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影评系列

好贴!暂时看了几篇,都是精品。
慢慢读,感谢分享!
 
谢谢默默来读,我看了电影不写点儿啥总觉得好像浪费了时间:tx:
 
e4c8ed9214823sT7aK0S.jpg

【原创影评】女孩子摔跤也可以很好看啊
文/灵兮

《摔跤吧,爸爸》是那种特别能够让虎爸虎妈们有共鸣的电影,真的能看到热泪盈眶。

老爸一出场就是一位威风凛凛的铁汉形象,虎背熊腰,怒目圆睁,妥妥的一位不怒自威的虎爸。他曾经是国家摔跤冠军,因为贫穷被迫放弃职业运动员生涯后,他在家乡当上了一名摔跤教练,谁行谁不行他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不甘心就此退役,村里人都知道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儿子,而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摔跤的梦想,有一天代表印度拿到世界金牌。

理想非常美好,但问题是虎爸没儿子。无论虎爸多么努力,甚至全村老老少少都来帮忙出谋划策也没有让虎爸如愿以偿,妻子为虎爸带来了三个女儿。女儿有什么用?打扫房间,做饭持家,14岁了找个婆家就没爹妈啥事了。虎爸铁骨铮铮的每天一丝笑容都没有,眼看着自己一身本领没有传人,要多郁闷就有多郁闷。

直到有一天女儿的同学家长带着被几个被揍得鼻青脸肿的男孩来虎爸家讨说法,虎爸看看一脸无辜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让她们当着自己的面儿演示一下她们打人的理由和招数....理由吗不重要哈,主要是招数。女孩们看起来秀丽安静,可是一通拳打脚踢下来,虎爸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认认真真地看着两个女孩子,心里暗想,上帝把门堵了,木有儿子就木有儿子吧,这不是还有女儿吗?虎爸一拍大脑袋奄奄一息的金牌梦又一次穿出万丈火苗,谁说女儿不如男,国际上不是也有女子摔跤嘛!

行动力极强的虎爸说干就干,他为两个闺女搞起了魔鬼训练营,内容包括每天5点起床开始集训,没有娱乐没有美食没有社交,长头发剪短,裙子换裤子,素食改肉食....母亲看不过去,虎爸大手一挥,先给我一年的时间,有没有效果咱们再谈,一句话就把妻子给顶了回去。

女儿们很反感父亲的独裁,因为有了虎爸的魔鬼训练,她们上课累得打瞌睡,还不得不承受来自同学的戏谑的目光。这里不得不提到印度的女性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女孩子们很少有可能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发展,更多的时候她们只是婚姻和家庭的附属品。谁会让自家的女儿学摔跤呢?虎爸和不男不女的女儿们更成为当地的笑柄,但对于意志坚定的虎爸,什么都已经难不倒他实现梦想的决心,他甚至亲自为女儿们在田地里挖好摔跤场地,逼迫她们日夜加强练习。很快大女儿吉塔参加了附加镇上的一场摔跤比赛,和男孩们摔跤虽然没有打败对手,却因为骁勇灵活获得了额外的奖金。随着比赛的次数和连连获胜的荣誉,人们开始对虎爸刮目相看。奖牌赞美和欢呼让女儿们真的喜欢上了摔跤, 随着一路过关斩将,大女儿吉塔获得了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学习的资格。

虎爸的辛苦和努力都没有白费,他知道他的坚持是对的。但是当他一如既往地希望指导吉塔时,吉塔的国家队教练不允许运动员使用“错误”的技巧和训练方式。吉塔本人在国家队的新环境中也发生了改变,她留起了长发,业余时间喜欢逛街和娱乐,而这些都是过去跟虎爸在一起不能去做的。吉塔和父亲的冲突终于来了,为了证明自己学习的摔跤技巧比过的练习方法有用。吉塔挑战虎爸比赛摔跤,父女两人抱着胳膊在沙坑里打起来。吉塔因为年轻气盛打败了父亲,这意味这虎爸的权威被吉塔攻破了。看到虎爸一脸失落的表情,让人恻隐。这大概是每一位做父母的人都会面对的那个时刻--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看着那倔强又年轻的面容,父母是欣慰还是悲伤,是高兴还是失落,是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敬畏还是为自己的老去而悲从心起?



故事的后半段继续保持高能,虎爸和吉塔的关系紧张,互不搭理。但吉塔在比赛中听从教练的指挥以防守为主却处处发挥不顺畅失去了以往的锐气,连第一轮赛事都没有通过,教练并不看好吉塔,让她从55公斤级别改为51公斤级别。这时二女儿跟姐姐一样进入了国家队,成为了姐姐和父亲之间的调解人。吉塔在电话里的哭声让虎爸原谅了孩子的冒犯,老英雄再次披挂上阵赶去国家体育队协助女儿。父亲坚持自己的训练方法,带着两个女儿偷偷瞒着教练提前2个小时开始训练,该加餐就加餐,誓将55公斤级别作为挑战目标。这段剧情起伏跌宕,幽默有趣,傲慢的教练成为反角,他虽然有经验,但并不了解吉塔的特点,所以虎爸的招数灵活机动,更加适应吉塔的路数。虎爸用录像带记录下吉塔训练时候的动作反复研究指点,吉塔果然提高很快,真正到了赛场,吉塔遇神杀神遇鬼杀鬼,每每回头看见坐在看席上的一身白袍的父亲都觉得如有神助。

最后一场争夺金牌的比赛,虎爸被教练调虎离山锁在了楼下的器材仓库里。吉塔面对强敌心绪不宁,回头希望获得虎爸的精神支持却只看到空空的座位。被锁在楼下黑暗中的虎爸用尽了方法也依旧无法脱困,只能在默默为吉塔祝福。吉塔一直处于劣势,眼看就要输了,她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虎爸在她和妹妹小的时候训练她们的一个场景,虎爸把姐妹两推入冰冷的河水,任凭她们苦苦挣扎着爬上岸,父亲的LESSON是:“我不会永远在那里,你们要学会自己救自己”。当虎爸在地下室里隐隐听到了印度国歌响起,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他知道一定是女儿获得了金牌。

东方家长应该都非常懂得剧中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摔跤吧,爸爸》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现实中和电影里一样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结局,女儿确实很有摔跤的天赋,在虎爸的训练下为印度女主摔跤赢得了金牌。但电影也许过于美化了这一个例。在我们生活中,虎爸虎妈们虽然希望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父母的期望也许并不是孩子的期望,当父母用爱用强权用“为你好”去逼迫孩子服从,完全不顾他们的个人意愿。无论孩子是否有此天赋,无论孩子是否喜欢,大概率是会培养出阳奉阴违的孩子,就算获得了成功和荣誉也不会感到快乐,因为孩子会与父母产生对立的情绪,会怨恨为了父母的期望而不得不失去了自我,导致人生悲剧的事件并不在少数。

