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103页-《天眼》完全重写版本开始连载

第七章 二探皇陵

一路奔波,异常疲倦,到了北京我给赵颖和高阳分别去了电话之后,回到家里洗了个澡倒头便睡。当天晚上,赵颖和高阳提着外卖敲开了我的家门,进门高阳就对我说:“你怎么睡得和猪一样,邻居都被我敲起来了!”我看了看赵颖,她是一脸心疼的样子。

睡了整整一天,我精神了许多,一边吃饭我一边将他们走后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两人。吃过晚饭稍微休息了一下,我接上电脑将数码相机里面的图片倒到了电脑上。

两人瞪着屏幕的表情,一定与我和崔闯乍看到这块白布之时一样,足足有五分钟的时间,高阳才长吁了一口气,说道:“看来崔二胯子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题!”顿了一顿,又道:“不过另外一个迷倒是可以解了!”
赵颖道:“你指的是当时崔二胯子如何留下的这条线索?”

高阳点点头,说道:“不错!这七个字,一定是当时崔二胯子用嘴写的!”

我不禁暗自心中佩服,于是将在崔闯家中以及一路之上所想到的告诉他们两个人,高阳一边听一边点头,等我说完,高阳突然自言自语嘟囔了一句道:“这七个字实在是奇怪,按照崔二胯子的学问和性格,没有道理也没有可能设计这么复杂的哑谜,实在是想不通,难道是军师?”

赵颖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崔二胯子没有必要,而且他也不可能有能力设计出非常复杂的谜题,除非是军师!”赵颖说完,又抬头盯住屏幕,念道:“左八西,左九,右一。”念了几遍,赵颖抬头道:“肖伟说的对,这应该是指点道路或地点的暗语,很有可能这句暗语是军师编的,然后教给其他一同盗墓的几人。但是现在搞不清的是参照物是什么,而且里面的数字用的是什么单位?”

高阳答道:“难道参照物是小店?”

赵颖摇摇头,说道:“我觉得不太可能,我们去过北陵,小店本身的面积已经很大,如果用它来作参照物,误差很可能就是非常之大。”

我又想了一会儿,说道:“数字的单位会不是步?”

高阳一拍脑门,说道:“还有可能是丈!这也是当年常用的距离单位!”

赵颖点点头,说道:“有一定道理,但是究竟用的是什么参照物?对了,我们把当时去北陵拍的照片调出来看看,我这里还有当时画的草图,说不定会有一些线索!”

我连忙从电脑中调出在北陵拍的照片,赵颖也取出放在包里当时她画的草图,但是看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放弃了这个念头,照片之中可以用作是参照物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华表、下马碑、石象生,比比皆是。

我们又讨论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没有什么结果,见天色已晚,我要送赵颖回家,赵颖死活不依,挣扎了一番,最后还是闹不过我,于是我们打车先送高阳,再送她回去。

回到家里已经是十二点多钟,虽然已经睡了一整天,但是由于连日的疲倦,我还是倒头便睡,不过这一觉睡得并不安稳,在梦里崔二胯子留下白布上面的七个大字不停地在眼前晃动,然后有是崔二胯子写给祖父的三封书信,也不停地在梦中一遍又一遍的出现,在梦里我隐隐约约有一种很不对劲的感觉,但究竟是什么,我又不能够想到,我拼命地想去再仔细看看崔二胯子那张白布之上的七个大字,试图寻找一些线索,但每次还没有完全看清,眼前的东西就被那三封书信代替,天快亮的时候,我突然醒过来,那种不对劲的感觉一下子变得异常强烈,但是想了又想,还是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事情。我仔细回忆梦中的场景,但能想到的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情节。

迷迷糊糊上了一天班,我还是一直在思索着这件事情。高阳今天在外采访,没有到社里,中午我们通了一个电话,约他晚上一起吃饭,晚上下了班,我直接去接赵颖。

我和高阳约在了小西天牌楼见面,附近有一家烧烤做得不错,在那里吃了晚饭,然后一起散步回家。我将昨天做的梦对他们讲了,当然也包括在梦里那种不对劲的感觉。两个人帮我想了许久,也没有答案,赵颖对我道:“我现在觉得,我们应该已经离那个答案非常的近了,只是还有几处关键的地方没有想清楚,不过没有关系,我隐隐约约觉得,这个谜题并不难破解!所以你也不要想得太过辛苦。”

高阳调侃道:“还是你老婆会心疼人,不过说归说,遇到这种事情能不胡思乱想啊?昨天晚上我回去以后,也是琢磨了很长时间,睡觉的时候还是满脑子都是那七个字,什么左八西,左一,右九的。”

赵颖笑道:“你记错了,应该是左八西,左九,右一。”

高阳用手搔搔头,道:“记错了么?”

