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叫做“阴历新年(Lunar New Year)”更好些

老华侨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5-10-31
消息
3,519
荣誉分数
553
声望点数
273
本来没有“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这个词。

在国内,除了谈及海外的事情,可能没有任何人使用“中国新年”这个词。不管说“过年”、“年卅”、“过大年”、“大年初一”、“春节”等等,谁也不会理解到阳历的新年上去。因而没有必要说“中国新年”。即使为了明确的区别,也只是把阳历的新年叫“阳历年”,把传统的新年叫做“阴历年”或“农历年”。如果谁说“中国新年”,那无疑是“喝水拿筷子”。

但在海外,中国人的新年就成了特指。为了区别,我们就得频繁使用这个特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特指就变成了“中国新年”,而不是“阴历(新)年”或“农历(新)年”。“中国新年”这个叫法,至少有两个严重后果:

第一, 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受中华文化影响很深国家(包括他们的海外移民),也庆祝阴历新年。如果我们说“中国新年”,就没有很好涵盖这些群体;

第二, “中国新年”也没有照顾这些群体的心理,使我们自我孤立,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保持、弘扬、和进一步的传播。

政治家注意到了第一点

美国总统奥巴马显然注意到了第一点。请看他的新年致辞:
“Warmest wishes to Asian-Americ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 the people of Asia, and all those around the world who are celebrating the Lunar New Year

只有那二愣子哈珀总理的致辞使用“中国新年”。请看加拿大政府的网页:
“Prime Minister Stephen Harper issues greeting to mark the Chinese New Year”(http://pm.gc.ca/eng/media.asp?id=1520

好在他还算学得快,今年就该口为“阴历新年”了:
“Prime Minister Stephen Harper issued the statement on Lunar New Year”(http://pm.gc.ca/eng/media.asp?id=3126

我们更应注意第二点

当然,是否涵盖所有的群体,与我们关系不大。但涉及文化的传播和别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了。

为了便于说明,这里从老华侨身边的故事说起 ---

本人的单位里有一位韩裔同事。因为要过年了,平常聊天(尤其是午饭时聊天)的话题总要涉及我们都有的“过年”。
因为注意到了上述第二个问题,我从来不跟他说“中国新年”,而是一直说“阴历新年”。他显然注意到了我的特意用词。当他在说他的家庭、和他们的韩国社区过年的活动时,他却总是使用“中国新年”一词。这让我很感动。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认同”、和“尊重”。

由于在单位里,我们是唯二的亚裔(确切地叫东亚裔),文化上的接近,使我们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理解力。他因而也就成了本人的“狗腿子” -- 不管搞什么活动、不管你走到哪,他总是跟着你。

记得有个洋人同事,因为她家的狗生病了需要特殊照顾,而她又不能在家休假,她就把狗带到单位来。中午带到厨房热饭时,我乘她不在,就跟这位韩国人说:“狗肉的味道不错呦!”。他马上说:“嘘 ---,小声点!”。我又说:“不过,我们不吃宠物狗。对吧?”… …

这就是文化的认同。

文化认同的脆弱性

我经常觉得,韩国(或者说朝鲜)人、与广东(包括香港)人没什么区别。因为本人不会广东话,与这两种人说话,都得得用英语;而且对文化的理解力上都是一样的。要说有区别,就是不用担心广东人说我歧视他们。因为广东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他们即使没有优越感,也至少不会有自卑感、或敏感。你就是骂死他们,他们也不会说你歧视他们。相反,他们还有可能“歧视”我为“北方佬”,尽管我只是比他们“北”一点。

但韩国人就不同了。这种不同也适用于越南、泰国、蒙古等等。在处理文化问题时,有时需要给他们狠狠一击,使他们有失败者的震撼和臣服;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既要有家长对孩子们的体贴,又要照顾到孩子们的自尊。这样,他们才能有对大家庭的认同、和归顺。

话题再回到“中国新年”(春节)上来。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但近代的西方(包括日本)殖民统治,使得原本不用担心的、牢固的中华文化对东亚、东南亚的影响力,变得脆弱起来。

中日战争,中国丢掉了朝鲜(韩国);中法战争,中国丢掉了越南;… …

如果只是短期失去对这些附属国的统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历史上总是有失而复得。但是,近代的西方列强的强度,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他们会改变殖民地的语言,并进而试图改变他们的文化!

韩国人一直使用汉语(或者说中国文字),而且从新罗时代韩国就开始过春节。然而在日本对朝鲜半岛实行殖民统治时期,汉语被严格禁止,为了抵制日语,他们开始使用他们早已创造、但还没有正式使用的朝鲜语。春节也被严格禁止。当时如果某个孩子的饭盒里被发现春节食品,这个孩子就会受到处罚。春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在韩国直到80年代后,才慢慢恢复。

越南也类似。法国殖民者禁止他们使用汉语。但越南没有自己的文字。于是,法国人就给他们创造出今天的越南文字。

文化的传播有两大捷径、或叫载体 – 语言、和宗教。其中又以语言(或者说文字)最有效。近代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英语(也包括西班牙语、法语等)、和基督教就是根本。当然,殖民占领、和科技文明,又是推动英语和基督教传播的前提。
现在,我们丢失了汉语这个基本的文化载体。文化的保持和传播就变得脆弱起来。当然,通过中国的不断强大,中国的影响力的增加,中华文化的传播会受到促进,但没有语言和宗教的帮助,其效果和稳定性要差得多。

所以 … …

我们要象珍惜眼睛那样,珍惜已有的成果。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用词细节,也不能疏忽。

