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n
嗡阿热巴扎那得
- 注册
- 2013-07-04
- 消息
- 1,039
- 荣誉分数
- 205
- 声望点数
- 73
藏传佛教中涌现出的历代高僧大德,无一不是为了继承、发扬、广弘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沥肝披胆光前裕后,树立起一座座明彰显著的里程碑。在层出不穷的无数持教大德中,噶玛乔美仁波切以其卓越的实证功德脱颖而出。为如今的修行者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楷模。并将宁玛噶举两大宗派的法源汇融成一支,创立内多噶举派,成了这一派系的开山祖师。从此,声誉威振四海,名扬天下。
乔美仁波切约于公元十七世纪(具体生卒时间、地点不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里,父亲名为班玛旺扎,母亲秋炯杰。他生来便具有强烈的慈悲心与非凡的智慧。由于前世的宿缘善根。从小就对三宝有猛烈的诚信,对正法有迫切的希求心。从孩提时代就对观修心性有浓厚的兴趣。小时候经常在草坪上打座,寻找心的来踪去迹。五岁时已对心的本来面目有了一定的认识。
六岁开始学习文字的读诵与书写。由于天资聪颖,没用多久,便运用自如,流利阅读经论誊写典藉。七岁的时候,在仲巴上师前剃度出家,从此以后,谨持净戒,修持六度万行。
与其他修学者不同的是,他并未进行广泛的闻思,而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注在修行上。精进实修,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彻夜不眠。他追循前辈苦行的足迹,历尽风风雨雨,为修法所付出的努力和经历的艰难困苦,实非我们常人所能想象的。
二十岁那一年,在被公认为阿弥陀佛化身的红帽金刚上师前恭听了"兰结即约"修法引导,并且潜心专研了因明的入门《摄类学》,同时也认真背诵许多经典论著,也听受了噶举派、宁玛派的诸多教言及窍诀,尽管如此,但大部分时间仍然用于观修心性上,行住坐卧无时无刻不在修行的境界中,无论身居闹市,还是独处静处都是一模一样,自心不为外缘所转,修证不断提高,日臻究竟。此后,也时常到俗家作经忏,超度亡灵,随缘度化众生,摄受有缘弟子。
高僧大德的品行,有时从一件事情中也可表现出来。一次,当地的人们染上了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部分人不幸身亡,许多人祈请乔美仁波切慈悲加持消除这场灾难,他亲自到患者家中念经加持,丝毫未考虑自己时刻有被传染上此病的危险。而被他挽救了生命的那些人却没有感恩戴德之心。对此乔美仁波切并未放在心上,而是真挚祈愿生生世世救度他们摆脱更大的疾患--业惑。诸如此类的事例有许多,恐繁不述。
到了晚年,他一如即往地勤奋实修,隐居幽境闭关,期间也为部分有缘眷属传授修法窍诀,指导他们修持。弟众中获得共同、殊胜成就的人,为数不鲜。与此同时也著书立传,为后代的学人留下了《山法论》《转经轮功德》等许多无价之宝--修法窍诀。其中最为广泛弘传的是《极乐愿文》。文句优美流畅,意义深奥,具有不共的加持力,可谓是雅俗共赏的杰作。尤其是在雪域,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能背诵,诸大尊者以此在各地举行极乐法会,无量众生依此趋向解脱的彼岸。
乔美仁波切圆满人间的事业后,不舍肉身携母亲、家犬等一同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他真正实践了受持证法,为佛教作了卓越的贡献,实为我们这些后学效仿的典范。
乔美仁波且生活小趣
(本段文字经丹增嘉措活佛开许可公开流通,引自活佛著作《乔美仁波切密传》)
他不敢打上师
在乔美仁波且小时候,当地来了一位修习格萨里法获得成就的瑜伽士,名叫嘉觉巴。传闻他的成就与神通非同凡响,引起了人们的哄动。
一位喇嘛和乔美仁波且商量:“我们是去好还是不去好呢?如果去了,上师曾经教诲我们说,在末法时期,对于示现神通的人,要慎重对待。再说他十分厉害,在人群中动不动就打人,我们要是挨打了怎么办?那也太丢脸了!不过,其它所有的人都去了,我俩要是不去,那肯定会有人说我们不懂礼貌,不恭敬瑜伽士……这怎么办好呢?”