我道:“以前还跟我吹记忆力好呢,你是记错了,应该是左八西,左九,右一!”

高阳笑骂道:“老了老了,不中用了,奶奶的,这个暗语还真难记,什么左八西,左九,右一,也不设计个顺嘴的。”

赵颖笑道:“你还挺会给自己找折!”

我忽然一愣,脑子里面灵光一现,一掌拍在高阳的肩膀上,叫道:“我想到了,想到了!”

这一掌一定是打得不轻,高阳用手捂着肩膀,夸张地咧着嘴,叫道:“你小子轻点行不,你想到了什么?”

我一手拉住赵颖,另一手拉住高阳,猛往家里跑去,叫道:“跟我走,我给你们看!”

进了房门,我快速打开电脑,再一次看到那张图片,我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推测,说来简单,只是一般人的惯性思维导致了很大的倾向性,这样就无形之中加大了这七个字的难度。

图片调出来以后,我指着屏幕对他们两人说到:“你们看这七个字,其实意思并不是我们所想!”

赵颖和高阳再一次仔细盯着屏幕,口中轻轻念道:“左八西左九右一。”念了几遍,赵颖道:“难道类似于藏头诗?”于是又念:“左左右八九一西?”

我手指屏幕上面的图片,提醒道:“崔二胯子当年口衔毛笔书写,因而字迹对得并不整齐。”两人顺着我的手指方向看去,屏幕上面的这七个字分为三行三列,但每一行每一列都不是一行直线,再加上那块白布并非一个标准的方形,这几行字排列的越发地显得歪歪扭扭,参差不齐。

赵颖恍然大悟,叫道:“不错,应该是西,九一八,左右左!我们忘记了那时候人们写字的习惯是竖版,从右向左!”

高阳也是一拍脑门,高声叫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我觉得这七个字如此难记!”

说来非常简单,我们已经有了惯性思维,就是一般看书全部是一行一行地看,并且从左向右,而崔二胯子写的这幅手迹,由于字迹歪歪扭扭,本来从右数第一列三个字“西九一”,应该是对得很齐的一列字,但是由于他是用口衔毛笔书写,第二个“九”字和第三个“一”字都向左偏了半个多字,这样第二列的后两个字“左右”,也向左偏了不少,所以白布上的七个字并非这样排列:

左八西
左九
右一

而应该是:

左八西
左九
右一

念出来应该就是:西,九一八,左右左

听我解释过一番之后,他们两人都表示完全同意。高阳道:“昨天晚上我还曾经想过,这句暗语按道理说应该不是崔二胯子编制,而是军师想到的,为了方便以后再进皇陵寻找洞口方便。但是如此的没有规律,不便记忆,实在让人费解,但是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九一八”就是当年东北沦陷的日子,而“左右左”也不难记!”

赵颖道:“但是现在又有了一个问题,按照祖父的记录,这个盗洞的第二入口,应该是天然的,而如果口诀如此的上口,难道有这么巧合?现在很明显的就是,存在一个基准点,只要沿着西九一八左右左去找,应该就可以找到洞口!但是难道这个基准点也是他们做出来的?”

我明白照应的意思,既然这个洞口是目的地,而起点恰恰经过西九一八左右左的方式就可以达到终点,确实有点不可思议,除非这个起点是人工制造的标记物,可是如果是人工制造的标记物,崔二胯子万一不小心被破坏掉了怎么办,那岂不就找不到了?

这是高阳道:“那么这个西九一八左右左到底是怎么走?”

赵颖想了一会儿,道:“现在还无法判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这句话所指的就是从那个人为的基准点,或是标记物走到入口处的方法!”

高阳点点头,又道:“可是奇怪的是,现在我们三人想了这么久,都未能猜出这个哑谜,崔二胯子留了这样一个线索给后人,他的后人怎么能够找的到?”

赵颖道:“这一点倒不是问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崔二胯子要完成军师死前的遗愿,因为这件事情的危险,所以没有交待给肖伟的祖父,而是要他自己的后代来替他完成,这一点我们已经都想到了。”

高阳点头道:“不错!”