这部电影在烂番茄上也获得了94%的高分,剧情讨喜,演员给力自然不假,印度电影向来以歌舞见长,电影中的音乐也非常不错,歌词幽默旋律上口,为故事发展增色不少。我向来是不喜欢看拳击,摔跤,相扑等等搏斗型的体育项目,一直认为打架缺乏美感。但是《摔跤吧,爸爸》明显改变了我的看法,女孩子摔跤原来可以这么好看啊,绝对不是想象中的野蛮粗暴,反而是非常灵巧。无论是进攻和防守都有技巧,针对不同的对手的特点也是需要智取而非蛮干,甚至不惜采取迷惑敌人的假招数。摔跤运动对头部颈部腰部的肌肉控制非常高,在对抗中棋逢对手相互锁牢,比的是体力也是眼力脑力,能获得冠军凭借的不仅仅是大力气,更多的是判断力和控制力。

 
《追风筝的人》也谈大恩如大仇

文/灵兮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如果你暂时甚至永久都拿不出回报,则又当如何?只有无颜相对,避之惟恐不及,有恩难报的压力,低人一等的心理暗示,转化为怨恨自然毫不足奇,阴暗一点的,甚至希望恩人在眼前永远消失,于是大恩即成大仇。

“大恩如大仇”的典故在《唐国史补卷中》有相应记载。公元757年唐肃宗时期,平定安史之乱,节度使李勉与李九的故事,李九就是当时被安禄山史思明裹挟的叛党之一。李勉当时是岭南节度使,在开封尉任上时,放走了死囚李九。数年后,李勉客游河北,偶然遇到这位当年的囚徒。李九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不由分说将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并私下和结发妻子商量:“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子说:“偿还千匹可乎?”李九说,不行不行,一千匹布不足以报答救命之恩。妻子又说:“两千匹可乎?” 李九仍然摇头,说,还不够。妻子就说:“若此,不如杀之!”幸得此家仆人密告,李勉才免于一死。李勉明明对李九有救命之恩,却因为无以回报而心生歹念,竟然想要了李勉的性命。想想人心诡异至此不免让人心寒。

大恩如大仇,这并非是中国人于人情世故冷酷而又精辟的至理名言,古今同理,放回之四海皆准。

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英文小说《追风筝的人》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大恩如大仇”,又如何通过自我反省赎罪,获得心灵救赎的故事。



从少年时代的阿米尔和仆人哈桑之间纯真的友谊开始。阿米尔虽然是少爷但是并不开心,因为他总是觉得自己得不到父亲的喜欢,从小到大他心中一直都有两个疑问:

第一个就是为什么父亲对自己如此疏远和严厉,无论如何都百般挑剔

第二个就是他的仆人哈桑为什么如此完美,以至于父亲好像更喜欢哈桑而不是自己。

哈桑对阿米尔忠心耿耿,他无条件地爱着阿米尔,愿意为他做一切。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绝不是挂在嘴边的谎言,因为哈桑时时刻刻都是在这样做的,这世间除了父母谁会无欲无求的付出,而面对这样一份赤忱的友谊,阿米尔又能有什么好说的?

阿米尔对哈桑虽然有着超出主仆的友好,他可以为不识字的哈桑读书,跟他一起放风筝,他们日日夜夜形影不离。但当遇到当地恶少欺负的时候,阿米尔每次都很胆怯,这时矮小的哈桑总是挺身而出手里拿着弹弓保护阿米尔。阿米尔感谢哈桑的忠勇,但是也对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直到有一次,哈桑为了帮阿米尔追回喜欢的风筝,在小巷子里被被恶少和同伙抓住了,恶少为了发泄自己的仇恨不惜将哈桑按倒在地施暴。惊恐万分的阿米尔只是躲在墙后面,他明明看到了哈桑被欺侮的过程却什么也没有做,甚至都没有呼叫阻止,他独自一人偷偷逃回了家里,扑进父亲的怀抱,什么也没说。

虽然哈桑没有当着阿米尔的面儿提起这件事,更没有指责阿米尔的意思。但阿米尔每次看到哈桑都有种愤怒和羞辱的感觉,他的心里长出无形的刺,让他无法面对哈桑的善意和忠诚,就连哈桑无条件的“为你千千万万遍”,也让他倍感难受。为了摆脱面对哈桑时候的困窘和内疚,阿米尔不惜撒谎诬告哈桑偷了自己的生日礼物,并让父亲赶走了哈桑一家。而哈桑没有争辩也没有反抗,依旧是顺从的离开了。不久阿米尔跟着父亲去了美国,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哈桑。

此后的二十年,哈桑是阿米尔不敢提起的隐痛,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始终有种挥着不去的罪恶感。父亲去世后,他才得知哈桑其实是父亲到死也不敢相认的私生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父亲会宠爱哈桑,那是他压抑的父爱不由自主的流露,而父亲对阿米尔的严厉也有了解释,因为父亲是被愧疚和自责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为了惩罚自己犯下的过失他一辈子都责备着自己。

当阿米尔听说哈桑夫妇为了看护阿米尔在喀布尔的家双双遭到枪杀,他们唯一的儿子也被抓了起来备受欺凌。良心发现的阿米尔不顾生命危险前往阿富汗去营救了哈桑的儿子,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为少年时候的怯弱做出补偿的唯一机会,也是他重新获得救赎和安宁的方法,哪怕差点儿被当地恶霸打死,阿米尔也再所不惜。

片子结尾,阿米尔带着哈桑的儿子回到美国,陪着他玩起了儿时放风筝的游戏,而这一次阿米尔终于放下了心结完成了救赎,他在阳光下奔跑好像哈桑一样坦然快乐,他对哈桑的儿子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能成为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的畅销书就在于它超越了普通的成长小说,向读者展现了更加隐秘的复杂的人性,也给读者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自身人性中的弱与恶?我们要如何面对错误救赎自己。

少年人的恶是如此的真实,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伪装。从道义上我们有一万个理由谴责阿米尔的恩将仇报,但阿米尔的做法恰恰就是最真实的人性,朋友往来,谁不希望人敬一尺?起码也要平等,谁愿意见一个自己先矮三分的故人?我们对于自己无法承担的恩情,往往不是感激而是憎恶,避大恩人有如避大仇人。因为对方的高洁恰恰反衬出自己的简陋,对方的勇敢显示出自己的怯懦,对方的宽容对比出自己的狭隘,这种愧不如人的心理也正是大恩变为大仇的根本原因。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获得了心灵的成长,也是因为阿米尔本性善良,有正义感,知道对错,也知道感恩,但如果遇到不懂的感恩的人,也就不存在良心不安,和救赎灵魂的说法了。