乔美仁波且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我们不妨可以把自己观想成他的上师——玛吉拉准空行母,不是他的神通特别大嘛!他肯定不敢打上师。”同伴喇嘛听了频频点头说:“这真是一个好主意!”他俩把自己观想成玛吉拉准空行母,就去拜访瑜伽士。
果不出所料,瑜伽士一见到他们,感到亲切无比,笑逐颜开,十分盛情地款待他们。相互间开着玩笑,畅谈了许多佛法方面的问题……
疼得要命
在小时候,乔美仁波且在一次闭关期间,要完成诵咒的定量。其间因有急事必须出关。于是,他昼夜精进诵念咒语。
由于整夜未睡,不由自主地打起盹儿来。他本想起身活动一下,但依照闭关的严格要求:一定要用体温保持座垫的温度,身体不能离开座垫时间久了……不过,要是不活动,一直坐在垫子上,那肯定会睡着的。
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座垫上放了一个高木凳,用衣服盖住垫子——它可别凉了。他坐在凳子上,如果睡着的话,就会从凳子上摔下来,这可以避免磕睡……虽然这一方法暂时奏效,但因连续几天没有睡觉,仍然抵挡不住困倦的进攻,终于从凳子上摔了下来。不得了,头撞在了床板角上,真是疼得要命……这可好,再想睡都睡不着了!
打杂工
在楚布寺的时候,乔美仁波且与几位喇嘛共住。这些喇嘛象用仆人一样使唤他,经常让他干一些杂事。
乔美仁波且暗想:真是千恩万谢,为了消除业障,他们给了我一次绝好的机会!我可以利用打杂去修行……
有时,他去提水。在去的路上,他念诵心经和度母祈祷文;在回来的路上,他观看自己的心性。
在晚上,轮到他们值班,他大声地念诵前行仪轨——这可惹恼了仲然晋美喇嘛,招来了一番猛厉的喝责:“你大嚷大叫的,真象一个在家蛮种。”他听了以后,吓得再也不敢出声念,只好默默地念诵。
我决不会杀人
当地有一位贝约王爷,性情凶残,时常干一些伤天害理的坏事儿。听说他杀了许多出家人,但仍不罢休,总想杀够他所要达到的杀人数量……于是就暗地派了一些杀手,企图谋害高僧大德。
当时,为了保护乔美仁波且的人身安全,有一位亲友送给他一杆长矛以便自卫。乔美仁波且想了一下说道:“我获得了暇满人身,这一人生的意义在于得到清净的比丘之身。因此,我是根本不可能伤害他人的。为了保护短暂的生命而破犯清净的戒律,反倒不如守持清净的戒律而死为好!”说完,他毫不犹豫地折断了长矛。
不怕传染
当地流行起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赤痢,致使许多人病死。人们谈病色变,纷纷祈请乔美仁波且加持禳灾。他冒着生命危险,不怕传染,有求必应,亲自到病人家里念经加持。
不久,大多数人脱离了危险,病体康复。但是,这些人却把救命恩人根本不放在心上,没有感恩报德之心……对此,乔美仁波且并未耿耿于怀,而是从内心中真诚祷告:愿生生世世度化他们!
搭救小偷
有一次,一个小偷偷了乔美仁波且的两匹马。真倒霉!在两天里,小偷始终没能找到路,在森林里兜圈子,总也出不去。
两天后,人们发现小偷仍在林子里打转儿,引起了乔美仁波且信众们的极度愤慨。他们义愤填膺,组织了有六十几人的队伍,各拿刀枪,身骑骏马,争先恐后地去搜捕小偷。即使乔美仁波且怎样劝阻都不行,非要抓住小偷杀了不可……乔美仁波且万不得矣,只好回到房子里,下定决心要保全小偷的生命。他就观修护轮,搭救小偷。
结果,六十几个人把那片森林包围,差一点就抓住了,可小偷在众目睽睽之下却突然失踪了……
讨厌的妈妈
有人虽然非常重视修习慈悲心,但对于自己的父母却并非慈悲。这一状况本身就违背了慈悲心的宗旨。因为,父母是修习慈悲心的最佳选择。
对于乔美仁波且本人来说,最难调化的莫过于自己那位令人讨厌的妈妈……
他的妈妈是位喜欢说长道短,嘴巴尖酸刻薄的人。时常动不动就对周围的喇嘛们破口大骂……许多人向乔美仁波且提出建议:她应该到山下的居士林去住……
乔美仁波且考虑着——如果将妈妈送到山下居士林去住,她年岁这么大了,恐怕难以照料自己。要是找一位保姆,保姆也受不了妈妈的气,她们过得也不会愉快。而且,妈妈也会想着天天到我这里来,她的腿脚不便,来回上山下坡,一定很困难……要是妈妈仍然呆在我身边,也很难办,妈妈的言行真令我难堪……
但是,为了照顾妈妈,报答她的养育之恩,乔美仁波且依然决定:这位令人讨厌的妈妈还是留在自己身边……
富户人家不喜欢
有时,乔美仁波且出外作经忏法事。
经常有一些有权势的施主和很穷困的施主在同一时间里祈请他。那些富户人家邀请乔美仁波且——“一定要赏脸光临,应先到我们家来!”乔美仁波且听了不以为然,反而先到贫苦人家去念经……
富户人家的人们感到十分不满,悻悻地责怪说:“他老人家看不上我们呀!……”乔美仁波且就利用这一大好机会修习忍辱波罗蜜。
