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真相

CHRIS88

基督门徒
管理成员
VIP
注册
2006-05-10
消息
13,650
荣誉分数
1,373
声望点数
393
作者介绍

龚天民,一九二六年生。自幼在家信奉佛教,二十岁时拋弃佛教,受洗归主。香港信义神学院毕业(神学士 B.Th.,道学士 B.D.);日本京都佛教大学毕业(文学士 B.A.,专攻佛教学);日本京都佛教大谷大学研究院毕业(文学硕士 M.A.,专攻佛教文化),美国明尼苏达州 Lutheran Theological Seminary(信义神学院)研究。

曾任:日本信义宗道友会牧师(Christian Mission to Buddhists),专对日本籍佛教僧侣及信徒传道。台湾信义神学院教授。韩国釜山华侨基督教会及日本神户关西华侨基督教会牧师。

著有:一、《佛教学研究》,二、《唐朝基督教之研究》,三、《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又名:《真理自明》),四、《答妙贞十问》(又名:《答佛教人士十问》),五、《世界五大宗教》(合着),六、《我们是为了福音》,七、《龚天民文集》第一辑、第二辑,八、《观世音菩萨真相》,九、《阿弥陀佛的真相》,十、《释迦牟尼真相》,十一、《地藏菩萨与阎罗王真相》,十二、《现存世界十一宗教》。十三、《六道轮回真相》,十四、《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与基佛问题》,十五、《龚天民新文集三十篇》。十六、《龚天民证道集》。十七、《佛教常识问答集》,十八、《基佛专论与福音证道》,十九、《「认识佛教」讲座》二十、《佛教、基佛比较及天主教》等书。另亦曾发表有关研究及批判佛教之文章多种。
 
自序

作者介绍- 自序- 释迦牟尼真相- 附文- 本文重要参考书目

约在两千五百年前,佛教创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日尼泊尔国西南境,一个名叫 Capla Vesta(中译迦毘罗城)的小城(部落)。这块弹丸之地隶属于附近的强国拘萨罗国(Kosala)。释迦的父亲则是这块属地的首长(不是王),听命于拘萨罗国,负责管理附近的一些村落。当时,印度群雄割据,共有大小十六个国家。但释迦所属的小城,因系拘萨罗国之属地,所以未被列入上述十六个国中。

释迦长大后,觉得要做这块属地的继承者绝非易事,加上家庭……等其它各种原因,释迦遂毅然决然脱离了这块是非之地,而去修行做他的和尚了。

我们拟用极短的篇幅,来探讨有关释迦牟尼的各种问题,还其本来面目,以明真相。在世界各地华人佛教徒中,曾有(现在亦一样)不少佛教僧侣及信徒,肆无忌惮,不断撰文攻击诬蔑基督教。因此,我不得不写了一篇<基督教优于佛教的二十处>(基佛比较)文章,附于本书内,以作答复。

本书目的有三:一、为基督教同工同道提供有关研究释迦牟尼的参考资料,俾能带领佛教徒归土。二、希望佛教徒们读了本书后,能恍然大悟,知道释迦牟尼「原来如此」!而弃佛归耶。三、为基督教护教卫道,答复来自佛教徒对基督教的攻击。

我必须做个声明,我既末做过僧侣或沙弥,也没有靠佛教为生,在庙里吃过住过。我和中国佛教僧伽(教团)无任何个人恩怨与瓜葛。我是站在基督教的信仰,以及教授「基督教与佛教」之研究的立场写成本书的。
 
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情形

作者介绍- 自序- 释迦牟尼真相- 附文- 本文重要参考书目


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情形
- 释迦牟尼的宿世神话荒诞无稽
- 释迦牟尼的家系传说神话连篇
- 释迦牟尼的祖国迦毘罗城兴亡经过
- 释迦牟尼的生死年月诸说纷纭
- 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是神话与史实的糅合
- 释迦牟尼的基本教理及对其批判
- 释迦牟尼去世后的被神化- 结论

约在纪元前五世纪左右,释迦牟尼(以下简称释迦)生于印度,约当今日尼泊尔国的西南境(详见三、四、五节)。关于当时全印度的社会情形,现祇从四姓阶级、宗教哲学思想及大小各国势力分布来说。