大恩如大仇另外的一种解读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在别人饥饿困苦的时候给他一斗米救急,对方往往会感激不尽。但是如果你天天一斗米给出去,久而久之对方就习惯你的好,哪怕你给出几担米人家也感觉不到什么。而一旦你拒绝再继续帮助对方,面对的却很可能是反目成仇,各种诋毁和怨恨,甚至把前期的恩情都一笔购销了。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帮助别人呢?得出这样的结论显然是矫枉过正了。

首先我们应该分人品和分事情来对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从受惠者的角度去执行,别人帮了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和回报;而大恩如大仇则是从施恩者的角度去规避,当我们给予了别人恩惠或是帮助,千万不要处处以恩人自居,到处压人一头,只有拥有施恩不图报的心理,才不会因为没有回报和感谢而失望,或是有意无意地让对方难堪。

搜狗截图21年03月20日1615_1.jpg


关于如何对待求助者?电影《教父》中给出了堪称教科书的演绎:教父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每位找上门来的人当你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觉教父帮过大忙的人教父不相处,相处的人都不欠教父什么。

总结一下老教父的人脉原则:

1、“人脉不是那些能帮到你的人,而是你能帮到的人”,无论是向上社交还是向下社交皆是如此,所以要成为一个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才能拥有有效的人脉。

2、不帮助那些不尊重你,轻视你以及你所提供帮助的价值的人。

3、有能力帮助别人也要注意帮助别人的方式和态度,一个体面的人求助是需要莫大勇气的。

4、做那个先表达友谊的人,太精明和斤斤计较的人无法得到也不配得到真正的友谊。

5、秉持共赢原则,需要别人利益层面的帮助时,不要只谈感情,不谈利益。打着感情牌,让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你,更是要不得。

6、做不到的事不要答应,一旦答应就要做到。
 
【原创影评】《一秒钟》,一份对于露天电影和胶片的情怀

文/灵兮

终于有一部电影让张艺谋把对于露天电影和胶片的情怀带给观众,如果说《一秒钟》是张艺谋给胶片电影的情书,看看预告片还真有动情的感觉。



片中劳改犯张九声的戏份张力十足,张九声的执拗,暴躁,愤怒,哀嚎都被张译演活了,他冒着被渴死、热死、被风吹跑、被人打晕、回去还会被惩罚致死的危险,翻越沙丘千里跋涉去看一场电影,为啥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跟着张九声找电影胶带和22号新闻片。终于在范电影的放映室里解开了谜底,原来张九声要看的不是电影,而是新闻短片中的一个小片段,大概不过是一秒钟的画面,张九声14岁的女儿笑盈盈地扛起粮食经过镜头,画面只有一秒钟。扣题!

有观众问,张九声想看女儿就去找女儿本尊呗,何必跑去看电影里女儿?这个就要触碰到《一秒钟》的痛处了。原版中张九声的女儿死了,但现版将女儿的死因删去,所以故事好像少了点什么。明明什么都有了,可还是让观众时不时的出戏,因为大家搞不明白这铁铮铮的汉子为什么疯狂?源头不见了,情感自然变成了无水之渠。在张九声要看一百遍女儿出镜的画面的时候,我们大概也能猜出女儿或许出了什么事,这就好像是个骄傲的父亲在女儿病故后去她的工作和学校缅怀她的日常一样可以理解。 但原版中女儿是在背粮食的时候被卡车撞死的,这么想来,张九声看女儿背粮食的场面就有些惊悚了。因为很有可能在画面之外就是女儿的死亡现场,试想哪家的父母有这样的胆气能够坐在屏幕前反反复复地看着死去的亲人,而心里却非常清楚在这永远过不完的一秒钟之后,将是痛彻心扉的失去。

容我稍微谈谈张九声的女儿,未删节的版本里张九声14岁的女儿在粮店抢着多干活做先进才发生了意外。而她之所以要这么逞能,范电影说了理由:这样做,才能消除爸爸是‘坏分子’对她的影响。经历过文革的人对于那个时代人人自危,亲人反目是记忆犹新的。在奥威尔的《1984》里,奥威尔也描绘了子女家人为了意识形态的不同而铁血反目的情节。一部英国作家在1949年创作的作品中的种种细节,却令人惊讶地与二十年后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文革悲剧不谋而合,不得不说这是人性的共通。在这种情况下,人性的扭曲,亲情的丧失,孩子举报父母在《1984》中也如出一辙。革命小将一样的女儿毫不留情地检举揭发父亲,甚至不惜歪曲事实邀功领赏。人性如此,历史如此,本不必涂抹掩盖,更不必删除的。

d66f0d3e6535yKbmK9xX.jpg



如果说《一秒钟》是张艺谋写给电影的情书,那么作为电影放映员的范电影实在应该成为故事的灵魂人物。一个热爱电影艺术的人,一个有技术有能力有判断力的人,在清楚张九声的来龙去脉后,却利用张九生看电影的时机跑去告密。前一秒钟还在推心置腹,后一秒钟已经带着保卫科来抓人,如果说孩子不懂事会为了获得表扬而出卖家人父母,那么一个饱经世事的中年人不应该对是非如此浅视。我在范电影身上看到的不是人性的恶,而是宫斗剧反转太多的后遗症。

试问范电影作为当地唯一的技术大拿有必要廉价地出卖自己的良心吗?当我们看到这个在大饥荒年代还胖乎乎圆滚滚的大好人瞬间翻黑,竟然很快就适应了他的自私和无情,并将他的行为合理化了,他是为了保住放映员的位子呀。这样的人有错吗?当然没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但我们的故事里已经没有了侠义之士,所有的人都是用权衡利弊的思维方式行走在人间。说的难听一点这种人如何该担当一个灵魂人物的重任?他的狡黠和变通直接把他的品格拉下了几级台阶。倒不是说我希望把范电影塑造的多么高大上,而是我更愿意相信中国老百姓天性中的善良,对于一个想看女儿的劳改犯父亲,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看完走人就是,何苦举报呢?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好处,没有必要的。在那个非黑即白的时代,如果范电影真的怕事,便绝不可能把胶片剪下来偷偷塞进了张九声的口袋。也许范电影就是为了曲折的剧情必须变坏的,煽情的桥段矛盾而刻意。

