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

春节给国内家人朋友打电话拜年。 结果邻居呀很多人都有几套房,最差的也在北京有2套。他们中大部分把子女送到加拿大读小学中学,到加拿大就在加拿大买了房。我都不知道他们在Ottawa的子女,读中学,学习签证,怎么就能现金买大房呢?这里没政策限制未成年人买房?还是他们有什么其他途径? 谁给说说?
 
加拿大这里的90后呢?

村长,看了篇文章就把持不住了?你要动心思请去中国,别祸害我们加拿大的90后。:flaming:
 
村长,看了篇文章就把持不住了?你要动心思请去中国,别祸害我们加拿大的90后。:flaming:

你丫看明白我在说什么吗?
 
春节给国内家人朋友打电话拜年。 结果邻居呀很多人都有几套房,最差的也在北京有2套。他们中大部分把子女送到加拿大读小学中学,到加拿大就在加拿大买了房。我都不知道他们在Ottawa的子女,读中学,学习签证,怎么就能现金买大房呢?这里没政策限制未成年人买房?还是他们有什么其他途径? 谁给说说?

没见过未成年人自己住的。外国人买房应该没问题吧,就象好多加拿大人到美国买房一样。
 
加拿大这里的90后呢?
是啊,不同啊。大多数是高中毕业后,家里就很少给钱的,靠自己了。
酗酒吸毒的有,没机会上大学的有,大学毕业没有工作的也有。政府部门也是向往的工作地方。
租房子的多,要等几年稳定才能卖房。异性朋友也不是从一而终的吧。。。。
 
你没看明白我想说什么。中国的房地产,你不拥有一寸土地,你只有不到百年的土地使用权。

So how do you think of owning properties here while you have to pay big$ for property taxes? The way of owning a piece of land in Canada is pretty much like renting the land rather owning the land. Do you agree?
 
回国随笔11 2011-10-27 10:26:39 (ZT)

谈起回国的感想,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相信今天的中国跟1920-30年代没有太大差别,一句话,冒险家的乐园。遵纪守法的小老百姓,基本也就混口饭吃,胆大妄为的商人,早就赚翻了。至于白领呢,这里面层次就大了,总结起来呢,从事新兴经济的白领有很多的机会,尤其是原先国内这种skill set 的人不多的新兴经济,给有能力的白领提供了很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从事传统经济的白领呢,说句不好听的,大部分快沦为蓝领了。现在大学生毕业的基本工资相当于一个农村来的保姆的工资,找起工作来远不如保姆吃香,这在十年前,你能想象吗?

回到以前我几次写到的问题,也是这个论坛经常争辩的问题,我们是该做海龟还是海不归?抛开家庭等个性化的因素,从共性的层面来说,我的观点是一贯的。那就是,如果你回国能把握住那些机会,是值得一试的。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机遇,我们有生之年也许只能碰上一两次,平心而论,错过是蛮可惜的。人的一生嘛,小桥流水的日子应该是基调,激情澎湃的生活也该过几年,以后回忆起来,这一生过得很精彩,回味的东西很多。我们这些当年来美国闯荡的人,求学生涯和职业生涯,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大多是理性有余,激情不足。即便曾有激情,从来美国到定居下来的这七八年,也磨得差不多了。重回那喧嚣激荡而没有安全感的中国,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再习惯了。

从本人海龟这段时间的经验,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你在美国已经settle down且有了小孩,那就算了吧,隔岸的风花雪月,跟你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为了下一代,还是留在美国吧,这里的环境好啊;如果你回去从事的是传统行业,或者国内有你这种skill set的人已经一大堆,那也算了,那种打破头的竞争,滋味不好受的;如果你拿到offer是年薪RMB 60万以下的,也算了,国内现在的通货膨胀能吓得你翻几个跟头。如果你拿到的offer虽然高于60万,但公司是个民企,建议你千万不要去,民企的工作强度,你要掂量一下你的身板撑得多久;如果你从事的工作是属于国内人才比较短缺的,且offer在一百万以上,建议你去试一下,这叫机会,不该错过。如果你是单身男生,又拿了个百万的offer, 那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国内有很多挺不错的女生都剩着呢,呵呵,男人嘛,花团锦簇的感觉,能体会一下为何不去呢?人的一生过得是很快的,当暮年时回首一生,能让你无限回味的人生经历,大部分人能说出几段,或者几小时?很多事情想明白了,就知道以前很多所谓的好人标准都是瞎掰,用来忽悠你的。我觉得一个好男人的标准就是有担当,有责任,不做缺德事,至于其他的,呵呵,就别让老师忽悠你了。