一、四姓阶级:当释迦诞生时,全印度人民大别之分成四种阶级,(1)婆罗门阶级 Brahman,从事宗教的祭司。(2)剎帝利阶级 Ksatriya,从事战争的武士。(3)吠舍阶级 Vaisya,从事工商业者。(4)首陀罗阶级 Sudra,从事农耕的奴隶们。他们是被印度人祖先雅利安人所征服的原住民——土人。今年(一九九○年二月)统计,全印度人口约为八亿五千万人,其中,第四阶级(又称不可触贱民 Untouchable)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释迦出身于剎帝利族。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第二说:「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剎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垄勤身稼穑。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婜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妇人一队终无再醮,自余杂姓实繁,种族各随类聚,难以详载」。

二、宗教与哲学思想:婆罗门教是当时印度的惟一宗教。但当释迦出生时代,该教势力已逐渐衰落,代而兴起的是各种不同的修道团体,佛教称它们为外道或异学。原来,印度雅利安人自古起便盛行出家修行。婆罗门教的「法经」中规定人生有四个时期:(1)梵志期,自七、八岁起至婆罗门祭司处学道,即今之儿童宗教教育。(2)家居期,在家结婚生子,维持家庭宗教祭祀。(3)森居期,老年后,飘然一身赴山林洞穴苦修,有时一人自修,有时加入修道团体。(4)乞食期,专门从事苦行,以乞食为生。古代印度人为何特别注重离家修行?这或与民族性及炎热气候有关。

到了释迦时代,由于原有的婆罗门教已逐渐失去人民信仰,再加上剎帝利武士阶级抬头,掌握政权,人民宗教信仰更得自由发展,真是百家齐鸣,诸子学说思想日见蓬勃兴盛。当时在中印度各国首都,均有讲学修道之所,让众人自由发表各种思想意见。释迦本人亦常与他们讨论宇宙人生等各种问题,在佛经中均有记载。当时较有名的有所谓六师外道,六十二见,六派哲学等。

六师外道如下:(1)不兰迦叶,又译富兰那迦叶 Purana-Kasyaka,住在中印度,有弟子五百人,主张无因论,迷悟等一切事没有什么因缘,亦无什么果报。(2)摩息迦利瞿舍利子,又译末伽黎拘舍黎子 Makkhari-Gosala,主张众生的一切苦乐非由于行与因,系自然而生。此派故称自然外道。(3)婆若鞞罗迟子,又译散若毘罗黎子 Sunjaya-Belatthiputta,此人相传是释迦弟子舍利弗与目犍连等归依前的师父,他主张舍去一切智能,专心实践修道,当生死劫数尽后便自然可得。(4)阿夷哆鸡舍剑婆利,又译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Ajita Kesa kam baii,主张心物二元共归断灭,无所谓善恶祸福、原因结果及过去末来,惟在现世尽快乐是了。(5)尼揵亲子,又译尼提陀菩提子 Nigantha-Nataputta,即是耆那教的教祖,以为人生是苦,现世之苦全系过去宿作之恶所致,藉苦行等能达解脱地步。(6)彼复迦栴,又译迦罗鸠驮迦旃延,Pakudha Kaccayana 或 Kakuda Kaccayana,此人以为一切众生均由「自在天」所作 Makesvara siva。当自在天神快乐时众生快乐,自在天神发怒时众生苦恼。如人杀害众生,但心中并无懊悔,当不致入地狱。但如感到不安而心生懊悔,便即入地狱了,故此派又称无惭外道。

关于六十二见,有「自我及世界的常住论者,死后无相论者……及现法涅盘论者」等。

除以上各种思想外,另又有所谓六派哲学:(1)数论派 Sam Khya,主张神我与自性的二元论,万物由自性开展而成。(2)瑜伽派 Yoga,瑜伽意即冥想、抑制,借着神秘的瑜伽观行而达到解脱。(3)论理派 Nyaya,以为纯粹的苦灭是由真智而起。(4)胜论派 Vaiseshika,宇宙万物系由极微 Anus 而成。(5)声论派 Mimama,分为行思惟派Karma匡imanas与梵思惟派Brahma军manas两派,前者注重吠陀的宗教仪式,后者即相反,主张恢复古时的「梵我一如」道理。(6)吠陀派 Vedanta,即上述的梵思惟派正名。

