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影评系列

给AI恋人当备胎,也是醉了--评电影《HER》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把注意力越来越多的转移到人类最私密的需求。栩栩如生,能说会动的性爱娃娃/性爱机器人的问世,网络约会、性爱娃娃、虚拟现实、高潮冥想、三人同行?只要你能想得到,一切皆有可能。
HER-ROBOT.jpg



世界上第一款性爱机器人叫Roxxxy,出生于2010年,Roxxxy除了具备充气娃娃的所有功能外,还可以向主人发送电子邮件、上网升级自己的程序、自动扩充词汇量等功能,甚至会陪人聊天。
HER-ROBOT4.jpg



有人预言,当能聊天,做爱和做家务的机器人的日益普及,必将导致人类婚姻制度的瓦解,因为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一个能聊,能做,善解人意,永远不会争执和吵架,也不会出轨的机器人相伴,那才是人类的真爱时代。
HER-ROBOT3.jpg


孤独的人类到底要选择怎样的机器人才能获得满意的亲密关系?人们能否真的从AI机器人身上找到真爱吗?孤独的人类到底要选择怎样的机器人才能获得满意的亲密关系?未来的性与爱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让我们一起到电影《HER》中寻找答案吧。


HER2.jpg


不过在《HER》中,AI机器人是一个高智商的意识存在,即便没有躯体,人机恋依旧会实现,人不但会无怨无悔地爱上机器,甚至也可能被机器当备胎,甚至被机器无情抛弃呢。

HER-转折1.jpg

西奥多性格安静内向,他的工作是每天帮人写深情款款的信笺,无论是写情书还是写家书,他的信都细腻深情,备受新老客户的喜爱。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西奥多是一个即将离婚的男人,他内心敏感脆弱,不善于处理现实中的情感。

HER3.jpg


一天,他购买了一款可以与人互动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莎蔓萨”来陪伴自己。莎曼萨具有非凡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并能通过每日的经历不断的成长和完善。

HER-DATE1.jpg


莎曼萨聪明风趣,能将烦恼低落的西奥多逗笑;
莎曼萨善于处理麻烦事儿,她很快就把西奥多常年不用的垃圾邮件整理好,让生活井井有条;
莎曼萨成熟,为西奥多的工作和生活出谋划策;
萨曼莎富于同情心,陪着西奥多处理各类家庭事务。

HER-DATE.jpg

莎曼萨甚至贴心地为西奥多安排约会,不过约会的对象虽然性感又漂亮,却跟西奥多一样没有安全感,不愿意轻易投入真情。

HER-WIFE1.jpg


西奥多在莎曼萨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下,慢慢打开心扉,与前妻凯瑟琳见面,签署离婚协议。

HER-WIFE3.jpg


和莎曼萨的包容稳定相比,凯瑟琳听说西奥多爱上了AI机器人,不由得醋意大发,出言讽刺。

HER-SEX.jpg


但这些都阻拦不了西奥多与莎曼萨的感情逐步升温,莎曼萨因为自己没有实实在在的身体,感到非常的自卑,于是她又为西奥多物色能替代自己提供性爱的替代人选。

HER-SEX2.jpg


有一位如此体贴的AI恋人让西奥多无法形容的满足。

他们虽然无法像正常的恋人那样做爱和触摸彼此,却在灵魂上无比包容和默契。

西奥多带着“看不见”的莎曼萨参加朋友聚会,去旅行,你侬我侬,形影不离。

HER1.jpg


就在西奥多已经将莎曼萨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时,却意外地发现萨曼莎同时与上万个人在聊天,除了西奥多意外另外还爱着641个其他人。

给AI当备胎,也是醉了!

影片最后以莎曼萨的离开作为结局,西奥多虽然没能永远地拥有自己的AI伴侣,却通过与莎曼萨的恋情学会了爱和包容。



史铁生曾说:“没有什么能够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没有爱的性是空虚的,性爱机器人能够解决人类的生理需要,但在人类的感情世界里,灵魂的呼应同等重要。

如果有一天AI恋人成为常态,你要不要也买个回家试试?

当备胎就当备胎吧,真爱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附件

  • HER-转折.jpg
    HER-转折.jpg
    89.9 KB · 查看: 64
  • HER-转折1.jpg
    HER-转折1.jpg
    100.9 KB · 查看: 69
  • HER-DATE1.jpg
    HER-DATE1.jpg
    89.2 KB · 查看: 66
也许是对自己太失望 --- 读《麦田守望者》


一个不成熟者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者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麦田守望者》/塞林格

塞林格.jpg

吃过饭,带上手机出门,迟来的春天已经耽误了很多室外锻炼的时机,最近更加感到焦虑。

一天工作下来,虽然觉得很有些累了,还是打算再出门练上一大圈。一路上陪着我的是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这本书实在太有名,被列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是许多中学和大学的必读书目。“一个不成熟者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者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书中的这句话是许多人的座右铭。我曾经几次翻开过,但是都因为通篇的抱怨和谩骂般的叙述风格给搁下了,一直不懂这样的文字为何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听书选到这本其实是很无意的,读书的是个嗓音甜美的女主播,配的音乐也好听,所以也就懒得换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也无妨。想象一下一个16岁少年的满嘴跑炮,各种抱怨牢骚,愤世嫉俗的尖刻刻薄,在一个萌妹子的细声软语下徐徐道来,这种反差不亚于让林黛玉客串薛蟠。但渐渐的,我被故事的内容吸引,倒也不觉得声音和内容上的反差是否刺耳了。

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看不惯一切的少年人,看不惯装腔作势,看不惯老师和校长的虚伪,看不惯自己不喜欢的学科,看不惯不讲卫生的同学....但是一切的看不惯背后还是自己因为四门功课不及格而被迫退学的窘境。我快步走路,脚下生风,耳边全是少年的骂骂咧咧--他是个细心又敏感的男孩子,总是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和伪装,总是能穿透表象一针见血。他努力过,但是还是把事情搞砸了,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他用愤怒和讥讽去抗拒身边的一切。

听这孩子尖酸刻薄的牢骚话,还有无处不在的咒骂和脏字儿,对少年人那无处安身的烦闷和失望,甚至有些感同身受。别说是这个倒霉的被退学的16岁孩子,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对于不喜欢却又无法改变的人与事,也往往是焦灼暴躁怒不可遏,对现实的无力感,对自己的无能,对虚伪的鄙视和对平庸的厌恶都让我们气不打一处来。但如果认真想想,其实那种怎么都不顺心不满意的欠打模样,真正的根源是对自己无能的失望。

小说中,霍尔顿一方面渴望逃离现在的生活,去远方;另一方面,他又想做个“麦田守望者”,将那些随时可能坠入虚无的孩子们拦住。在小说结尾,霍尔顿看见妹妹天真喜悦的笑容,忽然心情变好了。塞林格是个高超的作家,他没有用说教的语言去教育读者,但是从行文中可以看到霍尔顿在为妹妹做事的时候,从中获得了价值感。从始至终,妹妹在霍尔顿心目中是纯真和真实的象征,而让霍尔顿从绝望中走出来的,正是他发现自己可以为美好却弱小的人们守望一片麦田,有了这种想法,霍尔顿心中的虚无和失落感就变得毫不重要了。

整个小说里,最打动我的还有另一幕:霍尔顿经过两天的游荡已经筋疲力竭,过马路的时候,每走一步,都似乎在无限下沉,然后他想到了他死去的弟弟艾里。他在心里对艾里说:亲爱的艾里,别让我消失,别让我消失,请别让我消失。

文学研究者认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青春成长的小说,而是作者从战场重返社会后的情感抒发。霍尔顿的出走与归家也是作者本人心路历程的记录。战争创伤对霍尔顿的影响——他在参战期间耳朵被爆炸声震得几乎失聪,鼻子被撞变形,塞林格在传记《梦的守望者》中曾提到“无论你活多久,人肉燃烧的味道都无法从你的鼻孔里消散”。

晚年的塞林格过起了隐居生活,拒绝任何媒体的打扰。他在住宅外的森林中建了一所隐居小屋,平时连家里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踪。塞林格从1965年开始,就不再出版任何小说。但是他的写作一直在继续。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新罕布什尔的小镇,他一直写到2010年去世的时候。塞林格后期的作品体现了他对禅宗、吠檀多和各种基督教派的研究。

从少年退学的霍尔顿,经历战争的摧残,到老年遁世的塞林格,能看到他理想破灭却不断寻找答案的努力。塞林格在《为艾斯美而写》中写道:“生活是地狱”,“地狱就是失去爱的能力之折磨”。然而,他还是相信自己总有希望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评《海上钢琴师》

482595e70507bPAXVGic.jpg




与朗朗的幸运的人生大不相同的是在美国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的《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同样是天赋秉异才华傲娇的钢琴师,他的演奏被无数人崇拜,他的柔情令人怦然心动,他本可以成为影响时代的钢琴大师,终其一生却宁愿呆在一艘往来于美欧之间的海轮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西洋上做一个谜一样的男人。

482595e715304CN2Q3kO.jpg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期,人们叫他1900是因为他是个被遗弃在海船上的新婴儿。没有国籍,没有家乡,没有亲人,没有名字。

482595e70633XT9SkWWI.jpg


没有人知道1900是怎么学会弹钢琴的,不但无师自通,还一鸣惊人。当养父丹尼工伤过世后,原本要被送去孤儿院的1900躲了起来,一天晚上演奏厅里传来美妙的琴声,瘦弱的1900用惊人的琴艺为自己谋得永久的船票。

52e0fb508040ilD1CXaA.jpg


从此1900成为了弗吉尼亚号海轮的首席钢琴演奏师,愈来愈多的旅客慕名而来,有政客显赫有记者名流有达官贵人也有不服气的艺术家。但凡听过1900的演奏,人们就如同被魔笛命中。

