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历.修养.西化

yoshida

台湾省高级外省人
VIP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376
荣誉分数
45
声望点数
158
散谈:教育.学历.修养.西化

作者:苏三

有些话说出来似乎比较八卦,并且似乎我没有发表这些言论的资格,但实在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个想法其实很有些年头了。

我是山区农民出身,似乎粗俗卤莽这些品性应该与我这样的人终身相伴。有一半是正确的,确实无论何时何地我的行为之中都能找到粗鲁不雅的痕迹;但是教育是可以部分改变人的。一个人修养之所以底下多半是与教育有关的。好在,我接受过教育,高等教育,并且是当今现代社会比较推崇的西方教育,所以偶尔我也能充充雅人。另外,假如说行为上我还没有彻底规范起来的话,那么起码我的眼光已经绝对的“眼高手低”起来,许多中国的人和事在我看来都粗俗得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自从离开大学,这个世界在我眼中就越来越差劲。城市脏乱不美,普遍人们行为粗卑,做事也缺乏规范,公平与平等意识得不到认真贯彻。个别人个别事让我“友邦惊诧”我倒也不介意,但是当一个民族整体呈现出粗俗状况时,我就几乎要“出离愤怒”了。

一个社会的整体行为规范是一种环境。今天生物环境被提到了高不可及的地位来探讨和保护。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首先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每个人的素质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文环境”,而我的结论是中国目前的人文素质环境堪忧!和现代化有相当的距离。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首先是由现代化的人群组成的。一个文明的社会,也首先是由文明的人组成的。一个渴求西化的社会,首先是行为规范西化的人群。

我曾经做过10年的老师,最先是做中学老师,后来做大学生老师,最后教过2年多研究生;其后在外企工作多年。在做老师之前我先在某学院念英美文学,获得学士学位。我觉得我在本科期间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的人文教育。在这个英美传统文化中我学到了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理念和行为规范。

可以说这个教育给我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因为我看到周围的世界从此成为用两个体系,最大可能是用一种体系“西方体系”来观察周围的世界:中国的以及世界的。许多中国的事物和中国人的行为让我憋闷。这个矛盾是必然的。我相信这个矛盾在当今巨变的中国处处存在、十分普遍;这个矛盾不仅仅存在人际之中,也存在于国际之中,还广泛存在于中国自身的变革之中。说到底,改革不过是在改变人们的行为和作风而已,这些细微的习惯会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之中去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变革。

那么中国最大有可能带动变革的人是谁呢?有很多人。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群体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重要已经到了可以把他们当作一个指标来考察中国变革是否成功顺利。那么我对他们考察的结果是:很失望。所以我总是说“中国的事情急不得”,就是我的这个无奈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无论你有多先进的体制,一个素质底下的群体都会把所有的事情拖跨。同时我根本不相信在目前的这个素质基础之上,社会硬件的改变能够带动他们的根本改变。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改变传统改变行为不仅需要在底层,也需要在高层进行。

有人问,你对中国的知识分子了解多少?有人可能还要问我什么是我说的知识分子?假如中学大学老师都可以约略称做知识分子的话,那么我就可以说我是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假如你不同意这个定义,那么干脆就称“知识人”吧。其实我想指说所有受过教育的人。中学老师不用说了,一般目前都是本科毕业的。前几年大学老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现在不是博士几乎就不能在大学混了。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与这些教师有过很多的联系。后几年在大学的时间内我近距离接触到的朋友大多是博士生、教授、博导、院长等,并且都是中国一类大学。总体说,除了极个别以外,我不满意这个群体所展现出来的风貌。他们专业知识怎么样我没有发言权,但是对于他们的人文修养、行为风度我是很不满意的。一句话,中国人太粗鲁,与西方人有明显的差别。假如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让我有这样的评价,那么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而最为明显的是,越是解放后培养出的高级知识分子人文修养就更差一些,为人也更粗鲁浅薄一些。和不在这个圈子里的人想象的知识分子根本不一样。――以上是基于一个比较西化的女性的眼光当然。

由此我想到2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的教育问题,一个是中国的教育与西方教育怎么接轨从哪里接轨的问题。

所谓中国的知识分子粗鲁缺乏人文修养其实主要体现在男性,而不是女性。中国女性有中国传统文静规范,实际上如我这样不文静的人在中国是很比较少见的。问题主要在男性身上,并且大家也会承认高级知识分子中男性所占比例也更大一些。我有文说过,绅士风度是西方专门为西方男性制定的行为规范,而中国却几乎没有专门为男性制定的规范,所以中国男性的成长呈自然的疯长生物,结果就是粗鲁。问题是,我们有了教育,但是中国的教育并没有真正承担这一块义务,以至于无论你学历多高,实际上教育与其行为修养丝毫没有关系!

