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靓照,同志们进来顶啊!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最初由 *Christine* 发布
三年没吃小锅米线,好想念阿。。。。还有炸鸡纵。。。。。和我一起回去吧:smokin:

不要来刺激我```

我想吃烧烤, 板斤, `````````55555555555555555555

还有啊, 盐西路上的那些吃的``` 55555555555
 
国殇墓园

边城腾冲,林木幽深、叠水传响的凤岭北麓,“有陵嶷嶷,有塔雄雄,碣石?鹭,行列其中”,这,便是人所共仰的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光复腾冲而壮烈殉国的中国远征军九千烈士的灵魂栖息地――国殇墓园。
  1944年5月10日,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天险,向侵占滇西战略要塞腾冲达两年之久的日军发起了全面攻击。将士们在历时四个多月的浴血奋战中,经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及围城总攻等大小四十余役,共毙敌指挥官藏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官兵六千余名,并以全胜战绩收复腾冲,谱写了中国抗战史上光辉夺目的悲壮一页。是役,战况之惨烈,怵目惊心,第二十集团军9168名铁血男儿英勇捐躯。

  战火平息后,时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受国民政府委托莅腾抚慰,并倡建墓园以安忠魂,以昭后世。于是,一座占地53300平方米的国殇墓园在火痕犹存的战争焦土之上一年落成,三年完竣。墓园主体建筑有忠烈祠、烈士冢、纪念塔等。

  步入墓园大门,头顶松柏森森,地上碧草萋萋,一派肃穆气氛。循林荫便道行百米,可见一高台,迎面“碧血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夺目,为蒋中正题、李根源书。高台之上便是墓园主体建筑之一的忠烈祠,重檐四廊、格门圆窗,庄重典雅,具有清代祠祀建筑的显著特征。祠前上檐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下檐悬于右任手书“忠烈祠”匾;格门两侧木刻何应钦、卫立煌、霍揆章、周福成、阙汉骞、顾葆裕等人题联;祠堂中央有孙中山像及“总理遗嘱”,左右分佩国民党党旗、民国国旗;两侧壁镶嵌巨幅碑铭,记存腾冲抗战阵亡将士英名;门外走廊侧列刻石数通,计有李根源《告滇西父老书》碑、张问德《答田岛书》碑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碑等著名抗战文献。祠堂两厢为展厅,珍藏并陈列着数十幅反映当年战况的历史照片,往事历历,让人扼腕。

  忠烈祠后,一峰突起,旧名小团坡。山头苍松翠柏间,一座用腾冲特有的火山岩雕凿砌筑的玄色方身锥顶高塔直插云天。塔身正面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要铭文。

  小团坡整山俱为烈士冢。这里安葬着在整整42个昼夜的攻城血战中壮烈牺牲的3346员将士的忠骨。他们的墓碑很小,碑文也极简略:仅刻有职务和姓名。3346块墓碑集结在高耸入云的纪念塔“麾下”并以之为中心呈放射状环山排列,一行行、一队队,密而不乱,俨然一支建制严整的军队,忠勇地拱卫着血火熔铸的抗战丰碑。墓碑间隙,青草沁碧、野花疏缀,于悲壮中透出了些许哀惋与妩媚。

  墓园内还筑有一埋葬着四名日军尸骨的“倭冢”,野草纷纷,与雄伟壮丽的纪念塔、烈士冢形成强烈对比,暗含“泰山、鸿毛”之喻,让人既恨之、复哀之。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国荡墓园自80年代修复、充实并开放以来,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强烈的震撼力、感召力为海内外所共崇,前来拜谒凭吊者络绎不绝,并先后被列入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册。
 
