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在选举中关注医疗体系改革问题

:cool::cool::cool:基本同意!

不过只要去过急诊看病的人,都会觉得肯定有不少改进的空间。

: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华人网上看到那么多抱怨得大病得不到检查的抱怨
不用说我本人家庭,我身边朋友也够多的了,没听说谁得不到检查象有人说的要在家里有尊严地等死(请问诸位你身边有谁在加拿大要在家等死得不到医治?)
我本人有家庭成员在家庭医生看例行检查,然后建议专科医生,然后拍片,根据结果,马上预约了手术,很快就得到了手术治疗
我一朋友的孩子,感觉视力有问题,去家庭医生看,建议看专科,去专科那里看了,立即给在医院安排几天后眼球手术,做手术的医生是国际上最著名的眼科专家(常年全球飞),一分钱也没化(如果在中国美国,要花多少钱能得到这么有效率的治疗呢?)。孩子眼球要翻转180度放个托架,等成年后还要做手术取下来。

我同意楼上有网友说的,我们有些人习惯了小病大治,我不否认加拿大有的医生可能误诊(在哪里没误诊? 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任何群体都有误诊),但当你真的有生命危险我没听到谁说没得到医治死在急诊室里了,你看到听到过吗? 

我不赞同有人滥用急救车,任何制度都有漏洞可有钻,不能说有漏洞可钻就是制度的问题,我们是人类,哪里能找到Perfect的制度呢? 所以除了制度,我们还需要人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如果这个社会大部分人都钻这个漏洞叫急救车避免排队,那么就是两个结果,要么急救车要高价(违背了急救车是服务不是赚钱的初衷),要么是急救车忙不过来也要排队等(政府不可能有那么多钱安排无限多的急救车)。
 
:cool::cool::cool:基本同意!

不过只要去过急诊看病的人,都会觉得肯定有不少改进的空间。

我其实赞成老闹子提议“希望大家在选举中关注医疗体系改革问题”,只是不能认同有些朋友得到的那些个结论夸大到加拿大医疗体系就是有尊严地在家里等死,甚至不如中国的医疗体系。

我本人送过朋友去看急诊,下午4点多踢球腿受伤了(后来确定是大腿骨裂),送去医院急诊室,护士来看一眼,登记一下,知道无生命危险就在那里等着了,直到夜里两点才得到医生处理,期间有至少两个救护车开进来。
问题在哪里呢?加拿大才3000万人口,我也想不出来什么好办法:(:(:(
 
请问,没有家庭医生的病人该怎么办?昨天CBC的新闻说 five million Canadians 没有家庭医生。难道对医生说“我想请一位比您有经验的医生给我做second opinion?”即便是医生同意这样的“过分”要求,再预约做second opoin也不知道该等到多会儿去了。。。

澄清一下,我觉得我当时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我对值班医生的初步诊断结论提出了有理有据的质疑,而不是就她的资质经验提出了质疑,看得出来,她听了我的质疑后也很疑惑了,所以她马上答应了我的要求立即联系我的家庭医生。如果我没有家庭医生,我想她可能也会想办法找其他医生来立即review吧,而不是让我再等待预约别的医生。当然,后面这个只是推测,但不知你是否知道有人因没有家庭医生而真的就有病得不到诊治而等到死的。
 
澄清一下,我觉得我当时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我对值班医生的初步诊断结论提出了有理有据的质疑,而不是就她的资质经验提出了质疑,看得出来,她听了我的质疑后也很疑惑了,所以她马上答应了我的要求立即联系我的家庭医生。如果我没有家庭医生,我想她可能也会想办法找其他医生来立即review吧,而不是让我再等待预约别的医生。当然,后面这个只是推测,但不知你是否知道有人因没有家庭医生而真的就有病得不到诊治而等到死的。
原来你有做医生的潜力啊:D
 
原来你有做医生的潜力啊:D

久病成医的道理懂阀?;) 其实是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了解,偶当时要找偶滴家庭医生也是这个理由,她比较了解我,可以排除那些无关的推测。不过,那次真的是特例。
另外那次,偶在急诊室等了6小时后看的医生,偶对那个医生的诊断结论一句怀疑的话也没有,倒是他主动说让偶再等等,他要同chief谈谈然后共同review一下。所以我也很困惑啊,是不是我的运气太好了,其他人真的是遇到危急情况被要求等啊等的也没有second opinion的机会?:(
 
BTW我讲一个小时候在中国的经历.
一直肚子痛,看了几次医生没确诊,化验有炎症.吊盐水消炎后症状变轻,然后消失.
后来看了很多医生,很多都是家里托关系找来的教授,主任医生,不同医院,也没有确诊.
肚子痛还是时有时无,后来有一次发作了,到医院,这下确定了,盲肠炎.马上开刀:blowzy::crying::crying:
 