你可能认为在我们华人中间说说“中国新年”没什么关系。不是这样的。说多了,就成了习惯,并影响到周围的洋人,洋人就会使用它,从而在其他亚裔人那里产生微妙的心理反应。

你可能还会说:为什么就不能大张旗鼓地说“中国新年”呢?那你就忽略了一些亚洲小国的心理特征:第一,你得足够文明与强大,并彻底把它打服了,这样它才死心踏地崇拜你。然而,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它们目前崇拜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第二,这些小国的心态,又有脆弱和自卑的一面。尽管他们可能表面上充嘴硬,但骨子里是自卑的。

再说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新年,本来就是阴历新年!而“阴历新年”本来就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现成的英语词汇。这个“阴历新年(Lunar New Year)”,正好与现代世界通行的新年、即“阳历新年(Solar New Year)”对应起来,无形中也就排挤了其它历法。干么要吃力不讨好地另行创造一个“中国新年”这个新词汇来?!
 
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中国新年”一说。中国正规大都说“春节”,其他称谓都是口头或者民间说法。

Chinese New Year是个翻译问题;也有翻译为Spring Festival的。如果考虑到其他国家,翻译成Lunar New Year可能更中性些。

每年过春节,老外都对我说“Happy Chinese New Year!” :p
 
我听越南同事说他们是叫spring festival的.

如果考虑其他国家, 就不能叫 lunar new year了, 毕竟用月亮历法的不止我们亚洲, 世界上一些国家也在用, 而且年制不同, 不同国家lunar new year 不一定指哪个月了. 叫Chinese lunar new year还可以

过几天就要庆祝Saint Patrick's Day了, 这是爱尔兰守护神命名的节日, 据说加拿大有的省已经定位法定假日了, 那也没听说为了照顾英格兰族裔的情绪改成"绿色四叶草节"啊.

棒子从中国学过端午节学过春节的时候倒是学得快, 一转眼变成白眼狼就到处闹腾说什么都是他们的了.

我们中国人过我们的 chinese new year, 他们过他们的 korean new year. 各过各的, 本来也没打算普天同庆一起庆祝. 难道同一天结婚的人就一定被绑定集体婚礼不能自己单独庆典? 其实哈泊什么的贺不贺词,什么称谓我根本就不关心, 合着他不说庆祝我们就不过年了? 真是庸人自扰.

前几年还有个上海某大学教授提议中国图腾不要是龙了, 因为具有攻击性, 不利于别的族裔的认同, 倡议改别的动物. 有想法的人有时候会想的太多了
 
扯啥?中国的历法本来就不是阴历,哪里来的"阴历年"?
 
把早上吃的那顿饭叫早餐有毛病吗?
 
没有必要改,Chinese New Year 很好。 不就是棒子在说而已。 棒子不喜欢,但英语不是他们的。用几千了 改什么改。
 
For Chinese -it's Chinese New Year;
For Korean - it can be Korean New Year.

The most important is: we are celebrating our NEW YEAR; they are celebrating their NEW Year.

Therefore, You can say "Lunar New Year" in Canada or America -for all asians, but you still can say Chinese New Year when you are talking about ours

没事扯扯蛋

另外,这Chinese New Year中文是"春节"-别翻译成字面上的什么"中国新年"
 
更准确的说,农历不等于阴历,农历是阴阳历。那24气节就相当于阳历,中国向来以农立国,必须考虑到月亮对潮汐气候的影响。

所以把农历年说成阴历年也是不太正确的。老华侨的政治正确,未必是科学上的正确。
 
扯啥?中国的历法本来就不是阴历,哪里来的"阴历年"?

按照sales88的句式和逻辑,我完全可以克隆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扯啥?中国的国旗不是红色的(还有几颗黄色的五角星呢),哪里来的“红旗”?”

阴历,是中国历法(农历)的基础和根本,就象中国国旗的红色一样。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不加任何区别地把“农历”和“阴历”混用。除非你是在天文台上班。
即使是专业定义上,也通常把中国历法(农历)被称为"阴历"、"殷历"、"古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本文不是专业论述历法,而是讨论约定俗成的称呼,尤其是讨论这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在海外的应用。因而,我们不仅可以把中国历法中的“农历新年”和“阴历新年”混用,而且最好使用“阴历新年(Lunar New Year)”。

如果你认为用“Lunar New Year”取代“Chinese New Year”不合适、或者有更好的词,那我们可以接着讨论;但如果你要讨论历法,那最好另起一个新帖。
 
更准确的说,农历不对于阴历,农历是阴阳历。那24气节就相当于阳历,中国一向以农立国,必须考虑到月亮对潮汐气候的影响。

所以把农历年说成阴历年也是不太正确的。老华侨的政治正确,未必是科学上的正确。
您和老华侨可以互补。:)
 
无所谓,圣诞节不也改说 happy holiday了吗
求同存异。

『圣诞节』无疑是以前中国那些信洋教的洋奴给取的,现在硬是被『约定成俗』了。Chrismas 是『基督弥撒』之谓,怎么会是『圣诞』呢?而且连国外的考古学家,也不确定哪天是耶稣基督的诞生,怎么就把12月25日的『弥撒』说成是他的诞辰呢?而我们中国的那些洋奴,更进一步把这天说成『圣诞』,确实是混帐之极,有故意要冒犯我们的孔圣人之嫌。所以我支持你把12月25日改成『happy holiday』。:p:cool:
 
管那么多呢,本来就是中国的春节么。汉语为春节,对外就用汉语拼音Chunjie。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