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引渡案: 2018年12月1日被拘捕;2019年3月1日,加正式启动引渡程序;BC最高法院引渡听证2021年8月18日结束,法官未作出裁决;9月24日孟晚舟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美国撤销引渡请求,BC法院终止引渡程序; 2022年12月1日美国撤销指控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ccc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这个不安定是拜美国所赐,小土豆欣然接受招来的。早知今日,当初可以不让孟来么。何以先让人家来,又说好走不送:)
扣下容易,送走难,现在往哪送,都是得罪人的事,人家那六国都没抓。
 
任正非:孟晚舟母亲和丈夫陪着她 知道问题的难度
京港台:2019-12-22 06:51| 来源:综合新闻 |

  12月20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接受《洛杉矶时报》专访的采访纪要。

  在采访中,记者问及孟晚舟的状况,任正非称,“她的母亲和丈夫在加拿大陪伴她,她的情绪总体是平稳的。她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也期待加拿大的法律公平、公正和透明。”

  任正非表示,供应链方面,我们坚定不移拥抱全球化。如果美国公司愿意卖给我们零部件,我们会尽量想办法在系统中使用。如果我们不用,不利于世界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资源体系。我们不会狭隘地走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道路,不会退缩到中国市场做一个“门槛猴”。

  华为心声社区12月20日发布了任正非11月18日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的内容。

  



  1、Norman Pearlstine,《洛杉矶时报》执行主编:能够再次与您交流,让我们觉得非常振奋,因为我想不出来有什么会比我们接下来要谈论到的话题和故事更为重要。在上次和您见面后,我经常想到和您的会面,也想到了您的家庭、华为的业务以及会面后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华为的同事告诉我,华为今年以来已经接待了3000多名中外媒体访客。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分享一下您的感受以及这段时间以来,您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您看来,是否值得您投入这么长时间接见访客?这对您、对华为公司来说有何意义?

  任正非:今年年初议论“天空”基本一片漆黑,美国的制裁引发的华为生存危机,社会反映负面居多,好心的人也不相信华为能活下来。因为西方这些年来对华为的了解实在太少,对于一些充满偏见的政治家的描述,华为也没有反驳过,让一些人有更多的误解。过去我们认为,华为要争取的是客户对我们的信任,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感到是需要华为的。媒体与社会的误解会逐步散去的。因此,华为不会把精力花在迎战政治家,包括部分媒体不太理解华为,华为也不会太介意。

  这段时间,特别是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以后,人们对华为的争议非常大,华为有必要向社会做一些说明。这些说明是有意义的,在部分领域、部分人的心目中,华为形象已经有了一些改变。特别是这么多记者到华为来,给了华为很多说明的机会,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他们到这里来看到了华为的真实情况,增进了解,也增进了交流。我们并不期望解决什么问题,只是增进互相了解,增加透明度。

  2、Norman Pearlstine:这个事情对华为公司的员工士气和工作氛围带来了哪些影响?更重要的是,它给你们的业务实践或业务重点带来了哪些变化,比如说你们现在可能更为关注一些和以往不同的领域?

  任正非:美国实体清单的做法,其实是帮助了华为公司,华为员工真正感到危机来了。中国有个寓言故事是《狼来了》,天天喊狼来了,但是狼没有来,喊多以后,人们就不相信狼会来了,惰怠就会产生。这次员工们真实感到危机来了,如果不好好工作,不仅华为会死掉,他们也会“死”掉。由于全体员工太努力了,导致华为公司今年经营状况非常好,这就是带来的一个大变化。

  Norman Pearlstine:美国也有一个类似的说法,如果有人不断预测有大的威胁要来,我们就说他在喊“狼来了”。所以我非常理解您的观点。

  3、Norman Pearlstine:近期我也在看一些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的纪要,这让我回想起三月份您和我的交流。您当时说您担心华为员工可能变得太有钱、太自满、太物质,如果华为面临的形势变得更艰难一些,可以让华为再次回到创立之初的状态。您后来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相比之前人们的担心,华为的业绩其实表现不错。您还说,2020年将是决定华为命运的一年,华为将会面临最大的风险。既然今年表现比预期更好,那您为什么还对2020年这么担心呢?2020年让您担心的是什么?

  任正非:其实我们对2020年没有太大担心,我们认为还会有一定规模的发展。2020年是我们全年在美国的制裁下生存,这样会更加让世界知道,华为在美国的强力制裁下还会生存得非常好。欢迎记者们明年再来看看我们是不是还活着。现在预测,华为在2020年应该还是会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会太高。今年十月份的增长幅度已经下降到17%,估计2020年会在10%左右,这可能是最低点的估计,也许还会好一些。

  我认为,2021年可能我们会开始规模性增长,但是高层团队认为恢复规模化增长在2022年,这点我个人与高层团队是有分歧的。我认为他们考虑得更加稳妥一些,所以我签发的文件是预测2022年开始规模化增长。

  4、Norman Pearlstine:华为业务发展的驱动因素发生变化了吗?到2022年,华为的整体业务跟2018年相比会不会有很大的不一样?例如到2022年,华为会不会更多地依赖国内市场的增长?跟现在相比,华为的增长对美国供应商的依赖会不会下降?后续华为恢复规模性增长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实现规模性增长后的华为跟现在的华为是否会有所不同?

