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与茶的故事
2010-07-27 来源:和茶网
过去,寺院一般是统治集团传达旨意、掌握民情的御用工具,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方丈、主持等多是统治阶级信赖的人。在长期的交往与品用过程中,茶叶的诸多好处迅速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乃至最高统治者所熟知和青睐。
中国历代皇帝,大都有好茶之痴:有的嗜茶如命,有的好取茶名,有的专为茶叶著书立说,有的还给进贡名茶之人到官加爵。夹山寺,因其在佛学界和茶禅文化上的特殊地位而受到广泛重视,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曾先后下诏敕建,故有“三朝御修”之说。
宋朝徽宗赵佶工于书画,通晓百艺,尤其是对茶叶的评品颇有见地:
“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以他九五之尊,写了一部洋洋洒洒的《大观茶论》而为后人称道。《大观茶论》有20目3000字,从茶叶的栽培、采制到烹煮、鉴品,从烹茶的水、具、火到品茶的色、香、味,从煮茶之法到藏培之要,从饮茶之妙到事茶之绝,无所不及,一一记述。御笔作茶书,古今中外,仅此一家。皇帝倡导茶学,大力提倡人们饮茶,这对当时“茶盛于宋”具有颇大的影响。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罗山县灵山寺的灵山茶曾治好了他吃败仗时的刀伤而情有独钟。一次,他前往灵山寺视察,对寺院敬献的灵山茶赞不绝口,龙心大悦,将泡茶的厨师连升三级官衔。随从嘟哝着发牢骚:
“十年寒窗苦,何如一盏茶。”
朱元璋爽朗大笑:“我给你续下句:
‘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一时传为传佳话。灵山茶久负盛名,与朱元璋的提倡不无关系。
朱元璋的另一大贡献,是“罢团茶,兴散茶”。《万历野获编》记载:明代初年,各地进贡茶叶,其中建宁、阳羡进贡的茶叶为上品,当时沿袭宋代的做法,所有进贡的茶叶都要碾碎之后,揉制成大小不同的团状,即所谓龙团。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朱元璋认为这种做法是浪费百姓的劳力,下令停止龙团制作,直接进献芽茶。芽茶分为四等,依次为:采春、先春、次春、紫笋。由此看来,洪武二十年是中国饮茶史的一个转折点,意义重大。
清代乾隆一生嗜茶。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太后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乾隆好写诗,好以茶为诗,他是历代皇帝中写茶诗最多的一个,仅为“西湖龙井”就赋诗四首, “铁观音”、“碧螺春”皆是他赐名。晚年退位后,更是终日嗜茶,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是他品茗的专地。乾隆活了88岁,堪数中国皇帝之寿魁,饮茶是他养生之一法。
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茶在许多文学、艺术家眼里成了不可缺少的物品,“茶兴留诗客,瓜情想戌人。”唐代以后的著名文化人多是茶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白居易、皮日休、杜牧、李白、杜甫,陆羽、孟浩然、刘禹锡、陆龟蒙、苏东坡、陆游、欧阳修、蔡襄、苏辙、黄庭坚、郑板桥、秦观、杨万里、范成大等从古至今历朝历代著名的文人墨客们,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茶叶,创作了浩如烟海的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作品。
大诗人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诗仙用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这首诗也就成为重要的茶叶历史资料和咏茶名篇。“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其堪夸。”元稹送别白居易所作的《一言至七言诗茶》宝塔诗,起句点题,以后每两句为一组,对仗工整。最后两句表达了两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堪称茶诗精品力作。当时的白居易写了50多首茶诗,自称“别茶人”,《琵琶行》中“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的诗句就描写了当时长途贩茶的史实。唐代著名诗僧释皎然,善烹茶,能诗文,留下许多有名的茶诗。他的《饮茶歌消崔石使君》诗,赞誉了剡溪茶的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诗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宋代有一种倾注茶汤于碗中使汤纹形成各种物象的游戏,称作“茶百戏”。僧徒福全擅长茶百戏,能使汤纹组成一句诗,并列四碗可组合成一首绝句。卢仝的《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蒲松龄,在家乡柳泉设了一个茅草亭,为过往行人义务供茶,路人喝茶时,他就请饮茶者讲故事和见闻。他的《聊斋志异》中四百九十多篇故事,多是经由这样的方式搜集的素材。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曹雪芹呕心沥血所作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描写的是社会的衰落过程,但通篇茶香飘逸,被人称做是文学著作中集茶文化之大成者,尤其是第九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将人、茶、水、器、文、意相融相衬,描写得淋漓尽致,堪称登峰造极之作。
孙中山先生,一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即使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也随身带着茶叶,他认为坚持常年饮茶最有益于养生。他在《建国方略》中说:“就茶而言,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
毛泽东、邓小平、朱德、鲁迅、郭沫若、老舍等现当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爱茶嗜茶咏茶的趣闻轶事数不胜数。2006年5月,石门县“东山秀峰”茶在“中俄友谊年”中充当友好使者,被国家主席胡锦涛选作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礼茶,轰动中外茶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