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季羡林语录》解读---许锡良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iBose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iBose

知名会员
注册
2012-01-28
消息
1,249
荣誉分数
210
声望点数
123
http://xuxiliang.blog.ifeng.com/article/3673295.html

题解:之所以想到来做这个事情,是因为受到子虚先生的启发,他解读了任继愈大师的采访录。我也解读一下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语录。中国自孔子开创语录体,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开创的对话体,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别。中国独断式的语录在很大程度上成全了中国人的专制思维模式。平等自由对话只在西方产生,在中国是没有传统的,也没有市场的。中国人的语录情结是如此之浓重,实在是中国特色的国学重要特征。想起黎鸣先生曾经对国学下的定义:国学无学,国学家,就是无学家。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1、一读到这条语录,就立即想起了雷锋日记中的那条语录:对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热情,对坏人坏事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毫不留情,对敌人要像冬天一样的残酷。季羡林先生的这条语录,其实也就是雷锋日记的现在版。“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这个“另当别论”其实就是可以弄虚作假,可以非真,且残忍。另外,谁是坏人呢?谁有权来定一个人是坏人?谁又能够思考一下好人与坏人标准与界限?雷锋式的砖头作出的判断标准,完全是毛泽东的语录。因此他最听毛的话。好人与坏人,革命与反革命,在“文革”时最流行,可惜,弄到最后,坏人与反革命究竟在哪里?还得靠枪杆子说了算。

2、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好人与坏人之分,只有犯法的罪人与没有犯法的公民。好人与坏人只是相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的,你的肉,他人的毒,只有在法律层次上才能够判断一个人。没有犯法的人,就应该享受公民待遇,有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中国在古代将人分为“君子”、“小人”,弄了几千年,越弄越糊涂,越搞越昏暗,终于最后什么也说不清了。



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1、“坏人,同一切的有毒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记得鲁迅曾经引用过一个西方《小约翰》的寓言故事:毒蘑菇听到人们议论说蘑菇有毒,因此就判定这是在说“人话”,因为人们想要吃这个蘑菇,才会说蘑菇有没有毒,否则,蘑菇自己有毒没毒,关他人什么事情呢?这也使我想起现在动辄喜欢说的不宽容的话题。一只羊在被人剥皮的时候如果不肯轻易就范,因此就叫它“坏羊”,不够宽容。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用自然法则来规范的。我们永远不可能追求道德的上线,只能够管住道德的底线。法律的底线就是:人类的四大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思想言论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信仰上帝的自由。此外,幸福的事情,是个人自己的事情,人类社会只能够在底线之上寻找平衡点,而不是可能是寻求天堂的事情。可惜,我们一直在追求所谓的大同世界、天堂,而忽略了人,作为人的最起码的尊严与利益。



3、“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其意义肯定要大于牛顿三大定律的发现,甚至大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发现。问题是,谁生来就是坏人?谁的人脸上生来就贴上了“好人”、“坏人”的标签?另外,什么叫“改好”呢?我记起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话: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里换成社会制度可能更恰当一些。当然,无论什么社会都有犯罪分子,不过,性质与概率上是大有不同的。社会里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只有概率上的意义。人,都是具体的。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1、好多年来,我一直有过一个“美好”的愿望:我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只有生,没有死,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是活到了一百岁,也还是会死掉的。

2、社会的复杂性就在于多样性,多样性就是表现为差异,任何思想观点,任何生活情趣与爱好,都会有一部分喜欢,另一部分人不喜欢。任何人的利益,都会有他人的利益密切相联。你的肉,他人的毒。人,并不是人民币与金洋钱,那样在中国受到人人的追捧与无条件的爱戴。另外,一个人企图得到每一个人的赞誉,这本身就是极幼稚的。一个人活了九十多岁,才能够明白这一点道理,也算是中国特色的“大师”了。



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1、一读才知道这是季先生望九之年发出的感叹,他终于活到了望百之年。我不知道十年后,他又发出了什么感叹。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还真是不错。人只能够期望自己的寿命,怎么可能预算得了呢?不是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吗?但是,寿命的长短在中国确实不是件小事,而是事关重大。中国人追求的“福、禄、寿”,幸福指数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寿”,福也有了,禄也有了,可惜“不幸短命而死矣”,那就是中国人最大的遗憾呢。这种遗憾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可以想见,如果季先生也以五十而亡,肯定没有多少人会知道世界上还有过一个季羡林大师了。