  任正非:刚才我所讲的是在美国实体清单制裁不撤销的背景下,而且我们已经做好了美国永远不撤销实体清单的心理准备,这样我们的增长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的。本来华为公司没有这么大的增长决心和计划,反而是美国制裁,逼我们要争口气。前段时间员工打了胜仗都想回去买房子、娶媳妇、过日子的情绪正在上升,华为正与内部这种惰怠做斗争,但是我们斗不赢下面。由于实体清单的制裁,激活了整个组织,员工增加了奋进的努力,他们知道不努力的结果就是死亡。

  过去我们的研发经费每年在150-200亿美元的规模,这样大的预算分配不可能由总部中央做出来,需要分层分级做出预算。中基层做预算就会有投机性,悄悄做了一些小产品,表面上说是世界领先了,实际这些小产品卖不出量,并且产生不了多大价值,还占据了公司很大编制;如果我们采取中央集权直接管预算分配的方式,官僚主义对企业的损伤可能比授权给基层分配更严重。所以我们的内部矛盾多年都解决不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次特朗普打我们这一棒,让公司全体都警醒了,我们顺利在研发体系裁减了48%的部门,关闭了46%不必要的研究。

  Norman Pearlstine:不好意思打断一下,您说的48%是指整个管理架构将变得更加扁平还是要剥离不重要的业务呢?

  任正非:重建以后,我们减少了48%的机构,关闭了46%不必要的产品开发,把那些节省下来的工程师们转移到主航道的产品领域去,提升了主航道产品的研发能力,所以我们主航道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了。内部部门少了,官僚主义也减少了。

  5、Norman Pearlstine:华为未来还会是一个真正跨国运营的全球性企业吗?我记得华为现在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美国的打击会让华为更加聚焦在国内市场的机会吗?

  任正非:因为特朗普的打击,使得我们在全世界的名声大扬,全世界客户买我们产品的积极性大幅度增加。我们永远都会是全球化公司,有能力在全世界展开竞争,所以我们不会放弃全球化。

  而且在供应链方面,我们坚定不移拥抱全球化。如果美国公司愿意卖给我们零部件,我们会尽量想办法在系统中使用。如果我们不用,不利于世界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资源体系。我们不会狭隘地走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道路,不会退缩到中国市场做一个“门槛猴”。

  6、Norman Pearlstine:美国国务卿和商务部长经常到全世界各地进行游说,包括游说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英国,给这些国家施压。对此您有何看法?这一系列举动是否有效?是否抑制了华为的发展机会?还是说公众已经认识到,现在美国总统以及美国政府在很多情况下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他们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出于对他国利益的考虑?

  任正非:美国国务卿他很忙,他把阻止华为当成外交了,到处去帮助华为宣传产品。5G不一定这么有用,但外人看到美国都这么害怕这个东西,一定是太好了,还不赶快买。华为就是一个小公司,这些小商品值得美国这么大国家的国务卿去管吗?关键是他的施压又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美国的外交难道就是一个华为吗?他太辛苦了。

  Norman Pearlstine:在某种程度上,我知道您并不是真正地感谢特朗普总统做这个决策,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个决策确实是帮了华为。

  任正非:是的,客观上帮助了我们,帮助我们推动内部的整改。在整改中受伤害的人,让他们去恨特朗普。

  7、Norman Pearlstine:美国一些商业情报方面的专业机构的分析师认为,华为要真正应对美国对华为的限制,最难的有两部分:第一,比较难制造的专用芯片;第二,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应用生态,使得开发者愿意基于安卓之外的系统开发应用,因为安卓系统有部分应用是华为用不了的。您认为这些行业分析师的分析中肯吗?刚才提到两点是不是华为最难应对的挑战,还是说对其他产品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华为需要应对的挑战?

  任正非:我认为,他们的分析是比较中肯的,也比较准确,这正是我们公司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想想几万年前人类还在树林里生活,还不会直立行走,当然不能考证那时人类有没有尾巴,但是现在已经证明,我们没有尾巴,而且还穿上了西装。人世间的一切都不是绝对不变的,世界一定要走向合作共赢的道路,否则就会逼着别人产生替代,最终对自己造成伤害。

  8、Norman Pearlstine:不知道您有没有关注美国的一些民主党候选人,他们将跟特朗普一起竞选下一任总统。有没有担心特朗普总统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表现出更强的民族主义和反华倾向?最近,我发现伊丽莎白·沃伦、伯尼·桑德斯和乔·拜登的许多言论充斥着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想法,而全球化是过去70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任正非:从八十年代开始至今,美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进步,这个进步应该是全球化给美国带来的好处。全球化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中国今天所得到的全球化好处中,有很多可能还是泡沫,中国要花很长时间、很大力量才能使自己去掉泡沫,脚踏实地地进一步发展。美国这四十年来从实体经济转向金融创新,美国金融创新的体量已经大大超过实体经济,在当前世界是货物过剩、人们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金融从哪儿找到它的价值?中美必须要互相合作才能消融各自的不足,中美脱钩不仅导致中国利益受到损失,美国利益也会受到损失。

  9、Norman Pearlstine:回到特朗普(竞选)对手的问题上。我们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人都很难预测最后的结果。您觉得美国两大政党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吗?还是只是风格上的差异?还是说无论谁最终当选总统,美国现在这种民族主义思潮仍然会继续下去?会不会蔓延到其他国家?