说起国内的女生,感触良多。大概应该另外写一篇文章,呵呵。尤其感触的,是现在国内常能见到一些又美丽又智慧的白领女性,常常让我感叹。你去看几个电视台的财经节目,几个女生是主持或嘉宾的,那美丽的脸庞,充满的自信,流利的外语,时时透出的学识功底和敏锐判断,简直让我惊叹。这些女生是从哪里来的?怎么这么厉害?前几天接待一个猎头公司的来访,领头的是个30多岁的女生,职务叫高级顾问,常驻深圳,全国各地都有她的客户。一见面,大大的眼睛让我眼前一亮。谈起业务,谈起对现在国内经济走势的判断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那深刻的分析和犀利的语言,时时闪亮着智慧的光辉。开完会,把她们送走后,我和同事交换了下眼神,不约而同地说出一句话,太厉害了!呵呵,这就是国内白领尖尖上的女生,能让男人汗颜。

那么,这位美丽的女生说了些什么呢?呵呵,这里稍微写一点。她说,东莞的制造业基本上快全军覆没了,制造业撑不下去了,大量人才在撤出东莞,或者回老家,或者去其他移民城市闯;大连,厦门和无锡现在也不太好,主要原因是机会没有一线城市多,而人力资源的成本直逼一线城市,很多达到了一线城市的80%,所以已经不如前几年景气了;国内的光能产业非常糟糕,前些年投资太多了,现在生存艰难;现在国内最热的两个城市是成都和武汉,由于还有成本优势,房价也不是特别贵,大量公司在搬过去,机会蛮多的。最后她还说,总体来说外资企业正在把价值链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等低成本国家去,外企在国内现在日子远不如以前,外资在渐渐撤出,民企生存困难。呵呵,有点意思吧?

说起外企,就不能不说国内现在的税,税那个高呀,是让守法企业窒息的高。今年起外企全部享受国民待遇,呵呵,也就是说好日子到头了,最后加的一项税叫教育附加税。还有呢,国家这些年收了那么多社保统筹,却发现缺口太大不够花,于是从十月份起,所有在国内工作的外国人也要统筹了。以前不交四金的,现在连外国人也要交了。我身边的几个外国人愤愤不平,说这不是抢钱吗?我们又不可能在中国领退休工资的,也不会享受社保待遇,我们在中国工作几年,最后都要回自己祖国退休的,可统筹上去的钱是不退的,这不是明摆着抢钱吗?我听了,朝他们挤挤眼睛,说了一句:Welcome to China! 哈哈!

郎咸平的博客有不少有意思的文章,其中一个写了中国的税。他说,中国的直接税间接税,摊派在了物价上后非常高,基本上你在商店里买一样东西是100块,其中64块是交给ZF的税,36块才是商品本身的钱。对比美国,我们去买100块的东西,各个州的情况不同,但基本上10块钱是给联邦和州ZF的税,90块是东西。你拿这个比例去中国的百货商店和超市去看物价,越看越觉得有道理。一次算了算NIKE运动鞋在两国的价格,一个是接近千元人民币,一个是60美金,你算算是几倍?刚好3倍不到,哈哈,准!

今年税的话题很热闹,说明国内的老百姓越来越对税敏感了。一些城市出住房调控政策时,很多人去房产证加名字,税务局居然当时说要征收加名税。中秋节的时候,税务局说要征收月饼税。后来舆论渲染大波,闹了一阵,最终以税务局让步而收场。房地产的调控也是一样,买房要缴购置税,买卖方要要交契税,有房的以后都要交房产税,把自己房子租出去要交营业税,现在房价那么高,报纸上说要压低房价,有专家建议征收住房空置税。呵呵,我在国内混了这么久,只听到这个要加税,那个要加税,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要减税?你去看美国的报纸,奥巴马天天在喊减税,哎,感慨。这两个国家,怎么这么不一样?

