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提倡儿童读经,势在必行
http://www.zhwhdjt.com/bencandy.php?fid=59&id=18264
现在许多同行道友,包括学会的佛友,近两年以来,学习佛法方面有很大转变,这是值得可喜可贺的。然而,我们忽略了一件事情——很多居士的孩子没有受到佛法教育,父母虽然望子成龙,花了不少钱让他在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是现在的教育,存在着一些无法忽视的弊病,不一定能完善孩子的品行道德。所以,提倡儿童读经势在必行。
最近十几年来,香港、台湾等各大城市中,许多知名人士都在号召儿童读经,并于各地建立了一些读经班。我们现在也是提倡儿童读经,名称上虽然相同,但管理和内容上有所差别,我们主要是让孩子学习佛教经论,同时兼顾一些《四书》、《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经典。
可能你们都清楚,在中国古代,最普通、最常见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孩子读诵经文,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积累。但后来受西方文化影响,教育上讲究“实用主义”,彻底推翻了读古书的传统,把教科书从《大学》、《中庸》、《三字经》,变成了小猫、小狗、小燕子……虽然这些教学内容,与孩子的心理比较相应,讲起来也富有吸引力,可是它没有内涵了,学了以后,对一生没有特别大的助益。如果能像古人一样,读一些《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对做恶事就不会有兴趣。所以,从小培养读诵经典极有必要。
一个孩子就像是一个春天。一年只有一个春天,同样,一个孩子人生中只有一次机会,假如没有把握好、充分利用上,他的思维模式定型后,想转变过来非常困难。现代科学和佛教中都认为,一个人从1岁到13岁之间,是吸纳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此时对外界的吸收能力相当强,所学的知识一生都不会忘,哪怕是父母讲一个故事,或者在学校中、生活中遇到一件事情,长大后仍能记忆犹新。
所以,这几年来,很多学者、教授都提倡儿童读经。记得有些教授将儿童读经的教材,划分为四个级别:最高级的是“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第二级是《诗经》、《易经》、《老子》、《庄子》等;第三级是唐诗、宋词、元曲等古文;第四级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童蒙典籍。
读诵古代传统经典,对孩子的身心非常有益。比如说,《大学》有2000字左右,讲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它既是修身之法,又是治国之道,孙中山对其评价极高,称为“中国独有之宝贝”。《中庸》有4000字左右,“中”是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是永恒不变之意,《中庸》就是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令自己有能力协调平衡各方面关系。《老子》有5000字左右,是不凡的智谋奇书[ 《孙子兵法》就出自《老子》的思想。]。此书的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例如,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就是运用《老子》的思想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得了诺贝尔奖。事实证明,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论语》约15000字,其中充满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形象生动地教我们洞察人生、了悟人生。很多大学生学习《论语》之后,整个身心有极大的变化。如《论语》第一篇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就是,做人首先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恭敬父母师长、爱护志同道合者,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我们一生中若能以这样的理念来定位,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科学家杨振宁,他在中学阶段念书时,父母要求他背诵《孟子》,当时他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进记忆中。结果在成年之后,幼年所背的《孟子》,居然成为他做人的基本原则。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并不是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他后来拥有举世瞩目的辉煌,跟《孟子》对自己的启发不无关系。现在也有很多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由于汲取了古人的智慧结晶,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鉴于此,近年来许多人大力倡导和推动儿童读经。
其实,很多小孩也没有那么忙。只不过形形色色的文化令人眼花缭乱,他们的思想也随之此起彼伏,天天忙于毫无意义的玩乐,以至于有意义的事情没有时间,没有意义的事情有的是时间。所以,我们必须把他们这种时间抢过来,用有意义的事情占满,这是每个佛教徒要勇敢去做的。假如谁都不敢做,那孩子的未来确实令人堪忧。虽然做这些事情是很累,也要面临层出不穷的压力,但哪怕能给一个孩子种下善根,我们也值得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http://www.zhwhdjt.com/bencandy.php?fid=59&id=18264
