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航的那次事故,台湾人吧,或者说中国人吧,完成了94秒完全撤离,机长刚出去,飞机爆炸。可见,中国人并不是自私和混乱。日本人实战中,比中国人慢
别撕逼了,这才是有意义的飞机失事常见的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空中解体、飞机失事以及降落坠毁。对于普通乘客而言,乘坐飞机要做好这几点。
1、永远要系紧飞机安全带
如果遇到高空解体的状况,不论坐在飞机的哪一个部位,生还希望都很渺茫。即便生还的几率渺茫,也要在空中系好安全带。否则在飞机尚未坠地时,空中翻滚的过程就会对乘客产生致命的撞击。
2、掌握离紧急出口的位置
起飞后失事有可能是因为飞机出现故障或遭遇恶劣天气。无论哪种原因,乘客在起飞前应观察紧急出口在哪里,尽量数一下从座位到出口那排座位之间有多少座位,这样即使看不见,也能知道什么时候赶到紧急出口位置。
3、保持冷静赶快逃离残骸
一般飞机在降落时头稍低,这时机头最容易遭到撞击,机尾则完好无损,这种状况下,坐在机尾的座位是最安全的。只要所坐位置没有发生撞击和爆炸,乘客在保持头脑冷静的情况下,尽快远离残骸。
这些细节和逃生动作
或许能够保护你
而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出现飞机坠地时产生巨大冲击力、飞机燃烧甚至产生有毒烟雾等致命情况,因此,如何躲开这些致命因素,是逃生与自救的关键。而在事故中,一些细节和逃生动作,或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你。
1、系紧安全带,迫降时采取防冲击姿势
在发生坠机前,按照乘务员的指示采取防冲击姿势:小腿尽量向后收,超过膝盖垂线以内;头部向前倾,尽量贴近膝盖。并在飞机着陆之前一直保持这个姿势。防冲击姿势是乘客要学会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减少冲撞风险。
![]()
此外,当飞机坠落时,腰间紧系的安全带能抵挡很大一部分冲击力,所以乘机时要系紧安全带,而不只是系上。
2、熟练掌握解开安全带的方法
如果机组已经发生了迫降预警,首先要做的是,确认安全带是否扣好系紧。等到飞机着陆或者停稳后,顺利地解开安全带也颇为关键。
澳大利亚教授盖里尔曾研究了超过100次坠机事件及2000多名幸存者的受访记录,总结出了遭遇坠机事故时的自救方法。盖里尔的研究显示,在发生紧急事件时,甚至机组人员也会在这一问题上出错。“当你要解开安全带时,会下意识地想到解开汽车上安全带的方法,你会去按按钮,但在飞机上,你需要打开插销。如果你不能解开安全带,逃生的机会就很渺茫了。”
3、选择离逃生口近的座位
澳大利亚教授盖里尔在评估了2000名幸存者的座位后发现,幸存者在逃生时要走的平均距离约为7排座位,所以,可以选择在这个范围内就座。同时还要数一下距离最近的两个逃生口有多少排座位,以便在黑暗中也能找到出口。因为距离你最近的逃生口不一定可用。同时最好靠近通道。
4、 舱内着火要爬向“上风口”
当飞机坠落时,机舱内充满刺激性烟雾时,应立即以爬行姿势向“上风口”移动,这样的位置一般是出口,而且要尽量在200秒内逃出机舱。
![]()
5、采取正确的跳滑梯姿势
此外,飞机落地后,还要采取正确的姿势从滑梯撤离,应双臂平举,轻握拳头,或双手交叉抱臂,从舱内跳出落在梯内时手臂的位置不变,双腿及后脚跟紧贴梯面,收腹弯腰直到滑到梯底。
![]()
如果有幸成功逃离的失事的飞机,要迎风快速逃离现场。飞机发生意外时,往往伴随浓烟失火甚至爆炸。浓烟和火焰会随着风势蔓延。因此,顺风跑动的幸存者可能会受到二次伤害。逃离飞机后,旅客应该判断当时的风势,尽可能地远离飞机,确保最大的安全。
花了6分钟才能打开舱门,这说明机组人员是多么混乱,疏于训练,不可接受。飞机发生碰撞后30秒钟就着陆了,但是为什么要到碰撞后的6分钟20秒才打开舱门?这期间空姐喊了几次话,说打不开门。估计是机长在判断哪个舱门外比较安全,可以打开?这个时间比较漫长,更严重的灾难随时可以发生。这个航空公司确实应该自我反省一下吧?
打开舱门后的疏散过程很快,没什么好说的,值得称赞!
机长断后行为也非常无私!只是所有乘客都撤离了之后,他又花了将近十来分钟检查机舱,这个不知道是否符合规定?我觉得机长的出发点是很了不起的,希望不拉下一个乘客。但是他个人停留在飞机上的时间还是过长,太危险了。当然他一定是根据现场的情况,有自己的判断,所以最后也安全撤离。
五花胸好几次逼着我找个参考案例,否则不服气。我就给找呗。我这人。就是善。每次空难的情况都不相同。
如果你看看原版的事故英文报告,就会发现和事发时侯的新闻报道还是有出入的:
华航事故发生在发动机停止以后,飞机也静止了。然后地勤和空管发现火苗,通知了机长。 机长打开窗户,亲自确认火情,马上打开广播系统下令撤离。。。这些只用了十几秒钟,因为飞机已经停稳了。
华航的是中型飞机,所有的紧急出口和滑梯全部都能打开。。。
时间上,从发现火情,到全部撤离,发生爆炸,也将近用三分钟。。。180秒。
这和日航的事故完全不同: 飞机降落滑行时碰撞起火, 机上通信设备故障, 大型飞机,多了一倍的乘客, 部分紧急出口不能使用。。。
如果想比较,还是等事故报告出来以后在看吧……
不认识你。别套近乎哈哈哈我昨天是在lift上跟你撕逼的,我这才是热爱生活呢。
哈哈。我是需要慢慢恢复跑步。不敢玩猛的了。自知之明。也是,就您那身板儿,估计上不去lift
“Paragraph p of appendix J. In order for the active exits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all of the required emergency exits on the airplane, one exit from each pair should be used. Flightcrew exits, and exits that are not part of a pair (such as ventral exits, tail-cone exits, and exits on only one side of the fuselage) should not be used for the demonstration (even if additional passenger capacity has been granted). (Note that the MD-81 and MD-82 have a tail-cone exit and a Type I exit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left-hand side of the fuselage, aft of the wing. The FAA has certificated these two exits as an exit pair.“ -- FAA90秒是所有逃生门都是好的情况下,是最佳情况,是理想情况,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一个飞机200人,从10个门撤离和从一个门撤离时间能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