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7-08-08
- 消息
- 8,892
- 荣誉分数
- 1,409
- 声望点数
- 373
紐約時報周末再發長篇報道,繼續披露溫家寶家族財富。中國大公司《平安保險》回應說,報道有內容“嚴重失實”,給平安造成“嚴重傷害。”該公司還說,將根據情況,采取法律行動。還有報道說,溫家寶對此將有“大動作”回應。
紐時再報溫家財富
紐約時報周五發表駐上海記者張大衛撰寫的第二篇長篇報道,繼續披露溫家寶家族和中國平安的關系。一個月前,紐約時報曾發表了第一篇報道說溫家聚斂了27億美元的財富,引起溫家強烈不滿,通過兩名北京律師發出聲明,予以否認,並表示要根據情況采取法律行動。這次紐約時報再度曝光溫家財產情況,紐約時報上次報道出來後,中國外交部洪磊說,這種報道是給“給中國抹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而報道中涉及到的平安保險也在星期六發表書面聲明說,部分涉及中國平安的內容嚴重失實,同時,文章采用歪曲事實、斷章取義的方式以及錯誤邏輯,嚴重誤導投資人和社會公眾,給中國平安造成嚴重傷害。上次紐時報道出來後,該公司也給紐時發文稱︰該公司嚴格按照章程辦事,不了解股民背景。“股民有合法權利相互買賣其股票。”
平安一度山窮水盡,溫總幫助柳暗花明?
溫家寶日前在泰國說“希望人們把我忘記”。紐約時報周末報道,主要追蹤平安公司和溫家的關系。報道說,1999年金融風暴平安面臨解體之際,平安老總馬明哲給溫家寶副總理寫信,懇求幫忙。結果,平安柳暗花明,不僅沒倒而且到香港上市。路透社10月估計,平安市值接近540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壽險集團。
報道說,曾在平安工作的胡坤(1997-2000)說,馬明哲1999年曾和溫家寶的夫人張蓓莉面談。胡坤回憶說,會談內容不得而知,但是,馬明哲在會後“興高采烈”。紐時找到的公司文件證實,馬明哲是1999年6月17號下午和張培莉共赴同此“飯局”的,參加者還有該公司北京辦事處負責人李春岩(音譯)。李春岩後來跟紐時證實,他的確陪馬總和張培莉吃過飯。
紐時報道說,不知這些人在飯局上都說了些什麼,但雙方關系的確得到發展。大約就是在那個時候,部分是張培莉親戚控制的戴夢得公司,開始進駐平安公司在北京的大廈。後來,溫家寶和張蓓莉的兒子溫雲松,和平安簽了一份利潤豐厚的技術合同。平安2002年10月得到香港匯豐6億美元入股。2003年,中國證監當局批準平安香港上市。
紐時報道說,平安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之一,市值已超過美國的許多著名大公司(AIG, Metlife or Prudential)。溫家的人曾擁有起死回生後的平安公司的價值億萬(Billions of dollars)的股票。
當時當局曾要求平安保險必須解體,並作出相關規定。但是,馬明哲給溫總寫信後,這些規定並沒有執行,平安得以生存。八個月之後,溫家的人得到了大量股票,而這些股票正是溫家人的主要財富來源。
紐時︰平安股票是溫家主要財富來源
溫家寶是2003年正式當總理的,其家人財富急劇積累膨脹,也正是在他當總理的那頭幾年。2004年,溫家人在平安還沒到香港上市前,其所持股票已經翻了兩番(quadrupled)。報道說,據稱利用溫家人“名頭”籌股的大商人段偉紅的《泰鴻》公司幾年前曾耗資6千7百萬美金購買的平安股票,到了2007年,已經市值37億美金,增長了56倍。
報道說,到2007年,溫家人持有的股票,起碼市值22億美元。天津商人段偉紅後來對明鏡網說,紐時的報道(第一篇),完全是“斷章取義”。
紐時提出的證據是,溫家寶母親楊志雲填寫的投資資料和身份證。
不過,紐時承認,如今泰鴻公司已不在平安股東名冊內,所以,溫家人是否仍持有該公司股票不得而知。報道說,平安公司如今是中國第二大金融保險公司,年收入為4百億美元,在中國各地有50萬保險推銷員工。2010年,平安用40億美元購入深圳發展銀行的股票,成為其控股人。平安正在深圳興建115層高的摩天大廈總部大樓。
紐時周五的報道是引用美國法學專家孔杰融的話作為結尾。紐約大學法學教授孔杰融說,關鍵是為什麼會選中這些人(these people)入股,他們入股的條件又是什麼?很顯然,在發行原始股之前,每個人都想先買為快。
港商吳康民為溫總“出手”?