2、季大师终于在其九十高龄的时候,看透人生,毕竟比孔子圣人还差点。孔子是“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不过,看透了什么呢?就是发现人间“确实是有坏人”的,而且“坏人是不会改好的”。人有倒霉的时候,也有走运的时候之类,人类的至真至理。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1、人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要吃饭,内急了,就要排泄。人在干渴的时候,要想到有水喝的时候,在饥饿的时候,就要想到鱼肉丰足的时候,要始终保持体内的物质与情绪的平衡与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2、秘诀:只要长寿,便没有什么失去,也无所谓得到。失去的,会在别人死后弥补回来,得到的,也会因为寿命太长而失去,在得失之间,从而看轻看淡。可见,活得长,才是季先生最成功的秘诀。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1、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我就不信季先生没有吃过猪肉或者牛肉之类的动物的肉?如果吃过,季先生岂不是不让别的动物生存?难道便可以以此来判定季大师是罪恶的人?

2、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能否实执下去,常常取决于力量的对比,不是取决于良心的发现。鲁迅举过一个例子:刺猬与兔子之间是没有条件的,刺猬无论兔子叫得多么凄惨,那个刺也还是要过来的。但是,刺猬与刺猬之间就不是,他们得互相顾忌。这就是社会原理。因此,我们还是少说一点善与恶的话题吧。多设想一下,如何创建一种制衡侵犯他人的力量。以恶制恶,善莫大焉。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1、说真话,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如何来保证一个人不会因为言而获罪。这才是保证真话的力量。如果一个人说真话,喉舌都要被割掉,我看“要说真话”,就要改为"谁还敢说真话?",另外,究竟是“要”谁说真话呢?“要”的前提不要省略了__要说真话的,我想首先应该是政府。政府谎言成堆成性,而传媒又充当谎言的喉舌,我们还能够指望什么?

2、如果政府是说真话的主体,那么“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很可怕。季大师大概不知道,政府信息不公开,也是一大谎言。假话,竟然有时在不说的时候就说了。



3、作为个人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生命比真话更重要。如果不说假话,就会被要命,我以为就不应该让这样的个人去承担说真话的全部后果。

4、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就是公民,不再因言获罪。



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1、每个人只能够说他自己的“真话”,否则,他岂不成了“真理”的化身?更何况,“真话”还涉及到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及判断能力。真与假的问题,西方利用学术自由来辨别,同时又设立了法庭,并且双方有律师,而且还有陪审团的监护与判断,真与假的问题是要这样才能够解决的。但是,在中国,从来只有语录,法律上,只设有“公堂”。惊堂木一拍,认的可不是“真假”,而是白花花的银子与官位的大小。

2、如果一个社会靠谎言就可以获利,就可成功,并且可以做大事,那么论及“真言”还是“假话”其实是徒劳的,要解决的问题要害,看来在季先生话的后面。这样看来,季大师一直思考在事物的表层,却活在中国文化的核心。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大师。这一点与柏林是不同的。他思想在事物的深层,却活在社会的表层。因此柏林才是真正的大师。

 

2009年11月12日
 
有人说

许锡良副教授在2009-07-17 22:42《关于思想的几点想法》中说:“那些没有思想的人,反倒是长寿的,他们的灵魂是没有的,肉体却得到善终。活到98岁的季羡林大师当属于这种无疑了。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老而不死是谓贼。


可惜网上找不到原文,从许锡良的博客里找来上面这篇文章,博君一乐吧
 
季羨林[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季羨林

中國語言學家
文學翻譯家
梵文、巴利文專家
別名
希逋、齊奘
性別
出生 1911年8月6日
22px-Flag_of_the_Qing_dynasty_%281889-1912%29.svg.png
大清山東省臨清市
逝世 2009年7月11日(97歲)
22px-Flag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中國大陸北京市
國籍
22px-Flag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 彭德華
學歷
經歷
代表作
殊榮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1],生於山東省臨清市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北京大學教授輔仁大學教授。季羨林通曉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從事吐火羅語研究的學者之一[2][3]

