打算把手机里存的一百多张在地铁上拍的乘客读书照上传到豆瓣相册集中存放。豆瓣App一次只能上传9张,家里网速又慢,当晚我略带“工作未完成”的小沮丧睡去。第二天晚上,我继续有一搭没一搭地上传。直到第三天晚上才终于传完,我也终于研究出怎么在App端给照片添加注释文字。

还记得那个晚上,我洗完澡吹完头发,盘腿坐在床上,笨拙地为每一张照片添加图注。我一边翻看手机相册,查找确切的拍摄时间,一边从微信中复制出每一张随手拍的朋友圈文字,以便准确记录下拍照时的点滴信息。在来回翻看、复制、粘贴间,我眼见着相册浏览人数蹭蹭蹭往上涨——几乎每一秒的数字都不同。我还记得当时心里的那份小小的焦急:啊!怎么突然这么多人看了?我都还有没来得及编辑好全部照片的注释呀!

随着相册被推荐,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从豆瓣页面、邮件推送、朋友圈、微信群看到这个相册,纷纷跑来跟我确认:豆瓣上有个很火的地铁读书人的相册,po主头像跟你微信头像一样,是你吗?一时间,惊喜、赞美和感动随批评、反对的声音一齐涌来,我知道,这个相册已经不仅仅属于我了。

0e1ee59c268774adf0536efe51fc9957.jpg

周末地铁读书人。又见稻盛和夫,他读的是今年初东方出版社新出的稻盛和夫的《思维方式》。

沉醉,也难过

这个相册目前有五万多人浏览,比浏览人数更为我所关注的,是网友把它分享出去时写下的评语。那些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只言片语,让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我从没有想过这个无意之举会引得那么多人流露最真挚的感动。当然,也有个别人对此表示反对,理由很容易想到——“侵犯肖像权”、“侵犯隐私”。

与赞许相比,反对的声音很少,甚至更多反对声不是在相册下面留言,而是在反对者个人的豆瓣页或微博上发出。有热心网友维护我,会把这些声音截图发我。每当这样的时候,我通常都很“鸵鸟”,安慰完对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不同的判断标准,这很正常”后,自己却装作没看见——其实我心里沮丧得很,乃至一整天都隐隐不欢,纠结于还要不要继续拍下去。

在这个相册受关注之前,我已经在朋友圈发了小半年“地铁上的读书人”图文。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慢慢引发了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甚至不断有朋友从各个城市发来他们拍到的地铁上的读书人照片。“我”仿佛变成了一个“地铁读书照”底片库,随时有可能接收经常联系或不怎么联系的朋友、同事、工作伙伴的各种“投稿”,某种程度上,“地铁读书照”确实变成了我的“社交关系增强器”,因书联结也让关系变得更美好,更纯粹。更有甚者,同城的伙伴会开玩笑说“想被你拍到”。约拍不成,就自拍后发我——这些可爱的读书人的可爱之举,常常让我忍俊不禁。

相册被推荐后,更多网友发图给我,让我把图传到我的相册里。也有人表示想拍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各个城市地铁上的读书人。我一度想把这个仅仅局限在北京的相册做成一个开放性空间,除了放我自己拍的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也把大家投稿的全国各地地铁上的读书照上传——当然是在获得投稿人许可的前提下。

a4c07fb9a29f798b46123ebd280598c5.jpg

七月末的光竟开始有早秋味,那强光透过地上城铁的窗玻璃,打在他的kindle屏幕上,他总要不断变换方向,才能找一个最适宜阅读的角度。

身边的朋友纷纷出主意:你拍了那么多在地铁上用Kindle读书的照片,可以去跟亚马逊谈合作呀;每年“4·23世界读书日”,地铁里都是名人读书的宣传海报,你完全可以去跟地铁公司谈,用普通人在地铁上阅读的动人瞬间打动更多人,比名人代言更接地气;那个你遇到过十几次的气质特别的读书女孩,可以为文艺的、舒适的服装品牌做代言;开一个“地铁上的读书人”微信公众号,给出版社做图书宣传也不难实现……而我自己最希望的是iPhone或其他拍照手机品牌来找我合作,毕竟我是用手机拍下了这么多读书的瞬间——最后这条当然是开玩笑啦。不过,所有的这些都只是一闪而过的设想,我最终没有这样做,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受反对声音的影响——在尚未明确“偷拍”到底有没有侵权的前提下,“不以盈利为目的”是我给自己开出的唯一一剂安慰剂。

我一边收下众多网友的感动,又一边为“是否侵权”“是否离真正的文明社会差三代人之功”而纠结自省。虽然感动和赞美的声音占压倒性多数,但面对质疑,我确实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心理低谷期。在与网友互动时,我坦然说出自己的这种纠结。令我感动的是,大家从各个角度来表明自己的理解和立场,来自朋友的鼓励和陌生人的善意,让我有勇气去重新审视那些批评的声音,去理解那些虽然在情感上支持但在道义上反对的声音,更多的,是倾听那些无数次鼓励到我的声音——我从中受到莫大的鼓舞,因而愿意带着美好的初心继续拍下去。

65d86f21e1f6ffda51ac107bc1a24d4e.jpg

他看书太认真,到这一站疑心坐错,从车厢走出来看地铁线路图,看完后又走进车厢。他现在车厢门口正中继续认真看书,我为他拍下一张自认为很棒的照片,却因为是正面,没法发上来。他看的是《从查理大帝到欧元:欧洲的统一梦》。

►地铁读书:世间最美场景

“看到一丝正能量”“内心很平静”“地铁换乘(走路or上楼梯)也能看书的人真的是很敬佩了”“心生暖意”“温柔的相册”“精神角落”“一道风景线”“从头看下来,竟然掉眼泪啦”“不知怎地,热泪盈眶”“比早上吃的水蜜桃还要让人感动”,看到这样的字句,我很难不反过来被浏览这个相册的网友感动。有网友说这些地铁上读书的照片是“世间最美场景”。我比较少直接回复豆瓣相册底下的留言,不过在朋友圈里跟朋友互动时,我常回复留言说:你看到照片时心觉美好,是因为你自己就很美好。你心里有什么,就映照出什么。

在众多的留言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这些美好的瞬间让人在(第)一万次疲惫的时候打起十次精神来赞美这座城市”。说实话,读过这样的留言,我也差点热泪盈眶,仿佛在无意间观照了一个疲惫至极却仍有追求的灵魂,在累极乏极的下班路上送上一束微光,照TA在第二天早上满打精神再次上路。这样说当然是我自己的浪漫想象,但我相信,TA多少会从中寻取到一丝支撑的力量吧。

2e445913bafefefecfd4eeffbfbc3be3.jpg

没有人规定一个人必须在什么阶段读什么书。她人到中年,读《百年孤独》,认真又淡定。

►“你在读什么呀?”

