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北京而言,重度污染的企业在奥运之前就陆陆续续迁出北京,安置到河北甚至山东等地了。现在恐怕不是APEC BLUE与就业的矛盾,而是APEC BLUE与生活污染比如车辆尾气之间的矛盾。
每个地方的污染恐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导致的,就考虑工业化及制度法规的问题,是生活方式导致的,那是价值观、环保意识、生活观念控制的范畴。
在有些地方,生存与环境的对立,或者发展与环境的排他都是不成立的。毕竟不是20世纪初了,拿别国百年来工业化、城市化曾走过的弯路当作宽心丸,不妥帖。
中国也是核弹引爆过,卫星上天了,GDP第一,美元储备领先的国家了。别人用苹果和wintel,你也没有用算盘,怎么说到治理环境污染偏偏要对比别国几十年前的教训,非说自己不是生活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呢?人口密度比中国高的国家,科技不比中国发达的国家,可并非环境都比中国差,强词夺理说要人权你必须吸入高浓度PM2.5,这借口找得站不住脚。
说到工业污染不如说直白点,如果只要生存和温饱的话,环境根本就不是这种糟糕的样子;追求奢侈无度的挥霍的,根本就不是维持温饱的底层人。怎么PM2.5换取的profit明明落到了少数一群人的口袋里,说到恶性的污染却拉出来另外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来顶包?老百姓不是从工业污染里获取最大利益的群体。
即使应对经济危机投入的若干万亿不提,就每年政府派发给环境治理的科研经费,比各个国家的花销也不小,搞出什么成果来了吗?还是被吃喝玩乐消耗掉了?针对环境执法立法的成本都付出了,政府和企业执行了吗?高污染企业谋取的暴利并没落到打工仔的口袋里呀,但是受污染戕害的实实在在是这些在污染环境里打工、回家还吃地沟油的打工仔。老板们可以移民国外远程遥控,起居避开重污染的空气和水源。但是环境污染的屎盆子反过来还扣在吸毒、用毒、吃毒、喝毒的打工仔身上,质问他们是想被毒害着吃饱饭、还是想被干干净净地饿死,这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智慧,嫁祸于人的技巧又有了新的提高。
举个例子。在河北省,很多正当年的劳动力被吸引到京津地区做打工仔,因为他们别无他选。但是制度并没有对城市化进程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控制。留守的老妇孺并没有劳动能力去继续耕种。偏偏这时候雪上加霜,第一北京把大量污染企业迁到河北省;第二由于土地失耕,加上靠山吃山的习惯被无良开发商瞄上,很多河北郊县被诱惑着或者被强制跟着开矿,遍地挖掘有如山西内蒙;第三房地产开发商觊觎将来的京津冀经济圈,把农耕用地低价收购开发房地产,让打工仔家里的老妇孺流离失所。这三种严重的退耕并制造污染的现实,都实实在在是国家管理者的政策性失误,至少是疏忽。这种情况在神州大地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却对着老百姓喊话,谈什么你要人权还是要无污染,真是令人作呕。唇齿相依, 河北这样,北京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