有的博士甚至博导粗鲁得有如一个街头白丁。假如哪位高知觉得受了委屈,就当我说我自己老公的,他既是博士也是教授,但我在家就常叫他“农民!”。这种人除了专业知识外行为上与农田里的农民伯伯不会有很大差异,没有受到教育的白丁所能做的一切他都会去做,并且做起来得心应手毫无羞愧,甚至认为自己那是质朴纯真。做事不讲规矩,不按照游戏规则出牌,是另外一个特征。西方传统上是讲等级的,贵族是那个社会的规范制定者,所有人,尤其是从低层通过教育或军事途径走向上层社会的人们,尤其愿意摆脱白丁作为,让自己的一切行为贵族起来、绅士风度起来。中国人倒更愿意让周围的乡亲说:这孩子学历这么高也没有改变农民本色,跟咱们一样往地下吐痰,也没有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城里人习惯。上层向下层习惯看齐的中国人质朴风气到了这样的地步:城里的人看着乡下亲戚往自己地毯上吐痰也不敢阻止的地步。

在众多传统之下,中国的高知保持相当的纯朴――实际上是粗鲁――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今天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关口:中国正在大举向西方学习。怎么学,学哪些,成为问题。一个粗鲁的群体能够带领这个社会走向一个人们渴望的文明社会吗?我有时候甚至在想,很多人在谈及西方的自由与民主文明的时候,相对应在他们脑海中的并不是一个虚空的制度,而是一大批文质彬彬的绅士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在每一个环节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和程序都是文明的、礼貌的、平等的、有原则的、有教养的,而不是别的。你能够想象一个行为粗鲁的群体给社会提供一个文明的社会体制吗?我不能。

所以我从我所熟悉的中国高知的普遍行为上得出了相当悲观的结论。
假如中国社会和教育不做调整这种学历与修养“两张皮”的局面会长期存在,而且必须指出的是,这已不仅仅是个人行为问题,还会波及到经济与其他社会体制中去,影响社会向现代化的进程。一切都是相关的,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人群,西方的体制需要相应西化的行为模式。中国的历史进程一直是在“动手”的“暴力”中前行的,西方的历史一直多是在“动口”的改良中循序渐进。西方人在议会中展示的绝不仅仅是思想的冲突,还有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比如绅士风度,它牵涉到一个人对事物对其他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比如信用方式、比如效率、比如时间观念、比如平等观、比如幽默感、比如人际协调、比如原则性等。这些与硬性制度无关,但却极大影响了制度的发挥。

说到底,中国的一切变革目标现在是以西方为圭臬的,那么他们与体制和理念配套的一切都应该学到。假如只学硬件不学软件,就象一个人穿了西方戴个军帽,没有学到真谛,学的只是皮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思维1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试行过了,洋务运动就是一个例子,后来的中华民国也试过了,都失败了。一个好的社会说到底是让人舒服的,不是让人看的;而一个好的社会体制下我是不相信他们的操作者和制定者的行为是粗鲁的。同时,我根本不相信一个行为方式都是中国传统的人能够理顺好西方的社会机制。

所以,中国的教育体系在培育高学历人才的时候顺便把人们的软行为给捎带教育了?同时文化宣传媒体等在宣扬一些闪闪发光大而空的西方理念时,抽空把这块素质教育也给普及一下?中国人不要老是给人好高务远的姿态,能不能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把自己先文明了,先西化了,然后在去喊大口号?多年来我看着那些高学历的粗人忍无可再忍,他们成为我看中国改革的风向标,他们的素质,就是改革的素质。同时,中国的国际交往越来越多,不想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往的时候让西方人一面在桌面上与中国人讨论专业,一面在背后指责我专家是粗鲁的不文明人。

一句话,假如要向西方学,就学方方面面,临时抱佛脚的急功近利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支撑体制背后的全是人,具体的人,一个个具有普遍统一素质的人。他们决定了一个社会。

你周围接触的高知怎么样?
 
比较西化的女性的眼光,哈!
这种腔调见多不怪了,不值一驳.
感慨的是为什么总是多见这些宝货?读了两天洋文便轻飘飘不知所云.通篇累牍充斥自我吹嘘!
连等级与贵族这样的垃圾概念也拿出来晾晒?自己臭就算了,也不怕熏了别人?
问你一个问题,既然如此看重所谓的贵族与阶级,那末最讲究此物的英国人为什么日渐末落?
再想想咱们的封建王朝,哪个不是礼仪备至,不还是让列强糟蹋?
富国强民靠得是锐意进取,你的这些陈年旧货见鬼去吧!
忍不住了,还是粗一把,你的博士加教授是不是比西方的"绅士"们太温柔了,让你在这里难受得鬼话连篇?!
 
the articel is too abstract. can you give some real life examples? plus i can't believe there are still people who are so naive as to think that professors or Ph.Ds are bunch of noble and pure subjects. nowadays, nothing is uncontaminated under such a hugely commercialized atmosphere.
 
那些骂人“恶心”的人,可能才是真正粗谷的。
 
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精神,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才是真正的精英精神.而不是所谓的贵族风度与教授头衔用来与世人划界线.
求科学,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开拓创新精神才是应该提倡的真正的"贵族"精神.
相反,学人家的温文尔雅恭迁让,不是不可以,但实在只是皮毛而已.
前一帖有些激动...见谅!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