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大学录取线进一步水涨船高

世上本无学渣,家长自寻烦恼罢了。

想多年前,我娃们也是瘦弱学渣,人家高大上都懒得搭理我们。我们不生气,不和别人较劲。让开城市和大道,走进广大农村田野,勤学苦练,厚积薄发,全面追赶超越,几年后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宛如曾经1946年兵败如山倒的林总,经过几年林海雪原,练就百万雄师挥师入关。
:cool:
谁懒得搭理你们了?小地主吧:p他们就该五七干校回炉改造世界观去:p告诉他泼首富一身红酒去,他说我们市侩:wall:他不知道从家长到孩子都社交为了啥?谁天生就认识啊,谁那么多首富邻居啊,还不是这个会议,那个长江学院,另一个party上互相认识换名片换来的呀:buttrock:给你机会,你就是不能低下你牛掰大学的头,那咋整?等着人家哭着喊着帮你吗?那王麻油,情商负数的,哭着喊着给你们支招,他还动不动大板砖拍人家金大侠,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wall:咱曾经的学渣,难兄难弟,一帮一,一对红:jiayou:
 
前几日IB孩子死亡也是刷暴了微信。IB确实不适合所有孩子,尤其是那些并非智力超好的全面学霸型但其它方面有特点/亮点的,反而会因为疲于应付学业而暗色
观察一批批孩子尤其从我家老大那批IB和非IB的孩子后续比较因为有些家庭较熟,包括IB和非IB原校尖子生的比较,IB给孩子加分还是减分(不是成绩单上的分而是孩子的综合发展),是不是就一定上IB好,还是要看孩子个人特点。
LZ标题里说的水涨船高的确是事实,只不过魁省麦大的水就一直都挺高的。每次看教育帖里孩子各种年龄段的家长发言的都有,那些孩子已经工作了特别工作了有一定时间了的孩子,和现在比,应该说竞争情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孩子,想脱颖而出,已经tough多了,无论是学业还是其它方面
我家老二比当年的哥哥要好强,中学后我都觉得孩子有点疲惫了,已经无法做到象老大那样大学前晚上一直能有充足的9,10个小时的睡眠还有一定的娱乐, 有时给孩子分配家务的时候我都有点心疼不忍心。下年准备砍掉个项目不搞那么多比赛和演出了,匀出点时间来学习和休息娱乐, 本来想着课外活动孩子喜欢,花的时间多点,学业分数低个几分也没关系,现在看来目前的竞争形势下,想上心仪的理想大学理想专业也不是象以前想象的那么容易了,不得不有所取舍。
早年来的移民,大概没想到如今遍地的各种补习班和私教吧。那天周末我在我们区的小mall逛,正赶上那里的kumon下课,一看,出来呼拉拉的大部分是亚洲面孔,好些认识的中国娃,听说kumon里白人面孔还算有一定比例的呢,数学班里那就别提中国面孔的绝对优势了
真是国娃到哪里,哪里就是竞争啊。这是我们的宿命, 躲也躲不掉。
前面各大热贴,无论是体育贴还是中西方教育碰撞贴,教育鄙视链、爬藤贴,都在反复的说明了一个问题----海华要想成功,去标签化的问题:shy:你还中国人扎数学堆里拼呢,以前省级就成,现在得奥林匹克级:wall:稍微有点嗅觉的家长,包括这些徒手攀岩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娃,都是去标签化去的好的。那不是所有华裔的宿命:shy:中间不管上了什么名校、藤校、美校后掉下来的,绝不是因为学术掉下来的,是因为这些没有及格:shy:
 
一门心思学理工的、学医的,可以去靠轮败,孩子们互相较着劲儿,学习氛围也浓。我为什么佩服老热狗,他的很多判断和我不谋而合,做为学商科的、法律的、其他文理专业的、艺术的、设计的,根本就不能够把大量时间花在什么滑铁卢数学竞赛上,花在ib课程上,花在暑假提前刷题上。具体花在哪了?绝对亮出来就得秒杀你的:evil:
这个和你的想法不同,偏文科的孩子应该去IB,偏理科的孩子应该去普校或者GP。

为什么呢?这边所有的高中对于理科要求的不是那么高。IB的要求是全面,所谓的全面,理科要凑合,几乎所有科目都要学,文科要求高些。对于偏理科的孩子,留在普校或者GP可以避重就轻。文科强的孩子,在IB稍微用点心,理科也不是问题。大侄子就是例子,大侄子要是上IB,美国小藤不就可以随便报啦。不过,大侄子留在白校也不错,排名可以靠前些,就差没多学两门理科课程。
 