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研習莎士比亞歌德塞萬提斯等西洋文學名家。翌年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結識留學生章用田德望等,遭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系任教授。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反右運動,批判右派份子。文化大革命初期,曾參加周培源主導的造反派組織井岡山兵團,反對聶元梓派,在政治鬥爭中失利,被列為反革命,下放牛棚,遭受迫害。1973年開始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譯本。


履歷[編輯]
學術領域[編輯]
評價[編輯]
  • 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並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對此,季羨林在他的《病榻雜記》中力辭這三頂「桂冠」:「我對哪一部古典,哪一個作家都沒有下過死工夫,因為我從來沒想成為一個國學家。除了尚能背誦幾百首詩詞和幾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觀上談一些與國學有關的自謂是大而有當的問題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國學知識並沒有增加。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占『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我連『國學小師』都不夠,遑論『大師』!」「我一直擔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麼成績,豈不戛戛乎難矣哉!我這個『泰斗』從哪裡講起呢?」「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1][13]
  • 余英時認為季羨林只不過是因晚年親共,且被中共力捧的學術樣板。不論在專業上或在操守上,都不配被稱為國學大師。[14]
  • 季羨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中稱:「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15]
  • 溫家寶曾於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五次看望季羨林[16]。他稱:「您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生筆耕不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寫的作品,如行雲流水,敘事真實,傳承精神,非常耐讀。」「您寫的幾本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說真話,直抒己見,這是值得人們學習的。」[17]
  • 李敖在接受南都週刊專訪時,曾經評論季羨林並不足以稱為國學大師:「他不是國學大師!他是個很弱很弱的教授,他就是語文能力還不錯。別人全死光了,他還沒死,所以他就變成國學大師了!這些桂冠,他三個都不及格的,根本輪不到他!……季羨林只是個老資格的人,根本輪不到他做大師。」[18]
  • 針對李敖炮轟季羨林「三項桂冠」都不合格的說法,錢文忠回應道:「季羨林的學問,李敖看都看不懂,他評論季羨林,就好像一個不懂英文的人評論莎士比亞,毫無意義。」[19]
  • 季羨林之子季承曾被趕出家門,長達13年父子不見面。在季承《我和父親季羨林》筆下的季羨林是一個孤獨、寂寞、吝嗇、無情的文人。
 
许锡良
许锡良,男,1966年12月生。江西黎川县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曾经发表过《执行程序中如何实施以物抵债》、《试论对第三人债权的保全及其与执行程序的衔接》等多篇论文。现供职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长期教授公共《教育学》、《儿童文学》、《逻辑学》、《教育哲学》及“教育改革专题”和“传统文与教育专题”课。

学历背景不详
 
http://xuxiliang.blog.ifeng.com/article/3673295.html

题解:之所以想到来做这个事情,是因为受到子虚先生的启发,他解读了任继愈大师的采访录。我也解读一下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语录。中国自孔子开创语录体,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开创的对话体,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别。中国独断式的语录在很大程度上成全了中国人的专制思维模式。平等自由对话只在西方产生,在中国是没有传统的,也没有市场的。中国人的语录情结是如此之浓重,实在是中国特色的国学重要特征。想起黎鸣先生曾经对国学下的定义:国学无学,国学家,就是无学家。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1、一读到这条语录,就立即想起了雷锋日记中的那条语录:对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热情,对坏人坏事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毫不留情,对敌人要像冬天一样的残酷。季羡林先生的这条语录,其实也就是雷锋日记的现在版。“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这个“另当别论”其实就是可以弄虚作假,可以非真,且残忍。另外,谁是坏人呢?谁有权来定一个人是坏人?谁又能够思考一下好人与坏人标准与界限?雷锋式的砖头作出的判断标准,完全是毛泽东的语录。因此他最听毛的话。好人与坏人,革命与反革命,在“文革”时最流行,可惜,弄到最后,坏人与反革命究竟在哪里?还得靠枪杆子说了算。

2、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好人与坏人之分,只有犯法的罪人与没有犯法的公民。好人与坏人只是相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的,你的肉,他人的毒,只有在法律层次上才能够判断一个人。没有犯法的人,就应该享受公民待遇,有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中国在古代将人分为“君子”、“小人”,弄了几千年,越弄越糊涂,越搞越昏暗,终于最后什么也说不清了。



