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为什么历史上欧洲分裂而中国统一?

neverev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04-05
消息
1,831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这就是儒家学说比基督等宗教成熟、优越的结果。
  
  中国人不信神,是因为儒家学说比任何宗教都成熟。中国人在三大宗教传来之前都已经把修身养性的儒家学说定为万世一袭的国教,中国人因此几千年来从未产生大的宗教分裂和宗教冲突,这证明了中国人比西方更明智,不迷信神,只相信自己……
      
  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个人的修养和人性的修炼(实际上的确达到了目的,中国人具有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再没有文化的人群,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坚忍、温良、内敛,平和的品质,所以中国人不管流落到何处,终将是个会发光的金子)。比较鄙视那种投机取巧的“器”的研究。而不是象西方那样天天研究怎么运用“器”来更好的攻击掠夺别人,西方文明走到今天完全是必然中包含很大的偶然性,其原始目的是为了侵略掠夺。侵略性决定了自己始终的被侵略性,所以西方历史是个反复倾轧间断毁灭史,而中国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连贯持续的历史。
  以长远来看,必然是由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中国人伟大的皇帝--汉武帝选择儒家独尊儒术完全是对的,虽然没有象西方人那样潜心去研究“器”,但儒家改变了中国人原始的具攻击性的野蛮性格,使得再贫穷低贱的人都有温良、平和、内敛、坚韧的性格,这种性格灌输在血液,使得中国人上善若水、战无不胜、无坚不摧,将在更长远的时间起作用。西方人的“器”毁损了被人学走了结果只能最后杀死自己……
  
  中国古人更多的是以精神状态来判断进化与否,蛮夷只要接受汉文化有了礼仪和羞耻心,就可以算正常“人”了。西方人更多的是用生物的眼光去判断是否进化,即使生活习俗文化宗教完全一样,还要分出个高低贵贱来,黑人基督教徒只是在近几十年才得到跟白人基督教徒“平等”的权利。
  在平等和仁爱方面,基督教甚至不抵回教,回教在非洲比基督教更受欢迎,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非洲黑人对基督徒们干的事很清楚,他们不认为信了基督跟白人同是信徒就能得到平等待遇,而信回教可以得到平等待遇,在阿拉伯国家,黑人跟白人千白年来融合的很好。
  中国人完全可以为历史上没有被宗教残害而自豪。
  孰优孰劣?我以为中国古人更人性些,而西人更实际更残酷更兽性些……
  儒家是从骨子里鄙视武力和暴力的,而武力和暴力是游牧民族的专利,游牧民族以牛羊等肉食为主,荷尔蒙比较高,而荷尔蒙高的生理表现就是张扬和有力量,因而嗜用暴力解决问题,这是个因果关系。接受汉文化就必须改变生产方式,当一个食肉的游牧民族改变成食素的农耕民族时候,它的荷尔蒙就降低了,于是就更乐意用智力而非暴力去解决问题了,琴棋书画对他们也就有吸引力了。自古被汉人同化的民族都是改变了生产方式以后才彻底同化的,而蒙古人历次未彻底被同化的原因,正是因为那儿的土地实在是不适宜农耕……
  荷尔蒙理论--我想我们的古人也不能从生物学上获知,他们只是在从千百年的人类历史中摸索出了规律而已,我们的祖先(黄炎)原本是游牧民族逐渐进化成农耕民族的,这是人类进化的轨迹,初始,最强壮的民族必定占领最肥沃的土地--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从而开始定居,逐渐形成农耕文明。
  一个典型:汉武帝以前,儒家是众多中国学说中的一种,汉武帝是个非常尚武的皇帝,征战欧亚大陆东版块无人能敌,可是,汉武帝不沉迷于自己强大的武力和暴力,反而选择了“罢黯百家,独尊儒术”,因为,他深知一个民族的长久之策是靠智力而非体力,最后,我们中国人从此彻底告别野蛮走向文明……
 