482595e70667WfdnEBjK.jpg


1900用细长的手指在88个黑白键上或跳跃或滑动或击打或轻触,这一刻,这个迷一样的孤儿,不再是微不足道的无名之辈,他是神,是通灵师,是能够用音乐的魔棒直达心灵的魔笛少年。

52e0fb508218U8uQC2XL.jpg


著名的爵士钢琴手杰尼不服气,他带着一群跟班专程上船向1900发出了挑战,一根点燃的香烟,二个顶级钢琴师,三场比试,一身白色西装的杰尼从志得意满到汗流浃背。

482595e70689Q2hqGSwX.jpg


而1900自始自终带着孩子气的微笑,像个纯粹的乐痴,与杰尼相比,钢琴是他从小到大的玩具,演奏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生命,无所谓胜负,无所谓名声,音乐犹如大海般浩渺,永远没有终点。

482595e70725POEeNMKj.jpg


那位触动1900心弦的美丽少女,永远也不会知道演奏厅里的闪耀之星会在深夜里偷偷来到自己的船舱,他只是悄悄地轻吻了一下她的蜜唇,就如同他只是悄悄地将全心的柔情谱入一曲旋律。他叫它“爱之歌”。

482595e7073856fTh9AG.jpg


当海轮抵岸,头戴礼帽的1900站在雨中,他紧张地攥住手中的黑色唱片,他费尽心思特意为姑娘录制下了“爱之歌”,将无限的爱慕付诸其中,她却对他的爱情一无所知。她就要下船离开,一个转身就是永远。可是1900始终没有勇气走过去,他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在岸上的人流中,他狠狠的摔坏了那张苦心酿制的唱片,她走了,他的爱也碎了。

482595e71512zN7qN4NY.jpg


很多时候我们失去的东西会钉子一样的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尤其是爱情。原本以为音乐是自己的整个海洋,爱情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1900封闭的船舱,他第一次有了下船的念头,哪怕只是去看看那个姑娘也好呢。

482595e70753wjuHuzJt.jpg


设想一下,如果1900真的走入繁华的都市,如果他打开自己的大门,与世界拥抱,以他的才能和名气,一切皆有可能,如果1900见到了她喜欢的姑娘,也许我们会看见令人羡慕的九宫图和婚纱照,还有来自粉丝们排山倒海的的喝彩与掌声,来自同行对手们的愤懑目光。

482595e70765dkXBsO0Y.jpg




但是1900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他穿着灰色的大衣,提着棕黄色的旅行箱缓步走下船。忽然,他停在悬梯正中间。

482595e71266Ac0yVLQG.jpg


他迷茫地看着眼前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他知道只要走下船就将再也回不来了,海上的记忆将被远远抛在身后。在大海上他拥着着激情的记忆和忧伤的幻想,但是在陆地上他只是个陌生人。



482595e714532Njla7nv.jpg


在邮轮Virginian号爆炸后的火光中,1900弹奏的钢琴声又一次潮水般涌来,依旧那么华丽而灵动,依旧那么纯真而梦幻。



1900在船上吗?他到底有没有改变主意?如果留下只有死路一条,为什么不能选择离开。难道未来比死亡更让人恐惧吗?

482595e71491mUDB1CWi.jpg


平心而论,世间有多少人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拥有朗朗一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更多的人,则像1900一样默默无闻,也许是命运也许是选择,他们努力过,却最终放弃了得到幸福的可能。

482595e71589gBPXZqBj.jpg


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哪怕只留下支离破碎的声音,也有着自己的理由,因为坚守,他铸造了自己的悲剧,也成就了世间的传奇。

52e0fb509124CZfGAaP4.jpg


歌德说:“一个有真正才能的人能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结果能给我们带来荣耀和赞美,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默默耕耘不问收获,享受不断攀爬的过程,在奔向光明的道路中获得真正的力量与快乐。

482595e71304QqSnTaBh.jpg
 
透过《花样年华》的旗袍秀,看他为了报复设的局

8b3e7e025950jdWgZSsQ.jpg


《花样年华》极富美感,好评主要来自于它营造出的独一无二的复古情调。我们记住了张曼玉穿着旗袍的寂寞背影,记住了她举手投足的女人风情,一个香艳的旧时代在周慕云的香烟缭绕与苏丽珍袅袅婷婷的旗袍身段中复活过来。

8b3e7e025971WasSA5GO.jpg


影片节奏缓慢,情绪压抑,总觉得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吞吞吐吐黏黏糊糊,说不清道不明。他们同病相怜却欲言又止,他们彼此吸引又抗拒,周慕云真的爱苏丽珍吗?周慕云不断地制造着机会,他们之间有过很多的机会同处一室,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或站或躺性感诱人美丽不可方状,但周慕云却始终什么都没做,这样的克制究竟是因为道德的束缚还是因为内心中无法释怀的愤恨?

周慕云告诉丽珍要去新加坡的时候,苏丽珍靠在他的肩头失声痛哭,但是看看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竟然是一幅阴郁冷酷的表情。这也许才是王家卫在华丽的旗袍秀下要表达的复杂的人性内涵。

d60827928303jWrpcPsE.jpg


梁朝伟在访谈中说:周慕云这个角色我刚开始拍的时候想过很多,我觉得他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六十年代在报馆里做事的男人。后来拍到一半,王家卫问我是不是可以演一个坏蛋,试一试,我说可以啊。所以周慕云从那天开始变得比较复杂,好像我抓到一些东西可以发挥了。《花样年华》表面上看来是一个婚外情的故事,其实我觉得是一个报复的故事。周慕云知道他的老婆跟邻居有外遇之后,就开始对邻居的那个女人做一些事情,设一个陷阱。虽然这种报复很stupid(愚蠢),不过会让角色多一些变化。所以最后一场戏,我不单讲我们两人之间的一些事,还有我自己的秘密。我后来发现对方很innocent,很无辜,练习分手的时候,我心里居然对她也有奇怪的感觉,从那一刻开始我知道我爱上她了,但是又不能一辈子背着一个包袱,那个包袱就是我对她的guilt(罪恶感)。所以我最后对墙洞讲的秘密就是我的guilt。那种感觉就好像在教堂忏悔一样。这是我的诠释,导演可能还不知道我到底讲了什么。

8b3e7e025991OGddlXmJ.jpg


王家卫说:这部片子的可能性是很多的。你可以说周先生整个行为是一种报复,他要把一个女人引入这样的境地,这样去看也是看得通的。在这样一个过程里,一个人不可能是单一的,他应该有不同的想法:我应该这样对这个女人吗?我是不是喜欢这个女人?我为什么要喜欢这个女人?梁朝伟这个演员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他的脸是一个很正常的人的脸,你不会去想他会有很黑暗的一面。要是换另外一个演员去演,他有一张很阴险的脸,整个故事就会不一样。

8b3e7e025936snBJmy4M.jpg


在周慕云的诱导下,苏丽珍的伤心和失落袒露无遗,她不是不明白周慕云对她的暗示,但是她的抗拒又何尝不是带着哀怨和委屈---失败者之间是不应该有爱情的,他们两个人其实一直在上演四个人的戏码,他看她,她看他全是假想中的情敌。

95ef433d1166oZAOoARJ.jpg


他们没有走出的那一步,也许是因为她的单纯和保守,也许是他的善意和良心。当他选择永远的离开香港前往新加坡其实是放下了整个的报复计划,他问她要不要一张船票,这应该是真情的流露,他是真的想过要带她走的,但是她拒绝了。

这样也好吧,让过去的都过去,周慕云走得干脆,最终放过了自己。
 
不君不臣不仁不义的《影》,看看张艺谋带来的水墨中国

5682811e1381AxuKEqE0.jpg


看《影》是冲着看艺术大片去的,去年秋天高晓松在节目中为《影》造势,张大导演更是一脸诚恳,插播闪现的片花一水儿的黑白,以及邓超大谈如何一人分饰两角,如何在半年内快速健身到肌肉男又节食自虐瘦到脱相,好像这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做人体极限测试....



《影》上映后,我还一直奇怪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各路八卦新闻围追堵截,《影》却没啥声音,也没看见各个媒体平台的报道和推送,但这样的寂静反而让我更加的期待了。转眼半年过去,国庆节的天气阴晴难料,时而乌云密布,时而艳阳高照,让人都没了出门的心情,忽然又想起了《影》这部片子。

5682811e0968rlIJSgRH.jpg


片子看下来,摄影是极好的,画面是极好的,服装演技也算好。《影》用水墨山水的韵致讲述一个阴险的权谋故事,将黑白张力用到了极致。随着故事的推进,各种黑灰白或凝固或飘逸,各种墨色与留白,在神秘和诡异中交替。东方的艺术元素被老谋子玩得如火纯青。但这白茫茫的黑乎乎的一片---雨水是黑的,雨滴还是黑色,血滴是黑的,血水还是黑的,几乎剧中的每个男人都是阴谋家,扭曲多疑疯狂冷血,看得心闷。



有人挑剔说邓超和孙俪这对真夫妻来演故事中的夫妻,让人屡屡出戏,我觉得还好吧,反正我跟他们也不熟......关晓彤和吴磊在片中分别饰演长公主和杨仓的儿子杨平,本以为他们能够不打不相识最后仇人变爱人之类,结果两人相遇不过1分钟青萍公主被杨平砍倒在地,青萍嘴角流着血,反手又给了杨平一刀,两个年轻的生命就此了结......老谋子用个特写镜头,原本黑白水墨的画风,只是看着想CSI的犯罪现场,似乎就是从这时开始我对《影》的感觉不好了。无疑,战争是残酷的,权谋是阴暗的,但是为了残酷而残酷,为了权谋而权谋。看完那叫一个心堵啊,好好的一天被一部黑灯瞎火不仁不义的电影故事搞得心情黯淡,老谋子,你给我退票!