释迦时代的宗教哲学思想虽极复杂繁多,但除了顺世外道外,有共同之点不少:(1)厌世思想。各学派均几乎都带有浓厚的厌世主义,大家的目的是想如何解决生命问题,达到真正解脱。因此,有人主张苦行,有人主张依赖宗教仪式,有人又主张必须要有信仰……。印度人自古起便有厌世思想,这与印度人民生活的十分穷困,以及极其炎热的气候有关。佛教以后也极端强调苦行。(2)各学派均一致以为不单一切众生要转轮回,甚至连天上的神明也不能避免。有日本佛教学者以为,这个轮回思想,是雅利安人从印度原住民的民俗信仰而得的。(3)大家以为「地水火风」四大是构成万物的要素,也有再加「空大」而成五大。须弥山 Sumurn 世界观亦由学派时代开始。佛教以后也都撷取了四大与须弥山的教理。(4)大家以为此世界有始有灭,然后又再成立。(5)各派都奉行五戒,不杀生,实语,不盗,梵行,离欲等。佛教以后也讲五戒,主要内容是从上述五戒而来。(6)各派行者都憧憬着一个不生不灭,常恒不变,无时空限制的安乐涅盘境界。佛教以后也讲涅盘,内容与上述涅盘几乎相同。

从研究的立场来看,佛教的主要教理,大多系从婆罗门教,以及当时的各派思想(顺世外道除外)撷取而成。佛教所谓的释迦牟尼「开悟」所得的甚么「教训」,祇是骗骗不懂古代印度宗教思想史的人罢了。

释迦牟尼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学说思想复杂纷纭的时代。他出来后登高一呼,标出三大思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静寂」(其实也等于是各派思想的综和),并主张四姓平等,人人有信仰宗教自由(当时各外道中已有人主张阶级平等及人人信仰自由),于是恒河流域一带的人民惊动了,纷纷前来皈依,于是佛教思想压倒各学派,一枝独秀,在异教外道社会奠下了传道根基。

三、国势分布情形:释迦时代的印度并未统一,各地种族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强国并吞弱国,互相欺凌侵略,各地呈现极度不安。据佛经记载,当时全印度有十六个大国。长阿含经第五阇尼沙经:「有佛弟子,处处命终,佛皆记之,某生某处,某生某处。鸯伽国,摩竭国,迦尸国,居萨罗国,拔祇国,末罗国,支提国,拔沙国,居楼国,般闇罗国,颇漯波国,阿般提国,婆蹉国,苏罗婆国,干陀罗国,剑洴沙国,被十六大国有命终者,佛悉记之。」各佛经记十六个国名,稍有出入之处。经中未见有释迦的祖国「迦毘罗城」国名。这是由于迦城小而且弱,祇是大国拘萨罗国的属地(详见第四节),释迦族人数又不多,故无资格被列入十六大国之内。十六大国国名如下:

(1)鸯伽国 Anga,位于摩揭陀国之东,首都瞻波 Campa。(2)摩竭国即摩揭陀 Magdha,首都王舍城 Rajagrha,释迦时代的中印度大国,佛教的根据地。(3)迦尸国 Kasi,在摩揭陀之西,苜都波罗捺斯 Baranasi,夹于摩揭陀及强国居萨罗之间。(4)居萨罗国 Kosala,又译拘萨罗,首都舍卫城 sravasti,占有印度北部的强国。释迦的小城(部落)受此国支配,亦即拘萨罗的保护「国」。当释迦去世前不久,释迦祖「国」迦毘罗城竟遭此强国率兵消灭。舍卫城亦是佛教的根据地,释迦传道时经常往来于王舍城与舍卫城之间。

(5)拔祇国 Vrji,位于摩揭陀北方,与离车族 licchavi,毘提诃族 Videha 等结成同盟共和国家。(6)末罗国 Malla,在拔祇之北,首都拘尸那揭罗城 Kusinayara。(7)支提国 Ccdi 在迦尸之西,首都憍篔弥 Kansambi。(8)拔沙国 Vatsa,在迦尸之西,支提之南,有时被视作支提,首都憍赏弥。(9)居楼国 Kuru,在恒河上流西岸,约当今日之德里地方 Dehii,首都因特拉布拉斯恪 Indra Prastha。(10)般闱罗国 Pancala,在居楼之东,由北部般阖罗及南部般阖罗两地合成,北地首都肯比拉 Kam Pilla,南地首都肯尼押拘阇 Kanya Kubja。(11)便漯波国 Asvaka,在苏罗国之南,首都补多勒迦 Potalaka。(12)阿般提国 Avanti,在颇漯波之南,首都邬阖衍那 Ujiayani。(13)婆蹉国 Matsya,在居楼之南,位于禅牟那河之西 yamuna。(14)苏罗婆国 surasena,亦在禈牟那河之西,首都末士罗 Madhura。(15)干陀罗国 Gandhara,又称健驮罗,位于印度五河地方西北部,首都咀叉始罗 Taksasila。(16)剑洴沙国 Kamboja,在印度河西岸,位于干陀罗之西南,苜都罗钵底 Dvarapati。