纯粹瞎掰。中国能够在不断分裂之后还能一次次走向文化上的统一,靠的不是什么“罢黯百家,独尊儒术”,而是方块字的凝聚力。当年董仲舒“罢黯百家,独尊儒术”被采纳的时候,汉武帝还是个17岁的小毛孩子,他懂个屁,董仲舒的混蛋主张被采纳完全是卫绾私自做主的结果。

中国文化能够不断同化各方蛮夷,方块字的凝聚作用居功之伟。比如,春秋年间的楚国国力强大无比,几乎统一了南半个中国,但其文化相当落后,没有自己的文字,楚国人和别人交流只能采用汉字,尽管楚国人的语言和北方中国人的语言完全不同,不用翻译根本没法交流。结果,楚文化不断和中原文化汇合而最终被同化。如果当时中国人采用和斐尼基一样的拼音文字,那么楚国人很可能就用拼音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这样楚国和北方各诸侯的文化差别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像欧洲一样成为多民族混居的地区。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隋朝前夕。隋文帝统一中国以前,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整整300多年的分裂,各地的语言和文化都是独立发展,但是一旦统一以后,中国人还能够利用方块字交流,这就使得中国文化的再统一成为可能。中国语言尽管方言很多,但始终混为一体,就是因为方块字的凝聚作用。口头语言发展很快,今天的语言学家如果穿过时空隧道和300年前的人见面可能根本没法交流,以至于今天的文学大师阅读莎士比亚的原著都有困难。但是用于表意的方块字却没有那么明显的volatility,今天的中国小学生一样能阅读唐诗宋词。

所以,如果当年腓尼基人用的不是拼音字母,而是表意的方块字,今天的欧洲一样会是个统一国家。

顺便说一下儒家学说。作者说“这就是儒家学说比基督等宗教成熟、优越的结果”完全是放屁,其臭无比的屁。儒家学说是历史上最反动、最腐朽的学说,先秦诸子百家任何一种学说都比它强。儒家最混蛋的地方在于它不承认社会是能够进步的,只能不断倒退。所以,儒家学说最核心的思想是复古,最低也要维持现状。在儒家看来,一个能维持现状的皇帝就是最好的皇帝。他们认为历史上最好的道德阶段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最好的社会制度是周朝的礼仪制度,这些都已经过去了。孔老二一辈子最大的政治包袱就是复辟周朝,难怪两千多年以后毛大救星要批判孔老二复辟,看来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还有,中国皇帝欣赏儒家学说,完全是因为儒家的那一套特别能满足帝王将相的虚荣心。汉高祖刘邦手下有一个水平超高的马屁精,叫叔孙通,这哥们向刘邦建议采纳礼仪制度,刘邦何乐而不为?有了礼仪制度,满朝文武必须三叩九拜才能跟皇上老爷子说话,还得在适当时候把事先背的滚瓜烂熟的礼仪贺词念出来,做得不好的一律斩首。刘邦自然美的屁垫屁垫的,说“今天才知道做皇上的威风”。

所以,儒家学派真正的功臣不是董仲舒,而是叔孙通。

儒家学派第二反动、腐朽之处在于它极强的排他性。一旦儒家思想被采纳,所有其它思想都成了异端邪说。自从“罢黯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就停止了。从那以后,中国出过几个哲学家?科学家?拿得出手的艺术家?统统没有,中国历史上最光芒万丈的先秦文化被儒家这个无比反动的学说扼杀了。

至于说中国的统一,前面说了,根本不是儒家的功劳。相反,儒家扼杀了人们自由思想的权利,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丧失了思考的基因。正如芦笛所指出的:“中国传统社会之所以是一种高度自稳、长治久安的系统,靠的是用圣贤之道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洗脑,“化民成俗”,把圣贤的教导变成人民不假思索的本能行为。……当它不与其他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时,它能把全社会变成一个高度自稳系统,以牺牲社会进步和思想更新为代价,实现长期的高度的安定团结。但因为这种社会是一个毫无生机与活力的无机系统,实际上不过是一个靠惰性旋转的巨大飞轮。”历史上,中国统一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社会的腐朽和惰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分裂的欧洲强大富足,人民安居乐业,而统一的中国反而积贫积弱,人民痛苦不堪的原因。“儒家学说比基督等宗教成熟、优越”?放屁!
 
