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402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原题:搞清病因诊治教育“病症”
——秦和委员的四份提案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来自我省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教育家秦和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发达的教育,首先体现为现代化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强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都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
多年来,秦和委员最关心的就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等相关问题。此次,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她带上了四份提案,都涉及到这些领域。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在这第一份提案中,秦和表示,这项工作抓得好、抓出成效,将对我国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提高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否则,将可能错失一次教育强国的良机。现在距2020年只剩下不到8年时间,可以说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她建议说,应积极引导和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牢牢确定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教育观。尽快研究提出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应继续高度重视教育投入,避免出现反弹。同时,还要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尤其是要严格预算管理,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落实教育财务公开,发挥经费最大效益。还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当务之急,是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释放社会办学活力;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的管、办、评分离;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此外,要着力加强教育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
为什么素质教育理念已倡导10多年,但应试教育倾向仍难以扭转?为什么孩子们的营养状况不断改善,但体质健康状况仍会下滑?为什么职业教育已经免费,但老百姓仍不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为什么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大幅增加,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依旧乏力?
面对社会的关注和记者的提问,秦和委员用第二份提案回应了这些问题:教育有其内在规律,诊治教育的“病症”,首先必须搞清楚病因,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否则,不仅可能耽误“治病”的时机,增加成本;还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有必要透过教育现象,从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面审视教育问题。
这位委员还在提案中建议说,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全社会倡导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克服教育工具主义和过度功利化。尤其要重视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着力推进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引导和督促学校真正重视内涵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添活力。不仅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还要更加重视完善教育改革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衔接,形成改革合力,避免互相掣肘。与此同时,要加快教育自身改革的步伐。
“您是全省民办教育领头人,对发展民办教育更有着特殊的情结。那您怎样看待,民办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好做大民办教育呢?”
秦和委员第三份提案就是关于这个内容的。这位教育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节省大量教育财政资金、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民办教育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支持高水平民办高校上尚存在分歧,还缺少创新性举措,改革力度还不够大。”所以,应尽快启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民办高等学校支持奖励计划”。本着“扶强”“奖优”的原则,通过竞争性遴选,在全国确定若干所办学方向正确、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社会声誉好的民办高校,作为奖励支持对象。该计划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予以扶持。
谈到第四份提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秦和侃侃而谈,应“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是关键”。应制定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促进校企合作的办法,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应大力推广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集团化办学,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应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秦和委员的四份提案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来自我省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教育家秦和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发达的教育,首先体现为现代化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强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都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
多年来,秦和委员最关心的就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等相关问题。此次,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她带上了四份提案,都涉及到这些领域。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在这第一份提案中,秦和表示,这项工作抓得好、抓出成效,将对我国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提高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否则,将可能错失一次教育强国的良机。现在距2020年只剩下不到8年时间,可以说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她建议说,应积极引导和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牢牢确定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教育观。尽快研究提出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应继续高度重视教育投入,避免出现反弹。同时,还要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尤其是要严格预算管理,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落实教育财务公开,发挥经费最大效益。还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当务之急,是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释放社会办学活力;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的管、办、评分离;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此外,要着力加强教育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
为什么素质教育理念已倡导10多年,但应试教育倾向仍难以扭转?为什么孩子们的营养状况不断改善,但体质健康状况仍会下滑?为什么职业教育已经免费,但老百姓仍不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为什么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大幅增加,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依旧乏力?
面对社会的关注和记者的提问,秦和委员用第二份提案回应了这些问题:教育有其内在规律,诊治教育的“病症”,首先必须搞清楚病因,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否则,不仅可能耽误“治病”的时机,增加成本;还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有必要透过教育现象,从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面审视教育问题。
这位委员还在提案中建议说,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全社会倡导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克服教育工具主义和过度功利化。尤其要重视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着力推进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引导和督促学校真正重视内涵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添活力。不仅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还要更加重视完善教育改革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衔接,形成改革合力,避免互相掣肘。与此同时,要加快教育自身改革的步伐。
“您是全省民办教育领头人,对发展民办教育更有着特殊的情结。那您怎样看待,民办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好做大民办教育呢?”
秦和委员第三份提案就是关于这个内容的。这位教育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节省大量教育财政资金、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民办教育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支持高水平民办高校上尚存在分歧,还缺少创新性举措,改革力度还不够大。”所以,应尽快启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民办高等学校支持奖励计划”。本着“扶强”“奖优”的原则,通过竞争性遴选,在全国确定若干所办学方向正确、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社会声誉好的民办高校,作为奖励支持对象。该计划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予以扶持。
谈到第四份提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秦和侃侃而谈,应“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是关键”。应制定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促进校企合作的办法,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应大力推广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集团化办学,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应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