刘闺女的扮演者刘浩存挺好看的,就算脏兮兮的样子也非常好看。最后扎上两个小辫儿就是典型的谋女郎那种清纯中带着倔强的野丫头形象。刘闺女的性格彪悍,跟张九声对打对骂,由敌人到朋友,最后情同父女,无论是台词还是表演都很有看点。

d66f0d3e65688IvgNVFa.jpg


对于露天电影的热闹场面的描绘会唤起很多人的回忆,台下的人们早已将电影看了很多遍,那是他们唯一的精神粮食,每一首歌都是台上台下一起唱,那可谓是人民的海洋。这是张艺谋记忆中的年代,包括范电影摆弄胶片的细节一丝不苟,也许剧情如何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放电影的场面情景,从而也就撑住了《一秒钟》想要表达的电影情怀。

故事原版的结尾,就戛然而止在张九声被带走,刘闺女只捡起来包着胶片的报纸,而张九声女儿的胶片,就丢弃在荒地中,被历史的风沙掩盖,成为没有人记得的存在。这是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结局,因为它展现了一种虚无和荒诞,原来我们苦苦追寻地一切是如此易碎,那么张九声的挣扎和愤怒到最后全无用处,让人唏嘘。

d66f0d3e6615OjGzUZX3.jpg


现在的版本,结尾的“两年后”是新加上去的。加了一些正能量的希望,比如张九声被平反,刘闺女考上大学,他们再次重逢....

其实文艺嘛,还是要适当留白的好,描得太重就透着浓浓的戏腔,终不如一骑绝尘来得余音绕梁。
 
【原创影评】《心灵奇旅》


8d8862500650pxK00wTM.jpg


新毒株病毒的从英国传来,现在安省社区已经发现确诊案例了。因为过节,诊所和医院都减短了开门的时间,用意是很明显的,医疗资源更加有限了,大家都老实点儿吧。26号封城令再来一波,各家各户面壁的面壁,修行的修行,大家谁也别给社区和亲朋们添乱了吧。2020年还剩下最后4天,这瘟神太难送了。听说疫情之后最容易爆发的是两大类病患,一类是因为耽误诊断而延迟治疗的癌症病人,一类是天天在家憋出来的精神病,感觉是很有道理的。为了精神健康,大家除了吃吃喝喝之外,一定要懂得自己给自己找乐子,追剧看电影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吧。

今年圣诞节上映的《心灵奇旅》一亮相就迎来了满堂彩,豆瓣评分高达9.2分。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片总是老少咸宜,叫好又叫座,这次也没有让大家失望。

b8eddf3b1540ZtLy3pZF.jpg


《心灵奇旅》的英文名字叫《SOUL》,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和灵魂的救赎故事。喜欢爵士乐的乔伊痴迷于爵士乐,他以能够创造和演奏爵士乐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年过中年依旧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家庭。一直以来,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爵士乐,对于普通的工作都没有多少兴趣。有一天他的朋友介绍他跟爵士乐偶像多罗西姆同台演出,乔伊惊喜过度,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掉到下水道里摔死了。你也许会说,哪有这么倒霉的人啊,哈哈,但是故事就是这么演的,要不怎么叫《SOUL》呢?

乔伊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蓝色灵魂,他惶恐地站在被送往The Great Beyond的传送带上。但是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还没有实现,怎么甘心就这样死去?他一定要回到人间,一定要去参加当晚的爵士乐演出,一定要完成自己毕生的心愿。于是他拼命逃离了传送带轨道,误打误撞地来到了一个叫做“Great before”的地方,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灵魂投胎导师,他带着被分派的小灵魂22号开启了前往地球的旅程。

温情,幽默,精美的画面和出乎意料的小插曲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乔伊的灵魂掉入了一只猫的身上,而22号的灵魂进入了乔伊真正的躯体,错位带来的喜剧效果让故事戏剧有趣。22号本来是个什么都看不惯的小废柴,但是入驻乔伊的身体后,反而让乔伊有机会看到了一个爵士乐之外的大千世界。简单平凡日复一日中有很多隐藏的快乐,最需要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c817794c5380fJ5glWvW.jpg


“内卷化”是近几年来中国网络上特别流行的一个词,用于形容某个领域的过度竞争导致人们进入相互倾轧,内耗的状态。并不是只有成功和实现梦想的人生才值得拥有。

《心灵奇旅》之所以打动人心就在于它很解压,恰恰为现代人的高压生活提供了一个放慢脚步,欣赏平凡的契机。最后乔伊领悟到痴迷于自己的爱好有时会与身边的世界失去连接。目标和激情固然重要,但普通的生活依旧很有意义。

归根结底,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就算那些名人伟人,高光时刻也只是人生的一瞬间。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孤独中前行,不得不承受着生活的责任和重负。在那些苦苦仰望的日子里我们何不学会“诗意的栖息”,唯有如此,人生无论成功与否都不会担心错过了好风景。
 
【原创影评】《爱情神话》

文/灵兮

1645969321725.png


去年年底就看到了《爱情神话》的不少推文,对90后女导演邵艺辉拍摄的这部全程用上海话演绎的中年人爱情片有了诸多好奇。

片子的氛围不错,温润细碎就像那种梅雨时节里氤氲着的湿辘辘的水汽。没有过往国产片中的大女主,没有道德标杆也没有是非功过,甚至没有阴谋论和阶级论。上海市井拍得很文艺,活在旧时光里的一群人,躺平的爱情也没什么特别值得记住的。而这部片子在豆瓣上的评分是8.2分,我一开始率直的给了1分,短评里面写了一句“大失所望”,想想看追究怕挨打,算了给个5分吧,不能再多了,不知道是我的认知系统出错了,还是豆瓣的水军太多?这年头靠文艺吃饭需祖上积德才略微可行。

老实说,这片子看下来说不清到底在失望什么,就如同我不知道我应该期待什么。中年人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几个有钱有闲有点文艺的中年人,往事不愿再提,前途无甚可期,可以上床也可以佛系,百无聊奈,过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日子。前妻和暧昧学生和心仪对象都能坐在一个老屋子里陪着老白看电影。老白看得只抹眼泪,不忘给大家侍候了几盘用心收集来的点心。漫漫长夜靠着窗子的一排人,非亲非故,却跟旧社会的大家子一样,谁没点儿过去?都别苛求了,青春的尾巴且行且珍惜,因为爱情神话有了交集,夜色倒也不觉得特别黑沉。

对一段评论印象很深:“《爱情神话》告诉你,你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是假的,或者真假难辨:广告片里的手有手替,老乌反复讲述的他跟国外电影女明星的爱情真真假假,倪虹洁说她老公被绑架、贩军火大概是瞎说的,说意大利小伙回义乌继承家族企业但一直没走。甚至文艺青年喜欢费里尼的电影也是假的,看得呵欠连天,不如护肤、美食实在。上海的鞋匠喝咖啡、能讲出人生哲理、选择不婚是不是真的?”