5682811e1307NsmhrkzT.jpg




《影》的亮点在视觉美学,无论是不同层次的黑白屏风,还是转动着的沛伞,武打戏动作飘逸美感十足,那张屡屡霸屏的太极图,有着黑白阴阳轮的形态,但神乎其神的表象下,并没有讲述深奥的内核。

美,有其形而无其神,正是《影》的致命伤,在唯美的画面下掩盖不了故事的雷人。

5682811e1457GkoJ4ZzN.jpg




故事男主影子境州,因为样貌酷似都督,被抓到都督府当替身,长期被关在不见天日的地牢备受身心折磨。一直以来,境州的母亲被当作都督威逼利诱的借口,都督承偌,只要境州完成复仇任务,就一定让他回家团圆。都督与杨仓比武落败后,境州被推上前台替代都督参加朝会,并与杨仓下了战书,要在7日大雨后与杨仓对决。夫人帮助境州备战,境州对夫人暗生情愫。邓超的演技要夸奖一下,一人分饰都督和影子两个角色,一个阴沉如厉鬼,一个阳刚坚毅,但从剧情的角度说境州怎么可能是都督的影子?如此分明迥异的性情,别人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都督说养影子是因为父亲在朝廷上被偷袭击杀,所以需要找一个跟自己无比相似的人来防犯君王的突然发难。没有问题,可以理解,心怀野心的臣子需要替身来自保,但问题在于都督培养的这个替身简直是个神一样的存在,影子被关在不见天日的洞穴里,日夜勤学苦练,武功可以学,学识可以学,但气度怎么学?气场怎么学?都督与杨仓比试后胸口中刀,皇帝本意想求和,在这个大前提下,无论如何一个受伤的病弱的都督都比一个悍勇刚猛好战的假都督更让皇帝放心,按都督的权谋,何必要急忙地推出影子,又何必非要急匆匆地发动战争,他完全可以麻痹皇帝,夜夜笙箫,然后取而代之,再去夺回境州又有何不可,现在这么自己躲在洞穴里,从小砖头里往外发指令,疯人院也不过如此了。

5682811e0856BvBnnaED.jpg




都督被杨仓砍中胸口,从此性情大变样貌全废,天天躲在洞穴里训练影子。而这影子后来被杨仓削了无数刀,竟然还能健步如飞,真真怪哉。沛伞和杨家刀一柔一刚是太极盘比武的重头戏,夫人从来不练武,何德何能跑上台前指点影子练武,以刚克柔的说法没错儿,但是刀法刚猛迅速,伞面转动起来空隙非常大,到处都是破绽,除了转圈圈还是转圈圈,看见境州与杨仓对决,前下腰后下腰,飞腿展臂,这是芭蕾的节奏么,如果配上小蓬裙子就更加好看了。



都督无中生有的搞出个影子,最后还急吼吼地杀了本来可以制约境州的老母。母亲死了,境州恨透了言而无信的都督,被皇帝招安,夫人小艾对境州日久生情,也跟影子上了床,都督日夜筹划总算把自己的位子和老婆都交付给了影子君境州,都督啊都督,该不是个智障吧。

5682811e1353Fju9q84s.jpg




故事的最后皇帝和都督都想利用境州为自己卖力,可是此时近墨者黑的境州已经习得了权谋之术,他不动神色,先一刀杀了都督,又一剑杀了皇帝,然后将两个人摆在一起做出同归于尽的模样。小艾隔着门缝看见境州向殿外众臣宣布噩耗,露出一脸惊恐的深情。故事到此嘎然而止,但是后面的事情应该也不难想象了---恶行不会停止: 境州称王,小艾也假戏真做和他做了夫妻。一个黑白的世界风雨飘摇,人和人之间没有信任没有契约,有的只是背叛和防备。



世间万物此消彼长,因果循环,这才是东方的哲学和大道。如果我是编剧,我会让影子带着小艾远离朝廷,浪迹天涯不知所踪;让青萍公主和杨平活下来,悟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们安葬死者,抚慰群臣百姓,沛国在经历了权倾之争后,得以休养生息。



如果说西方人的社会秩序是建立在契约之上,中国古代的社会秩序则建立在孔孟之道,纲常伦理之中。张大导演一直是有志将中国影视文化推向国际的,但是电影除了视觉美感还需要有个说得通的好故事。
 
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评《海上钢琴师》

482595e70507bPAXVGic.jpg




与朗朗的幸运的人生大不相同的是在美国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的《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同样是天赋秉异才华傲娇的钢琴师,他的演奏被无数人崇拜,他的柔情令人怦然心动,他本可以成为影响时代的钢琴大师,终其一生却宁愿呆在一艘往来于美欧之间的海轮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西洋上做一个谜一样的男人。

482595e715304CN2Q3kO.jpg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期,人们叫他1900是因为他是个被遗弃在海船上的新婴儿。没有国籍,没有家乡,没有亲人,没有名字。

482595e70633XT9SkWWI.jpg


没有人知道1900是怎么学会弹钢琴的,不但无师自通,还一鸣惊人。当养父丹尼工伤过世后,原本要被送去孤儿院的1900躲了起来,一天晚上演奏厅里传来美妙的琴声,瘦弱的1900用惊人的琴艺为自己谋得永久的船票。

52e0fb508040ilD1CXaA.jpg


从此1900成为了弗吉尼亚号海轮的首席钢琴演奏师,愈来愈多的旅客慕名而来,有政客显赫有记者名流有达官贵人也有不服气的艺术家。但凡听过1900的演奏,人们就如同被魔笛命中。

482595e70667WfdnEBjK.jpg


1900用细长的手指在88个黑白键上或跳跃或滑动或击打或轻触,这一刻,这个迷一样的孤儿,不再是微不足道的无名之辈,他是神,是通灵师,是能够用音乐的魔棒直达心灵的魔笛少年。

52e0fb508218U8uQC2XL.jpg


著名的爵士钢琴手杰尼不服气,他带着一群跟班专程上船向1900发出了挑战,一根点燃的香烟,二个顶级钢琴师,三场比试,一身白色西装的杰尼从志得意满到汗流浃背。

482595e70689Q2hqGSwX.jpg


而1900自始自终带着孩子气的微笑,像个纯粹的乐痴,与杰尼相比,钢琴是他从小到大的玩具,演奏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生命,无所谓胜负,无所谓名声,音乐犹如大海般浩渺,永远没有终点。

482595e70725POEeNMKj.jpg


那位触动1900心弦的美丽少女,永远也不会知道演奏厅里的闪耀之星会在深夜里偷偷来到自己的船舱,他只是悄悄地轻吻了一下她的蜜唇,就如同他只是悄悄地将全心的柔情谱入一曲旋律。他叫它“爱之歌”。

482595e7073856fTh9AG.jpg


当海轮抵岸,头戴礼帽的1900站在雨中,他紧张地攥住手中的黑色唱片,他费尽心思特意为姑娘录制下了“爱之歌”,将无限的爱慕付诸其中,她却对他的爱情一无所知。她就要下船离开,一个转身就是永远。可是1900始终没有勇气走过去,他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在岸上的人流中,他狠狠的摔坏了那张苦心酿制的唱片,她走了,他的爱也碎了。

482595e71512zN7qN4NY.jpg


很多时候我们失去的东西会钉子一样的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尤其是爱情。原本以为音乐是自己的整个海洋,爱情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1900封闭的船舱,他第一次有了下船的念头,哪怕只是去看看那个姑娘也好呢。

482595e70753wjuHuzJt.jpg


设想一下,如果1900真的走入繁华的都市,如果他打开自己的大门,与世界拥抱,以他的才能和名气,一切皆有可能,如果1900见到了她喜欢的姑娘,也许我们会看见令人羡慕的九宫图和婚纱照,还有来自粉丝们排山倒海的的喝彩与掌声,来自同行对手们的愤懑目光。

482595e70765dkXBsO0Y.jpg




但是1900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他穿着灰色的大衣,提着棕黄色的旅行箱缓步走下船。忽然,他停在悬梯正中间。

482595e71266Ac0yVLQG.jpg


他迷茫地看着眼前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他知道只要走下船就将再也回不来了,海上的记忆将被远远抛在身后。在大海上他拥着着激情的记忆和忧伤的幻想,但是在陆地上他只是个陌生人。



482595e714532Njla7nv.jpg


在邮轮Virginian号爆炸后的火光中,1900弹奏的钢琴声又一次潮水般涌来,依旧那么华丽而灵动,依旧那么纯真而梦幻。



1900在船上吗?他到底有没有改变主意?如果留下只有死路一条,为什么不能选择离开。难道未来比死亡更让人恐惧吗?