最后编辑:
前几日IB孩子死亡也是刷暴了微信。IB确实不适合所有孩子,尤其是那些并非智力超好的全面学霸型但其它方面有特点/亮点的,反而会因为疲于应付学业而暗色
观察一批批孩子尤其从我家老大那批IB和非IB的孩子后续比较因为有些家庭较熟,包括IB和非IB原校尖子生的比较,IB给孩子加分还是减分(不是成绩单上的分而是孩子的综合发展),是不是就一定上IB好,还是要看孩子个人特点。
LZ标题里说的水涨船高的确是事实,只不过魁省麦大的水就一直都挺高的。每次看教育帖里孩子各种年龄段的家长发言的都有,那些孩子已经工作了特别工作了有一定时间了的孩子,和现在比,应该说竞争情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孩子,想脱颖而出,已经tough多了,无论是学业还是其它方面
我家老二比当年的哥哥要好强,中学后我都觉得孩子有点疲惫了,已经无法做到象老大那样大学前晚上一直能有充足的9,10个小时的睡眠还有一定的娱乐, 有时给孩子分配家务的时候我都有点心疼不忍心。下年准备砍掉个项目不搞那么多比赛和演出了,匀出点时间来学习和休息娱乐, 本来想着课外活动孩子喜欢,花的时间多点,学业分数低个几分也没关系,现在看来目前的竞争形势下,想上心仪的理想大学理想专业也不是象以前想象的那么容易了,不得不有所取舍。
早年来的移民,大概没想到如今遍地的各种补习班和私教吧。那天周末我在我们区的小mall逛,正赶上那里的kumon下课,一看,出来呼拉拉的大部分是亚洲面孔,好些认识的中国娃,听说kumon里白人面孔还算有一定比例的呢,数学班里那就别提中国面孔的绝对优势了
真是国娃到哪里,哪里就是竞争啊。这是我们的宿命, 躲也躲不掉。
个人赶脚,如果还用kumon补课的,大学毕业能找个专业工作就可以了。不要希望太高。

如果你家有牛娃,就根本不需要kumon。不用怕,他们补他们的。
 
一门心思学理工的、学医的,可以去靠轮败,孩子们互相较着劲儿,学习氛围也浓。我为什么佩服老热狗,他的很多判断和我不谋而合,做为学商科的、法律的、其他文理专业的、艺术的、设计的,根本就不能够把大量时间花在什么滑铁卢数学竞赛上,花在ib课程上,花在暑假提前刷题上。具体花在哪了?绝对亮出来就得秒杀你的:evil:
丽处,亮一下,看看是怎样秒杀泵组的。
 