当相册的关注的度越来越高,不乏一些可爱的网友特意跑到这个相册来找自己或者找朋友。“没拍到我”“楼主都坐几号线呀”“求偶遇”的声音常常让我莞尔。因为书,人与人的相遇成为一种期待,这也代表了一部分爱书人的心理。有人说“我想我不会一见钟情,但是一个看书的男孩却能在我心里留下满分好感”。有人会对“地铁上看书的人生出莫名的亲切感来”、“每次在一车拿着手机看的人里,发现有和我一样用Kindle看书的人,都会倍感亲切”。有人期待与同好偶遇:“我每天都举着《科幻世界》,不知道能不能遇到幻友。”有人仅仅是希望跟对方打个招呼:“每次在地铁上遇到同样在读书、或者手里拿着书的人,都希望去打个招呼问,你在读什么呀。相比起绚丽吵闹的世界,他们是安睡在窗台上、等待阳光沐浴的微尘。”豆瓣网友盛夏夜行如是说。书是人的衣裳。

对于爱书人来说,阅读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当我把那张自己觉得拍得并不好的照片发出来以后,喜欢的人那么多。在那张照片中,一位老者右手拎着大桶花生油,左手拎着装了书的塑料袋,粗糙的画质和并不完美的构图意外获得了认可。我为那张照片写下的图注是“柴米油盐是生活,书也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书被带到地铁上阅读,也是极自然的一件事,正是这种生活中极普通极平凡的小事被放大,才营造了一种格外的动人吧。

aa7c21a34328c143495763197169603f.jpg

下车前看到小朋友在读《青铜葵花》,她肩上还背着琴。放暑假了,地铁上的孩子多了起来,而孩子多会带本书上地铁。

►仿佛看到了自己

有很多看过这些照片的人表示,自己也曾是这地铁阅读大军中的一员。“仿佛看到了每日上下班的自己,两个四十分钟的车程成了自己每日最沉浸的时光。”“一样的人有好多,超开心”。“仿佛看到了在地铁上读kindle的自己”。有人回忆过去:因为租房离上班地点远,路上用读书打发的那些时间,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有位豆友发豆邮跟我说:“北京地铁读书er之一,每天往返三小时多,半年看了四十多本了……现在能开车的时候都选择地铁了”。网友黑白无灰刚上班时步行+公交+地铁,单程1个半小时,“每天只有书才能消磨无聊的时光。当时的无聊,成了现在的经历,充实了生活的记忆。”对这些人来说,这些照片闪耀着的是曾经努力的自己,是过去没有浪掷光阴换回的现在心底的踏实感觉吧。

fe45ad7b3905cf1ce9a1c57c29ff58cc.jpg

一本设计方面的书,不难猜到书名,但想到反对的声音,偶尔会失了猜书名的好玩儿念头。

“工作忙到炸裂,回家只想休息,上下班路上是我唯一能够读书的碎片化时间。”谁说有闲才读书呢?谁说疲累的身躯之下没有一颗安住精神世界的心呢?当你向下,总有向上的流在推动着你。这些在地铁上都无比努力的人,或许在工作中也用尽全力。

也有人会愧疚自责,“自从不坐地铁,读的书少了很多。”“虽然每天上下班包里都会装着书或者kindle,但越来越少拿出来读了,检讨一下。”“家和公司离得近,少了很多路上的乐趣。”对这些人来说,这些照片化为一种翻开一本书的动力。

拍得越多,我越相信,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总有人正在努力生活——无论是在地铁上读书的人,还是在屏幕前浏览照片的人。在很多人抱怨通勤时间太长太辛苦的时候,有些人却并不是这样,“下个月公司迁址后每天来回共46站地铁,可以好好读一读书,成为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了。”“最后选择住远点,搭地铁上班,就是为了空出通勤时间用来读书,倒逼提高工作效率和养成通勤路上看书的习惯。”你看,世界上想法特别的人这么多。

105a8b0bd9145df0028c85f91c27c60c.jpg

他打着哈欠,几乎将头埋进了这本《时间简史》。

►地铁阅读:关于一座城的美好记忆

那些沉浸在北京地铁旅程中的读书人,并非都是一直生活在北京的人。对于一部分“北漂”过又“漂走”的人来说,在地铁里读书的的时光,成了这座城市留给他们最美好的回忆。网友秋满说,“在北京东直门上班的时候,kindle会随身带着,上下班的地铁上都会看,甚至仅靠每天的地铁时间读完了几本大部头的书,那是每天最充实最满足的一段时间,好怀念。”

7e963ed2710a388b3aed3d36a6cb6b03.jpg

她带了书上地铁,并没有拿出来看,但她心中有书。

网友董言说:“想起原来从燕郊到北京的日子,有时候会在草房上车,一路坐到西边去。出门的时候,总是反复选择书,因为有的在地铁上很难读下去;上车后,就算是能在车厢连接处,找个能托着书包看书的位置也很幸福;如果还能在下一次报站前,看完剩余的几页,也像是一场竞逐赛。”

不知道他们如今在哪个城市,是否还同样坐着地铁上下班,这个相册让他们回想起那段在北京上班的生活,是他们生命中一抹特别的底色。


►行动派: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在地铁上完成你的目标

有些相册下的留言,像是说给留言者自己听:他们告诉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阅读,鼓励自己在时间的长河里,像相册中人一样“坚守自己内心的明月”。笃定的行动派也令我感动,网友青上长草留言说“如果你的目标是读完所有名著,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在地铁上完成你的目标”。

我的一位同事一直在犹豫要不要买kindle,当她看过相册和“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一文后,终于下定决心买了回来。有几次我跟她一同外出,见她见缝插针打开kindle阅读,就如随身携带了一座移动图书馆。

说实话,我从没有想过依靠自己的力量唤起什么,也并非想号召所有人在地铁上读书,只是隐隐有一种浪漫幻想:当你看到这些动人的瞬间,也愿意和他们一样,拿起书来,走进一本书的世界,这样就够了。至于是不是在地铁上读,怎么读和读什么都不重要,你只要读就对了。因此,行动派网友的反应,对我而言,是莫大的肯定和安慰。

e935c08c3f1bf9eb7ba79a9379188278.jpg

连续两天遇到这个读《强化学习精要》的人,他每天都自己带小板凳上地铁。

►讨厌被“偷窥”

建这个相册本意只是一份个人记录,纯粹是为了存放我个人的乐趣,至于到后来变成了公共话题则超乎我的想象。随着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有网友会主动把一些负面评论截图发给我,有的群因此互撕几百条聊天记录。我不去想也大概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关于肖像权和隐私问题,我自觉已经努力在克服了,但每个人对隐私的边界理解不同,我自己是完全不介意让人知道自己读书时的所思所想的,但有些人生性讨厌被偷窥——虽然我觉得用“偷窥”这个词于我而言严重了。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跟每个评论者的知识水平没有必然联系,却跟个人观念有很大关联。“一个偷拍的相册,都这么多人喜欢,不懂。”“偷拍”这种行为到底该不该发生?“偷拍”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什么样的照片才能被发出来?原本只是单纯记录阅读之美,但到后来我却不可避免地必须考虑这些问题,甚至因为这些问题而感到苦恼。我也问过自己,但终究没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e10e9d190435b94b929de7649a6176e8.jpg

她带了这本《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分册》上地铁,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本在全球都堪称经典的教程。

跟我一样迷茫的网友也有不少,有人表示虽然很喜欢这个相册,但也对“偷拍”之举心中存疑。有网友甚至嘱咐我“拍的时候小心点,不要被打”。当然,也有人表示“这样拍真的很变态,但我喜欢”……

有网友在相册底下留言说“吓得以后不敢在地铁上看书”。稍微柔和一些的读者在赞许之后说“自己没被抓拍到,很欣慰。还是更青睐日本的书衣,不愿被人窥屏自己在读什么。”说实话,看到这样的评论我心中不免非常难过,我的本意并不是这样啊。

也有网友直接质疑,“你这样在地铁上偷拍读书人真的好吗?”我依然在每个工作日持续上传照片,这种举动可以看作是我的一种态度,但我的内心已经不像最初那样单纯快乐。我会疑虑:这张能不能发呢?这张是我迄今为止拍到过的最棒的,可是露脸了,还是不发了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情绪,我对质疑性的留言统统没有正面回答过。不过网友们倒是会自发为我申辩,“又没拍脸”“感觉作者对隐私的保护还是不错的。可不可以当成风景呢?”是啊,真也希望我的“偷拍”之举并不侵犯任何人的隐私,仅仅是为大家奉上一道地铁阅读风景线。

地铁读书:作秀?

