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20岁的12个"不"(本文也许会改变你对生活的一些看法)――值得一读!

依凡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10-19
消息
750
荣誉分数
3
声望点数
0
自己看了这个帖子,觉得里面有的东西还挺有道理,当然有的看法本人也不怎么赞同,不过还是值得大家读一下,本文也许会改变你对生活的一些看法吧~~

一)不谈恋爱

  在人类的各种爱中,爱情的短命是最臭名昭著的,但偏偏它最喜欢制造些天长地久的海
誓山盟。科学家研究表明:爱情实际上是一种化学反应,它由“飞乐蒙”产生,不过这种物
质的寿命最长只有18-36个月。这对于热情而执着的青年人来说,毕竟是一件让人扫兴甚至
是绝望的事。  

  “爱情”是虚构的。那些令少男少女悠然神往、泪流满面不是票房的谎言就是现实的悲
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只有化蛹成蝶才能双宿双飞,如今现实的年轻人谁也不愿意拿生命去为
浪漫冒险;像《诺丁山》的亿万身价的女明星和山沟里小书店老板的爱情故事只有鬼才会相
信。在现代社会里,“爱情”是与“命运”相似的单词,成功的概率比中六合彩还要低。尤
其在你只有20岁的时候!  

  (二)不看电视

  电视把几十亿地球人全变成了捡破烂儿的,用遥控器搜寻着一个个频道,就像翻拣着一
个个垃圾箱。等到所有的频道都道了晚安,已经装了一脑袋垃圾的你,变的半傻不痴,愣呵
呵的洗澡睡觉!

  电视拒绝思想。它是一种缺少兴奋剂的毒品,习惯了它之后,你就像一个被尼古丁造得
一身是病的老烟民:不看它觉得空虚,看了,还不如不看。  

  (三)不追星

  追星族是20世纪影视娱乐工业的产物。在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明星制造商成批量的制
造模拟的英雄,把一个普通人制造成一个市场需要的成品。追星只是稚嫩少年的一种心理消
费。在他们眼里,明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而是一个值得夸耀的品
牌。有本事获得一个明星的签名就像有钱穿上一身名牌时装一样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就不
难理解一个狂热的发烧级追星族会搜集他的偶像的一切个人资料、个人用品、所有的影片和
磁带,甚至明星的车溅在他身上的泥点……  

  (四)不看畅销书

  确切的说是不读写名人的书和名人写的书。这些书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是通向垃圾
堆“顶峰”的阶梯。读这写书的最终结果就是让自己也变成垃圾。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新一任
总统的第二天,他的传记已经摆在中国各大城市书店的新书专柜上。如果说作者早在叶利钦
辞职之前就预测到了普京的当选的话,那么谁也没有办法预言戴安娜王妃的死亡。可就在戴
妃出车祸之后不到两星期,叙述她一生的传记就已经脱销了。试问:这些书的可信读究竟有
多大?!

  (五)不送花

  玫瑰就像爱情一样――谁都希望它永恒,但谁都知道它枯萎得有多快。留给心爱的人一
束盛开的玫瑰,然后让他(她)一个人看者它一天天迅速的凋落、枯萎,怎么琢磨怎么像一
个不祥的预兆和恶意的玩笑。与其让浪漫夭折,还不如送一些能保存得长远的东西。所谓
“花文化”让卖花人唠叨得俗不可耐,什么康乃馨代表友情,野百合代表纯洁,黄玫瑰代表
拒绝……又有几个人真正在意这些?不过是看着花束的大小,琢磨着价钱的高低而已。999
朵玫瑰代表天长地久,可玫瑰再多也不会多开一天,不过是一旦枯萎更触目惊心罢了;更何
况999多玫瑰根本无法抱在坏里,还得至少雇两个花店的伙计和自己一起去送,也弄不清到
底谁在求爱了。 

  (六)不看《读者》

  20岁的人不适宜读这本杂志有如下理由:

  1、过于相信文中理想化的生活情境,并将伪善作为涤洗心灵的原液,生发廉价的感
动。

  2、去尝试一些根本无法操作的实践活动。

  3、心理敏感,易对微不足道的生活事件发生强烈的反映。

  4、过多关注机遇、运气等不可期的外部因素,并以名人经理为旁证,夸大自我的能
力。

  5、使阅读趣味单一挑剔,拒绝繁复、深入、曲折和深刻的心灵体验。

  (七)不看中国足球

  有位教练的话颇耐人寻味:现在,有谁会真正拿足球当回事,有了票子,谁还在乎身后
骂名多多。与此相映的是,在喧闹的国内联赛上,一幕幕与金钱有关的丑行就暴露在我们眼
皮底下,千万次的“假”问抵不过一纸堂而皇之的调查结论。更有嘲弄此种现象的歌词:我
又看见钞票在飞,后有一大堆群人在追,挖门盗洞乐此不疲,只要能留在假A。有了这样的
土壤,你还指望它能生长出什么好东西?!  

  (八)不交笔友

  笔友群有如下特征,男孩子找的笔友大都是女孩,反之亦成立。第一封信大致是介绍自
己,吐露想与之结识的意愿,如果有回音,那么她的第二封就会变得更热切,同时在信末提
出附加条件:可以互寄照片认识一下对方吗?照片寄过来了,如果双方看者合适,则交往会
进一步升级,如果一方不可心,则交往就会中止,一段短暂的邮路情谊也会就此消散,只是
苦了那些送信的叔叔们。  

  这也可以成为青春期综合症的一种。很难想象这种交流方式最终有什么结果,或许只有
在真正成熟之后,才会对那段岁月有所反思,在信纸上付出的未必都是有用的光阴。20岁,
不交笔友,不风花雪月强说愁。

  (九)不整容

  现在,一提及整容好象是少男少女们专和自己容貌过不去的一种教劲儿行为,隆鼻、切
眉、纹唇、去皱……这些名目繁多的项目也似乎是为那些渴望美丽的人们设立的。但是,目
前这种行业在中国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种种医疗纠纷也常见报端,让那些前仆后继者不
免心生惊俱。躺在手术台上,听见器械冰冷的声音,谁能担保渴望美丽最终带来的不是一种
难言的伤害呢?

  不管怎么说,宽容自己脸上的瑕瑜要比宽容别人容易一些。你不必太挑剔,只要干净、
清爽、自然。最舒服的状态下,哪一个生命不是一朵美丽的花呢?

  (十)不买文凭

  持假文凭的人在中国有多少,这个不好说,但是从大街小巷上的那些“办文凭”的小广
告中,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市场应是十分庞大的。假文凭泛滥,实际上是唯文凭至上观念产生
的恶果。20岁,想学什么都来得及,没有文凭可以选择一种方便的再教育方式,犯不着因一
念之差而让自己的心时时刻刻的悬着,多累呀?  

  (十一)不穿名牌

  名牌是什么?穿上了名牌,你的举止做派、甚至性格特征都要在大师们设定的轨道上运
行,稍微有那么一点越轨,人们便会品头论足,说你没品位!或者没有学到位!20岁的人怎
奈得住如此这般的偏见,他们夜以继日都是疯狂的想法――打碎、毁灭、逃离、释放、重
塑。因为这是个个性张扬的年纪,20岁的人生还充满理想和朝气,每个脑门憋得发青的人谁
不想自己日后也成个操纵别人的大师?所以,他们在崇尚时尚的同时,又拒绝名牌,这是不
是很矛盾呢?

  (十二)不哭

  只是为了显示自己要坚强一些,而不需要其他的任何理由!
:D
 
不看读者????

那是我喜欢看的少数杂志之一,哭啊,不让看!!:(
 
up~~~~~~~~~~~~~~~~~~~~~~~~~~
 
就偶尔有一两件nike adi 啊 剩下的我都没有诶 国内的时候呢 还看看读者
 
赞成

  (二)不看电视 (看电影比较好)
  (三)不追星 (星星太远了,等我有钱买宇宙飞船先)
  (五)不送花 (要等别人送)
(六)不看《读者》 (以前看太多了)
  (七)不看中国足球 (不会看)
  (八)不交笔友 (懒)
(九)不整容 (怕疼)
  (十)不买文凭 (没钱)
  (十二)不哭 (装坚强)
:D
 
除了不整容和不买文凭之外
都做了
而且都喜欢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