  任正非:不同的党派当总统,对美国人民可能有变化,但是对于中国和华为来说,不会有变化的。我已经注意到,美国国会一致通过遏制中国的议案,我们因此要放弃幻想,无论谁当总统都对我们没有变化,我不太关心美国的选举问题。

  10、Norman Pearlstine:从三月份见面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或者我们再把时间拉长一点,从过去几年到现在,你们有没有进一步的证据或想法来说明美国伤害华为、攻击华为以及妖魔化华为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总有一些公司是美国想要团结力量来对付的,比如东芝、日立、三星等。但我从来没见过美国像对待华为这样,采取如此有组织性的行动,并持如此批判性的态度。您有没有觉得华为是美国害怕中国的一种象征或替罪羊?还是其中有某种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力量在起作用?

  任正非:面对美国政府的制裁,我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去研究美国政府的动机和持续的措施,而是更多研究在这种条件下自己如何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改变不了世界规则,也改不了外部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能够在这种环境中取得胜利的机制。自己取得胜利就行了,改变机制、改变社会环境是极其艰难的。

  11、Norman Pearlstine:5G有多重要?美国意识到这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首次由中国,而非美国,在某一重大技术领域占据领导地位的例子。我确定还有其他例子,但是我个人很难想到在过去几十年里有类似的例子。另外我也想知道美国现在针对华为是因为害怕丧失其领先地位,还是在5G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本身的重要性?我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接下来会问您关于九月份您提出愿意把华为的5G技术许可给感兴趣的美国公司的问题。

  任正非:其实5G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是政治家夸大了它的作用。5G实施应用的时间,实际上是由于政治家的宣传提前到来了,我们最早判断5G开始被社会重视和试用的时间是2020年,现在2019年,5G在世界上已经开始形成普遍性应用。

  在其他科技领域,美国处于领先的状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不会改变。罗斯部长在印度讲“美国用两、三年时间就会超越华为”,我相信他这个论断。相关的出口管制法规都对美国公司没有限制,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美国的科技创新的成果,可以得到美国理论创新的氛围影响,甚至喝咖啡时听到旁边的一句闲聊,得到极大的启发,因为美国遍地是人才。

  这种氛围我们是没有的。他们不需要担心美国政府对它们断供,不需要做备胎而浪费庞大的资源和人力,可以聚焦在它们的主航道上,很快追上来是完全可能的。过去我们不仅要遵守相关的出口管制法规,遵守对一些敏感器件的使用限制,现在甚至连很低端的器件和软件都要被限制使用,我们都要被迫自己做,华为怎么能竞争得过一个国家的力量?

  所以,我不担心华为在美国打击下能否活下来,而是担心三、五年以后华为能不能持续领先。如果我们想继续领先,想想有多大困难,可能我们真正连喝咖啡的时间都没有了。

  12、Norman Pearlstine:我认为,美国实际上担心美国公司没法追上来,没有国家政策来推动创新。这确实引出了一个问题:美国出台这些限制,是因为担心华为,还是因为更担心中国。所以,当我们总统表示,如果能达成他希望达成的贸易协议,他可能会放弃对您女儿的引渡时,这让我怀疑美国政府的动机。

  任正非:这说明孟晚舟的情况不是犯罪,是可以用做交易的。美国用国家力量扶持科研,走的就不是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了,而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那就背弃了你们的政治。美国的政治是走自由资本主义,怎么又走到另外的主义上来了呢?我们不要把科技竞争变成了道路竞争和意识形态竞争,因为自然科学本身,与国家意识形态、国家道路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没有得到过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十几年来经KPMG审计的财务报告可以看清楚这点,相反我们公司的税赋比美国公司更重。因此,并没有存在两种社会制度之争,最重要是华为公司自己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Norman Pearlstine:华为能走到今天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您自己是个资本家?

  任正非:我们外部环境是社会主义,公司内部是员工资本主义,我们内部吸收了资本主义的合理动力,在外部获得了社会主义平衡的大环境。我们遵守国家的制度和法律,改变自己,使自己在这样的规则下获得胜利。

  13、David Pierson,《洛杉矶时报》东南亚记者: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多大程度加速了华为自研芯片和打造华为移动平台软件生态系统的进程?

  任正非:是有促进的,但是促进的程度还不能确定。

  David Pierson: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华为的芯片战略?有报道称,华为在囤积芯片,以确保手机持续供应。能不能介绍一下华为目前的芯片供应情况,以及进一步推动手机业务发展的计划?

  任正非:搞芯片的人可以去搞软件吗?我没有听说过。我们芯片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没有改变过,一直都在稳定前进。手机的操作系统和生态系统是软件,我们提升软件能力的时候,并没有说要削减硬件的能力。

  David Pierson:在华为被加入“实体清单”之前,华为是不是从自己的芯片供应商处囤积了很多芯片。在“实体清单”带来困难后,华为有没有确保持续的半导体供应以支撑手机业务的持续发展?