有些网友的批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侵权,而在于“在地铁上读书”这种行为本身。是的,我赞美纸书和电子书阅读,但我并不排斥手机阅读和听书。很多网友告诉我,他们没有带纸书或kindle上地铁,但他们也在读书,他们用手机里的豆瓣阅读、微信读书、网易蜗牛阅读、kindle APP乃至听书软件“读书”。在拥挤的地铁上,手机显然比书和kindle更小巧。时代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形式和载体不再局限于纸书这种载体,只是因为这些不好拍,我没有拍。至于质疑相册是在贬低“手机阅读”的声音,完全不必理会吧,很多人早已跳出“一定要读纸书或kindle才是读书”的思维限制。

也有人质疑地铁根本不是读书的环境,认为在地铁上拿一本书更多是装样子。有网友看过相册后,评价说:“张岱《西湖七月半》既视感。卯出酉归避书如仇者纷纷作手不释卷状大概就是这样子。”但我觉得,真正爱书的人,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阅读,无论在哪里阅读,都是为了读书本身,并不存在一个非要在某个地点才能读书的限制。

db481df6bf590277f80c4cd33918c877.jpg

粉红女郎读《谋杀启事》。

陌生人给我力量

随着反对声不时出现,即使更多人跟我一样,把这种“偷拍”视为一种传播阅读之美的正能量,即使我转过身去假装听不到争议,我仍然没办法绕开这些反对声独自前行。这些反对声或许在网络上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在我心里却始终是解不开的疙瘩。我因为无法确定隐私边界,有段时间常常想到放弃,我从没遭遇过这样的网络争议,心理也没有强大到一定要坚持自己,但当我看到网友伊夏的留言,我真是要哭了,她说,“是我见过比较节制比较柔情的地铁拍摄了,不曝光正脸,不打扰,很动人”。是啊,我从一开始拍就没想过要暴露读者的隐私。我自己很愿意以书会友,却也知道很多人在投入阅读一段文字的时候,并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我始终选择只是观察,却从未打扰过任何一个被拍摄对象——即使那个我遇到过十几次的女孩,有很多次,我想跟她打声招呼,我始终没有这样做。这位网友的留言,完全击中了我,让我觉得即使遇到争议,还能被人理解。

87d52ca8b91b74113f508fa29b5c6dbb.jpg

上班族读考研书,谁知道他内心经历了怎样的道路?

也有人安慰我:你并不做商业用途,拍摄初心始终没变,从“善”出发,问心无愧,那些反对的声音不必理会。是啊,且不说是否侵权,在拍下照片的那一刻,除了觉得美好,我确实没有更多想法。

网友热心参与话题也是一种力量。豆瓣网友青石(应他要求放上豆瓣ID:46921322)根据我发的一张给人脸打了马赛克的图书封面模糊的照片,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给出详细的推断过程,最后推理出照片中人读的是《从晚清到民国》;

豆瓣红人、青年作家邓安庆分享了他最难忘的遇到“地铁上的读书人”的经历,当时那人坐在他眼皮底下读他的《山中的糖果》;

f41840365265b0c97c48dcd8fedab952.jpg

给孩子看之前自己先过把瘾呀。《吉姆的冒险》。

网友司南说TA有次在用手机读《大江东去》,抬头时候发现座位右边的女生也在读同一本书的纸质版,瞬间心里“哈”了一声……

这些有趣的小事,也成为点滴肯定的力量,让我觉得无比美好。

661a563da9d84feb75395b4a1fc9e11d.jpg
《OKR工作法:谷歌、领英等公司的高绩效秘籍》,他大约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吧。

因为时间积累,一张一张照片串起阅读的力量,一个网友甚至提出给我拍纪录片,“你拍他们,我拍你。你拍你的,我拍我的。”我当然还没有不自量力到觉得自己能做纪录片主角的地步,不过,却发自内心感谢像他一样支持我的人。

a83caefeb46ba86b45300c215ae05b35.jpg

白发读者读《禅说庄子》。“禅说庄子”是冯学成的一系列书,一位书友说冯是真正的大师,值得读。这一册是“大宗师”,貌似已改版。他让我想起《童年与社会》扉页上的一句话:“儿童的游戏和老年人的智慧,是他们各自季节的果实”。

►很开心中国也有人拍摄地铁上的读书人

通过网友的反馈,我也看到了国外摄影师拍的伦敦、纽约、莫斯科地铁上的读书人相册,“《读者》上有个外国摄影师也拍了好多地铁读书的人们,很开心中国也有的。”有网友直接把纽约地铁上的读书人相册地址贴给我,当我翻开那些在拍照技术和水平远在我之上的相册集,就好像遇到了天涯知己,这也让我坚定了继续拍中国地铁上的读书人的想法。

c6e681562233cd7f6dfd06018670996d.jpg

夜班车上读书人,她读《哈佛商学院人格魅力修炼课》。

►“有人做了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有些肯定非常可爱,不止一个陌生人私信我,仅仅是“来跟你说一声你拍得真好!”然后就跑掉。有的人像追剧一样天天等更新。有人为我搭讪常常遇到的那个女孩操碎了心。更有网友激动地表示:有人做了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自从相册受到关注后,我也从网上看到一些关于地铁阅读的报道,在国内也不乏跟我做了同样的事的人。只不过,他们比我节制,没有洋洋洒洒写出来。在关注地铁阅读的人中,我也只是大家能看到的行动比较久的那一个。

4150a6f8a3ebd9e02ce9b691a7e78d77.jpg


一个来北京旅游的外国人,带了一本旅行指南上地铁。

困境:谁的隐私谁的权?

一段时间以后,当我终于能够直面所有的反对声,我知道,如果我想继续拍下去,就必须解决版权的问题。我很想咨询一些法律专家,对于这种不露脸、不作商业用途但可能会保留书名和书的内容的照片,到底是不是侵权。拍了照片放在手机相册里独自欣赏是一种做法,上传到网络平台则不得不考虑更多。

不止一个人建议过我,拍完后给对方看一下照片,征得对方的同意后再上传。我觉得这或许是个办法——有些时候我确实也有这样的冲动,当我拍完后,也想跟对方说,“你看,我拍下了你读书的样子,可以发给你吗?”作为地铁读书的一员,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我不会反感排斥,反而愿意以书会友。但更多时候,作为拍摄者,我会担心这样的举动对看书人会是一种打扰,所以,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这样做。

9460237d416d83baf175d32b4301f0e2.jpg

还会接着拍吗?

