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点歪楼,我想还是对飞老引入的“林语堂”加点补充、和评论。
要说起林语堂,我们绝对不能不引入同时代的另外一个人,拿就是鲁迅。否则,我们就没办法很好地认识林语堂。
因为这两个人的对比太鲜明,就像白和黑,没有了白,也就无法很好地认识黑。
但是,就颜色本身来说,无所谓好与坏。你不能说白好、黑坏,你也不能说白坏、黑好。你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但白与黑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只有当你把某种颜色用的特定的地方是,那才体现出“好”与“坏”。比如,你把墙刷成白色,大家都能接受,但要是刷成黑色,可能很多人不喜欢;你穿条黑裤子,非常正常,但要是穿条白裤子,可能需要特定的情况。
再来说鲁、林二人。
鲁迅的特性,概括为:
责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嫉恶如仇,国家呀、民族呀都要挑在肩上,。。。
林语堂的特征,概括为:
欣赏,愉悦,充分欣赏生活,充分陶醉古今中外的文化,。。。
所以,这两个人就格格不入了。最初,林语堂甚至连鲁迅也“欣赏”,是他把鲁迅邀入厦门大学的。但是,在民族动荡和危难的时期,你林语堂居然还在欣赏,鲁迅就不干了。最终,二人也就水火不容了。
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责任和欣赏都是需要的。我喜欢谈论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但我也喜欢欣赏生活。
在讨论鲁林二人时,关键是要关注时机、和程度。
例如,如果把二人比作夫妻,作丈夫的鲁迅负责地把晚饭做完,林语堂吃完饭就舒服地倒在沙发上,点上一袋烟,看着电视。鲁迅说:“你先把碗筷收拾一下”。林说:“你不能先让我舒服一下”!
这个时候,我们旁观者,任何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林不像话,一派认为鲁太缺少情趣。
在社会变革年代,可能更需要鲁迅;但在和平时期,人们更需要林语堂。如果现在二人都在中国活着,可能鲁迅蹬在监狱里,而林语堂被大众热烈追捧!
所以,最好谁也不要指责。
再说说林语堂担任南洋大学校长的事。
那不能说是林语堂的错。错就错在校董会!
他们根本就不应该聘任林当校长。聘一个不原意负“责任”的人来担当校长的大任,绝对是错误的选择。他们太关注虚荣了,他们还有个定位于闽南人的封建思想。最后,他们只能自食其果!
就我本人来说,我更喜欢鲁迅,但我也欣赏林语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