乔美仁波切约于公元十七世纪(具体生卒时间、地点不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里,父亲名为班玛旺扎,母亲秋炯杰。他生来便具有强烈的慈悲心与非凡的智慧。由于前世的宿缘善根。从小就对三宝有猛烈的诚信,对正法有迫切的希求心。从孩提时代就对观修心性有浓厚的兴趣。小时候经常在草坪上打座,寻找心的来踪去迹。五岁时已对心的本来面目有了一定的认识。
六岁开始学习文字的读诵与书写。由于天资聪颖,没用多久,便运用自如,流利阅读经论誊写典藉。七岁的时候,在仲巴上师前剃度出家,从此以后,谨持净戒,修持六度万行。
与其他修学者不同的是,他并未进行广泛的闻思,而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注在修行上。精进实修,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彻夜不眠。他追循前辈苦行的足迹,历尽风风雨雨,为修法所付出的努力和经历的艰难困苦,实非我们常人所能想象的。
二十岁那一年,在被公认为阿弥陀佛化身的红帽金刚上师前恭听了"兰结即约"修法引导,并且潜心专研了因明的入门《摄类学》,同时也认真背诵许多经典论著,也听受了噶举派、宁玛派的诸多教言及窍诀,尽管如此,但大部分时间仍然用于观修心性上,行住坐卧无时无刻不在修行的境界中,无论身居闹市,还是独处静处都是一模一样,自心不为外缘所转,修证不断提高,日臻究竟。此后,也时常到俗家作经忏,超度亡灵,随缘度化众生,摄受有缘弟子。
高僧大德的品行,有时从一件事情中也可表现出来。一次,当地的人们染上了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部分人不幸身亡,许多人祈请乔美仁波切慈悲加持消除这场灾难,他亲自到患者家中念经加持,丝毫未考虑自己时刻有被传染上此病的危险。而被他挽救了生命的那些人却没有感恩戴德之心。对此乔美仁波切并未放在心上,而是真挚祈愿生生世世救度他们摆脱更大的疾患--业惑。诸如此类的事例有许多,恐繁不述。
到了晚年,他一如即往地勤奋实修,隐居幽境闭关,期间也为部分有缘眷属传授修法窍诀,指导他们修持。弟众中获得共同、殊胜成就的人,为数不鲜。与此同时也著书立传,为后代的学人留下了《山法论》《转经轮功德》等许多无价之宝--修法窍诀。其中最为广泛弘传的是《极乐愿文》。文句优美流畅,意义深奥,具有不共的加持力,可谓是雅俗共赏的杰作。尤其是在雪域,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能背诵,诸大尊者以此在各地举行极乐法会,无量众生依此趋向解脱的彼岸。
乔美仁波切圆满人间的事业后,不舍肉身携母亲、家犬等一同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他真正实践了受持证法,为佛教作了卓越的贡献,实为我们这些后学效仿的典范。
乔美仁波且生活小趣
(本段文字经丹增嘉措活佛开许可公开流通,引自活佛著作《乔美仁波切密传》)
他不敢打上师
在乔美仁波且小时候,当地来了一位修习格萨里法获得成就的瑜伽士,名叫嘉觉巴。传闻他的成就与神通非同凡响,引起了人们的哄动。
一位喇嘛和乔美仁波且商量:“我们是去好还是不去好呢?如果去了,上师曾经教诲我们说,在末法时期,对于示现神通的人,要慎重对待。再说他十分厉害,在人群中动不动就打人,我们要是挨打了怎么办?那也太丢脸了!不过,其它所有的人都去了,我俩要是不去,那肯定会有人说我们不懂礼貌,不恭敬瑜伽士……这怎么办好呢?”
乔美仁波且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我们不妨可以把自己观想成他的上师——玛吉拉准空行母,不是他的神通特别大嘛!他肯定不敢打上师。”同伴喇嘛听了频频点头说:“这真是一个好主意!”他俩把自己观想成玛吉拉准空行母,就去拜访瑜伽士。
果不出所料,瑜伽士一见到他们,感到亲切无比,笑逐颜开,十分盛情地款待他们。相互间开着玩笑,畅谈了许多佛法方面的问题……
疼得要命
在小时候,乔美仁波且在一次闭关期间,要完成诵咒的定量。其间因有急事必须出关。于是,他昼夜精进诵念咒语。
由于整夜未睡,不由自主地打起盹儿来。他本想起身活动一下,但依照闭关的严格要求:一定要用体温保持座垫的温度,身体不能离开座垫时间久了……不过,要是不活动,一直坐在垫子上,那肯定会睡着的。
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座垫上放了一个高木凳,用衣服盖住垫子——它可别凉了。他坐在凳子上,如果睡着的话,就会从凳子上摔下来,这可以避免磕睡……虽然这一方法暂时奏效,但因连续几天没有睡觉,仍然抵挡不住困倦的进攻,终于从凳子上摔了下来。不得了,头撞在了床板角上,真是疼得要命……这可好,再想睡都睡不着了!