如今我已经知道,一件事情受关注后,自然各种声音都会有。但也我不想完全被负面声音牵着走,读书这么好的事,确实值得分享。拍下这么多动人的读书照,我必须承认这得益于我的女性身份——换作是一个男性拍摄,可以想象他受到的质疑会更多。

对我而言,拍“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更多是收获,我因此而结识了新的朋友——我笑称“几乎到每一个有地铁的城市都有人可以一起吃饭”,跟工作伙伴更加亲密,跟素未谋面的网友真诚互动,知道了很多有趣的书,了解了很多不同职业的不同知识面向,也看到了北京这个两千万人口城市昼夜向上的努力。作为一个喜欢拍照喜欢书的人,我感谢这一切,也愿意一直分享美好,直到真正不能拍的时候。
这些照片拍得真好。那些反对和质疑,真不必在意。
 
最后编辑:
华年 --鹿先森乐队

華年 - 鹿先森樂隊
作曲 : 郭倍倍 作詞 : 郭倍倍 編曲 : 鹿先森樂隊

在夏天結束的瞬間懷念你年輕身影
你每天都在說的那些話如今講給誰人聽
當過往散了愛慕與光陰相向而行
你眼神烙印歲月最後的深情
也許一次離別就能抹去再多的重逢
那年一起種下的樹啊如今飄蕩著一樣的風
當誓言終將欺了日月這愛戀不澈不濃
你裙擺綻放走向我腳步輕松
可是命運啊 渴望啊 和熱烈啊
非將這生長賦予悲歡交織的感動
夏日輕柔的晚風 壯闊波瀾的相擁
已雜草叢生
都不及你第一次望向我的面容
也許一次離別就能抹去再多的重逢
那年一起種下的樹啊如今飄蕩著一樣的風
當誓言終將欺了日月這愛戀不澈不濃
你裙擺綻放走向我腳步輕松
可是命運啊 渴望啊 和熱烈啊
非將這生長賦予悲歡交織的感動
夏日輕柔的晚風 壯闊波瀾的相擁
已雜草叢生
都不及你第一次望向我的面容
可是青春啊 鮮血啊 和真切啊
請銘記呀即使從未有過年輕
陽光穿過你的脖頸
酒杯碰碎的聲音
時光忽暗忽明
都忘卻吧 就像從未有過年輕
可是命運啊 渴望啊 和熱烈啊
非將這生長賦予悲歡交織的感動
夏日輕柔的晚風 壯闊波瀾的相擁
已雜草叢生
都不及你第一次望向我的面容
可是青春啊 鮮血啊 和真切啊
請銘記呀即使從未有過年輕
陽光穿過你的脖頸 酒杯碰碎的聲音
時光忽暗忽明 都忘卻吧
就像從未有過年輕 都忘卻吧
就像從未有過年輕 都忘卻吧
就像從未有過年輕
書終煙滅夜深水靜
 
最后编辑:
皮皮虾:【不得了了,母系社会来临啦!】(ZT)

不得了啦,母系社会真的来临了!

任何新时代都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作为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现代史;而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这母系社会的到来是人类几十万年以来的大事,更要有一件标志性事件发生了。是什么呢?

今年初,《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文章,报道说,接近1000年历史的牛津大学,今年入学的新生中女生人数第一次超过了男生。根据牛津大学公布的数据,今年入学新生中,女生是1070人,男生1025人。
62a9197b3946BunbEO1o.jpg


无独有偶,前白宫战略首席官、前美国总统顾问Steve Bannon也有惊人相似的预言。年初的畅销书"Devil’s Bargain”里引述他的话,宣布母系社会的到来:"看吧,这个时代已经到来,女性将负责这个社会(You watch. The time has come. Women are gonna take charge of society)"。反父权运动(anti-patriarchy movement)是一场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即将终结上万年的有记录的历史(a powerful political force that will undo ten thousand years of recorded history)。Bannon有历史眼光,在许多问题上非常有见地。他认为这个现象,将影响深远。
62a9197b3973OzfcuMwc.jpg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上这些都只是个标志性的事件,其实进入20世纪后,女性主宰社会已经变成了越来越明显的事实了。

2013年,大学毕业生的男女比例是43比57,就是每三个毕业男对应四个毕业女。美国教育部预期,随着这个趋势的继续,这个比例在2023年会达到大约每两个男生毕业就有三个女生毕业的比例。目前女性从业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数量已超过男性(在全球范围内,女性为51%,男性为45%)。

父系社会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由于男性的体力优势,比如打猎、战争,使男性承担了更大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也因此男性在社会上获取了支配地位,人类婚姻家庭的产生也是因为作为弱势一方的女性需要安全感。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体力优势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主导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工业革命后智力因素在社会中权重的增加使得女性和男性的地位差异极大地缩小,而可以预期,未来的社会中居支配地位的技能将是情商,沟通能力、情感的理解能力、对人性的把握等等这些软技能成为关键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耐心细腻的女性具有天然的优势。

再看看现在非婚生子女的数量,父系社会的垮塌,恐怕只是时间问题。欧洲非婚生子女已经接近50%。美国也在大幅增加。

62a9197b6154Mnl4ZqVJ.jpg


上世纪50年代,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女性仅有1人,60年代有3人,70年代有7人,整个80年代也仅有11人。直到90年代前,女性国家领导人都只能算是“罕见”现象。这一数字显著增加要到2000年以后。2011年以来的6年里,已出现过49位女性领导人,即便不统计英联邦国家的总督和符号意义更强的女王,现在也有17名,占全球国家总数的近十分之一(其中12个国家或地区首次出现女性领导人)。女性正在逐渐“接管”这个世界。
这几年,世界政坛不断推男出女:昂山素季、蔡英文、朴槿惠、默克尔、泰国前总理英拉、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等等。只是特朗普绝杀了希拉里的好梦,才保留了男权社会的半条裤衩。英国有句谚语"Who wears trousers?"意思是问你家里谁说了算,未来的世界是女人穿着裤子。
62a9197b6398tkbRXI8f.jpg

这有点象大家熟悉的《红楼梦》,这本奇书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对未来大势有了预见,比奈比斯特还牛。书中的女人个个冰雪聪明,而男人们却都是窝囊废。真正在大观园里主事儿的都是像王熙凤这样的女强人、贾母这样的定海神针,担当主角的还有薛宝钗、林黛玉这样聪明伶俐、文思泉涌的女子,还有探春这样精灵犀利、励精图治的女强人。

春江水暖鸭先知。上海人永远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的,当全国人民都在诟病上海人小钱算得清的交往方式时,他们其实是和国际接轨采用的是先进的AA制。上海的男人们也对女人温和尊重,当年龙应台称上海男人是世界上的稀有物种,引起全上海人讨伐。实际上龙应台有作家和女人的双重敏锐,一下子摸到了超时代的脉搏。
62a9197b6429C4PZsLiO.jpg

我并没有称王称霸!我有技能?领导技能!明白吗?
前段时间本虾参加了一个关于教育的论坛,坐在台上的几位嘉宾,全部都是女性。而本虾也惊觉,近段时间参加的很多社交活动,出席的人居然大多数都是女性。女性作为social动物是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一点也不奇怪,而男人只是喜欢独处冥想、单打独斗,天生厌恶交往。
62a9197b65911tIDcnR1.jpg

