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想问点养老院的事情, 谢谢 !!!!!!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woow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这是对绳命的亵渎
生活要有质量,如果年老以后痴呆了或者瘫痪在床了,只会给人添麻烦,这样活得没意义。安乐死挺好,当事人同意就行。
 
生活要有质量,如果年老以后痴呆了或者瘫痪在床了,只会给人添麻烦,这样活得没意义。安乐死挺好,当事人同意就行。
都安乐死了肯定得自己同意啊,不同意那叫谋杀。
 
各位都打算老到什么程度再去养老院?会优选专门为华裔办的养老院吗?
 
非常的孤独!!!。工作人员很可怕!!刚刚进去的时候还可以,慢慢的态度变换了,不友好,不收拾卫生,尤其对待亚裔人,不说你也知道。没有变化的西餐,季节性的水果,哪个便宜会出现哪个。有条件的最好不要进去!实体。

刚开始去有个合同后悔可以退出?等老人不能反悔后就露真相?
 
你真有意思,志愿者是去帮助这些老人的,我自己的工作根本不在这一行里,居然说志愿者能得到什么好处,别把别人都想得跟你一样。

Ottawa有个志愿者的网站,自己可以去登记,我做过好几种志愿者,觉得是挺好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们不是也要求要达到一定的volunteer的hour吗?这其实就是这里的一种文化,我愿意去体验一下所以做过好几种。

去老人院做志愿者手续还挺复杂的,要有police check我记得,怕志愿者会abuse老人,所以查得挺严的。
对老人来说,有新面孔来陪他们他们也很高兴,见了我虽然不记得我是谁,但是都是很nice的欢迎我,还给我读诗啥的。有老人还收到了总理的信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超过很高的岁数国家会发信件给你,老人很骄傲地跟我分享。
做志愿者其实是挺有意思的经历,接触不同的人和环境。
他们可能不是太清楚。加拿大有这种招志愿者,一些高中,初中阶段的也做这种志愿者,以后对考大学的相关医学相关方面的专业填的相关经历有帮助,将来做哪类工作,需要一定的心态,没那种心态是做不好相关工作的。
 
养儿防老:zhichi::jiayou:
这个论题很凄凉但很现实,因为我们都会老。

和yuyuyuyu 类似,我也曾去养老院做过志愿者工作,养老院里还是很整洁卫生的,有专门的清洁人员定期做卫生,有护工定期帮助洗澡换衣服。两个同性住一间房,中间拉一个帘子。夫妻也不能住在一起。有活动中心,餐厅,电视房,客厅里还有三角钢琴可以玩。到处都种着花花草草,但是不允许养宠物。一日三餐配送,都是洋餐。

老人院给我的感觉是孤独,老人像坐牢一样,只能在房子里走动,如果要出去购物,必须有家人或者志愿者陪伴,而这些陪伴人员必须签一份文件才能把人领出去逛街购物,我有一次仔细看了那份文件,把我吓一跳,原来老人出门后我要付全责,各种赔偿等等,后来我就不敢随便往外带人了。

还有就是压抑,身边经常有人死。所以这次新冠疫情,老人院里死人比例高,我一点都不奇怪。

最大的感慨就是,生儿育女没有用,这里长大的孩子们对父母感情很淡薄,基本上只有女儿会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儿子儿媳基本上是不来的。从法律上讲,老年父母就不是法定家庭(夫妻+18岁以下的子女)里的一员,也没有赡养义务。 估计只有争遗产时子女们可能还会积极点。记忆中有个很nice的印尼华侨以前是nepean一中学的校长,有6个子女,其中有两个还在渥太华,但是我去做志愿者的一年半里,从来没有见过子女来看过他们,有一年过春节,我还煮了饺子带给他们。

说实话,在身体还能自理理智还清晰的时候,还是不要去养老院,宁愿在自己的家里老死,至少可以自由走动,至少想吃什么想买什么都可以叫外卖,至少情绪不会被身边频繁地死人受影响。
 
不用。上海松江有高档养老院,1-2万多rmb一个月吧,不过要存几百万保证金那种。
北京也有,入住前先交几十万或上百万压金,有不少這样的养老院沒几年就倒闭了,钱也追不回來
 
各位都打算老到什么程度再去养老院?会优选专门为华裔办的养老院吗?

