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清明

谨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清明期间早晚温差较大,忽冷忽热的天气对抵抗力差的人群影响最大,这些人最容易遭受风寒侵袭,引起身体不适或加重原有病情。专家认为,季节交替之际最易引起中风、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奔波劳累、忽视保暖、情绪波动往往都有可能会加重病情。且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反弹”时期,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风多、雨多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但人们扫墓踏青,户外活动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风邪的侵犯。无论是扫墓还是踏青,都应做好保暖工作,最好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孕妇、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扫墓时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清明饮食注意

人的许多病与饮食、起居有关,其中,吃与年运、节气和气候相逆的食物,如同吃错了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饮食方面,以平肝补肾润肺为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多吃新鲜上市的果蔬。要谨慎温补,尤其是针对今年“火运太过”偏热的气候特点,大众,尤其是内火过盛者,应尽量避开温热性的食物,如:辣椒、白酒、、生葱、生蒜等热性食物;羊肉、狗肉、桂圆、甜橙、木瓜、韭菜、茴香等温性食物。以免内火上壅太盛引起头昏、头晕、胸背烦热、上火之症。
 
吃青团、螺丝适可而止

  清明吃青团、炒螺蛳等是江浙一带习俗,而这些性质寒凉、不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消化系统功能不好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但不少人仍不“把持不住”,因贪嘴而连累肠胃。据了解,清明团子大多用艾草的青汁和糯米粉一起调和,再加入馅料包成的,这类食物多含有淀粉和油脂成分,对于脾胃虚弱以及寒性体质的人来说,过多食用会加重肠胃负担,极易引起消化不良。
 
感染性腹泻也是清明前后易发的疾病。多由于摄入不洁食物和水导致的,再加上一些人的不良卫生饮食习惯,使得病从口入。其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故,3天小长假期间,尤其是打算外出旅游的市民,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贪嘴吃路边小吃。
 
清明推荐食谱---枸杞贡菊粥
ImageUploadedByCFC 21396757108.070784.jpg
 
枸杞子干品20克(鲜品100克),贡菊10克,粳米200克,豆豉汁、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将枸杞子拣洗干净备用。把粳米淘洗,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米粒开花,加入豆豉汁、枸杞子、菊花、精盐、味精、麻油,稍煮后便可食用。食时可调入红糖。有益肾养肝明目的功效。(简化版的话,只用枸杞、贡菊、粳米即可。或者用枸杞、贡菊泡茶喝。---无事闲人)
 
ImageUploadedByCFC 21396757210.555571.jpg



枸杞贡菊茶
 
最后编辑: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祭奠祖先的节日。在注重家族观念和“孝道”的古代中国,清明节前后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要按礼法郑重地祭祀祖先,以体现慎终追远的理念,并通过这个机会教育后人,传递家族意识。  
 
进补误区

  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孝敬父母与长辈的。孝敬的方式,通常是供奉甘旨,把最补的补品给父母吃,例如:燕窝,高丽参,鱼肚之类,买不起这些,最少也得供养大鱼大肉、牛肉、猪肉........各种山珍海味,名贵补品,不惜千金,平时孝养唯恐不足,特别是父母寿辰,生日宴会,更加奢侈豪华,吃尽人间美味,敬尽天下美酒,这才算是孝子贤孙?
 
  很多人,在做寿之后不久就一命呜呼,或则中风瘫痪,因为生平已经吃得太多丰富的营养补品,使到血压高升,血管硬化,胆固醇太高,血脂太高,再加上美酒补酒使到肝脏受害,心脏受损,寿宴的丰盛食物,所含的动物性浓缩脂肪与蛋白质太高,就如火上加油,使到血压飞升,引起爆血管和中风,轻则半身不遂,重则死亡。
 
  美国每年至少有一百万人患心脏病,其中六十多万人不治死亡。美国的心脏病研究委员会研究报告指出,这些心脏病患者,大多数是由于吃肉太多及动物脂肪摄取太多,熏肉、牛排、牛肉饼、火腿、羊肉、鸡肉、火鸡肉、三文鱼……等等,使得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与饱和性脂肪、游离脂肪积存太多,造成动脉硬化与心脏病。从过多肉食引起的心脏病,与抽烟喝酒引起心脏病,同样是头号杀手!
 
  该会指出,血内含胆固醇高于两百六十毫克者,罹患心脏病而致命的比例是胆固醇低于两百毫克的人的四倍!吃肉的人,心脏病突发是素食者的六至八倍!在某些地区,肉食的人心脏病死亡者,是素食者的十倍以上!如果吃肉,再加上喝酒、抽烟、心脏病死亡率就更高,有些统计说是素食者的二十倍,有些统计高达三十倍!
 
  肉类之中,所含饱和脂肪与胆固醇最高者,当数牛羊肉、猪肉、火鸡肉、鸡肉、牛脑、猪脑、牛肝、猪肝等等为甚!(详细请参阅天华公司出版拙着“天眼慧眼法眼的追寻”一书内“高血压与心脏病──吃肉者的现世果报”)螃蟹、龙虾……等海鲜的胆固醇亦很高,鱿鱼、海参等软体海产,胆固醇也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