我认为是历史上,在早期,中国的汉民族生产力发展比较迅速,比欧洲发展早也成熟很多.先进的生产力使得汉民族迅速繁荣起来,很不接受汉民族文化的民族不是被淘汰,就是被吞并,能与汉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很少.所以有了统一的民族,统一起来比较容易.这都是先进生产力的原因.比如说中国人很早就用上了筷子,食物和手的分离,是很大的卫生条件的进步.由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在没有战乱,饥荒等因素下,中国人口增长很快.人口的增长也是利于统一的原因之一.

欧洲在中世纪以前比中国发展落后很多.没有像汉族这么能够占主导地位的民族.所以分裂.
 
表意文字比拼音文字更具所谓的凝聚力,也就是使语音不同的人群,通过使用同一种与语音无关的表意文字,从而联系在一起。如果中国人也使用拼音文字,因为中国的方言实在太多,很难想象南方人会和北方人使用同一种文字。语音和文字完全不同的人群,最终很可能走向分裂。

但是表意文字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因为其与语音的分离,掌握起来比拼音文字困难,也就是容易造成文盲。
 
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
推广普通话意义深远.

分裂不分裂不可能完全因为语音和文字.社会化大生产实在太重要了.
 
[转贴]一个回答:

作者:痛苦良心 
  中国的一统我以为有以下的几点:
   一、环境。
   基本上环境和文化的起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西有高原,东有大洋,平原被高山环抱在欧洲肆虐的季风被高山阻断,反而带来湿润的降雨,而太平洋季风也一样给予中国平原足够的仁慈,使中国的地理环境优于欧洲,十分适合孕育农业文明。但也阻碍的后来文明的交流,这是另一个话题。
   气候的优越并不意味着没有灾难,黄河孕育了中国文明也用他泛滥的洪水左右的中国文明,史料上的黄河泛滥大禹治水正出于此。
   地理气象环境的相对安定造就了中国文明中平和内敛的特质,泛滥的黄河造就了中国文明勤劳吃苦坚韧的特质。
   二、文明的同一性。
   正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文明和黄河有不解之缘。
   中国的文明实际上全部出自两部典籍《河图》《洛书》,而这两部典籍全部和黄河有关。而后承两者之大乘的《周易》成为中国文明的基石。
   诸子百家中虽然各有争论实际是都同出一母――《周易》,所以诸子所争实际是法而不是道,所使用的道全是周易的理论,只不过是实施的方法的差异罢了。
   在此,中国的特定地理环境又一次显示了作用。河图洛书都是在大禹治水的阶段发现的,环境的改变可以带给文明以革新的动力,治理后的黄河更加有利于一种稳定性的文明的诞生。中国文明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个不崇拜全能神而崇拜圣人的文明。原因也是因为在和自然的斗争中,是中国人自己的努力战胜了自然。
  中国的文明在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在与其斗争的过程中快速的从游牧文明进入了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特点是固定性,所以社会要求稳定。
   三、从周天子到战国。
   这是一个中国的政治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从大禹的夏到周中国是一个一统的社会,从古籍中的记载是氏族社会中成员对头领的认可造就的。在周后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的政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地的经济水平发展并不均衡,随着中央权利的不断被削弱,各地开始了以自我意志为主的利益争夺。中国进入了竞争时代也进入了战乱时代。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出现了。
   但战乱带给各地人民的不是利益而是痛苦,诸子百家的出现一方面是地方势力争霸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人民的生活的需要,民众需要有一个精神可以安抚他们在连年争霸战乱中的痛苦。
   如果战国没有被秦一统,是不是中国就会象欧洲一样列国下去了呢?
   我的答案是不会。这是中国早熟的农业文明的特点以及中国特有的文化所决定的。中国在汉以前没有明确的民族定义,实际上汉族也是从汉朝后才有了如此称谓,这也体现了中国的一大特点――先有民后有国、先有国后有族。所以有的朋友说是统一的汉民族造就了中国的一统局面,我是不敢苟同的,在秦统一六国时还没有汉族呢。
   确保稳定的有效办法就是一统,在那个历史阶段是非常有效的。
   四、秦的统一对后世的影响。
   如果秦没有统一度量衡、文字等等,中国的历史可能会不断地重复从周到战国再到秦的模式。
   在所有 的统一政策中文字和思想的统一对中国的影响最大,他们直接决定了中国未来几千年的历史。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统一思想的第一步一定是统一文字。中国的文字的最大的特点是字、音分离和可堆砌的特点。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不同,对一个字的读音不同,但都是那一个字,代表的意义也相同,这就拓展了汉字的可接受性和学习的容易度。由于汉字每一个字都有单独的意义,一个字就可以代表一个物体、一种情感等等,而意义的叠加就可以表现衍生的含义,也是文化的稳定性得以凸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读秦汉时的古书,这个意义是他确保了文化的传承。文字已经成为文化和民族最强大的凝聚力。
   思想的统一主要还是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强调悲天悯人,上下通达、对规范的社会推崇有嘉。本身是非常优秀的哲学社会思想,但当他被用来约束人民时对某些方面的过分强调使中国的社会进入了超稳定状态,造成的结果就是,稳定和一统是留住了,但创造力和更新被迟滞了。
   但无论如何这两点造成了中国后世的一统局面的延续。
  