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1、“坏人,同一切的有毒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记得鲁迅曾经引用过一个西方《小约翰》的寓言故事:毒蘑菇听到人们议论说蘑菇有毒,因此就判定这是在说“人话”,因为人们想要吃这个蘑菇,才会说蘑菇有没有毒,否则,蘑菇自己有毒没毒,关他人什么事情呢?这也使我想起现在动辄喜欢说的不宽容的话题。一只羊在被人剥皮的时候如果不肯轻易就范,因此就叫它“坏羊”,不够宽容。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用自然法则来规范的。我们永远不可能追求道德的上线,只能够管住道德的底线。法律的底线就是:人类的四大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思想言论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信仰上帝的自由。此外,幸福的事情,是个人自己的事情,人类社会只能够在底线之上寻找平衡点,而不是可能是寻求天堂的事情。可惜,我们一直在追求所谓的大同世界、天堂,而忽略了人,作为人的最起码的尊严与利益。



3、“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其意义肯定要大于牛顿三大定律的发现,甚至大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发现。问题是,谁生来就是坏人?谁的人脸上生来就贴上了“好人”、“坏人”的标签?另外,什么叫“改好”呢?我记起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话: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里换成社会制度可能更恰当一些。当然,无论什么社会都有犯罪分子,不过,性质与概率上是大有不同的。社会里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只有概率上的意义。人,都是具体的。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1、好多年来,我一直有过一个“美好”的愿望:我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只有生,没有死,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是活到了一百岁,也还是会死掉的。

2、社会的复杂性就在于多样性,多样性就是表现为差异,任何思想观点,任何生活情趣与爱好,都会有一部分喜欢,另一部分人不喜欢。任何人的利益,都会有他人的利益密切相联。你的肉,他人的毒。人,并不是人民币与金洋钱,那样在中国受到人人的追捧与无条件的爱戴。另外,一个人企图得到每一个人的赞誉,这本身就是极幼稚的。一个人活了九十多岁,才能够明白这一点道理,也算是中国特色的“大师”了。



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1、一读才知道这是季先生望九之年发出的感叹,他终于活到了望百之年。我不知道十年后,他又发出了什么感叹。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还真是不错。人只能够期望自己的寿命,怎么可能预算得了呢?不是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吗?但是,寿命的长短在中国确实不是件小事,而是事关重大。中国人追求的“福、禄、寿”,幸福指数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寿”,福也有了,禄也有了,可惜“不幸短命而死矣”,那就是中国人最大的遗憾呢。这种遗憾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可以想见,如果季先生也以五十而亡,肯定没有多少人会知道世界上还有过一个季羡林大师了。

2、季大师终于在其九十高龄的时候,看透人生,毕竟比孔子圣人还差点。孔子是“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不过,看透了什么呢?就是发现人间“确实是有坏人”的,而且“坏人是不会改好的”。人有倒霉的时候,也有走运的时候之类,人类的至真至理。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1、人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要吃饭,内急了,就要排泄。人在干渴的时候,要想到有水喝的时候,在饥饿的时候,就要想到鱼肉丰足的时候,要始终保持体内的物质与情绪的平衡与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2、秘诀:只要长寿,便没有什么失去,也无所谓得到。失去的,会在别人死后弥补回来,得到的,也会因为寿命太长而失去,在得失之间,从而看轻看淡。可见,活得长,才是季先生最成功的秘诀。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1、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我就不信季先生没有吃过猪肉或者牛肉之类的动物的肉?如果吃过,季先生岂不是不让别的动物生存?难道便可以以此来判定季大师是罪恶的人?

2、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能否实执下去,常常取决于力量的对比,不是取决于良心的发现。鲁迅举过一个例子:刺猬与兔子之间是没有条件的,刺猬无论兔子叫得多么凄惨,那个刺也还是要过来的。但是,刺猬与刺猬之间就不是,他们得互相顾忌。这就是社会原理。因此,我们还是少说一点善与恶的话题吧。多设想一下,如何创建一种制衡侵犯他人的力量。以恶制恶,善莫大焉。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1、说真话,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如何来保证一个人不会因为言而获罪。这才是保证真话的力量。如果一个人说真话,喉舌都要被割掉,我看“要说真话”,就要改为"谁还敢说真话?",另外,究竟是“要”谁说真话呢?“要”的前提不要省略了__要说真话的,我想首先应该是政府。政府谎言成堆成性,而传媒又充当谎言的喉舌,我们还能够指望什么?