赵颖继续道:“但是当时崔二胯子的小孩还未出生,这件事情要想办成,不仅要等小孩子出生,而且还要等他长大成人,崔二胯子也很清楚,自己是绝对等不到这一天,因而才会将要交代的事情用这种方式来说明,但是你们有没有想到,崔二胯子留下的文字性和说明性的东西,只有这七个字,包括回到古墓去干什么,也没有交代!这一点怎么解释?”

“难道他是托付给了他的女人?”我问道。

“不错!我也是这样想的。”赵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崔二胯子当年一定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讲给了他的女人,甚至将如何找到第二入口的方法也讲给了他的女人,在让他的女人转述给他的孩子,而留下这七个字的原因,一定是害怕时间久了,关键之处会有遗忘!”

这一番话听得我和高阳连连点头,高阳补充道:“而且当时崔二胯子双手受伤,不方便书写,也只能把最关键,最容易忘的方向和数字之类的东西记录下来!而其他交代过的,应该是非常好记,而且很可能是听过以后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对!”赵颖肯定道:“这一点才是最关键的地方,也是我刚才在回家的路上之所以说我们离答案不远的原因。也就是说,找到盗墓入口的方法之中,最关键的就是这七个字,而这七个字我们已经得到,其他的崔二胯子转述给他的女人的内容,应该是很简单的,我们不难找到!”

听了赵颖这一番话,我们精神大振,于是又坐在一起开始认真地分析。高阳道:“现在最难的,是单位和基准点,怎么也想不清楚,军师当年编制这套口诀的时候,究竟用的是什么单位?前面我们也分析过了,不可能是步!”

赵颖道:“我们可以想象,他们采取的方法,一定不能太复杂,比如说是九百八十一米,或是九百一十八丈,因为这样需要精确的测量,他们安排的洞口一定是异常隐秘,不用说以当时的环境条件,他们再去的时候不可能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大规模精确测量,况且就算是可以精确测量,只要误差出几米的距离,很可能就会不能再找到这个洞口!”

我们又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什么进展,隐隐约约感觉到答案好像就在眼前了,可是飘飘忽忽就是抓不着,讨论到最后,赵颖依旧还是比较沉稳,不慌不忙,而我和高阳都已经感到异常焦躁。

高阳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调侃道:“奶奶的,不就是一个洞口吗,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还真他妈的费劲!能有什么洞口,不是说天然的吗,天然的洞有什么?老鼠洞?山洞?岩洞?兔子洞?树洞?地洞?”

我笑道:“连老鼠洞你都想得出来,我算是服了YOU,我看再找不着这个洞,我们随便找个洞钻进去算了!”

高阳哈哈大笑,赵颖突然挥挥手,打断了我们,问高阳道:“你刚才说什么?”

高阳笑到一半突然被打断,脸上一愣,反问道:“你说的是哪一句?”

赵颖道:“最后一句!”

高阳一脸迷惑,答道:“我说能有什么洞,不就是老鼠洞、山洞、岩洞、地洞还有树洞吗。怎么了?”

赵颖将手放在嘴边,竭力思考,喃喃的道:“岩洞?山洞?隆业山?不,不可能,方向不对,而且距离太近,对了,是树洞,一定是树洞,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一大片树林子?”

赵颖一下子跳起来,抱住我的脖子,又亲又笑:“我们能找到了!能找到了!”我一阵迷糊,随即恍然大悟:不错,是树洞,一定是树洞!而且就在那片密林之中!
 
奇怪, 那小村不是早改名了吗, 而且全村的人都姓高,怎么崔二胯子的后代还叫崔闯.
 
我记得很早以前就提过,第二个出口是个树洞。为严密性,作者应该核实以下。
 
------------------ 无印良品 ------------------------------------


下一局概更:该树于文革期间枯死。在北陵公园于80年代组织的园林苗木整饬中被铲车清除。原地点已经被清理填实。肖、崔、赵、高赶到后已无从下手。肖当场晕倒。经找有关专家勘察,如清理现场,土方移动量巨大,耗资甚巨。四人联系政府文管部门,被斥为天方夜谭,并遭驱逐。而当地一底下黑社会团伙则威胁四人,交出地道入口图。四人欲逃并试图报警。此时,一及时雨――某韩国巨商神秘登场,愿意出资。方案是假借投资某项目,打通政府关节,买下地皮,盖出厂房,在厂房内进行秘密施工挖掘隧道。但条件是皇太极头骨归韩国富商研究所有。肖赵两人可到韩国居住。
四人顿时陷入一场重重危机之中,短短两天内,赵及崔分别被两伙不明来历人物绑架。报警,但在规定的接头地点遭出卖。关键时刻,肖、赵两人在公安部联络的特警赶到,击毙数人,俘伤一人。肖、高两人虽脱险,但监视抢救的匪徒医疗地点遭停电和纵火袭击。匪失踪。而北陵附近则发生神秘爆炸。两人收到神秘电子邮件,提出交换条件。
波云诡异的战局形成,挑战着主人公。