  
   抛砖引玉,万望见谅!
 
[转贴]另一个见解:

作者:霰 回复日期:2003-05-02 02:39:27
  我的见解:
  欧洲历史在相当于中国的文明程度时当然是有过多次统一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实际上就相当于中国的秦国,由它完成了对全希腊的统一,之后挥师东进,吞并了庞大的波斯帝国,从此,建立一个世界性大帝国的念头在欧洲从来就没有消失过。亚历山大之后不久,就有了罗马帝国的建立。这个罗马帝国作为实体存在了仅仅400年,之后虽然解体了,却给西方的历史观念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可以说直到现在我们都在受着这具僵尸的影响。欧洲当然存在过各式各样的神性君主和各式各样的统一努力,从查理大帝的帝国到奥托大帝的神圣罗马帝国,迤迤逦逦一直到拿破仑的征服,无不是罗马阴影的拙劣效仿,欧洲也一再出现冠以“凯撒”头衔的皇帝和沙皇们,这跟中国的寻求统一的历史是相对应的。并无不同。
  所不同的是,欧洲的趋同力从来没有像中国那么强烈,也没有哪个历史人物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罗马帝国解体之后,西欧的历史进入了所谓“中世纪”的黑暗的一千年,这是封建社会时期。而这种封建制度与中国秦汉以后的所谓“封建制度”是不同的,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却很相像:所有的土地都有自己的主人,小领主宣誓效忠于大领主,大领主宣誓效忠于更大的领主,最大的领主是各国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还有一个很大的已经堕落到狂热追求世俗利益的天主教教皇的势力,所有这些给欧洲带来的只能是持续的分裂和战争,正像中国的春秋战国一样。
  其实,欧洲的各民族在民族差异上并不比中国的情况更复杂,但是当中国靠书同文和统一政府的统治在民族上整体趋同的时候,我们在欧洲看到的却是语言的分裂。罗马帝国从未成功地实现语言的统一,帝国的分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东西两部讲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东西部份的不同习俗;之后,当中国作出各种统一语言的努力时,欧洲却因为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和乱糟糟的满足的统治而使语言逐渐的分化了――从拉丁语分化出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兰西语,等等等等。
  基督教的教义本来是推崇天下一家,实现全人类的联合的,但这时候它已经不能完成他的使命了。整个中世纪的历史就是一连串的封建君主和罗马教皇彼此之间的利益争夺和玩弄权术的历史。这时候,已经没有一个马其顿或者东方的秦国这样决定性的力量来完成统一了,匈奴人来了又消失了,穆斯林来了被打退了,蒙古人来了又衰弱了,突厥人来了,消灭了拜占庭帝国,可自始至终也没能推进到维也纳以西更远的地方。没有一个坚定的、足够强势的民族能够完成这个统一的任务了。
  而到了近代,列强的观念和民族主义的思想开始抬头,人们忽略掉过去长长的历史,固执在根本就不曾真实存在的纯粹民族和国家的观念上。欧洲的大大小小的独立国家为了君主们的权势进行着无疑的战争,之后,又是帝国主义的争夺。这是的帝国主义已经不是当年的要建立世界帝国的那种帝国主义了,它是建立在要以本国和本民族的无限扩张上的,本质上是极端民族主义的,以1871年以后德意志帝国的精神最为典型。这样的结果,被征服的民族已经不能像在罗马帝国那样作为一个民族继续存在下去,想要生存下去就得靠斗争,于是欧洲就在不停的斗争和倾轧之下一直走到了今天。
  而中国,秦始皇的统一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他的疆域上和文化上的统一给了中国一个稳定存在的契机。我一直倾向认为,中国的典型的封建社会早在秦统一时就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封建”这个名词,无论是他的西文意思还是中文原意,都跟秦以后中国的历史状况是不符合的,至少封建的制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已经不占主流了。这不是靠我们引进的社会发展公式可以直接套用的。
  中国很幸运地在秦以后的历史里保持了统一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并以语言文字作为突出的标志,以“皇帝”为首的君主体制维持了两千年的相对统一,这是中国独特的故事。
  一句话,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不同,也并不是那么可以直接比较的。东西方各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而且,中国是统一的,为什么欧洲非得是统一的呢?西方的人也会问:为什么中国这么大的领土没有分裂呢?这在西方中心论的思想里同样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最初由 visitor 发布
表意文字比拼音文字更具所谓的凝聚力,也就是使语音不同的人群,通过使用同一种与语音无关的表意文字,从而联系在一起。如果中国人也使用拼音文字,因为中国的方言实在太多,很难想象南方人会和北方人使用同一种文字。语音和文字完全不同的人群,最终很可能走向分裂。

