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虫
其实,人类对政治体制的探索,远没有走到尽头.中国在经历二十年
的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在政治体制上的调整,呼声也越来越大.但近
来出现的一股泛选举化的思潮,实际上是走在一条错误而危险的道
路上.
现代社会中,政治体制,说白了,就是一种将一个国家的人民组织起
来, 服务于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组织形式.象任何其它形式
的人类活动的组织形式一样,政治体制的变革,最低限度,必须考虑
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内部环境,另一个是外部环境.人们在考虑政治
体制时,常常热衷于于借鉴所谓的成功经验,但对决定其成功的内部和
外部环境,特别是外部环境不加研究.例如,日本的所谓民主体制,
是大家公认的西方体制的好范本.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真正决定了
日本的成功的,是美国在贸易上的优惠政策,也就是说,若没有美国
的刻意帮助,日本即使天天搞选举也没有用.外部条件对日本的成功.
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也和对手的
经济政治封锁不无关系.
所以,中国决定自己的政治体制时,必须认真地考虑内外两个方面的
因素.就内部环境讲,中国处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利益阶层趋于严重的
多极化阶段.这就缺少泛选举化政治的必要条件,一个占人口绝大多数
的中产阶级集团,以及较少的民族问题的干扰.这是保证选举政治走向
理性平和的必要条件.许多不发达或发展国家的民主试验,之所以失败,
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这两个必要的条件.而从外部环境来将,中国也不具
备在友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诱骗中国走泛选举道路的真正用心,也就在
于制造混乱,然后,在利用民意的短视做进一步的文章.
西方的泛选举化的民主体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陷入了重重危
机.当时,美国和日本就曾经组织学者研究对策.而民主体制所以又绝处
逢生,真的是一拜苏联解体所赐,二拜上世纪最后二十年以资本主义国家
以高科技为手段的对不发达国家甚至发展国家的无情掠夺.但随着被掠夺
国家在经济上的破产,资本主义失去了财富来源,泛选举的政治危机又再
次出现了.
不妨将目前阶段资本主义世界遇到的危机,称为泛选举政治的二次危机.
这个危机的表现有两个特色,即国家内部的政治混乱,以及国际环境中的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这就涉及了中国在设计自己的政治体制时,
必须看到的关于泛选举民主政治的另一个致命的弱点: 由于政府在社会
组织和社会动员乃至社会控制的能力减弱,泛选举政治就必须持续的
获得维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的利益的能力.否则,国家的政治
体系就会受到挑战.而国家要获得政治上的稳定,就必须不择手段地保证
中产阶级的利益.而这个利益的争夺,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中,就演变成对
有限的资源尤其是能源的掠夺.对中国而言,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即
没有在内部形成一个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集团,更无法保证在可见
的将来,在国际社会的资源争夺中取得相对优势.
对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中国的政治体制的设计者们尤其应当搞清楚的
是,哪些是和政治体制相关的,而哪些又是不相关的.而泛选举民主政治一旦
启动,就可能产生不可控制的骨牌效应,所以需要慎之又慎.其实,正如前文
指出的,国家的发展,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以保障民生,二是发展科技
以保障安全.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在探求政治体制的新的模式的情况下,
绝对不能适得使国家失去强大的组织和行动能力,否则,将难以在危机重重的
国际环境中立足.
泛选举民主体制,并非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钥匙.中国的政治体制,应该走
出自己的路.
其实,人类对政治体制的探索,远没有走到尽头.中国在经历二十年
的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在政治体制上的调整,呼声也越来越大.但近
来出现的一股泛选举化的思潮,实际上是走在一条错误而危险的道
路上.
现代社会中,政治体制,说白了,就是一种将一个国家的人民组织起
来, 服务于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组织形式.象任何其它形式
的人类活动的组织形式一样,政治体制的变革,最低限度,必须考虑
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内部环境,另一个是外部环境.人们在考虑政治
体制时,常常热衷于于借鉴所谓的成功经验,但对决定其成功的内部和
外部环境,特别是外部环境不加研究.例如,日本的所谓民主体制,
是大家公认的西方体制的好范本.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真正决定了
日本的成功的,是美国在贸易上的优惠政策,也就是说,若没有美国
的刻意帮助,日本即使天天搞选举也没有用.外部条件对日本的成功.
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也和对手的
经济政治封锁不无关系.
所以,中国决定自己的政治体制时,必须认真地考虑内外两个方面的
因素.就内部环境讲,中国处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利益阶层趋于严重的
多极化阶段.这就缺少泛选举化政治的必要条件,一个占人口绝大多数
的中产阶级集团,以及较少的民族问题的干扰.这是保证选举政治走向
理性平和的必要条件.许多不发达或发展国家的民主试验,之所以失败,
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这两个必要的条件.而从外部环境来将,中国也不具
备在友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诱骗中国走泛选举道路的真正用心,也就在
于制造混乱,然后,在利用民意的短视做进一步的文章.
西方的泛选举化的民主体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陷入了重重危
机.当时,美国和日本就曾经组织学者研究对策.而民主体制所以又绝处
逢生,真的是一拜苏联解体所赐,二拜上世纪最后二十年以资本主义国家
以高科技为手段的对不发达国家甚至发展国家的无情掠夺.但随着被掠夺
国家在经济上的破产,资本主义失去了财富来源,泛选举的政治危机又再
次出现了.
不妨将目前阶段资本主义世界遇到的危机,称为泛选举政治的二次危机.
这个危机的表现有两个特色,即国家内部的政治混乱,以及国际环境中的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这就涉及了中国在设计自己的政治体制时,
必须看到的关于泛选举民主政治的另一个致命的弱点: 由于政府在社会
组织和社会动员乃至社会控制的能力减弱,泛选举政治就必须持续的
获得维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的利益的能力.否则,国家的政治
体系就会受到挑战.而国家要获得政治上的稳定,就必须不择手段地保证
中产阶级的利益.而这个利益的争夺,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中,就演变成对
有限的资源尤其是能源的掠夺.对中国而言,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即
没有在内部形成一个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集团,更无法保证在可见
的将来,在国际社会的资源争夺中取得相对优势.
对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中国的政治体制的设计者们尤其应当搞清楚的
是,哪些是和政治体制相关的,而哪些又是不相关的.而泛选举民主政治一旦
启动,就可能产生不可控制的骨牌效应,所以需要慎之又慎.其实,正如前文
指出的,国家的发展,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以保障民生,二是发展科技
以保障安全.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在探求政治体制的新的模式的情况下,
绝对不能适得使国家失去强大的组织和行动能力,否则,将难以在危机重重的
国际环境中立足.
泛选举民主体制,并非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钥匙.中国的政治体制,应该走
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