俺想没有人会认为加拿大医疗制度没有问题。俺当年的Career Counselor跟俺说过一句话俺至今还记得:就是在提意见的同时还应该提改进建议,不然提这个意见就变成单纯的whining,于事无补。但是俺并不是在跟老闹同学探讨这个问题。

俺比较有意见的是老闹拿中国医疗制度当样板做比较。还有俺觉得老闹同学对精英的定义恐怕跟俺不一样。对于俺来说,赶火车从外地到北京协和医院挂平民号的才是普通老百姓。俺妄自揣测一下,老闹同学的表哥表弟,伯父伯母恐怕不具代表性。老闹同学站在精英阶层怀揣精英心态讨论这个平民问题让俺脚得啼笑皆非,不知道说神马好了。:blowzy:

趁此机会,俺给大家看看中国海外教育基金会一对一捐助小朋友需要捐助的理由,请老闹同学看一看这里面有多少孩子是因为父母伤病残而面临失学的。这可不是俺瞎编乱造出来的,每一个学生号后面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都面临失学。全中国这样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中国海外教育基金今年一对一捐助项目也还剩了两百多孩子还没有被挑选。

197106d1300324773-ocef1-jpg

197107d1300324789-ocef2-jpg

197108d1300324802-ocef3-jpg

197109d1300324816-ocef4-jpg

197110d1300324829-ocef5-jpg
 
我们求同存异吧。先不去说“这个空间可能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先说说你认同的“加拿大医疗系统效率有提高空间”,到底是哪些空间?大不大是比较主观的概念。也许我想讨论的东西,也就是这个你认为不算大的那点空间
quote]

我说“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的意思,主要是指那个理念的问题,如果大家对加拿大现行的医疗体制有了必要的应当的理解,而不是抱持着那种不分轻重缓急都想在第一时间得到诊断甚至一定要得到药物或手术治疗才能满意的理念,那么才好对提高医疗效率提出真正比较理性也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来。

我想可能wiki在第56楼提出来的那个方向就比较有实际意义,但我对加拿大的医疗制度的确了解有限,所以也难以接着她的话题再深入探讨,我只能是根据我有限的知识和经历对我认为不够理性的讨论方向提出质疑吧。:)
 
俺想没有人会认为加拿大医疗制度没有问题。俺当年的Career Counselor跟俺说过一句话俺至今还记得:就是在提意见的同时还应该提改进建议,不然提这个意见就变成单纯的whining,于事无补。但是俺并不是在跟老闹同学探讨这个问题。

俺比较有意见的是老闹拿中国医疗制度当样板做比较。还有俺觉得老闹同学对精英的定义恐怕跟俺不一样。对于俺来说,赶火车从外地到北京协和医院挂平民号的才是普通老百姓。俺妄自揣测一下,老闹同学的表哥表弟,伯父伯母恐怕不具代表性。老闹同学站在精英阶层怀揣精英心态讨论这个平民问题让俺脚得啼笑皆非,不知道说神马好了。:blowzy:

趁此机会,俺给大家看看中国海外教育基金会一对一捐助小朋友需要捐助的理由,请老闹同学看一看这里面有多少孩子是因为父母伤病残而面临失学的。

俺相信,CFC上除了飞老,没有几个人会为中国的医疗制度叫好的。我自己不算是头号右派,起码也是被五毛党点了名的右派。所以,不会以为我是在为中国的社会不公平叫好吧。

我一直在说的,是中国的医院在处理病人的效率方面,在我看来比加拿大的医院要高些,因为中国很少有让病人等几个月才能够得到诊断和治疗的。

我前面已经举了例子,说假设中国一个地方有两千人口,其中只有一千个人看得起病,加拿大一个地方有一千人口,大家都有全民医疗保险。现在我再假设,中国能够看得起病的一千病人,在中国医院里能够一周都得到诊断或治疗了,而加拿大的医院要等三四个月才能够处理。这样比较起来,在批判中国的医疗制度不公平的同时,并不能够否认说中国医院处理病人效率比加拿大的要高吧。

我以为这个道理很简单的。

既然不明白,那我就再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地方,叫A城吧,有一千个人,能够吃上饭只有其中一百个人,都只能够去一个餐馆吃饭,其他九百个人都是要饿死的。
现在另外一个地方,B城,有一百个人,一百个人都可以在餐馆里面有饭吃,但是很多人都抱怨饭菜做得太慢了,有些人坐那里等几个小时才能够吃得上饭,虽然没有饿死,被饿得也挺难受的。
为了让B城人民生活得更好些,于是B城有人向餐馆老板抱怨,说为什么不能够把饭菜上得快一点。这个人为了强调说明,饭菜完全是可能在比较快一点的时间做出来的,就顺便举个例子,说以前在A城的餐馆,做饭菜就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现在我碰到的反应就是,“怎么能够说A城餐馆的饭菜做得比B城餐馆更快呢?A城餐馆有什么可学习的呢?你没有看见A城有九百个吃不上饭的人吗?”

