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纪念方励之先生

[/color]

:D :D :D :D

您老叫 40、50、60、70后的生人情何以堪哟,那是中国12亿人口中的7亿多人啊。。。:p :p :p :p


指望这些人,那得等300年。:D:D
 
方去世后海外华人出现了不少纪念的文章,粗略一读,却又感叹那个时代的人,不管是嘴里心里喊反共或者拥共,其实骨子里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脸谱化,拔高到圣人的高度,等等等等,都深深打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中国的希望不在那代人身上,他们身上那个时代的枷锁限制了他们的思维.80,90,00后才是希望所在.
老芦发了篇《方励之轻狂死了》,大概可以算不拔高的了,几乎和鱼四水平一致。鱼四转的老马文章,老马可以算是芦粉,:p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819352

但我其实对这篇不以为然,倒不是为逝者讳,而是觉得老芦对方先生不公平,太苛求了。方固然是缺乏勇气,老芦原话是“完全吓掉了魂”。方的确不是英雄,但英雄这标准窃以为应该用以自律,而非要求别人。

当年老芦因为老马(马悲鸣)无意中透露了他真实姓名的姓,惊恐至极,怕TG找到他,用英文粗话大骂老马,:D。具体哪年的事忘了,但一定是89后了。这比方先生当年的勇气又如何呢?:p 另外我觉得老芦文章文革气太重,远不如润涛阎,:p

======================================
即使方氏夫妇早就在通缉令上,被共党抓起来了,那又便如何?根本就不会丧命,无非是关押一段时间罢了,反倒成全了他“中国萨哈罗夫”的英名。为六四坐牢的人多的是,也没见谁被枪毙。据土匪司令王希哲说,坐共产党的牢其实是拿学位。这话其实也不错。我早就在旧作中指出,毛共与后毛共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党的威望(=欺骗蛊惑力)空前跌落。因此,在毛时代“反党”,不但要被枪决,而且还要被全民全心全意地声讨,真个成了死有余辜,遗臭万年;而在后毛时代“反党”,不但不会被枪决,还立即就成了人民心目中的勇士与英雄。若是方教授当时不是被完全吓掉了魂,彻底丧失了理智,实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教导“不怕坐牢”,那后来的诺贝尔奖也就绝对轮不到当时籍籍无名的刘晓波了。
 
指望这些人,那得等300年。:D:D
:D:D:D 出处?刘小波的,中国至少需要被殖民三百年?

那指望80,90,00后呢?;) 倚老卖老固不足取,倚小卖小难道就一定对么?:p 谁不是从少年到白头呢?时光最公平了,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D:D:D:D:D:D

要认真说,就同一个人而言,年轻的时候涉世不深,对政治,社会,人性的复杂性了解还浅。中国讲40而不惑,外国话不熟,:blowzy:,以美国总统看,最年轻当选的是43岁的肯尼迪,平均当选年龄54,;)。少数天才可不可能30就洞若观火呢,可能的,:p,但多数人不行,政见之类要40岁才定型吧,如果不是更晚。:p

所以,如果等80后40岁时,比当是时的70/60/50/40后有见地,更比70/60/50/40后40岁时有见地,概率上说我同意。但要说现在最大不过32的80后比现在的70/60/50/40后有见地,能独立思考,概率上说我不同意。;):p
 
gingerale

:D:D:D

1>. 倚小卖小难道就一定对么?:D:D:D:D:D:D

2>. 要认真说,就同一个人而言,年轻的时候涉世不深。。。政见之类要40岁才定型吧,如果不是更晚。:p

3>. 所以,如果等80后40岁时,比当是时的70/60/50/40后有见地,更比的70/60/50/40后40岁时有见地,概率上说我同意。

4>. 但要说现在最大不过32的80后比70/60/50/40后有见地,我不同意。;):p



:D :D :D :D

1>. 今早起旋的时候,读到这个,还热的,就现买现卖吧。。。:blink: :D

"把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
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
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
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 - 《读伊索寓言》