老乌讲的故事好像从某个法国小说里面拉出来的桥段,到底是不是真的呀?老乌一辈子单相思索菲亚 .罗兰,还是真的有过三天的罗马假期?这是编剧留给观众的疑问。但答案其实也并不那么重要,反正老乌也没看过意大利导演费里尼拍的《爱情神话》。最吊诡的是他讲完自己的艳遇当晚就死了,如果不是因为他没钱没房没子女,还以为这是要玩密室杀人梗。文艺片总是要伤感的,于是老乌是去天堂苦苦等艳遇了,都不关心老偶像竟然又辗转着活了过来。老乌给人的印象就是个拿腔拿调的nobody,就一洋奴的命。

老白的画展定名叫作 “白辛苦不辛苦” ,这句话在剧中首尾呼应,像是贯穿电影的主题,老白烧个小菜,修个鞋什么的,含蓄的跟姜太公钓鱼似的。老白母亲的存在有种奇特的黑色幽默,前边老白做浪漫爱心晚餐,后边老母亲按周送生活便当,收拾家里的破烂,尤其要看牢老房子的所有权。想想看,一个不做事业的中年男人搭上三个女人多不容易啊,中年贾宝玉和他的小红楼?人生的尴尬和囫囵,真艺术家也好假艺术家也好,反正生活过得不求甚解,才好团团圆圆。导演也蛮有才的,刻薄得这么精巧。

今天一觉醒来,打开朋友圈,恰好看见一对小留因为疫情回国,本来很恩爱的一对儿,正在朋友圈里互撕。这两位过去是常常喜欢晒大头贴秀恩爱的,临到回国前,海誓山盟都嫌太轻了,就联名买了一辆车,共同负担车贷,以示永结同好之决心。可回国后才两年,男女双方都先后有了新的女友和男友,于是当年的同心车反而成为了最后的导火索,隔空喊话+讨债+大字报,当年有多恩爱,现在就有多狰狞,追讨的钱数计算到分毫,辅助截图和句句点评。为了表达分手的意志现在是流行把对方的私人谈话放到网上当公众唾弃,以期待对方彻底社死的。今天早上看见男方又推了一波高潮,贴出和新女友的恩爱照并写道:“虎年吉祥,远离随地大小便的似人非人。在此携妻祝大家新春大吉.....”下方附有新女友的温情感人小作文,一套操作非常嘎蹦脆。
不由得想,何必呢,何苦啊?

于是又想起《爱情神话》来,还是中年人的爱情好啊,毕竟中年人的大肚腩不是白长的,吃得亏受得气,眼里绝对容得沙子。
 
【原创影评】从《国王理查德》看顶级虎爸虎妈是如何炼成的

文/灵兮

国王.jpg

今年的奥斯卡奖提名电影如果只看名字很难勾起观众观看的欲望,比如《国王理查德》只看名字还以为是部不入流的历史片,点开介绍才知道该片讲述美国网球史上最牛逼的黑人女网球冠军威廉姆斯姐妹的故事。这就如同拍一部讲钢琴家郎朗的片子,起名叫个《残忍的国任》一样奇怪。但看完全剧就会知道《国王理查德》这个片名再贴切不过,因为威廉老爹才是篇中真正的主角,理查德自带光芒,明明是个贫民区的穷苦爸爸,因为能把两个女儿们都培养成世界冠军,犹如王者般荣耀,而大威小威的个人成长心理历程只是这位极品虎爸成功学的陪练。

老戏骨威尔史密斯一条短白色的运动短裤登场,一头乱发胡子吧啦,脾气暴躁,性格倔强,时而像个销售员,时而像个政治家,时而像个狡猾的商人,但是最终他还是那个温情的善感的父亲,舍不得女儿受到半点伤害的极品虎爸。

说到威尔史密斯也算是奥斯卡的常客了,2002年,威尔史密斯的《拳王阿里》在最佳男演员的提名行列,然而当年丹泽尔华盛顿凭借在《训练日》中亦正亦邪的演出,击败了包括《美丽心灵》的罗素克劳在内的多人赢得桂冠。2007年他凭借在《当幸福来敲门》的演出提名了当年的奥斯卡,彼时奥斯卡的万年户小李子也凭借《血钻》而提名,然而最终最佳男演员被《末代独裁》的福里斯特惠特克拿走。而《国王理查德》也许能算是威尔史密斯第三次冲击奥斯卡最佳男主的又一次尝试。

现实中的威廉老爹真不是一般人,一口气培养了两个黑人网坛巨星,把多少白人女孩气得摔球拍,把多少白人爹妈气得翻白眼....虎爸虎妈常有而极品虎爸虎妈不常有,无论是现实中的还是剧集中的,能够把孩子推到荣誉的最顶峰都算是极品虎爸虎妈,我尝试总结了他们的共同如下几个特点,欢迎大家补充:

第一,极品虎爸虎妈往往个人事业不太顺利,而且郁郁不得志的人

因为不得志,所以不甘心,眼界高心气足,偏偏命运捉弄运气不好,这才有了胸中囤积千年真火,不把这口气出出来就没法过了的心气。比如《摔跤吧,爸爸》中,极品印度虎爸就是一位退役的前国家摔跤队队员,因为与心心念念的冠军无缘,而萌发了子替父业的强烈心愿。可巧妻子肚皮不真气,就是没法有个儿子,虎爸才把目光转移到女儿们的身上。

《国王理查德》中的威廉老爹带着家人生活在黑人贫民区,枪杀抢劫都是日常,甚至连唯一的网球训练场地周围都是游手好闲的黑帮小混混。片中描绘了当时黑人底层社区的生活面貌,也讲述了白人主流社会在80年代对于黑人的歧视。威廉老爹为了改变女儿的命运,离开这个穷困的社区,毅然选择了网球这个白人喜欢的运动项目。威廉老爹的抗争立刻有了深远的意义,已经不只是推娃那么简单,他要改变的是主流社会对于黑人的成见和歧视。而他只是一个靠挨打长大,靠当商场保安过活的小人物。


第二,极品虎爸虎妈是有苦行僧精神的自我牺牲者

无一例外,极品虎爸虎妈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培养孩子放在人生的首位,宁可全力以赴地培养孩子,很常见的模式是夫妻双方一人赚钱养全家,一人全职专心推娃。乃至于所谓家庭生活,夫妻感情,生活娱乐,各种普通人喜闻乐见的舒适安逸都被从极品虎爸虎妈的人生字典中彻底删除。他们吃苦耐劳,富于牺牲,如同苦行僧一般忍耐克己目光如钜,因为他们已把推娃当作最伟大的革命理想,不但是生活的全部,事业的全部,更应是生命的全部。