這次紐時再度報道溫家和平安關系後,多維網報道,香港“左派元老”吳康民爆料“出自溫家寶之手的近百頁‘澄清材料’,說明溫家寶早在2004年7月就對相關指控‘有所準備’。”
紐時第一篇報道出來後,吳康民就對香港媒體說,去年4月,他和妻子到北京中南海溫家寶家做客,當時溫家寶就交給他一個“文件袋”,里面有一些報道和數據。多維的報道沒有說明,所謂這些出自溫家寶之手的百頁材料,是最近剛爆出的,還是上個月吳康民已經“爆料過”的。
從多維報道內容來看,吳康民提供的這些材料,還是上次那些,“一共5疊文件,”大部分是報刊周刊報道,主要分五個部分,被溫家寶“分門別類並加上小標題”︰
謠言的由來,2004年7月1日,21世紀經濟報道;
有關平安保險的“謠言”,各報、雜志、網絡的“闢謠”資料;
有關珠寶展台灣代表團的聲明;
徐明假冒溫雲松的報道失實;
近日有關溫雲松的報道失實。
多維報道說,這些資料不足以證明溫家寶家族財富多寡,也非反駁紐時指控,“不過,文件反映出溫家寶早在2004年7月就已意識到其家人財富問題將遭到指摘,“並開始有所準備。”
紐時再報溫家財富
紐約時報周五發表駐上海記者張大衛撰寫的第二篇長篇報道,繼續披露溫家寶家族和中國平安的關系。一個月前,紐約時報曾發表了第一篇報道說溫家聚斂了27億美元的財富,引起溫家強烈不滿,通過兩名北京律師發出聲明,予以否認,並表示要根據情況采取法律行動。這次紐約時報再度曝光溫家財產情況,紐約時報上次報道出來後,中國外交部洪磊說,這種報道是給“給中國抹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而報道中涉及到的平安保險也在星期六發表書面聲明說,部分涉及中國平安的內容嚴重失實,同時,文章采用歪曲事實、斷章取義的方式以及錯誤邏輯,嚴重誤導投資人和社會公眾,給中國平安造成嚴重傷害。上次紐時報道出來後,該公司也給紐時發文稱︰該公司嚴格按照章程辦事,不了解股民背景。“股民有合法權利相互買賣其股票。”
平安一度山窮水盡,溫總幫助柳暗花明?