热海奇观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腾冲热海,在大自然鬼斧神工奥妙无穷的万千造化中堪称精品。
  腾冲系我国最为著名的“地热之乡”,境内遍布着温泉、沸泉、喷气泉等不同形态和规模的热泉上百处,其中热力最猛、外部显示亦最为奇妙的便是镶嵌在城西约20公里处的澡塘河谷中的“热海奇观”。这里青山环抱,一水喧腾,在北起硫磺塘,南接松山箐,东到忠孝寺,西连芭蕉园,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数十处热泉沸沸涌涌,不绝于时。一缕缕、一团团热汽源源蒸腾,迷蒙了天地万物,大股大股的硫磺气味不时呛人口鼻。整个山谷迷迷茫茫、缥缥缈缈。看人,影影绰绰;看树,模模糊湖;看山,峰拱峦揖……此情此景,几乎同地理学家徐霞客350多年前所见一般无二:“遥望峡中蒸腾之气,东西数处,郁然勃发,如浓烟卷雾,东濒大溪,西贯山峡……”蔚为壮观。走近热泉,但见“水与气从中喷出,如有炉橐鼓风煽焰于下……犹热若探汤。或跃时风从中卷,水辄旁射,揽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烁人面也”――还是徐霞客的描写最为真切。

  热海温泉群中,声威最壮的当推“大滚锅”。这是一泓经过了人工巧妙“包装”暗含八封玄理的八角形沸泉,池广约10平方米,深约1.5米,水温最高可达98℃。池底处处喷水冒花,中有一巨型泉眼,涌水如柱,跃出水面尺许后倏然滑落,形成硕大水花,状如一朵盛开的白牡丹,时开时谢,时谢时开,煞是好看。由于水温奇高,昔时常有附近村民及游客将其当厨房里的“锅灶”用,或杀猪、或宰鸡,就地取沸水,十分便当。还有人喜欢将洋芋、山药、鸡蛋等食物下“锅”煮吃,立等可取,吃来别有一番风味。据说曾有一头老牛误入池中,竞被煮得只剩一架白骨。

  大滚锅旁还建有一亭,通体俱用玄色火山岩穿凿而成,古朴凝重,曰“文光亭”。20世纪初叶,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的腾越起义领导人张文光率数万起义军横扫清军,严惩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后被云南军阀唐继尧派人惨杀于这地火蒸腾的热谷之中。这“文光亭”便是为他而建,所以还有一种说法:水汽交鸣的大滚锅中那朵常开不败的洁白牡丹,便是他不屈的英灵所化……

  循澡塘河穿烟拨雾选逦而行,千姿百态的热泉景观纷至咨来,美不胜收:“鼓鸣泉”,回响着远古的激情;“珍珠泉”,绵绵不绝地把晶莹的珍珠吐满池盘;“眼镜泉”,沉静地注视着人世的沧桑;“狮子头”,高昂着不屈的斗志;“哈膜嘴”,竭力倾吐着胸中的热忱;“战火纷飞”,演绎着人类的杀伐;“花开遍地”,附丽着美好的习憧憬……还有“美女池”,热海孕育的一块翠光温润的碧玉。热流则挂于绿苔茸茸的斜崖悬壁之前,似柔柳轻摇,似薄绡曼舞,款款落入清澈见底、轻烟徐升的池面,敲击出淙淙咚咚的古筝之音,另有一番天然风韵。到此一浴,不失为一种“艳福”。

  如此恢宏壮丽的自然奇观,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珍视和厚爱,90年代以来,腾冲人开发利用热海的进程明显加快。如今,宽敞的柏油大路直通热谷,各种规格和档次的宾馆、饭庄、疗养院及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应有尽有,现代化的明丽建筑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澡塘河畔,与热汽蒸腾、泉涌石奇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来到“一温热海”,尽情分享和体味这来自大地深处的无限温情。
 
最初由 荷塘夜色 发布


不要来刺激我```

我想吃烧烤, 板斤, `````````55555555555555555555

还有啊, 盐西路上的那些吃的``` 55555555555
嗯嗯~~~~~~我会帮你吃的,还有什么多介绍点,很久没回去了,都生疏的拉:blowzy:
 
