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ew同学,如果要辩论的话,那么就从贵教信奉的上帝和佛教佛陀的功德比较来出发吧。请提前仔细阅读我的上一贴《胜出天神赞》。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可从身、语、意、功德、事业,以及饶益有情、证悟缘起等各个侧面来赞叹。但这里赞叹的角度,主要是胜过一切天神。](1)
我们且看《胜出天神赞》中:
言我护此杀害此,是天神最之宗旨,
佛陀无怨亦无亲,增生定胜行饶益。
意思为观念上有差别:[宣扬保护亲友、杀害怨敌,是天神的究竟宗旨。而佛陀无怨也无亲,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令其皆获得增上生、决定胜的安乐。](2)
贵教的上帝对待众生,合意的就奖励,不合意的就惩罚,说明还有嗔心,就像我们凡夫一样并未断除贪嗔痴烦恼,根本就不是殊胜无欺处。象《佛子行37颂》所说的一样,“贪恋亲方如沸水,嗔很敌方如烈火” 这种做法根本就不是作为一个怙主所应取行为,应该断除。
[而佛陀是无怨无亲的,对众生一视同仁,乃至最弱小的众生,也用慈悲心来爱护,不会因有权有势而恭敬他,也不会因卑微弱小而蔑视、甚至杀戮他。佛陀平等饶益所有的众生,让他们暂时获得人天快乐,有吃有穿,地位财产无不齐全,同时又知道这种快乐不长远、不究竟,进而引导他们断除一切烦恼障、所知障,证得究竟圆满的正等觉果位。](3)真正的生生世世的依怙应该是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就应该像佛陀一样。
您这样非要把您的不是殊胜无欺处的上帝硬要塞给别人,是否也觉得不合理? 要不您还是重新审核一下贵教教义,改信佛教吧?! 佛教的教义是经得起推敲的,历史上还没有人发现佛教的教义有任何值得破斥之处。
再引用两段《胜出天神赞》里的偈颂。
谁无慈悲勤伤他?谁成众生皈依处?
谁具贪兮谁离贪?深思此中应供谁?
孰若无过失,且有无量德,
具悲一切智,我即皈依彼。
-------注:
(1)摘自《前行广释》第一册,索达吉堪布译讲,第5页;( 2)同上,第17页; (3)同上,第18页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可从身、语、意、功德、事业,以及饶益有情、证悟缘起等各个侧面来赞叹。但这里赞叹的角度,主要是胜过一切天神。](1)
我们且看《胜出天神赞》中:
言我护此杀害此,是天神最之宗旨,
佛陀无怨亦无亲,增生定胜行饶益。
意思为观念上有差别:[宣扬保护亲友、杀害怨敌,是天神的究竟宗旨。而佛陀无怨也无亲,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令其皆获得增上生、决定胜的安乐。](2)
贵教的上帝对待众生,合意的就奖励,不合意的就惩罚,说明还有嗔心,就像我们凡夫一样并未断除贪嗔痴烦恼,根本就不是殊胜无欺处。象《佛子行37颂》所说的一样,“贪恋亲方如沸水,嗔很敌方如烈火” 这种做法根本就不是作为一个怙主所应取行为,应该断除。
[而佛陀是无怨无亲的,对众生一视同仁,乃至最弱小的众生,也用慈悲心来爱护,不会因有权有势而恭敬他,也不会因卑微弱小而蔑视、甚至杀戮他。佛陀平等饶益所有的众生,让他们暂时获得人天快乐,有吃有穿,地位财产无不齐全,同时又知道这种快乐不长远、不究竟,进而引导他们断除一切烦恼障、所知障,证得究竟圆满的正等觉果位。](3)真正的生生世世的依怙应该是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就应该像佛陀一样。
您这样非要把您的不是殊胜无欺处的上帝硬要塞给别人,是否也觉得不合理? 要不您还是重新审核一下贵教教义,改信佛教吧?! 佛教的教义是经得起推敲的,历史上还没有人发现佛教的教义有任何值得破斥之处。
再引用两段《胜出天神赞》里的偈颂。
谁无慈悲勤伤他?谁成众生皈依处?
谁具贪兮谁离贪?深思此中应供谁?
孰若无过失,且有无量德,
具悲一切智,我即皈依彼。
-------注:
(1)摘自《前行广释》第一册,索达吉堪布译讲,第5页;( 2)同上,第17页; (3)同上,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