  任正非:华为今年的销售收入非常大,如果要通过囤积芯片来保证供应,需要几百亿美元,华为有这么多钱来囤积吗?供应商也不会卖这么多东西给我们。因此,我们不是用囤积芯片的方式来发展的。现在问题是供应不了市场,为什么市场上岀现抢购,是因为我们生产不出这么多东西,芯片也供应不上,特别是台积电产量不足于满足大的需求。所以,不可能使用存储方式。万一过时了,这些库存怎么办。屯积物资这还是传统思维模式。

  14、Norman Pearlstine:您认为鸿蒙操作系统会成为安卓和苹果操作系统之外的另一个操作系统吗?

  任正非:鸿蒙操作系统本身是用于物联网的,物联网最重要的大带宽、低时延,无人驾驶、自动生产要求低时延。如果我们得不到供应和保障,会不会把这些东西转过来做手机的操作系统,能不能作为这个系统来开放呢,现在还不确定有没有这个能力。

  15、Norman Pearlstine:在过去很多年间,华为与很多美国公司都建立了长期且在很多情况下双赢的合作关系。您之前提到,华为很钦佩IBM,华为跟高通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甚至Google内部肯定也有很多人多年来跟华为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华为在美国商业界的朋友们有没有就如何跟美国政府打交道给华为提供建议,或者给华为提供解释说明,帮助华为更好地了解美国为什么对华为这么大的一家成功公司发起史无前例的攻击?

  任正非:要解决华为与美国政府的关系问题,可能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们不知道找谁能起作用,这个人有没有空到华为来看看。我们特别欢迎像卢比奥先生这些持反对意见的议员能到华为来考察,因为只有互相了解了,才有解决问题的基础。美国政治家对华为了解不够,希望媒体能起到一点点作用。

  Norman Pearlstine:想必您也知道,现在我们媒体受到的攻击差不多跟华为一样多,我们发现很多政界人士也不太了解媒体。

  16、David Pierson:现在有公司提出希望获得华为的5G技术许可了吗?

  任正非:关于5G许可的事情,我们是真心诚意的,但是现在还没有任何公司与我们接洽。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我们也在设想美国公司如何能够承接,我们有位公司领导说,除非华为公司拨一大批员工给它,它才有可能承接下来。现在动员员工到美国公司工作,可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与当年不一样了,当年听说能去美国,大家都蜂拥而去,现在大家连去美国出差都不愿意,因此要动员一大批员工去加入美国公司可能是很难的。美国公司要掂量一下有没有可能接受5G许可?我认为他们在慎重考虑, 我们也在等待他们的考虑。

  Norman Pearlstine:刚才午餐时我们得知有家欧洲公司在中国拿到了一个很大的5G合同,是不是诺基亚?这是否意味着第一个获得华为5G许可的可能并不是美国公司,而是欧洲公司或者北亚公司呢?

  任正非:欧洲公司有自己的技术,而且我们与欧洲公司的知识产权已经交叉授权,所以它们并不需要另外的许可。对于北亚公司,如果市场规模太小,没有盈利基础,长期生存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我们分析唯有美国才有这个需求。

  任正非:欢迎你们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真心欢迎你们随时再来。
 
还是非常佩服任先生的口才和毅力。他谈论的和美国担心的是两回事。任想要生意,美国想要安全。
 
道貌岸然的共产党员 披着羊皮的狼
 
热评:华为被中美协议「抛弃」了吗?(图)
京港台:2019-12-22 11:55| 来源:香港01
  
21_d3a165c52385bc02b27be8610c8e8a1e.jpg


  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中国方面已经公布两批对美国加征关税的豁免清单,美国明确承诺将降低关税目前已经加征的关税,这诚然对全球贸易是好消息,不过这也让一些人有些着急。

  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对加拿大法文媒体TVA的访问于12月19日播出,杜鲁多在访问中表示,中美敲定贸易协议应该加上一个条件:释放两名被北京拘留的加拿大人。众所周知,该事件的实际起因是加拿大应美国要求,于2018年年底在温哥华逮捕中国企业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

  一年之后,北京和加拿大在「放人」问题上仍在僵持。 杜鲁多的要求自然是难以实现的。不过华为公司从卷入中美贸易战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此次中美双方对于协议内容的阐述,对华为只字未提,亦引起了注意。比如美媒福布斯新闻网就表示「华为是中美协议的最大输家」,因为这份协议并没给公司带来任何利好。


  12月18日,华为再次公布创始人任正非接受采访的实况,他再次向媒体强调,即使离开美国的供给,华为仍然能够独立对客户提供服务。 11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延长对华为出口限制的豁免令,如今90天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华为的问题真的被中美忽略了吗?