啥养老院其实最后就是把你壮年时挣得送出去换来一个各方都能大体能接受的,程序正确的道路。适合孤寡丧偶老人和已经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

最理想的还是传统的大家庭式的文化,中国,东亚,印度等很多地方人都拥有的家庭观念。但在新一代的华人移民群体很难做到,不能指望孩子像传统的中国的孝顺那样。有时想想,与其是把这钱给养老院,还不如给子女,子女能稍微兼顾一下。碰到啥紧急的时候能送个医院,即使孩子做不到,也不能责怪孩子。这得靠运气和缘分。
 
北京也有,入住前先交几十万或上百万压金,有不少這样的养老院沒几年就倒闭了,钱也追不回來

国内有不少这样高档的,很多都是全商业化运作,整个流程和销售手法跟卖房卖带有投资性质的保险保单类似,有一些是打着保险公司的旗号,热情的不得了 LOL。
 
这个论题很凄凉但很现实,因为我们都会老。

和yuyuyuyu 类似,我也曾去养老院做过志愿者工作,养老院里还是很整洁卫生的,有专门的清洁人员定期做卫生,有护工定期帮助洗澡换衣服。两个同性住一间房,中间拉一个帘子。夫妻也不能住在一起。有活动中心,餐厅,电视房,客厅里还有三角钢琴可以玩。到处都种着花花草草,但是不允许养宠物。一日三餐配送,都是洋餐。

老人院给我的感觉是孤独,老人像坐牢一样,只能在房子里走动,如果要出去购物,必须有家人或者志愿者陪伴,而这些陪伴人员必须签一份文件才能把人领出去逛街购物,我有一次仔细看了那份文件,把我吓一跳,原来老人出门后我要付全责,各种赔偿等等,后来我就不敢随便往外带人了。

还有就是压抑,身边经常有人死。所以这次新冠疫情,老人院里死人比例高,我一点都不奇怪。

最大的感慨就是,生儿育女没有用,这里长大的孩子们对父母感情很淡薄,基本上只有女儿会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儿子儿媳基本上是不来的。从法律上讲,老年父母就不是法定家庭(夫妻+18岁以下的子女)里的一员,也没有赡养义务。 估计只有争遗产时子女们可能还会积极点。记忆中有个很nice的印尼华侨以前是nepean一中学的校长,有6个子女,其中有两个还在渥太华,但是我去做志愿者的一年半里,从来没有见过子女来看过他们,有一年过春节,我还煮了饺子带给他们。

说实话,在身体还能自理理智还清晰的时候,还是不要去养老院,宁愿在自己的家里老死,至少可以自由走动,至少想吃什么想买什么都可以叫外卖,至少情绪不会被身边频繁地死人受影响。

子女的能对父母关心照顾程度(不想用孝顺这词)和子女能达到的学历,专业技能水平并非成正比,在很多场合甚至是反比。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当子女到了一定专业或社会认可程度时,他/她为了照顾老人的机会成本/损失大增. 相反一个学历不高,工资不高,性格好的子女却大概率比高职高知高薪的子女靠谱。(完全是平均观察,不代表所有人都这样)
 
最后编辑:
估计是没几个人想住养老院,但真到了不能自理那一步,还有的选择吗?
 
这么多CFCer, 大家不可以组织起来养老吗?
CFC 人心都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如果我以后退休了召集互助养老,有多少人愿意加入? 前提是拒绝政治,只谈柴米油盐酱醋茶,养生,掐算,医院,,,,,:buttrock: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