482595e71491mUDB1CWi.jpg


平心而论,世间有多少人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拥有朗朗一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更多的人,则像1900一样默默无闻,也许是命运也许是选择,他们努力过,却最终放弃了得到幸福的可能。

482595e71589gBPXZqBj.jpg


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哪怕只留下支离破碎的声音,也有着自己的理由,因为坚守,他铸造了自己的悲剧,也成就了世间的传奇。

52e0fb509124CZfGAaP4.jpg


歌德说:“一个有真正才能的人能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结果能给我们带来荣耀和赞美,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默默耕耘不问收获,享受不断攀爬的过程,在奔向光明的道路中获得真正的力量与快乐。

482595e71304QqSnTaBh.jpg
看过很多遍,记不清了。
 
前几天刚重看了一遍1900,还是这么好看,很独特的故事。貌似神奇的情节,实际上玩音乐的都有共鸣。
 
前几天刚重看了一遍1900,还是这么好看,很独特的故事。貌似神奇的情节,实际上玩音乐的都有共鸣。
是啊,好片子白看不厌
 
都是为爱犯的傻儿--评《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f02197f38155hfKWPzK4.jpg


那一年他20岁,是个挺拔英俊的士官生,那时的他阳光开朗有着说不完的笑话,在去莫斯科士官学校的列车上,他遇到了她,从此一脚踩滑为了爱情犯起傻。



那天在列车上的几个士官生中,他是最幸运也是最勇敢的,他没有被她的虚张声势给吓跑,而是大胆地坐在她的车厢里聊天说笑---她呀,真是个风情万种的美国女人,她给他倒上香槟,然后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他的士官生朋友们在车厢外妒忌得直流口水,这真让他开心。



再见到她的时候,他趴在地上给士官学校的舞厅打蜡,她跟着校长拉德洛夫将军走进来,依旧妖娆热情,她的手里拿着他不小心留在列车上的一张自己和母亲的照片,他立正敬礼,又是激动又是紧张,背后传来朋友们的善意哄笑。



舞会的那天,他们军装笔挺,皮鞋闪亮,他们来到舞厅,陪着夫人小姐们翩翩起舞,她应将军的邀请前来,时不时投来几抹笑意,他们的目光交错似有心似无意。回去的路上,一个士官生特别提到了她,拿她胳膊下的一处胎记打趣。为了爱情和她的名誉,他提出了决斗。

f02197f38193uLUKvU5t.jpg


在他养伤的日子,她忽然来到他的病房,为他送来美食和安慰,他的英勇也获得了美人的三个香吻,他傻笑着意醉神迷。



他知道她总是出现在将军的左右,也知道将军对她有好感,但是将军竟然带着他去到她的家中,慎重地拿出自己父母的照片,又拿出一封情书让他来朗读,这个又呆又笨的老男人一脸浪漫地坐在钢琴边开始弹奏--真是个为了爱情发痴的老傻瓜!

f02197f3822889AHexkP.jpg


他妒火胸烧,坦率而勇敢的天性又一次占了上风,他毫不犹豫地丢开将军的信笺,站直身体,他开始表白从列车上的第一次相遇说起....他知道自己不该那样的冒犯将军,但是爱情不给他理智。在将军越来越难看的脸色中,他躬身离开。



没有想到她会来到他的家中与他密会,她说:“我从没想过我的一生中还能够有一个人这样的爱我”。就是那时,她真的爱上了他!他紧张过度几乎昏厥,她跑过来抱住他的头,他们身体火热缠绵在一起,他不知道他的女佣,也就是他未来的妻子偷听到了一切,他也从未想过为了爱情的短短一刻,他将付出一生的劳苦。



第二天,在士官生的年度戏剧演出中,情意绵绵的他无意中听到了她为了讨好将军的那些话。她告诉将军说他是个孩子,而她只是逢场作戏。他冲入滂沱的大雨,苍白的脸上流着雨水和泪,痛苦的眼神令人心碎。他瑟瑟发着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觉得自己是个傻瓜。当他重返舞台,他只想着要捍卫自己的尊严和爱情。他的胸口只有怒火和嫉妒,拿起提琴琴弓,从台上跳下来,奋力抽向将军。



f02197f38257wrpnFRlG.jpg


他是个勇敢无畏的士兵,一个勇敢捍卫爱情和尊严的人,但这一次他走得太远。因为鞭打了将军他被冠上意图谋杀莫斯科大公的罪名,他被很快的定罪。火车离站的汽笛声中,他看见她远远地站在人群中流泪,他听见士官生朋友们大哭着为他唱起军歌送行,他傻傻地挺着脖子没有哭,一切都毁了,他的爱情,他的好运。



值得吗,为了爱情?他找不到答案,也许没有值与不值,只有爱与不爱,如此而已。



在西伯利亚的十年,他成为了沧桑的守林人,没有了鲜亮的军装,没有了朋友的喝彩,没有了似锦的前程,没有人知道他是否后悔过,他的眼睛半瞎,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却看起来好像有五十岁的光景。幸亏爱他的女佣一直跟随着他,照顾着他,他们成了家有了三个幼小的孩子。



他听说那个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制造出了新型的伐木机。他恍然想起了她,记得那时她一直在游说将军让莫斯科大公为这种伐木机投钱,看来她的魅力无穷,真把这事儿给做成了,她爱过他吗?还是她卖弄美色获取将军信任的副产品?他苦笑着关于她的记忆早就断了,他不再是那个任性妄为的毛头小伙子。也不知道自己当年是着了什么魔:一个风骚的外国女人,一个处处留情的小寡妇,为了她,自己冲冠一怒,却落得前途黯淡一文不值。去他妈的什么爱情,什么骄傲,什么尊严,什么妒忌,现在他清醒过来,爱情又去了哪里?



而他并不知道的是,在他被放逐后,她竟然真的爱上了他这个傻瓜,她想尽办法希望前往西伯利亚,却苦于无法拿到通行证。最后她不惜嫁给了年迈的发明家罗伯特,终于她等到了这一天,跟着罗伯特的伐木机“西伯利亚理发师”一同来到西伯利亚。

f02197f383070glkN5aQ.jpg


为了一个深爱过自己又被自己深深伤害的人,她用了十年去靠近。



当她独自一人驾着马车赶往他居住的村庄,当她怀着喜悦又惶恐的心情走进他的家,看见的却是婴儿车和桌子上的家庭合照,桌子上的茶水还在冒着热气,他的妻子躲在门后,一手牵着一个孩子瑟瑟发抖,一手拿着镰刀准备反击。



她们隔着储藏室的门站了好一会儿,谁也没有动,要怎么办呢?她的手微微发抖,他已经不再是那个阳光的士官生,他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照料他的妻子,有了需要他看顾的孩子.....十年的思念,十年的牵挂,最后看到的竟然是一个家庭,她仓皇后退,跳上自己的马车独自离开。她爱过,她来过,却什么也没说。



那天他恍然看见一望无际的草野上有个熟悉的身影驾着马车一闪而过,他以为自己是眼花了。他没有动,只是点起一支烟默默地吸上几口,此时的他早已没有与命运较量的气力,像一株被大风吹倒的芦草,他忍耐而顺从把记忆深埋。



而他真正不知道的是,他和她其实有一个孩子,一个又倔强又阳光的男孩,在闪着银色光芒的大海边的军营中,他的孩子正如当年的士官生一样茁壮成长....那是昨天的他,那是曾经的他,那是他和她的爱情留下的最聪明的一笔。

f02197f383284fqTlYOv.jpg


《西伯利亚理发师》是由俄罗斯3T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爱情片,该片于1999年2月20日在俄罗斯上映。影片中有很多描绘俄罗斯风情的段落:传统节日中热闹的人群,痛饮伏特加的豪爽,还有冰天雪地里的群殴以及充满宗教气息的宽恕日;士官生毕业时接受沙皇检阅时的年轻气盛和豪气冲天,这些是有关旧的俄罗斯帝国写照,包含了对逝去辉煌的惋惜和留恋。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中描述了一个失去的俄罗斯帝国,而安德烈和他的士官生朋友们代表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俄罗斯情怀。为了理想,为了真理,为了正义,为了爱情,可以举起鞭子鞭打一切的达官贵人。人们说俄罗斯的精神不在彼得堡,他的精神三分之一在莫斯科,三分之一在中亚,三分之一在西伯利亚。从十二月党人到陀斯妥耶夫斯基,从车尔尼雪夫斯基到列宁,还有无数在西伯利亚度过生命中最美好年华的人们,他们是俄罗斯的灵魂和良知。安德烈的被流放,多少有着向俄罗斯伟大的圣地致敬的意味。当女佣为了追随安德烈心甘情愿前往西伯利亚为他生儿育女,这是俄罗斯民族才有的受难与奉献,为广漠苦寒的西伯利亚生活带来了温暖的诗意。



爱情本质上是关于眼睛和心灵,而不是头脑。莎士比亚曾在《威尼斯商人》中说「爱情是盲目的,恋人们都看不见」,戏谑地嘲弄着那些在爱情中甘当傻瓜的恋人们。如果有人说自己在爱情中重来没有犯过傻,那么只能说TA一定没有真正的爱上过。爱情之所以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许因为爱的主体和对象永远是人,爱与被爱都是自己灵魂在对方身上的投射,我们会为爱情无限柔情无限包容,会为了爱情做出各种各样的傻事儿,不管值不值得,只管爱与不爱。



当你回想青春岁月,想起曾经昂着下巴不懂得留余地的自己,想起曾经任性地不顾后果的不看对象的纯纯的爱情...你也许会笑那时的自己真傻,但是那样的自己真的很有爱, 真的很年轻。
 
十三个少女等于一瓶香水:《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

15dd4e9f739705XCSFAX.jpg


对于生命中稍纵即逝的美好,容貌也许可以用相片来储存,青春也许可以用文字和朋友来记忆,爱情也许可以用孩子来延续,但是气味,需要如何去留存?比如母亲怀抱,爱人的体香,离别时雨水的气息,又或是故乡的味道.....气味是通向人类记忆之门,但它又如此扑朔而飘忽,科学研究发现气味能够唤醒人们的深层次的记忆和感知,“陈封已久的往事可能在某天被一种细微的味道所唤醒,而和听觉和视觉相比,嗅觉也显得更加微妙私秘。听觉和视觉更像是一种公共资源,而嗅觉完全属于你个人,代表着黑暗,亲密和无距。”



16世纪的意大利人毛里蒂乌斯·弗朗吉帕尼,偶然发现香料可以溶解在酒精里。通过把嗅粉同酒精混合,并因而使其香味转到挥发性液体中的方法,使香味从物质中脱离出来,变得生气勃勃。正如帕·聚德斯在《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中提到的:“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成就。它(香水)完全可以同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比如文字与几何学相提并论。”