我老掐最擅长就是把学渣调教成学勇,把弱不经风调教成钢筋铁骨。:)
看来您不属于挣扎帮的。
 
谈不上白色孩子上不了大学,即使是玩笑,但是会挤压他们的空间是真的,要不然怎么会招人那啥说出"too asian呢
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实1。5代2代移民这些孩子们挺不容易的,因为除了中西的双重影响外,父母文化背景和人脉确实帮不了他们多少,想要好点的生活只能完全靠他们自己,父母能帮他们的也基本只能是教育上,给他们这样学业等其它要求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希望孩子过得好点也没别的能帮得上的了,除了教育。就象中国有的家庭比如农村贫困的,除了让孩子读书改变命运还有别的路吗?
我在公司近20年,传统行业典型本地职业群象,很多员工也没读大学,和我同辈的,人家比我过得好,很多不是靠读书,但也不是靠的从小enjoy life,人家父母帮他们不少,至少找工作就有人脉,有的还继承了父母的遗产啊房子啊cottage啊什么的,说白了,人家的很多读书外的助力,我们移二代的孩子都没有,无法和他们去比,能比的估计也就是文凭专业技能这些敲门砖,当然其它社交能力等也是重要的,但再重要,都不如一技在手踏实。和我孩子同辈的,说真的也看多了,父母不给力的,如果没有太高文凭和专业,大多生活真不如我们孩子。有的要成家了,房子也发愁,到了20,30岁,才发现生活残酷,又白天上班,晚上去上学,我对面听电话的小姑娘们,三个有2个同时打了2份工,一个晚上又去读college,还都是流利的法语,考试的时候困得在我的桌上午餐时间打盹,看着我都心疼,那些孩子和我说早知这样,还不如小时候好好读书学个好专业。同样的年龄,我们二代孩子们比他们过得好,major靠的就是读书,无它。认识有的本地孩子学的历史地理社会学等找的工作也不错,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的原生文化和家庭父母人脉起了一定的作用,换做我们的孩子,未必能那么好,和能力无关
至于其它行业比如trades,销售等不用拼读书的,除非孩子喜欢,否则,那种辛苦和不易你做了才知道。顶尖的销售那工作时间和于各种人打交道的不易,有些trades工作比如修车,大雪天在外面推车的辛苦,坐办公室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好多职业病到老了要做手术等,也是坐办公室的人无法体会的,况且很多trades不熬年份做到有经验和资历,很长时间薪水也是低的。销售薪水低的也比比皆是还辛苦
所以,我不认为我们移民在孩子的问题上大方向有错,重视教育绝对没错,也是很现实的,只不过要攀比,或者把目标都定在精英,医生律师高级工程师管理层大公司等,那就是没必要了,或者链条里的好大学鄙视本地一般大学,大公司鄙视小公司,私企鄙视政府工,那就更没必要了。所以我觉得在竞争越来越厉害的趋势下有些家长有些担心,有些不确定性问些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可嘲笑的,都是父母心,将心比心,都能理解。
我们孩子的下一代就好多了,我们的孩子从小在这长大,融入性更强,他们的后代就会比我们的后代更有优势选择的余地更大,我们的孩子当父母也会比我们easy些。我们操完我们孩子的心就算完成使命啦
多说了2句,因为感觉很多教育帖里2种看法多,要么是精英教育推崇,要么是觉得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好象和本地文化融入有差距,我到觉得都有点偏了,其实大部分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有分独立的象样的生活而已,无它
象LZ这样经济条件好的移民也越来越多了,但同样他们对教育的投入更多,要求也更高,孩子也更多具备了优秀的条件,这也是事实。
 
最后编辑:
谁懒得搭理你们了?小地主吧:p他们就该五七干校回炉改造世界观去:p告诉他泼首富一身红酒去,他说我们市侩:wall:他不知道从家长到孩子都社交为了啥?谁天生就认识啊,谁那么多首富邻居啊,还不是这个会议,那个长江学院,另一个party上互相认识换名片换来的呀:buttrock:给你机会,你就是不能低下你牛掰大学的头,那咋整?等着人家哭着喊着帮你吗?那王麻油,情商负数的,哭着喊着给你们支招,他还动不动大板砖拍人家金大侠,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wall:咱曾经的学渣,难兄难弟,一帮一,一对红:jiayou:
金大侠给我支招啦?
 
谈不上白色孩子上不了大学,即使是玩笑,但是会挤压他们的空间是真的,要不然怎么会招人那啥说出"too asian呢
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实1。5代2代移民这些孩子们挺不容易的,因为除了中西的双重影响外,父母文化背景和人脉确实帮不了他们多少,想要好点的生活只能完全靠他们自己,父母能帮他们的也基本只能是教育上,给他们这样学业等其它要求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希望孩子过得好点也没别的能帮得上的了,除了教育。就象中国有的家庭比如农村贫困的,除了让孩子读书改变命运还有别的路吗?
我在公司近20年,传统行业典型本地职业群象,很多员工也没读大学,和我同辈的,人家比我过得好,很多不是靠读书,但也不是靠的从小enjoy life,人家父母帮他们不少,至少找工作就有人脉,有的还继承了父母的遗产啊房子啊cottage啊什么的,说白了,人家的很多读书外的助力,我们移二代的孩子都没有,无法和他们去比,能比的估计也就是文凭专业技能这些敲门砖,当然其它社交能力等也是重要的,但再重要,都不如一技在手踏实。和我孩子同辈的,说真的也看多了,父母不给力的,如果没有太高文凭和专业,大多生活真不如我们孩子。有的要成家了,房子也发愁,到了20,30岁,才发现生活残酷,又白天上班,晚上去上学,我对面听电话的小姑娘们,三个有2个同时打了2份工,一个晚上又去读college,还都是流利的法语,考试的时候困得在我的桌上午餐时间打盹,看着我都心疼,那些孩子和我说早知这样,还不如小时候好好读书学个好专业。同样的年龄,我们二代孩子们比他们过得好,major靠的就是读书,无它。认识有的本地孩子学的历史地理社会学等找的工作也不错,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的原生文化和家庭父母人脉起了一定的作用,换做我们的孩子,未必能那么好,和能力无关
至于其它行业比如trades,销售等不用拼读书的,除非孩子喜欢,否则,那种辛苦和不易你做了才知道。顶尖的销售那工作时间和于各种人打交道的不易,有些trades工作比如修车,大雪天在外面推车的辛苦,坐办公室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好多职业病到老了要做手术等,也是坐办公室的人无法体会的,况且很多trades不熬年份做到有经验和资历,很长时间薪水也是低的。销售薪水低的也比比皆是还辛苦
所以,我不认为我们移民在孩子的问题上大方向有错,重视教育绝对没错,也是很现实的,只不过要攀比,或者把目标都定在精英,医生律师高级工程师管理层大公司等,那就是没必要了,或者链条里的好大学鄙视本地一般大学,大公司鄙视小公司,私企鄙视政府工,那就更没必要了。所以我觉得在竞争越来越厉害的趋势下有些家长有些担心,有些不确定性问些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可嘲笑的,都是父母心,将心比心,都能理解。
我们孩子的下一代就好多了,我们的孩子从小在这长大,融入性更强,他们的后代就会比我们的后代更有优势选择的余地更大,我们的孩子当父母也会比我们easy些。我们操完我们孩子的心就算完成使命啦
GYGY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干什么都不容易啊,体力工有老了做手术的。坐办公室的也有腰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的。
 
