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领又出招了,美国计划向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现在皮球在谁那儿?都踢乱了

如果真的硬刚的话,说到底还是要看谁是甲方,谁是乙方,也就是看谁进口多,谁有市场。中国天天说自己是第二大市场,但是它的进口在逐年衰退。
什么叫硬刚?不硬刚是不是 150 万的港口费就不用缴了?

再说,一艘远洋货轮平均多少天停靠一次码头?一架飞机平均一天起降多少次机场?和进口多少有多大关系?装乘客的飞机起降多少次与贸易进口量有什么关系?缺乏常识,毫无逻辑可言。

再说,中国的进口量其实并不是逐年衰退。恰恰相反,除了 2019-2020 年因为疫情略有下降外,其他时间一直在逐年增长。说话要有根据,莫要信口开河,更不要把个人的愿望当作事实自欺欺人。


1745093540310.webp
 
最后编辑:
什么叫硬刚?不硬刚是不是 150 万的港口费就不用缴了?

再说,一艘远洋货轮平均多少天停靠一次码头?一架飞机平均一天起降多少次机场?和进口多少有多大关系?装乘客的飞机起降多少次与贸易进口量有什么关系?缺乏常识,毫无逻辑可言。

再说,中国的进口量其实并不是逐年衰退。恰恰相反,除了 2019-2020 年因为疫情略有下降外,其他时间一直在逐年增长。说话要有根据,莫要信口开河,更不要把个人的愿望当作事实自欺欺人。


浏览附件1173067

美国收的船费是按船上的货物每吨多少钱,不是按靠港次数算
 
美国收的船费是按船上的货物每吨多少钱,不是按靠港次数算
你自己发的原帖说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二月份提出的方案,“美国港口对中国船只征收高达150万美元(约110万英镑)的费用”。

这是按照每吨货物收费 150 万美元吗?什么货物值那么多钱?不要信口开河,还是先搞清楚再来吧。
 
最后编辑:
你自己发的原帖说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二月份提出的方案,“美国港口对中国船只征收高达150万美元(约110万英镑)的费用”。

这是按照每吨货物收费 150 万美元吗?是黄金吗?什么货物值那么多钱?不要信口开河,还是先搞清楚再来吧。

按照最新计划,在180天的宽限期结束后,USTR将根据中国船东及运营商每航次进入美国港口的船舶净吨位实施收费。收费标准为每净吨50美元,并在接下来的三年内按特定递增幅度逐年上调,到2028年上调为140美元。除非船舶在访问外国港口前连续停靠多个美国港口,否则每次港口停靠都需支付该费用,每艘船每年最多收取5次。

 
按照最新计划,在180天的宽限期结束后,USTR将根据中国船东及运营商每航次进入美国港口的船舶净吨位实施收费。收费标准为每净吨50美元,并在接下来的三年内按特定递增幅度逐年上调,到2028年上调为140美元。除非船舶在访问外国港口前连续停靠多个美国港口,否则每次港口停靠都需支付该费用,每艘船每年最多收取5次。

如果中国造的轮船按每吨货物 33 美元收费,那么装 5 万吨货物的船就要收 165 万美元,还超过 150 万美元了,没有本质区别。载重 5 万吨的船算不上大船。装 10 万吨货物的船要收 330 万美元。
 
当年大清也是这样封锁外国的
中国吃土,加拿大可能土都吃不上了,中国那些制造(出口到美国)的东西基本不可能回美国制造, 也不可能来加拿大制造,相反加拿大制造的汽车钢铁铝甚至能源都会回美国制造,哪个受害最大,起码三年中国不会是受害比加拿大大
加拿大有土豆
 
破皮无赖的小人行径。
想起来就骂孙子你!不知道天高地厚!长幼尊卑!不孝混蛋!和你父辈就如此说话吗?你被遣返!我一定回国到监狱看你!孙子听懂人话了吗?
 
ChatGPT:

美国重建本土钢铁和铝制造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与时间成本。以下是从政治意愿、经济可行性、技术能力和时间预估几个角度分析:

一、可能性分析

✅ 有利因素:
  1. 国家安全与供应链独立
    美国政府愈加重视“制造业回流”,特别是在对中国的依赖成为战略风险之后。拜登政府的《基础设施法》和《芯片与科学法》都强调“美国制造”。
  2. 资源基础尚在
    美国仍拥有丰富的铁矿、铝土矿资源,以及基础的冶炼和机械制造能力。比如美国的铝土矿储量主要在阿肯色州;钢铁主要集中在中西部“铁锈带”。
  3. 有先进技术与环保压力并存
    美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绿色冶金技术,可发展更清洁的“电弧炉钢”或再生铝,符合全球碳中和趋势。

❌ 限制因素:

  1. 成本极高
    与中国和印度等国相比,美国制造成本高出30-70%,主要来自人工、环保、能源和法律合规成本。
  2. 缺乏产业链完整性
    美国在部分领域(如初级铝冶炼、电解铝生产)依赖进口。一旦建设新厂,仍需同时建立上下游设施。
  3. 人才缺口严重
    熟练冶金工程师、技工、炉台操作人员等在美国已严重萎缩,可能需要重新培训或引进外籍劳动力。
  4. 环保审批和社区阻力
    新建大型冶金厂需数年环保审批,且常遭遇地方居民或环保组织的抗议。

二、重建所需时间


阶段
内容
时间估算
规划与审批
选址、环保评估、投资计划

1-3年

基础设施建设

建厂房、炼炉、管网、电力系统等

2-5年

设备采购与安装

高炉、电解槽、环保系统等

1-2年

人才招聘与培训

操作工、工程师、安全员等

0.5-1年

试运行与正式投产

调试产线,达产稳定

0.5-1年

总计:

最快约5年,通常需8-10年才能完全达产。

三、现实案例
  • Cleveland-Cliffs 与 Nucor 等美国本土钢铁巨头,正通过收购老旧产线和建立电弧炉厂来扩大生产,但都偏向于“升级老厂”而非“全新建厂”。
  • **美国铝业公司(Alcoa)**也在探索使用低碳电解技术重新启动关闭产能。
四、结论

**重建美国的钢铁与铝制造能力是可能的,但需要时间、政策持续推动和市场支撑。**若政策强力介入(如高额补贴、减税、限制进口等),可望在5-10年内形成部分产能自给
你还没算为这些耗电大户供电的电厂和输配电站线。这个没个5-10年也没戏

你还没算为这些电厂提供燃料的煤矿+运输线路,核电站不用这些,但建设周期更长。

所以10年之内没戏。10年以后,别说10年,4年以后川普说的还算不算都不一定

这种重工业产业链重建没个20-30年(一代人)没戏
 
你还没算为这些耗电大户供电的电厂和输配电站线。这个没个5-10年也没戏

你还没算为这些电厂提供燃料的煤矿+运输线路,核电站不用这些,但建设周期更长。

所以10年之内没戏。10年以后,别说10年,4年以后川普说的还算不算都不一定

这种重工业产业链重建没个20-30年(一代人)没戏
4年以后?? 明天大嘴一张,关税取消了都不是不可能!
这种人当政,谁敢投重资建厂?分分钟让你破产。
 
4年以后?? 明天大嘴一张,关税取消了都不是不可能!
这种人当政,谁敢投重资建厂?分分钟让你破产。
只能拉共合+民主党大佬入干股……可保江山永固
 
美国收的船费是按船上的货物每吨多少钱,不是按靠港次数算

远洋货柜轮一般是15-25万吨。按吨算肯定都超过了上限。最后都是按150万收
 
这如真实行,对温哥华港肯定是大利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