  
21_9347cb3459884ef68b2f6faf31a4cb5c.jpg


21_5dfa8fd243b23b13cb198640bca269d6.jpg


21_b9123d9931ca3e8ca69f8ed767705c2b.jpg


21_a86ddfdcd3161fa98a3794f9620d5e47.jpg



  华为不应该是贸易战的「枪」

  显然,中美已经对华为以及背后的5G技术竞争进行了分割处理。 美国并不是对华为毫无动作,据美国媒体爆料,美国政府正考虑抬高对企业豁免向华为出口产品的门槛,已经引起了业界的恐慌。 同时,有中国官方背景的媒体《环球时报》在12月初引消息称,中国可能近期发布「不可靠实体清单」,限制美国人员和企业进入中国。

  对此中国商务部不置可否。 近期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国内有不少排除华为的声音,中国驻德国大使吴肯表示如果德国单独在5G技术建设中排除华为,那么中国可能反制。 杜鲁多所担心的加拿大被拘公民问题,则是中国在孟晚舟事件之后已经进行的反击。不仅如此,今年加拿大对华贸易还出现了油菜籽无法出口、猪肉出口被延误的事件,令加方非常难堪。

  
21_575a9df19691ed6d33c67f8e08e04f5d.jpg

  杜鲁多因为孟晚舟事件受到来自北京的很大压力。 (VCG)

  可见,中美并非不关心华为事件的前因后果,也都必然关注5G技术的发展。但是,对于中美来讲,华为问题本来就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也不应该、不可能在协议当中出现。 很不幸,从去年开始美国就在贸易战中将华为当成了「对华第一枪」,通过对华为的控诉对中国施压,逮捕孟晚舟恰似贸易谈判的「人质」。然而两年过去了,美国对华为的调查并没让中国在贸易谈判中作出多大的妥协,反而让中国企业在5G技术上和美国比肩成为了话题。

  「枪」虽然用了,但是没有给美国带来多少好处。 虽然在美国的煽动之下,西方的眼光里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几乎已成一体,但这并不是事实。对中国政府来讲,华为是民营企业的出色代表,外交部强调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强调中国公民在海外的正当权益,并不代表政府真的对华为的方方面面负责。 何况,中美贸易战因「贸易不平衡」而起,本来就与华为无关,两国贸易协议是方向性的、涉及相关行业的条款,又怎么能对具体企业的内容写入呢?华为成了所谓「输家」根本就是外界的误会。

  
21_d33b5357866921c00f0217be1a7aab78.jpg

  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期也因是否排除华为的问题而受到国内的政治压力。 (AP)

  拆分矛盾有利于局势缓和 从华为的角度来看,虽然卷入贸易战的风波让公司的品牌名声大噪,但是这件事本身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当华为已经不再是中美贸易战的筹码,对任正非来讲才是好事。 纵看华为在欧洲、日本受到的抵制浪潮,都是从美国所谓国家安全威胁说开始。

  加拿大、波兰逮捕华为员工,日本、澳洲排除华为5G设备,如今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表示是否排除华为取决于国家安全和情报分享,而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甚至因为拒绝单独排除任何通讯设备供应商,而在国内受到政治批评这些充满地缘政治色彩的行动对任何企业都是不利的。也只有当这种政治对抗缓和时,华为才真正度过了危机。 这次中美在外界并不看好甚至十分怀疑的情况下,宣布达成第一阶段协议,至少说明中美对抗的降级是完全可能的。

  谈判中,最终被分割看待的也不只是华为,就在协议达成之前,美国先后就「香港人权」和「维吾尔人权」立法并通过国会,这些问题也曾被看作和中美谈判挂钩。但是,最终双方对此进行了切割处理,事实证明并没阻断中美之间的谈判。没有人会认为中美不再关心香港和新疆问题,同理,华为和背后的科技竞争也仍将继续。

  中美经过两年的贸易战,各个层次上的冲突已经让「竞争对抗」成为了中美关系的主要矛盾,而贸易协议的签订,有利于让「合作」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提升,这对双方的企业和消费者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杭州华为董事会调整:孟晚舟退出 郭平卸任董事长
2019年12月31日 08:55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 继今年11月后,本月又一家华为子公司的高管发生变更。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12月26日,华为全资子公司杭州华为企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高管出现变更,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田兴普接任。此外,孟晚舟退出董事,新增董事庞云光。

  天眼查显示,杭州华为企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通信技术、通信产品、计算机软、硬件,以及这些产品的销售等,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上个月22日,华为另一全资子公司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高管也曾发生过变动。原副董事长任正非,原董事长孙亚芳,原董事徐文伟、郭平、胡厚昆、徐直军等6大高管退出。此外,孙亚芳卸任法定代表人,也由田兴普接任。

  据了解,田兴普曾任华为北京研究所所长,现在是负责华为所有研发的HR部长。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从事通信产品的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货物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tech.sina.com.cn/t/2019-12-31/doc-iihnzahk1056683.shtml
 
最后编辑:
华为董事长新年致辞,曝大规模裁员计划:至少淘汰10%主管

在2019年,华为虽然受到了美国的全力打压,但是依然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绩,总营收实现了18%的增长,总营收额更是达到了8523亿,比起2个阿里的营收还要多出将近1000亿(2019年阿里实现营收3768亿)。

ec56-imkzenq5482170.png


但是今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却在新年致辞的时候表示,“2020将是华为最难的一年”,“2020年华为的目标是要活下去”,所以华为在2020年将会继续实行裁员计划,预计至少10%的主管会被淘汰!