A城餐馆做饭菜的速度,跟A城有九百个人吃不上饭,这是两回事。这个逻辑是不是并不太复杂?
 
俺相信,CFC上除了飞老,没有几个人会为中国的医疗制度叫好的。我自己不算是头号右派,起码也是被五毛党点了名的右派。所以,不会以为我是在为中国的社会不公平叫好吧。

我一直在说的,是中国的医院在处理病人的效率方面,在我看来比加拿大的医院要高些,因为中国很少有让病人等几个月才能够得到诊断和治疗的。

我前面已经举了例子,说假设中国一个地方有两千人口,其中只有一千个人看得起病,加拿大一个地方有一千人口,大家都有全民医疗保险。现在我再假设,中国能够看得起病的一千病人,在中国医院里能够一周都得到诊断或治疗了,而加拿大的医院要等三四个月才能够处理。这样比较起来,在批判中国的医疗制度不公平的同时,并不能够否认说中国医院处理病人效率比加拿大的要高吧。

我以为这个道理很简单的。

既然不明白,那我就再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地方,叫A城吧,有一千个人,能够吃上饭只有其中一百个人,都只能够去一个餐馆吃饭,其他九百个人都是要饿死的。
现在另外一个地方,B城,有一百个人,一百个人都可以在餐馆里面有饭吃,但是很多人都抱怨饭菜做得太慢了,有些人坐那里等几个小时才能够吃得上饭,虽然没有饿死,被饿得也挺难受的。
为了让B城人民生活得更好些,于是B城有人向餐馆老板抱怨,说为什么不能够把饭菜上得快一点。这个人为了强调说明,饭菜完全是可能在比较快一点的时间做出来的,就顺便举个例子,说以前在A城的餐馆,做饭菜就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现在我碰到的反应就是,“怎么能够说A城餐馆的饭菜做得比B城餐馆更快呢?A城餐馆有什么可学习的呢?你没有看见A城有九百个吃不上饭的人吗?”

A城餐馆做饭菜的速度,跟A城有九百个人吃不上饭,这是两回事。这个逻辑是不是并不太复杂?
逻辑清晰,赞一个
假设中国能有加拿大一半的人均医疗支出,我想中国看不起病的现象会消除,而且平均等待时间肯定比加拿大少得多。
 
我经常碰到这样的窘境。:)

我在批评中国的独裁专制,说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民主政体,让老百姓跟西方一样享受民主自由的时候,常常被别人批判我是要想让中国全盘西化,说我不考虑中国的国情,说我是西方的奴才。他们并用比如美国对外霸道,美国选举靠有钱人捐钱,等等例子来反驳我希望中国实行民主的主张。飞老,是不是这样?

去年我碰到一个狂人,写了本书,说希腊民主是最美好的民主制度,说西方社会的一切都是中国的榜样,说西方从来就没有侵略过别国,说中国的哲学跟希腊哲学比就是垃圾。我跟他辩论了起来,我说西方历史不是如他所赞美的那么完善,说西方历史上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西方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是很残酷的,说黑人奴隶贩卖是血淋淋的事实,我说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哲学家其实是奴隶制的坚定拥护者。他就先来了一句,“你是共产党教育出来的,你的思想就是奴才思想。”
 
俺想没有人会认为加拿大医疗制度没有问题。俺当年的Career Counselor跟俺说过一句话俺至今还记得:就是在提意见的同时还应该提改进建议,不然提这个意见就变成单纯的whining,于事无补。但是俺并不是在跟老闹同学探讨这个问题。
。。。

wiki,
我认为Career Counselor给我们提供的建议,是适合于工作场所,因为我们在那里是雇员,是应该给公司提供服务的人。
而在选举中,我们作为选民,并没有义务针对每个抱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选民的义务,就是听那些政客们的治国方案,比较他们的方案,然后选出你认为合理合情的。
当然,选民也可以提供建设性意见。但是,这不是选民的义务。

我觉得这个问题上,山清水秀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非常欣赏她清晰的思路和逻辑。

I think complaining does help even if you don't have a better idea. Those complaints are valid, the current system is not a perfect one, in some extrem cases, people die in the wating room. There are lots of room for improvement. Complaining is the very first step to get people to look into it and fix it.

It's like you go to a doctor to complain about your problems, the doctor may or may not be able to fix them, but if you don't complain, the problems won't get fixed for sure.
 