浴火凤岭浮晴岚

90万年前的某一个白昼或黑夜,洪荒中的天南一隅忽然在一阵石破天惊的闷响之中阵痛般地颤抖起来,接着,那含焰带火、熔金化铁的滚滚赤流便以雷霞万钧的声威从自己拱破的大地之窍狂喷滥泻,直喷得长空悬墨,大地沁血――那时节,这里也许已拥有许许多多的生灵,但肯定还没有如今这座令人神往的山。直到地火自熄,奔涌的岩浆变成了坚硬的玄石,狂荡的烟尘坠落为肥沃的泥土,这山才以一种神鸟的姿式矗立起来,并穿过漫漫岁月,成了名动一方的壮丽风景。
  这山就是来凤山。来风山是历史文化名城腾冲的象征,也是腾冲城的“根”――因为整整一座腾冲城就是建筑在来凤山“出生”之时狂荡而下的岩浆所熔铸的坚固的玄岩之上的。

  “飞来彩凤是何年?独峙天南镇极边。”火里出生的来凤山,也是在火里成长的。据史料记载,南诏元封时期,唐御史杜光庭(一说其子)助南诏王异牟寻征越赕(腾冲),随后又镇守腾冲。他积极强兵固边、办学育才、发展生产,颇多建树,后卒于腾冲,葬于来凤山上。后人为追念其功绩,在其墓基上建造祠堂,取名“龙凤祠”,山亦随之得名“龙凤山”,均含褒杜之情。至明代,山、祠改称“来凤”,仍寓追念杜氏之意。然而,就在这取名与更名之间,此山此祠却已几经边关战火之焚,龙风祠几度遭劫又几度修复。

  当历史之河流至公元1944年那个多雨的季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来凤山,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经历了一场无比惨烈、无比悲壮的血与火的冶炼,并化作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历史壮歌中一个十分嘹亮的音符――

  7月26日,久雨初晴,碧空如洗。中国远征军五十三军在空军支援下,于中午12时许对日寇盘踞数载并视为“攻不破的堡垒”的来凤山发起总攻,顿时,山上山下一片火海。战鹰裂空,投下的尽是惩凶的惊雷;铁流卷地,射出的全是复仇的怒火。下午,营盘坡、文笔坡告捷;次日凌晨2时许,敌困兽犹斗,决死反攻,我英勇男儿奋然而起,与之肉搏,战至拂晓,全歼狂傲之敌;近午攻克象鼻山;13时拿下文笔塔……是役,血战二日,敌遗尸盈壕,弃甲遍野,遁入城中……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来凤山上的硝烟早已散尽,当年鏖战的深沟高垒也被时光和游客的旅足磨平,唯有古木寺柱上残存的弹洞和抗倭名将邓子龙铁钩银划的“剑扫风烟”四个大字无声地警示人们:莫忘历史。

  如今,温文尔雅的腾冲人民已将来凤山建设成了一个花木幽深、古寺巍峨的森林公园。拾级登临,倚山而过的“不用弓弹花自散”的叠水飞瀑隐隐可闻。轻风徐来,群芳传香,百鸟啁啾,一派清丽宁馨的宜人景象。每当春和景明或秋高气爽的季节,腾人诗文屡屡咏及的“凤岭晴岚”之景更是令人赏心悦目:山岚回环如带,徐徐飘浮于翠光莹莹的山腰,如诗如梦,似妙音绕梁,似薄绡束壁。这,也许是来凤山这只涅?于地火的凤凰鸟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给有着美好憧憬的人们献上的一条深情的哈达。
 
最初由 *Christine* 发布
嗯嗯~~~~~~我会帮你吃的,还有什么多介绍点,很久没回去了,都生疏的拉:blowzy:


