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焦点新闻
Guest
![rimg.php](/proxy.php?image=http%3A%2F%2Fwww.nationchina.com%2Frimg.php%3Fpost%3D%26url%3Dhttp%3A%2F%2Fy1.ifengimg.com%2Fdc14f57c79882c4a%2F2013%2F0826%2Fre_521b1eaf2188f.jpg&hash=1ddd1e39e76b03ad7e48b75c3173e655)
黄永玉接受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黄维摄)
原标题:九十岁黄永玉谈人生:贴着土地过日子,摔也摔不到哪去
人民网北京8月26日电(记者黄维)“我这一生书读得少,打地基打得很辛苦,但是自己很勤奋。”90岁高龄的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如此感慨自己的人生。“黄永玉九十画展”日前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今天,黄永玉亲临国博,与记者一起分享画作背后的故事及人生感悟。
“贴着土地过日子,摔也摔不到哪去”
“好玩、快乐”是黄永玉话语中提得最多的两个词,他坦言自己画画就是为了开心,也让看画的朋友们开心。“我画画的这些技能都是捡来的,东捡西捡也是一种风格,我作画没有那么多的意义要讲,考虑那么多的意义,日子就不好过了。”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黄老笑称,“我更熟悉下层人的生活,懂得他们的思维、语言,不能老用古人诗词的话,尽可能写一些自己比较开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
谈及为何多以荷花为题材作画,“其实很简单,就是熟悉而已,”黄老称,“我外婆家里、湖南洞庭湖一带,荷花也不少,它同一般的花不一样,荷花有花有杆,变化多,每一幅画都不一样,探索多,技巧也多。”
“躺在地上过日子,贴着土地过日子,有个好处就是,摔也摔不到哪儿去。”黄永玉说,“人活着的时候,好好工作,很可能白干,没有任何价值,但不要紧,不要把自己的意义看那么大,人这辈子不是很惨就行了。”
最新作品丈二尺幅《白描荷花》首度亮相
据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介绍,“黄永玉九十画展”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949年-2004年的综合内容,反映了黄永玉先生从新中国开始的艺术历程,表现了他所经历的从版画到国画的转变;第二、三部分为2004年-2013年的国画作品,呈现的是黄永玉先生在八十以后多元化创作的方向中,或水墨或重彩,或恣肆或幽默。而八十以后巨幅作品的不断涌现,表现出了他孜孜以求的执著和源源不断的创造。第四部分为2004年-2013年的综合作品,包括油画、书法、雕塑、设计、玻璃工艺等,表现了黄永玉先生的多才多艺,各有所成,各具特色,并且相互辉映,各美其美。其中有从翡冷翠到塞纳河的写生,还有在威尼斯烧制的玻璃作品。第五部分是1959年的壁画《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作为一个特别的展区,东门二楼平台上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硕果仅存的壁画原作以及新近发现的壁画草图,同时还展示了壁画迁移与安装的过程。
“这次展览中包括了黄老先生一个月前的最新作品,就是丈二尺幅的《白描荷花》。”陈履生特别指出。
本次展览中,黄永玉八十岁以后的新作首次和观众见面,也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十年来,黄永玉先生的创作进入了高产期和爆发期,具有符号性的“黄氏风格”彩墨画在用笔上更加大胆,恣意汪洋,在画面结构上更加巧妙,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在色彩上更加浓烈厚重,层次分明。
展览从8月16日开始,至9月16日结束。
记者手记
今天有幸近距离接触黄老先生及他的儿子黑蛮、女儿黑妮,与老先生一起赏画,听他讲自己的人生,很是受益。
黄老虽然左耳不太好,但是思维还很敏捷,回答问题幽默睿智。老先生一点架子也没有,接触下来,感觉就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头。他很洒脱,谈到死亡,他说“骨灰就不要了,大家喝一杯咖啡了事。你留一个骨灰在家里,你儿子对它可能还尊敬,你孙子可能还稍微有点珍重,重孙子时扔到哪儿去就不知道了。”他很时尚,周末还看《非诚勿扰》,“要看现在的年轻人怎么看世界”,他很风趣,说起长寿秘诀,“首先投胎的时候要选一个好的祖父、家族。”
采访结束了,走出国博展厅,下台阶时,老人也不要人搀扶,竟像个孩子般的蹦蹦跶跶了下了楼梯,令很多记者即惊讶又感慨——这哪里像个九十岁的老人!看着老先生走远的背影,希望这个乐观开朗、有着真性情的老头,在百岁的时候,还能在国博办画展、讲故事……
来源: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