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核心經典--淨土五經一論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应起西向,当日没处,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顶礼白言: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
   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我亦愿乐生于彼土。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作是语时,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于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无不照见。譬如日出,明照世间。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圣贤共住。阿难及诸菩萨众等,皆大欢喜,踊跃作礼,以头著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
   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各持花香,来于虚空,散作供养。尔时极乐世界,过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以佛威力,如对目前,如净天眼观一寻地。彼见此土,亦复如是。悉睹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诸香华,遍佛刹不?阿难对曰:唯然已见。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阿难对曰:唯然已闻。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又见众生,于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边地疑城第四十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于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于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于彼谓之胎生。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求诸近臣,终不从心。轮王欢喜,方得解脱。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若有堕于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华中不得出现。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然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远离一切殊胜善根。以此为苦,不生欣乐。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汝阿逸多: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刹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
   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于此经中生导师想。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若闻佛号,心中狐疑,于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勤修坚持第四十六

   佛告弥勒: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无畏、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蜜等菩萨之法,非易可遇。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坚固深信,时亦难遭。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咐嘱汝等,作大守护。为诸有情长夜利益,莫令众生沦堕五趣,备受危苦。应勤修行,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无得为妄,增减经法。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若不往昔修福慧 于此正法不能闻
 已曾供养诸如来 则能欢喜信此事
 恶骄懈怠及邪见 难信如来微妙法
 譬如盲人恒处暗 不能开导于他路
 唯曾于佛植众善 救世之行方能修
 闻已受持及书写 读诵赞演并供养
 如是一心求净方 决定往生极乐国
 假使大火满三千 乘佛威德悉能超
 如来深广智慧海 唯佛与佛乃能知
 声闻亿劫思佛智 尽其神力莫能测
 如来功德佛自知 唯有世尊能开示
 人身难得佛难值 信慧闻法难中难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是故博闻诸智士 应信我教如实言
 如是妙法幸听闻 应常念佛而生喜
 受持广度生死流 佛说此人真善友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四十亿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现种种希有神变。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无量妙花纷纷而降。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參見 入門佛經必讀第 20 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往生論)

婆藪頗頭(世親)菩薩造


元魏菩提留支譯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國
我依修多羅 真實功德相 說願偈總持 與佛教相應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淨光明滿足 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 具足妙莊嚴 無垢光燄熾 明淨曜世間
寶性功德草 柔軟左右旋 觸者生勝樂 過迦旃鄰陀
寶華千萬種 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 交錯光亂轉
宮殿諸樓閣 觀十方無礙 雜樹異光色 寶欄遍圍繞
無量寶交絡 羅網遍虛空 種種鈴發響 宣吐妙法音
雨華衣莊嚴 無量香普熏 佛慧明淨日 除世癡闇冥
梵聲悟深遠 微妙聞十方 正覺阿彌陀 法王善住持
如來淨華眾 正覺華化生 愛樂佛法味 禪三昧為食
永離身心惱 受樂常無間 大乘善根界 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種不生 眾生所願樂 一切能滿足
是故願生彼 阿彌陀佛國 無量大寶王 微妙淨華台
相好光一尋 色像超群生 如來微妙聲 梵響聞十方
同地水火風 虛空無分別 天人不動眾 清淨智海生
如須彌山王 勝妙無過者 天人丈夫眾 恭敬繞瞻仰
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
安樂國清淨 常轉無垢輪 化佛菩薩日 如須彌住持
無垢莊嚴光 一念及一時 普照諸佛會 利益諸群生
雨天樂華衣 妙香等供養 贊諸佛功德 無有分別心
何等世界無 佛法功德寶 我願皆往生 示佛法如佛
我作論說偈 願見彌陀佛 普共諸眾生 往生安樂國
 
無量壽修多羅章句,我以偈頌總說竟。

論曰︰此願偈明何義?
示現觀彼安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願生彼國故。

云何觀?云何生信心?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行成就,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

何等五念門?
一者禮拜門、二者贊嘆門、三者作願門、
四者觀察門、五者回嚮門。

云何禮拜?
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

云何贊嘆?
口業贊嘆︰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云何作願?
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

云何觀察?
智慧觀察︰正念觀彼,欲如實修行毗婆舍那故。

彼觀察有三種,何等三種?
一者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
二者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
三者觀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

云何回嚮?
不舍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願,回嚮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云何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
彼佛國土莊嚴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議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寶性,相似相對法故。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種應知。

何等十七?

一者莊嚴清淨功德成就。
二者莊嚴量功德成就。
三者莊嚴性功德成就。
四者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五者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
六者莊嚴妙色功德成就。
七者莊嚴觸功德成就。
八者莊嚴三種功德成就。
九者莊嚴雨功德成就。
十者莊嚴光明功德成就。
十一者莊嚴妙聲功德成就。
十二者莊嚴主功德成就。
十三者莊嚴眷屬功德成就。
十四者莊嚴受用功德成就。
十五者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
十六者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
十七者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
 
莊嚴「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故。

莊嚴「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

莊嚴「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故。

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故。

莊嚴「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無垢光燄熾,明淨曜世間」故。

莊嚴「觸」功德成就者︰偈言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故。

莊嚴「三種」功德成就者︰有三種事,應知。何等三種?
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虛空。

莊嚴「水」功德成就者︰偈言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故。

莊嚴「地」功德成就者︰偈言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故。

莊嚴「虛空」功德成就者︰偈言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故。

莊嚴「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故。

莊嚴「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故。

莊嚴「妙聲」功德成就者︰偈言「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故。

莊嚴「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故。

莊嚴「眷屬」功德成就者︰偈言「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故。

莊嚴「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故。

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者︰偈言「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故。

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者︰偈言
「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故。
 
淨土果報,離二種譏嫌過,應知。一者體,二者名。
體有三種︰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諸根不具人。無此三過故,名離體譏嫌。
名亦有三種︰非但無三體,乃至不聞二乘、女人、諸根不具三種名故,名離名譏嫌。等者,平等一相故。


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者︰偈言
「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

略說彼阿彌陀佛國土十七種莊嚴功德成就,示現如來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

彼無量壽佛國土莊嚴,第一義諦妙境界相,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說,應知。

云何觀佛莊嚴功德成就?
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八種相,應知。何等八種?