徐直军表示,为了摆脱公司内部滋生的自满情绪,华为将在2020年用末位淘汰的方法裁撤10%的主管,并且还为这些被淘汰的主管安排好了退路。至于普通员工的裁撤和安排,徐直军并没有透露,不过普通员工都有严格的绩效考核,这里不说也罢。

86a8-imkzenq5482225.png


徐直军此举被称为给华为员工打预防针,因为华为已经将淘汰后的安排想好了,这些被淘汰的员工将会重新分配到其他部门。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华为也曾大裁7000名员工,甚至愿意为此拿出10亿元的补偿费,年龄超过35岁的华为员工都会有被直接劝退的风险。

而在前段时间,任正非也说了,由于外部压力,华为已经顺利的在研发体系裁减了48%的部门,关闭了46%不必要的研究。虽然具体的裁撤情况并没有透露,但是仅是这将近一半的部门被裁撤,就知道这次裁员的规模绝对不小。

39c3-imkzenq5482258.png


任正非还表示,华为的研发经费每年都在150-200亿美元的规模,这笔资金无疑是非常充足的,但同时这样的大的预算不可能完全由总部作出分配,还是需要分层分级作出具体的预算计划。但是,钱经手的人多了,中层人员做预算又会有投机性,所以华为的内部矛盾多年都解决不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所以,华为此次选择宣布裁员,可能也是有趁此解决内部矛盾的原因在里面。毕竟2019年营收达到了8500多亿,研发投入肯定又是一笔惊人的数字,典型的不差钱。

9801-imkzenq5482276.png


另一方面,华为高层也是拥有十分巨大的危机感的。美国的打压也不是没有什么效果,华为之所以能够在美国的打压之下还实现了总营收的逆生长,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业务的急速上升。

据悉,华为2019年总营收超过50%都是来自于消费者业务,尤其是智能手机业务,全球出货量2.4亿台,8500多亿的总营收至少一半都要归功于手机。而华为原有的运营商业务,说实话还是受美国影响较大,并没有实现太大的增长,甚至可能还有所下降。

所以,徐直军说出“2020年华为的首要目标是活下去”这样的话语,无非就是居安思危。而裁员也是为了让华为的战斗力能够更加凝聚,毕竟只要华为一天不倒下,那么某些人就一天不会停止“制裁”!

https://k.sina.cn/article_7015724924_1a22b777c00100ji72.html?from=job&subch=otech'
 
最后编辑:
upload_2020-1-6_23-26-6.png


The international spotlight will be turned on British Columbia’s Supreme Court this month as Huawei executive Meng Wanzhou’s extradition hearing is set to begin, more than a year after her arrest shattered Canada-China relations.

Beijing’s detainment of two Canadians and its restriction of some imports including canola have left many observers eager for a resolution. Some are hopeful the court process will bring relief, while others want Justice Minister David Lametti to step in.

Mr. Lametti has the legal authority to stop the process at any time, extradition lawyer Gary Botting said.

“It’s really silliness for him to say he has to obey the rule of law because it’s before the courts. No. What [the law] says is that he can stop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e courts must comply with whatever he decides,” Mr. Botting said.

The RCMP arrested Ms. Meng at Vancouver’s airport on Dec. 1, 2018, at the requ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seeking her extradition on fraud charges. Ms. Meng denies the allegations and also accuses Canadian authorities of violating her rights during the arrest.

The Huawei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is on bail and living in one of her two multimillion-dollar homes in Vancouver. A hearing is set to begin on Jan. 20, focusing on the test of dual criminality, or whether the U.S. allegations would also be a crime in Canada.

If the judge rules the test has not been met, Ms. Meng will be free to leave Canada, although she’ll still have to avoid the U.S. if she wants to evade the charges. If the judge finds there is dual criminality, the hearing will proceed to a second phase.

The second phase, scheduled for June, will consider defence allegations that the 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 the RCMP and the U.S.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conspired to conduct a “covert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t the airport.

Border officers detained Ms. Meng for three hours, seized he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passcodes and handed them to the RCMP. Ms. Meng did not have access to a lawyer during the detainment and a border guard questioned her about Huawei’s business in Iran.

A lawyer for the Attorney-General of Canada has said border officers are required by law to conduct an admissibility examination on all travellers entering Canada and the passcodes were given to the Mounties by mistake.

The turmoil could have been avoided, Mr. Botting said, had former justice minister Jody Wilson-Raybould declined the U.S. request to arrest Ms. Meng in the first place. Prime Minister Justin Trudeau has also said he was informed of the arrest before it occurred.

“Jody Wilson-Raybould got it wrong on this and so did the prime minister,” Mr. Botting said.

It’s unclear what rejecting the request might have meant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lose allies. But Mr. Botting argued that – both then and now – tossing the Meng case wouldn’t have much of an effect.

“There are just so many layers of nonsense that are going on in North America, generall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hat it would get lost in the shuffle.”

The Justice Department said the minister does not make any decisions related to extradition until and unless a judge commits the person for extradition. At that point, the minister decides whether to surrender the individual to the requesting country.

“This speaks to the independence of Canada’s judicial system,” the department said in a statement.

Ms. Wilson-Raybould, now an independent MP, did not respond to a request for comment.

The justice minister can legally halt the process at any time, but in practice the minister has not used that power, said Yves Tiberghien, a political science professor and Asia expert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It would be politically risky to step in now, Dr. Tiberghien said.