您老是想卖老还是敬老啊? :p :p :p

2>. 岁数大才有定型的政见,跟屁股决定了言论的取向,都是时髦而文化人的说法。小朋友 却越来越觉得,是钱袋铸造了政见。

3>. 概率上说,"等80后40岁时,比当是时的70/60/50/40后有见地。。。" 上帝在这事上掷骰子了吗? 好像没有吧? 有吗?! :eek: :eek: :p :p :p

4>. "最大不过32的80后"中,有挺多有见地的大哥大姊的啊。学无前后,达者为先嘛。

现在人们拥有的舞台,比往日的,大太多啦。上台发声发言,或唱歌起舞,或吆喝,或

者来个talent show,机会多多了。这回搞不定,下回再来呗。磨练机会多,见地也成

熟得快了。 :cool: :p :p :p :p





 
老芦发了篇《方励之轻狂死了》,大概可以算不拔高的了,几乎和鱼四水平一致。鱼四转的老马文章,老马可以算是芦粉,:p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819352

但我其实对这篇不以为然,倒不是为逝者讳,而是觉得老芦对方先生不公平,太苛求了。方固然是缺乏勇气,老芦原话是“完全吓掉了魂”。方的确不是英雄,但英雄这标准窃以为应该用以自律,而非要求别人。

当年老芦因为老马(马悲鸣)无意中透露了他真实姓名的姓,惊恐至极,怕TG找到他,用英文粗话大骂老马,:D。具体哪年的事忘了,但一定是89后了。这比方先生当年的勇气又如何呢?:p 另外我觉得老芦文章文革气太重,远不如润涛阎,:p

======================================
即使方氏夫妇早就在通缉令上,被共党抓起来了,那又便如何?根本就不会丧命,无非是关押一段时间罢了,反倒成全了他“中国萨哈罗夫”的英名。为六四坐牢的人多的是,也没见谁被枪毙。据土匪司令王希哲说,坐共产党的牢其实是拿学位。这话其实也不错。我早就在旧作中指出,毛共与后毛共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党的威望(=欺骗蛊惑力)空前跌落。因此,在毛时代“反党”,不但要被枪决,而且还要被全民全心全意地声讨,真个成了死有余辜,遗臭万年;而在后毛时代“反党”,不但不会被枪决,还立即就成了人民心目中的勇士与英雄。若是方教授当时不是被完全吓掉了魂,彻底丧失了理智,实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教导“不怕坐牢”,那后来的诺贝尔奖也就绝对轮不到当时籍籍无名的刘晓波了。

想起六月五号的校园里的情景。。。
那天晚上,筹委会的大喇叭广播在不断的说,今天晚上军队可能会进校园,建议同学们能够离开校园的离开校园,没地方去的要把灯熄了,军队进入校园的时候不要出声,不要骂人,不要扔石头扔瓶子,不要跟军人吵架,最好熄灯躺在床上。

那天晚上,俺和宿舍的几个人靠着窗户看外面街道上,想看看军车什么时候进校园来。

看着看着,俺看到一辆绿色的解放牌大卡车从很远处的街道拐角拐到往校园的方向来了,在黑魆魆的街上,车灯很晃眼,看不清车上是什么。 俺就跑到楼道里大喊了一声:军队来了!军队的大卡车来了!

然后就听见楼道里一片噼里啪啦的脚步声,每个学生都火速的跑回宿舍里去了,然后那一层楼一片黑暗,所有的宿舍都把灯给灭了,楼道一下变得静悄悄的。

俺跑回宿舍,守在窗户上接着往外张望,那辆绿色解放牌大卡车从街头驶过校门。。。。。再仔细一看,是辆。。。。运煤车。

我倒了个去的。。。。
 
老芦发了篇《方励之轻狂死了》,大概可以算不拔高的了,几乎和鱼四水平一致。鱼四转的老马文章,老马可以算是芦粉,:p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819352

但我其实对这篇不以为然,倒不是为逝者讳,而是觉得老芦对方先生不公平,太苛求了。方固然是缺乏勇气,老芦原话是“完全吓掉了魂”。方的确不是英雄,但英雄这标准窃以为应该用以自律,而非要求别人。