但是表意文字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因为其与语音的分离,掌握起来比拼音文字困难,也就是容易造成文盲。

有见地!
 
中国保持统一的原因很简单: 中国人口多, 地形上封闭, 入侵大部分来自北方,
只有很少的时间需要两面做战(汉和唐的一段时间需要对付西方的压力), 方块文
字。

而罗马历史上, 无论是西罗马时期还是东罗马时期, 都必须同时对付两方面的压
力。 同时人口也太少。 西罗马帝国被OVERRUN的时候, 人口只有1千万, 而光一
个VANDALS入侵就有20万人, 蛮族总共有几百万, 跟罗马几乎匹敌。

但是欧洲还是有一定的统一度的, 先是罗马帝国, 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 拿破仑
时期占领了几乎整个西欧, 西欧在文化上也有一定的统一度。

中国虽然形式上统一时间很多, 但大量的内乱循环是很厉害的。 每隔三百年就是
一场大混战, 一般要丧失1/4以上的人口, 一些地区人口则基本灭绝。相反欧洲几
乎没有什么农民起义, 有也是一般地区性的。 统治者对人民的统治基本是见解的。


说道文化上, 中国并不比西方发达。 公元前500年, 希腊人就提出地球是园的理
论, 并利用金字塔测出了地球的直径。 托勒密的地理书画出了地球的图,并标出
了南北极。 两千年后东罗马帝国灭亡的时候, 这本书由传道士背到意大利。 几十
年后,由於同印度和中国的贸易路被隔绝, 西班牙国王想打通另一条路去中国,
派人到意大利抄了这本书, 这才有海路的开拓。罗马时期科学是没什么进步, 但
是技术是比中国高很多。 罗马修的大道, 现在还在使用;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秦汉
的道路, 现在连点残留的东西都没有。罗马的法律, 现在是世界上所有国家
法律的基础, 包括中国。 顺便说一下,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上说陪审团制度发自英
国,其实是不对的, 罗马共和国(200BC)中期就有了陪审团制度。
 
就算是现代社会,哪怕美国发现了其它星系有生命,如果它的经济不发达的话,照样是废物!

文化某些方面的先进,并不能说明其经济实力发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