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客
我本无心,逍遥红
- 注册
- 2002-01-27
- 消息
- 1,707
- 荣誉分数
- 5
- 声望点数
- 148
枫都之恋 (1)
枫都之恋
这个故事将由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分别叙述,这方式有点特别,不过相信您很快就
会习惯的。您可以这样设想:在故事发生的若干年后,故事中的人物又聚在一起,
激情已经沉淀,友情得到升华,大家一杯清茶在手,回忆起往事,娓娓道来:
1、接机
(何雅)
我是在一个冬天来到渥太华的。按照加拿大当地人的标准,那是一个暖冬,路上很
少有积雪,但撒了很多盐,跑来跑去的车很多都是脏兮兮的,挂满了盐花。是萧白
到机场接的我,他站在候机厅一个显眼的地方,手里拿着一张卡片,上面用彩笔龙
飞凤舞地写着我的名字。那是一张过期的新年贺卡。那张卡片我一直保存至今。
第一次见到萧白,我叫了他一声叔叔,因为他在国内是我母亲的同事。萧白三年前
移民加拿大,我爸爸也正是在那一年离开了他工作多年的设计院下海开了家公司;
也正是因此,我父母才有经济能力在三年后送我来这里的卡尔顿大学自费读书。听
我叫他叔叔,萧白当时似乎一愣,笑着问我他有那么老吗?待我定睛看他,不禁也
笑了。以后我叫他萧大哥,后来就直接叫他的名字。
他把一件羽绒服递给我,告诉我外面正下着大雪。那羽绒服颜色好鲜艳,我猜想一
定是他妻子的。萧白的车上顶着个大盒子,他告诉我那是放滑雪板的。接机那天,
他在附近的圣特玛丽滑雪场滑了一天的雪。说起滑雪,他口气中颇有几分穿林海、
跨雪原的豪迈。虽然从来没有看过他滑雪的样子,可我脑海中一直有这样一组活动
的画面:天上飘着大雪,就像我来到渥太华第一天看到的那样一场大雪。雪越下越
大,滑雪的人渐少,飘飞的雪花把山和树都隔到更远的地方去了,宽阔的雪道只剩
下一片辽阔的空茫。萧白站在山顶滑道的起点处,风卷着雪花扑面而来。他雪杖一
点,呼啸而下,随着起伏的山势跌宕盘旋。到了山脚,他侧身急停,滑雪板激起一
道一人来高的雪幕。这画面在我的印象中是如此的鲜明,甚至连我自己都迷惑于它
的真实性;虽然理智告诉我这完全不可能,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滑雪场。或许这印
象不过是从某个电影中得来的。
可惜以后再也不可能看到萧白滑雪了。
从机场出来,萧白打开车里的音响,一个男中音低沉的歌声在车里缓缓飘起。“是
童安格?”我问。虽然歌是陌生的,可童安格磁性般的歌喉和中年人特有的成熟品
性却是熟悉的。“是啊。很老的歌了。没办法,就是怀旧,喜欢听老歌。你也听童
安格?”他问。“我也喜欢他。不过我更喜欢听新歌。新歌听多了不也就成了老
歌?”我回答。我从国内带来好多光碟,后来借了不少给萧白,发现他其实也很喜
欢听新歌。
渥太华机场很小,跟北京机场没法比,我转机的温哥华机场也比它大很多。城市在
夜幕下的显得十分空旷。“是市郊吗?”我问。“已经是市区了。渥太华没有大都
市那样繁华。”萧白回答。其实我并不太喜欢大都市,我本来是学天文的,总觉得
那些摩天大楼太夸张、太霸道,把星星都遮住了。人挤在里面象蚂蚁。“小城会不
会很寂寞?”可一直生活在北京的我,还是禁不住这样地发问。“人在异乡总是寂
寞的。”我一直记住了萧白的这句回答,即使是当我在渥太华拥有很多朋友以后,
即使是在我自认为找到了我的真爱以后。
大概是担心我害怕小城的寂寞,萧白开始历数渥太华的种种好处。用他的话来说,
渥太华让你既能体会到一个城市作为首都的热闹,也能同时享受中小城市的安静从
容。他说这里一年四季活动蛮多的,有郁金香节、各种音乐节、焰火节、热气球节,
还有龙舟赛、沙滩排球、露天音乐会。现在正是Winterlude,也就是冰雪节。有冰
雕、雪雕比赛,各种冰上表演。最吸引人的还是在瑞都运河上滑冰,据说它是世界
上最长的滑冰场,将近八公里,从道斯湖一直到国家艺术中心。
“还有龙舟节?”我有点吃惊。“是啊。龙舟节规模越来越大,一百多个队参加,
比赛两天。我们今年准备组织一支华人龙舟队,你也参加吧。”在加拿大划龙舟一
定很有意思,我不觉神往。
车驶进市中心地区,路面变得宽阔,汽车从四面八方汇来,闪亮的尾灯接成了一条
光的长龙。“前面就是卡尔顿大学。”顺着萧白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校门处一
座石墙象屏风一样立在花圃中,地面的射灯照亮了几个大字:Carleton