以上所述大致以各主要种族势力分布为主。东方鸯伽国以东,孟加拉地方以及南印度宾陀 Vindhya 山脉以南诸地尚未列入在内。印度现有主要种族约四十五种,约分成二十四百种姓,方言约多至五四四种。纪元前五世纪时,印度种族、国家繁多,宗教、哲学五花八门。在这种环境中,释迦牟尼便于今日尼泊尔国西南境的小城迦毘罗城出生了。这种种复杂多端的时代背景,对释迦的日后弃城出家颇有影响。
 
释迦牟尼的宿世神话荒诞无稽

作者介绍- 自序- 释迦牟尼真相- 附文- 本文重要参考书目


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情形- 释迦牟尼的宿世神话荒诞无稽- 释迦牟尼的家系传说神话连篇- 释迦牟尼的祖国迦毘罗城兴亡经过- 释迦牟尼的生死年月诸说纷纭- 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是神话与史实的糅合- 释迦牟尼的基本教理及对其批判- 释迦牟尼去世后的被神化- 结论

根据佛教的所谓修行次序,人至少必须经过「学道」、「修行」,然后纔能「开悟」而「成佛」,所以,连释迦牟尼本人也曾经过这些阶段云云。但迄今为止,所有已死的佛教徒中居然没有一个人被称为「佛」的。连中国佛教徒也坦承这是事实。香港佛教徒郭兆明先生说:「……由释迦佛至今仍无一人曾成佛」(香港佛教月刊,一九八九,十二月号)。但更有趣的是,佛教中还替不少根本无历史根据的佛菩萨编制了许多宿世神话,其中不单论到他前生或前前生时是何等样人物,更强调他在那时曾在某佛某佛前如何虔诚学道修行,以后纔成了佛甚么的。关于阿弥陀佛的宿世传说,至少有六个不同的神话(请阅拙著「阿弥陀佛真相」)。至于教主释迦的宿世本生神话,更是多而复杂,难得理出一个头绪。对于这种无历史性及渺茫不可知的神话,我们无需付出太多时间与精力去加以研究,因实无学术价值可言。兹为使读者多少了解起见,特选出释迦的四个宿世神话如下:其中第一个在佛教中颇受称道,第二、第三不见多说,第四个更未见佛教书刊引用过,也许太不成体统了。

一、据说,在过去无量劫前,有一善慧仙人归依普光佛(然灯佛)。某次,善慧买了五茎莲华供养此佛,而受佛的授记,称善慧将来要成佛,名释迦牟尼。以后善慧仙人见普光佛来,因地土浊湿,便将自己所穿的鹿皮脱下铺在地上,又把自己的头发加铺在上,于是更受佛的夸奖,称善慧将来要在娑婆世界作佛,普渡众生云云。

详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一,皆度论卷第四,佛祖统记卷第一,佛本行集经卷四等处。

二、据说,释迦牟尼在无量劫前,曾是大通智胜佛的第十六王子。法华经化城喻品:「佛言,过去有佛,名大通智胜,灭度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闻父得成菩提,往诣佛所,请转法轮,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彼十六沙弥,今皆得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一名阿弥陀佛云云,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因原经文记此故事甚长,故本段经文系引用「佛祖统记」卷第一中之缩文,内容均同。

三、据说,释迦牟尼在无量劫前,曾在一位名叫「释迦牟尼」佛的面前学道修行而后纔成佛的。这个神话真是荒诞无稽,令人可笑。

佛本行集经卷第四:「阿难,我念往昔,有一如来,出现于世,号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与我同号,种姓父母,名字寿命一切悉同,我将一掬苏摩那华散彼佛上,发如是愿,乃至彼佛请侍者言,是人于后满一百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我于彼时,得受记已」。两人既是同号,同种,同姓,同父母,同名字,同寿命,一切悉同,岂非就是一人?但既为一人,自己怎能向自己学,而硬要分成两人来论呢?写佛经的印度人,大概脑子有问题,思想混乱不清?有关这个神话,另见俱舍论第十八与佛祖统记卷第一等处。

