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大学再传噩耗 留学生的亲身经历:该认怂就要认怂

社会竞争比学校竞争更残酷
学校还是非常宽容的环境
北美高校对博士毕业年限作出6年的限制 就是避免某些导师拖延学生毕业 6年到了 要么毕业 要么降级硕士学位
其实逆风不一定是坏事,少年得志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虽然滑铁卢大学被好多国内的留学生昵称为“水卢大学”,其实人家一点儿都不水。这是一所加拿大本科生源最好的大学之一,据说其生源质量和麦吉尔大学一样,高于多伦多大学和UBC大学的生源质量。滑铁卢大学的王牌学科是工程和数学,它的计算机科学(CS)专业排名世界前二十,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独立数学院(Faculty of Mathematics),连续27年被麦考林评为加拿大最具创新能力的大学。毫无疑问,这样的大学浑身都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这也意味着学生们的压力该有多大。就在昨天,滑大工程系的网站发布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一名计算机工程系的20岁学生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位少年的父母通过学校网站发布声明说:“我们怀着非常沉痛的心情向您发送这一电邮。我们的儿子Jason,20岁,周末在滑铁卢校园,睡觉时去世了。这是他的选择。Jason是一个充满爱心,思虑周到的人,他的生命过早地结束了。我们感谢他在滑大以及他所参与的社区建立的友谊。”滑大将于10月15日降半旗,纪念Jason Arbour的短暂生命。

  早在2018年年初的时候,滑铁卢大学就被推上风口浪尖,因为从2012年开始,每年平均有两名学生自杀,被称为“自杀大学”。为此,滑铁卢大学的学生决定不再沉默,在学校里游行抗议形同虚设的心理咨询机构。“我们不想被称作 ‘自杀大学’,有些事情必须改变了”。

  滑大是“理科学霸集中的校园”。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到了滑铁卢都是上理工科专业,而这其中又有一大部分是在Co-op的专业里面。滑铁卢大学最有特色的教育计划首推“合作教育计划”。也就是说,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很少会有比较长的假期。紧张学习的同时,还要努力去找实习单位,去面试,Study term和Work term交替到来,会让人有种应接不暇,难以喘息的压力。

  就拿滑铁卢大学的工程系来说,除了紧张的课业和考试以外,还必须要完成几个实习项目,而这几个实习中,如果有任何一个雇主公司给了你“fail”的差评,那么你会被踢出工程系,前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虽然“滑大学子”的身份会令父母亲人与有荣焉,但是生命的逝去也就带着这些荣光如同青烟一样飘走,只剩下亲人在暗夜里啜泣。

  如果压力太大了怎么办?一定要寻求帮助。向亲朋好友倾诉,和他们一起旅行,聚会;特别是不要排斥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获得他们的专业意见。

  自己给自己松绑,放慢自己的节奏,该认怂就认怂。知乎用户@Jack徐说“不要对自己太狠,觉得太累的时候就少选几门课(3门或者4门)。这样既保证了你有充分的精力去学那几门课,也保证了你有时间去找工作。大学只是一个人生的经历,如同高考,无非是大家给它们赋予的价值太多了。大学无法定义你的价值,它只是一个平台,让你去见更多的人,看更新的事物。”在压力面前,生命卑微如蝼蚁,当我们挺过去时,回头看看,无论是我们的心境沉静如海已好,还是名利加身也好,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如果是转帖,应该注明出处……
 
计算机工程:crying:

滑大的计算机工程学位不好拿(相对CS来说),软硬件的都要学,传统的工程基础课也要学。工程系对课程选择和要求多,限制多,如果一个课程LIST中有科挂了,就得明年再学。因为别的高年级科目需要之前的prerequisite,可能会推迟毕业。
 
1,2个样本不能有名校和计算机工程的结论,喔太华10个月5个自杀,远多于名校和计算机工程。
那说明不适合上大学,回家玩,或者上个不太动脑子的班?
 