一者莊嚴座功德成就。
二者莊嚴身業功德成就。
三者莊嚴口業功德成就。
四者莊嚴心業功德成就。
五者莊嚴大眾功德成就。
六者莊嚴上首功德成就。
七者莊嚴主功德成就。
八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


何者莊嚴「座」功德成就︰偈言「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台」故。

何者莊嚴「身業」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故。

何者莊嚴「口業」功德成就︰偈言「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故。

何者莊嚴「心業」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故。無分別者,無分別心故。

何者莊嚴「大眾」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故。

何者莊嚴「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故。

何者莊嚴「主」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故。

何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故。

即見彼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故。

略說八句,示現如來自利利他功德莊嚴次第成就,應知。

云何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
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者,觀彼菩薩有四種正修行功德成就,應知。

何者為四?

一者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如實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故;開諸眾生淤泥華故。

二者彼應化身,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種種方便,修行所作,滅除一切眾生苦故。偈言「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故。

三者彼一切世界無量,照諸佛會大眾無量,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贊嘆諸佛

四者彼照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實修行。偈言「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又向說觀察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功德成就、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

略說入一法句故。

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此清淨有二種,應知。

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淨。

器世間清淨者︰如向說十七種莊嚴佛土功德成就,是名器世間清淨。
眾生世間清淨者︰如向說八種莊嚴佛功德成就,四種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是名眾生世間清淨。

如是一法句,攝二種清淨義,應知。

如是菩薩,奢摩他,毗婆舍那,廣略修行,成就柔軟心。如實知廣略諸法,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嚮。

何者菩薩巧方便回嚮?
菩薩巧方便回嚮者︰謂說禮拜等五種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樂;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是名菩薩巧方便回嚮成就。

菩薩如是善知回嚮成就,即能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何等三種︰

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

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故。

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

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故。何等三種︰

一者無染清淨心,以不為自身求諸樂故。

二者安清淨心,以拔一切眾生苦故。

三者樂清淨心,以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以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

是名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應知。

向說智慧、慈悲、方便三種門,攝取般若;般若攝取方便,應知。

向說遠離我心不貪著自身,遠離無安眾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此三種法,遠離障菩提心,應知。

向說無染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此三種心,略一處成就妙樂勝真心,應知。

如是菩薩智慧心、方便心、無障心、勝真心,能生清淨佛國土,應知。

是名菩薩摩訶薩隨順五種法門,所作隨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說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隨順法門故。

復有五種門,漸次成就五種功德,應知。何者五門?
一者近門。二者大會眾門。三者宅門。
四者屋門。五者園林遊戲地門。
此五種門,初四種門,成就入功德;第五門,成就出功德。

入第一門者︰以禮拜阿彌陀佛,為生彼國故,得生安樂世界。是名入第一門。

入第二門者︰以贊嘆阿彌陀佛,隨順名義,稱如來名,依如來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會眾數。是名入第二門。

入第三門者︰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得入蓮華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門。

入第四門者︰以專念觀察彼妙莊嚴,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處,受用種種法味樂。是名入第四門。

出第五門者︰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眾生,示應化身,回入生死園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回嚮故。是名出第五門。

菩薩入四種門,自利行成就,應知。

菩薩出第五門,回嚮利益他行成就,應知。

菩薩如是修五門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無量壽修多羅優婆提舍願生偈,略解義竟。

難行道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

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

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愚哉!彼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
 
淨土五經一論

淨土宗修行原先按照的經典為三經一論;淨土三經即為三部阿彌陀經的合稱:
1.《佛說阿彌陀經》——亦稱《小阿彌陀經》;
2.《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
3.《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

一論為天親菩薩所造《往生論》。

後來又追加了兩部經的部份經品:
1.《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清代咸豐年間的魏源(魏默深)居士將之附在三經之後,成為淨土第四經;
2.《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清末民初時印光大師又將之列入,為淨土第五經。

從此這五經一論確定為淨土宗修行的參考經典。

http://zh.wikipedia.org/wiki/淨土五經一論
http://www.szjt.org/xuexiu_daoh/jingtufamen/jingtufamen/jingtuwujing/wujing-zy.htm
http://amtb.co.uk/jing-tu-zong/sutras
 
赞叹师兄的总结, 顶礼!

顺便解释一下,世亲菩萨和天亲菩萨是一个人,是翻译上的不同。
 
有三部经其实是一部经:

大本为: 华严经 (古大德称之为“根本法轮”,是释迦佛成佛后在定中为法身菩萨讲的,量括: 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 一四天下微尘品。传入中国的是不完整的目录纲要,最后一章《普贤菩萨行愿品》非常完整,文殊、菩萨菩萨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中本为: 无量寿经 (详细介绍极乐世界的由来和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展示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佛庄严、佛土庄严、修行菩萨庄严。。。)

小本为: 阿弥陀佛经

这三部经再浓缩一下,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大经解、净土大经科注中有详细介绍 http://new.jingzong.org/Item/48849.aspx)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请大侠慈悲转发: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