美国学者福山曾发表《妇女和世界政治的演变》一文,其中指责暴力多半由男性引起,他认为一个由女性统治的世界将会更加和谐,这是以生物学上的差别为基础的。
一向社会稳定发达、领风气之先的北欧国家在女性的影响力方面也执全球牛耳。联合国用来衡量女性政治、经济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性别权力测度”(GEM)指数中,5个北欧国家常年盘踞全球前5名。
62a9197b6725g5MU7q9T.jpg

但是,现实中在男性仍然占多数的政治世界,仍然对女性抱有“富有同情心”、“软弱”等印象。于是,一些女性在参与政治时不得不收敛自身的女性元素。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范妮莎·弗里德曼就曾敏锐地发现,希拉里开始参与到美国总统竞选过程后,就慢慢抛弃了自己的服装特色:“橘色和翠绿色不见了;深紫红和柠檬黄不见了;樱桃红、紫红色和青绿色不见了。她套装的这些代表颜色都不见了。偶尔也会突然出现红色和蓝色,但是现在这些颜色更多属于例外,而非常规。她似乎不仅把自己与前上司奥巴马的某些政策捆绑到一起,而且也与他的服装策略捆绑到了一起:每天都只穿灰色或蓝色套装。”

62a9197b6751o5xrMhdl.jpg

默克尔也是如此。在2005年、2009年、2013年连续三任的总理宣誓就职大典上,她都选穿一袭风格简约的黑色西装和裤装,三幅就职照几乎一样,唯一有变化的是她的面容和脖子上佩戴的项链。

去年特蕾莎·梅刚上任才五天,英国议员就迫不及待想知道她到底象不象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那样铁。当天的议会辩论上,一位议员问她:“是否已经准备好授权发动核打击,去杀死数千万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身穿红色裙子的特蕾莎·梅起身,毫不犹豫地说出了那个单词:“YES”。其实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女人狠起来可不是盖的,前有吕稚、武曌,后有叶赫那拉氏,哪个是个善茬?还是中国俗语有人生智慧:最毒妇人心。

62a9197b68324CKQoj86.jpg

不过,女人狠只是一方面;在大的方面,她们有一种特别的组合力。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合作,无论是跨领域合作,还是跨意识形态合作。事实上,当女性参与和平谈判事务时,成果持续15年以上的可能性会提高35%。另一份来自《外交事务》杂志的研究报告也给出了类似结论:在“高度多样化的国家”,女性领导者比男性领导者带来更多的GDP增长率,因为女性领导者能更好地驾驭社会多元和民族分化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高科技工业界能涌现出一些成功的女性管理者,比如脸书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惠普总裁和首席执行官Meg Whitman(梅格·惠特曼)等。
62a9197b6855nFCQVq72.jpg

和女人吵架如同阅读软件许可协议书,
最后你会忽略一切而在最后点击"我同意"。

研究发现,当公司处于良好运营状况的情况下,更多人认为男性领导者可以保证这种良好势头维持下去,而当经营出现问题后,63%的参与测试者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女性领导者身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女性更适合担当安抚角色,也更适合去承担指责。同时,女性相比于男性,更愿意接受处于玻璃悬崖上的职位,因为除了危机时刻,她们所能获得的机会并不多。
62a9197b6966lwAXxPR8.jpg

现在我们来展望一下,未来的女性社会会是个什么样的局面?

不久的未来,也许女生得向男生下跪求婚。
62a9197b69795zEQo6iA.jpg

可能会有一妻多夫制。

小三们都是男人,男人要傍富婆大款。

男人开始打扮得花枝招展。动物界里也是雄性的蝴蝶最漂亮、色彩最绚丽。
62a9197b7072x3WRHkSs.jpg

以后的升学就业可能要对男性有配额照顾制度。

性骚扰大多数都是女性对男人的骚扰。

男妓出现,都是年轻的小鲜肉。应该还会出现男版小凤仙、李师师这样的风华绝代。
62a9197b7099ExQAqwhG.jpg

会出现英雌爱帅弟、不爱江山爱鲜肉的千古绝唱。

会有男版西施、貂蝉这样的间谍,有和亲的男版昭君,有为博男版褒姒一笑而放狼烟的女霸王,还有为爱妻哭倒"柏林墙"的孟姜男。

以后男人的朋友圈将是另一种画风,请看下面几例:
3428e0d472026QhmRfi5.jpeg

图片来自网名八卦苏州

3428e0d47236OTz2qdK1.jpeg

图片来自网名八卦苏州

3428e0d47274ryJqm4p8.jpeg


图片来自网名八卦苏州
有人说,人工智能的时代要到来了。这和母系社会到来会不会重叠?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这两个时代有可能前后脚到来。女人们的运气不好,这两个时代之间的间隔可能会是很短,她们的好日子不长。不过,也许将来是AI和女人共治的时代,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男人擅长的逻辑推理能力都被AI取代了,未来真的没男人什么事了。男人也许就呆在家里吃福利、玩游戏了。
3428e0d47457fxo1O9Tn.jpg

从前有个男人向一个女子求婚,女孩说不。从此以后,
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购物、跳舞、喝酒。她总是有干净的房子,
从不做饭,看上去从来都是极好的样子。完毕。

上次我说以后只有2%的人从事创造性工作和管理AI,剩下的人就负责傻玩。居然许多人希望被拣选做那个傻玩的人。这就回到了哲学层面的终极问题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做一个不愁温饱的动物人是快乐的吗?

2018.5.27
 
谢谢燕麦粥的推荐,非常棒!Joshua Bell--Scottish Fantasy

浏览附件780647

多谢您贴了现场第一第二乐章录像,我以前都没看过,很喜欢那张目录宣传照。
您有时间的话可以选海菲茨与奥伊斯特拉赫的苏格兰幻想曲听听,同样的曲子,前者25分钟多,后者31分钟多,我辩不出其中的5到6分钟去了哪里?可能是被迷住了,于是忘了时间:p
 
多谢您贴了现场第一第二乐章录像,我以前都没看过,很喜欢那张目录宣传照。
您有时间的话可以选海菲茨与奥伊斯特拉赫的苏格兰幻想曲听听,同样的曲子,前者25分钟多,后者31分钟多,我辩不出其中的5到6分钟去了哪里?可能是被迷住了,于是忘了时间:p
谢谢粥粥推荐,有机会我去找来听听。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喜欢短平快。能够耐心听古典音乐的不多,听说田艺苗的《穿T恤听古典音乐》系列课程,一直想着有时间了要好好系统学习一下。
 
非常感谢,非常感谢,没想到贝尔也有幽默的一面。
那个小Wu才是最大牌明星,哈哈。
新的一天这样开始,真的很棒!:zhichi::good:
是啊,大师们不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及的啦,很感谢现在的互联网,让阳春白雪不再高冷:):)
祝你周末愉快!
 
一直好奇自媒体人/公众平台都是怎么赚钱的呢.....

《为什么我在半年前拒绝了百万投资又拒绝了厂商投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845e1d0102w7q2.html

从去年5月5号临时决定做个订阅号之后,一年半过去了,摄影笔记已经发展成24万微信订阅用户、10万APP用户,有自己的网站,有APP,有订阅号,在各个公共平台都能提供信息的全媒体。同时我们自己有了盈利能力,可以继续按照我们的理想为摄友们服务。

到了今天,对于我以及摄影笔记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今天摄影笔记收入超过了100万。

所以摄影笔记破产了吗?并没有!