“It’s true that the cost of this case is enormous. Essent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 is frozen when China is the second-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second most-powerful country in the world,” he said.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we’re over a year after the start of the case, and for the whole year Canada has justified the case as being one of strict following … of the rule of law, to intervene now looks like we’re buckling.”

He added that if the court hearings go according to schedule, there is an incentive for the minister to wait for a ruling.

“It’s so much cleaner if the court does it. Then there’s no question about it. It’s proper.”

About 88 per cent of people arrested in Canada at the requ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were surrendered for extradition between 2008 and 2018, Department of Justice statistics show.

The fraud charges against Ms. Meng are based on an allegation that she lied about Huawei’s relationship with its Iran-based affiliate, Skycom, to one of its bankers, HSBC.

Her legal team has argued the alleged misrepresentation does not amount to fraud. The defence says the case is really about the United States seeking to enforce its sanctions against Iran even though Canada has no such sanctions.

A lawyer for the Attorney-General has called the argument a “complete red herring.”

Seth Weinstein, a criminal defence lawyer with Greenspan Humphrey Weinstein, said if the judge finds the allegations are focused on sanctions and not fraud, then they would not meet the test of dual criminality.

As for the defence’s claim that Ms. Meng’s rights were violated at the airport, if those arguments are successful, then it would be concerning for Canada as a country of the “rule of law,” Mr. Weinstein said.

“But, assuming that finding were to be made, we have judicial oversight of police misconduct that ensures that the person’s rights are protected,” he said.

Abuses of process have been found in extradition cases in the past and they didn’t cause irreparable damage to U.S.-Canadian relations, Mr. Weinstein added.

Mr. Botting said the U.S. would likely ask another ally for a provisional arrest warrant and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

“They’d say, ‘Oh, too bad. Okay, I’m going home with my marbles. Shucks.’”
 
1579060664252.png


中国电信业巨头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引渡听证会将于2020年1月20日举行,将触及“双重犯罪”条件是否满足这一关键问题。美媒引述专家的观点分析称,如果法官站在孟晚舟一边,孟晚舟可能被释放。


1579060943123.png

孟晚舟的辩护人辩称,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逮捕孟晚舟期间存在程序滥用。图为2019年9月23日,孟晚舟(右)再次回到温哥华法庭出庭。(VCG)

孟晚舟拒绝媒体一要求

据英国路透社2020年1月14日报道,中国电信业巨头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引渡听证会将于20日举行,加拿大法院当地时间13日拒绝了一个媒体财团提出的转播引渡听证会一个部分的请求。

根据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British Columbia)发布的裁决,该媒体财团申请录制并播放定于1月20日举行的听证会的“双重犯罪”部分,但遭到了孟晚舟和加拿大司法部长的反对。

这个由13家媒体组成的财团说,诉讼程序中的“双重犯罪”部分将只涉及法律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会直接涉及孟晚舟的公正审判权利,因为这与她有罪还是无辜的问题并无关联。

加拿大引渡法的一个重要考验是“双重犯罪”,这意味着嫌疑人的行为在加拿大以及在寻求引渡的国家必须是非法的。

孟晚舟反对媒体转播要求的原因之一是,她认为转播听证会可能会损害她在引渡程序中的公平审判权,如果她被引渡,还会损害她在美国受审的权利。

加拿大司法部长对孟晚舟表示支持,并表示允许媒体转播存在着扭曲公众对诉讼的看法、扰乱法庭程序的平静,以及这些因素对孟晚舟在美国获得公正审判权利产生累积影响的风险。


“双重犯罪”条件会否满足?

孟晚舟的引渡听证会将于1月20日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开始举行,并定于1月24日结束,但听证会可能不会持续那么久。

届时将探讨的问题是:美国以孟晚舟所犯罪行要求引渡,而这是否在加拿大被视为罪行。倘若答案是肯定的,孟晚舟同时在加拿大和美国触犯法律,符合引渡所需的“双重犯罪”原则。

路透社1月10日报道称,加拿大联邦检察官在10日公布的一份法庭文件中称,孟晚舟的行为根据加拿大法律相当于欺诈,法院无需考虑美国制裁法。

孟晚舟的代表律师团队指出,孟晚舟应获释,理由是美国要求引渡的理据是华为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但这在加拿大不是罪行。律师们认为,这不符合进行引渡所需的“双重犯罪”条件。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1月9日报道,这次庭审将集中于孟晚舟的辩护人提出的所谓“双重犯罪”的论点。这种观点认为,她被美国指控的罪行在加拿大也应该是犯罪。“双重犯罪”或许是本案最重要的论点。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Yves Tiberghien表示,最大的法律问题是“双重犯罪”的条件是否得到满足。这是引渡的必要条件,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分析称,如果法官站在孟晚舟一边,孟晚舟可能被释放,或者检方可能提出上诉。如果“双重犯罪”的论点不成立,听证会将在6月进入第二阶段。决定可能不会马上做出,但可能会在几周后做出。

 
关键是不是欺诈, 没说实话就是欺诈, 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么
 
村长,没看你转的那个都在讨论技术细节。。保释出来是一定的,她那个保释一天怎么也得几万的保安措施。。好在不花加拿大的钱。。轮我,肯定住监狱便宜:crying:
:D Lol
一看你就不是富人。。。
当然,我也跟你一样的想法: "轮我,肯定住监狱便宜"。
都他妈穷人。
 