2、如果政府是说真话的主体,那么“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很可怕。季大师大概不知道,政府信息不公开,也是一大谎言。假话,竟然有时在不说的时候就说了。



3、作为个人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生命比真话更重要。如果不说假话,就会被要命,我以为就不应该让这样的个人去承担说真话的全部后果。

4、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就是公民,不再因言获罪。



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1、每个人只能够说他自己的“真话”,否则,他岂不成了“真理”的化身?更何况,“真话”还涉及到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及判断能力。真与假的问题,西方利用学术自由来辨别,同时又设立了法庭,并且双方有律师,而且还有陪审团的监护与判断,真与假的问题是要这样才能够解决的。但是,在中国,从来只有语录,法律上,只设有“公堂”。惊堂木一拍,认的可不是“真假”,而是白花花的银子与官位的大小。

2、如果一个社会靠谎言就可以获利,就可成功,并且可以做大事,那么论及“真言”还是“假话”其实是徒劳的,要解决的问题要害,看来在季先生话的后面。这样看来,季大师一直思考在事物的表层,却活在中国文化的核心。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大师。这一点与柏林是不同的。他思想在事物的深层,却活在社会的表层。因此柏林才是真正的大师。

 

2009年11月12日
@lfe634 ,同意他的观点吗?:D
;)
 
許先生大概知道他的思想了,我猜他最近又轉紅是因為這種說法比較符合網民的兩極論述習慣。就像韓寒當初會紅一樣。
但我覺得這樣也挺好,先從叢林法則過渡到道德信仰,再繼續發展下去。最後實現社會主義理想挺好 :good:
● 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
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我覺得壞人有挺多種的,除了天生基因缺陷,一般換個環境、改些觀點就會變好。
當然也可以說因為換環境、改觀點本身很難,所以壞人不會改好。

剛隨便拍腦袋想的,可以把壞人分成三種,歡迎討論,補充指正:

第一種是天生大腦同理、同情心那一片發育不良的 psychopath,屬於殘疾病態。要等 cyborg 或轉基因技術治療了。當然正常人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先發展那裡。在還沒發展好以前,當 "壞人" 也屬正常。就是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差不多的意思吧。而發育中的 "壞人"其實會自己變好。
而以下兩種是假設大腦已經相對正常發育的:

第二種是動機不良的,行為結果暫時不論。這一種還知道自己是壞人,不過總會編一套理由自圓其說,比如 "替天行道","為誰報仇" 什麼的。但他們報復的人往往與當初的冤家不見得有關係,負能量擴散,不知為知,殃及池魚。情況嚴重的真把整個社會都恨進去,就變成隨便找一些倒楣鬼 "報復社會"的。這種壞人一般都是受到了 (自認的) 不公的欺壓然後反彈的,但他們自己本身也可能有些缺陷,自身與環境互動,逐步擴大矛盾。這不好一概而論,就是說個大概吧,還要看個案比較好說。如果要改善,也許社會精神文明發展,人文素養高了,人民彼此了解、包容了,這些被害轉為加害的人就會少一些。

第三種是動機並非不良的,行為結果是害人的。可能是 (3a) 無心的,或者在當時的情況下實在無法以自由意志 (如果它存在) 做出更好的選擇,但是因為客觀結果是壞的而被說成 "壞人"。這是比較冤的,可惜經常發生。也可能是 (3b) 被一種自稱偉大正確、但其實挺偏激暴力的價值觀念洗腦了,然後激烈地殘害異己。這問題的核心是他們自身知識與經驗太少,還無法擺脫這套偉大正確。但偉大正確如果自稱是無限偉大,就像許先生這麼崇拜的神,那還真的不太容易擺脫。我希望他信的神是只講愛的。還有一種是 (3c) 好心辦壞事,不了解對方與對方的情況,只懂得把自己的需要、喜好往對方身上套。說穿了是人之間彼此不了解吧。這個只要教育一下應該挺好改善的,畢竟他們本來也算好人。
 