很想说说从5月到现在这半年(2015年)来我的一些感悟。

2015年5月中旬的某天晚上,我难以入眠,因为我在做一个决策,这个决策将决定摄影笔记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从一年前就很清楚,如果想把摄影笔记做大,必须自己有钱才能良性发展。这天晚上我将决定怎么赚钱。

而此前对于我以及摄影笔记来说这已经让我纠结很久了。因为这段时间我们见了很多人,见了很多投资公司,见了一些天使。

当时摄影笔记基本上一分钱不赚,有的就是5万用户。后来一个投资顾问和我说,他觉得5万用户根本不值一提,摄影笔记的内容也不重要,他认为摄影笔记的价值就是“为什么用户这么认可?”

他听过一次我的微信在线课程,一个群500人,几小时就满员了。都是通过志愿者进入的,志愿者负责邀请每一个学员,同时负责培训群规。此外所有学员都能主动维护秩序。这样的500人群摄影笔记有很多个。到底为什么会有人牺牲自己时间为摄影笔记摄友服务,为什么摄友们会主动维护秩序,这是他认为摄影笔记的价值所在。

那时候投资公司给摄影笔记的估值普遍在1500万左右,也就是用300万收20%的股份或者200万收10%股份。作为一个完全没有盈利能力的初创自媒体来说,这个太诱惑了。

但是当时我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是把摄影笔记当我的亲儿子养,还是准备拿这件事资本运作捞一笔就走?

相信所有想要风投的项目创业者都被投资方问过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否为了能拿到投资说过违心的话。我却是从我内心来思考的。

我做摄影笔记,这件事一定要钱才能做到吗?给我钱我怎么花?我要是接受了投资会不会将主要目标放在做数据,然后等待A轮、B轮……总之,这一定会让我离我的理想远一点的,并且随着资本的融入越走越远的。

所以你不挣钱,你在投资方面前永远心虚一些,何况我们这个小领域。所以我很担心融资之后,我根本敌不过投资方的要求。嗯!打铁还需自身强。自媒体自己能养活自己才是关键。我觉得现在不是谈融资的时候。

那么我怎么用摄影笔记养活自己呢?

我本人是做网络媒体的,媒体的套路就是写有价值的东西,然后会吸引读者,当有很多读者到时候,广告价值也就来了。随着业绩不断提升,规模逐渐扩大,媒体会非常依赖广告费用。最终会因为内容渐渐收广告影响,没有价值而陷入恶性循环。少数能够在前期积累大量用户的媒体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广告投放方——客户。

难道我还要走媒体的老路吗?只有这样才能养活自己?

我是一个教摄影的,我希望我的最终用户——和我学摄影的学员能够付费,靠他们养活我。

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付出知识,你给我酬劳,天经地义。我不需要绕弯子挣钱。

但为什么其它媒体却很难这样呢?因为互联网一切都是"免费"的。甚至当时我有一个前同事和我说,中国人是不会为知识付费的。

但是今年年初的一些读者却给了我特别大的希望,我总能时不时收到他们给我的微信红包,很多红包都不小——当然大红包我都推掉,20块以下的我就笑纳了。原因是大家觉得我一直免费为大家传授摄影知识,他们应该交学费。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提供付费教学,在我现在免费教学基础上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呢?

2015年5月中旬,就是本篇文章开始的那个晚上。摆在我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接受一家手机厂商不少的投放——但是会做我不愿意做的虚假宣传,或者是卖摄影培训课程,赚直接用户的钱。

那天晚上我半夜2点睡的。第二天我正式拒绝了那家手机厂商的投放,然后推出了摄影笔记第一期收费课程(因为之前做过3期免费的,最终这一期叫第4期课程)。

推出之后我的精神是紧绷的,所以还发生了一段小

插曲。摄影笔记的班长(我的合作人之一,还有一个叫村支书),将课程购买链接推出去之后说:赶紧抢,一会就没了。

但是5分钟过去了,100个名额只卖了2个,所以我在电话里开始骂班长,我说:你吹什么吹?要是卖不出去多丢人!

我当时想的就是如果我的课卖不出去,之前拒绝厂商,拒绝投资就会成为一个笑话,也意味着我失败。

班长可能有点生气,但没和我计较。后来的故事自然是一个反转。过了半个小时,大家似乎反应过来了——摄影笔记真的开始售卖收费课程了,于是订单纷纷而来。2小时,100个名额售空,这两小时,我们收入超过30000元。这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简直就是最好的回报!(当然我当时对班长是报以歉意的,精神太紧张了。)

就这样,后来我们又推出了手机摄影课程、摄影后期课程、微距摄影课程、相机使用课程,等等。

同时摄影笔记还和索尼、佳能、尼康、威高等影像品牌建起了合作。

从今年5月中旬到12月中旬,7个月的时间,摄影笔记的收入终于突破了100万。

这其中国家中级摄影师资格培训收入:155900

摄影笔记摄影理论课收入:264000

摄影笔记手机摄影课收入:198000

摄影笔记摄影后期课收入:165000

摄影笔记微距摄影课收入:12500

摄影笔记相机使用课收入:5700

摄影配件JOBY GP2销售额:80500

摄影配件JOBY GP8销售额:19900

索尼商业配合:65000

佳能商业配合:13000

尼康商业配合:30000

京东商业配合:20000

以上四舍五入至百位或者千位。摄影笔记实际收入为:1,029,360.87元人民币。

其中摄影笔记分红给合作伙伴或者合伙人的利润约为:816,600元人民币。

我们的利润约为79.3%,相信今年每一个摄影笔记的合作伙伴都实实在在体会到了知识的价值,得到了经济回报!

我知道对于很多大项目来说,我们的成绩不算什么,但是这足以让我今年拒绝投资,拒绝不良商业合作,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站着挣钱。

明年,我们可以有更多期待。

明年,摄影笔记将扩大教学科目,同时我们会制定出授课讲师加盟规则,我们欢迎更多讲师将自己的知识传授出去,并换成经济收入。摄影笔记的用户都是最尊重知识的。

明年,摄影笔记也会加强和各个厂商的合作,但我们依然会保持我们的原则,只为好的产品做推荐,我们要让读者听我们的广告去买产品不会回过头来骂我们。同时这也为每一个在我们摄影笔记做投放的厂商打上了标签——这款产品是好产品,再加上摄影笔记用户群本身的高价值,我们绝对是各大优秀厂商最好的合作伙伴。

明年,我们还有更多的合作机会,让我先留点悬念给明年吧。

明年对于摄影笔记的读者来说,嗯,最重要的对象要放在最后,摄影笔记会给大家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不管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都会有大大的延伸。这不但包括付费服务,也包括免费服务。摄影笔记相信依然是大家学习摄影的第一选择。我有很多惊喜留给你们。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我怎么看待赚钱这件事。

几个月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为什么摄影笔记能够大言不惭地谈收费。其实有正常三观的人都会认同摄影笔记是要赚钱的。

我希望摄影笔记能给所有学习摄影的爱好者带来最好的摄影知识,这是我的目的,也是手段。通过这个手段,我能赚钱。赚钱是我的目的,也是手段。赚了钱我能将摄影笔记做得更好。

所以不需要怀疑,我一开始就是奔着赚钱去的。这一点在摄影笔记读者和学员面前我从来直言不讳。

在这半年摄影笔记的赚钱过程中,相信大家都能猜到,我一定会听到一些反对我的声音。想一想还是需要来说明一下,毕竟我也心怀感慨,也希望一吐为快。

之前有个人和我说:宁老师,你变了,变得只讲钱了。你是一个搞艺术的,应该清贫,只有清贫才能找到艺术的真谛。你看梵高,穷困潦倒,却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家。

说这话的基本上不但不了解我,而且三观也很扭曲。如果一个艺术家希望变成梵高,显然是极为失败的。一个世界级艺术家,一个为全世界留下那么多宝贵财富的艺术家,居然穷困潦倒而死,这是悲剧啊!居然有人希望成为悲剧?