前一段时间电视里报道了一则新闻,一个病人家属去医院拿刀刺了一个医生,原因是病人送进去,因为身边钱不够,医生把他拒之门外不肯收。电视评论员说来道去,一直说这样的行为不对,等等。快结尾的时候,评论员说了几句话,让我刮目相看。他说,其实医生也是很无奈的,现在医院都搞承包制,如果那个医生收了这个病人,结果收不到钱,那医院是会让那个医生自己掏腰包的。所以那个医生并不是故意刁难病人,他也没办法,你们也不用光谴责那个医生,是我们的社会保障实在太少了,医生自己收入也并不高。哈哈,国内的电视居然能播出这样的评论,倒也是进步呢。

我们再来看点国内的新闻。桑兰来美国打官司的时候,有一篇评论说桑兰事件的。它说:“在目前的体制中,那些没有成绩、默默无闻的专业运动员实在太多。我国现阶段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非奥运年每年有近万名运动员退役,奥运年的退役规模则更大,但本该与之适应的就业率却是逐年下降,相当一部分退役运动员长期滞留在队中,有的甚至长达10年之久,得到“妥善安置”的退役运动员只有千人左右”,“出生入死的这些运动员,在一身伤病退役之时,也不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哎,看完对桑兰平添了几分同情,这个女子尽管所作所为为人笑柄,却也有她的难处。

再来看一则国内的新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土地课题组:房价早已备受诟病,民间多将其根源指向土地财政。但是,土地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到底有多大,始终是个谜。昨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管清友在其微博中对此进行了披露,结论令人震惊:1989年至2010年的21年间,全国土地成交价款增长了6732倍,而卖地收入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涨幅也超过300倍。土地成交款:从4.5亿飙到3万亿”。土地成交款增加了六千多倍,怎么我们的财政税务还说没钱,医院要把损失加到医生头上,运动员得不到保障,白领税赋那么重,房子的税收了又收,却还要加税啊?

我总觉得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税赋结构要好好调整一下,否则总有一天会把大部分外企挤出中国,把大部分民企老板变成新移民,再把大部分体制外的白领蓝领全部压垮。这样下去,十年后我们国家还能兴旺的,就只剩下中石油中石化之类的垄断性国企了。不过这样也好,我们这些人的生活就简单多了,不用再争论HG HBG 的问题了。还有一些企业我估计也挺高兴的,比如茅台酒厂什么的,我们到时候也可以去帮助茅台上市圈钱呀,哈哈。

不过如果你真的回国了,我建议你就别关心这些事了,挺烦心的。国内生活的丰富多彩程度足以让你忙得不停,娱乐节目如此之多,各种展会层出不穷,酒吧里的美酒音乐会让你忘记自己身处地球那个角落,热情的女孩子在你生活的各个地方都会很多。我身边HG的朋友们,至少从目前看到的,都还非常enjoy国内的生活,很少有打算搬回国外的。人啊,就是这样,你出国了,静心旁观,就会对国内的事有很多判断,但也跟你关系也不大了;当你身处其中,体会又完全不一样,想法也会变。所以我以前就说过了,我就是一个大俗人,喝酒泡妞,工作挣钱,你要是用什么高标准来要求我,要我写中国的事情面面俱到,又有分析又有爱国热情道德感什么的,呵呵,您就别为难我了。

很多人看了我的回国系列回帖来鼓励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前一段时间去网上查了下,我的文章在好几个国家的网站上都有长篇转载,有不少兄弟姐妹看得起我,把我的全部文章转帖在他们自己的博客上,受宠若惊,承蒙你们鼓励,非常感谢。这里的读者,如果你们对HG话题或国内工作生活的哪些方面有兴趣,请你们写在回帖里,我尽可能在下一篇文章来回答你的问题。

2011.10.28
 
再谈国内的房市 2011-11-07 12:23:38 (ZT)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0315/201111/5583.html

早在一年多前,我在回国随笔7里面写了一些关于国内房市的情况,写了深圳的高档楼盘,也准确起预报了国内会开征房产税。现在,过了一年了,国内的房市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再来写点看法,作点预测。供大家看看解闷,欢迎批评,不欢迎扔砖头,哈哈。

过去十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记得十年前,一位同事以每平米9千元的价格在江边买了一套房子(当然,首付是父母资助的),我们都觉得她疯了。9千元啊,那可是当时一般白领3个月的工资,那时房市还不好,国家还搞什么买房退税之类的政策,大家一致认为那个同事脑子出了问题。今天呢,同样地段的房子已经卖到6万到10万以上一平米了,心里真的佩服人家有远见。可白领的工资呢,平均还是在几千元,也就是说,那个地段一平米的房子够白领1,2的工资了。

大家到网上很容易就能查到,这些年地方ZF土地光出让金就拿了多少钱,别说契税和各种寻租带来的好处了。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报道:2010年,中国地方土地出让金总额达2.7万亿元,同比增幅达70.4% - 国土资源部负责人7日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披露的数据,揭示出2010年国内土地市场的一场“盛宴。“价量齐涨”是去年地市“成绩单”如此“靓丽”的主要原因。增加土地供应是去年楼市调控的重要举措。数据显示,去年1~11月,全国120个城市累计供应、成交住宅用地分别为39591万平方米、30216万平方米,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3%、40%。在其中的10个重点城市中,有9个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实现增长。