最后编辑:
好坏对正常人来说是基于道德观的一种common sense,而道德观因时间地点会有变化,跟人所受的教育个人经历都会有关系。不知道这位许先生成了红人,不过红不代表合理。我只是体会了一下他字里行间的情绪,呵呵,觉得有些怨毒。
 
好坏对正常人来说是基于道德观的一种common sense,而道德观因时间地点会有变化,跟人所受的教育个人经历都会有关系。不知道这位许先生成了红人,不过红不代表合理。我只是体会了一下他字里行间的情绪,呵呵,觉得有些怨毒。
  • 季羨林之子季承曾被趕出家門,長達13年父子不見面。在季承《我和父親季羨林》筆下的季羨林是一個孤獨、寂寞、吝嗇、無情的文人。
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或许是看准了季先生后继无人,他既可以骂名人而出名,又可以不承担后果,还是有些精明的。
 
第二種是動機不良的,行為結果暫時不論。這一種還知道自己是壞人,不過總會編一套理由自圓其說,比如 "替天行道","為誰報仇" 什麼的。但他們報復的人往往與當初的冤家不見得有關係,負能量擴散,不知為知,殃及池魚。情況嚴重的真把整個社會都恨進去,就變成隨便找一些倒楣鬼 "報復社會"的。這種壞人一般都是受到了 (自認的) 不公的欺壓然後反彈的,但他們自己本身也可能有些缺陷,自身與環境互動,逐步擴大矛盾。這不好一概而論,就是說個大概吧,還要看個案比較好說。如果要改善,也許社會精神文明發展,人文素養高了,人民彼此了解、包容了,這些被害轉為加害的人就會少一些。
这个许先生呢,从他的路数看(在你的楼里我贴了他不少文章),也是以骂而走红的,目的大概就是为了出名(有他一片关于经营自己的名声之类的文章为证;))。

所以,他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呢?:D:D:D
 
好坏对正常人来说是基于道德观的一种common sense,而道德观因时间地点会有变化,跟人所受的教育个人经历都会有关系。不知道这位许先生成了红人,不过红不代表合理。我只是体会了一下他字里行间的情绪,呵呵,觉得有些怨毒。
其實我不知道許紅不紅,就是看他的文章好像網上火了些。也可能是因為有爭議,兩邊一吵才紅,說得太正確的東西反而紅不了。
從前我也覺得儒家價值不好,但不是因為它代表君權,主要是因為它泛道德,華人喜歡給彼此貼 "好人"、"壞人" 標籤。(濫貼"好人",從觀念暗示到行為,倒也是達到正面效果。我主要是看不過去網友彼此說是壞人。) 後來我覺得泛道德其實是理性與法治不彰,只剩道德規範一枝獨秀的現象。法治一枝獨秀的話,有點類似 "資本主義邪路" 吧。
所以更差的情況是連道德都不泛了,直奔叢林法則,直奔許描述的社會陰暗面去。那麼一部份華人的泛道德比起來還是不錯的 -- 如果能把嘴上的落實到行動中。
 
最后编辑:
所以,他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呢?:D:D:D
許的動機我不知道。對他完全不了解。
如果光從上面的文章本身看來,我覺得他就是藉題闡述一些自己的世界觀,挺中性、挺人性的事。我自己的猜想是,許因為自己恨中共,而中共捧季,就恨烏即烏了,如果真因此幹出什麼壞事,就是我上面說的第二種壞人,濫害無辜,該怪其他一些人。但可能許也是有不少證據的?我對季也完全不了解。不能因人舉言或廢言,所以還是保留一下吧。