概更二:
在公安部、国土安全局通过特种作战和高科技监听侦测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运用下,二人甘愿作饵,巧妙地周旋于几大势力范围内。查明由当地政府蛀虫、黑社会组织、警戒败类、国际走私团伙组成的重重黑幕,在中国与韩国、 *** 交界的公海上,即使击溃并俘获了犯罪组织,救回高。但赵被团伙转移,不知去向。未几,肖、崔、高在国家地震局大地物理所、遥感局、当地政府成立的文物小组等支持下,找到皇陵附近的地道,并开挖出另一出口,进入古墓。皇太极尸骨失踪,有关宝藏也被盗,发现崔胯儿子尸骨,经勘测发现遇害线索。一条线索引入东北与西伯利亚密林中,与日寇另一藏宝地,及细菌战工厂有关。一条主线,通过国际追踪,在国际刑警组织协助下,变更身份,打入敌人内部,获得赵线索(在美西海岸并被转移中东某国途中。并获得组织有关任务信任,接触到幕后老板,韩国人某,具有美、日双重国际,是明末袁崇焕后代,居家避难朝鲜,后偷度到韩国。在非洲神秘狼巢,发现神秘袁重焕祠堂及袁有关的大批明清文物。对于该老板某,肖心情矛盾,不止该爱还是该恨。
通过解度,线索回到明末的乱世烟云中去......
 
以上是在小说论坦看见的一个网友点评
不知道是真是假
从之,对於象,我,这样很关心故事的人来说
如获至宝
就转过来拉
大家也可以看看吧
 
别的论坛上一个网友的猜测,挺有意思的:


第一次看这篇文章是几个月以前,而且不是在本论坛,当时就被吸引住了,但是当时太忙没有看完,等第二天再想看,已经忘了小说的题目了,一直没找见。几个月来,不时会想起这篇文章来。
昨天(11月7日)偶然发现这篇文章,大喜若狂,从上午8:30一直读到现在(11月8日凌晨2:12),读完之后才知道离结束还早,不禁有些遗憾。
说实话,当初第一次读本文时,看到作者的写作提纲,就觉得本文的主要人物之一就是袁崇焕,因为其中两个题目是“京城勤王”、“千古冤忠” 说的根本就是袁崇焕。因为明末抗清名将主要就是袁崇焕、洪承畴、祖大寿等,不是兵败被杀就是投敌,只有袁崇焕忠心耿耿却落了凌迟处死的下场,真称得上是千古奇冤,和岳飞一样,让后人所为之叹息。记得几年前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袁崇焕》,就是描写的这段历史的,剧中最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情景真惨。还有金庸的《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就是袁崇焕之子。
希望所有喜欢本文的朋友们根据作者的提纲谈一谈自己对文章整体框架的描述,来一个类似文章接龙的游戏,因为作者给出最终结果恐怕是明年的事了,太吊胃口了。
我自己认为,本文最主要的两点是:
1、“天眼”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袁崇焕被冤杀后,老百姓十分痛心,纷纷说“老天爷,为什么不开开眼,让好人死得这么惨”,结果……
2、盒子里的头发是哪个女人的,根据当前电视剧中类似情况的推测,这个女人既有袁崇焕有亲密关系又有皇太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皇太极当初为什么要向朝鲜要这两个盒子,干什么用。我猜测可能是装陷害袁崇焕的东西的。皇太极在战场上打不过袁崇焕,就使用反间计,用盒子装着伪造的袁崇焕谋反的证据,派人送到北京,明朝崇祯皇帝那里,但盒子一般人打不开,只好找来“北谭”,北谭打开盒子后,崇祯皇帝就冤杀了袁崇焕。结果,“北谭”十分后悔,认为是自己害死袁崇焕,因为是他打开的盒子。为了替袁崇焕报仇,“北谭”决定杀死皇太极,于是全家搬到盛京,以献给皇太极另一和盒子的机会,事先在盒子中放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在打开盒子时,匕首在皇太极头上开了个大洞,好象一个眼睛。“北谭”杀死了皇太极,报了仇,老百姓都说“老天爷这回终于开眼了,为好人申了冤”。
“北谭”在刺杀皇太极之前,为了避免锁技失传,仓促之中将锁技大概内容写了下来,留给后人,并要求后人隐性埋名。。。。。
 