四、据说,释迦牟尼在无量劫前,是人与鹿所生的一个孩子,名叫一角仙人(rsyasrnga)。某次,此人因路滑伤足而咒咀天不下雨。王募人欲破一角仙人之神通,令复下雨。淫女扇陀遂应此募,并引诱一角仙人与他发生奸情,仙人的神通遂失去,而天又下雨,此仙人即后来的释迦牟尼,此淫女即后来的释迦之妻耶输陀罗云云。

大智度论第十七:「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本生因缘,过去久远世时,婆罗林国中有仙人,以仲春之月于澡盘中小便,见鹿麚麀合会,淫心即动,精流盘中,麀鹿饮之实时有娠,满月生子,形类如人,唯头有一角,其足似鹿。鹿当产时至仙人庵边而产,见子是人,以付仙人而去。……明者议言,我曾传闻,仙人中有一角仙人,以足不便故,上山躄地伤足,瞋咒此雨令十二年不堕……。婆罗棕国有淫女名曰扇陀端正,来应王募,问诸人言,此是人非人,众人言是人耳,仙人所生。淫女言,若是人,我能坏之……女白仙人言,汝何以不在此间住,答曰亦可住耳,女言,可共洗澡,亦即可之,女手柔软触之心动,便复与诸美女更互相洗,欲心转生遂成淫事,即失神通,天为大雨七日七夜……。佛告诸比丘,一角仙人我身是也,淫女者即耶输陀罗是。」另见佛本行集经第十六。

佛教教主释迦前生故事,居然系由人兽所生,真令人费解。这个故事,色情气味极重。这或与住在炎热天气之下的印度人,在「性事」方面有关连了(?)。或者这与印度人的动物崇拜或图腾崇拜信仰有关亦未一定。此释迦本生,从未见佛教书刊引用,也许是见不得人,会起负面作用。
 
哈哈,隔一阵,又来了。有种的 就贴些关于如何弃穆入耶的书,并身体力行吧,那才是真正的挽救世界呢。
 
CHRIS88, 啥时论证柴玲撒谎?实在太忙知会一声,不用勉强。
 
没有任何贡献。
您应该会同意:佛教徒是最peaceful的。
(所以,真没必要老是盘算着要去convert佛教徒 ------- 他们安安静静的,不碍您什么事。)
您要真有博爱怜悯之心,真想对当今世界和平有所贡献,最应该做的就是将人们从那些 宣扬仇恨的宗教 中挽救出来。
 
最后编辑:
您应该会同意:佛教徒是最peaceful的。
(所以,真没必要老是盘算着要去convert佛教徒 ------- 他们安安静静的,不碍您什么事。)
您要真有博爱怜悯之心,真想对当今世界和平有所贡献,最应该做的就是将人们从那些 宣扬仇恨的宗教 中挽救出来。

佛教徒燃指奉佛的事您知道吗?西藏佛教弟子动不动 就自焚知道吗?

我安安静静地转我的帖子,似乎也没碍您什么事吧?:)

请问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宗教仇恨?
 
最后编辑:
释迦牟尼的家系传说神话连篇

作者介绍- 自序- 释迦牟尼真相- 附文- 本文重要参考书目


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情形- 释迦牟尼的宿世神话荒诞无稽- 释迦牟尼的家系传说神话连篇- 释迦牟尼的祖国迦毘罗城兴亡经过- 释迦牟尼的生死年月诸说纷纭- 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是神话与史实的糅合- 释迦牟尼的基本教理及对其批判- 释迦牟尼去世后的被神化- 结论

印度是一个不注重历史记载的国家,许多事情都以口传为主,释迦的家系也不例外,其中既渗有神话裨史也含有历史事实在内。但想要划分清楚,那便难如登天了。无疑地,释迦的祖先是于纪元前三千多年前(?),由中央亚细亚黑海附近一带,侵入印度本土的雅利安人,(但也有日本学者以为释迦祖先系由西藏移民而来)。雅利安人分数期进入印度,最先定居于印度西北部五河地方,在那里奠定了婆罗门教的基础。以后再络续侵入中部印度河域一带,各自分居,逐渐建立了各种大小国家,形成了古代印度文明。

据佛经各处记载,在这些移民中,有一位名叫懿摩尔的武士(Iksvaku,又译甘蔗王,曰种王,善生王),率领了他的部属人民在浮陀洛城 Potala 建立了他的小小国家。这位甘蔗王便是释迦的祖先。当时印度全境刚从各种部落发展为许多城市国家,浮陀洛城便是许多城市中的一国小城。