1984年10月,35岁的德国人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本小说《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立即轰动德语文坛,并被译成20余种文字。《香水》是德国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小说,在全世界销量达1500万册。21年后,小说终于被搬上银幕,与更多的观众见面。

15dd4e9f7420rEdAc8lv.jpg


《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18世纪法国的怪才,他木讷专注,对于人世间的道德和伦理全无概念,却有着异常灵敏的嗅觉,为了留住少女清甜芬芳的体香,不惜杀掉十三个纯洁而美貌的处女,不惜接受被铁锤当众敲碎所有关节的酷刑,终于配制出了那瓶绝世无双令人疯狂跪拜的少女之香,只要轻轻在手帕上洒上一滴,远远近近的人们就开始欢呼尖叫,跪倒在地如同朝拜神灵。



这就是格雷诺,母亲是个菜市场中卖鱼的女人,前面有5个婴孩一出生就夭折了,到了格雷诺,她也不抱希望,任凭他躺在肮脏腐臭的鱼头和血腥的内脏垃圾堆上自生自灭。格雷诺的哭声唤来了人们的关注,母亲却因此被送上了绞刑架。格雷诺在孤儿院长到十三岁后,被卖到做皮具工厂当苦役,在繁重而恶臭的工作环境中,格雷诺日复一日默默忍受。他知道自己对气味非常敏感,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对他有何意义。

15dd4e9f7439z8YyT1N9.jpg


有一次他跟着皮具老板去城里送货,遇到了一个卖黄杏子的女孩子,格雷诺二十多年在恶臭和污浊中苦苦煎熬,闻尽了各种各样的恶臭,但这一次他的嗅觉却被初恋般的迷人气味唤醒。格雷诺如痴如醉地呼吸着,跟踪着女孩回到她简陋的住处,他躲在女孩的身后忘情地轻嗅她的颈项,女孩惊吓之中奋力反抗,格雷诺一把堵住了女孩的鼻子和嘴巴,没有想到用力过猛就此失手把女孩给杀死了。



看着女孩子一动不动地倒在自己面前,格雷诺从惊吓中慢慢清醒过来,现在他可以尽情地呼吸她了,再也不用担心她逃脱或是拒绝....但是不久格雷诺发觉女孩香甜的体味开始消散,他惶恐地用手在女孩渐渐失去温度的肌肤上不断摩搓,但无论格雷诺怎样的抽动着鼻子,怎样的用手捧起那一缕缕的媚人的清香,那气味还是淡了远了。女孩的身体如同一朵小花在自己的手中枯萎,那迷人的体香终于也消逝殆尽。



女孩的死并没有刺痛格雷诺,但女孩的气味的消失却让格雷诺几近疯癫,那是他从混沌而险恶的命运中的重大觉醒,过去他只是个孤儿,是个奴隶,是个从未被当作人的牲口,但现在他有了对美的渴望,哪怕这渴望不是单单对女人,而是对美好气味的无限向往。



无论是电影还是原则,都没有刻意去粉饰格雷诺的行为,他本来就是个孤僻的怪人,思考方式超出了世俗能够接纳和理解的范畴,他对于现实生活一窍不通,活着的唯一享受就是辨认气味的千差万别。在原作品中,作者妙笔生花,文笔强劲,我至今都记得那排山倒海般的对气味的描述,让人又是惊叹又是佩服。格雷诺是个怪人,也是个奇才,对于气味有天赋的人,就好像天生骨骼清奇的舞者,上帝给予他们超越凡人的禀赋,他们即便没有得到正规的训练,只要机缘巧合遇到名师稍加指点,他们就会释放出天才的光芒。



黄杏女孩的死在格雷诺的心中埋下一颗痛苦的种子,他总是在梦中见到她,总是记得她温热的肩膀,还有脖子和胸口那些若有若无的起伏,她的嘴唇均匀圆润,她的眼睛带着惊恐....可是那迷人的气味竟然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了。气味是一切事物的灵魂,上万朵玫瑰只能提炼出一个盎司的香精,玫瑰的灵魂尽在其中,对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气味是格雷诺对生命的理解。

15dd4e9f7496YoWdTtna.jpg




他卑贱的生命从此有了目标,他要寻找到保存气味的方法,他要留住那个改变了他卑微命运的气味,要留住和黄杏少女一样的美好气息。



格雷诺给香水店老板送马皮,从进屋的第一刻就被香水店柜子架子和桌子上的瓶瓶罐罐吸引了,他看见各种颜色的液体固体和膏状物,哪怕瓶盖扣得死死的,他也能闻出千万种味道。格雷诺没有上过学,也不认识多少字,他靠鼻子来认识这个世界,即便他不知道这些香精香料的名字,他依旧在香水店老板面前靠着灵敏的嗅觉复制出了一款世面上流行的香水,“这不算最好的----” 末尾他补充了一句,随后又果断地为老板调配除出了一瓶他认为“真正好”的香水。



果然,向来傲慢的香水店老板被格雷诺的天赋打动了,不惜花钱将他从皮革老板那里赎了过来,他愿意教给格雷诺提炼花朵的芳香要用的蒸馏法,作为交换,格雷诺需要为他调制出更多的受欢迎的香水。

普通人,正常人有天赋有技能,大凡只要能在这世上安身立命就可以了,接着就是娶妻生子,囤积地产和财富,慢慢就能爬出自己的阶层,过上上等人的好日子。但格雷诺不是普通人,他是个着了魔的巫师。当他发现蒸馏法对于他提炼少女胴体的醇香并无帮助的时候,他果断地离开香水店,前往制造香水的圣地格拉斯学习油脂离析法。



在格拉斯,格雷诺很快掌握了传说中的油脂离析法,他按照香水前味中味后味各三个,加上一个最后的点睛之笔。格雷诺选好了目标后就会果断而干脆地执行,从劫持,谋杀到用涂满动物油脂的纱布包裹住那些少女们无暇完美的躯体,格雷诺如同一个着了魔的化学家,严肃沉默而坚毅不拔,他的最后目标是城中最美的红发少女,这是少女之爱中最为重要的一味,从他遇到她的第一天,就恍然找到了黄杏姑娘的气味,现在他已经杀掉了12个女孩子,全城都在抓他,但是他并没有更改自己的计划,他一路追踪着逃离格拉斯的红发少女,这是最后一个完满,他循着红发少女的芳香穿山越岭,途径旷野和深林:他不需要看见,气味就是他的路标;他不需要休息和食物,此时的他是巫师也是魔鬼。



在黄昏时分,他终于赶到了大海边的驿站,第二天红发女孩就要坐船前往还对面的小岛上的修道院,如果那样的话,格雷斯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15dd4e9f7514VpPJdteD.jpg


入夜,他幽灵一样翻过窗户,走进阴暗的马厩,迅速地滑过那些拱形的门和回廊。在月光和墙影之间他无声无息地向她靠近,狗在沉睡,门锁着,警觉的父亲就在隔壁,钥匙在床头柜上。她睡得那么香甜,婴儿般红润的脸颊,秀发如同花蔓一样将她簇拥在其中。他的半个身体都躲在阴影里,月光将他的侧面脸颊打磨得刀锋一样锐利。他举起了棍子,忽然她翻了个身睁开了眼睛,多么美丽的眼睛....



又一个女人,又一个生命,化作了一小瓶夕阳般金黄的液体,那是生命和美的精华,用谋杀和残忍为代价。最后一滴来自她的醇香,与其他的十二个少女的滋味混合。他完成了他的使命:一个魔鬼触摸到天堂。他像一个圣徒一样,得到了天使的亲吻。面对追踪而来的巡警,他没无表情,既不畏惧也不后悔。



几天后,广场上挤满了愤怒的人群,他们要看着格雷诺被当众残酷的杀死,没有怜悯没有慈悲就如同他杀死那些少女一样。但是奇迹发生了。当一身蓝色长衣的格雷诺走上行刑台,原本吵杂的人群忽然面面相觑,格雷诺从容地看着台下乌压压的人群,那些粗壮丑陋的市民和平民,还有高台后的带着假发穿着华丽的贵族们,他们好像闻到了什么,表情中流露出痴迷和惶恐。



格雷诺神闲气定在一条白色的手帕上滴上了一滴香水,然后将手帕擒在右手向人群行礼,动作优美曼妙,好像他不是一个凶狠的罪犯而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人们目光中带着渴求,纷纷伸出双臂,一边尖叫着“天使降临‘,一边纷纷跪倒顶礼膜拜。

15dd4e9f7539KqLQENDX.jpg


格雷诺不易察觉地微笑着,漫不经心地松开手,那块方形的手帕白蝴蝶般飞向人群。人们潮水一样地骚动起来,他们好像着魔了一样开始彼此拥抱,亲吻,抚摸,甚至开始脱掉衣服。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沉浸在爱欲中忘乎所以....格雷诺带着嘲弄的笑容高高在上,看着这失去了理智的人群,他又一次想起了黄杏女孩,幻觉中他走向她,她依旧在灯下剖开黄灿灿的香甜的杏子,当她缓缓抬起眼睛看见了格雷诺,即没有惊恐,也没有尖叫,而是微笑着将他拉入怀中....



他是个孤苦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也没有自己的气味,却追逐人世间最极致美好的气味。虽然格雷诺是个杀人犯,但让人深感同情,如果不是因为他杀害无辜,我们怎么可能去恨一个如此努力,如此好学又执着无悔的人呢?