University。校园掩映在夜幕和树影中,看不真切。
枫都之恋
这个故事将由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分别叙述,这方式有点特别,不过相信您很快就
会习惯的。您可以这样设想:在故事发生的若干年后,故事中的人物又聚在一起,
激情已经沉淀,友情得到升华,大家一杯清茶在手,回忆起往事,娓娓道来:
1、接机
(何雅)
我是在一个冬天来到渥太华的。按照加拿大当地人的标准,那是一个暖冬,路上很
少有积雪,但撒了很多盐,跑来跑去的车很多都是脏兮兮的,挂满了盐花。是萧白
到机场接的我,他站在候机厅一个显眼的地方,手里拿着一张卡片,上面用彩笔龙
飞凤舞地写着我的名字。那是一张过期的新年贺卡。那张卡片我一直保存至今。
第一次见到萧白,我叫了他一声叔叔,因为他在国内是我母亲的同事。萧白三年前
移民加拿大,我爸爸也正是在那一年离开了他工作多年的设计院下海开了家公司;
也正是因此,我父母才有经济能力在三年后送我来这里的卡尔顿大学自费读书。听
我叫他叔叔,萧白当时似乎一愣,笑着问我他有那么老吗?待我定睛看他,不禁也
笑了。以后我叫他萧大哥,后来就直接叫他的名字。
他把一件羽绒服递给我,告诉我外面正下着大雪。那羽绒服颜色好鲜艳,我猜想一
定是他妻子的。萧白的车上顶着个大盒子,他告诉我那是放滑雪板的。接机那天,
他在附近的圣特玛丽滑雪场滑了一天的雪。说起滑雪,他口气中颇有几分穿林海、
跨雪原的豪迈。虽然从来没有看过他滑雪的样子,可我脑海中一直有这样一组活动
的画面:天上飘着大雪,就像我来到渥太华第一天看到的那样一场大雪。雪越下越
大,滑雪的人渐少,飘飞的雪花把山和树都隔到更远的地方去了,宽阔的雪道只剩
下一片辽阔的空茫。萧白站在山顶滑道的起点处,风卷着雪花扑面而来。他雪杖一
点,呼啸而下,随着起伏的山势跌宕盘旋。到了山脚,他侧身急停,滑雪板激起一
道一人来高的雪幕。这画面在我的印象中是如此的鲜明,甚至连我自己都迷惑于它
的真实性;虽然理智告诉我这完全不可能,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滑雪场。或许这印
象不过是从某个电影中得来的。
可惜以后再也不可能看到萧白滑雪了。
从机场出来,萧白打开车里的音响,一个男中音低沉的歌声在车里缓缓飘起。“是
童安格?”我问。虽然歌是陌生的,可童安格磁性般的歌喉和中年人特有的成熟品
性却是熟悉的。“是啊。很老的歌了。没办法,就是怀旧,喜欢听老歌。你也听童
安格?”他问。“我也喜欢他。不过我更喜欢听新歌。新歌听多了不也就成了老
歌?”我回答。我从国内带来好多光碟,后来借了不少给萧白,发现他其实也很喜
欢听新歌。
渥太华机场很小,跟北京机场没法比,我转机的温哥华机场也比它大很多。城市在
夜幕下的显得十分空旷。“是市郊吗?”我问。“已经是市区了。渥太华没有大都
市那样繁华。”萧白回答。其实我并不太喜欢大都市,我本来是学天文的,总觉得
那些摩天大楼太夸张、太霸道,把星星都遮住了。人挤在里面象蚂蚁。“小城会不
会很寂寞?”可一直生活在北京的我,还是禁不住这样地发问。“人在异乡总是寂
寞的。”我一直记住了萧白的这句回答,即使是当我在渥太华拥有很多朋友以后,
即使是在我自认为找到了我的真爱以后。
大概是担心我害怕小城的寂寞,萧白开始历数渥太华的种种好处。用他的话来说,
渥太华让你既能体会到一个城市作为首都的热闹,也能同时享受中小城市的安静从
容。他说这里一年四季活动蛮多的,有郁金香节、各种音乐节、焰火节、热气球节,
还有龙舟赛、沙滩排球、露天音乐会。现在正是Winterlude,也就是冰雪节。有冰
雕、雪雕比赛,各种冰上表演。最吸引人的还是在瑞都运河上滑冰,据说它是世界
上最长的滑冰场,将近八公里,从道斯湖一直到国家艺术中心。
“还有龙舟节?”我有点吃惊。“是啊。龙舟节规模越来越大,一百多个队参加,
比赛两天。我们今年准备组织一支华人龙舟队,你也参加吧。”在加拿大划龙舟一
定很有意思,我不觉神往。
车驶进市中心地区,路面变得宽阔,汽车从四面八方汇来,闪亮的尾灯接成了一条
光的长龙。“前面就是卡尔顿大学。”顺着萧白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校门处一
座石墙象屏风一样立在花圃中,地面的射灯照亮了几个大字:Carleton
University。校园掩映在夜幕和树影中,看不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