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的一门书法艺术,被这帮人给糟蹋的。。。变成形体艺术了。国内的书法大师们到底有多野?(ZT)
文人骚客终其一生不外乎求个洒脱。
这一点在下面这位书法大师身上体现得尤为尽致。不光是他家那不要钱的纸墨,奋不顾身的动作更是达到了人笔合一的超脱。
晋代书法名家卫夫人曾有言:"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下面这位青年才俊算是这一心法的终极执行者了。
他的“多力丰筋”使他年纪轻轻就超凡入圣。
一次练习时,期间爆发出来的龙虎之力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名家王羲之曾在《书论》中说:“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大意是:书法是一门深奥的技能,若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学不到位的。
另一位大家张怀谨曾对书法做出概论:“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意思是:用明了的表象阐述深奥的道理,将高深的东西溶于笔墨之间,这不是一般人能共情与理解的。
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一直认为书法是一种集合了文学、绘画、哲学、甚至行为艺术的奇迹。
2016年好莱坞科幻大片《降临》也推测,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外形人可能使用书法作为交流形式。
但大概真的是“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在看到当代书法名士舞文弄墨时,我不可抗拒的怀疑起了自己的理解能力。
2013年,国内某书法男女组合在威尼斯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展。
在展出上,他们不仅使用红墨这一书法中的大忌行书。
更为开创性的是行书者让她的妹妹代替自己提笔写字。
但这尴尬的场面并没有如意想中的那样引起围观群众的羞愧。
在现场,甚至有风流的意大利观众惊叹这是比肩米开朗基罗的美。
"人笔合一"这一门派里的老师也不都是这么重口味的。
比如下面这位,正当我以为他在一波酝酿后准备发功时,世界却突然静止。
他下半身那忽快忽慢又戛然而止的迷踪步,给我带来了一种高潮中断般的痛苦。
稍倾,在我以为大秀已作罢时,这位老师忽然又狂扭起了他风骚的大腿。
我是外行人,这作品有没有门道我不知道。但当做看热闹,我给满分。
刚柔并济自古就在各类领域备受尊崇。
"人笔合一”派也不例外。
下面这位教授就把少林身法与武当铁拳融入到了书法里面。
如此生猛的气势让他手里毛笔看起来更像太上老君腰间的拂尘。
文章开头曾提到过的卫夫人的那句名言“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粗暴点翻译就是:写字用力过猛牛B,肾虚手抖傻B。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社会上有些老师的理解比我拍脑袋的翻译还要霸道彻底。
把笔写断在“力宗”这一门派里都算是小事了。
据说他们的作品每次不弄得个四分五裂,藏家都不敢认定是真迹。
上面这些都是玩外功的。
而和武侠世界里的规则一样,在力宗的圈子里,内功深厚才是得道成仙的表现。
看看下面这位师傅,他的笔触虽轻如鸿毛,但面部却如经受便秘之苦。
仔细看最后一段好像他还依靠笔尖玩起了反重力四十五度倾斜。
不仅画面中的群众拍手叫好,屏幕后面的我也不禁佩服。
一门艺术的形式越多样,说明其发展趋势越健康。
除了上面这些靠头铁吃饭的,杂耍特技也跨界融入到了社会书法老师的笔锋之中。
虽说是杂技,但这个门派里的先生也一点不比头铁帮的家伙们容易。
这里我为各位老师们出个主意。
找霸王洗发水做个联名广告,效益一定会更好。
江湖中,除了各领风骚的门派。如东方不败、西门吹雪一类的散人高玩,向来也是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任何项目都需要不断的有年轻人的创意,这样才能永葆活力。
下面这位小哥据说就有着五年的涂鸦功底。在认识到汉字之美后,他再也不削使用外语和浮夸的型色来表达自我了。
另一位肌霸据传入行前有着十年校游泳队的经验。
由他独创的“溺水书体”在长江边也算是一段绝唱了。
关于书法,杜甫曾有言:"挥毫落笔如云烟"。李白更是大胆出语:"时时只见龙蛇走"。
但我们眼前的这位老师既敢以东方不败自居,那定是不只这两把刷子。
在作品的后半部分,他以开天辟地之气,狂放的将西方科学结晶,摩尔斯电码与打点计时器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里。
这股不求当世有人问津,但争万世留存芳名的精气,确实体现出了一位当代艺术家应有的骨气。
他的同门师弟,笔名“任我行”任老师在借鉴了师兄的作品后,也演化出了属于自己的中西合璧风格。
唯一不同在于,他的灵感源自于心电图机。
这个故事真感人!让人感动的不是来自强者的鼓励,而是一个弱小生命的心愿和理解。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叫格雷西的漂亮冠蓝鸦,和一位叫迪娜的女士。
她们的第一次见面,还要追溯到3年前的一个早上。
那天早上,迪娜在自家花园的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被遗弃的小鸟。
小鸟刚出生几天的样子,羽翼还没有丰满,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它孤单无助的样子让迪娜很心疼,她当即决定把小鸟带回家照顾。
就这样,小鸟毫无征兆的闯进了迪娜的世界,并且成为她家里的一员,迪娜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格雷西。
或许是天生的缘分吧,迪娜的女儿和丈夫一见到这个毛茸茸的小家伙,都喜欢的不得了。
(当时的格雷西,丑萌的不要不要的)
在这里,格雷西得到了最悉心的照料。
怕伤到格雷西稚嫩的胃,一家人请教了专家后,给它喂流质的食物。
它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和家庭成员打成一片。
每个清晨,它都会在院子里和小主人玩耍一会儿。
因为早就打算好,有一天将格雷西放回大自然,所以迪娜会每天把它带到阳台上,让它多接触外面的环境,确保它以后回到大自然的时候,能尽快适应。
她还会对它进行各种野外生存技能的训练。
比如让它学习如何筑巢,教它各种搜寻食物的技能。
格雷西很聪明,所有的技能几乎是一点就会,它能很快找到迪娜藏在树干里的坚果,然后大快朵颐一顿。
每次看到这里,迪娜都很欣慰,她的小格雷西真是聪明啊,可转念一想,格雷西学习的本领越多,那便意味着它陪在自己身边的日子不多了.......
