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素食生活,营造健康人生zt----低碳生活从素食开始

老北京萝卜素丸子
 

附件

  • 20120930_2014377241.jpg
    20120930_2014377241.jpg
    43.8 KB · 查看: 191
材料

  北京豆腐1块,胡萝卜150g,香菜100g,粉丝30g,面粉120g,盐,味精各5g,白胡椒粉3g

  做法

  1、将豆腐控干水分抓碎,胡萝卜洗净去皮、擦成细丝,香菜清洗干净切碎,粉丝泡发好,切成小段。

  2、将以上物料混合,放入面粉,搅拌均匀。

  3、之后调入盐、白胡椒粉、味精,稍事搅拌。用手团制成大小均匀的丸子。

  4、锅中坐油,待6成热,将丸子放入煎炸,待完全金黄,捞出控油即可。
 
        “咱可不是吃素的。”北京这句老话的意思是,我不是懦弱的人,你别招惹我。



为什么“吃素”会和懦弱联系起来?老北京究竟是怎样“吃素”的?
 
  中国素食源远流长,春秋已滥觞,古人祭祀时为表达尊重,非素食不可。


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它在本土戒杀生,并不绝对要求素食,但梁武帝一纸令下,素食遂成中国大乘佛门的基本生活规范,这极大推动了素食的发展。


到唐代,宫廷素菜已达相当高的水准。然而,当时平民饮食水平不高,主食之外,几无副食。
 
  五代期间,幽州等地被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占据,宋王朝屡图恢复,始终未能成功,数百年的对峙,老北京与中原的生活方式产生差异,契丹、金时期,北京人生活方式近于北方游牧民族,以肉为主要副食,蔬菜较少。


而此时所谓“南人”已普遍以蔬菜为副食,一些学者认为,正是这一背景,让“吃素”有了戏谑的含义。
 
  北京人大规模食用蔬菜,始于明代,特别是大白菜引入,成了冬季的当家菜。

明中后期,玉米被广泛引种,它成熟快,收割后离冬季尚有几十天,恰好能种一茬白菜。

种植白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故很快推广开来。



为保存白菜,北京人开始制作酸菜。

不过,明代的酸菜是先将白菜晒干,再加盐腌制,滋味略差。

到清代,水渍法渐成主流,成品与今天食用的酸菜已无二致。
 
  虽然嘴上说不吃素,但事实上老北京很注重吃素,民国后期,北京有1万家餐馆,其中700家专门提供素食,占全部餐饮业的7%。

如此高的普及率,原因有三:

一是与宗教信仰相关,即使是没宗教信仰的普通人,每年祭祀祖先、许愿上香期间,他们也只吃素食;

二是人们养生保健意识强;

三是肉食太贵,素食滋味几可乱真,相对便宜,自然成为首眩
 
  老北京素食分宫廷素食、寺院素食和民间素食三种。

从做法上分,也是三种,即卷货、卤货和炸货。

卷货是用油皮包馅烧制而成,以香菇等为主,滋味悠长;

卤货以面筋等为主,重视口感;

炸货则需过油,用来模仿肉菜,几可乱真。
 
原料:西芹、芦笋、芒果、百合

做法:

1. 西芹洗净斜切成片,芦笋去掉老根,斜切成段。

2. 鲜百合球拆成散瓣,冲洗干净。

3. 芒果切成条状。

4. 先用一点油炒香西芹和芦笋,加盐,稍晚加百合,关火后拌入芒果,芒果如果放早了会化掉,口感也会变酸。

原方子还有胡萝卜,家里没有了就没放,加上胡萝卜会更漂亮。
这里哪里有卖鲜百合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