ZF一年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其中光批批土地就拿了2.7万亿,占27%,真的是感慨我们ZF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多么大,也感慨国家的真实实力增长是多么的空虚。中国的GDP,如果刨去土地出让收入,刨去三峡工程奥运会世博会迪斯尼之类对国家长远发展没多少益处的巨型工程,刨去四面开花而负债累累的高铁,刨去躺在ZF财政身上吃喝不愁,谈不上有任何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央企,我真不知道我们国家真正有质量的GDP还剩多少。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调控房地产背后的压力有多大,房地产被捧为国家的支柱行业,背后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确实是谁也不敢轻易拿它开刀,除非某些因素,或者是大环境,到了临界点。而现在,这个临界点已经快到了。

另一个现象也可以说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疯狂。房屋中介的门店开遍了大街小巷,以前你去国内一线城市居民区的路上上走走,大概最多的店面是餐饮店和小卖部,现在呢,换成了另外两种店,就是房屋中介和按摩店。哎,炒房的旁边就是卖肉的,这就是我们祖国下一代花朵的生存环境。有时候,大家都在批评85后90后怎么怎么了,说他们怎么浮躁,怎么新潮开放,我在国内生活久了,对90后很理解。说句实话,透过哈韩哈日染发或涂指甲的表面,我看到的是一个跟我们一模一样的内心和灵魂,渴望被理解和尊重,渴望信任和纯净的友谊,喜欢诚实守信的人,等等。可是国内的环境,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心灵需求,多大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心灵渴望?他们除了所谓的新潮开放,还有什么途径来表达个性或者seek recognition?这个,就是值得思考的了。大家都在反思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呵呵,乔布斯要是在中国,也就只能做个放浪不羁的青年了。What else can he do?

每个周末,你只要去一线城市任何一个比较大型的居民区去看看,门口会有一大批穿着西服或制服的丫头小伙在分发房产广告或传单,凡有路人经过,不是问他要不要买房,就是问他要不要卖房。我接触过一些,很明显能感觉出很多文化程度非常低,有的让他介绍一套房子也是语不达意,语焉不详。据说某市有1.3万家中介门店,以每个门店10人算,我们的城市居然有十多万外来从业人员,从事着这种不需要多少教育背景,也不需要多少职业培训,据说好的时候年薪佣金可以上几十万的工作。相比较一下,一个半导体行业的工程师,研究生毕业去工作的,要寒窗苦读多少年?从事的是国际水平的职业,可月薪很多才几千元,说不好听的,连找人介绍女朋友都觉得没面子。这样的对比,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什么叫泡沫,你看看我们的房产市场就知道了,稍微冷静一点的投资人,就知道这个房地产市场蕴含了巨大的泡沫,巨大的风险。只是,我们国家的泡沫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只要ZF捂着不让它破,它可以撑很长很长时间不破。计划体制的一个特点,就是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被完全扭曲和覆盖。

其实ZF调控房价也已经好几年了,每次都是越调越高,弄得WJB老是被人骂,说他是秀秀,做戏而已。其实我觉得我们的ZF这些年收纳了一群很有水平的高参,想调控房价的意愿一直是真实的,但为什么调不下去呢?主要是牵涉的利益面太多太复杂,你想想,七大姑八大姨的,全部开了公司在房地产市场里面圈钱,不好弄啊。中国ZF现在的特点是一届比一届弱势,说话不管用,硬来又怕砸着自己人,难啊。怎么办呢?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嘛,换了你是WJB,你又能怎么办?还不是一样无助?所以很多骂WJB的人,我都劝你们不要骂了,换你上去,只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呵呵。WJB在走一个高难度的钢丝,一方面积累自己的政治资本不被人弄下去,一方面不能太为难利益集团。一方面要作秀积累点民望为自己所用,另一方面要在积重难返举步维艰的体制内推进一些事情。这个钢丝,走好的人不多,走不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走。