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這裡的 "真" ,我想季的意思是 "真心話"。
我想許說的全篇也都是真心話,但他沒有想到不少讀者的價值觀可能與自己不一樣,所以沒專挑那些人愛聽的說。可能對許來說,挑話說是很矯情的。我不知道季的想法,但如果我這樣挑話說,要嘛是太閒了,要嘛是怕惹禍上身,也可能是想從內部攻破思想封閉者的堡壘。那麼如果季是這樣的心態,那麼說他是中共同路人也算是對了一半、錯了一半吧。

p.s. 那個 柏林 大師是誰?很慚愧也沒聽過。
 
最后编辑:
許的動機我不知道。對他完全不了解。
如果光從上面的文章本身看來,我覺得他就是藉題闡述一些自己的世界觀,挺中性、挺人性的事。我自己的猜想是,許因為自己恨中共,而中共捧季,就恨烏即烏了,如果真因此幹出什麼壞事,就是我上面說的第二種壞人,濫害無辜,該怪其他一些人。但可能許也是有不少證據的?我對季也完全不了解。不能因人舉言或廢言,所以還是保留一下吧。

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這裡的 "真" ,我想季的意思是 "真心話"。
我想許說的全篇也都是真心話,但他沒有想到不少讀者的價值觀可能與自己不一樣,所以沒專挑那些人愛聽的說。可能對許來說,挑話說是很矯情的。我不知道季的想法,但如果我這樣挑話說,要嘛是太閒了,要嘛是怕惹禍上身,也可能是想從內部攻破思想封閉者的堡壘。那麼如果季是這樣的心態,那麼說他是中共同路人也算是對了一半、錯了一半吧。

p.s. 那個 柏林 大師是誰?很慚愧也沒聽過。
他是好人坏人,意义不大,开玩笑的。只是觉得他不够公平客观,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理解的怨毒。就现在所知关于徐先生的知识背景结合大陆的人文环境,判断他为出名而剑走偏锋的可能性比较大。


可能是这位?

以赛亚·伯林爵士,OM(Sir Isaiah Berlin,1909年6月6日-1997年11月5日)是哲学家观念史学家,被认为是20世纪的顶尖自由主义思想家

伯林出生於拉脱维亚里加(当时属於沙皇俄国)的犹太人家庭,後成为牛津大学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

伯林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论述影响深远,他在1958年的演说“两种自由概念”(Two Concepts of Liberty)中,区分了積極消極自由,对以后关于自由平等的关系讨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最后编辑:
其實我不知道許紅不紅,就是看他的文章好像網上火了些。也可能是因為有爭議,兩邊一吵才紅,說得太正確的東西反而紅不了。
從前我也覺得儒家價值不好,但不是因為它代表君權,主要是因為它泛道德,華人喜歡給彼此貼 "好人"、"壞人" 標籤。(濫貼"好人",從觀念暗示到行為,倒也是達到正面效果。我主要是看不過去網友彼此說是壞人。) 後來我覺得泛道德其實是理性與法治不彰,只剩道德規範一枝獨秀的現象。法治一枝獨秀的話,有點類似 "資本主義邪路" 吧。
所以更差的情況是連道德都不泛了,直奔叢林法則,直奔許描述的社會陰暗面去。那麼一部份華人的泛道德比起來還是不錯的 -- 如果能把嘴上的落實到行動中。

我觉得你可能是觉得华人传统上人情味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相对西方来说很接近。

其实中国文化中另有一种思想实践我觉得和你所说的贴标签是不一样的:慎独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对我来说,这是一句非常平实,不愿骗人也不愿得罪人而保护自己的一句大实话,很符合他的人生经历。体现了历尽磨难初心不改的一种风骨。
 
http://bbs.tianya.cn/post-books-122592-1.shtml

曾经有人把钱学森在大跃进期间论证亩产万斤的文章翻出批判,恐怕知道周培源季羡林也亲自放卫星的就不多了。

  周培源58年放卫星的故事,来源于他的几个得意弟子亲口对我的叙述,所以即使没有其他正式资料佐证,也是可信的。

  58年不仅农业,各行各业都在放卫星,牛皮一个比一个大,最先在北大放卫星的知名学者,就是东语系系主任一级教授季羡林了。

  季羡林从49年开始就是执政党的忠实拥护者,按照周培源弟子说法,国民党从北大撤退教授时,名单上有当时教务长周培源,还有很多知名教授(杨振宁老子是准备去台湾的,但是没有赶上飞机,滞留在上海),可是没有季羡林,负责列名单的官员大概认为他没什么用。

  1957年在反右的高潮中,季羡林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北大党委书记陆平极左,那时入党的季羡林自己也承认,49年以来的一系列批判运动,对胡风胡适等,他都是顺应的,只有批陈寅恪,他没有发言。