第三,极品虎爸虎妈对孩子像奴隶主一样严苛无情

竞技内的比赛非常残酷,虎爸虎妈深知任何成绩的提高和练习的时间成绝对正比,所以他们选择毫不留情地剥夺孩子任何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敦促他们勤奋苦练,除了苦练还是苦练。如孩子敢于稍有懈怠,极品虎爸虎妈就会采取各种严刑峻法加以约束和惩戒。为了让叛逆期的孩子服从,虎爸虎妈可以使用的工具有感情勒索,精神羞辱,情绪控制,如果必要跨学科的各类伎俩手段都可以派上用场,比如苦肉计,激将法和刺激疗法等等,只要能让孩子玩命的练习,哪怕让孩子产生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都可以算是好办法。

比如《国王理查德》中的威廉老爹在大威第一次获得junior组加州冠军后,看见孩子们开心讨论,忽然大泼冷水,甚至差点把女儿们扔在路上让她们跑步回家,然后理查德逼迫孩子们一起看灰姑娘,强迫她们接受自己要谦卑的观点。

但使用不合常理的严苛也是双刃剑。比如郎朗功成名就后依旧对父亲当年的无情感到不解和愤怒。牛蛙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最后没有成为牛蛙的孩子,一切残酷的训练就成为毁灭亲子关系的导火索。温馨提示,如果极品虎爸虎妈对老年后还希望跟子女关系良好最好谨慎使用。

第四,极品虎爸虎妈都是我行我素的业内专家

《摔跤吧,爸爸》中父亲是前摔跤冠军对于摔跤训练颇有心得,威廉老爹熟知每一个知名的网球明星和他们的技法特点,郎国任本人就是二胡演奏家,对于郎朗的水平和技能都有极其专业的认知。

极品父母们因为关心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精通,他们爱琢磨肯思考,久练成兵经验丰富,尤其是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有着比教练还要清晰精准的认识,他们能够把握牛蛙的学习和比赛节奏,这也是他们常常挑战教练的原因。因为就算王牌教练也是按照常规来培训牛蛙,只有极品虎爸虎妈才注意到孩子的自身特点,他们宁可另辟蹊径,走大多数人不敢走的路。

比如片中威廉老爹不许女儿参加Junior的赛事后,还果断拒绝了两个经纪人的邀请。是为了让孩子减少被商人利用和透支的体育生命的可能。对于教练的提议和安排,威廉老爹绝不松口,坚持己见,每次看到这里,观众好不担心,生怕老爹的固执会坏事,幸亏大威小威争气啊,老爹毕竟不是业内人士,如果他一厢情愿指挥错了,可不是耽误了两个孩子的大好前途么?

第五,极品虎爸虎妈在必要的时候懂得退位,成为孩子忠诚的拉拉队长

《摔跤吧,爸爸》,《国王理查德》最后都面对成长起来的孩子,她们不再是言听计从的木偶,敢于挑战并且打败了过去暴君般严厉的父亲。当孩子超过自己,虎爸虎妈也许倍感心酸,但革命使命已经完成,一旦哪天到来,他们需要自行退位成为拉拉队长。

极品虎爸虎妈最心满意足的不就是看着孩子羽翼丰满,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牛蛙开始掌舵,需要说什么,需要做什么都是牛蛙当驾驶。是时候把方向盘还给孩子了。

《国王理查德》豆瓣评分才7.4分,似乎偏低了一些。我本来没有报多大的期望,结果是这2个小时还是觉得很值得,跟着威廉老爹培养世界冠军果然励志啊,更不用说片中处处传递的正能量,还有关于黑人的社会地位的思考,尤其是关于女性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确立都有独到之处。
 
【原创影评】克制精准优雅的《犬之力》:爱是盔甲,亦是软肋

文/灵兮

第94届奥斯卡奖即将揭晓,新西兰导演简·坎皮恩《犬之力》已获得12项提名,这是一部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影片,期待它能获得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

《犬之力》的故事来自于1967年托马斯·萨维奇的同名小说。如果说导演们总是在寻找那个能够承载他们理念和技巧的好故事,而《犬之力》恰恰是属于简·坎皮恩的那一款。早在去年下半年,《犬之力》就已荣获第79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剧情片,并在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银狮奖最佳导演奖。

cc8092711300FHHxcu3X.jpg


在我们进入正题谈论影片之前,先看看简·坎皮恩有多牛逼吧? 下面是她的履历:

简·坎皮恩于1975年在威灵顿的维克多莉娅大学获得人类学的学士学位,又在1979年获得悉尼大学艺术系的绘画学士。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她就开始了电影拍摄。并进修于澳大利亚的电视电影学校,她的第一部短片《果皮》(1982)即在1986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她的其他短片还包括《无情时刻》(1983)、《一个女孩的故事》(1984)、《八小时之外》(1984)和电视短片《两个朋友》等。她导演并参与编写剧本的第一部长片是1989年的《甜妹妹》,获得了美国独立影视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洛城电影节新时代奖等一系列奖项。接下去她又执导了根据珍妮特·福瑞姆的自传改编的影片《天使与我同桌》(1990),获得了1990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并且在当年的多伦多和柏林电影节上也都分别获奖。

1993年她拍摄了《钢琴课》,再次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成为首位(到去年七月前也是唯一一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女导演。也使得她成为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顶尖女性导演。她从女性角度出发的独特电影美学视角和情感内涵都使得她的影片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2003年她编写了《裸体切割》的剧本,这部影片以其大胆的性爱场面在当年饱受争议。但仍然是有着一部鲜明的简·坎皮恩特色的影片。2006年她与维姆·文德斯等导演合作了影片《8》,她执导了其中《水之日记》的部分。


沉寂多年,简·坎皮恩王者归来,宝刀未老,可敬可叹。电影《犬之力》是一部在导演和编剧技法上臻于完美的佳作,一如她20年前导演的大名鼎鼎的《钢琴课》,贯彻了简·坎皮恩古典主义式的叙事风格:克制,精准,优雅。 “欲望跟情感一样,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你不能专门拍几个场景来推动欲望,而是要把它贯穿在每个镜头的每个细节里。” 简·坎皮恩如是说。

简·坎皮恩镜头下的蒙大拿山峦粗犷悠远,浸染在暮云般的色调中, 群山绵延,草野开阔,流动的牧群勾勒出天空和夕阳的曲线。在荒蛮大自然中,人既是弱者又是强者,即是杀戮者又是被猎者,被无数剧作家,诗人和画家描绘过文明和野蛮,权利与情感,阳刚和阴柔,暴力和征服的西部故事在简·坎皮恩的沉静内敛的章回体裁剧情中徐徐上演。

