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想问点养老院的事情, 谢谢 !!!!!!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woow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啥养老院其实最后就是把你壮年时挣得送出去换来一个各方都能大体能接受的,程序正确的道路。适合孤寡丧偶老人和已经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

最理想的还是传统的大家庭式的文化,中国,东亚,印度等很多地方人都拥有的家庭观念。但在新一代的华人移民群体很难做到,不能指望孩子像传统的中国的孝顺那样。有时想想,与其是把这钱给养老院,还不如给子女,子女能稍微兼顾一下。碰到啥紧急的时候能送个医院,即使孩子做不到,也不能责怪孩子。这得靠运气和缘分。
作为移民和发达国家,任何传统社会的文化都会被慢慢的磨灭掉,因为大家庭制度只有在农业和不发达的社会才有效率。
 
听讲过,看来下次回国要了解一下……
家里人说再好也不去 还是请个居家保姆好一些
我不同意老人这个观点,我父亲在国内养老院,开始跟你家老人一个观点,保姆也是找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保姆,不是我们挑剔,确实不如一个月1-2万收费的养老院照顾的好。后来我父亲去了养老院,确实比在家一个人对着另一个所谓的保姆好,你家老人可能身体还好,等到需要人照顾时,你找保姆看看,问题多的很,如果你经济条件允许,我的意见还是去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好过住家保姆。你可以先做好老人的工作。我个人的观点呀。
 
CFC 人心都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如果我以后退休了召集互助养老,有多少人愿意加入? 前提是拒绝政治,只谈柴米油盐酱醋茶,养生,掐算,医院,,,,,:buttrock:
看你怎么个操作法,门槛高不高。政治都拒绝,加入多没意思;)。为了避免打架斗殴,可以右派住右边,左派住左边。
 
不能自理还是赶紧自我了结算了。

想想一周7天21顿西餐,年复一年,我觉得是死了算了。

这就是生死观的问题了,在这里的华人移民做个匿名投票,假设到了孤寡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是否愿意安乐死,不给孩子添麻烦。有多少比例的人愿意这样安乐死?
 
子女的能对父母关心照顾程度(不想用孝顺这词)和子女能达到的学历,专业技能水平并非成正比,在很多场合甚至是反比。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当子女到了一定专业或社会认可程度时,他/她为了照顾老人的机会成本/损失大增. 相反一个学历不高,工资不高,性格好的子女却大概率比高职高知高薪的子女靠谱。(完全是平均观察,不代表所有人都这样)
因为学历和专业技能反映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大概率,高学历人占据更有效率的工作(捕猎和采集)和社会地位(占据团队高位分到更多的成果)也容易产生下一代。那么,投资在自己身上(提高在捕猎团队的地位)和下一代身上(训练下一代技能)的收益高于投资在照顾父母一代身上。
 
因为学历和专业技能反映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大概率,高学历人占据更有效率的工作(捕猎和采集)和社会地位(占据团队高位分到更多的成果)也容易产生下一代。那么,投资在自己身上(提高在捕猎团队的地位)和下一代身上(训练下一代技能)的收益高于投资在照顾父母一代身上。
你这说的是这类群体的很多人的大实话。
 
现实一点。有钱的都去养老院的,专业的付钱的那种,好过自己的子女太多。
安省只有1per的人能负担得起,所以穷是最主要的道理,其他都是扯淡。
 
ottawa只有glebe是专门有一个楼面专门给华人的。
注意,我说的是retirement home,民办的,不是nursing home
 
不能自理还是赶紧自我了结算了。

想想一周7天21顿西餐,年复一年,我觉得是死了算了。
if you have money,you can eat whatever you wanted to.
 
不能自理还是赶紧自我了结算了。

想想一周7天21顿西餐,年复一年,我觉得是死了算了。
多伦多就有适合华人的老人院。在渥太华办这样的老人院才是华人社区/侨领要多多上心的事。
 
多伦多就有适合华人的老人院。在渥太华办这样的老人院才是华人社区/侨领要多多上心的事。
money talks
多伦多华人数量远超这里,而且房价还贵。
这里一帮打工仔,有人还嫌房价涨的太快,自己都不知道有多穷。
 
因为学历和专业技能反映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大概率,高学历人占据更有效率的工作(捕猎和采集)和社会地位(占据团队高位分到更多的成果)也容易产生下一代。那么,投资在自己身上(提高在捕猎团队的地位)和下一代身上(训练下一代技能)的收益高于投资在照顾父母一代身上。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做的事情不一样。

一个老广移民二代,在安省事业兴旺,远在BC的一个孤寡至亲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她就辞职回BC照顾老人了,放弃了高薪高职,在BC就做点贴补生活的PART TIME或投稿挣稿费,当然收入不能和正常的工作比。

白人也有这样的,比例低不少。
 
分人,白人老外也有照顾父母的,还有印度人,一大家子住一个房子里:buttrock:当然住处要和子女分开,最好一个社区,互相照应但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我家印度人邻居,一儿一女和老母亲单独住同一个小区。孩子天天去老母亲家里照顾,方便。
 
后退
顶部