  季羡林自己说在反右中他是逍遥派,因为学生和他纠缠转系和专业不适应的社会需求,“错过”了反右运动云云。

  事实完全不是如此,东语系被打成右派的比例并不少。被打成右派的学生,不少就是骂季羡林最狠的几个刺头。他们之所以没有文字传世,是都死了。平均年龄不足60,比季羡林少活近40年。

  按照惯例,每年国庆节,季羡林都要写一篇文章向海外侨胞们报告祖国建设的成就并谈谈自己的感想。1958年他写的文章题目是《在大跃进中庆祝国庆节》。文中写道:

    我以前常用“祖国的建设简直是日新月异”这句话;但是在今年,这句话无论如何也不够了。如果允许我杜撰的话,我想改为“祖国建设简直是秒新分异”。


    最初在报纸上读到有人想亩产小麦千斤的时候,我的脑袋里也满是问号。然而不久亩产千斤的纪录就出现了。不但出现了,而且像给风吹着一样,纪录一天天升高。有的时候晚报上的最高纪录,第二天早晨就被打破。有一些科学家也着了慌,他们用最高深的数学、物理和化学来证明,小麦亩产最高产量是三千斤;然而事实却打了他们一记耳光,纪录一直升到七千多斤,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现在有许多农民和科学家已作出计划,明年的产量不是以千斤计,而是以万斤计。

    稻子也是一样,早稻的最高纪录已经达到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中稻竟达到四万三千多斤。有些人觉得这些数字简直是神话,他们有点半信半疑。信嘛,他们不能够想象,在那有限的一点点地方,这么多的稻子如何摆得下;疑嘛,他们又知道,中国报纸从来不说谎话。不管这些人怎么想,我可以告诉诸位侨胞:这些纪录还只是牛刀小试,不用说明年,就是在今年,也还会有许多地方打破这一纪录。至于最高纪录究竟是多少,现在很难预言;我只希望侨胞们有一个思想准备,将来不至于过分吃惊。

  。。。。。。

   ……我所在的东语系,在短短的二十几天以内,已经编出了汉朝词典、朝鲜外来语词典、华日词典、越汉词典、乌尔都汉语词典、印地汉语词典等等。这些词典,无论是从量的方面来看,还是从质的方面来看,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显然,季羡林并非像钱学森那样一时糊涂,钱学森是不当类比,把农业问题看成简单物理问题。而季羡林,则是知假造假。

  光看文章前面,你可以为季羡林辩护:文人不懂科学,被报纸忽悠。但是季羡林后面自己信誓旦旦放出的卫星,直到现在去世也没有一部问世,特别是最大的卫星汉朝大字典,2万余条100多万字,那时可没有电脑,抄也抄不出嘛。

  相比季羡林,搞物理的周培源的卫星就太一般了,周培源那时只给本科生上《理论力学》,他要班上最好的几个学生回去自学,把理论力学拉一遍。开学后用一个月时间上完课,让几个早已自学一遍的学生考试回答问题,显示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以前4个月才能掌握的内容。

  季羡林57年欢呼反右斗争取得辉煌胜利,75年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批邓,等等中国各个历史转折关头的文章发言,大家自行查找吧。至于季羡林老人家在89年5月去广场鼓励学生坚持到底,而六月初又坚定支持镇/压反革/命暴/乱,反差过于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太好奇。

  我贴一段2005年温总去医院看望季羡林钱学森时,两位老人的谈话:

  2005年,温总理看望病床上的的季羡林与钱学森。 90多岁的季老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精神母亲——伟大的党,并且要求将他的“两个母亲说”写进中小学教材,教育祖国的花朵。温说,我们回去研究。这个事,甚至被广大的中学生笑传。真是古人说的“寿多则辱”啊! 同样是90多岁,钱老则鼓足勇气,克服一辈子的恐惧,说了这样的话:中国恢复高考快30年了,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教授,我们现今是世界第一博士大国,为什么出不了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为什么诺贝尔奖总与我们无缘?因为中国现今的大学越来越不像大学,没有一所大学在把培养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没加引号,大意如此)。总理也说,我们回去研究研究吧。
  http://cuanxianghou.blog.hexun.com/34890509_d.htm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