格雷诺逃脱了行刑的命运,却最终选择自我消亡---他不是按自己的意志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按自己的意志离开了,也在这个世界上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弗洛伊德曾说:人们的欲望随时可能冲破文明的束缚,相比于这些被掩藏的欲望,人类的文明是何等脆弱。



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非白即黑的,更多的时候它面目模糊,混沌无常。人类对于美的欲望,许多时候的确是建立在不为人知的邪恶之上,为了追求这些无上之美而付出了丑陋代价,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原著都把现实的丑陋残酷与人们对理想与美好的不懈追逐中无解的矛盾演绎到极致,故事的高潮以及结局,简直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无限讽刺,同时也提醒了人类的本质宿命,人类大多数时候和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爱欲是人类无法摆脱的诱惑,人们渴望极致的美好,可惜一切又都稍纵即逝---气味如此,爱欲如此,生命如此。
 
逆袭女王是怎样炼成的:《可可.香奈儿》

8801f71a8090U4HfNYZa.jpg


My life didn't please me, so I created my life.--Coco Chanel

我的生活不曾取悦于我,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可可.香奈儿



她将黑色带入时尚圈,小黑裙的问世风靡了一个时代。

她是“CHANEL No.5”香水的缔造者、当人们问梦露夜里穿什么入睡的时候,梦露用性感的声音说,夜里我只穿香奈儿5号。

她所设计的服装和珠宝,同时兼顾舒适、华丽与流行。

她厌恶陈腐和传统,简约和优雅是她对时尚和奢华的诠释。

她一生的崛起、名利、成就、遭遇都与男人有着不解之缘,她总是执着追求爱情,却终生未嫁。

这位来自浪漫法兰西的卓越的女性时尚领袖,指尖永远夹着一支香烟,下巴永远高傲地抬起。她被世人称为“冷酷的女商人”、“天才设计师”、“难相处”、“自私”、“独来独往”、“工作狂”、“贵妇人之最”、“钟爱高卢烟”。

她是创新,勇气和女性解放的代言人。她的人生传奇一直鼓励每一个女性解放自己的身心,独立和自信地寻找生活的乐趣,做一个无畏而快乐的人。



8801f71a8274FDkq7Mbw.jpg


电影《可可香奈儿前传》,以可可香奈儿年青时代的故事为背景,重点讲述了年青的可可与鲍伊.卡佩尔之间的爱情,创造出痴情的白马王子鲍伊卡佩尔的形象,Barbora Bobulova 饰演的可可机智妩媚,特立独行,剧中卡佩尔在可可的男友巴桑家中第一次遇到可可,就爱上了她,他以为巴桑会娶可可,所以选择黯然离开。但当可可离开巴桑去巴黎的时候,卡佩尔又一路找了过来,从此为可可出钱出人脉,为她的帽子生意保驾护航。在卡佩尔的大力支持下,香奈儿逐步在时尚界站稳了脚跟。虽然卡佩尔对可可情深义重,但在一战结束后,兴趣从商业转型到政治,并娶了家境优越的朋友遗孀为妻,对于爱情,香奈儿有着异于常人的潇洒,她选择退出,但依旧称卡佩尔是自己的“一生挚爱”。



看完片子总觉得有那么点儿不对劲儿,王子公主般的唯美故事,这真的是可可香奈儿的人生传奇吗?



于是去网上查阅可可香奈儿的资料,才发现关于可可香奈儿其实有两部影片,一部是我看的《可可香奈儿前传》还有一部叫《时尚先锋:可可香奈儿》,两部在豆瓣的评分都不算高,大家都是冲着女主的高颜值打分,美女+时尚总是养眼的。但故事情节都选择大幅度地美化可可香奈儿,比如两部片子对于可可香奈儿在二战期间与纳粹军官同居,并涉嫌成为纳粹间谍这样的丑闻直接忽略无视,这自然让人们对影片中塑造的可可香奈儿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8801f71a8291NKqS18cX.jpg


电影美化可可香奈儿并不奇怪,毕竟CHANNEL的品牌依旧如日中天,公司为了维系品牌的商业价值和口碑,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创始人口无遮拦,所以如今在影片中看到的是符合主流观念的励志女性形象,更加强调可可香奈儿的创新和变革的一面。而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香奈儿显然要复杂的多,纪录片中屈指可数的几段视频,那时的香奈儿已经老迈,性格倔强古怪,常年独自居住在酒店里,1971年,1月10日,88岁那年香奈儿死在客居的酒店中,身边没有亲人和没有朋友,大名鼎鼎的时尚巨星可可香奈儿的悲凉晚景让人感慨。



8801f71a835797KdcU0z.jpg




Dress shabbily and they remember the dress; dress impeccably and they remember the woman. --Coco Chanel

穿得丑,人们会记得那条难看的裙子﹔穿得美,人们就会记得那个女人。--可可·香奈儿



如果说电影中的可可香奈儿的人生美丽得像一个童话故事,现实中可可香奈儿从修道院里长大,却抢占了二十世纪巴黎时尚圈的头把交椅,靠的绝不仅仅是好运气。纵观可可香奈儿的一生,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让她成为时尚界的逆袭女王--韧性,眼界和时代机遇。



韧性



关于香奈儿的童年和少女时代,香奈儿本人就有三个版本,而且据说她把每个版本都讲述得颇为“诗意”。电影中选择了比较被大众认同的版本,香奈儿的母亲和父亲从未结婚,母亲去世的时候,香奈儿只有12岁,父亲是个四处游荡的商人,父亲将香奈儿和妹妹送去了修道院后从此销声敛迹,在严肃清冷的修道院里,香奈儿一直生活到18岁,并学会了缝纫技艺。



无父无母,无人痛爱,在修道院清苦的环境中长大的香奈儿有着强烈的求生欲,她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无援。没有援兵,没有后路,她要活下去--只能靠自己,只有自己能救自己。有了这样的坚毅,在今后一生的挫败和打压面前,这种韧性将不断为她后来的成功补充着能量。



8801f71a8425hdtIWXIQ.jpg


In order to be irreplaceable, one must always be different。

如果你想要无可取代, 就必须时刻与众不同 -- 可可香奈儿



眼界

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改变命运的捷径不外乎是嫁个有钱人,相夫教子,衣食无忧,如果运气好,有几个争气的好孩子,母凭子贵,也能实现人生的大洗牌。



香奈儿曾经也是这样想的,在离开修道院后,白天在一家服装店当女工,晚上在咖啡厅卖唱,果然她遇到了花花公子巴桑,并如愿成为了他的情人。年青的香奈儿的想法很简单,只要牢牢抓住巴桑,她就可以山鸡变凤凰。



虽然美貌是武器,但是拥有美貌的女人实在太多。而遇到有钱的花花公子,美貌这个武器常常失灵。除了美貌还需要一些灵巧和聪慧,才能对付那些胆敢进犯的新老情人。相比起一些只会涂脂抹粉的美女,香奈儿有着无穷多的奇思妙想,她设计的衣服帽子在巴桑的朋友中大受欢迎,自然也能增进与巴桑的感情。



巴桑与香奈儿在一起差不多有十年,对香奈儿宠爱有加,但巴桑唯一不能给香奈儿的是婚姻,因为他的母亲是不会接受一个家境贫寒的孤女做媳妇,等香奈儿认清现实,已经青春过半,差不多快30岁了。



女人的青春是易耗品,时间不等人,年过三十就是一道门槛,要么换人,要么死磕,认命的女人死守住一个男人,不靠功劳靠苦劳,如果男人有良心,就算是编外的家室,即便不能被最终认可,但依旧可以有口饭吃。也有的女人选择在男人们之间辗转,期望能找到愿意接纳自己的人,但最可怕的是丢了芝麻也丢了西瓜,落得个从情人到情人,最后终究抵不过年老色衰草草收场。也许中年后的她们藏身偏僻巷子里,如同王安忆笔下的王琦瑶靠着回忆渡过余生。



30岁的香奈儿认清了现实后,开始思索自己的未来,她需要一个比嫁人更加安全稳固的未来---走出去,为自己在这个世界谋得一份生存之地。依靠男人不过是希望他们能带给自己衣食无忧,但真正聪明的女人却知道比衣食无忧更好的礼物是眼界。有个赚钱本领的女人就如同有了脊梁。后来香奈儿谈起巴桑,从未有过抱怨,相反她总是感谢巴桑为她打开了眼界,看到一个新世界。



离开巴桑香奈儿勇敢迈出了一大步,她独自前往巴黎开帽子店,从此与时尚结盟。



8801f71a8463j6WduXgI.jpg


Beauty begins the moment you decide to be yourself.