打杂工
在楚布寺的时候,乔美仁波且与几位喇嘛共住。这些喇嘛象用仆人一样使唤他,经常让他干一些杂事。
乔美仁波且暗想:真是千恩万谢,为了消除业障,他们给了我一次绝好的机会!我可以利用打杂去修行……
有时,他去提水。在去的路上,他念诵心经和度母祈祷文;在回来的路上,他观看自己的心性。
在晚上,轮到他们值班,他大声地念诵前行仪轨——这可惹恼了仲然晋美喇嘛,招来了一番猛厉的喝责:“你大嚷大叫的,真象一个在家蛮种。”他听了以后,吓得再也不敢出声念,只好默默地念诵。
我决不会杀人
当地有一位贝约王爷,性情凶残,时常干一些伤天害理的坏事儿。听说他杀了许多出家人,但仍不罢休,总想杀够他所要达到的杀人数量……于是就暗地派了一些杀手,企图谋害高僧大德。
当时,为了保护乔美仁波且的人身安全,有一位亲友送给他一杆长矛以便自卫。乔美仁波且想了一下说道:“我获得了暇满人身,这一人生的意义在于得到清净的比丘之身。因此,我是根本不可能伤害他人的。为了保护短暂的生命而破犯清净的戒律,反倒不如守持清净的戒律而死为好!”说完,他毫不犹豫地折断了长矛。
不怕传染
当地流行起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赤痢,致使许多人病死。人们谈病色变,纷纷祈请乔美仁波且加持禳灾。他冒着生命危险,不怕传染,有求必应,亲自到病人家里念经加持。
不久,大多数人脱离了危险,病体康复。但是,这些人却把救命恩人根本不放在心上,没有感恩报德之心……对此,乔美仁波且并未耿耿于怀,而是从内心中真诚祷告:愿生生世世度化他们!
搭救小偷
有一次,一个小偷偷了乔美仁波且的两匹马。真倒霉!在两天里,小偷始终没能找到路,在森林里兜圈子,总也出不去。
两天后,人们发现小偷仍在林子里打转儿,引起了乔美仁波且信众们的极度愤慨。他们义愤填膺,组织了有六十几人的队伍,各拿刀枪,身骑骏马,争先恐后地去搜捕小偷。即使乔美仁波且怎样劝阻都不行,非要抓住小偷杀了不可……乔美仁波且万不得矣,只好回到房子里,下定决心要保全小偷的生命。他就观修护轮,搭救小偷。
结果,六十几个人把那片森林包围,差一点就抓住了,可小偷在众目睽睽之下却突然失踪了……
讨厌的妈妈
有人虽然非常重视修习慈悲心,但对于自己的父母却并非慈悲。这一状况本身就违背了慈悲心的宗旨。因为,父母是修习慈悲心的最佳选择。
对于乔美仁波且本人来说,最难调化的莫过于自己那位令人讨厌的妈妈……
他的妈妈是位喜欢说长道短,嘴巴尖酸刻薄的人。时常动不动就对周围的喇嘛们破口大骂……许多人向乔美仁波且提出建议:她应该到山下的居士林去住……
乔美仁波且考虑着——如果将妈妈送到山下居士林去住,她年岁这么大了,恐怕难以照料自己。要是找一位保姆,保姆也受不了妈妈的气,她们过得也不会愉快。而且,妈妈也会想着天天到我这里来,她的腿脚不便,来回上山下坡,一定很困难……要是妈妈仍然呆在我身边,也很难办,妈妈的言行真令我难堪……
但是,为了照顾妈妈,报答她的养育之恩,乔美仁波且依然决定:这位令人讨厌的妈妈还是留在自己身边……
富户人家不喜欢
有时,乔美仁波且出外作经忏法事。
经常有一些有权势的施主和很穷困的施主在同一时间里祈请他。那些富户人家邀请乔美仁波且——“一定要赏脸光临,应先到我们家来!”乔美仁波且听了不以为然,反而先到贫苦人家去念经……
富户人家的人们感到十分不满,悻悻地责怪说:“他老人家看不上我们呀!……”乔美仁波且就利用这一大好机会修习忍辱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