最后编辑:
谈不上白色孩子上不了大学,即使是玩笑,但是会挤压他们的空间是真的,要不然怎么会招人那啥说出"too asian呢
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实1。5代2代移民这些孩子们挺不容易的,因为除了中西的双重影响外,父母文化背景和人脉确实帮不了他们多少,想要好点的生活只能完全靠他们自己,父母能帮他们的也基本只能是教育上,给他们这样学业等其它要求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希望孩子过得好点也没别的能帮得上的了,除了教育。就象中国有的家庭比如农村贫困的,除了让孩子读书改变命运还有别的路吗?
我在公司近20年,传统行业典型本地职业群象,很多员工也没读大学,和我同辈的,人家比我过得好,很多不是靠读书,但也不是靠的从小enjoy life,人家父母帮他们不少,至少找工作就有人脉,有的还继承了父母的遗产啊房子啊cottage啊什么的,说白了,人家的很多读书外的助力,我们移二代的孩子都没有,无法和他们去比,能比的估计也就是文凭专业技能这些敲门砖,当然其它社交能力等也是重要的,但再重要,都不如一技在手踏实。和我孩子同辈的,说真的也看多了,父母不给力的,如果没有太高文凭和专业,大多生活真不如我们孩子。有的要成家了,房子也发愁,到了20,30岁,才发现生活残酷,又白天上班,晚上去上学,我对面听电话的小姑娘们,三个有2个同时打了2份工,一个晚上又去读college,还都是流利的法语,考试的时候困得在我的桌上午餐时间打盹,看着我都心疼,那些孩子和我说早知这样,还不如小时候好好读书学个好专业。同样的年龄,我们二代孩子们比他们过得好,major靠的就是读书,无它。认识有的本地孩子学的历史地理社会学等找的工作也不错,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的原生文化和家庭父母人脉起了一定的作用,换做我们的孩子,未必能那么好,和能力无关
至于其它行业比如trades,销售等不用拼读书的,除非孩子喜欢,否则,那种辛苦和不易你做了才知道。顶尖的销售那工作时间和于各种人打交道的不易,有些trades工作比如修车,大雪天在外面推车的辛苦,坐办公室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好多职业病到老了要做手术等,也是坐办公室的人无法体会的,况且很多trades不熬年份做到有经验和资历,很长时间薪水也是低的。销售薪水低的也比比皆是还辛苦
所以,我不认为我们移民在孩子的问题上大方向有错,重视教育绝对没错,也是很现实的,只不过要攀比,或者把目标都定在精英,医生律师高级工程师管理层大公司等,那就是没必要了,或者链条里的好大学鄙视本地一般大学,大公司鄙视小公司,私企鄙视政府工,那就更没必要了。所以我觉得在竞争越来越厉害的趋势下有些家长有些担心,有些不确定性问些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可嘲笑的,都是父母心,将心比心,都能理解。
我们孩子的下一代就好多了,我们的孩子从小在这长大,融入性更强,他们的后代就会比我们的后代更有优势选择的余地更大,我们的孩子当父母也会比我们easy些。我们操完我们孩子的心就算完成使命啦
多说了2句,因为感觉很多教育帖里2种看法多,要么是精英教育推崇,要么是觉得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好象和本地文化融入有差距,我到觉得都有点偏了,其实大部分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有分独立的象样的生活而已,无它
大实话,必须点赞
 