迪娜早就习惯了有格雷西的日子,她不敢想象,少了它,日子会变成什么样。
其实她不是没想过,把格雷西一直留在自己身边,但她知道,这样做的话自己太自私了,她不能剥夺一个动物的天性。
纵使心里有万分不舍,分别的日子还是来到了。
那一天好像和往常没什么两样,但对迪娜一家人来说,却有些“沉重”,他们把格雷西放到阳台上,示意它飞走,格雷西似乎明白了,却迟迟未动。
格雷西不会说话,但一家人都明白,它这是在用行动“抗议”。
一家人先服了软,在心里默默做了个决定:“两个周,只要再过两个周,一定把它送回去。”
两个周后,格雷西真的飞走了。
迪娜心里想,“这一次,缘分真的到此为止了吧,那么再见了,我的朋友。”
可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在第二天,格雷西就飞了回来。
它在院子里停留了10分钟左右,然后又飞走了,而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它这一天竟然这样来回飞了10多次。
是的,格雷西并没有忘记这一家人对自己的恩惠,即使已经在外面筑了巢,也要回来看看。
每天至少10次的往返,每次停留10分钟左右,风雨无阻,怀着宝宝的时候亦是如此。
就这样,双方心照不宣地约定好了一样,格雷西开启了日复一日、两点一线的生活,有时候还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可爱的小礼物什么的。
而迪娜一家人呢,会在格雷西飞回来的时候出现,喂它点吃的,或者就那么静静地陪它一起呆着。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因为爱你们,我愿意无数次跋山涉水。”
格雷西每次停留的时间都不长,似乎看到一家人快乐的生活着,它就可以安心的飞回去了。
可突然有一天,一切似乎都变了。
迪娜的头发被剃得光秃秃的,躺在床上,没有了往日的神采,那一年,她被确诊为卵巢癌。
家里往日的欢声笑语都消失了,转而被紧张的气氛笼罩。
那天它像往常一样飞回来,但飞走后,很长时间没有再回来。
“大概是它察觉到这里的气氛不对劲,所以这一次真的离开了吧。”所有人都以为它不会再回来了。
可后来,格雷西不仅回来了,还花了更多时间来陪伴生病的迪娜。它飞到窗户上,床边.......飞到任何迪娜能看到的地方。
迪娜说,“我感觉格雷西很担心我,它甚至知道我们每个人需要什么,那段时间,它飞过来,就只待在我身边陪着我。”
有了格雷西的陪伴,迪娜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她的脸上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渐渐地也能出去走走了。如果当时有人在街上看到她,那么她肩膀上那只可爱的小鸟,一定是格雷西了。
在积极地治疗下,奇迹出现了!迪娜战胜了癌症。
是格雷西这位老朋友,陪她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在那段经历了化疗和手术的黑暗日子里,给予她继续前进的勇气。
而现在,虽然她的病已经好了,但格雷西依然会每天飞过来看她,陪着她。
这世间万物皆有灵性,虽然格雷西不会说话,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它会每天从遥远的地方飞过来,然后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在迪娜的身边,给予她力量与勇气。
这个世界上啊,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人如此,更别说一只鸟儿了。
格雷西每天的如约而至,好像就是在告诉迪娜,“别怕,伙计,有我在呢。”
迪娜说过一段话,很令人动容,她说: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好像都没什么希望 ,很难、很痛苦,我当初救格雷西的时候,从未想过要它回报,它现在却是我的守护天使。
守护天使有很多种,但我从来没想到会以冠蓝鸦的形式出现。
是啊,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孤独难熬的时光,但请不要气馁。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那么总会有一个守护天使,出现在你身边,陪着你渡过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虽然书法不是谁家的,看了还真无语!国内的书法大师们到底有多野?(ZT)
文人骚客终其一生不外乎求个洒脱。
这一点在下面这位书法大师身上体现得尤为尽致。不光是他家那不要钱的纸墨,奋不顾身的动作更是达到了人笔合一的超脱。
晋代书法名家卫夫人曾有言:"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下面这位青年才俊算是这一心法的终极执行者了。
他的“多力丰筋”使他年纪轻轻就超凡入圣。
一次练习时,期间爆发出来的龙虎之力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名家王羲之曾在《书论》中说:“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大意是:书法是一门深奥的技能,若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学不到位的。