走钢丝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房地产调控举得高,打得低,打重了,还要出手去救市,被人传为笑柄,几乎把老百姓对ZF调控房市的信心消耗殆尽。所以这几年,房价越调越高了,成就了中国过去10多年来,房价(总体)只升不降的神话。你透过这个现象,看到WJB背后做的是什么呢?其实是两件事,一个是不断造势,不断警告,给利益集团再多一些时间在房地产市场里捞钱,捞得差不多了,他们也知道该换方向了,不能老是耗在一个被人骂的行业里吧,人家也是聪明人,不傻的;另一个呢,就是等,在等一个对调控房地产最有利的大环境的到来,换句话说,在等一个外部环境从外面施加压力,内外夹击,才能破这个局。这个外部环境是什么呢?就是总体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制造业实体经济更加恶化,就业压力更紧迫了,这时候,如果房地产依然暴利,就会被万人所指,成了破坏国家整体利益的罪人。风向变了,做事情就容易了。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房产税全面铺开的条件基本成熟了,这样地方ZF和中央ZF之间的博弈和矛盾有了化解的方法,相应变革的阻力也小了。

你也许会说,这样一等,我们国家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吧。多少人要成了房奴或负资产,实体经济损失惨重,房地产里无数大亨又多捞了多少钱。是啊,可没办法呀,房地产是一盘很大的棋,从东边出马到西边将军,要走很多步呢,换了谁进入我们国家的体制,也只能慢慢走。这叫制度成本,没办法的事情。

回到前面所说的,临界点快到了,这个临界点指的是什么呢?中国经济很多日积月累的问题,现在面临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关口。第一,由于全面的浮夸虚荣蔓延了很多年,经营环境的恶化,中国的经济迅速空心化,实体经济层面受损严重,需要花大力气才能纠正;第二,权利寻租升级换代,水平越玩越高了,从以前的批条子,到现在左右经济政策信贷政策,体制内贷款,到体制外放高利贷,是这种形式的最高阶段。到了这个阶段,权利寻租几乎找到了合理合法运作的框架,对国家整体经济破坏很大;第三,由于高房价带动的各地营商成本和生活成本畸高,严重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发展,后劲没有了,ZF看到后面的财源有问题,也犯愁了;第四,外企盈利情况恶化,开始撤出中国,撤到成本更低的国家。第五,年轻人收入跟房价生活指数的比例变的更悬殊,对未来悲观,增加了社会动荡的危险。最后,一大批现在体制内的人,或者跟体制友好的人,也开始大力批评经济虚化,房价过高,税赋指数过高,ZF内外开始经受压力。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相信这次ZF打压房价是下了点决心的。这次打压,也标志着ZF今后的财源将从土地出让全面转向房产税,这点事值得关注的。对今后的预测呢?我预测中国的房价在2012年内会维持缓缓走低的局面,然后稳定在比现在房价高点降低30%左右的区间。同时,2013年开始,各地会借打压房价的名义出台全面的房产保有税,使得地方ZF总体上的财政收入不受房地产调控影响。房地产价格是不会暴跌的,这点你可以放心,完全会在ZF的控制下降低,我认为全面降低30%以上的可能性很小,ZF要控制银行的风险。所以会稳定在30%左右,直到房产税越收越多,才回考虑下一步。

这样看来,过去10年疯狂的房地产,似乎不会给社会带来太大的影响,ZF这样经过2-3年的调控,是不是就把影响全吸收了呢?我不这么看,房地产疯狂的10年,彻底颠覆了中国人勤劳致富的观念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了10年,你怎么能期望他们跟上一辈想法一样?同时,实体经济受损,营商环境恶化,都不是那么快就能纠正过来的。估计2012年人民币升值预期会消失,外资在国内投资和运营的意愿会迅速降低,2013年开始会明显地看到外资批量撤出中国。这时候,中小型民营企业依然没怎么缓过劲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会更倚重于国企,受国家资金扶植的上市公司,一部分民企,和政府投资。中国的GDP增速会降低到5-8%左右的空间,并在若干年内保持这种较低的速度。就业压力会很大,房价不涨了,工资也不涨了,等着ZF慢慢地来调整经济的结构,重振实体经济,重提实业创新。中国人会过10年比较灰头土脸的日子,不像现在这么风光。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经济规律是大势所趋,可以延缓它,但谁也躲不过它。我们全体国民会为房地产这疯狂的十年而集体买单。

2011.11.8
 
:cool:

在加拿大买地产其实就是买了个给政府永远交税的权利。

政府退税可以没事找事地拖时间,不违法。而你交税完交了,后果会很严重。一个朋友他爷爷,当年都80了,稀里糊涂交税出了问题,房子就被政府没收了。
http://www.casaloma.org/

Casa Loma 因为欠了市政府的税,被强行没收了。
 
这哥们写的不错,10年前出国的错过了国内最容易赚钱的时候。
 
So how do you think of owning properties here while you have to pay big$ for property taxes? The way of owning a piece of land in Canada is pretty much like renting the land rather owning the land. Do you agree?

Yes sort of, but I can sell that tiny piece of land if I want to.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