谈不上白色孩子上不了大学,即使是玩笑,但是会挤压他们的空间是真的,要不然怎么会招人那啥说出"too asian呢
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实1。5代2代移民这些孩子们挺不容易的,因为除了中西的双重影响外,父母文化背景和人脉确实帮不了他们多少,想要好点的生活只能完全靠他们自己,父母能帮他们的也基本只能是教育上,给他们这样学业等其它要求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希望孩子过得好点也没别的能帮得上的了,除了教育。就象中国有的家庭比如农村贫困的,除了让孩子读书改变命运还有别的路吗?
我在公司近20年,传统行业典型本地职业群象,很多员工也没读大学,和我同辈的,人家比我过得好,很多不是靠读书,但也不是靠的从小enjoy life,人家父母帮他们不少,至少找工作就有人脉,有的还继承了父母的遗产啊房子啊cottage啊什么的,说白了,人家的很多读书外的助力,我们移二代的孩子都没有,无法和他们去比,能比的估计也就是文凭专业技能这些敲门砖,当然其它社交能力等也是重要的,但再重要,都不如一技在手踏实。和我孩子同辈的,说真的也看多了,父母不给力的,如果没有太高文凭和专业,大多生活真不如我们孩子。有的要成家了,房子也发愁,到了20,30岁,才发现生活残酷,又白天上班,晚上去上学,我对面听电话的小姑娘们,三个有2个同时打了2份工,一个晚上又去读college,还都是流利的法语,考试的时候困得在我的桌上午餐时间打盹,看着我都心疼,那些孩子和我说早知这样,还不如小时候好好读书学个好专业。同样的年龄,我们二代孩子们比他们过得好,major靠的就是读书,无它。认识有的本地孩子学的历史地理社会学等找的工作也不错,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的原生文化和家庭父母人脉起了一定的作用,换做我们的孩子,未必能那么好,和能力无关
至于其它行业比如trades,销售等不用拼读书的,除非孩子喜欢,否则,那种辛苦和不易你做了才知道。顶尖的销售那工作时间和于各种人打交道的不易,有些trades工作比如修车,大雪天在外面推车的辛苦,坐办公室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好多职业病到老了要做手术等,也是坐办公室的人无法体会的,况且很多trades不熬年份做到有经验和资历,很长时间薪水也是低的。销售薪水低的也比比皆是还辛苦
所以,我不认为我们移民在孩子的问题上大方向有错,重视教育绝对没错,也是很现实的,只不过要攀比,或者把目标都定在精英,医生律师高级工程师管理层大公司等,那就是没必要了,或者链条里的好大学鄙视本地一般大学,大公司鄙视小公司,私企鄙视政府工,那就更没必要了。所以我觉得在竞争越来越厉害的趋势下有些家长有些担心,有些不确定性问些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可嘲笑的,都是父母心,将心比心,都能理解。
我们孩子的下一代就好多了,我们的孩子从小在这长大,融入性更强,他们的后代就会比我们的后代更有优势选择的余地更大,我们的孩子当父母也会比我们easy些。我们操完我们孩子的心就算完成使命啦
多说了2句,因为感觉很多教育帖里2种看法多,要么是精英教育推崇,要么是觉得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好象和本地文化融入有差距,我到觉得都有点偏了,其实大部分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有分独立的象样的生活而已,无它
象LZ这样经济条件好的移民也越来越多了,但同样他们对教育的投入更多,要求也更高,孩子也更多具备了优秀的条件,这也是事实。
hard choice, easy life. easy choice, hard life. the point is, what to choose is a hard choice:monster:
 
hard choice, easy life. easy choice, hard life. the point is, what to choose is a hard choice:monster:
They may not truly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choices when they made decisions. We are very grateful to live in this society because they can always switch paths later, never too late.
 