我希望我又能成为艺术家,又能过得好。

我来告诉你什么是正能量。

我,曾经写过一个电子版摄影笔记,免费提供大家下载,影响人数超过百万。我的摄影笔记订阅号每天坚持推送摄影知识,这些免费。摄影笔记半年来免费课程培训过超过20000听课学员,这些都是免费。我已经提供了这么多免费服务,摄影笔记比绝大多数媒体都要强。当再要求我提供更多的时候,我自然有理由要求你付费。

当我的《摄影笔记》实体书出版之后,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购买正版。当我推出系列课程之后,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付费听课。

所以,我依靠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摄影爱好者逐步成为摄影老师,再通过我自己的知识,并且将知识传播出去获得经济利益,让自己有更好的生活,让自己有更大的能力。我觉得这就叫正能量。

所以,当有知识愿意分享知识的老师,到摄影笔记讲课,让更多人学会摄影,而老师们也有了丰厚回报的时候,我觉得我证明了知识值钱。我觉得这就叫正能量。

所以,学员付费学习,认为应该为知识付费。他们听完课摄影笔记收费课程觉得很好,不断报名新课程。他们真的通过学习摄影笔记拍到了好照片。我觉得这就叫正能量。

所以,厂商将自己真正的好产品拿到摄影笔记推广,并且让更多人买到好产品。我觉得这叫正能量。

所以,更多优秀的服务提供商和摄影笔记合作,让摄影笔记的会员能享受服务的同时得到更大的优惠。我觉得这叫正能量。

如果你是一个摄影爱好者,真的热爱摄影,和我坚持了12年一样;愿意坚持摄影的理想,和我失业四年也不会放下相机一样;能够努力,和我每天5点半起床写文章一样;能够坚持,和我不管风吹雨打从不间断发订阅号一样,那么你一定能用摄影养活自己,并且活的很好。我告诉你这件事能做成,也许不是用我的方式,但是热爱、理想、努力、坚持都一样,那么就一定能成,这就是正能量。

有这么一句话,我相信有很多人会慢慢理解:如果世界上一切的事都用钱来解释而不是道德,这个世界反而会变得更加简单。

明年摄影笔记要挣更多的钱,而这些都是从如您一样的读者口袋里拿来的。但是我会保证我们做的一切都让您觉得——值!因为您是我的衣食父母,您可以用钱来投票。这就是市场,这就是经济,这就是最高的道德。

这就是奔着钱去的自媒体人的一点心声。
 
一直好奇自媒体人/公众平台都是怎么赚钱的呢.....

《为什么我在半年前拒绝了百万投资又拒绝了厂商投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845e1d0102w7q2.html

从去年5月5号临时决定做个订阅号之后,一年半过去了,摄影笔记已经发展成24万微信订阅用户、10万APP用户,有自己的网站,有APP,有订阅号,在各个公共平台都能提供信息的全媒体。同时我们自己有了盈利能力,可以继续按照我们的理想为摄友们服务。

到了今天,对于我以及摄影笔记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今天摄影笔记收入超过了100万。

所以摄影笔记破产了吗?并没有!

很想说说从5月到现在这半年(2015年)来我的一些感悟。

2015年5月中旬的某天晚上,我难以入眠,因为我在做一个决策,这个决策将决定摄影笔记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从一年前就很清楚,如果想把摄影笔记做大,必须自己有钱才能良性发展。这天晚上我将决定怎么赚钱。

而此前对于我以及摄影笔记来说这已经让我纠结很久了。因为这段时间我们见了很多人,见了很多投资公司,见了一些天使。

当时摄影笔记基本上一分钱不赚,有的就是5万用户。后来一个投资顾问和我说,他觉得5万用户根本不值一提,摄影笔记的内容也不重要,他认为摄影笔记的价值就是“为什么用户这么认可?”

他听过一次我的微信在线课程,一个群500人,几小时就满员了。都是通过志愿者进入的,志愿者负责邀请每一个学员,同时负责培训群规。此外所有学员都能主动维护秩序。这样的500人群摄影笔记有很多个。到底为什么会有人牺牲自己时间为摄影笔记摄友服务,为什么摄友们会主动维护秩序,这是他认为摄影笔记的价值所在。

那时候投资公司给摄影笔记的估值普遍在1500万左右,也就是用300万收20%的股份或者200万收10%股份。作为一个完全没有盈利能力的初创自媒体来说,这个太诱惑了。

但是当时我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是把摄影笔记当我的亲儿子养,还是准备拿这件事资本运作捞一笔就走?

相信所有想要风投的项目创业者都被投资方问过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否为了能拿到投资说过违心的话。我却是从我内心来思考的。

我做摄影笔记,这件事一定要钱才能做到吗?给我钱我怎么花?我要是接受了投资会不会将主要目标放在做数据,然后等待A轮、B轮……总之,这一定会让我离我的理想远一点的,并且随着资本的融入越走越远的。

所以你不挣钱,你在投资方面前永远心虚一些,何况我们这个小领域。所以我很担心融资之后,我根本敌不过投资方的要求。嗯!打铁还需自身强。自媒体自己能养活自己才是关键。我觉得现在不是谈融资的时候。

那么我怎么用摄影笔记养活自己呢?

我本人是做网络媒体的,媒体的套路就是写有价值的东西,然后会吸引读者,当有很多读者到时候,广告价值也就来了。随着业绩不断提升,规模逐渐扩大,媒体会非常依赖广告费用。最终会因为内容渐渐收广告影响,没有价值而陷入恶性循环。少数能够在前期积累大量用户的媒体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广告投放方——客户。

难道我还要走媒体的老路吗?只有这样才能养活自己?

我是一个教摄影的,我希望我的最终用户——和我学摄影的学员能够付费,靠他们养活我。

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付出知识,你给我酬劳,天经地义。我不需要绕弯子挣钱。

但为什么其它媒体却很难这样呢?因为互联网一切都是"免费"的。甚至当时我有一个前同事和我说,中国人是不会为知识付费的。

但是今年年初的一些读者却给了我特别大的希望,我总能时不时收到他们给我的微信红包,很多红包都不小——当然大红包我都推掉,20块以下的我就笑纳了。原因是大家觉得我一直免费为大家传授摄影知识,他们应该交学费。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提供付费教学,在我现在免费教学基础上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呢?