当年老芦因为老马(马悲鸣)无意中透露了他真实姓名的姓,惊恐至极,怕TG找到他,用英文粗话大骂老马,:D。具体哪年的事忘了,但一定是89后了。这比方先生当年的勇气又如何呢?:p 另外我觉得老芦文章文革气太重,远不如润涛阎,:p

======================================
即使方氏夫妇早就在通缉令上,被共党抓起来了,那又便如何?根本就不会丧命,无非是关押一段时间罢了,反倒成全了他“中国萨哈罗夫”的英名。为六四坐牢的人多的是,也没见谁被枪毙。据土匪司令王希哲说,坐共产党的牢其实是拿学位。这话其实也不错。我早就在旧作中指出,毛共与后毛共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党的威望(=欺骗蛊惑力)空前跌落。因此,在毛时代“反党”,不但要被枪决,而且还要被全民全心全意地声讨,真个成了死有余辜,遗臭万年;而在后毛时代“反党”,不但不会被枪决,还立即就成了人民心目中的勇士与英雄。若是方教授当时不是被完全吓掉了魂,彻底丧失了理智,实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教导“不怕坐牢”,那后来的诺贝尔奖也就绝对轮不到当时籍籍无名的刘晓波了。

看了芦笛的文章,俺觉得这句话很不公:
“据知情人披露,方励之其实是被那位贤内助坑了。据说,那位本来心心念念要作伟人妻的李淑娴此时给吓得魂不附体,完全进入了歇斯底里状态,只会抑制不住地哆嗦,反复说:共产党疯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就是受了她的影响,方先生才决定逃入使馆。”

俺觉得有人就是爱把事情怪到太太头上,比如常见到一种说法,不是他不好,是太太让他怎样怎样。最典型的是把毛泽东的一些事情放到江青头上。俺不知道事情原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但是这种把事情怪到太太头上的事儿俺见得太多了。

其次,即使事情是那样的,但是说“被那位贤内助坑了”,“此时给吓得魂不附体,完全进入了歇斯底里状态”,“只会抑制不住地哆嗦”,这类小说一类的词句放在一篇严肃的文章里也很不妥当。

而且,上面的所有描述都是“据知情人披露”,“据说”。这类话语,平时调侃跟贴是可以的,但是在一个这么严肃的评价一个人的文章里,似有扑风捉影,道听途说之嫌。
 
但我其实对这篇不以为然,倒不是为逝者讳,而是觉得老芦对方先生不公平,太苛求了。方固然是缺乏勇气,老芦原话是“完全吓掉了魂”。方的确不是英雄,但英雄这标准窃以为应该用以自律,而非要求别人。

俺觉得方不是缺乏勇气,而是对当时局势判断不明,徒死无意,跟学生领袖那时纷纷自己逃亡一样,是不愿意束手待毙。

方不像学生们那样可以潜逃,按说他有很多朋友和学生们都会愿意帮他,但是他恐怕也不愿意连累别人,所以进入大使馆避一阵难,在那个局势不明的情况下,对他来说是也许是不多的选择之中的最好的选择。

虽然事后看起来未必是最佳选择,但是人不能说,你看,当时留下来被抓起来的也没一个死的啊,反倒成了英雄了。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当时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当时被抓住枪毙了是完全有这种可能性的。

士兵们才不管你是方励之还是学生,他们恐怕都不知到方励之是谁。他们一旦开枪,就不在乎多杀几个人。

而且王震不是早就扬言要把那几个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给毙了吗?
 
