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欣赏&讨论: 探春理家 -- 贾府的帕累托改进

LZ给解解探春对生母和弟弟的态度呗。
自为人父母后再读红楼,每每读到探春对生母的各种轻视不屑心里都有些疙疙瘩瘩的。是,赵姨娘是有些着三不着四的,眼皮浅耳根子又软,经常被人利用捉弄。但是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有弟弟怎么能那么无情呢?从这点上来看,我更喜欢87版的电视剧,每看到穿着大红嫁衣的探春扑进赵姨娘的怀里,喊出一声“娘”的时候,心里的疙瘩总是和着泪水消融。

特别喜欢探春的人说:探春之所以跟母亲弟弟划清界限,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他们。以提高自己的地位赢得大家的尊重来庇护他们。怎么觉得那么牵强。

:cool: :cool: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
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
莫牵连.
碍…奴去也,
莫牵连.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bjL7BR6WuN4"]《红楼梦》 插曲 '分骨肉' 720HD - YouTube[/ame]
 
农民,说说你对这些红楼梦歌曲怎么看?只评曲和演唱即可。

这个,一看就记起来了.
曲和演唱我觉的就两字:贴切
其实那个版本的电视剧,我觉的也是中国大陆少有的好片,导演有文化啊
后来9几年那部三国中的文戏,让我这熟读三国之人也连连叫好:cool::D:D
 
LZ给解解探春对生母和弟弟的态度呗。

自为人父母后再读红楼,每每读到探春对生母的各种轻视不屑心里都有些疙疙瘩瘩的。是,赵姨娘是有些着三不着四的,眼皮浅耳根子又软,经常被人利用捉弄。但是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有弟弟怎么能那么无情呢?从这点上来看,我更喜欢87版的电视剧,每看到穿着大红嫁衣的探春扑进赵姨娘的怀里,喊出一声“娘”的时候,心里的疙瘩总是和着泪水消融。

特别喜欢探春的人说:探春之所以跟母亲弟弟划清界限,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他们。以提高自己的地位赢得大家的尊重来庇护他们。怎么觉得那么牵强。

探春和赵姨娘贾环划清界限,主要原因在赵姨娘对她这个亲女儿也不怎么样。赵姨娘在和探春闹矛盾时,并没有为探春考虑过,这个娘当得太差劲些,探春除了划清界限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赵国基的例子里面,正好赶上探春上任,不能徇私。探春也对宝玉贾兰和小姐们开了刀,并不只针对赵姨娘,说明她也把赵归为自己人那类。如果不是时机不好,她是可能徇私的,虽然书里没写,死无对证了,但是后来彩云的事,平儿就是看探春的面子才放了赵姨娘一马。可见比直接帮助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实力,实力到了,自己不出面,也自有别人帮忙料理。

懂点政治的应该清楚,要以权谋私都是闷声发财的,公开场合要铁面无私,请参考不厚同志是怎么讲的:“来重庆之前,我和爱人都商量好了,决不会让任何亲戚朋友来重庆做事。我儿子才在读大学,如果有什么人打着我的旗号想找你们做事,欢迎大家来告诉我。”赵姨娘不知这些,偏要逼探春公开表态,李纨也不知深浅地挑明了潜规则:“他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正在这个需要立威的节骨眼上,探春必须反击,不然没法面对以后管家们的挑战。除此之外,探春在其他事情上对赵姨娘还算尊重。

探春理家的时候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正是对父母的反叛阶段,即使赵姨娘没那么不堪,探春看亲生母亲很不屑也属正常,上升不到坏了心眼的程度。

书里写探春和赵姨娘的关系,主要目的我理解是描写探春理家时面对的困难,和她克服困难所做的努力。没有什么证据讲探春暗助过赵姨娘和贾环,我也没法给探春在这方面贴金,但觉得她对赵姨娘的态度,于情理不算过分。
 
探春有政治才能是无疑的,心思缜密+有决断,比起另一个脂粉堆里的英雄凤姐,她更通诗文,少市井气。

但是,我最多算欣赏她,绝不喜欢她。过分自尊,其实是自卑,这倒没什么,可以理解她的心高气傲被庶出身份束缚了。但她为人太凉薄,看她对赵姨娘和贾环的避忌,和对王夫人的逢迎,对比起来,真让人齿冷,世态炎凉竟大过人的亲子天性。

有政治才能的人,大概都不太可爱?太懂得权衡利弊,追高杀跌, :D:D:D
 
小吃楼 盖得真好!:cool:

小雨楼,小砖楼,小资楼,小农楼,小姜楼。。。啥时开工?;)

:D:D:D:D:D:D
 
:cool: :cool: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

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

莫牵连.

碍…奴去也,

莫牵连.

《红楼梦》 插曲 '分骨肉' 720HD - YouTube

探春分离时对赵姨娘的感情流露,很感人,个人觉得这一条87版电视剧编得好。

电视剧的音乐那么好,真是可遇不可求了。
 
这个,一看就记起来了.