哈哈~~~ 想去哪呀~~~
对了,告诉你个好地方

在世博圆后面, 菠罗小区后面有条小路进去, 里面有两家烧猪脚~~ 最里面那家的``一个字,爽啊```````````

就是简陋点``,不过烤的味道好呀, 还有豆啊, 烤鱼啊`````````````
 
临沧大雪山

在临沧县城东北,澜沧江西岸,海拔3429米,农历冬春季节偶有3-4个月积雪过程。雪山区域在东经100度15分-100度16分,北纬23度57分-23度58分之间,属横断山脉纵谷区南部。雪山立体气候典型,年均温在7℃-12℃;西北风较大,山顶风力最大可达6-7级。源于区域东南的常年性河流10条,源于西面河流7条。山中动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野茶树、云南山茶花、杜仲。三级保护植物雪山一枝蒿、红花木、棕背杜鹃、大王杜鹃。野生花卉繁多,以杜鹃科、兰花科为最多。动物考察现存2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虎、豹、蜂猴。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狼、黑熊(狗熊)、大灵猫(九节灵)、林麝、山驴、白鹇、原鸡(茶花鸡、雪鸡)、白腹锦鸡(箐鸡)、绯胸鹦鹉、梅花鹿、短尾猴。其他野生动物有乌龟、水獭猫、环颈雉、豺狗、狐狸、啄木鸟、野猫及多种鸟类。药材有80多个种类,价值较高的有黄连、灵芝、龙胆草、野党参、重楼、柴胡、芙蓉、雪山一枝篙、五爪金龙、木瓜、牛蒡子、细茎黄草、苏木、积壳、乌梅、千张纸、川楝子、车前子、车前草、女贞子、续断、何首乌、仙茅、韦根、白茅根、金毛狗卷、常山草血竭、马尾黄连、黄精、马勃、石韦、木通、防风、勾藤、鸡血藤、通草、斑蟊、蝉蜕、三棵针、仙鹤草、白花蛇舌草、鱼腥草、杜仲等。
  临沧大雪山不仅资源丰富,还有不少自然风光景点神奇美妙。仅以一条考察小道依序而述就有:大浪坝水库旁天然石房老君殿、从原始森林涌出的雪山河、怪石嶙峋悬崖陡峭的小黑尖山、传说古人得道成仙的仙人石洞、长满青竹杜鹃花的黄草坝、水草青青杜鹃花点缀的天女散花塘、雪山之顶几块巨石自然垒成的顶风石、千亩成片一木不杂的大树杜鹃林、万亩成林高大挺拔的铁杉树、远古生物活化石桫椤群落等等。还有许多无人涉足的原始森林,充满着神秘的诱惑。临沧县人大组织人员于1991年4月16-24日首次考察大雪山,在山顶立石以志,上报被云南省政府列为自然保护区。
 
石洞寺仙阁

在凤庆县城东南30公里的洛党乡管头村境内,于两块巨石上凿石窟建寺而名。石洞寺始建于清道光至咸丰年间,设有大殿、厢房。植有茶花一株,树高12米,覆荫77.7平方米,一人合抱有余,名为蒲门茶,与寺齐名。寺前建有双阉,间有石桥相通,寺阁合为一体称石洞寺云岩双阁。石洞寺造型奇特,远观阁如双鹤翘首,近沿石梯扶石栏登阁,别有情趣。初春临境,于拱桥莲花池畔的石桌石凳小葱,茶花与双阁相映,别有一番意境。1983年,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缮,列为旅游景点,设置专人管理看护。
 
好拉~~

开始说 下关大理了``````

南诏风情岛

秀美壮阔的苍洱风光曾经倾倒过无数的中外游客,徐霞客、马可波罗、郭沫若等名家都为她留下了瑰丽的赞美辞。生长在“文献之邦”横匾下的历代大理文人雅士更是挥毫着墨无数,尽管代代为之讴歌不绝,然而始终未能穷尽苍山洱海之神韵。
  如果把苍洱风光比喻成一顶皇冠,那么南诏风情岛便是镶嵌在这顶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该岛位于洱海东北部的双廊村对面,水路通畅,陆路平旷,往返便捷,住行舒坦,岛上人文、自然景观相当丰富。在岛上,游人可赏“十景”之美妙,“两场”之雄奇,“一宫”之壮丽及“三村”之风韵。

这里不错的哦~~
这里本来有个画家在岛上生活,但是后来因为有人来玩,他不愿意有人打饶到他,后来他离开了,他本来住的地方,也让给了岛上, 那里要住要提前预定, 很有风味哦``` 竹楼, 湖边, 院子里还有露抬,(可以打麻将或是双扣,那年我去是中秋) 还有水池,有石物~~
 
