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和茉莉花香讨论一下菩提镜台的话题

:D :D :D :D

他们是和尚,宗教是其本质。可不是哲人,也不是诗人,更不是学者。。。

故此从宗教的角度看,陈老 用做学问的方式方法去理解他们的诗,然后又从诗去识认他们的行

为,无疑是舍本逐末。当然,陈老 这个方式方法,也被人常用,若是循读 <<柳如是别传>>,

就更清楚。可亦话分两头,陈老 这法子,虽不在求本,可在严谨上,中国近世文人,恐怕是无

出其右的。


有趣的是,为什么 陈老 要走这条路去认识他们呢? 也许政治的变乱与无常,让宗教之门也得变

了。到今天,陈老 的方式方法,已经被国内外大部分的读书人接受了。但是,如果再多翻翻两

本线装书,恐怕 陈老 又成了一小撮"反革命分子"了。人生反复,熟与书海乎?!。。。




还是赚钱去吧!。。。都吃了吗? 吃什么啊? 今天啥这么饿呢?






:D :D :D :D :D :D





 
茉莉,我的问题直接了当,就是关于神秀的宝贝镜子的问题,想听听你的观点。如果你是神秀,有一个如此宝贵神圣的明镜,却被别人不断撒上灰尘甚至被打破了,你因此就没有明镜可以用来审视检查自己了,你怎么办啊?

我想一个人心里的那块明镜, 怎么样都不会被打破. 即便一时被掩埋了,被人打击了,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真理就是真理,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如果它是对的,它还是会显现出来,被人们推崇.

至于打击那块明镜的人,如果是一个组织,你这边最好也是一个组织,一个人很难赢一个组织的. 人要想做大事,必须要有人帮你才行啊.这些人还必须很得力才可以.

如果是一个人总来打击别人,那么此人毅力也是蛮强的.但是想想看,一个人总处于和人打仗的状态,那能舒服吗? 这样的状态也不属于正常的状态了. 这样的人,离他远点会好些.如果是非要在一起,那就看你的功夫了.如果你能修炼到看到了就像没看见,听到了也像没听见,让自己内心保持平静,那也很好.

你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让对方不高兴了?或者有误解? 如果是钱的事,在自己可以容忍的范围内,跟对方商量好一个额度, 给他就是了. 如果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买什么牌子的大米和油了,就不要太在意. 给对方一个空间,让他自由去做,让自己也放松下来.

能忍就忍,不能忍就分开.

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学习.
 
我想一个人心里的那块明镜, 怎么样都不会被打破. 即便一时被掩埋了,被人打击了,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真理就是真理,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如果它是对的,它还是会显现出来,被人们推崇.
。。。
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学习.

我想,一块打不破的镜子,应该就不是现实的镜子了。同理,一颗砍不死的菩提树,也就不是真实的树。

那它们是什么东西呢?不太清楚。佛没有说清楚,经书里也没有讲清楚。五祖要考他的学生神秀和惠能,就是要看他们对这个佛没有说清楚的东西理解到什么靠谱点的没有。

我们这些修行不深的俗人,缺乏智慧,无法理解佛说的东西,只好拿镜子和树这些物质的东西来帮助自己理解。就好比父母对小孩子,因为他们太小还不能理解“乖和听话”有什么好,只能用“乖就有糖吃”来欺骗他。但是,作为传播和弘扬佛法的高僧就不应该继续说它们是镜子说它们是树了,否则有点骗人。

这样骗人的结果,就是使得某些跟着学佛的人,抱着一块现实的镜子不放手,搂着一颗漂亮的菩提树不放手,一旦被别人把镜子打破了,把漂亮的树砍坏了,就只好哭天喊地的埋怨别人,把自己心中本来渐渐清晰起来的佛的形像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惠能看到了这一点,他就老实地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理解,他这样做不是故意要跟神秀过不去,而是要把真相告诉大家。

当然,惠能也只是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是什么?他也讲不清楚。所以,也许还不如我们就弄块镜子来爱护,弄颗树来栽培,比较直截了当。所以,我相信你的理解也是对的。

正如你说,大家在一起就是讨论问题,互相学习,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的。
 
前者还是修炼阶段,需要常常清理自己的内心,需要修正自己

后者已经过了这个阶段,虚无没有一物,万事不执著。佛教讲究四大皆空,空是佛法中最根本的概念,摆脱身心束缚,获得解脱自由。

所以当你还在强调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时候,你还是在执著。而当你和万物融为一体的时候,你变到达了空的境界,尘亦非尘了,台也非台。。。

佛法说,一切皆空,人就没有苦楚。不过我们凡人,估计到不了皆空的境界,也没有必要,喜怒哀乐本事人生的体验,咱也就走这一次,我的境界是到不了那么高,不求解脱,只求活的实在。

所以,对我们常人来说,能做好第一个境界就很好了,第二个境界,让修炼的人去体会吧。
 
前者还是修炼阶段,需要常常清理自己的内心,需要修正自己

后者已经过了这个阶段,虚无没有一物,万事不执著。佛教讲究四大皆空,空是佛法中最根本的概念,摆脱身心束缚,获得解脱自由。

所以当你还在强调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时候,你还是在执著。而当你和万物融为一体的时候,你变到达了空的境界,尘亦非尘了,台也非台。。。

佛法说,一切皆空,人就没有苦楚。不过我们凡人,估计到不了皆空的境界,也没有必要,喜怒哀乐本事人生的体验,咱也就走这一次,我的境界是到不了那么高,不求解脱,只求活的实在。

所以,对我们常人来说,能做好第一个境界就很好了,第二个境界,让修炼的人去体会吧。

你一点也不像"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的样子,你解释得简单明白. 第二个阶段,我真体会不了,觉得没必要. 我就是喜欢世俗的快乐.你的这只猫猫看着很单纯,也有点可怜,是一只乖猫咪,有点孤独.
 
这首诗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似乎很惹人们的注意,我把它改了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内心的宁静是最好的。

下面这首诗是韩愈写的,名字叫《早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