曲和演唱我觉的就两字:贴切

其实那个版本的电视剧,我觉的也是中国大陆少有的好片,导演有文化啊

后来9几年那部三国中的文戏,让我这熟读三国之人也连连叫好:cool::D:D



央视第一次拍的四大名著,都是很用心的,现在看也比新版的要强。大概是我太先入为主了。:)
 
探春有政治才能是无疑的,心思缜密+有决断,比起另一个脂粉堆里的英雄凤姐,她更通诗文,少市井气。

但是,我最多算欣赏她,绝不喜欢她。过分自尊,其实是自卑,这倒没什么,可以理解她的心高气傲被庶出身份束缚了。但她为人太凉薄,看她对赵姨娘和贾环的避忌,和对王夫人的逢迎,对比起来,真让人齿冷,世态炎凉竟大过人的亲子天性。

有政治才能的人,大概都不太可爱?太懂得权衡利弊,追高杀跌, :D:D:D

作者为了写一个女政治家,只好写得这方面不那么可爱了:p。探春讲话比较厉害,有点伤人,但是她的话里有立场的,对赵姨娘,个人认为属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成分更多些。在赵姨娘和芳官们打架的时候,探春虽然也公开抱怨了赵姨娘,但处理还是比较偏向赵的:一面把事情归罪在挑唆的人身上,一面也不支持芳官一方的告状。

从书里的另外几次纠纷上看,探春的自尊都用在了正义的事情上。一次是替迎春出头,还一次是打王善保家的,很是解气。抄检大观园时,她自己的人一个都不许搜。理家和抄检时,对凤姐的态度都挺凶狠,看不出来她趋炎附势,还挺仗义的。

探春能有机会理家,不只是拍王夫人马屁的功劳,南安太妃来做客贾母只叫探春出面,惹得邢夫人老大不高兴,凤姐也早在私下里看好和重视她。何况她帮王夫人做的是正事和按理的,并无不妥之处。
 
探春有政治才能是无疑的,心思缜密+有决断,比起另一个脂粉堆里的英雄凤姐,她更通诗文,少市井气。

但是,我最多算欣赏她,绝不喜欢她。过分自尊,其实是自卑,这倒没什么,可以理解她的心高气傲被庶出身份束缚了。但她为人太凉薄,看她对赵姨娘和贾环的避忌,和对王夫人的逢迎,对比起来,真让人齿冷,世态炎凉竟大过人的亲子天性。

有政治才能的人,大概都不太可爱?太懂得权衡利弊,追高杀跌, :D:D:D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他们的时代
按规距王夫人才是她的嫡母,姨娘再得宠也不过一个下人。对嫡母尊敬是有的,逢迎还真说不上
就算血缘也强不过道理去。她已经做的很好了,难道要循私偏帮才不算凉薄么?
 
作者为了写一个女政治家,只好写得这方面不那么可爱了:p。探春讲话比较厉害,有点伤人,但是她的话里有立场的,对赵姨娘,个人认为属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成分更多些。在赵姨娘和芳官们打架的时候,探春虽然也公开抱怨了赵姨娘,但处理还是比较偏向赵的:一面把事情归罪在挑唆的人身上,一面也不支持芳官一方的告状。

从书里的另外几次纠纷上看,探春的自尊都用在了正义的事情上。一次是替迎春出头,还一次是打王善保家的,很是解气。抄检大观园时,她自己的人一个都不许搜。理家和抄检时,对凤姐的态度都挺凶狠,看不出来她趋炎附势,还挺仗义的。

探春能有机会理家,不只是拍王夫人马屁的功劳,南安太妃来做客贾母只叫探春出面,惹得邢夫人老大不高兴,凤姐也早在私下里看好和重视她。何况她帮王夫人做的是正事和按理的,并无不妥之处。
探春我最喜欢她的,就是打王善保家的那巴掌,该出手时就出手,:cool:替迎春出头也很好,:p:cool:

赵姨娘和芳官那次,从她的话里,你能看出她是个等级观念极其强的人,:p:D这个仔细想想挺有意思的,最没这想法的,反而是最受宠的宝玉。:D:D:D

赵姨娘固然着三不着两,王夫人也是个愚钝的,好不到哪里去,:p:D。抄捡大观园这种蠢事,就是她主导的。至于逼死金钏,倡导金玉良缘,都说明这是个儿糊涂人。:D:D:D

探春,我不喜欢的是她对自己生母的态度,全无人伦。
“她(指其生母赵姨娘)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样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
“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的检点了!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 也不知道人王子腾认不认这外甥女,:D:D:D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他们的时代
按规距王夫人才是她的嫡母,姨娘再得宠也不过一个下人。对嫡母尊敬是有的,逢迎还真说不上
就算血缘也强不过道理去。她已经做的很好了,难道要循私偏帮才不算凉薄么?
要这么说,“王夫人才是她的嫡母”,那谈春的所作所为就说得过去了。因为那就不能算趋炎附势,而是理之所至,理所当然了。那“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这娘指的就是王夫人,而不是赵姨娘了,:p:D:D:D

这个还真是不知道当时的道德,是鼓励孩子只认嫡母么?:blink: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