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日报道 外媒称,借助“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中国与奥地利的科学家首次实现洲际量子保密视频通话。
据俄新社9月29日报道,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说:“在“墨子号”卫星发射后的一年里,我们在构建‘量子网络’之路上迈出了三大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1200公里距离的量子密钥分发、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以及进行量子保密视频通话的第一组实验。得益于此,我们将通信质量提高到光纤通信的20倍。”
报道称,量子纠缠现象是当代量子技术的基础。这种现象在量子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量子通信系统保证了信息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如今欧洲、中国和美国都在积极研发量子通信系统。
近年来,俄罗斯科学家及国外同行建造了数十个量子通信系统,能在200-300公里的距离内交换信息。将这些系统拓展至跨国和洲际规模的尝试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阻碍,因为光纤传输的光子损耗率太高。
报道称,出于这个原因,很多研究团队开始考虑将量子通信系统搬到太空,借助卫星修复或强化纠缠态光子之间“看不见的联系”。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已经在轨道上运作,它就是中国于2016年8月发射的“墨子号”卫星。
中科院称,“墨子号”第一次用于实际通信。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与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蔡林格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视频通话。
报道称,这次通话使用的量子密钥先通过“京沪干线”北京控制中心与“墨子号”卫星河北兴隆地面站连接,然后通过“墨子号”进入奥地利地面站。“京沪干线”是一条连接北京、上海并贯穿济南和合肥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拥有量子通信地面站的维也纳和格拉茨之间也有类似的网络。这些网络和“墨子号”帮助在北京和维也纳之间建立了连接,从而实现两位科学家的量子保密视频通话。
中科院表示,中国科学家在不远的将来会携手俄罗斯、新加坡、意大利和德国的同行进行类似实验。
另据英国《独立报》网站9月29日报道,奥地利和中国的科学家进行了全球首次使用量子技术加密的洲际视频通话。
据俄新社9月29日报道,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说:“在“墨子号”卫星发射后的一年里,我们在构建‘量子网络’之路上迈出了三大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1200公里距离的量子密钥分发、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以及进行量子保密视频通话的第一组实验。得益于此,我们将通信质量提高到光纤通信的20倍。”
报道称,量子纠缠现象是当代量子技术的基础。这种现象在量子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量子通信系统保证了信息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如今欧洲、中国和美国都在积极研发量子通信系统。
近年来,俄罗斯科学家及国外同行建造了数十个量子通信系统,能在200-300公里的距离内交换信息。将这些系统拓展至跨国和洲际规模的尝试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阻碍,因为光纤传输的光子损耗率太高。
报道称,出于这个原因,很多研究团队开始考虑将量子通信系统搬到太空,借助卫星修复或强化纠缠态光子之间“看不见的联系”。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已经在轨道上运作,它就是中国于2016年8月发射的“墨子号”卫星。
中科院称,“墨子号”第一次用于实际通信。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与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蔡林格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视频通话。
报道称,这次通话使用的量子密钥先通过“京沪干线”北京控制中心与“墨子号”卫星河北兴隆地面站连接,然后通过“墨子号”进入奥地利地面站。“京沪干线”是一条连接北京、上海并贯穿济南和合肥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拥有量子通信地面站的维也纳和格拉茨之间也有类似的网络。这些网络和“墨子号”帮助在北京和维也纳之间建立了连接,从而实现两位科学家的量子保密视频通话。
中科院表示,中国科学家在不远的将来会携手俄罗斯、新加坡、意大利和德国的同行进行类似实验。
另据英国《独立报》网站9月29日报道,奥地利和中国的科学家进行了全球首次使用量子技术加密的洲际视频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