另一位大家张怀谨曾对书法做出概论:“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意思是:用明了的表象阐述深奥的道理,将高深的东西溶于笔墨之间,这不是一般人能共情与理解的。
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一直认为书法是一种集合了文学、绘画、哲学、甚至行为艺术的奇迹。
2016年好莱坞科幻大片《降临》也推测,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外形人可能使用书法作为交流形式。
但大概真的是“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在看到当代书法名士舞文弄墨时,我不可抗拒的怀疑起了自己的理解能力。
2013年,国内某书法男女组合在威尼斯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展。
在展出上,他们不仅使用红墨这一书法中的大忌行书。
更为开创性的是行书者让她的妹妹代替自己提笔写字。
但这尴尬的场面并没有如意想中的那样引起围观群众的羞愧。
在现场,甚至有风流的意大利观众惊叹这是比肩米开朗基罗的美。
"人笔合一"这一门派里的老师也不都是这么重口味的。
比如下面这位,正当我以为他在一波酝酿后准备发功时,世界却突然静止。
他下半身那忽快忽慢又戛然而止的迷踪步,给我带来了一种高潮中断般的痛苦。
稍倾,在我以为大秀已作罢时,这位老师忽然又狂扭起了他风骚的大腿。
我是外行人,这作品有没有门道我不知道。但当做看热闹,我给满分。
刚柔并济自古就在各类领域备受尊崇。
"人笔合一”派也不例外。
下面这位教授就把少林身法与武当铁拳融入到了书法里面。
如此生猛的气势让他手里毛笔看起来更像太上老君腰间的拂尘。
文章开头曾提到过的卫夫人的那句名言“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粗暴点翻译就是:写字用力过猛牛B,肾虚手抖傻B。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社会上有些老师的理解比我拍脑袋的翻译还要霸道彻底。
把笔写断在“力宗”这一门派里都算是小事了。
据说他们的作品每次不弄得个四分五裂,藏家都不敢认定是真迹。
上面这些都是玩外功的。
而和武侠世界里的规则一样,在力宗的圈子里,内功深厚才是得道成仙的表现。
看看下面这位师傅,他的笔触虽轻如鸿毛,但面部却如经受便秘之苦。
仔细看最后一段好像他还依靠笔尖玩起了反重力四十五度倾斜。
不仅画面中的群众拍手叫好,屏幕后面的我也不禁佩服。
一门艺术的形式越多样,说明其发展趋势越健康。
除了上面这些靠头铁吃饭的,杂耍特技也跨界融入到了社会书法老师的笔锋之中。
虽说是杂技,但这个门派里的先生也一点不比头铁帮的家伙们容易。
这里我为各位老师们出个主意。
找霸王洗发水做个联名广告,效益一定会更好。
江湖中,除了各领风骚的门派。如东方不败、西门吹雪一类的散人高玩,向来也是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任何项目都需要不断的有年轻人的创意,这样才能永葆活力。
下面这位小哥据说就有着五年的涂鸦功底。在认识到汉字之美后,他再也不削使用外语和浮夸的型色来表达自我了。
另一位肌霸据传入行前有着十年校游泳队的经验。
由他独创的“溺水书体”在长江边也算是一段绝唱了。
关于书法,杜甫曾有言:"挥毫落笔如云烟"。李白更是大胆出语:"时时只见龙蛇走"。
但我们眼前的这位老师既敢以东方不败自居,那定是不只这两把刷子。
在作品的后半部分,他以开天辟地之气,狂放的将西方科学结晶,摩尔斯电码与打点计时器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里。
这股不求当世有人问津,但争万世留存芳名的精气,确实体现出了一位当代艺术家应有的骨气。
他的同门师弟,笔名“任我行”任老师在借鉴了师兄的作品后,也演化出了属于自己的中西合璧风格。
唯一不同在于,他的灵感源自于心电图机。
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不在;如果我不在,那么所有的记忆都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福克纳《野棕榈》
曲名:泪光闪闪
歌手:夏川里美
所属专辑:冲縄の风
发行年代:2004
风格:冲绳民谣
介绍:夏川里美,在日本有“心灵歌姬”之称的歌手,被誉为“日本四十年来最美的歌声”,日本乐坛“愈疗系”歌手的一员。
本曲为森山良子为纪念已逝的哥哥而作的诗,后由“冲绳歌神”BEGIN谱曲并演唱,收录于BEGIN的专辑中,是一曲经典的冲绳民谣。泪光闪闪作为名曲被广为传唱,最为著名的传唱版本为夏川里美版。新加坡歌手蔡淳佳的《陪我看日出》也是翻唱于此歌。日本导演土井裕泰更是根据歌曲歌词改编了一部同名爱情电影。
看了一下豆瓣评分,7.6. 这样的纪实片子,7.6 应该是不错了吧那天之后,赵小勇就萌生了去荷兰,去阿姆斯特丹,去梵高美术馆,去看梵高真迹的念头。
但是,赵小勇的老婆不乐意了,她说:你也不想想,去一趟要花多少钱?要卖多少张画?