They may not truly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choices when they made decisions. We are very grateful to live in this society because they can always switch paths later, never too late.
且行且珍惜:jiayou:
 
我不负责具体学习事务,什么ip/ap/gp这些问题是老热狗、小地主负责答疑解惑的:monster:
个人赶脚,如果还用kumon补课的,大学毕业能找个专业工作就可以了。不要希望太高。

如果你家有牛娃,就根本不需要kumon。不用怕,他们补他们的。
kumon 8年级上过数学、英语,不是为了补习,我相信所有初中阶段的家长都是为了给孩子一点作业,因为实在是太轻松了。数学这东西还要刷点题,刷题怎么刷,这个也别问我,全坛都比我这数学不及格的懂:monster:
 
谈不上白色孩子上不了大学,即使是玩笑,但是会挤压他们的空间是真的,要不然怎么会招人那啥说出"too asian呢
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实1。5代2代移民这些孩子们挺不容易的,因为除了中西的双重影响外,父母文化背景和人脉确实帮不了他们多少,想要好点的生活只能完全靠他们自己,父母能帮他们的也基本只能是教育上,给他们这样学业等其它要求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希望孩子过得好点也没别的能帮得上的了,除了教育。就象中国有的家庭比如农村贫困的,除了让孩子读书改变命运还有别的路吗?
我在公司近20年,传统行业典型本地职业群象,很多员工也没读大学,和我同辈的,人家比我过得好,很多不是靠读书,但也不是靠的从小enjoy life,人家父母帮他们不少,至少找工作就有人脉,有的还继承了父母的遗产啊房子啊cottage啊什么的,说白了,人家的很多读书外的助力,我们移二代的孩子都没有,无法和他们去比,能比的估计也就是文凭专业技能这些敲门砖,当然其它社交能力等也是重要的,但再重要,都不如一技在手踏实。和我孩子同辈的,说真的也看多了,父母不给力的,如果没有太高文凭和专业,大多生活真不如我们孩子。有的要成家了,房子也发愁,到了20,30岁,才发现生活残酷,又白天上班,晚上去上学,我对面听电话的小姑娘们,三个有2个同时打了2份工,一个晚上又去读college,还都是流利的法语,考试的时候困得在我的桌上午餐时间打盹,看着我都心疼,那些孩子和我说早知这样,还不如小时候好好读书学个好专业。同样的年龄,我们二代孩子们比他们过得好,major靠的就是读书,无它。认识有的本地孩子学的历史地理社会学等找的工作也不错,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的原生文化和家庭父母人脉起了一定的作用,换做我们的孩子,未必能那么好,和能力无关
至于其它行业比如trades,销售等不用拼读书的,除非孩子喜欢,否则,那种辛苦和不易你做了才知道。顶尖的销售那工作时间和于各种人打交道的不易,有些trades工作比如修车,大雪天在外面推车的辛苦,坐办公室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好多职业病到老了要做手术等,也是坐办公室的人无法体会的,况且很多trades不熬年份做到有经验和资历,很长时间薪水也是低的。销售薪水低的也比比皆是还辛苦
所以,我不认为我们移民在孩子的问题上大方向有错,重视教育绝对没错,也是很现实的,只不过要攀比,或者把目标都定在精英,医生律师高级工程师管理层大公司等,那就是没必要了,或者链条里的好大学鄙视本地一般大学,大公司鄙视小公司,私企鄙视政府工,那就更没必要了。所以我觉得在竞争越来越厉害的趋势下有些家长有些担心,有些不确定性问些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可嘲笑的,都是父母心,将心比心,都能理解。
我们孩子的下一代就好多了,我们的孩子从小在这长大,融入性更强,他们的后代就会比我们的后代更有优势选择的余地更大,我们的孩子当父母也会比我们easy些。我们操完我们孩子的心就算完成使命啦
多说了2句,因为感觉很多教育帖里2种看法多,要么是精英教育推崇,要么是觉得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好象和本地文化融入有差距,我到觉得都有点偏了,其实大部分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有分独立的象样的生活而已,无它
象LZ这样经济条件好的移民也越来越多了,但同样他们对教育的投入更多,要求也更高,孩子也更多具备了优秀的条件,这也是事实。
您还真错了,我觉得扛精英派推娃大旗的是早期知识移民,不管是努着上私校的多伦多温哥华帮还是咱们村里生活水平一般的推娃帮。我们这些后移民,绝大多数是和泥派,孩子有本事帮一把,孩子没本事就和泥,没有强推硬搡,鸡飞狗跳的。有的去私校也是因为完全没有精力今天开车干这个明天car-pool干那个的把全部精力放推娃上,私校帮着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已经算高要求了,在这里只能算第五段位,其他还不如我呢。咱老话“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本身就是精辟的格言,哪有什么掉郎当进医学院,冒鼻涕泡就发财的美事。西方文化不同,更提倡今朝有酒今朝醉。各有利弊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