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虫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02-01-19
- 消息
- 1,447
- 荣誉分数
- 6
- 声望点数
- 148
从新闻媒体上了解到,最近10来年我国的GDP年增长率均超过7%,如果此数字果然准确,如果所谓GDP这一指标果然能客观全面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的全貌,那么似乎应该可以说我国这几年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一年更比一年好。
既然国家的经济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老百姓的日子理应是越过越红火、物质生活水平理应是越来越高才对,可事实果如其然吗?本人对经济知识知之甚少,没能力搞社会调查,手头也没有什么经济数据,我只能从我身边接触到的人的境况谈起。
本人在内地A省H市的至亲成员有:父、母、哥、嫂、妹、妹夫计6人,在沿海S市的有:本人、妻、岳父、岳母、妻兄、妻嫂计6人。以下逐一介绍上述12人2001年与1995年的境况对比。
父,58岁,高中文化,处级干部,在一基本歇业的国有建材企业工作,现每月名义工资450余元,2001年实际到手10个月工资。由于单位无事,其在一私营企业看门,每月另有400元收入,合计每月总收入约800元,看病全部自理,单位承诺提供死后丧葬费300至500元。95年时,父亲年收入15000余元,另有大量实物福利,看病基本全部报销。
母,56岁,未读过书,与父亲在同一单位,现已退休,现每月退休金为380余元,看病全部自理,2001年底父母合计有存款余额20000多元。 95年时在职,工资约每月460余元,另有一定的实物福利,看病约有80%可以报销,95年底父母合计有存款20000多元。
哥,35岁,大学,原工作单位是某机械铸造国企,现倒闭,失业,现在国外短期打工,每月有相当于人民币8000余元收入,享受打工期间医疗保险待遇,另在H市每月有200余元失业救济金。95年时为单位中层干部,月收入800余元,有一定的实物福利,看病有90%以上可以报销。
嫂,34岁,中专,在某国有粮食企业工作,濒临下岗边缘,每月收入300余元,看病全自理,哥嫂2001年底合计有存款80000多元。95年时收入每月300余元,有一定的实物福利,看病部分报销,95年底哥嫂合计存款10000多元。
妹,27岁,中专,在某医院药房工作,每月700余元,看病部分报销。95年时在一私企工作,每月300余元收入,看病部分报销,无存款。
妹夫,28岁,中专,政府公务员,每月1100余元,有一定的实物福利,但每年需捐款相当于收入的5%~8%,看病大部报销,2001年底妹、妹夫合计有40000~50000元存款。95年时在私企工作,每月400余元,看病无报销,有极少量存款。
本人,31岁,大学,因工作效益差而辞职创业,2001年收入为负50000余元,自费缴纳S市统一社保金,2001年底基本无存款。95年在一国有建筑企业工作,年收入14000余元,看病大部报销,95年底有34000元存款。
妻,26岁,大专,在一台资企业工作,每月1200余元,有社保,有存款约60000元。95年时在一乡镇企业,每月500余元,看病自理,有少量存款。
岳父,63岁,大学,退休工资780余元,看病80%报销,但限制颇多。95年时在某研究所工作,每月1000元出头,有一定实物福利,看病基本全报。
岳母,61岁,未读书,退休工资200余元,看病自理,2001年底岳父岳母合计存款约有40000多元。95年时在某集体小厂工作,每月300余元,看病酌情报销,95年底岳父岳母合计有70000多元存款。
妻兄,31岁,高中,一年在3个私企打过短工,半失业状态,2001年全年收入不足7000元,看病全自理;95年时在某国有机电厂工作,每月500收入余元,看病大部报销。
妻嫂,28岁,大学,在某民营销售类企业工作,每月2100余元,有社保,妻兄妻嫂存款合计超过40000元,具体数字不详。95年时在大学读书无收入。
对比结论:以上12人中,所有人员2001年底时的住房状况较95年底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6人2001年的经济收入较1995年有增加(不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分别是哥、妹、妹夫、妻、妻兄、妻嫂等,另6人,即父、母、嫂、本人、岳父、岳母等,2001年收入低于1995年。如果对住房状况、经济收入、工作压力、社会保障、对前途信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12人中仅有妹夫、妻、妻嫂3人感到2001年的日子较1995年好过,余9人均感到2001年的日子没有1995年好过,更愿意生活在1995年而不是2001年,尤其是父、母、岳母三人因岁数大又毫无医保,因生病所需花费甚至常超过本人收入,造成很大压力。
本人在A省C县、S县及F县的城镇和乡下共有约100多位普通亲戚,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接触了解,这些亲戚中的大部分人(超过70%的比例)感到这两年的生活质量低于94、95年期间,情愿没有一分钱存款、房子住得差些生活在94、95年,也不愿生活在2001年尽管此时增加了存款改善了住房。造成这些亲戚生活质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自办小商业小企业(如开饭店、商店、办砖瓦厂、粮食加工厂等)效益远差于以前;城镇人员医保养老等保障条件差于以前;缺少就业途径,外出打工深受盘剥;90%以上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收入远没有以前稳定;人们对经济生活普遍缺少稳定感;等等等等。
以上事实情况表明,就我身边接触到的人而言,大部分人感到这两年日子比90年代前期要难过一些,我不敢说这是整个社会普遍现象的缩影,但我绝不同意绝大多数老百姓这两年的日子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这一说法,希望网友们多找些更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家庭对比一下前后境况。
国家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如果一个国家中的大多数成员都觉得日子越过越糟、越过越没希望、越过越想回到从前,那么不管GDP连续多少年增长有多快、增加多少高楼大厦、引进多少外资云云,这些都不是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很难说是好的,至少是不健康的,背离了发展经济的初衷。当一个地方已到了大多数勤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职工退休时电灯都舍不得多开、生重病往往只好等死的时候,坐在主席台上的地方官们所说的任何话在我听来都是苍白无力的。