其实逆风不一定是坏事,少年得志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社会竞争比学校竞争更残酷
学校还是非常宽容的环境
北美高校对博士毕业年限作出6年的限制 就是避免某些导师拖延学生毕业 6年到了 要么毕业 要么降级硕士学位

滑大应该有几万学生(41000)吧,每年2个自杀对比加拿大的平均自杀率(万分之11)也没有高多少:
 
这么脆弱,将来走上社会也是个死,早一步、晚一步的问题。
不能这么冷血。人和人不一样。家长也要把关。据我观察,假如孩子实际能力和竞争潜力是4.5, 如果同时有5和4的大学或专业录取,大部分亚裔或华裔家长主动或不自觉的会鼓动或默认或希望孩子去5的大学或专业。 (4,4.5, 5仅是标的竞争难度举例而已)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信奉鸡头理论,海阔天空。如果孩子有类似elon musk 或李子柒这样的非凡能力和韧性,即使放在再艰苦恶劣的环境也能安然脱险,绝境突围而出,这类人是绝少数。
 
最后编辑:
univ of Ottawa, 10个月五个大学生自杀,滑铁卢每年俩个算少的

渥大不是菜鸟,渥大医科类专业淘汰率也很高

渥大,卡大的热门专业比如CS一届进去,最后大约只有一半的人能拿到学位。
 
不能这么冷血。人和人不一样。家长也要把关。据我观察,假如孩子实际能力和竞争潜力是4.5, 如果同时有5和4的大学或专业录取,大部分亚裔或华裔家长主动或不自觉的会鼓动或默认或希望孩子去5的大学或专业。 (4,4.5, 5仅是标的竞争难度举例而已)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信奉鸡头理论,海阔天空。如果孩子有类似elon musk 或李子柒这样的非凡能力和韧性,即使放在再艰苦恶劣的环境也能安然脱险,绝境突围而出,这类人是绝少数。
这就像鲤鱼跃龙门,跃过去的当龙,跃不过去的就安心当鱼好了。不论是龙还是鱼都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应该学会客观看待自己、接受自己。过不了这关的也会被自然淘汰,连鱼也做不了,这就是现实的世界,孩子越早了解越好。
 
我当年渥大滑大都呆过,这边本科都不容易,再加上没有大学入学考试,很多学生素质低。我记得有一次在E E电脑房,一个白人学生指着屏幕上一个正弦波跟我搭腔,说真好看,他特别喜欢这个。我冷冷问了一句,他是不是新生,他说他去年瞎混,留级的。
不过这边本科确实严,关键是学期短,有一种说法,本科比硕士难,硕士比博士难
渥大不是菜鸟,渥大医科类专业淘汰率也很高

渥大,卡大的热门专业比如CS一届进去,最后大约只有一半的人能拿到学位。
 
我当年渥大滑大都呆过,这边本科都不容易,再加上没有大学入学考试,很多学生素质低。我记得有一次在E E电脑房,一个白人学生指着屏幕上一个正弦波跟我搭腔,说真好看,他特别喜欢这个。我冷冷问了一句,他是不是新生,他说他去年瞎混,留级的。
不过这边本科确实严,关键是学期短,有一种说法,本科比硕士难,硕士比博士难

如果没有统一的考试或竞赛等可以把学生硬技能分类的客观的东东,而是目前这种大部分靠MERIT BASED(主要就是各校高中成绩),在大一,大二那刷人是大把大把的,好高中的10年级的入门课程内容和项目就能和很多大学一年级类似课程相当而轻松完成,不认真的高中12年级95分的在大一还在挣扎就不奇怪了。
 
我当年渥大滑大都呆过,这边本科都不容易,再加上没有大学入学考试,很多学生素质低。我记得有一次在E E电脑房,一个白人学生指着屏幕上一个正弦波跟我搭腔,说真好看,他特别喜欢这个。我冷冷问了一句,他是不是新生,他说他去年瞎混,留级的。
不过这边本科确实严,关键是学期短,有一种说法,本科比硕士难,硕士比博士难

有一种说法,本科比硕士难,硕士比博士难?

OU博士执掌美国最大科研基金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An optimist takes the helm at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By Jeffrey MervisJul. 6, 2020 , 4:10 PM

A uOttawa alum shines bright in the U.S. science community
 
安省的孩子估计问题不大,高中课程衔接比较好。据说草原省和东部海洋省的孩子是淘汰的重灾区。
如果没有统一的考试或竞赛等可以把学生硬技能分类的客观的东东,而是目前这种大部分靠MERIT BASED(主要就是各校高中成绩),在大一,大二那刷人是大把大把的,好高中的10年级的入门课程内容和项目就能和很多大学一年级类似课程相当而轻松完成,不认真的高中12年级95分的在大一还在挣扎就不奇怪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