据佛经说,懿摩尔王有四个王子,他们因小过而遭父王逐出家门。这四人后在雪山(喜马拉雅山)附近定居,结婚生子,建立了城市。父王听到了这个好消息,不禁赞美道:「Sakya vata bho Kumara parama. sakya vata bho Kumarati」这些梵文译成中文便是「能仁、能仁、能自立生存」!佛经则用:「真释童子,真释童子,能自存立因」!文中的 Sakya,中文译成「释迦」,意即「能仁」。牟尼 muni 乃寂默或贤人之意。「释迦牟尼」全句,意为能仁族的贤人。释迦又被称为萨婆悉达多(Sarva siddhartha),中译「一切义成」,「吉财验义」。释迦又被叫作「乔达磨」(Gotama),又译为「瞿昙」,是释迦族的姓。

长阿含经卷第十三十「尔时世尊告阿摩昼,乃住过去久远世时有王名声摩(即懿摩尔之异译)。王有四子,一名面光,二名象食,三名路指,四名庄严,其王四子少有所犯,王摈出国到雪山南……,王即欢喜而发此言,此真释子,真释童子,能自存立因,此名释,声摩王即释种先也。」另见佛祖统记卷第一。

我们如再追溯懿摩尔王的祖先,佛教也列有一套家谱,但显属神话无疑。佛祖统记卷第一称:「吾佛示生奕世圣王尊贵之家也。大劫之始世界初成,光音诸天化生为人云云,于是议立一人有威德者,赏善罚恶平等王,众共供给,遂有民主之名。初民主王号大人,第二王名珍宝,第三王名好味,第四王名静齐,为五王为顶生,乃至三十三王名善思……」。

我们如再从懿摩尔王到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不是王,详见第四节)为止的一段时期,佛教也列有一套家谱。佛祖统记卷第二称:「懿摩尔王(懿摩尔亦名甘蔗王,释种以此王为本始,此王有四子,为第二世)。第三世拘卢王,第四世瞿拘罗王(展转至最后百世名善生王),善生王(释迦牟尼七世祖),乌婆罗王(六世祖),泪婆罗王(五世祖),尼求罗王(四世祖),尼浮罗王(三世祖),师子颊王(二世祖)。所生四子,(1)净饭王(生二子,一悉达,二难陀);(2)白饭王;(3)斛饭王;(4)甘露饭王」。

我们以为从释迦第七祖善生王开始的谱系或较可靠,第七祖以上「展转百世」到瞿拘罗王一段笼统时期,显然大有问题。至于懿摩尔王到底是否是历史人物,也只有信者自信了。再自懿摩尔王回溯到「大劫之始,世界初成,光音天化生为人」,则更属神话无疑了。

释迦族本姓瞿昙(Gotama,又译乔答摩),起源有种种传说。有说古时有瞿昙仙人(修行人),剎帝利种族的瞿昙一姓,乃是这位修行者的苗裔。有说 Gotama 是指最大的牛而言,牛在印度人眼中视为神明,圣兽,人人对牛无不崇敬万分。另见佛祖统记宋朝沙门志盘对瞿昙的解释。再参阅中观论疏第十,俱舍论光记第十等处。

关于释迦族的起源,近代有学者另有新说。T.W. Davids 氏以为在古时,雅利安人的一支到了西北印度后,再由克什米尔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向东南走去,经过拘萨罗地到了后成迦毘罗城的释迦牟尼祖国。S.Beal 氏则以为释迦族原属于蒙古人种 Turanians 的塞族,释迦 Sakya 一语系指属于塞族 Saka 之人的意思。在本文第一节印度十六大国项中,提到离车族 Liechavi 及末罗国 Malla,这两族人民系属蒙古系。末罗国位于迦毘罗城东北方,为释迦去世地。但也有人以为塞种侵入印度系在纪元前第二世纪中叶,晚于释迦时代,所以释迦族不是塞种。汉书西域传第六十六记有塞种之事,称自疏勒以西,休循,捐毒之属均为古塞种。释迦既生于今日的尼泊尔国,而尼泊尔又接邻西藏。尼国的西北方,越过葱岭便是疏勒,难怪有人要疑惑释迦族或出自西藏或来自塞种了。事实上,尼泊尔人大都系由西藏移入的。
 
因为你说过你会论证柴玲自相矛盾。
是否时间久了你自己都忘了?

不需要我论证,也没什么兴趣了。柴玲自己在7封信中都提到,她需要医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