2015年5月中旬,就是本篇文章开始的那个晚上。摆在我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接受一家手机厂商不少的投放——但是会做我不愿意做的虚假宣传,或者是卖摄影培训课程,赚直接用户的钱。

那天晚上我半夜2点睡的。第二天我正式拒绝了那家手机厂商的投放,然后推出了摄影笔记第一期收费课程(因为之前做过3期免费的,最终这一期叫第4期课程)。

推出之后我的精神是紧绷的,所以还发生了一段小

插曲。摄影笔记的班长(我的合作人之一,还有一个叫村支书),将课程购买链接推出去之后说:赶紧抢,一会就没了。

但是5分钟过去了,100个名额只卖了2个,所以我在电话里开始骂班长,我说:你吹什么吹?要是卖不出去多丢人!

我当时想的就是如果我的课卖不出去,之前拒绝厂商,拒绝投资就会成为一个笑话,也意味着我失败。

班长可能有点生气,但没和我计较。后来的故事自然是一个反转。过了半个小时,大家似乎反应过来了——摄影笔记真的开始售卖收费课程了,于是订单纷纷而来。2小时,100个名额售空,这两小时,我们收入超过30000元。这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简直就是最好的回报!(当然我当时对班长是报以歉意的,精神太紧张了。)

就这样,后来我们又推出了手机摄影课程、摄影后期课程、微距摄影课程、相机使用课程,等等。

同时摄影笔记还和索尼、佳能、尼康、威高等影像品牌建起了合作。

从今年5月中旬到12月中旬,7个月的时间,摄影笔记的收入终于突破了100万。

这其中国家中级摄影师资格培训收入:155900

摄影笔记摄影理论课收入:264000

摄影笔记手机摄影课收入:198000

摄影笔记摄影后期课收入:165000

摄影笔记微距摄影课收入:12500

摄影笔记相机使用课收入:5700

摄影配件JOBY GP2销售额:80500

摄影配件JOBY GP8销售额:19900

索尼商业配合:65000

佳能商业配合:13000

尼康商业配合:30000

京东商业配合:20000

以上四舍五入至百位或者千位。摄影笔记实际收入为:1,029,360.87元人民币。

其中摄影笔记分红给合作伙伴或者合伙人的利润约为:816,600元人民币。

我们的利润约为79.3%,相信今年每一个摄影笔记的合作伙伴都实实在在体会到了知识的价值,得到了经济回报!

我知道对于很多大项目来说,我们的成绩不算什么,但是这足以让我今年拒绝投资,拒绝不良商业合作,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站着挣钱。

明年,我们可以有更多期待。

明年,摄影笔记将扩大教学科目,同时我们会制定出授课讲师加盟规则,我们欢迎更多讲师将自己的知识传授出去,并换成经济收入。摄影笔记的用户都是最尊重知识的。

明年,摄影笔记也会加强和各个厂商的合作,但我们依然会保持我们的原则,只为好的产品做推荐,我们要让读者听我们的广告去买产品不会回过头来骂我们。同时这也为每一个在我们摄影笔记做投放的厂商打上了标签——这款产品是好产品,再加上摄影笔记用户群本身的高价值,我们绝对是各大优秀厂商最好的合作伙伴。

明年,我们还有更多的合作机会,让我先留点悬念给明年吧。

明年对于摄影笔记的读者来说,嗯,最重要的对象要放在最后,摄影笔记会给大家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不管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都会有大大的延伸。这不但包括付费服务,也包括免费服务。摄影笔记相信依然是大家学习摄影的第一选择。我有很多惊喜留给你们。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我怎么看待赚钱这件事。

几个月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为什么摄影笔记能够大言不惭地谈收费。其实有正常三观的人都会认同摄影笔记是要赚钱的。

我希望摄影笔记能给所有学习摄影的爱好者带来最好的摄影知识,这是我的目的,也是手段。通过这个手段,我能赚钱。赚钱是我的目的,也是手段。赚了钱我能将摄影笔记做得更好。

所以不需要怀疑,我一开始就是奔着赚钱去的。这一点在摄影笔记读者和学员面前我从来直言不讳。

在这半年摄影笔记的赚钱过程中,相信大家都能猜到,我一定会听到一些反对我的声音。想一想还是需要来说明一下,毕竟我也心怀感慨,也希望一吐为快。

之前有个人和我说:宁老师,你变了,变得只讲钱了。你是一个搞艺术的,应该清贫,只有清贫才能找到艺术的真谛。你看梵高,穷困潦倒,却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家。

说这话的基本上不但不了解我,而且三观也很扭曲。如果一个艺术家希望变成梵高,显然是极为失败的。一个世界级艺术家,一个为全世界留下那么多宝贵财富的艺术家,居然穷困潦倒而死,这是悲剧啊!居然有人希望成为悲剧?

我希望我又能成为艺术家,又能过得好。

我来告诉你什么是正能量。

我,曾经写过一个电子版摄影笔记,免费提供大家下载,影响人数超过百万。我的摄影笔记订阅号每天坚持推送摄影知识,这些免费。摄影笔记半年来免费课程培训过超过20000听课学员,这些都是免费。我已经提供了这么多免费服务,摄影笔记比绝大多数媒体都要强。当再要求我提供更多的时候,我自然有理由要求你付费。

当我的《摄影笔记》实体书出版之后,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购买正版。当我推出系列课程之后,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付费听课。

所以,我依靠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摄影爱好者逐步成为摄影老师,再通过我自己的知识,并且将知识传播出去获得经济利益,让自己有更好的生活,让自己有更大的能力。我觉得这就叫正能量。

所以,当有知识愿意分享知识的老师,到摄影笔记讲课,让更多人学会摄影,而老师们也有了丰厚回报的时候,我觉得我证明了知识值钱。我觉得这就叫正能量。

所以,学员付费学习,认为应该为知识付费。他们听完课摄影笔记收费课程觉得很好,不断报名新课程。他们真的通过学习摄影笔记拍到了好照片。我觉得这就叫正能量。

所以,厂商将自己真正的好产品拿到摄影笔记推广,并且让更多人买到好产品。我觉得这叫正能量。

所以,更多优秀的服务提供商和摄影笔记合作,让摄影笔记的会员能享受服务的同时得到更大的优惠。我觉得这叫正能量。

如果你是一个摄影爱好者,真的热爱摄影,和我坚持了12年一样;愿意坚持摄影的理想,和我失业四年也不会放下相机一样;能够努力,和我每天5点半起床写文章一样;能够坚持,和我不管风吹雨打从不间断发订阅号一样,那么你一定能用摄影养活自己,并且活的很好。我告诉你这件事能做成,也许不是用我的方式,但是热爱、理想、努力、坚持都一样,那么就一定能成,这就是正能量。

有这么一句话,我相信有很多人会慢慢理解:如果世界上一切的事都用钱来解释而不是道德,这个世界反而会变得更加简单。

明年摄影笔记要挣更多的钱,而这些都是从如您一样的读者口袋里拿来的。但是我会保证我们做的一切都让您觉得——值!因为您是我的衣食父母,您可以用钱来投票。这就是市场,这就是经济,这就是最高的道德。

这就是奔着钱去的自媒体人的一点心声。


这么能挣钱啊, 辣妹也可以搞个公众号, 把自己写的东西放进去, 肯定会有很多粉丝订阅的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