溫家寶日前在泰國說“希望人們把我忘記”。紐約時報周末報道,主要追蹤平安公司和溫家的關系。報道說,1999年金融風暴平安面臨解體之際,平安老總馬明哲給溫家寶副總理寫信,懇求幫忙。結果,平安柳暗花明,不僅沒倒而且到香港上市。路透社10月估計,平安市值接近540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壽險集團。
報道說,曾在平安工作的胡坤(1997-2000)說,馬明哲1999年曾和溫家寶的夫人張蓓莉面談。胡坤回憶說,會談內容不得而知,但是,馬明哲在會後“興高采烈”。紐時找到的公司文件證實,馬明哲是1999年6月17號下午和張培莉共赴同此“飯局”的,參加者還有該公司北京辦事處負責人李春岩(音譯)。李春岩後來跟紐時證實,他的確陪馬總和張培莉吃過飯。
紐時報道說,不知這些人在飯局上都說了些什麼,但雙方關系的確得到發展。大約就是在那個時候,部分是張培莉親戚控制的戴夢得公司,開始進駐平安公司在北京的大廈。後來,溫家寶和張蓓莉的兒子溫雲松,和平安簽了一份利潤豐厚的技術合同。平安2002年10月得到香港匯豐6億美元入股。2003年,中國證監當局批準平安香港上市。
紐時報道說,平安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之一,市值已超過美國的許多著名大公司(AIG, Metlife or Prudential)。溫家的人曾擁有起死回生後的平安公司的價值億萬(Billions of dollars)的股票。
當時當局曾要求平安保險必須解體,並作出相關規定。但是,馬明哲給溫總寫信後,這些規定並沒有執行,平安得以生存。八個月之後,溫家的人得到了大量股票,而這些股票正是溫家人的主要財富來源。
紐時︰平安股票是溫家主要財富來源
溫家寶是2003年正式當總理的,其家人財富急劇積累膨脹,也正是在他當總理的那頭幾年。2004年,溫家人在平安還沒到香港上市前,其所持股票已經翻了兩番(quadrupled)。報道說,據稱利用溫家人“名頭”籌股的大商人段偉紅的《泰鴻》公司幾年前曾耗資6千7百萬美金購買的平安股票,到了2007年,已經市值37億美金,增長了56倍。
報道說,到2007年,溫家人持有的股票,起碼市值22億美元。天津商人段偉紅後來對明鏡網說,紐時的報道(第一篇),完全是“斷章取義”。
紐時提出的證據是,溫家寶母親楊志雲填寫的投資資料和身份證。
不過,紐時承認,如今泰鴻公司已不在平安股東名冊內,所以,溫家人是否仍持有該公司股票不得而知。報道說,平安公司如今是中國第二大金融保險公司,年收入為4百億美元,在中國各地有50萬保險推銷員工。2010年,平安用40億美元購入深圳發展銀行的股票,成為其控股人。平安正在深圳興建115層高的摩天大廈總部大樓。
紐時周五的報道是引用美國法學專家孔杰融的話作為結尾。紐約大學法學教授孔杰融說,關鍵是為什麼會選中這些人(these people)入股,他們入股的條件又是什麼?很顯然,在發行原始股之前,每個人都想先買為快。
港商吳康民為溫總“出手”?
這次紐時再度報道溫家和平安關系後,多維網報道,香港“左派元老”吳康民爆料“出自溫家寶之手的近百頁‘澄清材料’,說明溫家寶早在2004年7月就對相關指控‘有所準備’。”
紐時第一篇報道出來後,吳康民就對香港媒體說,去年4月,他和妻子到北京中南海溫家寶家做客,當時溫家寶就交給他一個“文件袋”,里面有一些報道和數據。多維的報道沒有說明,所謂這些出自溫家寶之手的百頁材料,是最近剛爆出的,還是上個月吳康民已經“爆料過”的。
從多維報道內容來看,吳康民提供的這些材料,還是上次那些,“一共5疊文件,”大部分是報刊周刊報道,主要分五個部分,被溫家寶“分門別類並加上小標題”︰
謠言的由來,2004年7月1日,21世紀經濟報道;
有關平安保險的“謠言”,各報、雜志、網絡的“闢謠”資料;
有關珠寶展台灣代表團的聲明;
徐明假冒溫雲松的報道失實;
近日有關溫雲松的報道失實。
多維報道說,這些資料不足以證明溫家寶家族財富多寡,也非反駁紐時指控,“不過,文件反映出溫家寶早在2004年7月就已意識到其家人財富問題將遭到指摘,“並開始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