[/color]

:D :D :D :D

1>. 今早起旋的时候,读到这个,还热的,就现买现卖吧。。。:blink: :D

"把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
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
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
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 - 《读伊索寓言》

您老是想卖老还是敬老啊? :p :p :p

2>. 岁数大才有定型的政见,跟屁股决定了言论的取向,都是时髦而文化人的说法。小朋友 却越来越觉得,是钱袋铸造了政见。

3>. 概率上说,"等80后40岁时,比当是时的70/60/50/40后有见地。。。" 上帝在这事上掷骰子了吗? 好像没有吧? 有吗?! :eek: :eek: :p :p :p

4>. "最大不过32的80后"中,有挺多有见地的大哥大姊的啊。学无前后,达者为先嘛。

现在人们拥有的舞台,比往日的,大太多啦。上台发声发言,或唱歌起舞,或吆喝,或

者来个talent show,机会多多了。这回搞不定,下回再来呗。磨练机会多,见地也成

熟得快了。 :cool: :p :p :p :p






:cool::cool: 这贴很油麦嘛。:D

典型的二元论者,就是脑袋里只有两极,你说倚老卖老不对,他唯一想得出的反驳就是倚小卖小也不对。:D
您这小朋友的脑袋决定政见的确比年龄决定政见有道理。政见的范围和深度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而加深加大,但是否具有leadership、是否拥有清晰的对周围的公共事宜的见地大概在十几岁、二十几岁时就有明显表露了。参选总统的人固然都是40以上的,那是因为一般而言,参选总统所需的那些经验需要一步步累积,除去总统这个金字塔尖的位置,在州级、市级乃至小城镇级竞选上议员位置的,二十多岁的人也不是没有,没见谁是纯因年龄原因而败给更年长的竞选者的。倒是见过不少年纪一大把政治上还很naive的人(不是鄙视的意思,有些人对这方面无天分也无兴趣,人各有志也各有短长),也见过小小年纪就很老到、看问题很全面、思考问题很深入的人。
 
[/color]
:D :D :D :D
我的观点是人的见识与时代和个人都有关. 一般而言,时代在进步, 人在成长, 所以从概率看, 80后25岁比70后25岁时有见识,80后35岁比80后25岁时有见识,但同一年比如2012,25岁的80后比35岁的70后有见识吗?我倒觉得相反,2012年,35岁的70后比25岁的80后有见识. ;) 但2022年呢?2032年呢?;)

1)倚老卖老固不足取,倚小卖小难道就一定对么?这句的意思是两头反。条件不足.
既不是敬老,也不是卖老,;) :D

2)对同一个人而言,见识是随着阅历,学习等增长的。40岁可以看做人见识的peak year,这个40的数字取得比较笼统,没细究。

“岁数大才有定型的政见,跟屁股决定了言论的取向,都是时髦而文化人的说法。小朋友 却越来越觉得,是钱袋铸造了政见。”
你这个比较的是不同的人。

3)人群和人不是一回事。注意我的原话,判断对象是群体,非个例, 以概率论.。

4)人类总的趋势是进步的。我一直觉得现代西方的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比中国/外国古代的更值得学习。
这个咱俩以前讨论过,意见相左,;)。我觉得所谓文化可分为美与真。各种文化美的部分尽可都保留,但真的部分,我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优异处,:p:D
 
俺觉得方不是缺乏勇气,而是对当时局势判断不明,徒死无意,跟学生领袖那时纷纷自己逃亡一样,是不愿意束手待毙。

方不像学生们那样可以潜逃,按说他有很多朋友和学生们都会愿意帮他,但是他恐怕也不愿意连累别人,所以进入大使馆避一阵难,在那个局势不明的情况下,对他来说是也许是不多的选择之中的最好的选择。

虽然事后看起来未必是最佳选择,但是人不能说,你看,当时留下来被抓起来的也没一个死的啊,反倒成了英雄了。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当时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当时被抓住枪毙了是完全有这种可能性的。

士兵们才不管你是方励之还是学生,他们恐怕都不知到方励之是谁。他们一旦开枪,就不在乎多杀几个人。

而且王震不是早就扬言要把那几个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给毙了吗?
我对方先生了解不多,但这次他去世,引起的讨论,我非常感慨,想起犬耕,想起《Lord of Ring》,想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现在时髦的“潇洒的”“世外高人式”的犬儒主义,各处其位,各司其职,等等等等。今天没空了,做个记号,下次接着写。
 