简·坎皮恩善于使用诸多精准的生活细节来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在对白、道具和视听中都隐藏了大量信息。这使得《犬之力》看似节奏缓慢,但叙事效率其实极高。比如用西装,浴缸和铁路代表弟弟George对于文明生活的向往;用纸花和呼啦圈来展示Peter的女性化和脆弱感;用厨房里的哭泣和钢琴演奏,进而酗酒逃避来展现Ross对于Phil的节节败退。还有Henry的丝巾和男性杂志都揭示了Phil一直深深埋藏和掩盖的情感。
男性气质在Phil, George 和Peter三个人身上有着极其鲜明又不同的呈现。影片一开始就展现出Phil是牛仔中的头狼,他桀骜不羁,粗暴充满攻击性,但Phil显然刻意夸大了他的阳刚气,因为让人费解的是他对弟弟George的依赖和过度关注不像哥哥更像情人;西装革履性格温和的弟弟乔治话不多,也很少做赶牲口剥牛皮的粗活,他对于Phil的追问和抱怨总是不做辩解,但他稳稳当当地经营着农场,每次都是他付账,也是他积极主动地与现代工业和主流社会接轨;第一次见面男孩Peter因为外貌阴柔被Phil讥讽凌霸,但他的内心却异常沉稳冷酷,他能解剖送给母亲Rose的野兔,也能把自杀的父亲从绳索上放下来。片子最后当 Peter点燃一只烟,自己先抽上一口,带着笃定的表情慢悠悠地递到Phil的口中,那份征服者才有的自信不亚于伸手抚慰老虎一样的自然。观众这才发现原来这瘦弱纤细的白衣少年才是真正强大恐怖的猎人。
导演好剧本好,演员亦是关键。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将Phil多维度多层次的人物形象刻画的非常细腻传神。从一开始的霸气粗暴到独自坐在黑暗中默默饮泣,抽搐的嘴角,含泪的眼眶把一个铮铮铁汉的孤独刻画的如此令人心碎。隔壁是George和新婚妻子Ross的低声私语,Phil讨厌Rose, 显然是因为她夺走了他和Geroge之间的陪伴,当George对Rose表白说 “how nice it is to be not alone”,而对于Phil只有更加的孤独。

也许有不少人带着看《断背山》的心情去观看《犬之力》,《断背山》显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李安导演在制造情感矛盾和社会冲突上更有张力,但《犬之力》却妙在不露声色地反复铺陈,在人物刻画上通过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上的反差大做文章,直到结局才让人有种恍然大悟毛发皆竖。影片结尾处的反转虽令人震惊,却毫不突兀,得益于坎皮恩高超的导演技巧,影片中一些场景看似闲散,缺乏戏剧矛盾,其实是简·坎皮恩花心思为人物和情节做足铺垫。

Phil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对Peter的态度的?

应该是在Peter从容不迫地从吹着口哨讥笑他的牛仔们面前走过去,只是为了看一看树上的鸟巢。Phil显然注意到了Peter内在的Man,看他的眼神也带着异样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Phil愿意为Peter亲手编一条牛皮套索。后来当Peter说他一眼就看出了那躲藏于山峦中的咆哮的狗脸,Phil立刻折服了,就如同找到了同频的灵魂。简·坎皮恩对这段情感转折的铺陈是非常充分、自然的。片中Phil反复提及的传奇人物Bronco Henry是Phil的偶像,当年正是Henry教导Phil成为一名优秀的牧场牛仔,对于Phil来说,Henry既是老师又是爱人。所以Phil被Peter打动后,有心希望成为Peter的Henry。在Phil的口中,他和Henry在一次风雨长途跋涉后,两个温暖的身体躺在同一个帐篷里。Peter暧昧地问了一句:naked? Peter一贯善于诱导对手,果然这对于Phil像是一种暗示,Phil在Peter的眼中找到了爱情。当Phil打开自己内心的脆弱的同时恰恰也给了Peter伤害他的可乘之机。

Phil发病的时到底有没有猜到是Peter下的毒手?

毕竟Phil常年编皮绳,而用完Peter给的牛皮就出现了手掌乌黑麻木的情况。当身穿西服的Phil步履蹒跚地下楼,Ross惊恐地看着他从自己眼前走过,没有暴怒也没有攻击,在前面的剧情中,Phil把一匹马当作Ross鞭打,那匹马惊恐嘶鸣几乎就要摔倒在地。如果Phil猜出Peter谋害自己的真相为何不在Rosss身上进行报复?简·坎皮恩选择了留白,就好像Peter到底是不是Gay也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Phil最后很可能会怀疑Peter,但是看看发黑的手,他已经无力追究。Phil从头至尾都是极度崇拜男性气质,他爱上Peter正是因为在他的阴柔的外面下看见了极为阳刚的本质,Phil懂得生命的无情和死亡的冷酷,也许他内心中一直苦苦等待死亡,那样就可以去见到Henry了。最后他拿着自己用生命编织的绳子要去送给Peter,像是一个定情信物,不管Peter是不是杀死自己的凶手,Phil的心已经交付了。

2001年,普鲁为《犬之力》的新世纪版撰写了后记,说萨维奇的这部小说是“充满戏剧张力的心理学研究,处理了当时极少有人讨论的话题——在男性化的牧场世界里受到压抑的同性恋,会以恐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Phi和Peter表面上一刚一柔, 内在却是截然相反的,他们别无选择的交锋对立。Phil 和Peter有几次重要的对话,他们之间真正的区别在于,为了获得社会认同和生存空间,菲尔会变本加厉地压抑自我;而彼得选择接受自我,毫不留情地清除一切障碍。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威尼斯记者会上阐释自己对于男主Phil的理解:Phil过度阳刚化的男性气质是以自我情感阉割为代价的,更好的说Phil试图用男性气质来作为防御机制,从而彻底遮盖了真实的自我,但当他遇到Peter, 多年压抑的情感被打开,影片只是取了一种极端状态。正如制片人所说,简·坎皮恩是把握人类欲望的大师,善于挖掘被掩盖的情感,我们才得以在《犬之力》中看到一个人物从欲望泯灭的状态过渡到了情感决堤的全部过程。
 
I_Am_What_I_Am_poster.jpg


《少年强,则中国强》

文/灵兮


周末跟孩子一起看《雄狮少年》,被惊艳到了。孩子也认为《雄狮少年》比起很多的迪斯尼的动画片都要好看。国产动画片这些年进步巨大,制作上越来越优质精良,可喜可贺。

《雄狮少年》的故事设定是一个软弱胆小的留守儿童阿娟(男)克服千难万阻学习舞狮,但因为父亲受工伤,不得不放弃舞狮进城打工成为新一代的农民工。阿娟在磨砺中逐渐成长,由病猫变成了雄狮的过程。