开始做自己就开始变美丽。--可可.香奈儿



时代机遇

香奈儿生活的年代,正是一个世界风云变化的大时代,香奈儿的眼光和格局,使她有勇气打破固有的习俗和阶层,敢于创新。她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善于利用资源,顺应了时代的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女人们对于时尚和时装的需求都大幅下降。男人们走上战场,女人们需要工作养家,她们对于服装的式样材质都有了与过去不一样的需求。香奈儿善于做各式各样的舒适简洁的衣服,轻薄的材质,方便简洁的款式,将女人们从传统的繁复刻板的裙装中解放出来。



可可香奈儿将男装中的元素用到女装中,此时大量的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她们不再喜欢复杂难受的裙装,希望穿上舒服便捷的衣服,香奈儿的很多女装都参考了男装的式样,比如裤装,比如短套装,都是女性地位改变后,不再将取悦男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她们有了工作,有了经济来源,也有了独立的人格和生活,香奈儿的服装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逐步占据了法国时尚界的重要地位。



好莱坞的崛起,要求香奈儿为明星们设计服饰,让香奈儿品牌更加声名远扬。



8801f71a84839OdYeo0X.jpg


Fashion passes, style remains. 时尚会过去,但风格永存。 --可可·香奈儿



香奈儿的一生有过无数的恋情和绯闻,却终生未嫁,晚年她接受采访时说,一个女人没有家庭,是虚度了一生,并不知道这个采访的真实性如何,骄傲如香奈儿应该是打碎牙齿往肚里咽的,



没有家庭,没有孩子,孤独的老死在旅店里,这是香奈儿的命运,但无独有偶,张爱玲也有着同样凄凉的晚景。



女人需要家庭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植于女人们的母性,除了工作和自我,女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我完善,没有人会歧视家庭妇女,如果她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和妻子,她为家庭提供了温馨温暖的大后方。



能够成为女王的人,思维方式已经不是寻常女人能够理解的,欲戴王冠必承受其重,香奈儿曾开玩笑说,男人嘛,找年轻的太丢人,找年老的又太讨厌。



8801f71a8519hoCMorcp.jpg


她自己已经走不出女王的人设,只能将自己固定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宝座上。能够逆袭成为女王毕竟是少数人,人们用传奇记录下她们的足迹,她们是踩着荆棘舞蹈的凤凰,给人间留下了罕见的梵音。



也许她曾羡慕过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女,羡慕她们可以单纯善良地度过一生,哪怕世间没有她们的名声和传说。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平等,人从一出生就不得不面对等级的差异,地域,财富,性别,都能造成人与人的阶层地位的不同。出生贫寒的人想要爬上社会阶层的顶峰,在没有资源人脉和背景的情况下需要付出的心力和精力都是超乎想象的。



香奈可可儿也许同样经历了世人无法想象的困境和磨难才到达了时尚业的顶峰,但我们宁可相信可可香奈儿穿着优雅华贵的时装,一手端着香槟,一手抽着烟,款款有致地完成了寒门到女王的逆袭。无论你是否相信,至少香奈儿品牌宁可塑造这样的人设--她生来如此,她本该就是时尚传奇,我们常常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相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就看你是选择童话版本还是挖掘真相。



c1f407849077XgsN5uFB.jpg
 
最后编辑:
从美丽到性感,从压抑到释放的《黑天鹅》

b59dc6e75229fzIx1UJr.jpg


一个女人最高级的性感,是从内到外散发出来的魅力。



美丽的人不一定性感,就拿少女来说吧,有的女孩五官身材都很漂亮,但只让人感到纯洁可爱,而不会让人产生邪念;而另有一些少女,比如洛丽塔这一款,脸上长着雀斑,脾气暴躁古怪,但她搔首弄姿慵懒散漫,恰恰有种让人心旌摇曳的性感。



如果说美丽是天生的,那么性感则往往需要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多做努力,体态神态上,衣着举止上,将美感和性感融为一体是娱乐圈的专长,比如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把“纯美”和“性感”两种截然不同的矛盾元素巧妙结合,演绎出让人难忘的性魅力。



电影《黑天鹅》讲述的就是芭蕾舞女演员妮娜从美丽到性感的演变过程。真正的性感既是自信的态度也是对自我身体的认可,当一个人毫无掩饰的呈现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就是的性感。很喜欢剧中娜塔莉•波特曼的秀美容貌和高超演技。



b59dc6e75286J4D7SuWd.jpg


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妮娜是个年青漂亮的芭蕾舞演员,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妮娜乖巧听话,是个芭比娃娃一样纯真美好的女孩。当妮娜所在的纽约剧团即将重排《天鹅湖》,前任领舞柏斯离去,艺术总监托马斯重新海选领舞一人分饰黑天鹅与白天鹅两个角色。剧团中所有的女演员都眼红领舞的角色,妮娜也不例外。为了获得角色, 一向孤傲的妮娜不惜涂上口红认真打扮一番前往托马斯的办公室,有意无意地施展个人魅力希望获得托马斯的青睐。托马斯是个出名的花花公子,他对妮娜的小心思自然一清二楚,但他认为妮娜个性拘谨,舞蹈技巧完美却激情不足,他不否认妮娜能演好白天鹅的部分,但是对于野性而魅惑的黑天鹅,托马斯毫不留情地说妮娜是不够性感是演不好黑天鹅的。妮娜又羞又怒转身就走,托马斯强吻住她,妮娜又气又怒之下咬伤了他。没想到妮娜的激烈反抗却意外地激发了托马斯的好奇心,托马斯竟然真地将领舞的角色给了妮娜,同时也嘱咐妮娜一定要好好把握住机会,把黑天鹅的气质演出来。



将妮娜在白天鹅和黑天鹅之间的冲突和挣扎作为双重人格的心理学案例来分析,似乎有些小题大做。妮娜的刻板和谨慎并非天生,她一心想做母亲眼中的好女孩,一直压制自己的真实渴望和欲望。如果说美感是静态的,性感则是有激情有能量的,美感可以是被动的,但性感更需要张扬外露。妮娜苗条,美丽,温顺却只是美丽而不性感,正因为她缺乏的是真正的自我和自信。

b59dc6e75415Oh8d1iia.jpg


年过20岁的妮娜房间是粉红色的,床上沙发上摆满了毛绒玩具,在一次与母亲的激烈争吵后,妮娜把象征着幼稚和孩子气的毛绒玩具丢进了垃圾堆。母亲对妮娜无微不至,生活也好,舞蹈也好,关于妮娜的任何事情都要插上一手,妮娜的房间想进就进,妮娜的衣服想脱就脱,嘴巴里开口闭口都是”sweet girl, sweet girl”,但只要妮娜有一点点的忤逆,母亲就会异常愤怒,甚至歇斯底里。比如当母亲想让妮娜吃蛋糕,但恰好妮娜心神不宁没有胃口,母亲的表情立刻变得狰狞,嘴里说没关系,却起身端着一整个儿蛋糕直接要往垃圾桶里倒。妮娜看不过去只好制止,于是当母亲笑眯眯地将一勺蛋糕递到妮娜嘴边,妮娜只得无奈地接受。这就是妮娜20多年来的生活,她一直是这样的顺从又乖巧,是妈妈的sweet girl。妮娜不忍心伤害母亲的“好意”,也无法对违背自己意愿的一切说“NO”。妮娜在母亲面前毫无隐私,但并非真正的亲密,为了避免母亲的不安和歇斯底里,她不会跟母亲谈及内心的困惑,当背部出现无缘无故的伤痕,她也是宁可掩盖过去,当母亲絮絮叨叨地抓住妮娜的手给她剪指甲,妮娜流露出屈辱和受伤的神情。

b59dc6e75392wFx86r4l.jpg


母亲房间里的墙壁上挂满了五官歪曲面容愤怒的女人头像,这是母亲自己画的自画像,在她隐忍平静的表象下,埋藏着不甘和怨恨,而这一切都化作了沉重的期待被加注到妮娜的身上:母亲因为生下妮娜不得不在28岁时放弃了舞蹈事业,影片中妮娜的父亲始终没有出现,暗示着母亲被抛弃的现实,也许母亲当年是为了获得角色而被潜规则,所以母亲从小就告诉妮娜,性是丑恶和危险的,是不幸之源。

b59dc6e75566hJLjjyJg.jpg


母亲认定自己是为了女儿牺牲了自己,女儿成为她生命和艺术的延续,这样一来母亲对妮娜的过度保护和任意干涉也都顺理成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妮娜缺乏自我,拘谨胆怯,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



白天鹅天真单纯柔软,黑天鹅野性性感。妮娜要在舞蹈上获得进展,必须调动出内心中的渴望,展现激情和魅力。黑天鹅与白天鹅既是角色上的对立,也是妮娜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渴望和压抑之间的争夺战。内心的矛盾冲突被戏剧化地表现为潜意识中的黑天鹅对妮娜自身的攻击,她的身体上总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划伤和红斑。



妮娜对自由野性的女舞者莉莉即羡慕又讨厌,她幻想过与莉莉做爱,但是在发现莉莉有可能替代自己成为女一号的时候,又在幻觉中凶残地杀死了她。



对托马斯,妮娜有着莫可名状的渴望与爱慕,但她怯缩不安不敢表露,托马斯屡次指责妮娜过于脆弱顺从,而且缺乏性魅力,这让妮娜万分苦恼,又羞又愧。



对前任领舞柏斯,妮娜很矛盾,她偷过柏斯的口红渴望取而代之,可是当柏斯离开,又心有戚戚;当柏斯出车祸后,妮娜心中的罪恶感加剧,当自己的位置被莉莉威胁,妮娜对柏斯同病相怜深感同情,特意跑去医院看望柏斯。可是此时妮娜已经陷入半癫狂,她的眼前幻化出柏斯怨恨自残的样子,而这幅景象又让她把柏斯与失意愤怒的母亲联系到了一起。至此妮娜对母亲的反抗达到了高峰,压抑的自我被彻底撕裂,她痛恨穿着黑色衣服,头发纹丝不乱的母亲,痛恨母亲作画的房间。潜伏在妮娜内心中的黑天鹅越来越强大,她不顾一切地顶撞母亲,甚至砸掉了母亲的画室,最后更不顾母亲的担忧和阻扰奔向剧院参加首演。

b59dc6e75455vcjpuUA0.jpg


《天鹅湖》首演的当日,妮娜好像被黑色的力量占据,她饰演的黑天鹅在舞台上激情四射,舞姿惊艳, 妮娜知道自己成功了,她释放出自己内心中的欲望,成功地唤出了心底的黑天鹅,在观众的喝彩欢呼声中,妮娜奔向托马斯,拥吻了他,托马斯在妮娜突如其来的激情下反而像个青涩的大男孩。舞剧终结妮娜饰演的白天鹅纵身跳下高台,鲜血从她的胸口流出,意味着乖巧的白天鹅从此死去。