关注这个话题。

也觉得加的医疗体系有改进的空间。 有一阵体重老是下降, 家庭医生推荐了肠胃专科, 但是要等3个月, 等的时间体重仍然下降但很缓慢, 加上没有别的症状, 就一直等着。还好没事。 如果情况比这严重, 我是不准备这么等的, 要么去美国, 要么回国看。

最近肩膀有问题, 医生让作MRI, 常规要等3、4个月(这已经是改善后的状况), 打电话去询问, 说有半夜3点的appointment, 就只等了一个月。 然后就该等外科医生, 估计要作小手术, 还不知道何年何月, 像这种死不了的病在这里就只好耐心等了。

如果真的确诊有大病就不用等, 我知道的癌症,肿瘤的病例都很快得到治疗, 但是从有症状到确诊的时间可能会很久, 这方面我觉得最有改进的必要。 目前这样的体制,只有自己重视了, 有病要认真对待, 自己的健康要自己负责, 比如专科医生, 据我的调查, 多伦多和Quebec的等待时间比ottawa短, 如果需要, 可以联系那里的医生。

目前等候时间长的几个方面:
1. 先进诊断的wait time -- MRI/CT。
2. 专科医生。 3、4个月很正常。
3. ER

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改进。 前面小傻提到的mobile device可能是个好方向, 应该可以解放一些医生资源。
 
我说“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的意思,主要是指那个理念的问题,如果大家对加拿大现行的医疗体制有了必要的应当的理解,而不是抱持着那种不分轻重缓急都想在第一时间得到诊断甚至一定要得到药物或手术治疗才能满意的理念,那么才好对提高医疗效率提出真正比较理性也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来。

我想可能wiki在第56楼提出来的那个方向就比较有实际意义,但我对加拿大的医疗制度的确了解有限,所以也难以接着她的话题再深入探讨,我只能是根据我有限的知识和经历对我认为不够理性的讨论方向提出质疑吧。:)

我不是质疑你关于“改革空间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这个话,而是想,既然你也认为“有改革的空间”,尽管不大,也可以拿出来谈谈。说不定你所说的那点不大的空间,也就满足了我想讨论的问题。

我同意下面这些意见:
1。在加拿大如果被确诊病重病危,是可以马上得到优先治疗的。我听过这样的例子。
2。我们应该改变习惯,不要任何病都希望得到药物或手术治疗。有些病得到的药物,其实只是安慰剂。如果医生说不需要药,我们作为病人应该相信医生。

我认为政府应该重视和解决的,至少包括下面这些问题:
1。让那些被怀疑可能是危险病患的人,等待几个月才能够被诊断,即使最后确定没有危险,那等待时间也是对病人的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如果最后确诊,即使确诊之后马上得到治疗,那也已经错过最好的治疗机会了。
也许你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例子。我是有几个实际例子的。一个朋友的家属,经常妇科出血,家庭医生也认为有必要检查是否子宫癌。但是,要等两三个月。她不敢等待,只能回国去检查了。另一个朋友,等待MRI检查,等了整整半年。

2。尽管不是要命的病,但是让病人等几个月才能见到专科医生,才能得到处理的现象,是跟加拿大作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力是不相符合的。
我也是有具体实际的例子的。我一个朋友,脖子上发红斑,很痒,要看皮肤专科,先等两三个月,快到预约时间时,又被告知,必须再等两三个月。想象一下,脖子上痒着等待半年才能够看上医生的感觉。这绝对不是幸福安宁的生活。

这些现象,我感觉不应该是加拿大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应该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加拿大经常被评为全球最好的福利国家。我感觉是政府和当地老百姓都不太重视这个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以为别的地方都是这样的。所以,我才会提到中国的例子,说明并不是其他地方都是这样子的。

我不反对政府有钱的时候买飞机大炮,但是我感觉老百姓日常生活方面的痛苦也是需要政府重视的,至少不能在大选的政策辩论中被忽略不计。

至于具体的解决方案,我感觉我们作为选民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整体研究国家社会问题的专家和政客们考虑得周到,而且这就是他们的责任,所以我既认为这不是我的义务,也更愿意听他们的提案。
 
澄清一下,我觉得我当时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我对值班医生的初步诊断结论提出了有理有据的质疑,而不是就她的资质经验提出了质疑,看得出来,她听了我的质疑后也很疑惑了,所以她马上答应了我的要求立即联系我的家庭医生。如果我没有家庭医生,我想她可能也会想办法找其他医生来立即review吧,而不是让我再等待预约别的医生。当然,后面这个只是推测,但不知你是否知道有人因没有家庭医生而真的就有病得不到诊治而等到死的。
偶认为你当时的做法一点也不过分,是偶也会这样要求,有一次,我去看病,就碰上个不是专家的专家,我每提一个问题,他就说等一等,然后就翻出一本大字典一样的书查,偶说您慢慢查,偶还有事先走了,气S偶了:flaming: 偶平时那脾气不是一般的好,但是一但涉及到偶生命健康的事可忍不了,生命只有一次,拼了命的也要把健康拼出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