最初由 荷塘夜色 发布



哈哈~~~ 想去哪呀~~~
对了,告诉你个好地方

在世博圆后面, 菠罗小区后面有条小路进去, 里面有两家烧猪脚~~ 最里面那家的``一个字,爽啊```````````

就是简陋点``,不过烤的味道好呀, 还有豆啊, 烤鱼啊`````````````
嗯 记下了,这次回去还要去趟中甸玉龙雪山,我还没去过呢:glowface:
 
洱海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 、“西洱河”、“西二河”等。水面海拔1972米左右,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于大理市下关镇,形如一弯新月,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3―9公里,周长116公里,面积251平方公里。洱海 属澜沧江水系,北有弥苴河和弥茨河注入,东南汇波罗江,西纳苍山十八溪水,水源丰富, 汇水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容水量为28.2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0.5米,最深处达20.5米。 湖水从西洱河流出,与漾江汇合注入澜沧江。
  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水光万顷 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自古及今,不知有多高人韵士写下了对其赞美不绝的诗文。南诏清平官杨奇鲲在其被收入《全唐诗》的一首诗 作中描写它“风里浪花吹又白,雨中岚影洗还清”;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记》又称它“浩荡 汪洋,烟波无际”。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洱海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巡游洱海,岛屿、岩穴、湖沼、沙洲,林木 、村舍,各具风采,令人赏心悦目。古人将其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 三岛:金梭岛,玉几岛、赤文岛; 四洲:青莎鼻洲、大鹳?洲、鸳鸯洲、马濂洲; 五湖:太湖、莲花湖、星湖、神湖、渚湖; 九曲:莲花曲、大鹳曲、潘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鹤翥曲 。

  随着四时朝暮的变化,各种景观呈现出万千气象,于是,古人又为之归纳为“洱海八景 ”, 即:山海大观、三岛烟云、海镜开天、岚霭普陀、沧波濞舟、四阁风涛,海水秋色,洱海月 映。当中所提到的四阁,便是古人为点缀、观赏洱海所陆续建造的四大名阁:天镜阁(位于海东)、珠海阁(位于洱海公园团山)、浩然阁(又名丰乐亭,位于才村海边)、水月阁 (位于洱海北端双廊,与珠海阁遥相对峙)。四大名阁虽已倒塌不全,有待恢复重建,而这些名胜佳景的诗文佳句却时常见诸史籍。如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咏水月阁的诗云“百二山河 至此终,水晶皎皎漾蟾宫,鼓琴应许蛟龙听,吹笛能教??游”。从中我们不 难体会到自古及今洱海人文景观之盛。

  洱海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各种鱼类,水鸟、虾、螺蛳、蚌、水獭、菱角、芦苇、海 菜等等。鱼类有鲤鱼、弓鱼、油鱼、鳔鱼、小白鱼、鲫鱼、草鱼、青鱼。其中弓鱼被誉为 鱼魁。

  洱海是大理风景区的主要风景资源,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发祥地。迄今为止,在洱海 及其周围的山坡台地上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共达30多处。海东金梭岛就是一个著名的新 石器遗址。最近又发现双廊玉几岛也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除了出土大量 生产生 活用的石器、陶器之外尚有青铜器山字形格剑,铜柄铁刃剑,以及铸造这些兵器的陶范。由 此可以推断它或许还是古代白族先民冶炼铸造青铜器乃至进入铁器时代的生产基地。在这里 每个时代都有历史的遗留,我们似乎可以听到白族祖先从蒙昧时代步步走向文明的足音。因此,也可以说:洱海是白族的摇篮。
 
最初由 *Christine* 发布
嗯 记下了,这次回去还要去趟中甸玉龙雪山,我还没去过呢:glowface:

那边挺好玩的,哪个时候去都不错````
 
我就想得吃火锅和烧烤,祥云街,好地方啊!!
 
最初由 Alucard 发布
我就想得吃火锅和烧烤,祥云街,好地方啊!!

那我发点吃的吧``````

满足下你````````````````````的食欲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