最初由 gxq 发布
别的论坛上一个网友的猜测,挺有意思的:


第一次看这篇文章是几个月以前,而且不是在本论坛,当时就被吸引住了,但是当时太忙没有看完,等第二天再想看,已经忘了小说的题目了,一直没找见。几个月来,不时会想起这篇文章来。
昨天(11月7日)偶然发现这篇文章,大喜若狂,从上午8:30一直读到现在(11月8日凌晨2:12),读完之后才知道离结束还早,不禁有些遗憾。
说实话,当初第一次读本文时,看到作者的写作提纲,就觉得本文的主要人物之一就是袁崇焕,因为其中两个题目是“京城勤王”、“千古冤忠” 说的根本就是袁崇焕。因为明末抗清名将主要就是袁崇焕、洪承畴、祖大寿等,不是兵败被杀就是投敌,只有袁崇焕忠心耿耿却落了凌迟处死的下场,真称得上是千古奇冤,和岳飞一样,让后人所为之叹息。记得几年前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袁崇焕》,就是描写的这段历史的,剧中最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情景真惨。还有金庸的《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就是袁崇焕之子。
希望所有喜欢本文的朋友们根据作者的提纲谈一谈自己对文章整体框架的描述,来一个类似文章接龙的游戏,因为作者给出最终结果恐怕是明年的事了,太吊胃口了。
我自己认为,本文最主要的两点是:
1、“天眼”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袁崇焕被冤杀后,老百姓十分痛心,纷纷说“老天爷,为什么不开开眼,让好人死得这么惨”,结果……
2、盒子里的头发是哪个女人的,根据当前电视剧中类似情况的推测,这个女人既有袁崇焕有亲密关系又有皇太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皇太极当初为什么要向朝鲜要这两个盒子,干什么用。我猜测可能是装陷害袁崇焕的东西的。皇太极在战场上打不过袁崇焕,就使用反间计,用盒子装着伪造的袁崇焕谋反的证据,派人送到北京,明朝崇祯皇帝那里,但盒子一般人打不开,只好找来“北谭”,北谭打开盒子后,崇祯皇帝就冤杀了袁崇焕。结果,“北谭”十分后悔,认为是自己害死袁崇焕,因为是他打开的盒子。为了替袁崇焕报仇,“北谭”决定杀死皇太极,于是全家搬到盛京,以献给皇太极另一和盒子的机会,事先在盒子中放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在打开盒子时,匕首在皇太极头上开了个大洞,好象一个眼睛。“北谭”杀死了皇太极,报了仇,老百姓都说“老天爷这回终于开眼了,为好人申了冤”。
“北谭”在刺杀皇太极之前,为了避免锁技失传,仓促之中将锁技大概内容写了下来,留给后人,并要求后人隐性埋名。。。。。
真的还虚构
那个袁崇焕是谁
我没有听过他
 
最初由 花花鸭子 发布

真的还虚构
那个袁崇焕是谁
我没有听过他

你不知道袁崇焕是谁!!!????
不可能吧,他比岳飞还怨。。。。
如果真不知道应该好好看看历史书,中国人不应该忘了他。
 
袁崇焕
(1548-1630)明末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字自如,又字元素。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平南。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喜欢研究兵法,常向退伍老卒了解东北边塞情况。天启二年(1622)入京朝觐,升任兵部主事。单骑赴山海关考察关内外形势,自请守辽抗金,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组织修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地城堡,招练兵马。天启四年再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督率军民修缮边镇,开疆拓土。天启五年十月,抵制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拒绝将军队撤译关内,率部留守宁远。升山东按察使。次年挫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劲旅,获宁远大捷。改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兼兵部侍郎,收复高第所弃关外故土。天启七年苦战宁远、锦州,击退皇态极所率后金大连。因受宦官魏忠贤党徒诬陷,辞官归。崇祯元年(1628)起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次年斩杀皮岛守将毛文龙。不久后金军避开宁远、山海关,绕道龙井关入长城,直趋北京。崇焕率军入京拒敌,崇祯帝误中皇太极反间计,以为袁勾结后金,引敌胁和被逮下诏狱。崇祯三年八月以谋逆罪磔死。清初设馆修《明史》时,冤情方大白。

转载出自:Net-Bugs.com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