赵小勇说:我一定要去!不要舍不得这点钱,未来有大把钱赚,我去看了之后,可能会画得更好,也许以后会赚更多钱!
办护照,办签证,买机票…
赵小勇终于踏上了飞往荷兰的航班,飞机即将降落,看着阿姆斯特丹郊区大片大片的田野,赵小勇感觉,梵高或许曾经站在这里…
终于,赵小勇站在梵高美术馆门前。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画,张贴在旅游纪念品商店门前。
赵小勇有点失落,他说:这个客户合作好多年了,我以为他的画廊很高档,没想到是个纪念品商店…
更让赵小勇郁闷的是,这些标价几百上千欧元的画作,其实,他只收到了几百块人民币的酬劳。
随着汹涌的人流,赵小勇挤进了梵高美术馆。他看到了:向日葵、自画像、杏花、鸢尾花、吃土豆的人、阿尔的卧室…
甚至,可以这么说,赵小勇比梵高还要了解梵高画作,梵高不一定记得自己画过的每一笔,但赵小勇却千万遍的模仿过。
梵高《吃土豆的人》
在梵高自画像前,赵小勇停留了很久,他凑得很近,鼻尖都快碰到画面了,他反复端详,久久不愿离开…
赵小勇自言自语: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纪录片《中国梵高》由余海波、余天琦执导,目前还没能在中国公映,在豆瓣上也只有741人评分。
在片中,我们能看到,狭窄的出租屋里,一群精壮男子,流着汗,叼着烟,他们在梵高、拉斐尔、达芬奇的画作之间,吃饭、睡觉、发脾气、打扑克…
有网友评论道:产业链底层的赝品制造者,也有仰望星空,追求伟大的权利。
虽然这部电影曾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映,引起了荷兰媒体的报道。但是,或许是因为片子没有“卖相”,或许因为院线对票房没有信心…
这部《中国梵高》迟迟未能在中国公映,赵小勇和大芬村画工们的故事,他们的卑微和坚定,他们的困惑与梦想,没能被更多人知道。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中国梵高》,并非对梵高不敬,更不是说赵小勇真的是“中国梵高”,它更像是在表达:梵高和一群中国农民之间的缘分。
电影《至爱梵高》剧照
虽然它拍得并不完美,但大芬村挥汗如雨的画工们,他们的奋斗和梦想,有资格得到更多关注和尊重。
余海波、余天琦导演的《中国梵高》
刚开始,画工们不知道啥叫艺术,不知道梵高是谁,也不知道这些玩意儿谁会买…
他们心想,管他妈的艺术不艺术,梵高不梵高,能挣钱就行,家里有好几口人等着开饭呢!
几十年画过去了,他们从手拿画笔的民工,变成了梵高的“徒弟”,他们和梵高有了交情,他们真心替梵高难过。
有一天晚上,画工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到梵高的悲惨命运,有个名叫小鱼的姑娘哭了,赵小勇说:小鱼,别哭了,搞得我也想哭了…
我相信,他们的眼泪是真实的,虽然他们和梵高没啥关系,即使他们自己的处境比梵高好不了多少。
离开阿姆斯特丹的前一天,赵小勇专程去了梵高的墓地。按照老家的习俗,他在梵高墓碑上点了三根香烟…
赵小勇说:我相信,他能够看到我来过。
离开阿姆斯特丹,赵小勇回到大芬村,他拿起画笔,开始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
他画农村的留守老人,他画家乡的泥泞小路,他的笔触不如临摹梵高时那么挥洒自如,色彩远不如梵高炙热耀眼…
但是,他终于踏上了自我实现的旅程。
如果你问赵小勇:从一个中国农民,到“中国梵高”,要走多远的路?他或许会告诉你: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