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大棒挥向盟友 同盟义务弃若敝履 和美国做朋友,真不容易(环球热点)
最近,美国的“朋友圈”硝烟弥漫,很不太平。
美加自贸协定谈判一波三折。连日来,双方领导人“口水战”不断,美国总统
纽约时报》对美加自贸谈判的前景作了悲观的预测。
据《多伦多星报》此前消息,特朗普曾私下向彭博社表示,不会在与加拿大的谈判中做出任何让步,“任何协议都将完全按照我们的条件”。他还在社交网站上连续向加拿大开火,“让加拿大待在新北美自贸协定中不是政治必须”,“如果我们不能达成对美国公平的协议,加拿大将会出局”。
美国的强硬态度激起了加拿大的怒火。“简直是卑鄙的欺凌!”“特朗普的言论是谈判的‘动力杀手’。”加拿大广播公司援引观点指出。《渥太华公民报》则呼吁,“总理特鲁多必须站起来对抗特朗普。”
“我们不会签署一项对加拿大不利的协定。”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并批评特朗普为“规则的破坏者”。
受伤的“盟友”不止加拿大一个。在彭博社的采访中,特朗普还指责欧元汇率下跌,指责德国总理默克尔从俄罗斯购买能源,削弱北约,并称欧盟开出的双边汽车零关税条件“不够好”。对此,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如果美国撕毁7月美欧在汽车关税方面达成的协议,欧盟将“以牙还牙”。
德国《商报》援引德国联邦经济部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警告如果美国提高进口汽车关税,德国汽车行业将遭受沉重打击。德国《柏林日报》甚至预测,“已经有所缓和的美欧贸易战正在回归”。
韩国和日本也有同样的担忧。《韩国经济》指出,“随着美墨就汽车关税问题达成新的协定,包括韩国在内的主要对美汽车出口国很有可能成为遭受美国关税炮弹攻击的下一个目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向日媒表示,虽然与特朗普总统关系友好,但不会因此在贸易谈判中牺牲日本的利益。
“离心力”增大
“盟友被称为对手,对手被称为朋友。”澳大利亚《金融评论》近日刊文指出,“美国的外交政策似乎已经陷入持续不断变化的状态,长期的外交关系开始转向。”
“美国只关心自身利益,而忽视平衡与盟国间的整体关系。这是当前美国与其盟友关系的一个突出特征。”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沈丁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以一种霸凌姿态,高举高打,普遍施压,很难被其盟友接受。”
“死去的不是北美自贸协定,而是外交关系。”《旧金山纪事报》刊文直言美加关系受到的重大影响。前美国驻加拿大大使的布鲁斯·海曼也认为,美国的强硬态度可能会对美加关系造成永久性损害,且“双方关系受伤的时间要比协议上墨迹变干的时间长得多”。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减少对盟友承担的义务。“特朗普政府高举‘美国优先’大旗,将这种政策发挥到了极致,在全球治理中大踏步后退。”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分析指出,“经贸摩擦、防务分歧等都是美国与其盟友矛盾的直接体现。尤其是随着欧洲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其独立倾向越来越明显,美欧矛盾逐渐公开化。”
“欧盟需要采取新举措,建立新联盟,以确保我们的安全。”《德国之声》3日援引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观点指出。4日,英国《卫报》刊文称,“美国政府正在撕毁‘
大西洋主义’,这是由欧洲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伙伴关系所定义的一种联盟。欧洲的政客们不得不接受这种关系已经结束,并继续前进。”
损人不利己
“美国优先”正在变为“美国独行”。一意孤行的外交政策引发众怒,使美国深陷信任危机。
根据美国白宫网站近日公布的总统官方行程,特朗普将缺席11月份的东盟峰会、东亚峰会及APEC会议。《纽约时报》认为,“此举凸显了美国与亚洲主要盟国之间的政治疏离。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将加深盟国对于美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担忧。”
“美国的同盟体系是美国维系全球霸权的重要支柱。如果美国不能处理好与盟友的关系,其号召力和影响力会下降。”袁征指出,“一旦同盟体系出现松动,美国的全球霸权也会被削弱。”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援引布鲁斯·海曼的观点指出,“美国的利益远比获得‘最后一美元’更广泛,更复杂。打破盟友关系将使美国无法在未来依赖他们解决今天尚未预料的问题。”
“特朗普政府希望借‘美国优先’来加固权威。但从长远来看,美国此举正在破坏由自己参与建立的国际制度,这将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加速美国的衰退,是一种极其短视的行为。”沈丁立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需要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正确看待欧洲与亚洲整体实力的提高,接受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目前来看,美国的同盟体系有所松散,但仍未彻底解体。美国及其盟友仍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这是维持其同盟关系的重要‘粘合剂’。”袁征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往往呈现出“钟摆式”的发展轨迹。“同盟关系未来将如何发展,要看其面临的共同外部威胁有何变化,以及美国政府是否能适时矫正政策。”
“未来美国与其盟国将会有更为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沈丁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