从人物塑造来说,从师傅咸鱼强,阿娟,阿猫,阿狗性格鲜明,人物的特征刻画得很传神,语言也非常幽默搞笑。虽然也有励志,但总是点到即止,立刻用一盆冷水制造搞笑的效果,鸡汤煲得油而不腻。

一般来说好的动画,不谈剧情,只看制作水平,可以找人物众多的大场面镜头,看里面群众的动作的制作水平,优秀的动画对于这些人物都会处理的很好。如果更专业的说,可以看人物动作有没有缓冲,预备够不够,走路是否自然,说话时嘴巴有没有对上,有没有保活,群众配角有没有很认真的回应动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魔鬼在细节”,从任何细小的地方能看到剧组的实力和态度。比如片中舞狮的动作细节,狮子的灵动气势,包括好几次舞狮采青的争斗,都画得细致入微,毫无雷同。

从画面制作的角度,无论是开篇的舞狮的水墨画,还是片中极其有真实感的风景构图。人物说话和眼神都有精气神,个性非常讨喜。

可以看出剧本也是良心之作,当咸鱼强一再拒绝阿娟阿猫阿狗三人拜师,阿娟大声背诵李白的励志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漫天的红霞中,一个如此执着的小小少年不但打动了咸鱼强,也打动了观众。

为了给父亲治病,阿娟在工地,送餐和各类临时工的身份中奔波,他送餐给专业的舞狮队,因为下雨,汤撒了,被鄙视和嘲笑,看得让人好心酸。

《舞狮少年》虽然是一部动画片,现实感却非常强。比如留守儿童的生活,比如农民工的生存问题,比如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取舍和得失。咸鱼强过去就是个舞狮少年,但是为了赚钱养家,也不得不放弃;女阿娟因为是女孩子,家里不同意她舞狮,也不得不放弃;男阿娟最后挑战最高的桩,他自付无法跳上去,就拼尽全力将手中的狮头推上高桩,而自己却落入水中,化身为一头雄狮回到了家乡。这样的结尾可谓神来之笔,即魔幻,又不落窠臼,不得不为编剧的创意鼓掌。

说了这么多好话,也不是全无问题,剧情总是来说还是很套路的,有些刻画很明显是在日剧和迪斯尼动画片中见到过的,煽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特别密集地催泪。不好意思地说,我看这片子真是泪点太低,都给煽哭了好几回。

 
最后编辑:
影评很好, 会来个隐入尘烟吗?
 
影评很好, 会来个隐入尘烟吗?
谢谢海蓝留言,最近是看到一些关于隐入尘烟的评论,好像不是我的茶,不打算看了。
 
爱有天意1.jpg


《假若爱有天意》

文/灵兮

几只白鸽在窗口咕咕低鸣,爬满青藤的白色窗栏后的花季少女。打开古老的梳妆盒,里面整整齐齐放满了手写信。浪漫的微风撩动起白色的纱帘,将发黄的信纸拂落了一地......在涓涓细流般的乐音中,爱情是流转在时光的轮回,是世间不灭的传说,是老照片上定格的爱与相思。

故事有两条线,一条是母亲宋珠喜,吴俊河和尹泰秀的三角恋情。一条是女儿梓希,秀景和尚民的感情。两代人的情感即相似又不同,但爱情最美的样子始终藏在你爱着的人也爱着你的细节中。

鬼屋,草棚和小船上谱写了珠喜和俊河的初恋,滂沱大雨便是天意,俊河背着珠喜穿过苍茫雨雾,野地中的一个简陋的草棚竟然也可以那般温馨温暖。雨停了,俊河从地里抱来一个大西瓜,用手劈开来,你一半我一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甜蜜得好像他们就该相依相守一生一世。只是他们哪里知道,大河边的萤火虫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天意只给了他们短短一天一夜的缘分。

当从战场回来的俊河,用尽全力掩盖自己双目失明的真相,他希望在珠喜的记忆中留下一个完美的自己。他骗珠喜说自己已经结婚了,他也祝福珠喜和泰秀幸福。珠喜带着眼泪的笑容那么让人心碎,当他们都把对方的幸福放在了自己的渴望和需要之前,当他们都那样痛苦地牺牲自己成全对方,这概便是爱情中最动人的悲伤。

多年后,但珠喜的女儿和俊河的儿子再次来到这里。橘色的夕阳下映照着他们的身影,蓝色的夜幕中他们携手走过父母相遇的小桥,静谧中好像有什么让他们驻足,无数碧绿的萤火虫在他们身后翩翩起舞,像是月光的魂魄,像是星星的眼睛,更像是他们的父亲和母亲曾经留在这里的爱情。尚民如同俊河那样轻轻趟过透明的河水,在树下将一直萤火虫捧在手心。跟他的父亲一样,他把那颗翡翠一样熠熠生辉的光斑送到最爱的女孩手心,梓希满含笑意的脸庞和当年珠喜一样明艳而动人。

一切都没有过去,一切都留在风里,一切都在冥冥中注定,此心此地,此情此景。

爱有天意.jpg


假若爱有天意,天意最是扑朔迷离,缘分无住无形,人生短暂易逝。编剧巧妙地在两代人的故事中同样使用了代笔写信的情节,无论是俊河为了泰秀给珠喜写情书;还是梓希为了秀景给尚民写信,思念和爱慕都在文字中流转。隐约的爱意,像是灵魂的共振和呼唤,像是不可言说的渴望与期盼。

如果说爱情的苦恼往往来自于占用和妒忌的心情,泰秀却用善良和包容呵护着深爱的珠喜。泰秀是富家公子,跟珠喜定亲也是被父母安排的。他喜欢珠喜,也感觉到她的心思不在自己。当他知道珠喜和好友俊河早已相识相爱,泰秀并没有打击报复俊河,反而是默默地撮合他们在一起。外表玩世不恭的泰秀让人有些心疼呢,尤其是追着火车奔跑的珠喜对着列车上的俊河依依不舍,一直陪在她身后的泰秀的心中又是什么滋味?

如果爱有天意,爱情的美好总是昙花一现,剩下的是情人间无尽的眼泪和眺望。如果一段爱情无法顺利走到终点,不如忘记怨恨和愤怒,不如释怀和放手。让爱只有祝福和轻轻上扬的嘴角。纯真而遗憾的爱情,如同夏夜的最后的萤火虫在月色中忽明忽暗。愿我们短暂的人生,都收藏着这样的一枚爱的琥珀,温柔而温暖,陪着我们地老天荒。

很喜欢影评伯乐欢喜老师组织的Moonlight Cinema的活动,心向往之。《假若爱有天意》,去不了现场的也要写篇影评。悲伤而唯美的爱情故事,很适合在红叶飘飞的秋日喝着热茶,静静回味。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