现在许多同行道友,包括学会的佛友,近两年以来,学习佛法方面有很大转变,这是值得可喜可贺的。然而,我们忽略了一件事情——很多居士的孩子没有受到佛法教育,父母虽然望子成龙,花了不少钱让他在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是现在的教育,存在着一些无法忽视的弊病,不一定能完善孩子的品行道德。所以,提倡儿童读经势在必行。
最近十几年来,香港、台湾等各大城市中,许多知名人士都在号召儿童读经,并于各地建立了一些读经班。我们现在也是提倡儿童读经,名称上虽然相同,但管理和内容上有所差别,我们主要是让孩子学习佛教经论,同时兼顾一些《四书》、《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经典。
可能你们都清楚,在中国古代,最普通、最常见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孩子读诵经文,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积累。但后来受西方文化影响,教育上讲究“实用主义”,彻底推翻了读古书的传统,把教科书从《大学》、《中庸》、《三字经》,变成了小猫、小狗、小燕子……虽然这些教学内容,与孩子的心理比较相应,讲起来也富有吸引力,可是它没有内涵了,学了以后,对一生没有特别大的助益。如果能像古人一样,读一些《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对做恶事就不会有兴趣。所以,从小培养读诵经典极有必要。
一个孩子就像是一个春天。一年只有一个春天,同样,一个孩子人生中只有一次机会,假如没有把握好、充分利用上,他的思维模式定型后,想转变过来非常困难。现代科学和佛教中都认为,一个人从1岁到13岁之间,是吸纳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此时对外界的吸收能力相当强,所学的知识一生都不会忘,哪怕是父母讲一个故事,或者在学校中、生活中遇到一件事情,长大后仍能记忆犹新。
所以,这几年来,很多学者、教授都提倡儿童读经。记得有些教授将儿童读经的教材,划分为四个级别:最高级的是“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第二级是《诗经》、《易经》、《老子》、《庄子》等;第三级是唐诗、宋词、元曲等古文;第四级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童蒙典籍。
读诵古代传统经典,对孩子的身心非常有益。比如说,《大学》有2000字左右,讲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它既是修身之法,又是治国之道,孙中山对其评价极高,称为“中国独有之宝贝”。《中庸》有4000字左右,“中”是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是永恒不变之意,《中庸》就是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令自己有能力协调平衡各方面关系。《老子》有5000字左右,是不凡的智谋奇书[ 《孙子兵法》就出自《老子》的思想。]。此书的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例如,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就是运用《老子》的思想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得了诺贝尔奖。事实证明,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论语》约15000字,其中充满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形象生动地教我们洞察人生、了悟人生。很多大学生学习《论语》之后,整个身心有极大的变化。如《论语》第一篇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就是,做人首先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恭敬父母师长、爱护志同道合者,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我们一生中若能以这样的理念来定位,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科学家杨振宁,他在中学阶段念书时,父母要求他背诵《孟子》,当时他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进记忆中。结果在成年之后,幼年所背的《孟子》,居然成为他做人的基本原则。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并不是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他后来拥有举世瞩目的辉煌,跟《孟子》对自己的启发不无关系。现在也有很多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由于汲取了古人的智慧结晶,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鉴于此,近年来许多人大力倡导和推动儿童读经。
其实,很多小孩也没有那么忙。只不过形形色色的文化令人眼花缭乱,他们的思想也随之此起彼伏,天天忙于毫无意义的玩乐,以至于有意义的事情没有时间,没有意义的事情有的是时间。所以,我们必须把他们这种时间抢过来,用有意义的事情占满,这是每个佛教徒要勇敢去做的。假如谁都不敢做,那孩子的未来确实令人堪忧。虽然做这些事情是很累,也要面临层出不穷的压力,但哪怕能给一个孩子种下善根,我们也值得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