既然国家的经济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老百姓的日子理应是越过越红火、物质生活水平理应是越来越高才对,可事实果如其然吗?本人对经济知识知之甚少,没能力搞社会调查,手头也没有什么经济数据,我只能从我身边接触到的人的境况谈起。
本人在内地A省H市的至亲成员有:父、母、哥、嫂、妹、妹夫计6人,在沿海S市的有:本人、妻、岳父、岳母、妻兄、妻嫂计6人。以下逐一介绍上述12人2001年与1995年的境况对比。
父,58岁,高中文化,处级干部,在一基本歇业的国有建材企业工作,现每月名义工资450余元,2001年实际到手10个月工资。由于单位无事,其在一私营企业看门,每月另有400元收入,合计每月总收入约800元,看病全部自理,单位承诺提供死后丧葬费300至500元。95年时,父亲年收入15000余元,另有大量实物福利,看病基本全部报销。
母,56岁,未读过书,与父亲在同一单位,现已退休,现每月退休金为380余元,看病全部自理,2001年底父母合计有存款余额20000多元。 95年时在职,工资约每月460余元,另有一定的实物福利,看病约有80%可以报销,95年底父母合计有存款20000多元。
哥,35岁,大学,原工作单位是某机械铸造国企,现倒闭,失业,现在国外短期打工,每月有相当于人民币8000余元收入,享受打工期间医疗保险待遇,另在H市每月有200余元失业救济金。95年时为单位中层干部,月收入800余元,有一定的实物福利,看病有90%以上可以报销。
嫂,34岁,中专,在某国有粮食企业工作,濒临下岗边缘,每月收入300余元,看病全自理,哥嫂2001年底合计有存款80000多元。95年时收入每月300余元,有一定的实物福利,看病部分报销,95年底哥嫂合计存款10000多元。
妹,27岁,中专,在某医院药房工作,每月700余元,看病部分报销。95年时在一私企工作,每月300余元收入,看病部分报销,无存款。
妹夫,28岁,中专,政府公务员,每月1100余元,有一定的实物福利,但每年需捐款相当于收入的5%~8%,看病大部报销,2001年底妹、妹夫合计有40000~50000元存款。95年时在私企工作,每月400余元,看病无报销,有极少量存款。
本人,31岁,大学,因工作效益差而辞职创业,2001年收入为负50000余元,自费缴纳S市统一社保金,2001年底基本无存款。95年在一国有建筑企业工作,年收入14000余元,看病大部报销,95年底有34000元存款。
妻,26岁,大专,在一台资企业工作,每月1200余元,有社保,有存款约60000元。95年时在一乡镇企业,每月500余元,看病自理,有少量存款。
岳父,63岁,大学,退休工资780余元,看病80%报销,但限制颇多。95年时在某研究所工作,每月1000元出头,有一定实物福利,看病基本全报。
岳母,61岁,未读书,退休工资200余元,看病自理,2001年底岳父岳母合计存款约有40000多元。95年时在某集体小厂工作,每月300余元,看病酌情报销,95年底岳父岳母合计有70000多元存款。
妻兄,31岁,高中,一年在3个私企打过短工,半失业状态,2001年全年收入不足7000元,看病全自理;95年时在某国有机电厂工作,每月500收入余元,看病大部报销。
妻嫂,28岁,大学,在某民营销售类企业工作,每月2100余元,有社保,妻兄妻嫂存款合计超过40000元,具体数字不详。95年时在大学读书无收入。
对比结论:以上12人中,所有人员2001年底时的住房状况较95年底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6人2001年的经济收入较1995年有增加(不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分别是哥、妹、妹夫、妻、妻兄、妻嫂等,另6人,即父、母、嫂、本人、岳父、岳母等,2001年收入低于1995年。如果对住房状况、经济收入、工作压力、社会保障、对前途信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12人中仅有妹夫、妻、妻嫂3人感到2001年的日子较1995年好过,余9人均感到2001年的日子没有1995年好过,更愿意生活在1995年而不是2001年,尤其是父、母、岳母三人因岁数大又毫无医保,因生病所需花费甚至常超过本人收入,造成很大压力。
本人在A省C县、S县及F县的城镇和乡下共有约100多位普通亲戚,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接触了解,这些亲戚中的大部分人(超过70%的比例)感到这两年的生活质量低于94、95年期间,情愿没有一分钱存款、房子住得差些生活在94、95年,也不愿生活在2001年尽管此时增加了存款改善了住房。造成这些亲戚生活质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自办小商业小企业(如开饭店、商店、办砖瓦厂、粮食加工厂等)效益远差于以前;城镇人员医保养老等保障条件差于以前;缺少就业途径,外出打工深受盘剥;90%以上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收入远没有以前稳定;人们对经济生活普遍缺少稳定感;等等等等。
以上事实情况表明,就我身边接触到的人而言,大部分人感到这两年日子比90年代前期要难过一些,我不敢说这是整个社会普遍现象的缩影,但我绝不同意绝大多数老百姓这两年的日子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这一说法,希望网友们多找些更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家庭对比一下前后境况。
国家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如果一个国家中的大多数成员都觉得日子越过越糟、越过越没希望、越过越想回到从前,那么不管GDP连续多少年增长有多快、增加多少高楼大厦、引进多少外资云云,这些都不是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很难说是好的,至少是不健康的,背离了发展经济的初衷。当一个地方已到了大多数勤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职工退休时电灯都舍不得多开、生重病往往只好等死的时候,坐在主席台上的地方官们所说的任何话在我听来都是苍白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