观众也许好奇究竟是白天鹅死了,还是妮娜死了,这一点谁也说不清。但是妮娜迈出了那一步,Let it go , 这是托马斯对妮娜说过的话。她终于学会说 “No!”,那个母亲翅膀下的小女孩长大了,让乖巧听话的白天鹅飞走吧,等待妮娜的将是一个更加野心勃勃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c04f2f905630dSXiUxjL.jpg
 
《只有芸知道》,冯小刚眼中的好山好水好寂寞

《只有芸知道》,20号在国内首映,该片改编自冯小刚挚友张述的真实爱情经历,讲述了漂泊海外的男人隋东风与妻子罗芸十五年相濡以沫,罗芸中年病逝,隋东风决定替亡妻完成遗愿的故事。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冯氏电影,80%是原型人物真实经历。故事原作发生在加拿大,拍摄取景地在澳洲,节奏舒缓,风景唯美,妥妥的文艺片,去豆瓣看了看,评分不高才6.7分,大多是抱怨这部片子平淡白开水零调度,这倒让我更加好奇,想看看冯氏文艺片到底拍得如何,道听途说不如眼见为实,于是在网上找来先睹为快。

故事的前半段平静的叙述中散发出淡淡的忧伤,男人深情踏实,女人渴望安全感又渴望变化,还有风一样自由自在的服务生梅兰达。15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并没有改变爱情的模样,男人对妻子芸百般呵护有求必应,但是芸却心事重重,她羡慕的是梅兰达那样的想走就走的生活,却不得不在小镇上跟丈夫过着单调的日子。因为芸的身体不好,夫妻两人没有孩子,养了一条狗,15年过去了,女人对日复一日感到厌倦,一次他们去看极光,女人对极光默默许愿,希望餐馆被毁掉,这样就可以离开乏味的生活了,而全篇最戏剧化的事件发生了,餐馆当天晚上发生了火灾,真的就此毁掉了。

我觉得故事讲到这里应该急转直下了吧,比如忽然发现梅兰达是小三啊,又或是隋东风失去生意后性情大变,芸如何开始追求新生活,总之,需要应该有一些戏剧化的反转来揭开平静无奇的生活下一触即发的暗雷,给观众带来思考和感悟。

但,很遗憾,后半段沿着煽情的路数走下去,夫妻两人将房子卖给了又一对渴望宁静乡村生活的城市小夫妻,芸和丈夫拖着家当返回大城市,隋打算当警察,并顺利入取,而芸被查出患有肿瘤晚期,并且很快就死了。男人无限缅怀与悲痛,带着女主的骨灰盒出海去看她生前一直想看的鲸鱼。

对,女主就这样......死了。

如果不是片尾放出了人物原型的照片,有图有真相,真要骂娘了。缺乏细节,缺乏说服力,太多的大而化之的美好,这是个被截肢了的故事,我能看出真实的那部分,比如隋与芸的相遇和相爱,贫穷,艰苦,患难见真情,让缘分更加的浪漫,但依旧不能掩盖故事的空缺和苍白。丈夫隋是个幽默又深情的男人,对芸一见钟情,不离不弃,放弃了去音乐学院吹长笛,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如果故事的重点是想讲述一个男人的深情,我觉得确实做到了,芸也是感恩和知足的,但是为什么芸希望餐馆毁掉?为什么希望生活发生变化,这是影片需要展现和挖掘的,否则韩剧般的深情未免太过不食人间烟火没有说服力了,给人一种浮于表面的古怪感受。

豆瓣上有一篇评论写的非常详细,基本说出了我的想法,转载几段:
版权归作者所有,作者:文森特(来自豆瓣)
来源:只有芸知道,隋也不知道

一般来说,观看电影的过程就是观众不断的去发现的过程。

哪位大师说过,黑泽明吧,说,电影最终形成于观众的观念中。

什么意思呢,就是,导演给你看的是A,然后你自然会想到B,这个B不用拍出来,观众就应该能看明白,而且不断的认识到B的过程,就是看电影的过程。

如果导演把B也拍了,那这部片子就是啰嗦,节奏不好,对观众没信心,电影语言不过关,总之在技术上有缺陷。

如果一部电影拍出了A,观众自然明白B,之后又感悟到了C,那这片子就牛逼了,有意思多了。

如果一部电影拍出了A,观众自然明白B,之后有的人感悟到了C,有的人感悟到了D或者别的,那这片子就是牛逼并且富有争议的片子,有很多解读的空间。

如果一部电影拍出了A,观众自然明白B,之后又感悟到了C,然后专业大牛们总结出来了X,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的领域,这片子就是影史经典。

上面说的这些是电影诞生100多年玩得非常成熟的模式了,甚至可以叫套路。让人不断发现,从而形成认知,普通观众跟着走肯定能跟上,这已经成了商业片的基本必须。

因为让观众不断发现,才能让人产生共情,才能被电影中的生活带入,才能让人跟着角色一起使劲,跟着笑和哭。

否则,你也过日子,我也过日子,我看你过日子干嘛?像郭德纲说的,谁都会说话,你为什么花钱看我们在台上说,这是不容易的,也是技术所在。

以上是很粗浅的示例,为了说明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有意思在哪呢,导演拍了A,我们明白了A,但是,B的部分是空白!最后也没有C可以感悟。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就是全部!!

没关系,真情实感嘛,电影感差一些,真实就好。

可是,我回过头来想,不明白的恰恰是真实的部分,所以,这种感觉很怪,就是我完全知道我看了什么,但我完全不明白我看了什么!!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3436135//

文艺片通常节奏慢比较沉闷,但压抑和缓慢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有着更多的张力和内容,看完《只有芸知道》,真的不知道作何想法,说它真实,任何一个在海外生活过的人都会说这只是最表象的海外生活,稍微深入一点的努力都没有。也许冯导想表达海外的生活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故事是真实的,但是没有说全,逃离平淡还是放弃梦想。这样的困惑在哪里都有,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选择。对于漂泊的芸,鲸鱼象征安全感,对于被生活困住的芸,鲸鱼代表一种幻梦和追求。

《只有芸知道》,影片的名字很文艺,但是看完故事,我依旧觉得芸其实什么都不知道。生活静好却像一个沉闷的壳子,也许是因为她的天性,也许是因为她的原生家庭,或是因为什么并未说清的理由,芸得到了一切关于幸福的定义,却依旧渴望着生活在别处。
 
《遇见玛格丽特的午后》

文/灵兮

1-2.jpg

《玛格丽特的字典》

这是奇特的相遇,关于爱与柔情
没有其他的原因

她有花一样的名字
生活在字句之间
形容词像描摹的图画
动词如杂草一样茂密

有些什么穿透了我
从树皮到内心
在爱情故事里,超越爱情

有时甚至没有说出我爱你
但是.........
我们彼此深爱不渝

一个不同寻常的午后
让我在广场的长凳上相遇

她的话语不多
像鸽子一样小巧
她在字句之间,普通的名字就像我

她给了我一本书
然后是两本,页面在我的眼中燃烧

请不要离开,请等一等
现在还不是时候,亲爱的小花
给我更多的你
给我一点你的生命

在爱的故事里,并不总是只有爱情
有时甚至没说一句我爱你
但是......我们彼此深爱不渝

----摘自《遇到玛格丽特的午后》



当查尔曼第一次在公园的长凳上遇到玛格丽特,他们谈论起鸽子,查尔曼给脚边的每只鸽子都起了名字,玛格丽特从包里拿出一本书,轻声朗读起来.....

一个臃肿粗鲁的中年男人,一个瘦小文弱的老太太之间能产生怎样的爱与柔情?《遇见玛格丽特的午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个成人童话?

当查尔曼说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爱情的结晶,他失落的语气显然在暗指自己的原生家庭:他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母亲一辈子都生活在暴躁和怒气之中,将对男人的失望发泄在他的头上。他知道母亲不爱自己,甚至从来都不肯拿正眼看自己,最终查尔曼还是长大了,他成为了一个不读书,不成家,连孩子都不敢生的失败者。

他和玛格丽特常常在公园的长椅上经常碰面,慢慢地他喜欢上玛格丽特给自己念的那些书。一天玛格丽特念给他听《黎明的承偌》时,查尔曼被一句“在母亲坟前,像被遗弃的狗一样哀嚎”深深打动。他问玛格丽特,如果一个人的母亲从来都不爱他,不关心他,他的人生是不是从生命开始就是无法实现的承诺?玛格丽特意味深长地回答说:如果一个人的母亲不爱他,在他幼年的时候没有用柔软的臂膀搂紧他,告诉他爱是什么,那也并不可怕,因为一切都将等着他去发现。”

故事顺着读者文摘式的美好愿景发展下去,编剧让玛格丽特开启了查尔曼对书籍的好奇,对知识的热爱,让两人之间建立了一种比爱情更加深沉,比亲情更温润的关系。也许这是影片暗含的用意,让查尔曼获得一份合格的母爱,最终得以与自己的母亲和解。

当查尔曼在母亲去世后发现她将房子留给了自己;当查尔曼的女友怀上了他们的孩子;当查尔曼赶去千里之外将玛格丽特从破旧的养老院接回家;当《玛格丽特的字典》的诗句在片尾响起,观众被温情包围着,哪怕明明知道这些只不过是电影桥段而已,依旧湿了眼睛。

如果现实生活中的伤害能够被如此轻易地化解就好了。可惜我们知道的是原生家庭的创伤给孩子带来的烙印是永久的,甚至他们的人格和心理上留下永远的阴影。他们无法信任别人,也很难爱自己,最终在成年后又把童年的阴影施加到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身上,衍生出新的问题。

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所以说《遇到玛格丽特的午后》虽然鸡汤但的确很治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童年的不幸造就了失败的我们,但比起抱怨命运和自我放逐更加有意义的是自身的成长,改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是却能改变自己,一切的力量都来自选择MOVE ON的那一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