。。。。。。

是方励之先生,提出了「民主是要靠从下向上争取的,不是靠从上到下赐予的,赐予的东西是会收回去的」,吹响了80年代中国青年追求民主的号角。

是方励之先生,从中共体制内开始发力,期冀改变中国的政治面貌,并鼓励加入中共的青年学生,入党后「以改变中国共产党的颜色」。

是方励之先生,在独裁专制统治之下,以无比的勇气,公开批评北京当局奉为圭臬的四项基本原则,质疑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是方励之先生,在中共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高压之下,勇敢地向当时的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表公开信,要求释放魏京生等政治犯。

是方励之先生,在十年文革残酷的阶级斗争之后,率先提出人权平等普世价值观概念,为底层民众从90年代开始的维权运动打开了一扇窗口。

。。。。。。

http://info.51.ca/news/canada/2012/04/10/252433.shtml
 
。。。
一九八七年初的时候本人正在国内读研究生,当时系里的辅导员动员大家积极向组织靠拢。与本科时期所遇到的辅导员不同,这位老兄还是很平易近人的,没有那么多空洞的说教。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听到了方先生被开除党籍的消息。本人虽然没有方先生的聪明才智,可脑后同样有反骨,对权威非常反感。与其将来被组织开除,还不如现在就敬而远之,因此彻底打消了向组织靠拢的念头。
。。。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111
吴鑫岩: 赤子冰心

没想到,居然有跟我几乎一模一样的经历。当时的两件事情,在我最后决定拒绝组织召唤的思考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一是胡乔木在人民日报上写了一篇论证共产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的文章,我看了之后感觉通篇胡说八道;第二个事件,就是方励之和刘宾雁等敢说真话的人被开除和批判,尤其是发生在文革之后,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行为彻底失望。这两件事使我确定,自己一旦入党必然就要经常讲些言不由衷的假话,而这是我极其反感的生活。
 
我对方先生了解不多,但这次他去世,引起的讨论,我非常感慨,想起犬耕,想起《Lord of Ring》,想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现在时髦的“潇洒的”“世外高人式”的犬儒主义,各处其位,各司其职,等等等等。今天没空了,做个记号,下次接着写。

阿Q由方先生想到的是

1)多年来一直想找人聊聊64,几乎没有人有这个兴趣,尽管阿Q圈子较小,这么多年了,还是觉得很失落。中国人对不和钱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东西感兴趣的人确实不是很多

2)方先生躲进美大使馆,没有任何可以指责之处

3)左派们多攻击民运人士89后多少劣迹。阿Q对民运人士人品如何,特别是89后表现如何毫无判断也毫不关心。我们没有任何权利要求某些人因为做了某些事,就必须是道德完人,同时任何人都有权利改变他的理念;同时,我们追求的法制与民主的思想,64民运人士只是碰巧在那段时间做了它的载体,它并不因为民运人士的“人”的任何变化而褪色;只有专制制度,才对执政者的道德品德有苛刻的要求;在民主和法制社会,依靠的是法律和制度,并不依赖人,就像阿Q不会去苛求华盛顿还有谁谁谁是个道德完人,同时也不会去苛求方先生,刘晓波或者任何其他人是一个道德完人

4)在失去方先生这样优秀的长者、导师而伤痛之余,阿Q又想到了方先生、刘晓波或者别的什么人并不是带着特殊基因出生的,我们看不到第二个方先生,可能并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方先生,而是我们失去了这样的土壤,可能有很多方先生早早就在天朝的土壤里干枯而死

5)阿Q严重不赞同很多人认可的“80年后,90年后”独立思考能力强了很多的说法。在H2事件中,再一次清楚地看到了,什么样的人才能在中国赢得人气。新生代看到的东西更多,眼界更宽,但是看到更多的人是意见多而不思考,思考则浅尝辄止。相对70年后,60年后确实没有在这些年轻人中看到群体式的突破

6)就算在加拿大遇到的人,骨子里是左派的人,貌似远多于右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