有钱还是不住监狱的好:rolleyes:
:D Lol
一看你就不是富人。。。
当然,我也跟你一样的想法: "轮我,肯定住监狱便宜"。
都他妈穷人。
 
控方的证据漏洞太多,排除政治原因,稍微好一点的律师也会打赢这场官司。
 
孟晚舟引渡听证在即 分析称避免引渡可能性只有1%
2020年1月17日 21:40
  • 美国之音
资料照:中国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前往加拿大温哥华一家法庭继续出席庭审。(2019年9月30日)

资料照:中国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前往加拿大温哥华一家法庭继续出席庭审。(2019年9月30日)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引渡案预定1月20日在加拿大开庭,届时法庭将就这一案件是否符合在美国和加拿大同属犯罪这一“双重犯罪”引渡标准进行审理。彭博新闻社星期五(1月17日)的一篇报道说,孟晚舟避免被引渡到美国的可能性仅为1%。
加拿大司法部在递交给法庭的文件中表示,孟晚舟被控罪名符合加拿大引渡条款里中“双重犯罪”原则,其被控误导汇丰银行的行为,在加拿大也是犯罪,应当以涉嫌欺诈将她引渡到美国。而孟晚舟的律师团队则指出,孟晚舟被控行为在加拿大不属违法,加拿大开始受理引渡案时,加拿大并没有对伊朗实施制裁。
彭博新闻社的报道说,日产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当时被判无罪的概率也是百分之一。曾经在日本和国际汽车业界颇具影响力的戈恩上月底逃往黎巴嫩,逃避他所称的日本司法不公。
孟晚舟现在受到全天候24小时监视,左脚踝上带有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器。
加拿大2018年12月1日应美国要求,在温哥华国际机场逮捕孟晚舟。该事件迅速导致中国与加拿大关系恶化,中国抓捕两名加拿大人进行报复。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曾表示,释放孟晚舟是中国和加拿大关系改善的前提。
法新社星期五的一篇报道说,在加拿大有人呼吁司法部长拉麦提(David Lametti)介入这一案件,为了加中两国关系的改善而释放孟晚舟。报道援引法律专家鲍廷的话说:“司法部长有权在任何时候叫停引渡程序。”他指出,加拿大以前也曾有过这样的先例。
但目前加拿大政府的立场是不会干预这一案件的司法程序。
 
孟晚舟案开庭在即 相关文件显示她未对汇丰银行进行欺诈
全球
撰写:高江进

2020-01-18 00:06:00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最新一轮的引渡听证会将于本月20日举行,有文件显示,汇丰银行在2013年前就了解她与伊朗方面的业务,因此加方最新提出的相关指控或许不成立。


华为高管孟晚舟(右)于2018年12月日在加拿大温哥华转机时被该国警方逮捕,此后美国司法部提出了将其引渡至美国受审的要求。(VCG)

华为高管孟晚舟(右)于2018年12月日在加拿大温哥华转机时被该国警方逮捕,此后美国司法部提出了将其引渡至美国受审的要求。(VCG)



据香港《南华早报》1月17日报道,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最新一轮的引渡听证会将于1月20日举行,虽然加拿大检方指控她曾涉嫌欺诈相关银行,但根据该报获得的一份文件内容显示,汇丰银行在此前了解香港星通技术司(Skycom Tech)与华为之间的联系并且期间孟晚舟并未对该行进行“欺诈”。
相关文件内容显示,早在2010年汇丰银行便已经知道了Skycom Tech与华为之间的联系,此后两年间汇丰银行还与华为就更改Skycom Tech账户签字人以及该账户的技术状态进行过讨论。
对此报道指出,这些文件未提及任何关于孟晚舟向汇丰银行所提供的“虚假消息”并且这与孟晚舟律师的申辩内容基本一致,即“孟晚舟向汇丰银行所作的陈述不会引起误导且该行了解Skycom Tech在伊朗的业务及其性质”。
而目前孟晚舟引渡案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被告方律师认为孟晚舟违反美国对伊制裁在加拿大并非违法,因为当时加拿大并未对伊朗采取与美国相似的禁运措施,但为了将其引渡到美国,加拿大检方于是便指控“孟晚舟对汇丰银行进行过误导并使后者认为相关公司试图将设备出口至伊朗,即使此举违反美国提出的制裁”。
此外如果违反美国对伊制裁和欺诈罪同时成立,那么孟晚舟未来将面临长达30年的监禁,而目前此案已导致中加关系恶化。

据了解,中美双方于1月15日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此前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曾对此表示异议,称协议中应该加上一个条件,即“要求中方释放两名此前被拘捕的加拿大人”。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2019年12月20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不知道加方现在时不时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因为替他人火中取栗,最终受伤的肯定是自己,而这种通过拉帮结派等手段向中方施压的做法注定是徒劳且无效的。
另一方面,孟晚舟最新一轮的引渡听证会将与1月20日举行,此前审理此案的加拿大法院曾拒绝包括香港《南华早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在内的13家联合媒体团提出的关于转播引渡听证会的部分请求,因为允许媒体转播可能会扭曲公众对诉讼的看法以及扰乱法庭程序等,并且孟晚舟也对此持类似观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